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萨斯的一年

出版日期:2015-9
ISBN:9787229100313
作者:申赋渔,申杭之
页数:308页

内容概要

申赋渔,作家、记者。著有《不哭》《逝者如渡渡》《光阴》《一个一个人》《阿尔萨斯的一年》等。先后在《天津日报》《杭州日报》《福州日报》《扬子晚报》《石家庄日报》等十多家媒体开设专栏。导演有《龙的重生》(中法合拍)《不哭》《寻梦总统府》等纪录片。曾任南京日报驻法国记者。现为南京日报“申赋渔工作室”主持人。
申杭之,南京外国语学校初一学生。曾在法国斯特拉斯堡艾丝波娜纳蒂中学留学一年。先后在《少年文艺》《扬子晚报》等多家媒体发表文章。

书籍目录

巴黎,匆匆过客
时光之外的拉谢普
阿尔萨斯农民的愤怒
蓝房子与避难者
圣基兰:孚日山中的神话
这是一个疯狂的学校
那些异域谋生的华人
艾丝波娜纳蒂校园的金钱与爱情
塞瑟内姆:歌德的伊甸园
我的那些学科
流浪汉与绅士
神秘主义作家
在斯堡体验异国圣诞
圣诞之都的浪子
大人们
门房先生达奈伯
守林人罗贝尔的“别墅”
孤独的玛格丽特
乱纷纷的校园
山间的木屋和水
荷兰的散淡人生
同学的评价
他们来自哪里
卢森堡:相邻的美德军人公墓
布鲁塞尔:冷漠与热情
布拉格:风情与人情
普罗旺斯的日子
卢马兰:加缪在此安息
主人的客房
魔法师的邻居
凡高:苦难的欧洲之子
特洛什纳:赫本的隐居之地
戛然而止的期末
阿格诺:市长的一天

作者简介

70后驻法记者 & 00后旅法女孩
父女二人,一年光景,从阿尔萨斯到欧洲大陆,带你看到世界的另一个样子
........
流浪汉与绅士 住别墅的守林人 兼职市长 愤怒的阿尔萨斯农民
你不知道的法国你不知道的法国人
疯狂的学校 乱纷纷的校园 被恶评的老师 国际班的奇葩们
你意想不到的法国学校你意想不到的异国熊孩子
........
《阿尔萨斯的一年》是著名记者申赋渔和他12岁的女儿申杭之合写的欧游随笔集。2012年,申赋渔作为《南京日报》派驻法国的记者,与到法国做访问学者的妻子,带着12岁的女儿申杭之,在法国南部阿尔萨斯旅居一年,在这一年里,他们以阿尔萨斯为中心,游历了法国、德国、荷兰、奥地利、比利时、匈牙利、瑞士、卢森堡 等国家, 申赋渔以一个文化记者的视角写在法国以至欧洲大地游走的见闻和感受。12岁的女孩申杭之则以一个个性鲜明、思想独立的中国女孩的视角,写她在阿尔萨斯一所国际中学读书的经历,写中法学校教育的异同。
父女二人交互写作,互为补充,带领读者一起感受法国的魅力,领略欧洲大陆的风情。申赋渔笔下的法国,不是走马观花的通常游记,他着眼于中法文化的交融与碰撞,给出了人们一个了解法国乃至欧洲的独特视角。而申杭之笔下的法国学校生活堪称本书的一大亮点,她以一个早慧的敏感的女孩的不同于成年人的视角和思维方式写她的法国学习生活,写得妙趣横生又给人留下诸多思考。


 阿尔萨斯的一年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1条)

  •     这本书是从豆瓣上偶然知道的,吸引我注意到这本书的是它的名字:《阿尔萨斯的一年》。知道『阿尔萨斯』这个地名还是从初中语文课本上的都德的《最后一课》上。法国在对普鲁士的战争中战败,被迫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这两个地方给普鲁士。后来这两个地方又在一战之后归还给了法国。当然这本书并不是讲述阿尔萨斯的历史,而是作者讲述他们在这里的一年生活。各位读者可能疑惑:不就是欧洲游记式的散文嘛,那有什么好稀奇的?哎?!这就是这本游记的不同之处:一般的游记都是一个作者,而这本书的作者是父女俩个人。父亲是《南京日报》的记者申赋渔;女儿则是一个十多岁的女孩申杭之。两代人、大人和孩子眼中的迥异的法国和欧洲。这本书的装帧都带着特有的法国式的雅致。封面是典型的法国农村风格(国外的农民一般比城市居民有钱)。而书的里面有作者拍摄的法国风情图片。如何体现出两个作者、两种视角呢?这本书就采用了不同颜色字体印刷的方法。绿色字的是女儿写的;而黑色字则是父亲写的。双方的篇幅大概是四六开。作者们并没有开宗明义地介绍他们何时待在法国,而通过万能的度娘,我有幸找到了其中一位作者、也就是女儿申杭之在网上的印记,想过她很小,但是没想过她这么小——00后。而她在百度贴吧里分享了自己在法国的经历,比书中介绍的更为有趣一些,并且标明了时间:2012——2013年。而且她还在百度贴吧里分享了自己的微博地址,于是好奇心爆棚的我就戳了这个网址:看到如下资料:April夕_痴汉,毕业于南京外国语学校。(这里在下的手又抖了一下,查了一下这个学校,似乎很牛的样子。一查果然很牛,奶茶妹妹章泽天就是这个学校毕业的)标签:黑塔利亚、盗墓笔记、拟人、旅游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小女生,在本书中的文笔,如果不是说自己那时才刚刚上初中一年级,我根本看不出来是这么小的孩子写的:写出了文化冲击、在法国的校园日常,有种读日本轻小说的感觉。而反观父亲作者申赋渔的的文笔,那就显得略为普通了。记者出身,自然对严肃题材感兴趣。正好这段时间为2012——2013年。申赋渔在游记中讲述了他在欧洲的见闻:叙利亚难民危机、欧债危机影响下的法国农业、欧洲的历史典故等等,这些题材自然谈不上活泼,甚至过于严肃。幸好有申杭之的眼睛,从另一个角度看待这段时间的法国,也算冲淡了该书的严肃色彩,不至于变成一篇报道文学。
  •     与之前所看的游记不同,《阿尔萨斯的一年》是父女两人旅居法国写下的所思所感,更忠实于个人体验,两种视角,相得益彰。作为一名从事新闻业十多年的工作者,申赋渔的观察更为细致和深刻,字里行间透露着股冷峻的新闻体气息,行文简洁凝炼。他的文章中有着更多的忧患意识,目光所及之处,都能触发他对历史和对社会现状的反思。这种观点的表达立足于确凿的事实依据,两者相融,反而特别能让我体会到他的想法。以游记来说,若只有景点描写那只是旅游册子,融入了自己的情感、观察与思索,这个地方就不再是单纯的景,让我这看的人也觉心向往之。阿尔萨斯在两次世界大战后回归法国,坐落于东部边境,在莱茵河西岸,与德国、瑞士相邻。他们的足迹从这里开始,及至欧洲大陆。我很喜欢申赋渔的视角和对人文历史的尊重,他说只有人与景相辅相成的地方才是梦中的田园,法国最美丽的是广阔的乡村,申赋渔走访了40多个村庄,从他讲述的人和事中,我不难体会到这种美好。对于旅行的地方,让我们产生好感的往往是细节,而这些细节多见诸于人与人的互动中。另一方面,申杭之这个豆蔻少女却是一派老成的语调,讲述着法国校园里种种荒诞的场景,冷静自持中带着困惑不解,但藏不住童趣可爱的内心。除了这些趣事逸闻外,从杭之的笔下,我感受到的还有对未知的摸索。她经常一个人,但似乎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好,她只是安静旁观,把自己的情绪从欢闹的群体中抽离开来,让观者一面觉得有趣,一面又感受到旅行对人的意义,它让人更多地审视自身,让人对外界的任何些微变动都变得足够敏感。父女两人的双视角不但不显突兀,还融合得恰到好处。有时申赋渔与杭之对同一件事有各自的描述,让整个事件都显得丰富起来。比如那个来法国避难的叙利亚同学,杭之第一次发现战争原来是那么触手可及,她的沉重跃然纸上。申赋渔将法国殖民叙利亚的历史细细道来,及至他与这对母子的交往,他并没有直接讲出自己的观感,而在描述中让我有了更深切的体会。毫无疑问,父亲的见解更有社会性,而杭之则传达出最直接的感受,两者互补。有时申赋渔从杭之的讲述中引申开去,亦或是父女两人“自说自话”,也各自成趣。阿尔萨斯的一年,对父女两人来说是充实美好的一段时间,对我这个读者来说,由景及理,是一次非常愉快的阅读体验。
  •     读《阿尔萨斯的一年》,很容易想到法国电影《蝴蝶》:阳光下的阿尔卑斯山绿意盎然,草地上一大一小相伴而行。老爷爷背负行囊,神情严肃,小女孩侧脸而笑,灿烂纯真。同样清新的法国田园风情,同样并行的大小两个身影,同样的成长与思考。以《逝者如渡渡》、《匠人》为代表作的作家申赋渔,也是南京日报的记者。2012年,他被派驻法国,妻子同行做访问学者,就像《爸爸去哪儿》一样,12岁的女儿申杭之也随之踏上异国他乡的土地。《阿尔萨斯的一年》的父女交替写作,如电影的组合剪辑,两个独立片断,创建出一种更大意义的镜头组合。这一边,申杭之的镜头跳跃多变,配音杂乱喧闹,那是她就读的“疯狂的学校”。这是个小小“联合国”,杭之的同学来自法国、美国、日本、西班牙、德国、意大利,甚至正在战争中的叙利亚。十几岁的孩子们谈起恋爱就像过家家,男孩子跑起酷来不要命。但是孩子的本性却在把课堂当战场,却担心成绩哭鼻子时暴露无疑。不过,中国好学生申杭之并不适应这样的生活。她“面无表情”的旁观喧闹,厌恶一场又一场的聚会,而没有作业让她“严重的良心不安,以至于每天都梦到写作业的情景”。教育的困惑、侨居的孤单,都融化在少年成长的哀伤里,在淡绿色的字体间轻轻荡漾。另一边申赋渔的镜头,很多时候却是平缓幽深,安静肃穆。阿尔萨斯的一年,并不局限于小小的阿尔萨斯,申赋渔给我们展现的,是整个欧洲的历史、风景和人文。跟着他的镜头,我们进入塞瑟内姆的歌德纪念馆,遥想他和弗里德莉克有始无终的爱情;走进卢森堡美德军人公墓,祭奠二战中死在彼此枪下,最后却邻居长眠的两国战士;在卢马兰的加缪墓前,重新思考人生的荒谬;到特洛什纳,追寻回到天上的人间天使——奥黛莉•赫本的美丽身影;在梵高最后的病房,感受天才内心的疯狂;在贝多芬的故居,聆听一次无声的命运交响曲……当然,申赋渔的笔下并不全然是对逝者的神思。最让我向往的,是他笔下在法国乡村生活的那些人。那是一群会真正享受大自然的智者,会纯粹出于热爱而非生活压力,怡然自得地在森林里运木头种蘑菇。城市的企业经理,会用更多时间呆在乡间的家庭旅舍,不为营利,只为与自然相处,与心灵对话,与其他文化相遇。申赋渔说,他在法国看到了陶渊明笔下的归园田居。相比之下,即使是我们的新农村,也依然少了些什么。是物质,是人心,还是情怀和文化?电影《蝴蝶》的最后,老爷爷朱利安找到了最珍贵的蝴蝶“伊莎贝拉”,小女孩丽莎也如破茧的蝶得到成长。阿尔萨斯的一年结束了,成长中的申杭之必然获得了全新的生命体验。而作为观察者、学习者和思考者的申赋渔,他对阿尔萨斯的政府管理、养老制度、次贷危机下的农民生活都有特意去近距离观察,而更深层的思考显然不是这样一本与女儿同写的书所能承载。但我相信,他必有所得。 如需转载请联系本人。欢迎约写人文社科类书评。  QQ175108258(请注明“约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9条)

  •     父女双视角,文风相对而言,一个有趣,有个较严肃。杭之的文笔和写作功力真的不错。虽是中规中矩的旅居生活,但胜在感受的真实与生动。之前刚参观过在南京的一所华福德体制的幼儿园,书中对此种理念的讲述也是深得我心。庄重深沉的历史搭配清新有趣的生活,挺令人回味。
  •     也确实 前一部分写的非常拘谨 越到后来也就渐入佳境
  •     烈日的光芒照耀着她,如此强烈,使她不朽
  •     很喜欢的旅欧散文,双视角融合得很有趣,大人眼中是凝重的人文历史和社会现状,女儿老成的语调里是藏不住的荒诞趣闻,两相印照,颇有意味。
  •     女儿的视角比较有劲,好想冲出亚洲
  •     很有意思的一本书,读起来轻松流畅,大部分都挺愉快的。父女交替的方式很独特。小姑娘小小年纪可以写成这样非常不错了。关于欧洲的人文风景,大人和小朋友不同的视角各有各的乐趣。值得一看。
  •     爸爸去哪儿的纸质版……真羡慕……
  •     小女孩和爸爸的文章相互穿插,很有意思的生活体验
  •     想去圣彼得堡,想去阿尔萨斯。
  •     父女合作的旅欧游记,不是泛泛的走马观花,写得很生活化,大叔和萝莉各自的视角看法国以至欧洲大陆,一边跟随大叔的资深记者视角思考一边跟随萝莉的小女孩吐槽记述忍俊不禁,有意思的一本书
  •     2016.4.28~2016.5.1 很一般的旅行随笔,没大意思,有些小温情。
  •     杭之写的很好玩,起初拘谨,后来放松了。老爸与女儿比起来就逊色不少,中规中矩的旅居生活,写的不外乎文化、乡愁和移民问题。不过,初一女生眼里的法国还是挺有意思,有童真和童趣,哪怕小姑娘伪装了一点点少年老成。
  •     你有没有遇过这样的情况,书架中的书是父母往年买的,你自开始阅读就怀着极大好奇取出一本一本来读,这本书就可以胜任这样的角色,但读过是否会重读,我想应该不会,只是它还是适合在书架上呆着偶尔翻起
  •     很好
  •     看到书名和封面就决定读她~一是想看看别人如何描绘和感受一年的阿尔萨斯;二是想看看曾经走过的路~熟悉的风景照。许是没有期待也不觉得无聊失望~ 路数也是林达夫妻那种~社会,历史~不过是1.0版~选用十二岁女儿的视角穿插写作本是很好的点子,可小姑娘的早慧~敏感~流畅的文笔惊到我,比较起来她笔下没有规矩~享受自我个性~幼稚无知,早恋的法国同龄疯狂熊孩子反而更让我深深思考
  •     成人和孩子和谐相生的视角 休闲一刻不妨一看~
  •     因为喜欢《普罗旺斯的一年》,看到书名有相似,就买了,而且是实体书。实在让人失望,除了孩子写的部分反映了小留学生的忐忑,其它部分典故不准确,风情也不一定对,因为就生活了一年,就要向别人介绍,实在是颇令人怀疑真实性。
  •     书名让人想到梅尔的普罗旺斯的一年~读完发现不是儿子是女儿
  •     申赋渔和他12岁女儿合著的欧游散记 朱赢椿装帧设计
  •     喜欢小姑娘写的那部分,也没什么曲折动人的情节,但情感真实得会让人想起自己的那个年纪。这真的是12岁小姑娘的文笔么?真是厉害。
  •     很有趣的旅居法国笔记,尤其是女儿堪称光怪陆离的国际学校一年经历
  •     体验生活的游记,加进孩子在异国中学读书的体验与感受的文章很有特色。
  •     一本由父亲和女儿共同执笔的旅居记录,真是地记录着法国的人和事,喜欢!值得一读。
  •     有意思的一本书,爸爸的眼光保守敏感谨慎,女儿的眼光开放诡异而荒诞,两代人对比的写法给本书加入了一种别样的眼光,读来这么多游记之中,甚有趣味,不觉乏味。书中,申老师说了几个欧洲的地点,存着以后再去:捷克布拉格、德国德累斯顿、瑞士赫本的墓地,阿姆斯特丹荷兰国家博物馆。自从今年春节去了欧洲以后,对东欧的文化仿佛了解深刻的许多,也只有在那样的环境里才能孕育出伟大的作家、画家,那些诗一样的风景里,一抬头就是一句话,时间在梵高的树下没有离开,会再去。
  •     长途飞机伴侣书。收获些小景点细节。想去看赫本。
  •     蛮有意思的。文人趣事,城市文化。
  •     小站抽中的,谢谢啦。
  •     这种立体的写法很新颖,读的时候心情也跟着父女不同的叙事风格调频。法国归园田居的乡村生活方式值得我们反思。
  •     父女二人的双视角,多方位展示阿尔萨斯这个异国小镇的风情和文化,庄重深沉的文化历史,与清新活泼的逸闻趣事,还有大量充满异域情调的图片,值得收藏和慢慢品味。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