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圣经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8
ISBN:9787511716934
作者:莱亚特丽斯•艾斯曼,凯特•雷克,LEATRICE EISEMAN,KEITH RECKER
页数:208页

内容概要

作者简介
莱亚特丽斯·艾斯曼(LEATRICE EISEMAN)
被誉为“国际色彩大师”,是潘通公司(Pantone)配色及预测专家、潘通色彩研究所常务董事、艾斯曼色彩信息和培训中心(www.colorexpert.com)董事长,并为多家企业在色彩应用领域提供咨询服务。著有七本色彩专著,多次组织色彩研讨会,经常担任电视及广播电台嘉宾。《欧美家装设计》、《造型》、《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等众多国际报刊也时常引述其文章。现居住于华盛顿州班布里奇岛。
凯特·雷克(KEITH RECKER)
潘通与全球时装网(WGSN)色彩时尚顾问。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为多家公司策划设计品牌、产品与服务,其中包括国际关怀组织、手工艺人援助协会、旧金山甘普百货、萨克斯第五大道精品百货及布鲁明戴尔百货。还创办了《手艺/眼光》杂志(www.handeyemagazine.com),并担任总编。杂志中展示了世界各地工匠及设计师的作品。现居住于纽约州谢尔特岛。
潘通公司(Pantone)简介
潘通公司在色彩领域举世闻名。近五十年来,它用产品、服务与技术启发了众多专业设计师。1963年,潘通公司创始人劳伦斯·赫伯特设计出潘通配色系统(PANTONE MATCHING SYSTEM®),并在书中采用扇形呈现标准色彩。该系统极具创造性,可用于辨别、搭配及选择色彩,解决了平面造型艺术中如何精确匹配色彩等诸多问题。潘通公司还将潘通配色系统沿用到其他对色彩要求颇高的领域,如数码、时尚、家居、塑料、建筑、室内装潢及涂料。潘通现已成为色彩的标准语言,是全球选择、指定、搭配与掌控色彩方面的权威。
从1900年巴黎世界博览会上的淡金(PANTONE 15-0927)与近紫(PANTONE 12-2103),到展望千禧年的铁锈色(PANTONE 18-1248)、栗色(PANTONE 19-1118)与珠宝蓝(PANTONE 18-3921),整个20世纪都洋溢着缤纷的色彩。
潘通既是色彩分类的先锋,又代表着全球专业设计的先进标准。色彩专家莱亚特丽斯·艾斯曼与凯特·雷克是潘通长期以来的合作伙伴,二人从艺术、商品、装潢、时尚等诸多领域为本书挑选了200余件作品。在每个别具一格的十年里,作品的色调都构成了当时的视觉基础。在怒吼的20年代,品酒色(PANTONE 19-2118)唇彩与尘灰粉红色(PANTONE 14-1316)短裙表现了新女性的颓废,令人目眩神迷。在50年代,嘉年华餐具和福米卡日用品的柠檬糖色(PANTONE 12-0736)与粉彩绿松石色(PANTONE 13-5309)传达出乐观精神,反映了生机盎然的经济前景。到70年代,“加州旅馆”黄昏时分的勃垦地红(PANTONE 7622)与海军蓝(PANTONE 539)则代表了人们追逐天堂的脚步;而到70年代末,一切色彩都在黑色中凋零。
本书用耐人寻味的文字和引人入胜的图片评述诸多潮流元素,以色彩的标准语言潘通回溯近现代史,再现社会百态。
译者简介
王博,1984年出生于辽宁沈阳,香港理工大学在读博士,译有《色彩圣经》、《有生之年非吃不可的1001种食物》、《有生之年非听不可的1001首歌》、《混血精灵海盗王》等。

书籍目录

前言
1900年代:新纪元
爱德华时代
工艺美术运动
珠宝的色调
彩虹诱惑
女性登场
保罗•波烈的革命
野兽派
1910年代:改变与挑战
戏剧舞台
派黎思蓝
维也纳工坊
儿时玩伴
立体主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
重返家园
1920年代:迈向现代
装饰艺术
图坦卡蒙热潮
鸡尾酒与欢笑
旅行目的地
莱安德克的男性形象
包豪斯
现代之乐
劳尔的玫瑰王国
1930年代:反弹与复苏
装饰艺术建筑
如梦似幻的电影
神奇的塑料
消遣娱乐
公园与游憩
罗斯维尔陶器
《绿野仙踪》
明日世界
1940年代:战争、和平与繁荣
《幻想曲》
爱德华•霍普
第二次世界大战
悠然休闲风
美国梦
流行唱片
黑色电影
迪奥时装
1950年代:彩色与原色
开心居家
少年天使
20世纪中叶的现代主义
电影女神
人人都是大明星
咫尺天涯羊毛
梦幻乐园
抽象表现主义
1960年代:饱和的60年代
印度之行
不同的空间
伦敦肯辛顿与卡纳比街
以黑为美
迷幻世界
《芝麻街》
安迪•沃霍尔
潘通色卡
1970年代:质朴而折中的色彩
色彩搭配
酪梨绿与丰收金
羽毛与皮革
普罗旺斯
地景艺术
全世界都变成荧光色
夜生活
《加州旅馆》
1980年代:浮夸的富裕
孟菲斯、迈克尔•格雷夫斯与菲利
塔克
天生贵族
城市牛仔
符号与象征
《迈阿密风云》
马若雷尔花园与摩洛哥
圣达菲
个性色彩
日本风情
1990年代:微妙的时代
格朗基与涂鸦
“好事一桩”
禅宗本质
走出非洲
拉丁风情
时髦别致
日本动漫
炫耀性消费
展望未来
原注
参考书目
图片来源
索引
致谢

作者简介

全球色彩权威Pantone,邀您共赏百年色彩变迁。
这部全彩的作品讲述了20世纪的色彩故事。用耐人寻味的文字和引人入胜的图片评述诸多潮流元素,以色彩的标准语言潘通回溯近现代史,再现社会百态。书中收录三 百余幅具有代表性的图片,以十年为单位筛选出80个关键主题,辅以80组经 典配色组合,涉及艺术、商品、装潢、时尚等领域,反映了潮流的走向、时尚的变迁及千万色彩的复兴,可谓包罗万象。如果你想深入了解色彩的重要性,并对其进行再诠释、再创造,那就拿起这本书,加入这趟炫目的视觉之旅吧。


 色彩圣经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我们眼中所见的事物均有色彩。色彩,这个最初由视神经所传递的信号,迅速发展成情感上、社会上以及精神上的现象,并且还被赋予了多个层次的生动意义。波长约650纳米的光被视为红色,而不同的文化或个人却对红色有着不同的看法,或感到温暖、危险,或认为它富于浪漫气息、具有革命性,或觉得其亦正亦邪。深红、猩红、绯红在人们的情感及反应上有诸多细微差别,这些差异并非由波长决定的。红色与绿、蓝、黄、橙象征的事物各不相同。光谱中的任何颜色,按其出现的不同情景,给人带来的共鸣也各异。在历史的背景下,色彩所象征的事物、所代表的情感如缤纷的彩虹般展现在人们面前。历史学家回溯过往,对人类与社会纷乱繁杂的往事给出解释。深红色成了代表权威及权力的传统色彩,猩红色代表罪恶,绯红色象征女人的诱惑。这些是在什么力量的推动下形成的呢?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力量还会将各种联系互换。静观色彩的演变也同样令人兴奋。本书就讲述了色彩在一百年内的演变过程。20世纪已经过去了十余年,如果想要整体感受那个年代,我们如今已同它产生了一段距离。我们可以从历史的视角,着眼于首尾的十年(以及之间的每个十年),客观地讨论给这段时光带来创造性的、文化的与社会影响的因素。或者从某种角度上看,这段时光就是在这些事物的帮助下形成的。20世纪是色彩的鼎盛时期。在每个视觉领域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人们既打破陈规,又确立了新的章法。新的技术令颜料、塑料、粉末涂料均发生了变革(也可以说是新事物被发明出来),人们有了新的原料。使用新工艺制造的物品在本质上发生了变化。路易斯•康福特•蒂芙尼(Louis Comfort Tiffany)使用炼金般的技术发明的虹彩釉、依照自然原料仿制的胶木、上世纪末出现的幻彩荧光漆(Day-Glo)都说明了技术在推动20世纪艺术与设计走向创造性新领域过程中的作用。在20世纪的多数岁月里,技术都支持人们采用新原料创造性地进行革新。然而,到了20世纪末,技术开始深深植根于设计领域。电脑本身成了被设计的对象和百变的调色盘,为帮助设计者而编写的软件开始发挥作用。以位于西班牙毕尔巴鄂的古根海姆博物馆为例,曾经不可能实现的项目也成为现实。苹果电脑公司在1998年推出的iMac在外壳上使用了光亮的透明塑料,这也让色彩与技术之间建立了另一种联系。本书也采用多种方式追溯了上世纪从手工制作到电脑应用的历程。我们这些深爱色彩的人还时常要为各种色彩命名,从落日中的颜色到秋季落叶耀眼的色泽,从每块颜料到复杂的材料,我们都希望从色彩的角度去理解上个世纪。在这一百年里,我们中的多数人出生并学会了使用表示色彩符号的词汇。我们可以用颜色探究上世纪最重要的社会变化。举例来说,20世纪初,女人开始选择色彩柔和、中性风格的服装,这说明她们承担了明确而有限的社会责任。到80年代,她们开始穿着更具个人特点、定制颜色的服装,以彰显个人潜力。我们对于战争的感情也在不断变化,并通过色彩而得以表达。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的色彩表现了骑士风度和爱国精神,而在战后,色彩则反映了战争梦想的幻灭及沮丧。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色调通常显得严峻并富于责任感,人们用轻松的喜剧来逐渐恢复色彩的活力。但此时的色彩并未反映出青年男女的理想,它反而在四十岁人群的服装颜色中得到体现。整个世纪里,美学上的改变也很大。蒂芙尼、法贝热(Fabergé)以及保罗•波烈(Paul Poiret)给颜色带来了创造性的影响。从事视觉创意的人们如今再次欣赏这些作品时,其影响力仍在。罗伯特•劳森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凯斯•哈林(Keith Haring)和卡里姆•拉希德(Karim Rashid)这些世纪末的天才将色彩引入了新视野,他们掌控了世界的某些本质。色彩是人类经验的基本元素,因此,一本关于色彩的书籍也就成了介绍人类经验的作品。这部关于色彩的历史书兼具教科书、童话故事、传记与小说的特点,写作本书的目的就是开启每一位读者极具创造性的色彩探索之旅。即便是对于我们这两位自封的色彩达人,要回顾一百年来的色彩仍需克服重重困难。色彩具有善变的特性,这是最大的挑战。我们从20年代开始,以十年为一个分界点,选出代表,然后集中叙述。这些色彩会将创作者的感情、志向以及当时的社会状况都转述给我们。但由于万物的色彩都随时间推移而变化,想要精确描述也绝非易事。当我们描绘野兽派画家的一幅重要作品时,我们可能会用到潘通色卡中的庞贝红来形容某种红色。我们选的红色是画家的调色盘上的色彩?是画作完成时尚未风干的红色?是作品挂在墙上首次展出时刚刚凝固的红色?还是作品最终在博物馆展出时的红色?随着时光的流逝,所有材质的颜色值(color value)都在不断改变中。既然以上的每种红色都曾出现过,那么我们在诠释色彩的历史时应该选择哪种色彩呢?我们没有时光机器,无法回到20世纪初的巴黎进行确认,因此我们通常以它们目前的颜色值为准。即便如此,我们仍面临挑战。物体的色彩随时光流逝而改变,这无法避免,但其他影响也依然存在。我们仍以野兽派作品为例。在画作展出的某个时刻,它曾被拍照存档,档案可供管理人员与艺术史学家查阅。纵使摄影师费尽心机,照片也不可能精确传递原作的色彩,总会有些许变化。因此,目前欣赏画作的方式有两种,那就是观看原作或其照片。二者之间的颜色值都存在细微差异。也许某一天,某位艺术史学家会将这幅作品收录进野兽派运动的书中,博物馆的照片会被重印。无论程序如何缜密,还是会造成色差。于是,欣赏画作的方式就变成了三种。如果印刷时色彩不一,画色又随之增多。如果画作的图片出现在网上,它就会有无限种色彩,因为每台电脑显示器的彩色矩阵都略有不同。指明每种色彩时,为避免出现失误,我们已尽力而为。我们会尽可能地以真实的画作、产品、纺织品和时尚服装为研究对象。如果你在阅读时发现了涉及识别色彩的问题,请务必谅解。辨别色彩的工作“危机四伏”,我们已竭尽全力。另一项挑战源自本书广袤的范围。由于色彩在全球每种文化中都有着独特的发展历程,在一本书中着实无法囊括全部文化中的色彩。这是人们一生的事业,穷尽一生或许仍然不够,也远非两位作者的力量所能及,因此,我们对20世纪色彩的描述仅聚焦美国。由于我们两位作者都是美国人,我们的文化视角也决定了这本书的侧重点。然而,其他文化的影响对本书仍至关重要,其他国家的读者同样会对本书感兴趣。无可否认的是,欧洲对本书影响深远,这在20世纪初尤为明显,其影响也延续了整个世纪。亚洲、非洲与拉丁美洲也在影响中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是在20世纪后半叶。人们当时急于寻求新的多元文化,进行了多次创造性的尝试,成果颇丰。即使我们承认所选择的研究对象深受我们自身文化的影响,我们也还是面临着入选范围的问题。我们要从整个世纪的文化及创意中,为每个年代挑选出约八种色调,每种都要包含大量的图片,至少要包括八种色彩,这才是最大的挑战。我们精挑细选,艰难地做出抉择,这个过程异常痛苦。我们还力争在流行文化与别具创意的个人文化之间达到平衡,从中取舍因而困难重重。没有被包括进来的人物有哪些?首先是杰克•兰诺•拉尔森(Jack Lenor Larsen),这位纺织品设计师在事业上创造了数十年的辉煌,影响深远。其他优秀的设计师还包括艾米里奥•普奇(Emilio Pucci)、杰米•德雷克(Jamie Drake)与特里西亚•吉尔德(Tricia Guild)。意大利米索尼(Missoni)的别致色彩、谢里•唐吉娅(Sherri Donghia)搭配的织物间色与第三色都散发出极强的魅力。此外,诸多重要的画家、时尚设计师、工业与平面设计师、室内装潢设计师、建筑师、技师、摄影师、电影导演更是不胜枚举。他们的作品都值得细细品读,我们从中精挑细选,实属万不得已,请读者见谅。我们希望这本书对教师、设计师及各领域的视觉艺术家有所裨益。书中选取的80种色彩组合代表了整个20世纪,可供大家从历史的角度进行创作或教学。每种色彩的颜色值都经过悉心调配,均可独立使用。例如,20世纪90年代的“展望未来”中的复杂色彩组合在今日仍有市场。中性的云雀与绿洲的色调相近,二者遥相呼应,在午夜海军蓝与西洋栗的衬托下显得愈发明朗。铁锈与番茄酱会带来活力,在这组色彩中占据核心地位,碧玺与里昂蓝则令人陷入沉思冥想。如果你悉心观察早期的色彩,比如20世纪初的“爱德华时代”与30年代的“如梦似幻的电影”,色彩之间的联系定会令你深深着迷。我们建议读者不妨大胆改良,各取所需。我们还建议读者耐心品味每种色彩与图像,在历史中寻觅共同点。没有哪种色彩或色彩组合会从地球上消失。能看到色彩再度风行或是改头换面,也会令人兴奋不已。“炫耀性消费”一节中提到20世纪90年代的珠宝色调,它是否与20世纪初法贝热的珠宝色彩有关?我们同意这种说法,通过贵重(或至少看起来名贵的)材料彰显个人地位确实是20世纪的主要特征。那么,20世纪10年代的“戏剧舞台”与80年代的《迈阿密风云》在色彩上的相似又该如何解释?俄罗斯芭蕾舞团的天才设计师利昂•巴克斯特(Leon Bakst)倘若看到《迈阿密风云》中的克罗克特与塔布斯又会作何感想?如果他看到自己的紫木、褪色玫瑰以及炫目蓝等色彩与现代炫兰、马樱丹、深湛蓝是如此相似,或许他会欣喜不已,可能他还会卷起袖口,套上一件薰衣草色的T恤。历史是了解未来的工具,这种说法虽屡见不鲜,但它却体现了本书的价值。回首每十年的色彩演化历程,可以让我们从新的视角预测下一波流行的色彩。以20世纪70年代风靡的酪梨绿为例,丰收金与焦橙都与之关系紧密,三种色彩于80年代消失在圣达菲淡紫与薰衣草的浪潮中。虽然这两种色调都崇尚自然,意图抚慰大千世界里芸芸众生的心灵,但由于酪梨绿已被过度使用,设计师只好从色轮的其他区域选取淡紫色,从而回归自然,寻找心灵上的慰藉。20世纪80年代,淡紫色无处不在,它在90年代被静谧的禅意绿色与活泼的黄绿色所取代。通过观察这些变化,我们可以审视当前时代对色彩的疯狂迷恋,了解人们随后的反应。色彩达人都喜欢回味曾经的绚丽与斑斓。同样地,倘若能用内涵丰富、多姿多彩的色彩展望未来,本书的读者想必也会颇有兴趣。
  •     在光的折射下,色彩形成了我们所身处的绚烂世界,它从最简单的视觉显现到体现着人们的情感、社会阶层甚至是精神的象征……色彩被赋予着诸多含义。这本《色彩圣经——20 世纪色彩潮流》以每十年为一个节点,将色彩的变化潮汐进行梳理,回顾整个历程,能够清晰地看到色彩曾经怎样地影响到了人们。色彩是人类经验的体现,对于色彩的不断探寻新的可能性或许在最初是艺术家的天职所在,然而民众的参与才是让色彩流行起来的重要因素,十九世纪的最后一年,也就是1900 年,在巴黎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上,许多新鲜不可抑制的新生力量已然迸发,此时,女性已经渐渐能够参与到生活各方面的权益当中,为女性设计的运动服已经受到了活跃女性的追捧,务实简洁的色调丰富着当时女性的运动生活,暗色以无烟煤与深褐色为主,亮色则是以棕黄、暖沙色调为主,幻影灰、嫩粉和页岩绿有着轻快柔美的色彩感,这些颜色都在暗示着女性地位的崛起。法国幻想时装大师保罗·波列将“美好时代”的制作概念引入了二十世纪,家具、家居装饰、香水等都预言了当今的全球风尚。在服装设计当中,他从东方女性服饰中汲取灵感,并且在色彩的选用上富于开创性,包括使用以色列橙橘、卵黄、蚕茧色配以铬绿、中国紫、粉笔紫及紫番红花等开启了色彩搭配的风潮。在欧洲,被称为“野兽派”的画派中大胆使用各种色彩,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这些画家的作画方式不同寻常,有时,他们直接将颜料涂抹在画布上,在使用画笔时也较多用纯色,浓郁蓝、庞贝红与萤石绿等色彩传递出自信的美感。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电影工业大行其道并且影响之后的岁月,当时的电影探索着个人主义、无阶级制度或是美好的美国梦,价值观、音响、时尚等一切艺术形式都与电影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一时代的设计多采用淡雅的烟熏色彩,烟熏珍珠与珠光象牙折射出珍珠的亮泽与绸缎的顺滑,香菇、茴香籽与荷荷巴为色调增添了平静的暖意,所有的色彩都流露出时代的温和力量。此时,塑料的发明,让大部分商品从电话、玩具、台球到酒吧器具等都有色彩鲜艳的塑料制品,它的出现不仅利于经济大萧条时期的人们节约成本,也令商家制造的产品更加富于变化,充满异域情调的色彩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多数作品创作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爱德华·霍珀,在美国社会刚经历经济大萧条时期,其创作的《夜间办公室》《加油站》等作品描绘着现代世界的无力感,水鸭绿色、翡翠色、红宝石色、琥珀色及土棕色,无一不传递出某种焦灼感,在旷野中寻找出路,暗合着当时美国人对于未来的困惑。时间来到上世纪的八十年代,经济腾飞、冷战结束,整个世界似乎处于一个快乐的时代,设计集团孟菲斯一直试图在光鲜、喧闹的当代生活中寻求变化,造型规矩的设计是否依旧能够引领时尚潮流?不可否认的是,其追随者在设计中并未抛弃这一鲜明风格,孟菲斯喜欢使用强烈的对比色彩,深蓝、缎红、无烟煤及亚麻色,在这样的颜色搭配和造型中,流露出的质感与严谨依旧令人心动。在洛杉矶举办的1984 年的奥运会上,环境平面造型师黛博拉·苏斯曼设计的奥运会指示牌,创作出灵活的组合式系统,缤纷的色彩与后现代词汇提供着与运动会相关的一切服务信息,在洋红、朱砂红、铬黄与水绿色等色彩的搭配下能够清晰地将信息传递出去。而此时的日本也向国际输出了大量的时尚大师,三宅一生的服装设计简洁又不同凡响,极具革命性的加热定型打褶工艺,提升了混合纤维的品位,而黑色与灰色的运用有着鲜明的时尚味道,杜鹃花、水芹绿、紫晶蓝产生的独特的简约禅意的风格形成了特有的日本风情,这种禅意的风行影响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瑞士建筑师彼得·卒姆托设计的瓦尔斯温泉浴场,以柔和的灰绿、页岩绿和苔灰呈现出大地的基调,在青天、地衣、水莲等飘渺灵动的环境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帮助人们逃脱惯常的纷杂环境。在这本书当中,有些影响深远的人物并未涵盖其中,并非是他们的作品无法打动人心,而是回顾上世纪的整个过程,不得不说是一个令人激动的过程,随着技术的发展、想象力的延展都丰富着创作者的作品、丰富着人们的生活,而这些将会继续打动着人们不断地探索新的方向。撰文_敖登托雅本文刊登于《明日风尚》MING 2013 / 10
  •     早晨起来我们一睁开眼睛看见什么?晴天的时候,是阳光,阴天的时候,是阴影,雨天的时候,是雨滴。我们所依赖的视觉,看到了物体,看到了光线,还有什么?对了,是颜色。阳光是温暖的黄色,太阳黄。阴影的颜色是灰色,灰灰中有点白有点黑,是三不管地带。雨滴的颜色,透明瑕亮的光泽,虽然透明,但是阳光折射后,带来惊喜的七彩,或是霓。颜色,是穿在物体上的保护外壳,同一样东西,不同的颜色给人的感觉也相异。一堵墙抹上粉绿,予人清新自然的氛围,若是抹上粉红,反而小女人了点。还是希腊蓝,就成了人人眼中的度假胜地。颜色虽然是一种视觉的感官刺激,可是触觉、味觉、嗅觉甚至是不可言说的感觉,却是掺透在内。《色彩圣经 :20世纪色彩潮流》,是我接触颜色的第一本书。读来相当有趣,也深入贴近现代生活。这本非常大部头的精装书,简直就象是一本色彩的参考书一般,由世界级的色彩权威机构PANTONE的执行长与顾问两人联手撰写,回头审视二十世纪的色彩,以十年为一期,筛选出该期中足以成为时代代表的重要事件,最后得出八十组足以代表这一百年的精采色调。每年,PANTON公司都会决定出一年的代表色、季节的代表色,然后这些颜色先出现在伸展台,而后慢慢的一层层渗透,最后进入到大众市场,好像穿着穿普拉达的女王说:“你以为你看到就这个颜色,你不了解它的故事罢了。”如同作者在书中所说:“我们的讨论是以二十世纪中每十年为一期的代表物件为基础,其色彩叙述了创作者、使用者的情感与企图等故事,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然而,由于几乎每一种物体的色彩都会随着日久天长而产生变化,因此要正确描述色彩的规格并不容易…随着岁月流逝,所有材质的色值( color value)都在不断改变中”,于是作者们挑选了它们目前出现的色值为标准。这本书中,除了不断流转的各种色彩之外,其实是一场极其丰盛的文化飨宴。从二十世纪初期的蒂凡尼玻璃灯上的虹彩魅惑,到五零年代,格蕾丝·凯利与奥黛丽·赫本等大荧幕女神身上常见的优雅牛奶色调,再到二十世纪末属于居家生活教母玛莎·史都华的植物系亮丽色调,这八十种色调,数百种颜色背后代表的是一个个不同时期的文化历史,跟着一页页的文字描述,彷彿搭乘了时光机,回到属于过去的璀璨风华。即使不看过去代表的意义,单独抽出某个色调,用其间的六到八个颜色,也能搭配出属于你自己的乐趣。就如前言说的:”我们希望本书对教育界、设计师,以及各类型视觉艺术家而言都能派上用场。这里选出代表二十世纪的 80个主要色调,可供任何有意以历史角度完成创作或教学的人运用。”这么精彩的色彩史,沉迷于色彩的人应该都深深陷入无法自拔吧!读这本书像读故事书,也是一本色彩的历史参考书,更是增长知识的专业读物,虽然开本太大带上街不太容易,可是放在枕边读还是挺有趣的,不如你们也来看看这本色彩圣经吧!

精彩短评 (总计18条)

  •     真正诠释了什么叫「时代的色彩」
  •     色彩
  •     目眩神迷,大开眼界。
  •     标题很烂,内容很好
  •     蛮有趣的色彩小品,适合找配色灵感
  •     内容稍微太简,对于各年代色彩的描述层次性不强。
  •     炫耀性消费引领时代
  •     潘通的色卡,各个时代标志性配色抓得很准,色彩权威,名不虚传。
  •     色彩潮流与文化的一些事,并不感冒
  •     浅
  •     一个时代的标志色彩能够记录这个时代发生的事和这个时代人们的情绪,不得不佩服潘通能做到如此权威真的很厉害。
  •     中文翻译的真棒,见证了整个20世纪色彩的变迁,很棒!
  •     时代流行色
  •     一本专业性较强的色彩历史梳理 不太适合入门级
  •     一开始有点懵,不知道作者是要描绘一个怎样的色彩世界,读着读着终于找点了点感觉,配色确实很经典,几乎一组配色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对应的那种风格。色彩是个大学问,还要慢慢的学啊...
  •     美国历史上的色彩
  •     sigh 梳理还ok 色彩学
  •     #7 作为设计师工具书和参考书都不是很必要,休闲翻翻还可以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