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剩

出版日期:2016-5-1
ISBN:9787509790824
作者:山村耕造 (Michael S.Koyama )
页数:158页

内容概要

山村耕造,亚裔美国人,1934年生于泰国,在战后日本生活了十年之后,于1953年赴美求学,获得学士学位。在美国服役期间被派驻欧洲执行任务,而后完成了经济学博士学位并最终成为西雅图华盛顿大学教授,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学、经济制度与产业组织、日本经济。在学术生涯中,曾在美国、日本和欧洲多所著名大学从事研究和做访问教授。此外还担任过多年学术期刊、学术委员会和学术基金会理事的职务。20世纪60年代被聘为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美国国务院、美国财政部和美国商务部特约顾问。他撰写或主编过25本学术著作,发表学术文章100多篇。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停滞
第二章 经济失衡挑战民主政治
第三章 资本主义国家深陷环境危机
第四章 经济学和经济学家的弱点
第五章 美国之政治无力与经济不公
第六章 经济陷入长期停滞的日本
第七章 处在系统变革十字路口的德国
第八章 深陷系统性危机的欧盟其他国家
第九章 货币政策的失灵及其代价
第十章 系统性变革的两个案例
第十一章 第三次系统性变革的路线图
第十二章 结论

作者简介

在资本主义处于经济危机、环境危机、社会分化、民主失灵状态的背景下,以“非学术”语言写就的一部关于资本主义实施自救的经济学、社会学著作。
本书是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前特约顾问、日裔美籍学者山村耕造的一部既严肃又通俗的经济学著作,也是关注资本主义前途命运的社会学著作。作者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生危机的大背景下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长期积累的种种难题。资本主义向何处去?是在危机中灭亡,还是在变革中重生?
作者立足当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现实问题,同时认真总结资本主义历史发展变迁的经验教训,揭示了资本主义“系统性危机”的困境难题,同时也提出了“系统性变革”的纾难解困之道。从全书主旨看,作者分析危机、寻找药方的目的是拯救资本主义,但如果不立即进行“刮骨疗毒”式的手术,资本主义将会活力渐失、优势耗尽、前途渺茫。因而资本主义国家要打破传统思想桎梏,开启“第三次系统性变革”,以此渡过危机而“浴火重生”,迎来并延续资本主义的“长期繁荣”。透过其设计的资本主义“自我施救”之举,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必将长期共存且互为参照这一现状来看,本书无疑为我们客观看待资本主义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提供了独特视角。


 过剩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文/严杰夫在金融危机快要过去10年的时候,全球央行都发现,上世纪末期以来屡试不爽的宽松货币政策,现在却很难再对经济起到明显的提振效果。欧洲、日本已经实施负利率,而美国则在货币政策正常化和重回宽松的路口彷徨,但经济复苏看上去依然遥不可及。其实,在危机发生不久,就有学者开始对格林斯潘开启的宽松时代进行反思。这其中,既包括艾伦·布林德(《当音乐停止之后》)这位格林斯潘的前同事,也包括沃尔夫冈·施特雷克(《购买时间:资本主义民主国家如何拖延危机)这样身处欧洲的“隔岸观火”者。如今就连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总统顾问山村耕造,也开始质疑这种货币扩张政策了。欲望消费引爆资本主义山村耕造在2015年出版的新书《过剩:资本主义的系统性危机》中,将主要经济体的这种困境看作是资本主义的系统性危机。这种危机起码体现在三个方面:长期停滞不振的经济、威胁到民主制度的收入和财富分配差距,以及正在达到临界点且不可逆转的环境大灾难。与大多数批评者一样,山村耕造同样认为,资本主义国家今天面临的危机,萌芽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上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进入消费饱和状态,而转向“满足型消费”阶段。其重要的特征是,人们所拥有的物质财富已基本满足生活的需要,大众消费的热点开始转向奢侈品——“人们衣橱里塞满了几乎从来不穿的衣服,数不清的玩具、配饰和其他类似的不必要的商品”,这些消费是为了满足个人不断膨胀的欲望。但与这种消费模式转变所形成的“悖论”是,工资增长和有效就业增长却陷入停滞、生育率也持续下降,这使得迅速增长的奢侈品商品难以寻找到足够的需求来消化,但传统产业却在这一转型中出现大幅萎缩。最终,发达国家的经济便陷入了这样一种怪圈:需求增长极为缓慢,逼迫企业投资动力不足,而这又抑制了就业和工资水平的提升,最终继续导致需求放缓甚至萎缩。当然,面对困境,政府能够积极应对、对症下药,也并不会导致当前的困境。但大部分发达国家政府由于都持“保守”立场,使得他们在解决经济问题时,倾向于选择“小政府”和供给学派的主张。简而言之,这种主张的核心在于坚决执行减税政策,并大力推行宽松(甚至超宽松)的货币政策。然而,过去30年,这些政策对各国经济的“疗效”却呈边际递减状态,最终使得各国普遍陷于上述三重危机之中。在《过剩》的主体部分,山村耕造详细分析了这三重危机在各大主要经济体中的表现。借此,他想指出,美、日、德、欧盟等国家和地区所染的“疾病”表面看去症状各异,但历史数据却揭示,它们背后所呈现的趋势和危机本质上相同。于是,山村耕造疾呼,资本主义世界已开始广泛地承担货币政策失灵的后果,并已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可以说,山村耕造的分析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历史数据的,所以他开出的药方同样也来源于历史的经验。在他看来,为了应对和解决危机,资本主义世界必须实施不同于“保守派”立场的“箱外”操作,即启动一场“系统性变革”。而资本主义的历史,其实就是在这种变革中不断涅槃重生的历史。他指出,资本主义在早已经历过两次系统性变革。第一次变革发生于18世纪中叶的英国,它帮助英国在工业革命之后,进一步完成了社会和政治制度层面的改革,借此大幅削减了社会的贫富差距,并将政府从财政困境中拯救了出来。正是在这场变革之后,英国得以西方各国中脱颖而出。第二次变革则为发生于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的社会进步运动。这场运动的目的是为了变革垄断资本主义控制下的美国社会,借此重建社会价值秩序和经济秩序。在内容上,这场运动几乎涵盖了社会各个层面:从政治上的争取妇女选举权、市政改革到经济领域的反托拉斯运动,从救济穷人和改善工人待遇的社会正义运动到自然资源保护……因此,进步运动给此后的美国社会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它帮助美国的制度更加包容、透明和更具有福利导向性,并使其为资本主义世界树立了新的典范。告别“小政府”能拯救资本主义?这两场变革为山村耕造提供了智力资源。基于这些历史经验,他对当前资本主义世界危机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开展第三次系统性变革。他指出,这场新的变革最需改变的就是当前“保守派”的“小政府”和供给学派的主张,其核心就是要进行税收法改革,增加税收水平,尤其是加大对富人、奢侈品消费和金融交易领域的税收力度。与供给学派认为的税收增加会导致经济增长率下降的观点相反,山村耕造强调,如果税收能被用于增加社会需求,它就能促使经济保持较高的增长率。同时,新的变革还需要化解当前政治制度并不符合民主运作的期望,也就是在政治领域,变革选举制度等政治体制及其运行方式。在讨论新一场系统性变革可能遭遇的阻力时,山村耕造则展现出格外的乐观。他相信,相对于前两场变革,新的系统性变革不太可能遇到更大的阻力。也因此,他确信,经过新的系统性变革,发达国家重新回到增长的轨道,将成为一件大概率的事。而对于许多左派人士倡导的对资本主义进行替代的方案,他则坚持认为,资本主义之外的其他制度只会降低生产效率。总的来看,山村耕造对当前全球所面临的经济困境的认识,有一种历史的洞察力。也因此,他较现在大部分的政策制定者来说,能够相对地跳出政策上的观念定势和桎梏,而察觉到“箱外”变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不过,山村耕造也与诸多亚裔美籍学者类似,他对当下的西方民主制度尤其是美国式的民主制度有一种“信仰式的痴迷”。就像另一位日裔学者弗朗西斯·福山认为西方民主制是“历史的终结”一样,山村耕造也认为资本主义和民主可以通过不断的变革,而得以存续并再次繁荣。所以,尽管他看到了资本主义面临的系统性危机,但提出的所谓“箱外”改革方案却还只是停留于税收、货币、选举制度等琐碎层面,而很难从中看到系统性改革的影子。于是,在与沃尔夫冈·施特雷克所代表的“晚期资本主义”、大卫·哈维所代表的“新马克思主义”等更广阔的学派谱系的映衬下,山村耕造这种所谓的“箱外”改革,在根本上其实仍然只是在资本主义这个“箱内”做文章而已。有意思的是,山村耕造退休后曾写过一部自传色彩浓郁的文学作品《逆袭》。他以自己的经历为蓝本,刻画了一个来自日本的普通男孩,通过努力成功地融入进美国主流社会的励志故事。这个日本式的“美国梦”或许能帮助我们理解作者的立场,但或许也正是这段经历,使他过于相信“美国梦”的魔力,而无法真正地跳出“箱子”去审视,我们今天所面临的这场不仅是美国而是全球共同的危机。----------------------------------------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请帮忙在“朋友圈”转发,并推荐“严杰夫的约柜”。:)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花了4天,在中秋节的最后一天看完本书,作者的视角宏观而清晰,且对供给学派提出的政策主张一直持以持批判态度,对QE的实质也做了简短精准的评价:保证资产价格稳定(利于富有阶级),压低工资率增长(不利于中产及以下阶级)。贫富差距撕裂了资本主义社会引以为荣的代际流动和民主机制,这是作者深深担忧的,但提出的主要解决方案依旧是增税基础上的平衡赤字,而没有对产权或者说公共产权/私有产权进行改革。正如译者所言,作者对资本主义的期望大于失望。有一两处明显的勘误,但并不影响翻译的高质量。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