孩子是个哲学家

出版日期:2016-10
ISBN:9787552010614
作者:[意]皮耶罗•费鲁奇
页数:256页页

内容概要

皮耶罗•费鲁奇(Piero Ferrucci)
意大利著名精神治疗师、哲学家。1946年生于意大利都灵,1970年毕业于都灵大学,曾师从精神综合疗法创始人罗伯托•阿萨吉奥里(Roberto Assagioli,1888-1974)并担任其助手。费鲁奇从事心理治疗师职业三十余年,成就卓著,被誉为“当代欧洲精神心理学的引导者之一”。
费鲁奇著述颇丰,除本书外还有:《我们可以成为什么:精神综合疗法的视野与技术》(1982),《不可避免的恩赐》(1990),《仁慈的力量》(2007),《美与心灵》(2010),内在意志》(2014),等等。他的理论从独特的角度把握了幼儿教育乃至所有教育的本质:教育的质量与结果,取决于教育者的素质。

书籍目录

引言1
和孩子们在一起,我们有机会去培养耐心和幽默感,增强内心的智慧,并学着发现日常生活中潜藏的财富和意想不到的幸福。
关注11
关注把生活中多余的部分消除,让生活变得更简单。它直达事物的核心。
空间27
只要我期望我的孩子有某种表现,我就紧张和焦虑,不能以他们原本的样子去看待他们,和他们在一起时也不能获得任何快乐。
过去45
在此时此地,过去扮演着大盗的角色,以精神和情感习惯的方式重复着自身,剥夺了当下的独特性和新鲜感。
身份61
如果我们想要成长,就必须放弃角色的可靠保护,外壳必须裂开。
一切在于你75
孩子能够清晰直接地感受到我们内心最深处的隐秘情绪,并能比我们更深、更敏感地把这些情绪表现出来,因为他们没有防护机制。
真相89
真相——看清自己是什么,而不是我想要成为什么——让我觉得不安。但它也再次帮我发现了谦卑这一可贵的美德。
伴侣103
无论是作为爱的和谐还是作为痛楚的伤口,这种关系留存于我们的内心。父母之间的关系塑造了我们的模样。
感激117
痛苦存在着。死亡存在着。但是谜一般的、多变的生命是不可阻挡的。
耐心131
我认识到耐心不仅仅是一种美德,而且是一种对时间的完全不同的感知方式。
智慧147
当我获得哪怕是最微小的成功,唤起了内心或调用了想象力时,我都会感到自己是完整的,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游戏167
去倾听。去存在。让生活自发地发生。我们已经遗忘了这些沉思的态度——然而它们可以帮助我们重新发现爱和奇迹。
纯真187
在孩子们看来,这个世界闪耀着新奇和初次体验的强度,比如初吻、第一天上学、初次看见彩虹。
意志201
当你为人父母时,你得知道怎样经常说“不”,还有——不带愤怒、骄傲或负罪感地说“不”。只是简单地、纯粹地说“不”。
爱215
在焦虑、愤怒以及想去制服的愿望的漩涡里,最重要的是我可以去发现爱。

作者简介

《孩子是个哲学家》是一本写给天下父母亲的书。
身为两个孩子的父亲,皮耶罗•费鲁奇对育儿生活焦头烂额的体验与我们普通的父母别无二致。然而不同的是,作为一个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他敏锐的双眼发现了繁琐育儿日常背后我们身为父母而发生的深刻心灵转变。
孩子长大了,父母变老了。这仅仅只是一种流于表面的物理事实。而在孩子与父母彼此交织的生命和生活中,更深刻的变化发生在我们的心灵之中。那么,身为父母,除了日复一日的操劳和一长串的账单,孩子们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馈赠?
本书正文共14章,从不同侧面陈述了父母能从孩子身上所学到的“生活的艺术”:
从孩子对世界的专注之中,学会活在当下,学会全身心地付出;
从孩子执着于自己的方式之中,学会不带期望地与他人相处,不侵占他人的空间;
从孩子的天真无邪和创造性之中,学会摆脱过去和经验的牢笼;
从与孩子的接触中,发现之前未曾意识到的自己的另一面;
从孩子的负面情绪中,观察到其中所折射的父母的潜在情绪;
从童言无忌之中,学会面对生活和自己的真实,拒绝谎言;
从孩子对待父母的态度中,发现自己对待伴侣的态度,从而检省爱情之河的干涸;
从孩子的正义感和对于死亡的最初思考中,体验到对于生命的感激之情;
从孩子不厌其烦的重复游戏和探索中,学会缓慢、耐心和等待;
从孩子的好奇心和天马行空般的问题中,学会创造性的思维;
从孩子的随遇而安之中,学会自发地生活;
从孩子的纯真之中,发现人际关系的美妙和日常生活的独特之处;
在面对孩子的要求时,明白坚持和意志的重要性;
从陪伴、保护孩子的过程中,体味爱的无私和回馈。
“孩子上天赐给我们的礼物。”人们常常如是感叹,然而像作者如此深刻的剖析和觉察却并不多见。《孩子是个哲学家》正是这一观念的绝佳阐释。


 孩子是个哲学家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孟子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这就是人之初性本善;而荀子说“人之生也固小人”,就是性本恶。而在我看来,不论是性本善或是性本恶,归根结底都是性本真、性本纯,因为没有谁会比刚出生的婴儿、幼儿的性情更加质朴、纯真的了,也没有谁会比他们更加专注、更加地心无杂念。随着年岁由小变大,烦恼多了、顾虑多了,纯真自然也就少了,人们常常会忘记了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而这本《孩子是个哲学家》给自己的定义就是“重新发现孩子,重新发现自己”。因为有了孩子,生活开始呈现出一幅全新的景象,父母陪伴孩子成长,找回早已忘记的、最初的本真,以孩子为镜子,发现那些被我们忽略、遗忘的东西。因此与其说它是育儿书,我更愿意将它看做是成人自我审视的一本心理书,只有父母成长了,孩子才会更健康的长大。作者在书中没有告诉我们如何让孩子更听话、如何改正他们身上所谓的“不好的东西”,以此让他们看起来更“正常”。而是将家长拉回到最初的原点,以孩子为参照,发现我们身上也曾经有过、但逐渐失去的关注、纯真、耐心、智慧、爱和意志等等,这才是真正的陪伴孩子长大,而不是拔苗助长般地过早地叫他们适应成人的世界。全书感触最深的是“伴侣”这一章节,中国古人将夫妻关系看做五伦之首,认为其是社会当中最基本的关系,也是产生其他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如书中所说,父母彼此相爱,像三明治一样将孩子紧紧地夹在中间,依偎在最爱他的两个人的怀抱里,孩子一定很有安全感,在这种安全感的基础上,他才会心平气和地面对社会上的其他关系。在女儿还很小的时候她会说爸爸爱妈妈,妈妈爱爸爸,而爸爸妈妈爱她,她爱爸爸妈妈,不知道她是如何得出这么一段类似绕口令的爱与被爱的关系,但我听来很是欣慰,至少在这一方面我们给她做了好的榜样和一个爱的氛围。作者皮耶罗费鲁齐是一名来自意大利的哲学家、心理治疗师,被誉为“当代欧洲精神心理学的引导者之一”。 意大利人相比于其他欧洲国家的人,更注重家庭的观念,这一点和我们中国人很像。作者在这本书里分章节地列举了很多他和自己孩子们相处过程中的一些事情,也包括他的一些失控和焦虑,但好在作为一名心理方面的专业人士,他都可以冷静地思考、分析,并且都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读起来没有暴躁家长和熊孩子之间的那种剑拔弩张,你也会发现生活没有那么多的紧迫和复杂,孩子的成长和教育也没有那么地令人头疼。
  •     这本书真让人喜欢。读它的过程中,我仿佛身临其境的回到当初儿子小时候的状态,我有些懊悔自己没有早一些得到这本书给我的启示,儿子已经10岁了,过去的时光无法挽回,可是还有当下!一切都不会太迟,把握当下的每分每秒,享受和孩子一起成长的欢乐和泪水,那就是一种最美的体验。书中提到很多尴尬懊恼的时刻我都体验过,但是没有处理好,还是缺乏融入孩子世界的一种理解,这很难,可是做到的时候就找到了自己内心的纯净,我将为此不断去努力。感谢本书!
  •     文、闫晗 (微信公众号:闫晗)“只要我期望我的孩子有某种表现,我就紧张和焦虑,不能以他们原本的样子去看他们,和他们在一起时也不能获得任何快乐。我变成了一个警察。”《孩子是个哲学家》里的这句话一下戳中了我。热播剧《小别离》里展现了不同社会阶层的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要刻苦学习,上重点,出国……要不然“人生就完了”。期望让母亲们变得紧张而严厉,还夹杂着恐惧——害怕自己失望。至于孩子本身的想法,反倒是最不重要的。每个孩子尚未出生时,父母的期盼大约只是孩子健健康康就好,可一来到世上,不自觉有了更多期待,跟周围人比身高、体重、背诗、认字、学英语的程度。一个理想的小孩什么样?他应该是阳光开朗、见人会打招呼的,热爱分享、为人大方的,能化解大人逗弄的尴尬、聪明伶俐的。这是很多人对自己孩子的期待。当他们表现出害羞、小气、迟钝、有攻击性时,家长就有些失望,“没面子”。《孩子是个哲学家》作者费鲁奇是意大利的心理治疗师。他说自己没孩子时总是带着优越感和沾沾自喜去观察周围的父母,大多数父母笨拙又可怜,作为心理学家的他很容易就能发现一堆错误,提出很多建议,并觉得自己能做得更好。可成为父亲之后就发现所有的理论都变成空中楼阁,所有的自信和自满被清空,于是变得谦卑多了。孩子是一面镜子,让我们自己的黑暗面暴露出来:虚荣、嫉妒、爱控制……成年人会隐藏和控制感受,甚至会习惯善意的谎言,小朋友却非常直率,他们会坦言别人唱歌难听或者不喜欢某个长辈。费鲁奇的儿子会对来家里的客人说:“你们怎么还不回家?”“那个阿姨长胡子了!”带孩子去社交场合总是会有层出不穷的尴尬。通过对孩子说谎来获得顺从,比如对不想回家的孩子说“一会儿大灰狼来啦”,这种做法在生活中很常见。为了不让儿子吃过多的炸鱼排,费鲁奇说冰箱里已经没了,可儿子坚持打开冰箱,谎言就被戳穿——大人有些尴尬。费鲁奇由此想起自己小时候去看牙时对牙医的器具着迷,牙医自豪地说,“你长大了可以成为一个像我一样的牙医。”母亲肯定了这个想法,但一出门去就翻脸说:“不,想想那是多恶心的工作,整天在人嘴里捣鼓来捣鼓去!”母亲态度的转变让他感到困惑,他也发现成人的一切言行不一致其实都逃不过孩子的眼睛。有人说孩子是一家人素质的终极表现,熊孩子一定有熊爸妈。很多人害怕成为熊爸妈,擅长煽情和说教,一不小心就变成了“警察”。见过鸡汤文说一位母亲严肃批评火车上吵闹的幼儿,旁观者觉得这样体现了教养。可说教或许并不是最佳方案,每一个现象的背后都有核心的需求没有被发现。费鲁奇的儿子埃米利奥不喜欢洗头,他们先后用了劝说、解释、威胁、预言的方式说服他,都不管用。用好吃的来交换,无效;爸爸妈妈陪着,带着玩具洗,无效;说“不洗头会长虫子”,无效;说“每个人都有不想做的事情,但必须得做”,无效……然而当他们开始从孩子的需求考虑,立即找到了他不愿意洗头的根源——怕水进眼睛。只要解决了这个问题,他就接受洗头了。成为父母是神奇的契机,因为可以有机会修正自我面对自我,让自己重新回到孩子的心态。最好的状态就是,给予他纯粹的关注,不是侵犯或指导,只是置身其中,全身心地投入地和孩子在一起,而不是心不在焉地玩手机。一个人的心思是否在你身上,大人孩子都感觉得到。首发于《中国青年报》 

精彩短评 (总计21条)

  •     “为人父母,每时每刻不管多么烦人或琐碎,其中都包含着潜在的惊喜和改变的契机,有时还会有智慧的灵光乍现。”书中有很多经典句子,让我收益颇多,继续整理阅读中。
  •     英文书名:What Our Children Teach Us。作者是意大利心理学家,讲的是作为父亲养育孩子时的人生感悟,道理都赞同,只是讲述得罗哩叭嗦,尽管也是细腻。开头感动得快要哭出来。 #自我认识与自我完善#
  •     孩子是明镜,他们的“专气致柔”和“涤除玄览”折射出成人思想的混乱和宝镜之蒙尘。从这个意义上说,孩子是清流,是导师,是真正的“哲学家”。 孩子要成为怎样的人,应当自己决定。在他们能作出决定前,我们不能威逼利诱妄加干涉。作为父母我们需要多点耐心和谦卑,等待他们慢慢生长,慢慢盛开。
  •     作者是个心理学家,所以写出种种哲学的话语并不感到新奇,因为从他的角度无论过哪一种生活或者是和任何人相处都能收获哲学的感悟。 我喜欢看的是他写孩子出现的生活琐事和面对孩子逼到自己发疯时的心里状态,以为心里学家的孩子会更懂事吗?以为艺术家的孩子更会生活吗?都不是,孩子就是孩子,他们就是会使你平静有规律的生活变得一团糟,还会让你的思想,情绪也变得一团糟。但是作者的角度让我们重新审视看待孩子出生后的生活,它不是使你的生活毫无头绪,一定是从孩子身上学到更多然后再去更好的生活。这样让我们生活的更从容,和孩子还有着更好的互动,就让我们和孩子都变成更好的自己吧。
  •     养育孩子也是自我成长的契机
  •     解答了许多疑惑。不光是对于孩子,对于其他人,如果也可以这样尊重和理解,多一些对自己的反省,少一些主观评判,世界会美好起来。
  •     生动的故事和语言,诉说了深刻的道理。
  •     本年度最佳
  •     真的写得很好。从标题就能看出外国人育儿观与中国人之不同,中国人捕捉敏感期,立场完全不同。很受启发。关键是个理念,掌握就行。
  •     本书以孩子为镜,省察成人世界的得失,从而在琐碎的日常育儿中,与孩子一起完成生命的自我成长,可谓一部当代父母的精神启示录。
  •     终于在春节假期的尾声把这本书看完,装订 印刷 设计都非常好 满满的质感。内容不多 看起来却很畅快 算是一个心理学家的育儿自省 孩子出来想象力 还有强大的专注力 真正活在当下的态度…孩子有太多的东西可以教育到父母 另外养育孩子不能用付出回报的价值衡量 正是一代代父母的付出的感情传承 为人父母后才体味到自己父母的不易
  •     内容条理欠佳,翻译也不行。
  •     在有些问题上给人一些启发;只是理论和实践怎么样结合还是一个问题。(2017/1/6 @地铁一号线)
  •     慢下来,不紧张,活在当下,享受自己。你有权利不带目的的生活。
  •     才发现这竟然是一本再版书,理论很棒,读得出作者深厚的底蕴。以一个父亲以及男人的视角看待育儿问题,确实给人不一样的启发。逻辑性扣一星,很多章节其实在讲同一个问题,如果能帮助读者捋清思路就完美了。
  •     了解孩子世界,探索未来了孩子世界。
  •     我发现意大利作者写给成人的儿童教育书籍,总是特别好看,真浪漫细腻。
  •     差点单纯以为这是一本育儿书,看完后其实我更多的觉得是一本父母成长的心理学加哲学书。探寻的是生命的意义,为人父母的意义。在与孩子的相处中,找到真正的自己,成为更好的父母。
  •     作者解读自己经历,反思出了很多人生哲理,是父母育儿的宝典,也是父母自我成长的宝典,值得一读。全书意境优美,用故事穿插,不会让人觉得无趣,作为一个单身狗,表示也能从中受益。
  •     给我的启发很大,发现了自身很多的不足
  •     成人的一切言行不一致其实都逃不过孩子的眼睛。有人说孩子是一家人素质的终极表现,熊孩子一定有熊爸妈。很多人害怕成为熊爸妈,擅长煽情和说教,一不小心就变成了“警察”。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