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之巅(第2版)(套装上下册)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7-1
ISBN:9787115000613
作者:吴军
页数:646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但是到了上个世纪70年代,信息革命改变了埃里森的命运,同时也让埃里森改变了世界。1970年发生的一件并不太引人注意的小事对埃里森后来触动很大。IBM一个名叫埃德加·科德(Edgar F.Codd)的美籍英裔计算机科学家提出了关系型数据库的理论。这是数据库历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为美国中央情报局开发数据库的埃里森深深地被这套理论所鼓舞,他觉得机会来了!1977年,已经33岁的埃里森与两个同事爱德华·欧特斯(Edward Oates)和鲍勃·迈纳尔(Bob Miner)一起创办了一家数据库公司。此时埃里森已经在硅谷打拼了13年,可以算是一位硅谷的老兵了。他们给公司取名为“软件开发实验室”(Software Development Laboratories,简称SDL),继续做他们的Oracle数据库项目。第二年,即1978年,埃里森的公司在DEC的小型机PDP—11上开发出一个基于关系型数据库的系统,项目代号是Oracle 1,但是这个软件从来没有面市,原因不明。有人讲是因为漏洞很多,但是现已无法考证。埃里森并不甘于失败,一年后,即1979年,又推出了Oracle 2,这是计算机软件史上第一个由纯软件公司开发的商用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很快埃里森利用他过去为军方开发项目的关系,将这个数据库软件卖给了美国空军。埃里森为了强调它的数据库系统是最先进的关系型数据库,干脆把公司改名为“关系软件公司”(Relational Software Inc,简称RSI)。但是,直到1981年,RSI多少还是带有当年接政府和军方项目,为别人开发软件的咨询公司或者软件承包商的性质,埃里森对公司的发展方向还没有把握准。如果一直这么发展下去,可能就没有今天的甲骨文公司了。这一年,IBM的古普塔(Umang Gupta)加人RSI公司,拥有MBA学位的他为RSI写了第一份商业计划书,开始明确公司的发展方向,即开发通用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和开发工具。1982年,鉴于RSl的数据库软件Oracle的名气已经比公司还大了,公司干脆改名为Oracle公司,在进入中国后,选择了“甲骨文”作为公司的中文名称。这一年,硅谷的老兵埃里森已经38岁了,而盖茨和乔布斯比他正好小一轮左右。但就是从这一年开始,埃里森这个老兵开始谱写他的新传。

前言

最早看到吴军博士的《浪潮之巅》,是在Google黑板报上。2007年,任Google资深研究员的吴军,应邀为Google黑板报撰写文章,介绍他对互联网和IT业界兴衰变化的观察和思考。由于文章篇幅较长,被单列为“浪潮之巅”栏目分次刊出。设立该栏目的直接收获就是,Google黑板报随后人气大增,增加了大批的追随者。作为《浪潮之巅》的最早一批读者,我当时就感觉,这个系列完全应该编纂成书,如今,这个感觉变成了现实。

名人推荐

中国大学计算机、软件和信息专业学生必读。——邹欣/微软研发经理,《编程之美》、《移山之道》作者讲述信息产业历史或是硅谷传奇的图书,10年来不知看了多少,但几乎没有一本能像《浪潮之巅》这样让我感觉如此震撼。读到精彩处真是热血沸腾,不忍释卷。如果你想更透彻地了解整个产业,鉴信息技术之兴衰,考互联网之得失,《浪潮之巅》是必读之书。如果你是以为互联网创业者,尤其莫错过这本杰作!——冯大辉/丁香园CTO目前,国内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计算机产业界往往了解不多。《浪潮之巅》生动有趣地讲述了计算机产业界的许多精彩故事,能够让同学们快速增长见识,提高学习兴趣,因此,《浪潮之巅》入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学院读书计划。学院为本科生购买配送,推荐阅读,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孙广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浪潮之巅》是我在2011年读到的最好的一本书,没有之一!好书分两种,或讲“道”,或讲“术”。《浪潮之巅》讲的是IT产业的“道”。之前,我对IT产业的了解是碎片化的,如盲人摸象。阅毕本书,我终于将IT产业这头大象的腿、耳朵、尾巴连了起来。这种融会贯通的感觉,着实令人酣畅淋漓。力荐!——许维/《天下网商》执行主编每一个IT从业者都应该读《浪潮之巅》。行业浪潮汹涌而来,不改变自己,就要被改变。吴军博士在书中最后一章“下一个Google”对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做出了大胆的预测,至于你信不信,由你,我反正是信了。——刘振飞/淘宝技术保障副总裁几年前就在网上看到了《浪潮之巅》,那时还只是作者发布的系列文章,但其涉及的内容几乎涵盖了信息通信产业所有最重要的领域和最卓越的企业,而其中所体现出的作者对信息通信技术与产业发展历史的深度挖掘、发展规律的深刻观察、发展趋势的深度思考,令人震撼。在我看来,《浪潮之巅》是国内目前最好的一部有关信息通信产业的发展史和国际标杆企业的兴衰史,其洞察到的经验教训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信息通信产业的内在发展规律,且对中国把握甚至引领信息通信产业发展创新的下一次浪潮尤其借鉴意义。中国信息通信产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重要历史关口,在当前信息通信技术创新如此活跃、全球产业变革和格局重塑如此迅捷、国际竞争博弈如此激烈的关键时期,相信每个人都可从《浪潮之巅》中得到启迪。——余晓晖/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员总工程师

内容概要

吴军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和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是著名自然语言处理和搜索专家,硅谷风险投资人。
吴军博士于2002年加入谷歌公司。在谷歌,他和Amit Singhal(谷歌院士,世界著名搜索专家)、Matt Cutts(谷歌反作弊官方发言人)等三位同事一起开创了网络搜索反作弊的研究领域,并因此获得谷歌工程奖。2003年,他和谷歌全球架构的总工程师朱会灿博士等共同成立了中日韩文搜索部门。吴军博士是当前谷歌中日韩文搜索算法的主要设计者。在谷歌期间,他还领导了许多研发项目,包括许多与中文相关的产品和自然语言处理的项目,并得到了当时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和创始人谢尔盖·布林的高度评价。2010年加盟腾讯公司,出任负责搜索和搜索广告的副总裁。2012年回到谷歌,领导创新项目。目前任谷歌公司的Principal Engineer。
吴军博士在国内外发表过数十篇论文,曾获得1995年全国人机语音智能接口会议的最佳论文奖和2000年Eurospeech的最佳论文奖。他还获得和申请了十余项美国和国际专利。他撰写的《浪潮之巅》(第一版)和《数学之美》深受业界的好评。
吴军博士在美国两家风险投资基金(中国世纪基金和ZPark风险基金)分别担任董事和顾问,他还担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工学院董事会董事,以及该校国际事务委员会的顾问。他曾经是国家重大专项“新一代搜索引擎和浏览器”项目的总负责人。从2012年起任职工业与信息化部的专家和顾问。

书籍目录

第一版读者赞誉
第二版出版说明
第一版序言
第一版前言 有幸见证历史
第1 章 帝国的余晖—AT&T 公司
1 百年帝国
2 几度繁荣
3 利令智昏
4 外来冲击
结束语
第2 章 蓝色巨人—IBM 公司
1 赶上机械革命的最后一次浪潮
2 领导电子技术革命的浪潮
3 错过全球信息化的大潮
4 他也是做(芯)片的
5 保守的创新者
6 内部的优胜劣汰
7 后金融危机时代
结束语
第3章 “水果”公司的复兴—乔布斯和苹果公司
1 传奇小子
2 迷失方向
3 再创辉煌
4 大难不死
5 十年
结束语
第4 章 计算机工业的生态链
1 摩尔定律
2 安迪– 比尔定律
3 反摩尔定律
结束语
第5 章 奔腾的芯—英特尔公司
1 时势造英雄
2 英特尔、摩托罗拉之战
3 指令集之争
4 英特尔和AMD 的关系
5 举步艰难
结束语
第6 章 IT 领域的罗马帝国—微软公司
1 双雄会
2 亡羊补牢
3 人民战争
4 帝国的诞生
5 当世拿破仑
6 尾大不掉
7 条顿堡之战
8 客厅争夺战
9 前门拒狼,后门进虎
结束语
第7 章 纯软件公司的先驱—甲骨文公司
1 硅谷老兵新传 — 埃里森其人
2 钻了IBM 的空子
3 天堂下的帝国
结束语
第8 章 互联网的金门大桥—思科公司
1 好风凭借力
2 持续发展的绝招
3 竞争者
4 诺威格定律的宿命
结束语
第9 章 英名不朽—杨致远、费罗和雅虎公司
1 当世福特
2 流量、流量、流量
3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4 既生瑜,何生亮
5 红巨星
6 自废武功
7 浪淘尽风流人物
结束语
第10 章 硅谷的见证人—惠普公司
1 昔日硅谷之星
2 有争议的生死抉择
3 最有争议的CEO
4 亚洲制造的冲击
5 峰回路转
后记
结束语
第11 章 没落的贵族—摩托罗拉公司
如果我们认为公司之中也有所谓的贵族,摩托罗拉无疑
可以算一个。曾几何时,摩托罗拉就是无线通信的代名
词,同时它还是技术和品质的结晶。
1 二战的品牌
2 黄金时代
3 基因决定定律
4 铱星计划
5 全线溃败
6 回天乏力
结束语
第12 章 硅谷的另一面
1 成王败寇
2 嗜血的地方
3 机会均等
4 硅含量不断降低
5 亘古而常青
结束语
索引
第二版出版说明
1 第13 章 短暂的春秋—与机会失之交臂的公司
1 太阳公司
2 Novell 公司
3 网景公司
4 RealNetworks
结束语
第14 章 幕后的英雄—风险投资
1 风投的起源
2 风投的结构
3 风投的过程
4 投资的决策和公司的估价
5 风投的角色
6 著名的风投公司
结束语
第15 章 信息产业的规律性
1 70–20–10 律
2 诺威格定律
3 基因决定定律
结束语
第16 章 硅谷的摇篮—斯坦福大学
1 充满传奇的大学
2 硅谷的支柱
3 纽曼加洪堡的教育模式
4 创业的孵化器
结束语
第17 章 科技公司的吹鼓手—投资银行
1 华尔街和美国的金融体系
2 著名的投资公司
3 科技公司的上市过程
4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5 华尔街与微软、雅虎和Google 的三国演义
结束语
第18 章 挑战者—Google 公司
1 历史上最轰动的IPO
2 早期岁月
3 商业模式
4 个人英雄主义和群众路线
5 绝代双骄
6 感谢上帝,今天是星期五(TGIF)
7 不作恶
8 不败的神话
9 秘密军团
10 云计算和数据中心
11 Google 的新气象
12 3G 时代
13 进攻,永远是最好的防守
14 佩奇新政
结束语
第19 章 成功的转基因—诺基亚、3M、GE 公司
1 从木工厂到手机之王(诺基亚公司)
2 道琼斯指数中的常青树(3M 公司)
3 世界最大的联合体(GE 公司)
结束语
第20 章 印钞机—最佳的商业模式
所有成功的大公司都有好的商业模式,很多大公司的兴
起,不是靠技术的革新而是靠商业模式的转变。
1 Google 的广告系统
2 eBay 和亚马逊的在线市场
3 戴尔的虚拟工厂
4 腾讯的虚拟物品和服务
结束语
第21 章 互联网2.0
1 互联网的前世今生
2 互联网2.0 的特征
3 著名的互联网2.0 公司
4 是革命还是泡沫
结束语
第22 章 金融风暴的冲击
1 金融危机的成因
2 瑞雪兆丰年:优胜劣汰
3 潜在的商机到处都是
4 格局的变迁
结束语
第23 章 云计算
1 云计算的起源
2 云计算的本质
3 云计算的核心技术和工程
4 对IT 产业链的颠覆
5 云计算时代的企业级软件和服务
结束语
第24 章 下一个Google
1 千亿俱乐部
2 岁岁年年人不同
3 新领域
4 关注亚太地区
结束语
第一版后记
索引

编辑推荐

《浪潮之巅(第2版)(套装上下册)》编辑推荐:时隔两年,互联网及IT行业浪潮亲历者吴军博士强势回归!《浪潮之巅》第一版自出版以来,在业界获得了巨大反响。信息产业发展瞬息万变,在《浪潮之巅》第一版上市的两年后,IT行业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吴军博士继续娓娓道来,与您聊聊这些年里,IT界的这些事。《浪潮之巅(第2版)(套装上下册)》除了对所有章节进行信息更新和同步外,主要集中在这些话题:后乔布斯时代的苹果;杨致远离开雅虎事件及雅虎总裁辞职,雅虎和阿里巴巴的交易;Google的佩奇新政以及Google和摩托罗拉的并购;欧债危机;Facebook上市;微软和Google、苹果近年的竞争;云计算的进展;创新工场和中国的天使投资等。《浪潮之巅(第2版)(套装上下册)》分别介绍了:帝国的余晖——AT&T公司;蓝色巨人——IBM公司;“水果”公司的复兴——乔布斯和苹果公司;计算机工业的生态链;奔腾的芯——英特尔公司;IT领域的罗马帝国——微软公司;纯软件公司的先驱——甲骨文公司;互联网的金门大桥——思科公司;英名不朽——杨致远、费罗和雅虎公司;硅谷的见证人——惠普公司;没落的贵族——摩托罗拉公司;硅谷的另一面;短暂的春秋——与机会失之交臂的公司;幕后的英雄——风险投资;信息产业的规律性;硅谷的摇篮——斯坦福大学;科技公司的吹鼓手——投资银行;挑战者——Google公司;成功的转基因——诺基亚、3M、GE公司;印钞机——最佳的商业模式;互联网2.0;金融风暴的冲击;云计算;下一个Google。《浪潮之巅(第2版)(套装上下册)》是一本介绍互联网及IT行业兴衰变化的书,书中的内容最早由吴军博士发表在Google黑板报上,历经多次改写和重构。近一百多年来,总有一些公司很幸运地、有意识或无意识地站在技术革命的浪尖之上。在这十几年间,它们代表着科技的浪潮,直到下一波浪潮的来临。从一百年前算起,AT&T 公司、IBM 公司、苹果公司、英特尔公司、微软公司、思科公司、雅虎公司和Google公司都先后被幸运地推到了浪尖。虽然,它们来自不同的领域,中间有些已经衰落或正在衰落,但是它们都极度辉煌过。在这些公司兴衰的背后,有着它必然的规律。《浪潮之巅(第2版)(套装上下册)》系统地介绍了这些公司成功的本质原因及科技工业一百多年的发展。《浪潮之巅(第2版)(套装上下册)》不仅讲述科技工业的历史,更重在揭示它的规律性。在极度商业化的今天,科技的进步和商机是分不开的。因此,《浪潮之巅(第2版)(套装上下册)》也系统地介绍了影响到科技浪潮的风险投资公司,诸如KPCB和红杉资本,以及百年来为科技捧场的投资银行,例如高盛公司,等等。对所有身处并热爱高科技行业的人来说,对所有渴望创新、欣赏创新的中国创业者来说,新版《浪潮之巅》都是一本可读性很强的作品,足以做到“开卷有益”!

作者简介

《浪潮之巅(第2版)(套装上下册)》不是一本科技产业发展历史集,而是在这个数字时代,一本IT人非读不可,而非IT人也应该阅读的作品。一个企业的发展与崛起,绝非只是空有领导强人即可达成。任何的决策、同期的商业环境,都在都影响着企业的兴衰。《浪潮之巅》不只是一本历史书,除了讲述科技顶尖企业的发展规律,对于华尔街如何左右科技公司,以及金融风暴对科技产业的冲击,也多有着墨。此外,《浪潮之巅(第2版)(套装上下册)》也着力讲述很多尚在普及或将要发生的,比如微博和云计算,以及对下一代互联网科技产业浪潮的判断和预测。因为在极度商业化的今天,科技的进步和商机是分不开的。
诚如作者所言:“人的商业知识和眼光不是天生的,需要不断地、有心地学习。经过多年的学习、思考和实践,我认定这样一个规律,就是:科技的发展不是均匀的,而是以浪潮的形式出现。每一个人都应该看清楚浪潮,赶上浪潮,如此,便不枉此生。”
点击链接进入套装分册 :
浪潮之巅(第2版)(上册)
浪潮之巅(第2版)(下册)


 浪潮之巅(第2版)(套装上下册)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7条)

  •     最早,人民邮电出版社的陈冀康编辑向我推荐这本书并邀请我为它写个书评时,我并不了解这本书,当时上豆瓣网了解了一下,大致上以为这是一本历史书,介绍了IT行业中一些知名公司的兴衰荣辱。经过这一个半月的细读,我觉得说它是历史书或许并不准确,这更像是一本史评。其中谈的固然是这个行业的规则、发展以及兴衰荣辱。但更多是作者本人对于这些内容的思考、评论、推导。读起来仿佛是与作者本人对坐而谈,颇有一些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味道,有几分领教,几分切磋,或英雄所见略同,或君子和而不同。总之读起来能让人沉淀,让人沉静,这于如今这个浮躁年代也实属不易了。在中国,但凡论及文化,始终离不开谈古论今,或以史为鉴,或读史识人。我们这个民族既然有那么几千年的历史,真要弃之不用,也不是一件现实的事情,然而对于历史人们的了解角度不尽相同,随之而来的认识也千差万别。其中的对错之争似乎从未停止过,但这些角度和认知都是一种不错的参考。比如,作为这个行业的人,我不可能对书中的内容一无所知,但它还是告诉了我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细节,也提出了很多我以前没有想到过的问题,甚至推翻了我以前认为正确的想法。尽管我也不完全同意作者的想法,但不能不说我还是有所收获的。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总是会想起另一本书《人类的群星闪耀时》,特别强调的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在一个伟大的地方来了个伟大的英雄,这有几分偶然也有几分必然。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有些宿命论。这是一个有趣的角度。对错姑且不论(因为这会是一场千年之辩),至少作者思考了,假设了,推导了,这就能带来希望,希望就能带来进步,总比看尽王侯将相,麻木不仁,继续这千年的死循环要来得好一点。或许有人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人类不是为了上帝思考的,笑就让它笑吧,有什么损失吗?况且,思考并表达任何时候都是人类的义务,我们的思考是不会随着基因传给后代的,所以我们必须将我们的思考组织成文字,表达出来,供后世了解,验证,甚至否定。作者有这个知识面,有这个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有这样的责任感和勇气,这就值得我脱帽致敬。
  •     美国政府的NSF和DARPA等科研经费一般自主的都是工业界不愿意支持的基础研究项目,比如基础科学、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的许多项目。这些研究课题在短期内不可能产生任何商业价值,有些可能永远没有商业价值,由政府出钱来资助这些项目对于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是非常必要的。一旦某个项目有了商业价值,并且可以由公司资助时,政府会渐渐减少并且最终停止对这些课题的资助,因为政府(纳税人代表)认为没有必要和工业界做重复的事情,更没有必要和工业界竞争。需要政府帮助的是那些小而且不容易盈利的公司,比如太阳能公司。即使在工程领域,政府资助的研究项目也常常是非常尖端,而且可能的应用面非常窄,有时候发表的论文都没有几个人真正愿意读,更不用说有商业意义了。其实和工业界保持联系,并且为工业界做研究,对于创业来讲,最大的好处在于能够看清产业发展的方向,并且找到新的机会。这个潜在的好处对于年轻的学生,甚至比对于资深的教授们更明显,因为年轻人更愿意尝试。美国虽然在从科学技术向产品转化方面做得比其他国家好一点,但是仍然明显存在着工业界和学术界相脱节的现象,这不仅表现在大学研究课题脱离实际,也表现在工业界在遇到问题时找不到解决途径,而能够紧密联系这两头的斯坦福大学的师生常常就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政府资助的研究课题不仅偏向于理论研究,而且也未必有很大的研究前景。大学教授看上去自由自在,可以研究自己有兴趣的课题,不想公司里的人被绑在上司交给的任务上。但是因为没有经费是万万不能的,因此大学教授天天围着经费转,政府有什么任务他们就不得不申请什么课题。
  •     这是我读国人写的最好一本书,语言简练没有废话,把互联网的整个发展都写的非常好,强力推荐。像java与模式那种书,国人看了是在浪费大家时间。期待作者有更多的新书出版,推荐推荐,这叼毛豆瓣到底要写多少评论才算数,狗日的

精彩短评 (总计70条)

  •     最早是在谷歌黑板报上看到,花了两个晚上看完了,第2版买了两套四本(上下册)回来,一套放公司让同仁看,车上床上各放一本,不过,还是期待 Kindle 版本,这样带起来方便一些(时间越来越少,要争取有空的时候就拿来看)。
  •     科技每一次的进步,都有商业运作的背景,美国的各大IT巨头,引领着这个时代的科技潮流,要顺势而为,积极的投入到对最新技术的关注与研究上才能不被瞬息万变的时代所抛弃。
  •     特意买的纸质书,确实不愧为吴军老师,对互联网本身的一个起伏,做了自己一个深度的见解。
  •     科技的发展并不是匀速的,而是浪潮式的,每一次浪潮袭来,都会把一些公司推向巅峰,即使这些公司没有什么大的作为,顺着这股浪潮,也能走得很远,直到下一次浪潮来临,将他们拍在沙滩上。而有作为的公司,往往能趁着这股浪潮,迅速建立自己的商业帝国,改变世界。 AT&T、诺基亚、摩托罗拉、IBM、惠普、微软、雅虎、谷歌、facebook、腾讯、支付宝、百度无一不是站在了浪潮之巅,建立了自己的商业帝国。 几百年来,蒸汽机革命、电力革命、信息革命一次比一次来得猛烈,狠狠打倒故步自封的老企业的同时也早就了一批批商业神话,而浪潮对每个人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每个企业建立自己的帝国花费的时间也越来越短。 智能时代已经来临,希望我自己能赶上这波浪潮,不要被历史甩下,沦落到阶级社会的底层
  •     用不多的文字道尽互联网巨头的发展历程,干货多,收获很多
  •     普及顶尖企业的历史发展,了解颇多,但文字有时候会太枯燥冗长,脉络更清晰一点会不会更好,也可能是我自己的问题,先码。
  •     up.
  •     没啥说的,必读书籍之一。
  •     作为北京邮电大学的学生,这本书让我对通信电信也有了重新的认识,并对原本枯燥的专业有了激情,是一本入门的好书,从这本书里收获了很多的知识,了解到了很多“大”人物,建议理工类大学生一定要看这本书!打算过几天再重读这本书呢,把里面所提到了摩尔定律、反摩尔定理等等做一个深刻的了解!
  •     了解各大科技公司发展历程,信息社会史的极佳读物。
  •     真的很好,昨天刚读完第二遍,通过学习各大公司的发展模式和兴亡原因,在其中慢慢的探究今后互联网可能的发展态势,从而为今后的职业选择和公司选择提供了参考。以后会作为工具书继续看。
  •     几本IT历史书的评价1:《浪潮之巅》(第2版):精彩的IT商战史2011年看过第一版。以为看新版会跳过大部分看过的内容,结果发现还是从头到尾看了一遍,2011年看过的内容已经记不太确切了:) 另外IT的历史太精彩了,许多故事都知道,再看还是挺有意思。当然作者的文字功底不错,能把有意思的故事写出来。对于企业成功失败的原因,作者力推基因决定论,个人感觉不如《创新者的窘境》一书对大企业的失败的原因的分析深刻、合理。2:《硅谷之光》本书英文版出版于1999年,当然只能写截至到1999年的硅谷的大企业的故事。作者与硅谷的一些大公司有一些渊源,书中的信息相对可信一些。书中概括了截至到1999年的美国IT界(大部分坐落在硅谷)的曾经风光或者还在风光的几家大公司:仙童、苹果、IBM、Oracle、网景、微软、雅虎,还有风投公司KPCB。这些真实的历史还比较有趣。3:《十亿美金的教训》也是今年出的新书。这本书抛弃了作者上一本IT史书《沸腾十五年》的编年体写法,与《浪潮之巅》一样使用传记体,显得有条理多了。作者认为这本书不是“互联网大败局”,我读后感觉这个“互联网大败局”正是这本书最好的概括。书中介绍了51.co...m、3721、ITAT、PPG、分众、港湾、联想FM365、联众、盛大盒子、8848等10家公司的主要的经历,力图分析失败的原因。作者关注互联网多年,资料比较翔实可靠,值得一读。作者林军对这10个公司的失败总结了三条经验,我再概括一下就是当局者经验、技能不足,看不清大局。看《浪潮之巅》,摩托罗拉、雅虎之类的大公司也犯过上面的错误,但是我认为由于美国有200年不间断的商业的传承,有足够多的失败的经验,有斯坦福这样的适合年轻人创业的环境,才能出现盖茨、佩奇、马克扎克伯格这样的年轻人,看似没有经验,但是办的公司却能不犯战略错误,迅速做大。另外本书与《浪潮之巅》相比的一个缺憾就是事情太久远了,没有最新的(比如去年的)案例。看这本书才知道当年FM365还和国旅合资成立了国旅快捷公司,要搞网上旅游业务。可惜合作不畅,国旅快捷没做网上业务。看过几本写艺龙携程早期历史的书,都没提这件事。5:《互联网之达芬奇密码?浪潮揭秘:与中国五亿网民互为影响的互联网DNA》今年的6月份的新书。作者是互联网从业人员,在书中试图揭示中国互联网10年来的成败背后的逻辑。作者认为互联网公司成败的原因在于对用户需求的满足。个人感觉这个总结不够深刻。跟上三本书相比,作者高度、深度、广度都有所欠缺。作者目前是移动互联职业经理人,全书在移动互联方面的内容比较多。想了解中国互联网的历史,这本书也可以做一个参考。6:《沸腾十五年》09年出的书,下面的评论基本是09年写的。从标题看就感觉像吴晓波的几本书,再看书的风格,更像。看到书的后记,果然说受到过吴晓波的指点。总结了15年以来中国互联网的大事。编年体,头绪比较多,作为一本书来看,有点乱。想了解这15年来的历史,这是为数不多的参考书。5:《IT通史:计算机技术发展与计算机企业商战风云》翻译书,05年出的。书中的内容截至到04年。目前已经基本没有读的必要了。编年体,同样头绪繁多,读起来感觉有点乱。6:《IT史记》方兴东写的。一套共4本,04年出的。买了两本。没看。现在应该也没有读的必要了。 阅读更多 ›
  •     非常有趣。我觉得作者最厉害的地方在于能够几句话把一个东西讲清楚。
  •     没兴趣的东西读着读着发现自己很感兴趣,这样一点点找回自己的好奇心。
  •     这本书非常有意思,可以看下历史进程。
  •     看了很受启发,非常好的一套书,适合IT从业者新手及迷茫的人阅读
  •     公司史部分比吴晓波强。也挺有文采,恍惚中像在看人类群星闪耀时的前两章。非既成事实部分比如预测部分,比较自以为是,经常没有任何论证的情况就信口开河。此书出现最多次的名字不是科技界的乔布斯,而是金融界的巴菲特,多少也能看出作者真正推崇的是什么。那些没有盈利的所谓科技公司,其实全靠金融界在炒概念以便IPO或倒卖
  •     For whom the bell tolls,It tolls for thee.
  •     IT从业人员必看,也是这本书,让我更坚定自己的决定,真正从0到1走一次,我期望我能带出一群精兵强将。大浪淘沙,是迎风破浪成为一个弄潮儿还是退回沙滩,up to you
  •     不可置疑的经典
  •     喜欢,看了一册感觉挺好
  •     还算不错的书吧,前半部啰嗦,后半部分有趣。
  •     其实我想说的是,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讲述了IT行业的历史,以及众多浪潮之巅的IT公司的荣耀与挫败。而是描绘出了整个世界的大势。作者是一个真正有见识的人,眼界极高,再加本身就在google等公司工作过。所以很有说服力。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明明是个工科生,文笔居然比许多文科生还流畅。看下来不会感觉到乏味。总之是本好书,至于书比较高的价格也就算不上什么了。
  •     今天打开刚买的书,书皮直接掉了,怀疑是不是正品。不过印刷还好。
  •     特别符合我的胃口,相信也特别符合大众的胃口。不仅向我们科普了整个IT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还讲述了这些互联网公司或是互联网行业在商业上的发展与成功之道。看的太快没有细细品味,需要一段时间来消化,有时间一定会再看一遍。
  •     IT的发展潮流讲的不错,商业模式说的也可以,金融和生物之类的就算了吧
  •     断断续续读了八个月,终于看完了……
  •     看完了。上本册是硅谷时代英雄列传,下本册则加入更多金融政治的内容,总之非常精彩!
  •     你们这评论审核系统做的让用户真的很不舒服,评论几次通不过审核。评论一下还要心理上受多次挫折,让用户至少我很不爽。你们要什么数据能不能在内容里面做搜索,还要用户给你整理。评论当然是针对此次购物来说,还要我给你们分类?购物这样的就不应该有审核,让我严重质疑我要给的差评的话,会不会通不过审核。你们是检察官,这是你们的友好态度?
  •     恨自己入错行
  •     很好的书需要认真思考的书籍
  •     对的,我买了纸质版第二册
  •     讲的范围很广
  •     信息量太大了,需要多读几遍消化消化
  •     挺无聊的
  •     上册讲科技和IT战国史,下册侧重商业和未来发展方向。
  •     全书在任何角度看都有借鉴意义,对大公司的崛起和衰落原因都是很有见地,值得一看。
  •     之前借来看的,断断续续看过一些,好奇心太重,想看完就自己买了。书的印刷、纸张等质量都不错。同时一起买的还有其他的书,说是精装的,那个纸张那个包装的质量哦,实在是受不了了。为啥同是亚马逊直营的书,质量差这么多?而且我发现,亚马逊卖的书,越是经典的质量越差!
  •     剖析从硅谷的科技巨头(google Microsoft)到老牌巨头(GE 3M)的成功商业基因,本书范例详尽,值得逐字逐句仔细阅读。
  •     不仅是IT人必读的书籍
  •     坐听潮起潮落,静看花谢花开。 微软垄断魔王,谷歌开放称强。 硅谷产学融合,弹丸亦执牛耳。 资本呼风唤雨,创新砥砺前行。
  •     虽然不能给五星,但仍然是可以列入必读书单的一本~
  •     开拓IT界国际视野不可多得的佳作
  •     作为认识计算机最近动态不错,作者的思路比较清晰
  •     听说不严谨 不过这个我倒是很方便在日后探寻 现在对我来说还是很不错的宏观书
  •     同学给推荐的,说这本书很不错,让我们了解更多IT行业的发展历史
  •     了解科技历史的必读书目,极力推荐!!!
  •     看到这本书的目录就知道这是我想要的,身为一个IT从业人士,对整个行业的发展以及当今世界环境的格局变化有一种深处其中,但又不知全貌的感觉,就想书中说的盲人摸象,这本书正好是给我们弥补这方面的知识,能够从更高的角度来俯视当今IT行业的格局,以及那些曾经、现在、将来在IT发展史上留下浓重一笔的公司和个人,很值得读的两本书。
  •     坐地铁上下班看的。不愧是爱思考勤读书的业内人士之作,引人入胜爱不释手。捋一遍IT近代史,关于商业模式的讨论非常受益,公司基因论的框架也很在理。佩服向吴军老师这样业精于勤,思而不罔,学而不怠的人。研究美国IT行业的研究员启蒙读物
  •     作者从信息产业历史出发,结合自己的观察体会,写出了这本书。书中不光是历史和信息理论,还包含了管理学、社会学、金融学等很多内容,不光是从事信息行业的人应该读,其他行业的人也应该读一读,信息产业已经深刻改变了人类社会,这种改变还将持续下去,把握信息产业的发展方向,顺势而为,才能让自己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     对商业科技方方面面总结到位,极有启发。
  •     一部科技行业的介绍书,一部并不是十分深奥专业的书籍,对百年来科技行业的大公司、企业的开创和衰落进行了概括的说明,并进行了科学的解释,好的公司都有好的基因、好的商业模式。科技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为人类社会贡献了不少便利。看本书仿佛站在时代的海洋上冲浪,每一个浪潮之巅都会有一个颠覆性的行业或公司出现,引领时代潮流。
  •     尤其是下册,让外行也能感受到资本的力量
  •     一本从生动描述互联网公司发展的书,一个公司的成败有偶然也有必然,但顺应潮流抓住机会则会站到浪潮之巅。
  •     看完之后,真觉得时代变化,推动进步的几乎都是天才啊…………一个一个公司创始发展,壮大,然后衰落……总觉得自己不会是弄潮儿,但是看到前方时间我国大公司裁退大龄员工的时候,想到,还是要不停的努力才可以
  •     吴军的书都买了,偶然的机会买了《数学之美》知道的这部书,真的不错 向硅谷致敬!
  •     跟第一版相比增补不多,可能是作者工作太忙了。
  •     对IT一窍不懂的我,凑热闹,当成IT历史书看了,碰到专业名词在纠结是去百度还是往下看完
  •     左上角有破损,纸张质量不错
  •     从有线电话的巨无霸公司at&t开始的一段波澜壮阔的科技公司兴衰史。一家家公司站在浪潮之巅作为时代的弄潮儿,又被时代抛弃作为时代的弃儿。正可谓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唯有通用和3m公司能保证着长盛不衰,唯一的秘籍应该就是不停地创新及转型。
  •     IT从业人员非常值得去读的一本书 可以很全面、系统的了解整改IT的发展史。
  •     整体叙事的风格很流畅,通过对IT行业的大型企业的介绍,让我对于IT行业的发展有了一个模糊的认知,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写的也并不是很严谨, 不过感觉作者还是很用心的,包括后边的风投,斯坦福大学部分,作者自己对于硅谷,对于互联网有着很多自己的思考,大部分事件还是比较真实可信的。中间也没有太多的专业术语,读起来比较流畅轻松。如果想从事互联网行业,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
  •     这套书读了蛮久诶,没有参加新世相,读书就会很慢>_< 总得来讲浪潮之巅还是挺值得看的,讲了IT产业发展的历史,几个引领潮流的大公司,科技公司和华尔街的关系,商业和技术都很重要也很有趣,真是让人心生向往啊~
  •     了解it的世界
  •     这本书算是一般IT一半金融,吴军博士的表述能力很棒,让我关于这两个领域的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很适合学生朋友阅读。
  •     书里有几页直接订反了,要倒着看,最不满意的一次
  •     本书简单来说讲的就是大牌IT公司的历史,吴军老师的语言很有魅力。这是少有的让我看“历史”也很兴奋的一本书。值得推荐!PS:本书还讲了一些投资方面的知识,也让我这个小白见识了不少。
  •     对于小白来说看完真是学到很多。一个个大公司的兴衰,虽不完全可预知,但还是有很多共同点。
  •     基因(创新,转型)决定商业模式;科技是大脑,金额是血液
  •     欲罢不能,长见识的同时满足了阅读的快感!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