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伯庸笑翻中国简史

出版日期:2015-2-1
ISBN:978755023549X
作者:马伯庸
页数:208页

内容概要

马伯庸,著名作家,公认的“文字鬼才”,功底扎实,文风多变,作品广为流传。曾获朱自清散文奖和2010年人民文学奖散文奖。

书籍目录

序 贯穿中国历史的主题 /1
第一章 秦的统一 /3
第二章 两汉 /29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 /73
第四章 从隋到宋 /127
第五章 宋代以降 /163

作者简介

这是一部最精短、更生动的中国通史。“文字鬼才”马伯庸上起战国秦汉,下至晚清民国,以寥寥数笔,勾勒出中国历史的线索;打破以政治大事为纬、以帝王更替为经的写史手法,用最新颖的主题“王朝的德性”重新串联历史;穿插以马式冷幽默的犀利评点,将枯燥单调的历史真实变得新鲜有趣。
翻开《马伯庸笑翻中国简史》,战国、秦、汉、三国、隋、唐、宋、元等历史时期将轮番上阵,颠覆争霸、强盛的历史形象,展现它们不为人知的一面;新朝、前赵、前燕、冉魏、刘宋、后周等并不起眼的政权也一个不落、各具特色地接连登场,在魏晋南北朝、五胡十六国、五代十国等混乱时代演出一场场鲜活、生动的荒诞剧目。
读完本书,你将在最短的时间内,轻松架构起中国历史的轮廓;在轻松、欢乐的行文中,领悟历史背后的荒唐与无奈。


 马伯庸笑翻中国简史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7条)

  •     作为一本由一篇天涯帖子扩充而成的书籍,本书保留着很多论坛味儿,有不少互动元素。既然如此,在编辑之时该选录一些天涯网友的留言评论,以扩充趣味性。朝代德性这事儿,在《罗辑思维》听罗振宇提过两嘴,不详细。马亲王有心,从秦王朝到民国初年做了一番梳理。刚开始看,觉得挺有趣,读得津津有味,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便开始觉得荒唐了。进入五代十国,大大小小的国家一个个介绍,突然感叹,封建王朝两千年,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和平稳定的年代也没多少年,真正如鲁迅先生所说,那是一个个想做奴隶而不得的年代。管他五行相生还是五行相盛,各朝各代为何搞『德性说』呢?秦始皇的目的很简单,要让秦朝的统治万世不灭,他是始皇帝,他的儿子是秦二世,一直传承,直到秦万世。这实际是在『造神』,是告诉百姓,我们家族是上天选中的,是无上的存在,是你们必须服从的人。他们不外乎在搞『君权神授』那一套,德性仅是实现方式和手段。可惜,他们选择了五行说,五行五行, 你五占其一,总之会被替代。有个朝代不是占了四个德吗,这不是多了,是少了,占齐了的话,就不会覆灭了。中国的统治者也是无奈,中国人虽然有道教,后来佛教传入,先秦时期各种乱七八糟的宗教也不少,但从根子上说,我们中国人对宗教、对神是不相信的,是开化之人。提起西方,我们会说他们有一个黑暗的中世纪,所谓的中世纪是欧洲宗教影响力最大时候,教皇拥有绝对权威,教会说白马非马,那白马一定不是马。教民完全相信教会,不会有丝毫怀疑。所以,西方能够用宗教统治。以权力而论,我们中国皇帝比教皇、国王、大公等牛逼很多,但是民众对他的认同则弱很多。中国的皇帝一波波地换,教皇从某种意义上说一直是『基督朝』的。秦始皇之后的皇帝仍想通过『德性说』获得统治正当性,但根源是不自信,尤其是那些并未占据中原地区,没有一统全国的君主们。给自己定德性,是打下一针安慰剂,搞定百姓还在其次,主要是安慰自己。我是『有德之人』,老天承认了我的,我这风雨中的王朝一定能站稳脚跟,进而灭掉其他势力统一天下。既然都是牵强附会给自己定的德性,又怎么可能长久。朱老爷子就有自信,我就是农民出身,我当过和尚怎么了,老子我雄才大略,夺得天下理所应当。在皇帝任上,他励精图治,做了很多制度设计,妄图稳固朱家江山。他老人家是自信心爆棚,可惜后代子孙不争气,儿子朱棣篡位他就没防范了,由此埋下祸根,明朝历代一直维稳,防范诸侯王,耗光国力。德性说出现相生和相盛两套截然相反的理论就意味着它的荒谬,历代利用此理论的皇帝是哪个方便选哪个,往往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解释。如此,他们自己是知道这东西不靠谱的。明知不靠谱还要用,要出问题也是可以预料的。很奇怪的是,这套没人说得清的理论一直有市场有信徒,人愚昧起来还真说不清。当初运用这套理论的人都是那个时代的人杰,他们尚不能免俗,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何当今很多人还会被『气功』所骗了。以欧阳修为代表的有识之士对德性说进行了批判和揭露,现在我们更是从科学角度对大家进行教育,可惜『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上当者一波接一波。究其原因,很多人总在幻想一套简单的方法一下子解决任何问题,哪里会存在这样的好事。大街上碰到一个陌生人,送你一部 6S,还白给你 6000 块钱,不要你任何回报,你想也不要想有这样的便宜,那人十有八九是骗子。你又没有什么本事,突然有人给你提供一份工作,你无需付出什么,工作也不累,工资还高,那多半是传销。不要做梦,天上掉馅饼的事不会发生。
  •     基于五行相生和五行相克的理论,梳理了历朝历代的德性。历史也很凌乱。祥瑞太多
  •     偶尔翻到了这样一本书,这也是我读的马伯庸的第一本书。读到的原因,是因为平日里在网上经常搜索和我博士论文相关的资料,偶尔读到。之前读过此文的旧版,错漏甚多,最近又读到这样一个修订版。亲王自道该文成了一个布口袋,那么是真是假,还是翻阅完全书再说吧。(由于在海外,只能阅读kindle版本,只能以章节为纲目,无法用页码定位)由于作者自称“笑翻中国简史”,那么语言肯定不严谨,相关史料肯定不会有注解,学术公案也大可以“目前尚无定论”虚晃一枪,然后高挂免战牌。但是,通俗读物也必须要严谨,顾颉刚先生的《秦汉的方士与儒生》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不过既然作者已经说了是“笑翻”,那我也只能先挑一挑硬伤部分吧,只挑和全文主题相关的部分,其余史料硬伤不在其列:1. “花里胡哨的五行学说”一节——“据说邹衍已经彻底想通了上天的奥妙,所谓‘言尽天事’,所以当时人送他一个外号,叫‘谈天衍’”?据裴骃《史记集解》——“尽言天事,故曰‘谈天’”。意思是邹衍所说的东西都和天有关,所有叫做“谈天”,是“尽言”并非“言尽”,作者抄书都不用心抄;2. 同上节,亲王言五行学说在邹衍以前已经得到完善,并且已经和八卦和干支相对应。据皮锡瑞《经学历史》,《经学通论》等记载,五行与八卦相对应,是要到了汉朝京焦易学的兴起才开始的。邹衍之前言五行大概有《尚书》以及半个世纪前出土的子思《五行》竹简。《尚书》中五行为金木水火土,但并无相互联系;子思五行为仁义礼智圣,作者完全颠倒了时间顺序;3. “五德有始终”一节:(《孙子兵法》智信仁勇严)“阴阳家马上指出,没错没错,这就是五行所演化的五德”,该说法于理不同,未见出处,估计为作者自己臆写。五行和五德有明显区别,不能随意替换;4. 同上节,“邹老先生认为,所谓王朝的德性,就是靠这些祥瑞,祥物和谶来确定”?翻遍了相关记载,祥瑞和祥物能够在《史记》中找到支持——“符应若兹”,但是谶,却没有找到根据。汉朝以前的谶有秦谶赵谶等等,但是和五德说合流,要等到汉朝哀平年间。陈槃先生撰文将邹衍的五德终始说作为谶纬的源头,我甚为赞同,但是按作者所言,邹衍所说德性要靠谶纬来建立,恐怕是极不可能的;5. “始明火德”一节,“顾颉刚认为这(刘邦斩白蛇)不是史记原文,而是刘歆为了证明汉朝属火德,特意新插进去的”?这个言论首见崔适《史记探源》,顾颉刚曾做过崔适的学生,因此最多是承续了崔适的思想;6. “链子断掉了”一节,“结果等王猛一死,苻坚就立刻追授苻彫为光禄大夫了”我孤陋寡闻,在《晋书》中只找到了王彫,没有找到苻彫,不知道作者在哪里读到的,也许苻坚曾经赐姓王彫,但是我读书少,没有读到这样的史料。其次,苻坚追授王彫为光禄大夫是因为“坚以彫言有征,追授光禄大夫”,也就是说王彫曾经的话语兑现了,苻坚这才加以追授,并非等王猛一死就追授,不知道亲王读书是不是喜欢跳着读。当然,书中的硬伤远远不止于此,限于手头资料不足与工作压力,暂且到此为止,不再继续一一找寻指正了。读完整本书,最大的发现就是前半部分硬伤多,而后面较少,到了明清部分又有些混乱了。我并不觉的是亲王对于东汉后的历史有多么了解,而是因为南北朝到宋代,学界对于五德的研究已经较为充分。如果上把书中各个油腔滑调的部分加以还原,基本上可以找寻到原来的出处。其实文中所述的所有部分,除了民国版部分暂且不论,基本都是拾人牙慧而已,不过既然作为一个文史哲极客,自然还是要列出清单,我读到的kindle版本没有参考文献一节,不知道亲王在书中有无这一部分,如果没有,我就免费帮亲王补足这一节吧。其实称为参考文献不太准确,就权且称为“改写文献”或者“底本”吧。读者若是不信,一翻便知。底本:陈学霖:《大宋“国号”与“德运”论辩述义》《欧阳修<正统论>新释》《“大金”国号之起源及其释义》刘复生:《宋朝“火运”论略》刘浦江:《正统论下的五代史观》《“五德终始说”之终结》《南北朝的政治遗产与隋唐时代的正统观》杨权:《新五德理论与两汉政治》综上,该书基本上就是陈学霖,刘浦江,刘复生,杨权等几位学者代表作论文的贫嘴版,但是作者明显读的不认真,犯了这么多的硬伤。尤其是杨权对宋以后五德的叙述,本来大多数就是靠旁证以及民俗传说,作者把这些可信度较低的史料再贫嘴戏说一番,简直如同痴人说梦。阅罢此书,不可否认作者读过一些基础性的典籍,但是文辞太浅,也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用这样一种和张发财类似的贫嘴文风来掩盖史料方面的薄弱。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不甚了了
  •     不知道可笑之处在哪里。是嘲笑古人迷信吗?看得出作者费了一番功夫做考据,但没有较为权威的证据很难让我相信历史上真有这么些事情,当然如果就当通俗读物看看也没啥。
  •     整体围绕五德始终说,挺有意思的
  •     既算不上简史也不能笑翻呀..
  •     全篇围绕五德五行学说展开,并没有宣传的这么好笑。
  •     什么五行说什么的,乱看着
  •     一半弃 跳到结尾发现亲王直接号召说新中国要摒弃封建迷信
  •     可能读到了假的亲王
  •     看来大家都是被这个书名骗来的…抛去标题党不提,从一个新的角度梳理一遍中国史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事,前半部分亲王为了贴合笑翻二字还真是加了好多毫无幽默感的冷笑话,但是从三国开始,仅五德一说确实是正经历史研究。这个分也有点太不公平了…
  •     我到底都在看一些什么玩意啊
  •     没啥意思。
  •     马伯庸最难看的书没有之一,亲王到底为什么要写这玩意儿出来???
  •     亲王也出这种水平的书?不能把中国朝代穿成串的看看还行。不推荐了。
  •     德性之类,希望能讲的更深
  •     补上
  •     用王朝的德性串联了中国历史,新颖是够新颖,整体比较乏味
  •     kindle 五行德行
  •     略无聊,有点硬要搞笑的感觉,但是中国历朝历代的五德学说扯淡分析,角度还是很新鲜的。
  •     这是马伯庸写的最差一本书了,没有之一!
  •     用五行来写 中国历史,看的我一心的糊涂账,还是没搞清楚哪个朝代是哪个属性,不过,也没必要清楚。不过从此知道了很多事情,起码不是哪个朝代的皇帝都一身黄色龙袍,搞得很小黄人似的。
  •     全书充斥着自以为是的搞笑和自圆其说,看这本书实在对亲王很是失望,用所谓的德性强行解释历史,还有隐藏其中对古代哲学思想的不屑,越看越看不下去,只能感叹一句这种论坛胡侃都能出书了。
  •     戏说历朝历代五行学说,看看就好。从个人角度,并不喜欢有人如此戏说中国传统文化,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提到,虚构故事才导致了人类的伟大,中国的伟大来自想象力,来自生生不息的追求
  •     另一种思路看过去的事
  •     讲到五行,讲到德性,不看纸质书感觉有点难懂。不过马亲王的文笔还是看起来比较轻松的。
  •     从阴阳五行解读中国历史,挺有意思的。
  •     照对着中国年代表看的这本书,确实是看书的同时架构出了中国历史的轮廓,内容不失趣味性。看了“显微镜下的大明”后,来看这本书,马亲王果然“文字鬼才”,确实也感受到了“所谓德性就是为君王服务,至于安什么德行,都可以”,确实是充满了历史背后的荒唐与无奈。
  •     竟然起亲王的帖子,祥瑞御免
  •     哎,看不下去,浪费钱啊
  •     也就是当个闲书看个乐呵
  •     讲了五德
  •     终于是把民国之前的历史稍微捋顺了一遍。
  •     2017.3.19.没什么意思,不过像我这样的历史盲看完也算是长了见识。
  •     感觉看了一本假书.....
  •     笑不出来
  •     通过历朝帝王利用五德证明自己是天子的故事从头到尾对历史上各个朝代点了点明!故事性不强,当做各朝名录用可以。
  •     一个小文扩展而来的,没什么意思
  •     五德五行串联起来的朝纲野史,看看就一笑而过罢,何必较真。
  •     关于历朝历代如何在阴阳五行上较真的故事,以前没接触过看看还是很长见识,虽然确实是亲王的书里比较沉闷的一本了,改朝换代除了要攻城略地还要想方设法给自己的正统性找门面,不容易的~
  •     马亲王明明认为这是糟粕 还用糟粕把历史从头到尾撸下来也是蛮厉害的 虽然有点无趣 但这不怪亲王 怪这种五德排行已经离我们太远了
  •     比较感兴趣的是其间穿插的历史史实,如果作者的目的是为了以五德为线索讲述历史,那还是蛮有趣的
  •     读这本书以前还真不知道“德性”这么回事儿,也算增长了见识。
  •     网文和公众号水平 居然还出书卖钱 我居然还买了…
  •     好看
  •     有趣但是也就仅仅是有趣了
  •     常识性错误暂且不说,毕竟是笑翻,不能较真。可是个人不喜欢主观意识太强的书,从文字里感觉出来的情绪就是……他们是在搞笑么,怎么可能,我不信!
  •     这是亲王的水平?
  •     用五行和五德学说,强行把中国各朝代更替串了起来。看完一点东西都没留下,还不如混子哥一篇文章的介绍来得有趣又有point。没观点,没故事,不好笑。这种讲王朝迭代历史的书,竟然还不加地图,简直无良!
  •     “读一遍捧腹笑翻,读两遍掩卷长谈”也不知道谁写的宣传语,笑翻是没经历,但是真的是掩卷长谈!太无聊了,前面的解释还挺有说头,后面越来越狗尾续貂。最好看的可能就是序言了
  •     以前不知道有五德的说法,现在从这个角度再捋一遍中国历史还是有点意思的,但总觉得不够深刻。
  •     看了一小半,原谅我看不下去就放弃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