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1位艺术大师

出版日期:2014-7
ISBN:9787511722075
作者:史蒂芬•法辛,Stephen Farthing
页数:640页

内容概要

史蒂芬•法辛,画家,伦敦艺术大学鲁特斯坦•霍普金斯基金绘画研究教授。1990年当选为牛津大学拉斯金绘画学院院长兼牛津圣•埃德蒙学院高级研究员。1998年当选为伦敦皇家艺术学会成员。他最初求学于伦敦圣•马丁艺术学院,于伦敦皇家艺术学院完成绘画硕士学位,自1977年一直从事美术教育。法辛的画作在全球各地都有展出,尤其是在英国、日本和南美洲的画廊。

书籍目录


引言
艺术家索引
16世纪前
16世纪
17世纪
18世纪
19世纪
1900年代
1910年代
1920年代
1930年代
1940年代
1950年代
1960年代
1970年代
术语
索引
撰稿人
图片来源
致谢
艺术史的三联画(代译后弁言)

作者简介

作为《有生之年非看不可的1001幅绘画》的姊妹篇,《501位艺术大师》深入介绍有史以来世界各地的501位艺术大师,其中有画家、雕塑家,还有混合媒材、摄影和装置领域的艺术家。有关这些艺术家的生平小传简明扼要,事实丰富,集中起来就构成一部非正式的插图版艺术史。每篇紧凑的传记中都对传主的艺术创新成就和文化影响力作出评价。
此书对入选人物研究透彻,同时兼顾阅读趣味,信息量充沛,全面涵盖人类艺术史。从文艺复兴时期的壁画大师到印象派画家,从使用混合媒材的立体派大家到后现代的录像艺术家,无不兼收并录。文字传记的配图中有传主肖像,另有作品概目提示读者可去哪些画廊和博物馆观赏该艺术家的重要代表作。大多数条目中还附有艺术家本人或评论家的名言警句,精辟而富于启发,让我们对艺术家及其创作的内在精神与外在形态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本书主编史蒂芬•法辛为英国知名的艺术史著作人和艺术教授,撰稿者团队由评论家、艺术史学者以及艺术家构成,堪称国际阵容。他们的评介体现了真正兼容并包的导引功能,让读者去接近艺术世界中那些最重要的男女成员。书中论及的很多大师杰作以高品质的精美插图呈现,此外还有艺术家在工作状态时的留影。艺术爱好者及喜欢逛博物馆的读者,如欲寻得一份可靠的艺术鉴赏参考资源,不妨时常翻阅本书,获取资讯,从而更好地了解这些奉献出传世杰作的艺术大家。


 501位艺术大师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艺术史的三联画(代译后记)机缘巧合,接连翻译了法辛主编的两本艺术史图书,分别是手头的这本《艺术巨匠501人》与2012年初印行上市的《艺术通史》;再加上同属图文馆书系的那本《有生之年非看不可的1001幅绘画》(另有译者,出版于2013年),中央编译出版社将法辛的这“三部曲”——既然我们这里的前提语境是美术,称为“三联画”当然更为应景——集结完毕,相当于是为中文读者奉上了一套完整的艺术史与艺术鉴赏读本。顾名思义,《有生之年非看不可的1001幅绘画》自然是从作品赏析的角度来呈现艺术史;《艺术巨匠501人》则是以艺术创作者为主线,串联出一条由公元十世纪中国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出生的影像与装置艺术家所构成的人物脉络——这约略一千年的艺术史便集中凝聚于501位艺术家身上;而《艺术通史》的历史情境视野则更为宽广,从史前岩画到创立于1999年的英国“困守主义者”(Stuckists)团体,从古埃及墓室浮雕到当代东亚艺术,无所不包,着眼于从一个全程化、全景化、全息化的视角来审视回顾人类艺术演化与流变的发展历程。我凭一己之力翻译的这后两本,仅从体量上而言已经超出100万字,所以不难想象,法辛主编的这三本读物所包含的信息量相当丰沛;而且,本着精益求精的学术立场或曰操守,我还根据所有可以获得的最新可靠资讯对《艺术巨匠501人》和《艺术通史》所涉的艺术家生平以及书中极个别几处的内容进行了更新与修正——比如最近这几年亡故的艺术家,就有必要更新其辞世年月(最迫近的一例参见《艺术巨匠501人》495页:新西兰画家拉尔夫·霍特雷卒于2013年2月),又比如,《艺术通史》英文版123页一时疏忽,为圣约翰加上“报喜天使”的头衔,中译故而修正为“施洗者约翰”,再比如,《艺术巨匠501人》原文612页引用的拉丁语momento mori有拼写小失误,已经修正为memento mori(意为“谨记死亡”);因此,无论是一般的艺术鉴赏爱好者,还是业内的艺术与艺术史入门研究者,又抑或是最常见的漫游博览型阅读者,大约都可以在随意翻看或精心细读这“三联画”的过程中,发现一些指向其兴趣归旨的章节与片段。与已经翻译引进大陆图书市场的其他艺术史专著相比,法辛“三联画”最大的特色应当在于其内容之新。就《艺术通史》而言,二十世纪至今所占的比例超过全书的37%。而《艺术巨匠501人》中,仅对生于1900年以及之后的艺术家的介绍便已达到全书篇幅的37%——更何况,如果从虽然出生于十九世纪但对二十世纪迄今的艺术生态景观带来决定性影响的高更、梵高、马蒂斯、毕加索以及彻底颠覆传统艺术根基、让艺术思维与表现形态都得到彻底解放的“捣蛋顽童”杜尚算起,此书针对现当代艺术的探讨描述则超出全本内容的一半以上。法辛的“三联画”都是由多个作者分工合作、协力撰稿而成,这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成书的个性化特征、连贯性与在同一艺术史观和核心审美原则指导下的书写深度,但好处在于,这也同时保证了三本书体现各个不同的艺术领域内最新的研究成果、广阔全面的视野、客观中庸和兼收并蓄的整体著述立场、选题重心和切入途径以及行文风格的多样化。此外,多位作者合写一本书,有时不免令人疑虑,担心撰稿人会相互掣肘、彼此脱节,导致整书失控混乱,但好在这种忧虑在法辛的写作团队中被证明是多余的——至少从我个人对原文的解读经历来看是如此:两本书的阅读体验都在完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任何类型的阅读行为,都与其他的社会行为一样,难以彻底免除从众趋同心理甚或是势利心态的干扰——这是我们所了然并只能坦然接受的人性弱点。相较于国内那些先行一步、已经具有一定的读者口碑与受众基础的艺术史译著——比如贡布里希的《艺术的故事》,中央编译推出的“三联画”无疑是后来者,但对于所有试图从一个更新更综合的视角来观照和打探世界艺术图景的读者而言,由《艺术通史》领衔的这个“艺术史-艺术家-艺术作品”互为呼应支撑的三角形,必定——或者说应该——不会让这些寻求阅读新体验的艺术爱好者失望,而是为他/她们带来发现的愉悦:三本书的大面积配图与印刷品质也是愉悦的理由之一。此外,《艺术巨匠501人》的翻译完稿之时,恰好传来《艺术通史》初版售罄,第二版已经印讫的消息——这种来自读者的认可自然是从另一面说明了法辛“三联画”的阅读价值。仅从《艺术通史》中分配给亚非拉与大洋洲艺术的章节与篇幅来看,便可证明法辛的撰稿团队更具有全球化视野,而这显然不单单是为了所谓“政治正确”而刻意为之的一种妥协姿态。遗憾的是,很多西方人主创的“世界”艺术史完全忽略了非西方的地理与文化板块——尽管欧美的艺术遗产及当代艺术活动确实是全球艺术版图中最值得关注的部分,但亚非拉的艺术却也并非一无长物。《艺术巨匠501人》中也收录了若干的亚洲、拉美与中东艺术家;中国艺术家亦得此礼遇,比如有南宋的“马半边”马远,有当代的蔡国强。之所以如此,原因正如序言中所提到的:“无论是在书名中还是在最初的编撰构想中,主创者并未在‘艺术家’这个名词前加上‘西方’这个限定词——不管是以隐蔽的手法或是出于默契。”当然,从一个中国人的定势立场来看,无论是《艺术通史》,还是《艺术巨匠501人》,其中的中国元素肯定都太少了,比如林风眠、张大千、不久前刚离世的赵无极,以及经常“放屁”的艾未未,在两本书中均未有提及。不过,翻看着一部英国人主编的世界艺术史,却怀揣着民族主义的道德正义感去要求公平待遇或者因为自己的族裔被underrepresented(未得到充分呈示)而不禁幽怨地自怜自艾,这难道可以构成一种正当合理的诉求?哲学家培根的这句话在中国几乎妇孺皆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物理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但他没提到读艺术史会有什么后果。他还有言:“想象力被赋予一个人,是对其愿望落空的补偿;幽默感是对其既成境况的安慰”——此话前半句被《艺术巨匠501人》误引为与他完全同名的二十世纪画家培根所说。综合培根子爵上述这两句话与我自己翻译时细读这两本艺术史的体会,余以为,读艺术史大概会偶尔使人蠢蠢欲动,想象其已变身为拉斐尔、罗丹之类的艺术大师,名满天下,一生中充满激情遭遇…… 以这样的态度来读艺术史或观赏世界名作,当然是不值得提倡的——玩笑而已;不过,在这样一个娱乐明星与政商巨头成为众人注目焦点的非艺术的平庸功利时代,能以艺术为事业并富有尊严地生活下去,应当算是一种相对高尚的人生选择了吧。但话又说回来,不理想的生活常常也是艺术创作的诱发因子,比如,这个与意识形态层面官方话语断裂乃至背道而驰的唯利是图的物质社会状态,让我曾经想到一个实践起来极为便捷的艺术创意:将KFC的油炸小海星与甜筒冰淇淋组合成星星火炬的造型,作品题为《此间的少年》——非常容易实施,你确定?最后,真诚祈愿本书的读者们多多少少都能实现自己的生活理想,而不仅仅是只得到想象力的补偿和幽默感的安慰。译者2013年5月
  •     这里没有梵高?也没有达•芬奇?更没有尼古拉•普桑(Nicolas Poussin)?简直让人难以相信!当然了,只是玩笑而已。这些显赫“大腕”都被收录在册,同时还有另外498位艺术世界的名家得以携手入围。不仅在本书伊始,而且也可能是在即便读完此书之际,读者必然会产生如此疑问:收录501位,是太多?还是根本就不足挂齿?501位听起来确实挺多。书中所录艺术名人,有不少我甚至闻所未闻,还有更多的则是我只知其名但未曾亲见其作。我想,这种既有熟悉感,又伴随着陌生讶异感的阅读过程,应该是很多读者共同的感受。而且,毫无疑问地,这种体验也是翻阅本书的乐趣之一。书中所涉人物在时间和地理维度上的分布极为广泛。从一千多年前的中国开始,到生于1974年的一位当代伊朗艺术家结束,本书令人欣慰地提示我们,无论是在书名中还是在最初的编撰构想中,主创者并未在“艺术家”这个名词前加上“西方”这个限定词——不管是以隐蔽的手法或是出于默契。一个常规的见解认为,艺术未必会随着时代更替而进化(相应的一个推论:艺术也并不会随着时间演变而退化;但不幸的是,有时候我们很难对此说法抱有信心)。有些最早期的艺术创作,以其自己的方式表现出强大的原初震撼力,令后来者难以逾越。随着时间改变的,只是艺术品呈示自身优异特质与水准的方式。因为历史潮流的变迁起伏,我们会发现在不同的时代、某个特定时期,或某一特定艺术家的创作,看上去比其他时段或其他人的作品更能与当代审美合拍共鸣。关于本书主编史蒂芬•法辛对于过往历代艺术家的选录,应该有着广泛认同。因为在某种意义上,这些人选已经被反复确定,世所公认。随着时间流逝,那些未能在艺术殿堂中赢得一席之地的艺术家,也只能湮没无闻,被排除在考虑范围之外。但毋庸讳言的是,越是接近本书的结尾部分,事情的不确定性就变得越发强烈。我们不禁会遐想,两百年后,倘若再有人编撰一本类似的书,今日的艺术世界在他眼中将是何等模样?而当我们在此言说之际,艺术家们则依旧在相互竞争,期望着能脱颖而出,赢得这艘“荣誉方舟”的最后几张船票,让自己的名字传诸后世。至于前面提出的“501这个数目是大还是小”的疑虑,我们不知何时才能更进一步,将其改换成另一种问法:这501人不仅是艺术名家,而且是最卓越的扛鼎巨匠吗?杰夫•戴尔(Geoff Dyer,以摄影专题写作荣膺国际摄影中心/ICP“无限”大奖)2008年6月写于英国伦敦
  •     旧体例,新篇章——二十一世纪的“艺苑名人传”论及以大腕巨匠为文本叙述核心的艺术史专著,我们在第一时间想到的,自然会是《艺苑名人传》。乔尔乔·瓦萨里(Giorgio Vasari,1511—1574)的这本书,初版于1550年,扩编修订之后,于1586年再版。书中所辑录在册的,是始自契马布耶(Cimabue,约1240—约1302)直至瓦萨里有生之年、在璀璨的艺术河汉中投射出熠熠星芒的那些最杰出的画家、雕塑家与建筑师,涉及总共260多位名家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艺苑名人传》被誉为西方艺术史上的第一部重要著作。即便是如今,在出自旧时代的艺术文献中,此书或许仍是曾得到最广泛阅读的一本。关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这两卷本煌煌巨著的论述,也是影响力最大的。瓦萨里给文艺复兴的探讨研究提供了便捷的资讯来源,但同时也构成一种意见领袖式的决定性规范,为后世史家带来了定势干扰或约束。瓦萨里生于艺术世家,其本人也是位颇有建树的建筑师与画家,据称与“巨星”米开朗基罗还有过一段师徒关系。他毕生出品多为鸿篇巨制的壁画以及祭坛画,还有主创并监理完成的一些大型工程项目,其中首屈一指的当数为富可敌国的美第奇家族修建的乌菲兹宫——不久便成为瑰宝级艺术珍品汇集的美术馆,更是古今“壮游”佛罗伦萨者的必到之地。不过,瓦萨里最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成就,或者说他在艺术领域内持久声誉的关键支撑点,却还是那本“名人传”。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这个原由,他在英国画家、美术教授兼知名艺术史著作人史蒂芬·法辛主编的《501位艺术大师》(下文简称《大师》;2014年7月中文第一版,中央编译出版社)中赢得了一席之地。他的独立条目出现在第91页。毫不意外地,法辛借鉴了前辈“米开朗基罗徒弟”的传统,甚至书中收录的第一位西方名家也是契马布耶:这跟“名人传”的选择如出一辙。不过,正如卢浮宫与乌菲兹之间的差异——倘论馆藏展品的门类之杂、数量之多、来源地域范围之广、时间跨度之长,后者(虽然精品也够多,但大部分藏品都是文艺复兴前后意大利本国艺术家的“土产”)明显与前者无法相提并论——比起“名人传”,《大师》的定位追求就是卢浮宫,兼收并蓄,胸怀和眼界都尽力敞开,体现出一种全球化的视阈或传达出一种公正开放的姿态倾向,试图以平等客观的立场印象来建立其榜单名录的可信度、认同感。这一点在《大师》的嘉宾推介序言中便得到了印证:“本书令人欣慰地提示我们,无论是在书名中还是在最初的编撰构想中,主创者并未在‘艺术家’这个名词前加上‘西方’这个限定词——不管是以隐蔽的手法或是出于默契。”于是乎,中文读者便欣慰甚或是喜悦地看到,《大师》开卷的三巨头竟然、赫然分别是南派山水画鼻祖董源、北宗山水“领衔主演”范宽和集南北之大成的“马半边”马远!亚洲、拉美与中东的若干其他艺术家,比如专擅“美人画”的喜多川歌麿、酷嗜画“土肥圆”的哥伦比亚人费尔南多·伯特罗(Botero)、“春画”型色情摄影爱好者荒木经惟、以镜面电镀“大腰子”(《云之门》,2004)而“肾”名远播的印度人阿尼什·卡普尔(Kapoor)、特长为“放烟花”的蔡国强,等等,亦得以跻身这501席的名人堂,与上至多纳泰罗、达·芬奇这些古典大神,下至沃霍尔、杰夫·库恩斯、达米恩·赫斯特之类的欧美现代魔神们,共同出现在同一幅艺术史图景中。相形之下,瓦萨里则有着相当的“乡土情结”和私人成见,偏袒地褒举佛罗伦萨与罗马艺术家对文艺复兴的骄人贡献,而对威尼斯画派以及意大利其余地域群体的努力轻描淡写——遑论那三百多年间欧洲其它国家的艺术成果。地理与时间维度上的巨大跨度之外,《大师》所收名家在流派风格层面上表现出的包容度和多样性,更是远非“名人传”可比——诚然,两者成书的历史年代背景也不可同日而语。《大师》固然沿用了前代同类著作的遗产,比如瓦萨里因以畅销的那种“路边社”性质的名人野史、趣闻轶事,也有选择地进入此书,以附缀小“彩蛋”文字板块的形式为读者提供额外福利,还有对世所公认的历代大家的遴选和记述,自然都离不开前人的功劳。但本书最值得赞誉的勇气之举,也具有一定开拓意义的,是在于此:仅对生于1900年及之后的艺术家的介绍便已达到全书篇幅的37%——更何况,如果从虽出生于十九世纪但给二十世纪迄今的艺术生态景观留下决定性烙印的高更、梵高、毕加索以及彻底颠覆传统根基、让艺术思维与表现形态都得到彻底解放的“捣蛋顽童”杜尚算起,此书针对现当代精英的探讨描述则超出全本内容的一半以上。现代性越强烈,越是富于争议色彩的艺术家,在《大师》的后三分之一部分越发得到包容和关注。以“内部书卷”(1975)惊世骇俗的卡洛丽·史尼曼(Schneemann),以“床第生活”(1998)晋身为媒体焦点和社交名媛的翠茜·艾旻(Emin),以冒犯政治历史宗教各类禁忌为乐事的莫里齐欧·卡特兰(Cattelan)——仅举几例——都获得了审慎又恰如其分的聚焦。在这间“名人堂”中安置谁的席位,又给予每人多大的空间,无疑表明了编选者的价值观念和艺术胆识,因此,这是不是一部有新意的“名人传”,又是否投合你的理念偏好和阅读期待,从入选名录中便可见一二。而在对此书更深入的细读和信息发现的过程中,路易丝·布尔乔亚(Bourgeois,其个人条目见432页)的这句话或许会让你产生共鸣:“艺术是健全心智的保障”。——艺术史的赏读又何尝不是?此外,这个名人榜单为何圈定在501位?我以为,这是一个“天方夜谭”的问题:山鲁佐德讲故事讲了1001夜,所以……多个零头成了民间叙事的规矩,哪怕这里是在讲“艺术家的故事”。译者(2014年发于《中国图书评论》)

精彩短评 (总计11条)

  •     索引资源
  •     如果有人想多多看图,而且是大图,那还是去买画册吧,花个三万左右,百十本画册就差不多
  •     一部非正式的插图版艺术史~!
  •     501只母鸡和他们下的蛋
  •     又厚又重 全是作品展示
  •     这个系列的一大通病就是图片太少。然后这本的文字的精炼度和深度明显不如1001座建筑
  •     开本和《有生之年非看不可的1001幅绘画》一样,近四分之三的传主只有词条没有配图,就是一部铜版纸辞典,居然卖148.00元。
  •     图片太少!作为小白入门的话,不配图很难明白文字表述的美容。
  •     统计大师星座的好书。
  •     仅作索引,细读有常识性错误。
  •     贵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