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门柳3

出版社:河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5-1
ISBN:9787807657910
作者:刘斯奋
页数:456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黄宗羲没有立即回答,无疑,就内心深处而言,他已经认定以往那种君权至上,以皇帝一家一姓的利害,代替万民百姓的利害的政权格局,是导致天下大乱、民众涂炭的罪恶之源,不从根本上加以改变,就没有治世可言。然而,若是要他明白说出怎么改变,所谓新的格局应该是怎么一个样子,他又不禁有点茫然。所以,沉默到后来,他只得退一步说: “立君以贤,这是第一要紧的。如若急切之际,难以明察,则不妨暂缓。另外,以往朝政之所以流弊丛生,皆因君权太重之故。若要防止弊政,君权必须有制。譬如前代丞相之设,用意亦在此。如能恢复,或许不失为一法。” 孙嘉绩拈着胡子,沉吟说:“丞相之设,是我朝太祖皇帝明旨废除的,遽尔恢复,只怕有骇观听,不易实行。而于暂缓称帝嘛……嗯,这个待与会盟诸公商议后,再相机而定罢!” 这么表示之后,他看来还想说下去,可是有两个手下人走进来,说有要事禀报,把话头打断了。 那两个人,一个是来请示如何安置愈来愈多的投军民众;另一个则是因为购置军装武器,开支很大,无法应付,前来讨钱的。这两件事都不是三言两语能打发,以致两位客人着实干坐了好一阵子。不过,黄宗羲对主人刚才那个表示,多少有点失望,因此也就沉默着。倒是黄宗会大约对于眼前的一切都觉得很新鲜,他颇感兴趣地注视着孙嘉绩的一举一动,待对方把那两个人打发走了之后,他就急急地问: “哎,闻得我兄此番举义,四方响应者甚众。只不知尚有些什么知名人物?” 孙嘉绩大约已经说得唇干舌燥。他先端起茶杯,凑在嘴边喝了两口,这才抹一抹胡子,回答说:“知名的人物么,倒有几个——”他扳着指头,数出一连串名字来。其中包括兵部尚书张国维、刑部员外郎钱肃乐、绍宁台道按察副使于颖、总兵官方国安、王之仁等等。黄宗会睁大眼睛听着,不住地点着头。每逢听到他所知道的名字,就点得更加起劲,还发出“噢、噢”的惊叹。黄宗羲虽然没有作声,但也在心中默默地核计着。他发现这些人虽然不全是东林派,但也都不属于阉党余孽。“嗯,照此看来,将来这新朝,若是诸君子合力护持,展布得法,说不定还有点希望!”他想,心情稍稍开朗了一点,于是抬起头,问:“有将,有帅,还得有兵。这募兵之事,不知可还顺利?”

后记

校改完最后一个字,对着即将送出的稿子,终于长长地舒出一口气。因为这意味着,长达十六个年头的一段创作旅程,总算有始有终地结束了。这十六年——从三十七岁到五十三岁,应该属于人的一生中精力最旺盛,也许还是创造力最强的一段岁月。在我而言,虽然不能说全部,但起码大部分都交付给这部长篇历史小说——《白门柳》三部曲的创作了。在眼下这一刻,三月的和风不凉不热地吹拂到身上来,蒙上一层薄翳的淡淡阳光,在阳台外的绿树丛中弄影,我在电脑前坐下,准备写这篇《跋》的时候,首先涌上心来的是一种深切的庆幸——庆幸生逢一个太平的时世,使我在如此长跨度的岁月里,得以始终保有着一个虽有间歇,却基本上持续不断的创作环境,一种从容沉着的著述心态。而对于文艺创作,尤其是多卷本长篇创作来说,应当是十分必要的这种环境和心态,远的不说,起码自鸦片战争以来的一百五十多年间,恐怕还没有过。虽然未经一一细考,不过我总想,那样一种动荡时世,必定使得好些具备这种能力、才华和抱负的作者,因此无法施展,终至赍志以没,抱憾终天。    不知道是否由于我的小说竟不自量力地也试图跻身于多卷本之列,而打算再现的那一段历史,恰恰又是一段充满着动荡、战乱、苦难和死亡的可怕历史,因而此刻我的这种感慨就特别强烈一些?    我的小说所试图再现的那段历史,确实属于中国封建时代的一个“天崩地解”的乱世。它正值明清两个朝代更迭的当口,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都空前地激化,再加上新旧观念的对立和激荡,不同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交织成一幅色彩斑斓、惊心动魄的图景。其中邪恶与正义、征服与反抗、卑鄙与崇高、腐朽与新生、绝望与追求、野心与情欲,把这一时期种种色色的人性,展现得极其充分,又异常彻底。应当说,这样一个时代,远不能只由一部作品来表现,也绝不是一部作品所能包容得了的。因此,我所选择的,也仅仅是其中一个横切面。即从当时的知识分子,也就是所谓“士”的阶层来楔入,试图通过他们在这一时期所走过的坎坷曲折的道路,从一个侧面记录历史的一些足印,揭示某种发展线索。我是这样考虑的:就17世纪中叶那一场使中国社会付出了惨重代价的巨变而论,如果说,也曾产生过某种质的意义上的历史进步的话,那么恐怕既不是爱新觉罗氏的入主中国,也不是功败垂成的农民起义,而是在“士”的这一阶层中,催生出了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为代表的我国早期的民主思想。这种思想,不仅在当时是一种划时代的飞跃,而且它对皇权专制制度的无情的、系统的批判,在被清朝统治者摧残、禁锢了二百多年之后,仍旧以鸦片战争为契机,最终破关而出,而为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乃至孙中山、章太炎等人的革命提供了宝贵的精神支援。一部作品,如果打算去寻找和表现那些代表积极方面的、能够体现人类理想和社会进步的事物的话,那么在我看来,这似乎是一种合适的选择。    三    当然,小说毕竟是小说,光决定了立意还仅仅是有了一个出发点,要形象地加以表现,还必须有情节和人物。《白门柳》三部曲长达一百三十万字,其实只写了三年间的事情——明朝覆亡前夕的崇祯十五年三月到当年的十二月;李自成农民军攻入北京之后,南明弘光政权在南京建立及其崩溃的崇祯十七年四月到次年的五月;以及同年六月到次年的五月,南明鲁王政权在浙东建立到全线溃败。我之所以把时空跨度作如此的紧缩,固然是由于这三年当中,社会的变动极其急剧,对立的各方短兵相接,矛盾冲突异常尖锐激烈,十分符合艺术创作必须高度集中的要求;同时也因为与之相关的主要人物的性格、行为、思想和面目,在此期间也暴露得最为充分而彻底,不但可以追溯其来龙,而且能够预兆其去脉。就完成人物的塑造而言,已经具备了足够的运作空问。    此外,小说写到的有名有姓的人物虽然上百,这些人物在书中所占的位置轻重各不相同,但贯串全书始终的核心人物其实只是五位——钱谦益和柳如是、冒襄和董小宛,以及黄宗羲。五位人物当中,钱、冒、黄分别属于“士”这一阶层里三种不同的类型,各有其普遍的代表性;柳、董则分属“名妓”这一特殊社会群体中的两种性格、追求各异的女性。当然,作为这群人的对立面,小说还以相当篇幅写到权奸马士英、阮大铖,以及降清明臣洪承畴,他们应该也属于第一层次的重要的人物。    四    随着近年来历史小说创作的繁荣,什么是历史小说的话题也再度引起人们的兴趣。但是这其实是一个相当复杂难有定论的问题。由于不同的作者对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不同,特别是所持的哲学、历史观念各异,因此甚至连展开对话恐怕也有困难。当然,其实也不必着急,大可以继续各自实践,让读者和时间来进行验证。    不过,就我本人而言,却有自己所遵循的准则。在众多的“主义”和品类中,我更倾心于现实主义的创作样式。也许这是因为我更愿意让自己的作品承当起传播历史的媒介作用,更希望让读者能够通过我的作品去多少了解人类前行的艰苦而壮丽的历程,去多少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文化之美。而要做到这一点,我的办法就是尽可能忠实地去再现历史,哪怕这是永远也不可能真正实现的主观愿望。为此,我在创作中,始终遵循严格的考证,大至主要的历史事件,小至人物性格言行,都力求书必有据。就连一些具体情节,也是在确实于史无稽,而艺术处理上又十分需要的情况下,才凭借虚构的手段。也许有人会认为这种“带着镣铐的跳舞”未免过于自讨苦吃。但是我却觉得这正是弥补生活体验欠缺的最好办法。而且,只要善于挖掘和挪展,它较之向壁虚构更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当然,强调尽可能忠实地去再现历史,如果理解为仅仅是指的忠实地、形象地再现历史的事件和人物,我觉得,那还是远远不够的。事实上,作为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的文学作品,与以记录和解释进程为目的的教科书相比,与以普及历史知识为任务的通俗读物相比,应当具备大得多的容量,为读者提供远较事件(或人物)的运动过程丰富得多的东西。据我的理解,这些东西就是当时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当中,那些貌似琐细、却具有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的表现形式。如果把一部成功之作比喻为一架春意盎然的繁花,那么人物塑造的部分自然属于主体——花朵,而基本的历史事件恐怕算是起支撑作用的架子。只有经过作者以独特的审美眼光和敏锐的思想触角加以筛选和探究过的社会生活诸形态,才是扶持着花朵使之仪态万方的绿叶繁枝。这是作者显示其思想素养和艺术创造力的又一重要方面,也是使作品显得内涵丰厚、婀娜多姿的有效手段。因此,我在创作中,不仅十分注意历史事件本身的表现,而且尤其注意事件以外的历史生活的表现;不仅致力研究历史事件档案中记载了的东西,同时也力图旁及历史事件档案中所“没有”记载的东西。尽可能把目光放得广一些,笔势放得开一些,举凡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包括哲学、宗教、体育、建筑、习俗、礼仪、烹饪、科技、教育、法制、灾异等等,我都视为使作品的“枝叶”变得丰满繁茂的重要材料,并把他们充分调动起来为创作服务,当然,这绝不等于实行知识展览和材料拼凑。我的追求始终是:设法做到在上述平凡的社会生活诸形态中,发现具有美学价值的那种“不平凡”,也就是“道人人心中所有,写入人笔下所无”,并使之有机地糅合在艺术的总体描写之中。不过,追求是一回事,能否做到又是另一回事。这就只能留待读者去评判了。    五    小说创作,基本上是一种个体劳动。短篇如此,长篇也是如此。而长篇创作,特别是多卷本的创作,由于耗费时间的漫长和遭遇险阻的众多,尤其属于一种“孤独”的“长征”。在这个旅程中,来自各方面的支持、爱护和鼓励,对于作者来说,无疑是至为重要和十分宝贵的。时至今日,回过头去,我深深感到在以往十六年的漫长岁月中,如果没有许多前辈、上级和朋友们的支持和帮助——他们或者为我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创作条件,或者为编审书稿付出了心血,或者通过各方式使作者那经常陷于艰辛而疲惫的心灵受到抚慰和温暖,获得克服困难的力量,坚定前行的信心——那么这部小说是肯定无法得以最后完成的。值此机会,我谨向真诚地关怀过这部书的陈越平、林江、黄浩、于幼军;邢富沅、宋文郁、陈浩增、李硕儒、孙雁行、蔚江、骆军;黄秋耘、刘斯翰、饶芄子、蔡葵、黄树森、陈永正、高风、谷守女、陈国凯、徐俊西、李树政、林墉、林雨纯、林建法、陈志红、程文超、王晓吟、陈锦荣、张维、徐南铁以及其他未能一一具列的人士,表示由衷的谢意!    最后,我还要特别深切地感谢我的妻子叶红。是她在漫长的岁月中,作出了忘我的牺牲和奉献,我才得以在这个南国的美好春日里,终于如释重负地写下以上的话。    刘斯奋    1997年3月13日于广州梅花村

内容概要

刘斯奋,1944年生,中国文联全委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历任广东省文联第四、五、六届主席。《白门柳》是他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从37岁写到53岁,耗费了作者16年的光阴,完稿当年便一举荣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并获第四届国家图书提名奖,入编中国出版集团20世纪《中国文库》和《中国新文学大系》。

书籍目录

第一章勾心斗角降臣媚新主,剃发改服严令出清廷 第二章愤杀新官余姚举义,难挽乱局合家逃亡 第三章钱塘迎敌锋芒初试,江阴死节浩气长存 第四章马鞍山遇兵惨遭屠掠,留都女怀春难遣寂寥 第五章钱谦益陛见北京城,洪承畴视察徽州府 第六章苦催饷乡民匿迹,困穷途孝子伤情 第七章官山阅兵残民以逞,书生拒降视死如归 第八章绮梦沉迷柳如是放志,繁华凋谢李十娘从良 第九章史馆孤灯《扬州十日》,孝陵残照悲泪千行 第十章鲁监国挥师西进,钱谦益失意南归 第十一章苦心谋划里应外合,全线崩溃豕突狼奔 尾声 附记 跋

编辑推荐

《白门柳3(大结局)》编辑推荐:一部讲述传统知识分子参政乱象的史诗。茅盾文学奖中最值得反复品味的历史小说。从37岁写到53岁,耗费作者16年光阴的史诗巨著!千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参与政治的方式都极其相似。今天的知识分子,依然能够从《白门柳3(大结局)》中,得到深刻的启示。翻开《白门柳3(大结局)》,带您看尽传统知识分子的参政百态。作者亲自审定稿,权威最新修订版。

作者简介

《白门柳3(大结局)》内容简介: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明朝面对李自成农民起义和山海关外清军的双重夹击,正面临灭顶之灾,而东林党与阉党的斗争还在延续。东林领袖钱谦益在党争中丢了官,为求复官,与内阁首辅周延儒进行政治交易,许诺对阉党余孽阮大铖网开一面。谁知图谋败露,钱谦益遭到黄宗羲、侯方域等复社士子的猛烈攻击,声望一落千丈。江南知识分子内部也陷于四分五裂。两年之后,农民军攻入北京,明朝政权顷刻瓦解,江南残余势力在南京拥立新君。然而对立各派仍旧互相敌视,恶斗不休,使政局再度陷入混乱。最后,清军南下,史可法一死殉国;钱谦益献城投降;复社才子冒襄举家逃难;黄宗羲参加抗清斗争,并顿悟民主思想……江南知识分子在“天崩地解”的巨变中,走上了各不相同的道路。
千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参与政治的方式都极其相似。

海报:


 白门柳3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读了最后几页作者1997年写的跋,估摸着第三册最终成书也是在1997年,也就对这一册里的文风、尺度同前两册相比较一下子奔放起来不奇怪了。要是在80年代,作者描绘柳如是红杏出墙的性场景故事而且朦朦胧胧地纤毫毕现,恐怕作者人会被判流氓罪、作品评为淫秽读物,茅盾奖变成茅厕奖。不得不讲,几十年下来,饮食男女范畴里的人性言论确实自由和开化了许多。这一册里,冒辟疆继续带着一家在颠沛流离,从长江到钱塘江;曾经豪气干云天陈贞慧却隐居山林、不问世事;方以智、侯方域已不见踪影;唯有黄太冲一介书生投笔从戎,有始有终,黄宗羲是此部小说刻画的最丰富的角色,悲情、悲壮集一身,也最得人心。书末的海宁避难、江上鏖战几个章节很精彩,不同以往的用满纸嘴炮来交火,键盘党化身剑伴党,真刀真枪上战场、真刀真枪下苟活。但愿真实的悲情历史如这部小说,如果不是也别涂抹了太多、偏差掉太多。

精彩短评 (总计24条)

  •     冒黄等人的命运格外让人揪心,唉,全都是命运使然罢
  •     秀才造反十年不成 终于读完刘老的这大块头三部曲,最终的感受用八个字来形容吧:天地颠覆,无路可走。最后匆匆的结尾,虽然这段南明痛史其实还将继续很久,但作者想说的东西应该都言尽于此了,作为古代中国君主集权制度最成功的王朝的倾覆,东方民族的曾经的智慧和荣光似乎也走到了绝境,乃至于400多年后的我们还在忙着摸着石头过河般的寻路而不得光明的应许之路。 虽然痛苦的着眼点不同,但是南明遗老们的苦闷,在本质上与文革中的教授们,微博整肃的公知们,也许并没有多大的分别。 最后说一句,作者是有多讨厌冒襄啊,连钱谦益都留有余地的苦衷,冒公子被写的可是全无一点是处的渣男。
  •     传统知识分子与现在的公知有什么区别呢?就像书上说的,“千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参与政治的方式都极其相似。”
  •     难得一见的佳作、上品 ,荡气回肠啊,推荐~~
  •     本来就对历史小说有较浓厚的兴趣,更何况这套凝聚了作者16个春秋的心血之作,当然不能错过,看了引子就被刘斯其人奋博学的文笔强烈吸引,只是觉得书内上方留白没有必要,这样不仅增加了32开本的压力,加上厚重的传统纸张(非环保纸印刷),对读者翻阅造成相当大的麻烦,颇伤手力.建议后面买家还是买开本大些或者分册多些的版本~
  •     国破家亡,一夕大厦倾颓。这部小说时间上不是完全连续的,三本书写了三年中的几个时间段,给出了主要人物的几个剪影,既没有明显的开头也没有明确的结尾。
  •     比人文版的好太多了,值得收藏
  •     作者写这部长篇小说用了16年,我大概用了16天看完了他呕心沥血的130万字。感慨颇多。
  •     国家危急的时刻,昏聩无能的统治者,争权夺利的大臣,贪生怕死的将军固然可恨,空怀一腔正气不讲方法的清流们又能如何?中国几千年就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文人太多了。
  •     三本中看的最快的一本,知识分子斗争还是存在天然的缺点,应该学学毛太祖
  •     黄宗羲 - 一个大家是如何炼成的
  •     终于看完了,一百多万字,能学到不少明末的知识。
  •     《白门柳》比其他茅奖小说都好看, 喜欢
  •     最后太凄惨了
  •     拿到书以后发现没有塑封,书面有点脏,看上去在仓库放了很久。以前收到的书都是有塑封的,希望能改进。对此介意的请慎重。
  •     即使有人批肝沥胆,即使有人致身授命,最后还是无可挽救地一夕崩溃。忠节对于最底层的人来说还是一个太过飘渺的词。
  •     硬着头皮读完也是不容易。结局烘托的尚可,但书中僵硬的内心描写,作者是怎么敢自称现实主义的,此书获奖,看来是政治寓意大于文学寓意。
  •     书生“造反”,三年不成,守着正义而陈旧的梦,却惟独不洞察人心,徒添痛苦。更有怀抱光复理想者,实增涂炭生灵,何为重?何为轻?江山为何?社稷又为何?搞不清根本,留一地破碎,无数血流成河。历史小说,看得扼腕痛惜,却转头成空。
  •     一群人怀着梦和激情,明知无论走哪条路都是失败,还不得不硬着头皮走上去。整部小说的基调就是:繁华和生气→变得失望→变得绝望→越来越绝望了→真的一点希望都没有了→好像有那么一点点希望→嗯,还是有希望的!→突然之间的崩溃与彻底的绝望。全书的亮点是黄宗羲,从第一本到最后一本的成长很精彩。还有就是复社成员在明亡后各自不同的选择:有一心一意服务清朝的,有坚决抗清绝不投降的,有隐居山林不问世事的,有为家人颠沛流离操碎了心的,有畏首畏尾首鼠两端的。。。这些不同的人却明明在刚开始时都聚在一起嘻嘻哈哈打打闹闹完全看不出任何区别呢。所以,是不是只有在大变之中,才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本质呢?
  •     看了介绍就想买,果然符合期待。很满意。
  •     先囤着,把前两本看完再来看这一本
  •     作者知识非常丰富,把大历史写成了生动的小故事,可读性很强。更震撼的,是面对同样的境遇与情形时,不同的人在不同的价值观、世界观的指导下所表现出的不同的想法与表现。越读、越想,越战战兢兢,觉得震撼心灵。
  •     绝对五星级的好书!强烈推荐阅读。
  •     茅盾文学奖中最值得反复品味的历史小说,说得一点没错!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