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中国绘画史》章节试读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14-4
ISBN:9787108047854
作者:(美)高居翰
页数:254页

《图说中国绘画史》的笔记-第31页 - 二 早期山水

六朝-宋初
六朝:宗炳 强调自然包含趣灵 强调人文感觉 顾恺之 洛神图 明皇幸蜀图 物质世界可以用人的智力分析
唐:把注意力脱离人的演绎 关注自然 少用色 笔法宽疏 破墨法 皴笔法(http://www.ms.net.cn/ms/jiaoyupindao/ShowArticle.asp?ArticleID=9631) 追求画面的统一 空间连续 浅墨表示远景
新流派 行动派
五代:李成 晴峦萧寺 后人仿 擅长冬景(刚毅的线条 略死板)
范宽 溪山行旅图 雨点皴(自然)

《图说中国绘画史》的笔记-第8页 - 早期人物画

#神吐槽#我们不禁怀疑,有种族优越感的中国人是不是认为,既然长得这般化外模样,也就没有别的选择,只好权当圣灵了,因为他们显然不适合文明社会

《图说中国绘画史》的笔记-第162页

又不像文徵明能以私人財力維持高雅的退隱生活(¯﹃¯)口水在這種生涯中,他始終和文徵明保持著友情。看到這句腐女尊四感動死了o(TヘTo)

《图说中国绘画史》的笔记-第35页

從11世紀進入12世紀初期的南宋,是中國繪畫史上事端特多的時期弱弱滴問下什麼叫事端特多的時期⋯⋯(−_−;)

《图说中国绘画史》的笔记-第115页 - 元初画家

这种冷静,正是钱选绘画的本质:漠然、挑剔讲究、敏感,乍看之下几乎毫无吸引力。在山水方面,他复兴了赵伯驹的青绿山水。赵自己也曾把青绿山水当作一种基于唐代大师们的复古主义风格来使用过。艺术基于艺术再基于艺术:当风格的每一个层次都具备了背后的参考资料以后,作品就越发远离了原来的创作冲动,以及与自然直接接触的经验,对艺术家和观众两者来说,都开始要求一种比较复杂深奥的美学知识,一种对风格演变史的认识和关心。文人画家的复古主义并不一厢情愿地崇拜早期绘画;它只是在风格上借用典故;它把模仿早期绘画当做一种风格上的借喻,利用它与古画的关联来挑起思古幽情。今天我们已经很熟悉这种唤起其他意义的借喻法:斯特拉文斯基演奏柴可夫斯基或者巴洛克乐曲;艾略特转入斯宾塞体语言;毕加索参考原始的或海伦尼克风格作画,这些都是相似的例子。
钱选在表现他的青绿风格的时候,使用了古老的题材。其作品之一描绘了草书大家王羲之在湖边亭内观鹅戏水的景象。王在观鹅时,发觉在书法上,鹅颈优雅蜿蜒的线条值得模仿。这样的主题符合了文人画家的信仰:自然向艺术家提供形式,艺术家自由加以利用,以实现个人表现目的。树石的描绘,装饰性的浓色的使用,整个设计的平整,都参考了唐代绘画;但是这些特征,以及全画的童稚趣味,也向我们表示了,古朴的钱选正是亨利·卢梭的一位中国堂兄弟呢。他也许不及卢梭繁复,却比卢梭更细腻更精微。

《图说中国绘画史》的笔记-第232页

嚇尿了⋯⋯

《图说中国绘画史》的笔记-第43页 - 三 宋代山水 中期

看完这一章 有几个感觉 第一 外国人的思路实在有点发散 看完了像没看一样 第二 还是需要有一点绘画功底和常识的人来看会更好一点 要不然突然冒出来的专业术语和画家名字会让人摸不着头脑
11-12世纪 南宋 第一段说了各种画派 但是后面并没有提到这么多啊
这个时期是突破传统百家争鸣时期
郭熙 山水理论:看此画令人生此意 如真在此山中 此画之景外意也 早春图 不断变化 溪山秋霁 空间感 和人比较亲近的近距离画法:???什么画法
赵幹 江行初雪
高克明 溪山雪霁 气氛透视法???薄雾模糊远处的林
李唐 范宽传统 喜欢饱经风蚀 灌木丛生于顶的绝岩峻岭和阴郁峡谷
重新将燕文贵的奇峰万木鉴定为李唐之作 斧劈皴 用一个大幅的局部作为另一幅的主题 放大 典型构图 斜角线分割 前景元素建立某种高度 再压缩到画面构局的一半???什么压缩到一半
空间感不遵循西方透视法 靠想象

《图说中国绘画史》的笔记-第24页

三联的二印,整体图片灰暗,影响阅读感受。以下对比原版书1977年印刷和三联版2014年印刷。三联2014年二印(左)vs 1977年日内瓦印刷(右)《明皇幸蜀图》左为三联,右为原版《内人双陆图》左为三联,右为原版

《图说中国绘画史》的笔记-第169页

蕉蔭結夏漸入我愛的風格了好歡喜。從中可見旦宅的初心。
所謂戲寫是對混沌世界的的姿態。

《图说中国绘画史》的笔记-第142页 - 十一 明初画院及浙派

明初想在朝廷中恢复遭到元人忽略的中国传统 比如重建类似翰林画院的制度 赐以官衔
画院派:追求极致而失去活力
边文进 三友百禽图 捕捉到部分的精确但是失去了对主题的感情和秩序构图
浙派
创始人:戴进 春游晚归 复兴马夏画派 但是在朦胧之处又画明确了 比如山头 经不住精细的诱惑 多了很多繁琐的细节
渔人图 晚期之作 更加飘逸 粗笔快写 简介 模仿吴镇超越之
追随者 吴伟 活力豪放 渔乐图 背景印象派画法 气氛不同尽管有部分元素借鉴前人 但是不一样
之后浙派开始衰落 过分强烈和矫揉造作 失去活力

《图说中国绘画史》的笔记-第98页 - 七 南宋院派山水

北宋末年
赵伯驹 复古 使用唐代的青绿法 汉宫图 误鉴
马夏派:在欧美当做山水正统典型
马远 马一角构图法 山石画法有李唐的风格 但是题材接近观画人 视野上对于自然也更理想化 精简掉无用的不美好的部分 山径春行图 山水人物图
夏珪 简化构图 用雾朦胧画面 空白处渐次渲染 溪山清远
马麟(马远之子)将马远画法发挥极致 之后有些描画突破了局限 对自然不理想处的表现 构图 都对未来的绘画发展有一定的预见性
http://kczx.gzhu.edu.cn/course_center/files_upload/bc20fc1e-cfde-41fb-89ac-3be0ba424773/content/3c7d9aad-c235-48e0-b5f5-37c680da9ad9/content/014002/default.htm

《图说中国绘画史》的笔记-第13页 - 关于虢国夫人出游图的疑惑

13页上的虢国夫人出游图上注明是李公麟摹,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可是网上却说是宋徽宗摹,藏于辽宁省博物馆,请问这个出入怎么解释呢?(仿)张萱(传)李公麟,这个“传”字又怎么解释呢?

《图说中国绘画史》的笔记-第55页 - 四 五代及宋人物

南唐
李煜 宫廷画风 模仿张萱和周昉
周文矩 模仿周昉 纤丽过之
逃到蜀的画家 逸品风格 禅宗影响 粗犷笔法和水墨画 抗拒双钩填彩
佛教画像
不讲究美 而是崇拜
孔雀明王 日本
禅宗名师画像 大多是留学中国的日本僧侣带回日本 凭借记忆画
同一时期 画院人物画家 俗世主题
李嵩 擅长建筑 界画 精细的画法用在任务 世担婴戏

《图说中国绘画史》的笔记-第23页 - 早期山水

但是熟悉这种画法的人,可以用直觉来了解它,这是对这种画法陌生的人所作不到的。因此,在早期热爱自然者的眼里,香菇似的树、园缓的山丘,在童稚的表现法中,必定变幻成了茂密的树林、矗立的山脉吧。
哈哈哈哈

《图说中国绘画史》的笔记-第13页 - 译者序

习惯性跳过序来看 看着总觉得外国人写中国画意欲何为 既没有成体系地分析 也没有归类流派 倒是有点散文化的叙述描写 有点太过散乱抓不住重点 而有些专业术语也并没解释 想来也觉得不像是个很好的博士论文
再次回去看序 发觉还是中国译者一语道破 此序名为 就画论画 认为之前那些脱离画来讲究各种技法或是鉴定真伪的均有失偏颇 或是做得不够到位 因此这本书也就是通俗的 写给大众看的 作者描述画的一部作品
既然摆正了这部作品的写作初衷 那就姑且当做看一个人是如何看图说话的吧

《图说中国绘画史》的笔记-第83页 - 六 宋代的花鸟与畜兽

穷人看看电子版的,83页毛益《戏猫图》电子版中“棕黄色小猫”基本上隐了,要不是高居翰原文提到有只猫在看蝴蝶双飞,我都不知道,后来百度毛益该画,才看到那只金猫。
HIAHIA

《图说中国绘画史》的笔记-第14页

周昉并不在描绘光影,空间等的技巧上着意,却关心氛围的体现。或者说,他所关心的并不是有限的气氛,而是某种更深沉而不明确的东西:一种经常在中国早期文学艺术中出现的,强烈的感觉到时光悠忽无常的本质。

《图说中国绘画史》的笔记-第122页 - 九 元初画家

朝代更迭 隐士形成士大夫次社会
元初画家不如宋初
画院衰败 禅画家分布太散无法形成画派
元初士大夫复兴文人画 综合两者改革 摒弃宋形成的成就 复古 可能是为了要挑起思古情怀
艺术风格演变 每一个层次远离原来创作冲动和与自然接触的经验 要理解的话需要了解风格演变史
钱选 贵妃上马图 根据唐朝法格 冷静 古典主义 羲之观鹅图 复兴赵伯驹青绿山水
赵孟頫 钱选学生 鹊华秋色 复兴董源 抖动皴笔 渺小人物 平远构图布局 忽略尺寸比例 忽略了逸美的部分 冷峻肃穆 无渲染 空间感不多 没有气氛 空白处题字
高克恭 青山白云 可能是他的 古拙趣味的山 模仿董源米芾 但是山脉排列均匀奇怪 是表现主义新画法
总体元初画家是开创性质和过渡性质的 面临的问题在于如何才能达到五代和宋初的画面统一和端正外貌 如何体现平凡题材的新鲜感和趣味

《图说中国绘画史》的笔记-第172页 - 十三 周臣 唐寅及仇英

三者是介于职业画家和业余画家之间的职业画家:技法突出 仰赖背诵和北宋以前//文人画家就是职业画家吗?不是画院派的吗?而浙派:追随南宋画院 周臣风格的根源是李唐 北宋和南宋交替时期的人物 草堂梦仙图唐寅 有名但是风评差 一部分文人风格一部分职业画家风格 溪山渔隐 复杂详尽 炫技和笔法 函关雪霁 不及郭熙朦胧感 透视法 北宋的精密结构和坚实仇英 画仕女出名 但其他也有感性和技巧 汉宫春晓 追溯周昉和张萱 但是面容姿态不及其自然 比较精细优雅 影响了日本的浮世绘 文人风格:蕉荫结夏 表达文人的闲逸潇洒 但是过于精密 仿李唐山水 虽然精细但是很有趣味

《图说中国绘画史》的笔记-第69页 - 五 山水人物及庭园人物

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对话
五代和宋 新画法
空间小单元 平远格局 在平旷的陆地或者河水展现无际视野
李成 董源
赵幹 江行初雪图 空间安排 把形式安置于画面 把空间安排在形式之间和形式四周 //形式是什么???
八达游春图 简化布景 折槛图 贡马 色彩和工细线描
在自然中 自然在人之外 人会受到影响 自给自足精神面貌 追求自己的目的
柳树象征柔婉妩丽
柳荫高士
近乎西方的浪漫主义态度 马元创立了这种典型 表现个人受到自然情绪
静听松风 马元之子

《图说中国绘画史》的笔记-第11页

很多句子還是讓蛋隱隱作痛⋯⋯學生掌握了教義,真理不會再遺失了

《图说中国绘画史》的笔记-第156页 - 十二 吴派

居住苏州附近的吴县 得名吴派 大部分出身世家 受过严格的儒家教育 体现一种安全感和优越感 稳健与平衡沈周 创始人 模仿宋元大师 策杖图 模仿倪瓒 但是加了人物 一些皴笔运用不同 倾斜地平线 不画水平线 十四夜月图 吴镇风格 闲适温和 知性学生 文征明 古木寒泉 肃穆冷静 高洁磊落 题材才象征意义表现个人个性 反映画家情绪和性情跟随者们 陆治 春江图 模仿倪瓒 但是更加抒情 诗意更强烈 浔阳秋色 反映琵琶行 从构图反映诗的气氛陈淳 云山图 采用米氏风格但是又不同 有一点形式化 但是用一些淡墨的渲染 文嘉 写杜甫诗意 构图左右对称 但是地平线左右高低不同 独创力但是形式化和创造精神消失标志着吴派的衰落 相比较浙派后期的情绪化色彩 吴派比较沉稳 知性 很少有煽情 也是中国画家文人较为倾向的一种风格

《图说中国绘画史》的笔记-第52页 - 五代及宋人物

线条的完美,面容的工整,使它在技巧和感性两方面都远远超过了无名氏所作的敦煌绢本佛像结果话锋一转,继续吐槽模式:但是张胜温的潜力显然是在这些方面,而非在独创精神上。重点来了——或者,他如果在创作上真有什么天赋,大约也没有人鼓励他往这方面(指佛像画)发展吧……

《图说中国绘画史》的笔记-第31页

畫面幾無人跡,只有兩個邈小的人物正趕著騾隊又看不懂了

《图说中国绘画史》的笔记-第110页 - 八 宋代文人画及禅画

文人画: 儒家背景 知性 抽象 逸品等新风格 作品品质反映画家本人品质 表现内容来自画家心灵 画家或观画人对被描绘物形有什么看法或者感觉,并不一定和表现内容本身有什么关系。艺术语言。
米芾/米友仁 泼墨 朦胧 云山图
李公麟 复古主义 白描
樊隆 追随李公麟 罗汉图 时而粗犷时而疏简
苏轼
王庭筠 幽竹枯槎(cha) 笔触变化多端 干墨湿墨
禅画:13世纪围绕杭州附近删去几个寺院活动 特别是六通寺为中心 简单技法表现主题 风格有重叠 直觉的手法 关键点出题目 其他部分保持暧昧 可能和宗教有关
无准
弟子牧溪 潇湘八景 追随米友仁传统 猿
梁楷 李白行吟图 减笔

《图说中国绘画史》的笔记-p6 - p6

南北朝画家顾恺之,三绝:才绝、画绝、痴绝《女史箴图》现收藏于伦敦大英博物馆

《图说中国绘画史》的笔记-第7页

中國繪畫獨一無二的傲世收藏—臺北故宮博物院,首次向學者開放了。讓人欣慰的是這些畫不是在臺北就是在日本在美國,都不在國內。(☆_☆)

《图说中国绘画史》的笔记-第23页

因為人世的缺陷如今已明顯到使人再也無法珍惜原來的信仰了。

《图说中国绘画史》的笔记-第18页 - 第一章 汉六朝及唐

强调线条
画风:形象轮廓杜丽放在中性的背景上,抽象,形象独立。
南北朝:顾恺之 张僧繇(凹凸法)
唐:
俗世画-王维 线条简单,少依赖颜色。
张萱等宫廷派 工笔重色,一小群人放在空间中
周昉 画的意义就是表现的,没有别的寓意。不关心光影和空间,关注气氛的体现
佛教传入中原
佛教画-受到外国艺术风格影响 但未必反映当时最进步的画风

《图说中国绘画史》的笔记-第93页

秉燭夜遊圖極妙,所謂「短詩氣氛」也較精準。
氮素標題引自唐人李白的詩尊的是夠了。

《图说中国绘画史》的笔记-第3页

中國第一部字典《說文》的作者寫道刷新了三觀⋯⋯有種不詳的預感⋯⋯

《图说中国绘画史》的笔记-p11 - p11

《伏生授经图》唐 王维

《图说中国绘画史》的笔记-第6页

女史箴图现藏于哪里?文中说是伦敦大英博物馆 但配图写的是台北故宫博物院

《图说中国绘画史》的笔记-第1页 - 早期人物画:汉、六朝、唐(页码不对应)

用毛笔画成的线条一直都是中国绘画的要素。在这种古老的思维方式里,“象”被看作是世上各种现象、物体、形态的抽象形象。它们独立存在而且概念化。中国文化在最早的“象形”阶段就是一种形象;有人认为《易经》中的八卦代表了另一种形象,它们取自实体宇宙的种种形状。而画家所创造的形式又是另一种。这些形象构成图画时,它们独立并列,并不相互融合在一起,形象与形象之间,形象周围,都是空白的;空间除了把各个形象分隔开来之外,本身并不存在。
人物画的演变特点归纳:
1、汉代
(1)同一画面的方法:象征性的动作、眼神的交流;
(2)笔法一直是主要的品评标准之一;
(3)通过快速流动的线条,使画面产生生气感。
2、南北朝
(1)顾恺之《女史箴图》、张僧繇《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图》
(2)注重画中的动势;
(3)借鉴西洋画法:凹凸法(顾恺之、神韵)、幻觉凹凸法(张僧繇、肉体感)。
3、唐朝
(1)《伏生授经图》
(2)笔法表现出一种新的灵活性,线条更舒缓;
(3)构图:致力于体积和动态的表现,喜欢把一小群人安置在画面空间中的特殊构图;
(4)张萱和周昉的区别:前者更注重构图(菱形、纵深感),后者更注重人物关系,独特性格、微妙气氛。
(5)莫高窟佛教壁画
人物:
1、顾恺之:凹凸法、《女史箴图》(神情)
2、张僧繇:幻觉凹凸法(吸收西洋画法)、《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图》(肉体感、庄重冷静、线条柔驯)
3、吴道子:只使用浅色甚至不用色,注重线条的描绘性和表象性力量
4、张萱:注重光影、空间的技巧,工笔《捣练图》(菱形构图、纵深感)
5、周昉:注重微妙气氛的烘托,工笔《内人双陆图》(亲密关系,独特性格)

《图说中国绘画史》的笔记-p26 - p26

五代和宋之间 李成中国最伟大的山水画家,北宋山水画的壮丽归功于李成。范宽、许道宁、郭熙等人皆称其为师

《图说中国绘画史》的笔记-第30页 - 溪山行旅图

关于《溪山行旅图》的尺寸,应当是206*103厘米,此处错误。

《图说中国绘画史》的笔记-第115页 - 九 元初画家

贵妃上马图里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的白马马眼真真吓人。

《图说中国绘画史》的笔记-第134页 - 十 元末画家

政治动乱 隐士更多
盛懋 江枫秋艇 保留南宋山水技巧和亲切气氛 色彩绚丽 严谨的组织线条
四大家
吴镇 渔父图 恬淡 小欢趣 安宁 悠远 闲逸舒适
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 并非是正统风格——事先构思好布局 运笔后不能修改和后悔 而是逐渐叠积 先用淡墨后加上较黑较干的笔触 然后做修改 比较随性的构图反而显得和谐
倪瓒 虞山林壑 萧淡画风 萧疏和淡泊 空无人迹 笔法收敛稳定 构图布局较为固定:前景河滩枯木 河水 远方低平的山头 业余主义的构图是文人画家推崇的 抒发心中之意
王蒙 具区林屋 比较关心空间 体积和表面质感 注重表现本质 不安定感

《图说中国绘画史》的笔记-第66页 - 山水人物及庭院人物

在这些早期绘画里,人或在自然中像过客一样漫行,或在最令人敬畏,最令人神志恍惚的景色中,追寻着个人的目的。他们即便臣服于环境的严苛和敌意,例如赵幹长卷中的渔人,也总能保持着某种自给自足的精神面貌。自然在他们的身外,也在他们的控制力以外。像《洛神图》卷里的诗人,坐在岸边忧思他的个人悲剧,只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周围环境的影响。《柳荫高士》里的人物,遭遇的情形也一样。这位人物可能是4世纪诗人陶渊明。陶渊明辞官归隐田园,是后人眼中的理想文人隐士。他坐在一块豹皮毯子上,形态闲逸,头垂在两肩之间,前面地上放着一碗已经喝了好一阵子的酒,还有一卷白纸,不久就要写上盘旋在胸际的诗文了。容颜冥想着,眼睛眯索着,正是沉思的表情。弯曲的柳树在上景圈围出人物,更加强了内省的气氛。柳树在中国象征柔婉妩丽,在这里,它反映了诗人微醺时的唯美心境。然而使用了各种自然物象来评议画中人物的,仍是画家;人物自己并没有要把景物这样安排在那儿。
南北朝时代的画论曾经认为,情绪受感于自然而诉之于创作的经验,可以丰富艺术作品的表现内容。现在这种经验感受本身变成了艺术主题。画家把它当做一种被人努力追求的、颇具修养的消遣而展现着。

《图说中国绘画史》的笔记-第28页

宋建基約一百五十年後,帝國再度統一,並且達到相當鞏固的地步。看不懂這句話,求解釋,在線等

《图说中国绘画史》的笔记-第8页

幻觉凹凸法 illusionistic shading: baidu
中国人物画技法术语。古时肖像画中称面部突出部为“岳”。称鼻、额、左右颧、颚为“五岳”。“五岳高峦,见凸空白,见凹加黑”,谓之“凹凸法”。所谓:“染阴处使其圆隆”,“从阴衬出阳处,使其形若葫芦”。传统工笔肖像画以白粉染凸处“凸处虽高,必有染衬,方见其高”,与加染的凹处形成对比,突出人物神情。

《图说中国绘画史》的笔记-第28页 - 早期山水

被这段关于宋代山水画的评论震撼:在他们的作品里,自然与艺术取得了完美的平衡。他们使用奇异的技巧,以达到恰当的绘画效果,但是他们从不纯以奇技感人;一种古典的自制力掌握了整个表现,不容流于滥情。艺术家好像生平第一次接触到自然,以惊叹而敬畏的心情来回应自然。他们视界之清新,了解之深厚,是后世无可比拟的。

《图说中国绘画史》的笔记-第38页

繼郭熙以後之後在北宋最後數十年奉職宋徽宗於京都開封奉職就是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完成於1124年的《萬壑松風圖》完成年代在前,收藏地點在後其影響所及⋯⋯達到了同等的高度

《图说中国绘画史》的笔记-第83页 - 六 宋代的花鸟与畜兽

三类:人物 山水 花鸟鱼虫
唐朝 画家不介入画面 即画的物体没有关联和情感意义
树木和石头的画法更有年代鉴定意义
北宋:
崔白 双喜图 不同的笔触表达不同物体
宋徽宗 倡导准确性和严谨 但是画院派没有发展成死板的格局
梅竹聚禽
《宣和画谱》 与自然界的花鸟禽畜建立关系的是人的观念和情绪(鸥鹭雁鹜-悠闲/鹿群-悲秋)
构图简单 减少技巧表现
南宋画院:需要肯定和平和安定 宁静和谐气氛 可能是因为受到北方侵略的担忧影响


 图说中国绘画史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