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茶文化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3
ISBN:9787564137854
作者:葛长森
页数:338页

章节摘录

南京位于长江下游,东临长江三角洲,南连太湖水网,西靠皖南山区,北接江淮平原。    南京地貌属丘陵地区,低山丘陵面积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64.5%。南京四周冈峦起伏,“白下有山皆绕郭”“万叠青山抱石城”是其显著的地理特色。    由东南入境的山脉分为三支:北支由栖霞山、乌龙山、幕府山、狮子山等,沿着长江南岸蜿蜒形成一道天然屏障。中支由宝华山、钟山、富贵山、九华山、鼓楼岗、五台山、清凉山人城与北支汇合。钟山兀然突起,显得分外高峻,东西延伸7公里,南北宽约3公里,像一条巨龙盘结在南京东面。钟山有三个高峰,居中的北高峰海拔448.9米,是宁镇山脉中最高的一座山。南支有青龙山、黄龙山、方山、祖堂山、牛首山等。    溧水、高淳两县的丘陵山地为茅山山脉南伸西延所形成,有东庐山、回峰山、无想山、游子山等。东庐山是秦淮河的源头之一。    浦口区的主要山岭均属老山山脉,山体呈西南一东北走向,南列有西华山、馒头山、大马山、大棱子山等;北列有太平山、伏龙山、黄山岭、狮子岭等。    六合区以丘陵岗地为主,地势大体以平山一线划分南北,北高南低,著名的山岭有桂子山,灵岩山等。    南京丘陵山地的岩石主要为石灰岩、砂岩、页岩,都属于沉积岩类,其中砂岩和页岩又属于碎屑岩,经长期风化、侵蚀和断裂活动,呈现出峰顶浑圆,坡度平缓的特征。山前坡麓和谷地普遍掩覆着黄土,是江南黄土岗地分布最广的地方。在流水切割下,岗地破碎,大都形成岗、螃、冲交替排列的特点。    南京北部、中部广大地区为黄棕壤,南部与安徽接壤处有小面积红壤,土层厚度在一米左右。在地质史上,南京曾是古热带地区。当雨水冲刷地面,土壤中很多化合物都被洗去,然而铁和铝的氧化物不易溶解,会结晶成一个个的粒团,这就是黄棕壤、红壤的原形。随着地理气候的变迁,在沧海桑田的作用下,最终被裸露出来,经长达数万年的风化,成为黄棕壤或红壤。南京丘陵山地的土壤风化较为完善,腐蚀物的有机质含量丰富,土壤呈酸性,含有部分沙粒,孔隙率高,透气、排水良好。    南京地处亚热带北部,是落叶阔叶林逐步过渡到落叶阔叶林与常绿阔叶林混合生长地区。植物种类多,丘陵冈地上,有阔叶林、半阔叶林、针叶林、灌木丛,树木葱茏,青草如茵。绿色是大自然的主色调。在这片土地上,绿色更是给人以强烈的印象,嫩绿、翠绿、墨绿、苍翠欲滴。古代诗人曾赞赏这里的景色:“千里莺啼绿映红”(唐·杜牧)、“春风又绿江南岸”(宋·王安石)、“城中千顷绿,城外千山色,映带城中十万户”(清·蒋士铨)等。    南京历史上厉经数次浩劫,山地树木屡遭严重破坏,但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优越的自然条件,以及一代一代金陵人坚持不懈植树造林,现在南京的绿化覆盖率、森林覆盖率均在国内城市中名列前茅。南京铺天盖地的“绿”,就像一杯新沏的雨花茶,在透明的玻璃杯里缓缓舒展,沁出一缕缕的清香,布满了整个城市。    南京秀丽的青山、肥沃的土壤、良好的环境,为茶树的生长创造了优越的自然环境。    茶树原是大森林下的植物,在系统发育中,形成了耐阴的特性。森林覆盖的山地容易生成云雾,水气蒸发时,茶树减少了太阳的直射光,增加的漫射光,使茶叶的光合作用循序渐进,有利于氨基酸和咖啡因的积累。这也是茶叶色绿、味香的因子。土壤是茶树生长之本,是提供水、肥、气、热的场所。南京丘陵山地的树木覆盖环境和土壤条件都适宜茶树的生长。    本世纪以来,南京一些规模较大的茶场、茶园都是在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里。钟山、老山、平山、栖霞山、牛首山、无想山、游子山、青龙山、金牛山等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像巨大的翡翠镶嵌在大江南北。这些森林公园里的茶场出产的雨花茶、溧峰茶、龙雾茶、牛首春茶等都色味俱佳,茶得到森林的精养而更显灵气,森林得到茶叶的瑞气而更显风韵。P12-14

前言

“柴米油盐酱醋茶”,作为“开门七件事”中的一件——“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一日不可无”,茶文化更是融入国人的行为方式之中。    茶是一种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能够给人们带来精神享受的优质饮品。茶是古老的、又是现代的,是质朴的、又是时尚的。茶是文化,是自然之真、人文之善和艺术之美的化身,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南京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人文历史底蕴厚重,坐拥山水林泉美境。茶自六朝起就与金陵结下了不解之缘。从那以后,陶弘景、李白、陆羽、王安石、朱元璋、郑和、李渔、袁枚、吴敬梓、曹雪芹、鲁迅、陶行知、张恨水、赵朴初等历史名人,都与金陵结下了深厚的茶情,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品茗佳话和茶诗茶文。全国名茶雨花茶,散发淡淡的清香,浸润江南的雨露,是一张带着春天气息、饱含历史风韵的南京文化名片。清香多彩的金陵茶文化是悠久厚重的金陵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葛长森先生是我相识多年的朋友,记得20多年前,他和朋友一起就有编撰一部饮茶文化书的构想。他退休后,十分珍惜“桑榆未晚”的宝贵时光,虽近七旬,依然壮心不已。他不甘寂寞,钻故纸堆探寻,到郊县茶园考察,进茶馆、茶城调查,在茶文化里神游,寒来暑往,几度春秋,写成了《金陵茶文化》专著。他将这本书文稿送给我,我也成了这本书最早的读者,先睹为快,不胜感佩。    这本书从中华茶文化和金陵文化的视野,考察研究金陵茶文化的历史,对其历史底蕴、茶事掌故、文化内涵等作了详尽阐述。既揭示了六朝、唐、宋、明、清、民国等历史时期金陵茶文化发展的纵向过程,又对茶馆、茶市、茶俗、茶艺、茶文等金陵茶文化诸多方面进行了横向的剖析;既载负着厚重的历史积淀,又透露出清新的时代气息。思路开阔、史料翔实、文笔生动,有着浓郁的金陵地方特色。这本书融科学性、知识性、文学性、趣味性于一体,读来令人兴味盎然,相信比一般纯学术的研究著作更为读者所接受,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吸收营养,增长对茶文化的认识。    葛长森先生一直笔耕不辍,他善于从经济与文史交叉的领域选择自己熟悉的课题研究探索,曾编撰《财经写作》《烹饪美学》《零售企业业态》等专著。《金陵茶文化》是他在这方面开拓的新的成果。我为他潜心研究、刻苦执著的精神所感动,也为他取得新的研究成果而高兴。    当今,文化建设如火如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挖掘南京文化的底蕴,充分彰显南京历史文化的厚重感,延续南京历史文脉、延展南京历史空间、延拓南京文化记忆、延伸南京文化产业是南京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金陵茶文化》是这方面探索的可贵成果之一。据我了解,这是历史上第一部有关金陵茶文化的专著,对弘扬南京人本文化,推动文化、旅游、茶业经济的发展,当有着积极的重要的意义。    人居草木中,所以称之为“茶”。人得草木而滋润,草木得人的爱护更茂盛。品茶时,茶色是浅浅的,茶香是淡淡的,品味着茶的清洌与高洁。茶能使人清心、沉静、通悟、品味生活的真义,生命的真谛。    那么,现在就让我们沏上一壶清茗,细细品味人生吧。品茗之时,翻开《金陵茶文化》,了解金陵茶文化悠悠的历史,体味其中散发的淡淡的茶香,嗅一嗅充满金陵茶情的乡土气息,感受金陵茶文化的无穷魅力,同步增长茶文化的知识,提升健康的生活质量,充实美化我们的生活。    《金陵茶文化》即将付梓,拉拉杂杂写了这些话,以表达对葛长森先生的感佩。    是为序。

后记

年轻时,我在供销社接触过购销茶叶的工作,尽管只有不到三年的时间,但对茶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日常生活中,也爱上了品茶。    20世纪80年代末,国内掀起了“文化热”。大学同窗挚友、徐州师范大学徐瑞岳教授约我及李程骅,准备写一本有关“饮茶文化”的书。我们开始分头收集资料,草拟编写提纲,还与茶叶企业草签了共同出书合同。当时我们在各自的高校承担繁重的教学、行政工作,一时无暇继续调查、讨论和写作,这曾是我们的一件憾事。    退休后,赋闲在家。年纪大了,精神不应该衰老,应有一块自己去“耕耘的土地”。我想到了一位知名作家说过的一段话:    人的一生前半辈子是加法,播种、耕耘、奋斗、收获。后半辈子便是减法,一直减到两手空空离开这个世界。在这个过程中,渐渐地就兴味薄了、情致淡了、追求少了、欲望低了,到了七老八十,能够全程陪同到底的乐趣,恐怕唯有茶。因为茶不近不远,不浓不淡,不即不离,不亲不疏,你对它无动于衷,如此,你对它情有独钟,也如此。    这段话说得好。我选择了把学习、研习、温习茶文化作为自己“耕耘的土地”。    学习博大精深的中华茶叶发展史、茶文化史,受益匪浅。茶是中国的国饮,糅合了儒、道、佛诸家的思想,经过千百年的演变与传承,长成了中国人骨子里独特的文化与情结。茶去混沌而提神,去污腻而清新,去浮躁而致远。茶是人们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金陵茶文化源远流长,在中华茶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我把学习茶文化的体会和认识,写成了多篇论文,陆续发表在国家级、省级报刊上。资料积累多了,认识有了深化,我有了写作《金陵茶文化》这本书的念头,费时二载寒暑的考察、调查、穷思,经过筚路蓝缕的努力,现在终于完稿。    全国著名书画家范曾的题词“神韵”,非常契合茶的精神内涵。这个题词为本书增光添色,对范曾先生,我充满敬意。    本书的撰写得到了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程骅的鼓励和帮助,他在百忙中还为本书作序,在此深表谢意。    在撰写本书过程中,得到了南京茶叶行业协会会长、中山陵茶厂厂长陈盛峰,江苏省侨商总会理事、茶客老站餐饮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杰,南京文史专家、南京楹联家协会主席袁裕陵的指导。笔者还查阅了一些专家学者的专著、论文,并吸纳了他们最新的研究成果,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患有眼疾,视力差。我的老伴伍必顺帮我查找、整理资料,两个孙女葛星若、葛星宇帮我打字、录人文稿,她们的劳动大大加快了我写作的进程,我也从中享受到愉快的浓浓的亲情。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茶客老站餐饮文化有限公司和中山陵茶厂的帮助。    笔者学浅识微,借此书抛砖引玉,若能让读者对茶文化多一分了解,多一分兴趣,则余之幸事。对本书存在的疏漏及错误之处,敬请读者指正。    葛长森    2013年1月6日于莫愁湖畔茶亭村

书籍目录

序第一章  石城山水  金陵文化  茶路历程  山幽茶绿  水柔茗香第二章  建康茶事  东吴末帝“以茶代酒”  东晋士族“以茶养廉”  六朝名士清谈饮茶  道教佛教与茶结缘  茶具酒器开始分离第三章  栖霞茶缘  李白栖霞寺写茶诗  陆羽栖霞山采茶  唐代金陵“茶禅文化”之风  “北苑茶”创制废止都源于金陵第四章  江宁茶苹  摄山茶  天阙茶  清凉山茶  钟山云雾茶  狮子岭茶第五章  雨花茶韵  “雨花”溯源  创制雨花茶  雨花茶发展历程  雨花茶炒制工艺  雨花茶的识别、品赏与储藏第六章  秦淮茶馆  明代城市经济催生秦淮茶馆  雅俗共存的清代秦淮茶馆  戏声茶影里的近代秦淮茶馆  近代文人笔下的秦淮茶馆第七章  白下茶市  郑和下西洋吹动海外茶风  皖南太平茶商称雄南京茶市  茉莉花茶飘香北方花茶市场  不再是绿茶一统的茶市第八章  金陵茶俗  岁时节令里的茶俗  婚嫁生育中的茶俗  茶棚、茶亭、茶炉子  泡茶用水、选用茶具的习俗  以茶为食的习俗第九章  南京茶艺  饮茶方式的历史演进  明代南京茶艺引领中华茶文化新风  清代南京的文士茶艺、茶馆茶艺  休闲与怀旧并行的当代茶艺馆第十章  咏茶艺文(上)  茶楹联  茶诗词  茶书画  茶戏剧第十一章  咏茶艺文(下)  《儒林外史》与金陵茶馆文化  《红楼梦》与金陵茶俗文化参考文献后记

编辑推荐

这本《金陵茶文化》从中华茶文化和金陵文化的视野,考察研究金陵茶文化的历史,对其历史底蕴、茶事掌故、文化内涵等作了详尽阐述。既揭示了六朝、唐、宋、明、清、民国等历史时期金陵茶文化发展的纵向过程,又对茶馆、茶市、茶俗、茶艺、茶文等金陵茶文化诸多方面进行了横向的剖析;既载负着厚重的历史积淀,又透露出清新的时代气息。本书由葛长森著。

作者简介

这本书从中华茶文化和金陵文化的视野,考察研究金陵茶文化的历史,对其历史底蕴、茶事掌故、文化内涵等作了详尽阐述。既揭示了六朝、唐宋、明清、民国等历史时期金陵茶文化发展的纵向过程,又对茶馆、茶市、茶俗、茶艺、茶文等金陵茶文化诸多方面进行了横向的剖析,既载负着


 金陵茶文化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诚意之作~看来看书还是要看老老实实的老先生们的作品~专业啊!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