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女青年这种病,生个孩子就好了》书评

出版日期:2015-1-1
ISBN:9787550239010
作者:苏美
页数:248页

它的快意恩仇是给懂得的人看的

开篇就是她“咣当就给树跪了,然后膝盖就疼了两个星期”这种始料未及的疼痛法,当时我就狼心狗肺地笑了,但之后得知这位作者身材板不小,想起那膝盖得承担多少体重啊我又回去默哀了下。之后得知的当然还有据说那平时少言,宅得忧心,在生孩子之前是枚典型文艺女青年的作者苏美,却在生完孩子过后,三百六十度无棱角打磨的所谓的脾性光泽。她开始“什么都敢说”,开始“忙乱、混乱、烦乱各种过日子的乱”,开始退出“单刀赴会”的潇洒江湖月,开始没有自己的时间,总之苏美小姐摇身一变,就变成了整天围着孩子悉悉索索的老妈子。只是这改变是随顺而来的,尚能不加理会,可是这要命的是,这改变再是自然而然也仍旧逃不过蜕变时的猛烈阵痛。痛不难当,这本书似乎强势地传达着这样一个味道,强势得甚至翻江倒海般生出狂浪的激越,对没甚历练的人,着实一时半会消化不好。但她还是会时而气宇深沉道:“为什么生孩子是个哲学命题,虽然我辈也时常思考,但想不出个所以然来实属正常,毕竟因智商缺陷而为人诟病久矣”这样的无解难题;却又会时而恣意强调着:“今天的女性确实拥有了更多的自由,这种自由简单来说,就是肚子里有货,你有权利来决定把它卸在产房还是下水道。”我不知道要有多深刻的痛觉才会滋生如此肆意张扬的言语,然而在这里,兴许是出于一次重叠堆积的结果,作者把她身上从未体验过的疼痛都一一呈现,而且是以盛大隆重的方式,无所顾忌地,一丝一毛都计算到,斤斤计较的味道难免生出得了理不饶人的心气儿。但也不能不说,作者笔端文字还是极好的,也并没有全然死按着疼痛的某一处一个劲儿地渲染肆虐,她说叨着自己的、别人的、女性的、婚姻婆媳、细看还有更广莽的社会制度权限上的,客观评价且还在情在理。再说回来,苏美怀孕期,首先就跋涉在了一场漫长的疼痛中,平常小雨点似的不断落下的腰酸腿疼生理疼、紧着孕期各种惊吓忐忑的心理疼,然后分娩之痛接连产后腕管炎,此后自然还有孩子磕着碰着病着的各种心疼难耐,可一切说明不了更多,更多的是当苏美在遭遇这些情况的时候,她的先生浸淫于男人典型的粗枝大叶里而没给予很好的关注,和老人的育儿价值观念冲突纠缠,加之她自己的过往,也像是随着这些情态逐渐模糊了,于是怨起,奋起,一个人战斗。尽管开启一个人战斗的强大模式,但是骨子里还弥留的那点小清新始终徘徊不散啊,就像她竭力探头嗅嗅“清晨五点的牛肉面味”被她说成是“十三不靠空降而来的疼痛”,但那种仰着脖子呼吸的文艺范还是难掩其面容。于是乎,她的那句“我们只是生了一个孩子,如此而已”听来更感概了。“生一个孩子在世上,就是把自己最疼的地方交出去,这个世界有无数种手段利用他伤害你。生一个孩子,就是掉进一个坑”,一旦掉进那个坑,想拔出来,其实也舍不得真的拔出来,不然作者也不过是叨念叨念那些压住后牙槽生生挺过的经历,而那些都是初为人母的经历。苏美有言,若再怀孕,只有一个原因,想好好享受享受怀孕的感觉。如此,写下的这些,汇成的这本书,便能够成为很好的佐证:这只是一个面对从未经历过的怀孕事件而惊慌失措而情难自己的女人,她人生刚刚折了一个弯,新鲜的印记还冒出鲜活的气泡,趁这时,她就记下了当时的青涩和无知,也同时记录了那种独一无二世上再无第二次的独家心情。而下一次,即可从这里翻篇,抛却前尘,重新洗涤。老实说,这多是一本属于她自己的书,或者贴合她的写书初衷,把有着和她相同磨砺的女人的生育之痛,写出来,因此它所有的快意恩仇,也就更适合给身体心灵都加了一道深深烙印的母亲懂了。

人家毕竟是名人嘛

 这是一本很有趣儿的书,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能够把生孩子这件看上去如此这般艰辛、痛苦的事儿,写得如此引人入胜、咬牙切齿的,苏美大概可以算一个了。      我是带着观赏的心看完这本书的。看之前,总觉得身心灵的玩意儿,就是一鸡汤,鸡精放多了的汤,不过这本书真是不错,看上去真的是用老母鸡炖出来的。我也不禁想问问自个儿,你瞅瞅人家那文笔,你咋写不出来呢?人家毕竟是名人嘛。

摒弃不必要的形式,学着真正地去文艺地生活

文艺女青年这种病,生个孩子就好了书评摒弃不必要的形式,学着真正地去文艺地生活会选择这本书是因为这个霸气的名字吧。可能没有梦想成为或没有成为“文艺女青年”的女生不知道啊,“文艺女青年”会担心的事情清单里是有着“如何文艺不造作”“如何嫁给高富帅”这几项的,还有一项是“要不要生孩子啊”,因为在众文艺女青年眼里,美好的故事一般到了“楠竹和女竹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的那一刻就应该结束,而“生孩子”意味着“会痛”“会肥”“会没人爱”是一件一点都不“文艺”的事情以上造作的话都出自“伪文艺女青年”,所以如果真的要医治好“伪文艺女青年”这种病,生个孩子就好了,读这本书就对了所以真文艺女青年看到封面上用形容词堆叠的“要治的病”之后也只是莞尔一笑,因为说的都不是现在的自己但其实这就是一个成长的过程,从伪文艺女青年到女青年,不一定非要生个孩子,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方式,读书也可以。像我也没有生过孩子但是一样成为了与封面“要治的病”无关的女青年啊封面有一种淡雅的美,远看是一份完整的画面,近看则是有一些柔和的形状的巧妙组合,那其中的美,是不同于那些在微博上转发着“日系文艺十大美景,一定要去哦”的文艺女青年的审美。如果你读完以上的片段,以为我们在抨击“文艺女青年”,那就大错特错了翻到封底,你会发现,作者想说的不过是,文艺不是生活的全部,所以不要打着文艺的名号生活而你所谓的多愁善感、伤春悲秋在某个时刻可以被无限放大,可放大的尺度不足以应用到生活的每个角落伤春悲秋总有过去的一刻,就好像春天之后,有夏天需要用汗水和活力挥洒,秋天过后,有冬天需要用温暖和坚强对待就好像生孩子这件事,是生活里真实的,你都必须要面对的存在当你为此忙到焦头烂额时,还有多余的心思去通过文艺的方式抒发你的多愁善感吗?我不信!你所谓的矜持也好,文艺也罢,生个孩子也就消失不见了你开始变得暴躁,你开始由主动依赖变成被动依赖,你开始变得身不由己所以这本书告诉你,你要学会气定神闲地面对难以启齿的问题,你要开始学会在机会与机会取舍而不再妄想全部拥有,要开始去思考家庭与工作的关系调配……你要学的还有太多太多那学完了呢?学完了你还记得文艺是什么吗?这本书并不是要你摒弃文艺,而是要你摒弃不必要的形式,学着真正地去文艺地生活现实很残酷,说明白了就是金钱、人际、家庭而我所理解的文艺,不是恃才傲物地不食人间烟火,而是平衡地在现实中作出一个又一个符合自己的取舍,然后试着让生活更好并享受生活所带来的美好写于2014.12.31

孩子这种病

先引用原书几句话。“生孩子不是必须要做的事,也不应将之与女性的自我实现强行捆绑。”“强烈的孤独让人感受到自己是个人”“不喜欢讲道理的,都是那些在‘不讲道理’中有益处的人。”“假如铺天盖地弥漫的都是生孩子如何更丰富,更圆满,更幸福,而丝毫不提到与之相伴的实际困难——在信息不全面的情况下,还在谈自由选择是不是有点徒劳?”我尽量将字数控制在六百到八百来简略谈谈。快考试了,不能明目张胆地摸鱼。第一,单身女性的幸福感最强烈[1]。请享受这段时光。第二,1-5岁孩子的母亲,抑郁率和自杀率都挺高。职业生涯的不确定性,和其他各种压力,兼之1-5孩子的母亲在社会上发声少,是“隐形人”,挺少有人在意过这部分母亲的心理压力和精神状态。第三,朋友圈里晒的是娃,晒的是美化过的生活。没有晒出来的是爸爸身上的尿,尿布上的屎。朋友之中,狐狸是坚定了的不育,问过她原因,她回答觉得自己养不起而且那些生了孩子却不养的人实在是太不负责了。我非常激赏。而且,在我们高中的时候她就已经有了这样超前的眼光,放在今日,我都是拱了拱手的佩服。兰桑,很久之前我们在美罗城4F欧风街的长椅上,她轻轻说想要在24岁要小孩。我问她为什么,她回答的具体内容我忘了,大约是身材恢复快,好吧无比注重身材的某寒只记得这一条了。总之,她也成功让我赞同了她的想法。珊珊这妞,迷糊。她的回答没有应有的思考和水准,在此不列。但她恋爱的姿势非常清奇,尤记得她跟我抱怨,生气的原因是因为男朋友不让她吃坑的鸡的炸鸡,我哈哈哈哈哈哈哈。至于我。善变。不懂事的时候想的是最好生两个女儿,为什么,因为我!喜!欢!女!儿!啊!而且姐姐妹妹,多赏心悦目。现在么,金牛座的脾性上来,稍微分析了一下生育的成本以及代价,满脑子只剩下,卧槽你麻痹生你麻痹生。我很少批判什么,只要以理能够说服我,以情能够感动我,我都可以笑着送上祝福。现在目前为止我是没什么生育意愿了,逗逗别家的小孩就够了。早点分清楚早点想明白才是成本最小回报最大的投资。说回这书。因为婴儿期的母亲发声非常少,所以,这声音显得难得的清越。兼之,文艺青年,在精神上的追求要比一般人高,姿态要比一般人高冷,所以能够有这样的思考,是必定的了。整本书没有讴歌母亲如何如何伟大,孩子的出生如何如何让自己喜极而泣。当初看席慕容还是谁,生第一胎要死要活,结果看到丈夫和孩子,觉得要为他生第二胎,年轻的时候为这妈妈的情怀感动了一把,可是放在现今的语境下已经不适用了。——人啊,都成长了,通过“共情”所获得的感动愈发廉价和不值一提。不过这倒也难得的让我迷惑了起来,好像大众标签中的文艺女青年都是感性的迎风落泪的女子,很快我修正了这种感受,因为,文艺女青年的普遍理性程度也更高。如果文艺青年是一种病,则孩子也该是一种病。是一种吞噬着养分、精力的寄生物。我觉得孩子这种病对于人格独立上的影响可能真的微乎其微,不独立的人生了孩子依旧不独立。但是对于独立的人来说,这个寄生,则意味着个体自由生活方式的全面入侵。就像一个独步天下的杀手身后突然有了羁绊。杀手的第一感受会去否决这个羁绊。而最后的结局,一般就炮灰了。ps,或许对于“文艺青年”这个标签的认同感,作者低估了这个认同感的力量。不育的看育了的是傻逼,育了的看不育的是傻逼,这样的对话挺累。尊重彼此的生活方式,最好的是不随便BB。标签:杂书 闲翻书参考资料:1. 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89375

文艺青年,你有药了吗

首先,恭喜苏美当了妈妈,我自己写的第一篇书评就是苏美的《倾我所有去生活》,对苏美自己有着一种特殊的感觉,所以这本新书我自然是迫不及待的读起来了。文艺青年这个词,正在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扩张,对你的人品不了解,对你的生活不理解,对你的做事方式有误解,最后都可以给你扣一个大帽子,就是“你好文艺啊”,我真的不明白这些跟文艺有时完全无关的事情,就这样被不明词义的人曲解了,难道这样说话的人类不会脸红吗,可叹广大人类词藻的匮乏和其知识的狭隘。动不动就被标签化是很不爽的,并不是对“文艺青年”这个词有多么抵触,仅仅只是这个词的本义已经被社会和无知的人类所妖魔化,“文艺青年”已经变成了一种略带嘲讽的酸词,很多人恨不得与之割席断交,速速划清界限。在豆瓣上看到了一段很认同的话:“和朋友聊到「文艺青年」这个中国特色词汇,我想,如果一个国家的人都能把阅读、思考和欣赏艺术当作生活的基础养分和习惯,不将追求和欣赏美的天性当作耻辱,并且能够宽容地对待他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时,这个目前被视为贬义词的词汇,那些被当作划分界限的标尺,都会自然而然地消失吧。”愿望总是美好,可惜现实太残酷,“人言可畏”四个字永远都最具杀伤力。书回正传,言回此书,虽然自己离当妈妈生孩子这条路还很远,并不是我自己年纪多小,也不是我思想超前誓当丁克,完全只是还没遇到孩子他爹而已,自然还是要在茫茫人海中寻找此人,虽然同大海捞针一样的难,但是抱着也许真的会有这么一个人出现,才叫充满生活的正能量吧。谈及孩子这个问题,我自己确实是恐惧生孩子的,原因只是因为怕疼,没有之一。我身边生完孩子的妈妈们,无一例外的张嘴闭嘴全是孩子,这个也没有之一。之前一段时间看到过一些文章,也跟朋友讨论过,生孩子的目的是什么,大多数人没想过,觉得这是顺其自然的事情,人类的自然定律而已,至于孩子该如果教育就更是过一天算一天了,我不能批评这样的人没大脑,因为毕竟她们还是为人类的繁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我在她们看来也就是纸上谈兵,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而已,确实这个话题太沉重,非常不利于和谐共处,所以现在我都是选择最招人待见的方式,猛夸孩子好就是了。不管你是不是文艺,生活都不会停止,两者缺一不可,必须结合才能达到完美,或许文艺青年这个病,真的需要生个孩子才能治,柴米油盐酱醋孩儿,必会让你更加的热爱生活,活的更接地气一点。

酣畅淋漓的真实

忙碌的工作难得有小憩的时候,偶然遇到苏美的真本书,毫不犹豫的说,是被名字锁吸引,因为曾经的自己也算是个标准的文艺女青年,想看看苏美究竟怎样把这病给治好了。现在很少有书,能让人沉浸其中,不忍放下。上一次或许是读到于娟的《此生未完成》,感慨和痛心于她短暂的人生。苏美的文字很平易近人,就像她自己说的一样,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吐糟的书,但是对于像我这样的读者,最可贵的她的真实,这是一本收益匪浅的提醒书,它给了生活在幻想中的小姑娘、刚刚步入已婚的小媳妇,一个必要的提醒。诸如生孩子这件事情其实真的是一个人的战斗,诸如孩子的教育不是爱就仅仅足够的,诸如有了孩子之后,夫妻之间以及婆子之间的问题不仅不会因为孩子而变得更加和谐,很多微小的问题会会被慢慢放大。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苏美还很生动的举了身边朋友各种各样的例子,诸如怀孕之后各种人的反应,分娩时的痛苦等等,尽管此时仍不能完全理解,但是正如她说一样,不能因为你理解,你知道,身为孕妇的女人们就会不同,或者疼痛就会因此减轻。读到此处,不由的心理为之一阵,曾经一直觉得有些事情,他人无法和自己感同身受,诸如痛经,男人永远也不会知道那是一种怎样的感受,那种我知道你很痛,却不能帮忙或减轻痛苦的无助,终于在这本书里面找到一种合理的解答,不得不说,让人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原来真的不是自己矫情,有些人和有些事情却是真的是一个人的战斗。除去那些不可抗力的的因素,生孩子这件事情本质上市大量消耗物质和精气神的事情,从前的自己总是抱着一丝幻想,觉得就像老一辈人说的那样,生了自然有办法养,并且谁家孩子也米有饿死之类的言论。现在终于在苏美姐姐的提醒下,不再傻傻的简单想这些问题。如作者苏美他毫不犹豫的列举了无数婴孩必用的物品。奶瓶碰碎的一刻,她的心在痛。这种生活真实的写照,我想在很多鸡汤问以及各种励志书里面应该从来都不曾提到过。而这些才是最接地气的生活。因此作者给出了没有钱不要轻易要孩子的结论,为此赞同道不能自已,再被各种催生以及物质并不富裕的生活中,这就像一味药救赎了困境中的我。更何况生活中也有这样活生生的例子,一位女性朋友吗,不管夫妻的收入,投入巨资到房产中,结果在全国房价调控中被套牢。又在此后毫不犹豫的生孩子,结果最后苦的竟不是他们夫妻,而是每天看宝宝的婆婆,老人家羡慕他人家的 辅食料理机,却连这个先进的机器的名字都说不出来。小两口各种省钱也不舍得这500块钱,让老人家轻松一下。此处真是无限感慨。作者还说了更多关于闺蜜关于生了孩子生活的种种变化以及有了孩子之后过日子的种种,如果你不是土豪,暂且还在为生活奔波,真的很建议读一下这本书。虽然说生活不能复制,三是早些接受现实,接受基本的规律,做好规划,还是很很有必要的。

对,不就是生个孩子嘛!

好吧,吸引我来看这本书的原因确实是因为她的标题啦。我其实也不是一个文艺女青年,我觉得文艺女青年样子应该是这样的:夏天喜欢穿一件白色的麻布上衣,一条卡其色的裤子,一双高帮的做旧帆布鞋。她们经常出现在校园里,手机拿着大单反,经常去各地看演唱会,住青年旅社。嗯,这就是我心中的文艺女青年的样子。好简单呢。我是好奇来看一看到底生孩子之前会发生什么的。有一次陪姐姐去医院做产检,当时因为情况紧急(具体状况是出血了),可是从检查到知道结果要大概4,5天的时间,而当时姐夫又在外地出差。我陪姐姐去的医院检查,明显的感觉到她很紧张,但是她又不想在我面前表现出来(怕我害怕),所以在医院等待的过程中 ,一个人偷偷跑到角落里给长辈打电话,而我第一次觉得要面对一个孩子的到来是多么需要勇气的一件事,如果一个人面对,简直太难了,所以书中作者也提到不太建议,很多姑娘说那样只想要一个孩子而不想要一个男人。因为怀孕初期要面对各种问题,先兆流产啊,建档啊,还有各种费用,还有需要面对生育带来的各种后遗症和风险都是不可预测的。我姐后来拿到的检查结果是建议卧床休养一个月。然后她就在床上躺了一个月,到后来怀孕4个月左右才可以下床走走。在等待医院出结果的那几天可能是最难的时候,后来我知道的有她半夜会哭,会害怕,白天也只能躺在床上。然后她在怀孕后期还做了那个我高中生物课本上知道一种胎儿遗传病排查的检查(我忘记叫什么了,因为还要抽羊水什么的)。对于一个未婚的女孩纸来说,我好像知道的太多了。但是,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多知道一点儿没什么不好。因为知道了这些,起码在很多时候知道如何保护自己~~让自己足够强大到可以保护一个小生命的时候再打开那扇门吧。不管是不是文艺女青年,不是独身主义者的话,早晚都要面对这件事。

想生孩子吧?看完这本书再说!

苏美的文笔真是犀利到爽快了。在地铁上开始看,一路看着回家,下了地铁还在路上看,险些跟门前大树来了个亲密接触。说说这本书吧。用一句当下最流行的话来概括这本书,改叫:什么仇什么怨!反正我看完这本书,是决计不会一股脑儿钻到底,非要生孩子不可了。除非想清楚了为啥要孩子。有句话一点也没有说错,人啊,最怕多想。现代社会,现代人想得肯定比古代人多,所以生育率这么低。因为大家在生孩子之前,肯定想半天,我为啥要弄个孩子?婆家催促,拴住老公,维系婚姻,养儿防老……数来数去,这些曾经通用的万能理由在现代社会看上去全体失效,那还要生孩子干什么?扯远了,说说这本书。苏美这本书,相当优秀。因为她把一个女人要经历的除了结婚,人生中最大的事都给写清楚了,还如此风趣、幽默。其实苏美自己是不怕生孩子的,这本书与其说是吐槽,还不如说是娇嗔。就跟新婚的妻子跟自己的丈夫撒娇,你看看,人家新婚都去澳洲玩,我们新婚去澳门,太惨了!!这样比一比,确实好像挺难受的,但是你如果反过来想一想,人家连澳门都去不成呢!生不生孩子,在苏美这里,其实没那么纠结的。她抱怨的是整个生孩子的过程,有多么多么艰辛。其实每个人只要生过孩子的,都有这样的经历,谈资多得听都听不完。年前放假回老家,陪着老妈去看她的几个老姐妹,大妈见面聊当年生孩子的光辉事迹,每个人的苦水吐出来,都能写十本苏美这本书的厚度。这属于一家望不到一家高,家家都有难念的经,关键是,你怎么看。的确有人生孩子期间是很幸福的,婆婆照顾,妈妈心疼,丈夫做牛做马。但人家心态也好,不挑三拣四,不抱怨连天。福气这个东西,上辈子修来的是一部分,这辈子修养也是一部分。

一次酣畅的生育回忆

文笔犀利,语言流畅,真真的叙述了当今妈妈孕产的过程以及心路体会。也许是个人感受不同,有些稍有偏颇,总之别吓坏了妹子们就好。其实,即使妹子们看了也体会不了,毕竟,这个过程只有为人母后才能引起共鸣。客观的说每一个初为人母的女人都会遇到各种问题,但能将其升华至一本书的,可见笔者功力。如果你待产、或者正在哺乳,建议观看、至少能降低因荷尔蒙极速降低造成的身心不悦。

愤怒的是成长的力量

爱苏美,刚开始发现了《倾其所有去生活》后,如获至宝,一口气读完。心想这个女孩子,作为朴素文静大学讲师的女孩子,心中藏着涌涌而来的男儿豪气。很是喜欢,写下了“这个苏美,不输冯唐,冯唐是抬起头用引经据典美化自己生活的方式进行卖弄,苏美看上去只是在浅吟低语,心中确豪情万丈。”于是到处找她的书,又发现了《石器时代》,后来发现《石器时代》不过是《倾其所有》的另一版,对她更多是对重利的出版商有点失望。《女文青生娃》这本书看到预售后一直在关注,终于华丽丽地等到了方便价廉的电子版,很是开心,打算再一次沉沦,爽快的享受一把苏美流畅精准的文字。熟料前面章节就感受到了苏美的不同,苏美不同以往的愤怒,豪气万丈变成了愤怒吐槽,不能一下子让读者喜悦地接纳而心存疑虑:苏美这是咋啦,负能量了!?再看下去,苏美还是那个苏美,“妈妈的城市”说新疆这篇好喜欢,里面满满是苏美对乌鲁木齐这座城市的怀念、感情、理解、疼惜,于是知道了豪情万丈指点江山的苏美还在。不同在于,这次的苏美成了愤怒的苏美,生孩子这事于不是充满母性光辉的女文青来说还真是个两难的事情,不生不行,生了心里有点别扭,更多是害怕这种责任吧。女文青都是希望世界和平、云淡风轻,最好还有点无牵无挂,可以说是一种responsibility hater。一旦生活被不是那么心甘情愿的力量转换了频道,总是有点愤怒无奈又在努力的接纳成长。是的,愤怒是一种力量,是一种促进成长的力量。就跟蚕蛹化蝶一样,当蚕蛹的时候,你没想长翅膀,想飞行,但不得不经历这种蜕变和成长。我们的苏美正在经历这种成长。书中除了不怕得罪家人、读者和编辑尽数了生娃的种种困难,自己的内心感受外,有些章节可是真真实实的科普了产前产后初期的经验,还是挺宝贵的。正如苏美所说:满世界都是关于育儿的书,却缺乏关怀新妈妈指导新妈妈的书。此书还是很具有这种实用价值的。青岛去过很多次却无深刻印象、新疆还没有去、德国与我就职的公司有很深的关联却也还未去拜访。由于苏美和她的文字,这些地方我都想去细细的去感受一番。这就是苏美文字的力量。我看好你哦,苏美酱!哈哈。。。

一个人在疼痛

以下是来自本书的后序《缘起或完结:不对之书》      写作本系列(原名《文艺女青年孕产育指南》)的缘起,是剧烈的疼。不知道是不是中了大奖,我在孕、产、育三个阶段都感受到了各种疼痛,好像把前三十年积累的免疼额度一次全消费掉了。疼痛之余不免和朋友们吐槽,一吐之下,才发现,并不是我一个人在疼痛,有人就说:“你写出来吧,否则咱们都白疼了。”      曾经有个揶揄的说法,说女作家的罪都不白受,总有一天会凝结成文字流传出来。之所以说揶揄,一方面是说女性的写作动机大多数是自我倾诉,而结果却难免是消费自身;另一方面则解释了为什么会写两笔字的女性都特别“作”,似乎是在为写作积累素材。这两点我虽然不太同意,但落实在本系列上居然非常契合。虽然很难假设一个女作家会为了积累写作素材而去生孩子(投入产出比太差了),但是不管主观意图如何,客观上这些文章确实消费了女性尤其是新妈妈第一年的各种“疼痛”。

文艺这病治不好,总有后遗症呢

事实上,如果按照作者的定义,我真的无法纳入文艺女青年俱乐部的会员行列,光理科生这一条,就足够我被拒之门外了。然而这却并不影响我喜欢读书、喜欢旅行和有些格格不入,更不影响我在适龄或者高龄时一脚跨入孕妇的行列。而读苏美的《文艺女青年这种病,生个孩子就好了》时,我刚刚得知备孕成功,正在家中因先兆流产休假----说白了,就是混吃等死。混吃等死的日子远没有孕前想的那么好过,不仅因为几乎失去了自理能力,更因为要面对一堆堆的检查结果和苏美提到的那些各种疼痛。在读作者苏美为她的唐氏高危担心得寝食难安时,我正为我的血糖忧心,每天的大量时间都在用于因为血糖而抑郁,或者因为抑郁而时刻琢磨着血糖。作为一个体重大于身高的胖子兼可口可乐爱好者,我在例年的体检中都会被医生担心血糖,然而血糖值年年都是稳居中值顺利过关。而在孕前查出多囊卵巢后,医生更以内分泌为由逼着我去查了餐前餐后的血糖,直到真的亲眼看见都非常正常才罢休。所以当血糖高摆在面前时,我完全傻了,而那时我才刚十周,远远不到别人血糖高多发的孕中期。所以,在苏美查出唐氏高危却无力做任何事时,我却可以以各种方式控制血糖。托帝都的物资丰盈的鸿福,我还真的找到了无糖无添加的酸奶和无糖无添加的面包,然后不仅天天吃粗粮,更把大量水果换成了黄瓜。那时,我真心羡慕苏美的无力,因为努力是痛苦的,本来就有些孕期反应,还要吃不爱吃的东西,你试着想象一下?更要命的是,一周之后复查,血糖根本没变化!后来,我发现此事非我能力范围之内,就索性恢复正常作息了,奇妙的是,在后续的指血测试中,血糖值竟正常了,我猜那时是孩子开始帮忙吸收了。然而,我的指血血糖是扎了8针,2天之内被扎8针。在我的经验范畴内,扎指血的疼痛要大于抽静脉血、大于胳膊上或者屁股上打针。而因为可恶的多囊卵巢,无论孕前还是孕后,我的屁屁都被扎了很多针。书上说,多囊卵巢一生治不好,只能控制,不过除了容易不孕之外只有肥胖、脱发、汗毛重等症状,可却没说即便怀上了也有其他麻烦。记得孕前促排卵时,有一种针非常疼,我当时想,赶快怀上,下月我再也不要打这针了,然后,老天很帮忙,然后,就在我的欢呼声还未落幕时,就又开始打另一种叫黄体酮的针了。别人两倍的剂量,足足打了一个月,可是孕酮值依然低于网络上传说的胎儿生存下限----感谢孩子的坚强,当十周后胎盘可以自行分泌黄体后,此问题顺利解决。可此前,我必须在提心吊胆的同时充分享受来自屁股的疼痛,针打到后来睡觉翻身都会疼。就是在那时,我充分地意识到屁股大绝对是个优势,因为一位因心脏支架而和我一同打针的阿姨也是一个月,两边的屁股已经青紫了。不过,亲,别怕,大部分人孕酮低都可以通过吃地屈孕酮搞定,即便打针剂量也是我的一半;至于当年困扰苏美姐姐的耻骨联合分离,我问了做过星级月嫂的老娘,也和很多同学网友都聊过,也是从未听说,所以,此刻,我的心情和苏美姐姐是一样的----真诚地祝愿你都别经历。另外,亲,我也和苏美姐姐一样建议你,如果你不想丁克就早点生,不过我的理由并非她们说的身体好恢复快如何如何,而是当你年纪小时,你有条件重新抓住中二的尾巴,以无知者大无畏的精神让自己活得痛快点,比如,那些检查结果随它去,可乐、油炸食品、烤肉照样吃,没心没肺会让你活得更舒服!无法没心没肺的缺点还体现在这本刚10万字的书我竟拖了一个月才看完,不仅因为那时身体状况确实不好,大量的时间只能躺着,而我不太会躺着看书,也因为这本书的不少内容直戳了我当时的痛点,为了不徒增阴郁只好选择罢手。所以,个人觉得,已经怀上却没生的姑娘们,这本书你们还是先别看,等到产后再找共鸣不迟;但是,还没怀上的妹子、打算要孩子的妹子们,你们要好好看这本书,莫要很傻很天真地以为只要怀上了就一切OK了,因为很多时候,怀孕真的不是一朝分娩的时候疼一下就可以的,往往孕期还要面对各种身体状况和家庭因素,对身心都是很大的考验,但是,别怕,往前走,总有解决的办法。比如,无论孕期还是产后,心烦的时候,你总可以很文艺地写点东西啊,于是,文艺女青年这种病是彻底治不好了!

文艺女青年这种病怕是治不好吧

这本书拿起来就放不下了,书名就特别逗,内文更是一级哏儿。一边看我一边想,这姑娘真是吐得一口好槽,除了鲁迅恐怕没有人把牢骚发得这么动人了吧。看到后面才发现她真的是生了娃之后净看鲁迅了,难怪。看得出来,虽然她自嘲完全没有天秤座的优雅平衡和谐,但是天秤座的“毒舌”潜质她是一点儿没糟蹋。我身边好多朋友已经是孩子妈了,书中吐槽的孕产艰辛我已经听了一轮又一轮,各种疼各种焦虑各种矛盾各种花钱,详细内容我就不赘述了。感触最多的是作者的心态,迷恋巴黎土耳其电影人性的女人,带着不食人间烟火的空灵气质,突然被丢到奶瓶尿布的凡尘琐碎中,撕裂感与日俱增。没有时间感时伤怀了,没有时间品味孤独了。有一篇文章里她说,只有把自己锁在洗手间坐在马桶上眺望远方的时候才有一点点找回自我,可是外面孩子一哭她得立马冲出去。看到这里我就笑不出了,有点儿想哭,任你是林妹妹有一副七窍玲珑心,日常的琐碎也能把你打磨成钢铁女侠,这个时候才相信读书万卷也有根本解决不了的问题。这也是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无论多少事情缠身,作者还是挣扎着,用文字寻找自己的理想生活。从这一点来说,“文艺女青年”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种宿命,就是生出加强连来也没用。单从读者的方面来看,我更喜欢“立论”多过“驳论”,因为这个世界上发牢骚的人真太多了,真正给出实用建议的又太少;破坏性的负能量垃圾太多,建设性的美好情谊太少。牢骚写得再有文采,那也是牢骚,夹枪带棒地揶揄邻居,虽然满足了一时的口舌之快,但也终究有打脸的时候,作者不知不觉也变成了邻居那样往楼道里堆杂物的人。所以,书看到一半,我不太想看了。可是,我看到了“故乡”,看到了“饭桌”,顿时又有了读下去的欲望。不知道作者是在怎样的情景下找到了片刻的安宁,写出了这些厚重的文字。伴着奶茶和烤馕的香气,我看到了从没去过的乌鲁木齐,看到作者从西到东画出的一条迁徙轨迹,看到了每个平凡又各异的家庭里那吵吵闹闹温情满满的小饭桌。“在那些‘怎么都不对’的日子里,故乡的吃食像一个大大的拥抱,让你感觉一切都还没那么糟,吃饱喝好一觉醒来,原来也处处绿杨堪系马,家家有路到长安。”你看,文艺女青年真熬起鸡汤来,让你们的肠胃灵魂都熨帖。其实书评写到这里就算完了,但是书里有两段话特别好,我忍不住敲出来帖在这儿跟大家分享。“生一个孩子在世上,就是把自己最疼的地方拱手交出去,这个世界有无数种手段利用他伤害你。生一个孩子,就是掉进一个坑里,捡到一本武林秘籍,一旦开练你就得一直练下去,没日没夜,没结没完,还分分钟走火入魔。这只外星小怪物会慢慢长大,学会各种新技能来挑战你的极限。你的人生开始了一个漫长的主题,就是和这个小东西相爱相杀。”“那些纷乱的生活你都会摆平,因为你慢慢会进化出强韧的品性。这就是我能想到的美好,假如它还不够的话,那我要告诉你一个秘密:每个小朋友冲着妈妈开口一笑,空气里就会“叮”的一响,落下很多金币来。你每天归置归置找地方存好,十八年之后他变成一条好汉那一天,你就能当个腰缠万贯的守财奴了。”好了,引用到此为止,事实也几本如此。至于“要不要生孩子”、“要不要当文艺女青年”,这个选择就看你自己的了。我们天秤座可真的是纠结第一名,不会做决定。

软弱之于他,软肋之于其他

我总以为,恋爱,就是成为最软弱的自己。如果说对于一个工科女汉子,涂口红画眼妆,就表示她目前心情有多么的愉悦,那么低头吃着她最爱的面,哽咽着担心泪水会晕染眼线,就表示她的心情有多么的低谷。是的,我的心情很不好。我在想,我何时变成了这样一个因为他的一句话就在大庭广众下不可抑制的落泪的人。又是何时,心比天大的我,会因为一句话,心底的委屈波涛汹涌。爱情之于我,总是一个负气时离开的背景,我看着他,渐行渐远,好像在说,我没错。是的,我们都没错,我们只是让爱情侵蚀了自己原本斑驳坚强的外壳,从而暴露出一个鲜活柔软却极易刺穿的皮表。就这样,我在爱情里患得患失,极其敏感,内心世界复杂得好像自己活了几个世纪。苏美说,生孩子,就是把自己的软肋暴露给世人。于是,我哑然。世间的母亲,要有多大的勇气,在自己软弱之时,再将自己的软肋拱手于外人。她们一面与爱人周旋,沉溺在甜蜜的爱情的同时,也要提防着对方有意无意的刺伤。另一面,她们与世界对立,装作像王母娘娘一样威严,手握簪子,用尽所有力气,划出一道银河,将孩子与外界的伤害隔离。曾经我说过,如果此刻我死了,最后悔的事情大概就是还没有生一个女儿,还没有见见那个翻版的迷你的我。现在,我踟蹰了。如果此刻我死了,我也许会庆幸这世间还没有另一个相似的我,为软弱与软肋所困扰。我还会想起我的母亲,想着自己为什么不能再努力一点,努力的做个不称职的软肋,努力的让自己不受伤害,努力的让她从我这里牵连更少的痛。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很多年前已经开始读苏美写的东西,一读就吓了一跳,太好看了。后来突然发现她居然也关注了我,居然还推荐了我的文章,一刹那小鹿乱撞在歪脖树的兴奋,在恋爱里都没有过。但要问我为什么这么喜欢苏美的文字,又很难说清。如她自己在这本书里所写的,她的文字中的负能量让编辑都发愁,苦口婆心地启发她写一点“正能量”出来,这就是那篇《妙处难与君说》的创作缘起。从专业的角度,我非常理解她的编辑,但我想我更能理解她——无论正负能量,无论欣欣向荣还是满目苍凉,苏美只写她真实的感受:一个人站着炒菜时突然袭来的孤独感;脑袋嗡一声眼看失去意识,还想着找棵树再倒下;万一在街上遇见前男友,才不要想什么我今天有没有穿得好看,有没有看起来混得风生水起人模人样,只过去问一句:哎妈呀大哥你活了这么久还不死是为了得癌症吗?这样的一个写作者,男也好,女也罢,都让我很想结识他,在一个大雪夜,管它是聒噪的,寂静的,清亮的,雾霾浓重的,坐下来,大喝一场。喝得东倒西歪,穷形尽相,哈哈大笑,哇哇骂娘,最后一激灵蹦起来跑到后厨拿起一把菜刀磨半宿,抖动着一双麻腿,把自己感动得眼泪汪汪问他:你说吧,想让我杀谁?我这就去。当然,苏美是个女的,而且是个知识女性,而且是个妈妈——我们每个人活到一个年纪,都会被冠上一堆title,名片上写不下(都写上的话也非常无聊),自己也懒得想,只是影子一样跟着我们罢了。比如苏美来自新疆,这也是她的一大属性。她每次写到新疆,都看得我血脉贲张,虽然我从来没有去过那里。但我从她的字里行间,也看到我被寄养在农村的姥姥家,头发剪得见得着头皮,跟着几个大我N岁的哥哥上山下河,捞蝌蚪、抓蜻蜓、烤虫子、滑爬篱、打雪仗、爬附近最高的雪山,招猫逗狗,被姥姥姥爷拎起笤帚满炕揍……那其乐无穷的东北大平原上的童年。我不免美滋滋地想,也许正是我和她在童年的野蛮生长上的相似,才在文字上也惺惺相惜吧。苏美似乎习惯把自己写得蛮凉薄,而我从不这么认为。一是因为我觉得她不过是太过清醒,聪明人总是懒洋洋;二是我跟她的接触虽然不多,但感知她的温度并不难:苏美帮生病的友人募集医药费,也帮曾经急于给稿子找下家的我介绍出版商。她时不时改了豆瓣名,开始删广播,搞得有人在微博上问我:三爷,苏美在删广播了,你知道怎么回事吗?我赶紧欠欠儿地跑去问,她说没什么,就是写不出稿子烦心。到了大家都写不出来稿子的夜里,突然逮到苏美在线,我们也会有一搭没一搭地聊两句天,抱怨长篇难写,却明明都想写长篇;说万一我因为写死而一炮而红,她便可以拿着我的画片成天出去炫耀。我在朋友圈晒吃喝,捧着米酒说真好喝啊干杯,苏美会在下面留言说:他妈的我在写稿。我回头又跟同事去过狂欢夜,玩桌游笑得脱了形,这时候苏美发来微信说:十三,说句话来听听。我的长篇找到婆家,第一时间发微信告诉她,她说:好女不愁嫁,我要签名版!她如此真实,不敷衍,不粉饰,不扭捏,不夸耀,不悲悲戚戚莫名其妙,她如此难得。即使隔着手机屏幕、电脑显示器,你也从来不必担心她欺瞒你,诓骗你,给你来个篮下假动作,闪你个大跟头,摔成个大猪头。就像我因为工作不顺哭爹喊娘地撂狠话说“老子不干了”的时候,她也懒得说漂亮话和稀泥,而是来一句:千万别,你一不加班了我都觉得浑身不对劲。我一想,也是的,不像头大野驴似的没日没夜往前拱,那还是我吗?必须不是啊。有些话,我也未曾跟苏美说过——在我很困顿的时候,不痛快的酒局,不愉快的交谈,不顺利的合作,异乡的深夜一个人走在寂静寒冷的街道上,搓着手哈着气绕着广场一圈圈绕找自己的时候,心里想的居然不是什么“挺住就是一切”,或者“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和大海”,而是她写的这段话:“人心就是江湖,谁都在这座江湖里出山、奇遇、碰壁、修炼,或者高楼系马,或者武功尽失,或者高歌猛进,或者一朝悟道自绝尘缘。利益的帐尚且算不清,感情的帐就更算不清了。可是这算不清,也只是跟别人算不清,自己心里还是很明白的。这本算不清的感情帐,必定有欠无还成了无头债。江湖债,江湖了,江湖儿女江湖老。老了是什么感觉?就是从火把成了一盏灯,还有光,还有亮,还能就着它解解闷,可再没了那份舍得把自己点着的心劲儿,没了那股子握在手心里暖蓬蓬的热乎劲儿。” 苏美的这段话,写尽了人到中年的感慨。所谓人到中年的感慨,早已经脱离了矮穷丑土肥圆,脱离了淘宝购物车里的买不起别人的腿怎么那么长,而是明明获得了成长,可在世界丢给你的新的难题前依然深感无力,比如自身的孤独,比如宏观的悲观,比如深层的无助……越过山丘,却发现无人等候。苏美的为人和为文,都让我想起古龙笔下的风四娘:“她喜欢喝最烈的酒,喜欢骑最快的马,爬最高的山,吃最辣的菜,玩最利的刀,杀最狠的人。”也许在苏美走出新疆的时候,便认定了自己江湖儿女的命运,如同我被爹妈从山里拎出来,留起女孩子的长头发背起书包人模狗样走进课堂当上学习委员的时候,已经在心里设置好了两个平行的自我。这么说来,即使我磨刀霍霍之后,问她想让我去杀谁,她回答说:你。我也会欣欣然引刀成一快。因为在坐下来喝这场酒的时候,一切都被预知,在她真实可感风驰电掣的文字里埋下了伏笔。死在这样一个写字如舞剑的女人手下,用叫兽的话说,“我的生涯一片无悔”。所以无论怎样,故事的开始,我都会脸热心跳地走过去,问她: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2014年的第一篇书评,写的是苏美的《倾我所有去生活》。2015年的第一篇书评,写的是苏美的《文艺青年这种病,生个孩子就好了》。苏美先前替我为难,说你没有娃,怎么写?我说我自有办法。其实我想说的是:你的书一本本地出,我愿意一本本地写评,只要你不嫌弃。至于你写什么,无所谓,我都喜欢,我都爱。最后,祝苏美好书大卖。

妈妈是伟大的

生命不是权利,而是义务。在某一刻你会觉得辜负了它。你本该让生命更自然、快乐、健康和多彩,可是没有。此前大多数时候,你茫然无知,潦草度日,仿佛有无数个明天可供挥霍。如今一条崭新的生命摆在你面前,告诉你人生过半,来日无多,但同时它仿佛又是一个自我救赎的契机。  _003 会呼吸的疼  _009 为什么要生  _014 候诊室里的外星人  _017 兔子偶像  _021 清晨五点的牛肉面馆  _025 只有钱从未辜负我  _029 一个人去战斗[1]

生完孩子,继续文艺!

一个月前收到编辑寄的书,当时就想快快看完写书评,所以将其放在卫生间,因为那里是我生完孩子后唯一私密的空间。没想到,看这薄薄的一本书,花了一个月的时间,今天天气阴暗,宝宝乖乖的睡觉,于是我来完成这未完成的作业。看完整本书,真实想法就是,假如在生孩子前有这样的一本书存在,我会更加认真的考虑要孩子这件事。会推迟,会考虑丁克,或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而不是等孩子出生了才手忙脚乱的应付小东西。但当妈妈本身就是不可逆的事件,所以我力劝身边那些已婚未育或未婚未育的闺蜜们好好看看这本书,就会知道孩子的到来真的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14年过完年后,我在毫无心理准备的状态下迎接宝宝的到来。从确认怀孕开始,孕妇都有的症状如拼命吃、嗜睡、行动不便等、情绪暴躁等症状我坦然接受,并且如孕吐、发高烧、过敏、晕倒、流鼻血、疼痛住院,这些症状与每次心惊胆战的孕检都不算是大事情。当孕周过半,大排畸和唐筛的指标都正常时,才开始享受孕期的生活。怀孕后期,接近临产的阶段,宝宝的头位还显示为臀位,我一心想顺产,觉得好不甘心,于是每天就爬十几趟楼梯,愣是将臀位变成头位,以为接下里就会顺顺利利,等着顺产的三大症状之一出现,便直奔医院生产。12号预产期,3号停止工作,6号午睡醒来,发觉胎动减少的厉害,便和我妈悠哉的到医院,以为检查下就能回家了,做完B超就傻眼了,不知是机器原因还是心里原因 ,果然是需要住院查看。留院观察2天,却毫无生产的症状出现,胎动却一如既往的减少。8号晚医生通知明天打催产素,咨询了身边打过催产素的朋友,说打完后过几个小时就要生宝宝了,当天晚上一直紧张着度过,9号一早,护士便将我推入产房,进行打催产素,到了下午4点,一点反应都没,我光着脚从产房出来,把外面等候的老公与老妈吓到。10号继续打催产素,还是没反应,随着胎动一如既往的减少,11号早上准备手术,12点半被推入手术室,打完麻醉后,听到主刀医生切肚皮的声音,10分钟后,就听到宝宝的哭声,当场感动的流泪。生完孩子后,手足无措、浑身疼痛、手忙脚乱.....这些成语都不足以形容当时的那份痛苦,纵使看了很多育儿书,做了很多准备,除了头疼还是头疼。走出辛苦的月子期,我已慢慢适应妈妈的角色,有了那么点母爱,在宝宝睡觉时间,重新拾起自己的文艺爱好,毕竟,生活除了柴米油盐、尿不湿、家长里短以外,还是要给自己一个能够放松且喘气的港湾,这个港湾只能是自己给自己,别人没法给。所以,当文艺女青年们万一或已经有孩子了,索性一路高歌前进,生活是踏实的、接地气的,作为曾经的文艺女青年们,是可以生完孩子,继续文艺的!

一级哏!

 书名特别逗,内文更是一级哏儿。一边看我一边想,这姑娘真是吐得一口好槽,除了鲁迅恐怕没有人把牢骚发得这么动人了吧。看到后面才发现她真的是生了娃之后净看鲁迅了,难怪。看得出来,虽然她自嘲完全没有天秤座的优雅平衡和谐,但是天秤座的“毒舌”潜质她是一点儿没糟蹋。

我是个强大的正能量发射器,自动中和苏美酱的暗黑吐槽

八字不够硬,容易被外界影响的妹子们我就不建议看苏美酱的这本书了。会影响夫妻感情,婆媳关系。有些地方确实偏颇。有意义的一点是,介绍母婴用品章节很是实用。不打算丁克的,还是早点生娃吧,这点,还是要谢谢苏美酱!

苏美的抱怨犀利且优美

其实我自己没什么生孩子的经验,说实话,一个连女孩子的界限还没有跨过去的人,实在对生孩子这件事情没什么可说的。但是,我还是买了一本来看,因为毕竟,我是个女子!女孩子还是女汉子,总有一天,总要对付这些事儿的,想逃,下辈子吧!这是一本很有趣儿的书,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能够把生孩子这件看上去如此这般艰辛、痛苦的事儿,写得如此引人入胜、咬牙切齿的,苏美大概可以算一个了。我是带着观赏的心看完这本书的。看之前,总觉得身心灵的玩意儿,就是一鸡汤,鸡精放多了的汤,不过这本书真是不错,看上去真的是用老母鸡炖出来的。我也不禁想问问自个儿,你瞅瞅人家那文笔,你咋写不出来呢?人家毕竟是名人嘛。

人生没有金手指,生个孩子依旧什么都解决不了

如题,这本书开篇讲了生孩子于否对于女人而言,就如同左右两条路,孰好孰坏是没有衡量依据的,当然这句话是放在真空理想环境之下所言的。并不适用于当下的中国国情,如果你心里足够强大话,自然另当别论。作者先是列举出文艺女青年们对于所谓理想生活的追求,所谓完美中想象出来的生活,文艺女青年们的拖延症,无病呻吟的那些想法,在你有了孩子,哺乳孩子,与婆婆丈夫波涛暗涌的较劲之后会荡然无存。因为孩子会让你抓紧利用每一分每一秒,让你珍惜属于自己的每一刻。所以,抓紧时间生个孩子吧,不然怎么能如此透彻地体会到时间的珍贵呢?就像你不生病便无法知晓健康的快乐一样。可是难道孩子就是女人们、文艺女青年们的金手指,只要生了,就会脑洞大开,所有的难题都能够迎刃而解?如果当真如此,文艺男青年们恐怕也都抢着去生孩子了。人生本就不是看几本说就说自己喜欢读书学识渊博,随便画俩张画便能说自己懂得艺术,别人说来是奉承之言,听听就算了,自己就别在自欺欺己了。作为孩子的监护人,需要奶粉钱,需要交给好学习的钱,需要花精力去培养这个孩子,其实抽象些来看,孩子可以当作为一件事物,一个爱好,一份工作,还可以是其他的任何什么东西。我们需要花钱去学习去培养,花精力去钻研,甚至不惜牺牲很多时间,用掉很多机会成本,只为了做成某件事情。所以相比那些经常信誓旦旦说着自己清新小梦想的文艺女青年,我更喜欢菜市场卖菜的大婶,进多少什么菜,容易放否,皮薄容易卖还是皮厚容易放……少一些无痛呻吟,人生原本不易,没有人能够轻轻松松走完,如果说生孩子是身体上最痛的那一刻,那么灵魂与精神方面更像是生活对你的拉锯战,令你反反覆覆沦陷其中,直到肉体的死亡,或许灵魂与精神才会得以解脱。嗯,写到后面我感觉自己跑了,不知所云……

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虽然你真的是一个人在经历

人生有且仅有一次正在经历这个阶段,抛却最开始对于不孕不育帽子摘掉的如释重负之外,现在最多的情绪就是感激。感激没有孕期反应,感激身材没有奇异的变化,感激我能在想要孩子的年龄没费多大周折就有了他,感激他若有若无却笃定的性别暗示,感激怀孕后发觉张老师真是一个当爸爸的不错人选,感激家人为了我心情愉悦做出的种种物质和精神妥协,感激周围过来人贴心及时的疑惑解答,感谢朋友虽然表面嫌弃却从不停止叫我吃喝玩乐的仗义。虽然未来之于我,还有许多不安和恐惧,但他每一次的踢踹滚动都在迫不及待的向我宣告,这个小人无处不在的存在感。不管未来如何,不管以后回头再看这篇评论有多稚嫩可笑,欢迎你来到我的世界,带着我对自己和张老师基因的未知和疑虑,谢谢你的到来。

并非书评,同属牢骚

2014年于我,无疑是非常鸡飞狗跳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我曾有过未梳头发就上班的经历;也有过随便套件衣服就坐在办公室里;有过发胖到所有的衣服都需要重新置办的时候;更有虽在哺乳期但因家务活过多精神压力过大一个月内暴瘦以致又需要重买变瘦后的衣服;至少长达十个月的时间里,我未曾午休过,每天除了上班喂孩子做无穷无尽的家务活,发无穷无尽的牢骚外,心里想得更多的无疑就是如何能够顺利离婚而毫发未损。为了这点,我开始了搁下六七年的CPA复习,也开始了英语学习。有过一清早吵架,也有过在浴室对着花洒痛哭,更多就是绝望死心。时至今天,我仍有许多的不忿需要表达。但是,我觉得我再多的愤恨,再多的牢骚,都无需再写下来了。因为苏美已经替我说出了我想要说的,也说出了我没想到但是心里一直惦记琢磨着的。自13年初确认怀孕到现在女儿一岁三个月,两年里我完全变成了两个人。与我毗邻而居的妹妹,甚至有段时间不愿意来我家,因为我成了最可怕的中年怨妇。不看书,不修边幅,对时事新闻缺乏敏感度,时时分神,只关注女儿的所有,爱抱怨。抱怨老公,抱怨婆婆,抱怨工作,抱怨上司,甚至连同事下属都成了我抱怨的目标。就差隔壁老王了。最最要命的是,居然还有猪腩肉了,自带游泳圈这么可怕的事情居然发生在我身上了。我也不大原因见到妹妹,蓬头垢脸的我实在是不想见到每天都衣着光鲜的妹妹,甚至看不得她穿着高跟鞋站在门口处,女儿就噌噌爬过去。难道年幼如我女儿,都知道妈妈太颓废,要多与漂亮的姨姨多接触。更别说老公,很长一点时间,我甚至不同他有眼神接触。从开始的期待,到后面的愤怒,失望,到最后的绝望死心。最近终于有所缓和,一来是小朋友大了,也好带很多了;二来也是因为老公换了一份离家近但薪水高一大截的工作,经济压力一下缓和过来了;最重要的是我妈来替换婆婆协助我带孩子了。我妈除了带孩子之外,还包揽了家务及带孩子下楼玩晒太阳等大小事。这无形中我得到了无限的解放。想想之前,除了每天上班之外,中午仅有的休息时间,还要买菜,带女儿下楼晒太阳;下午下班之后,还要喂女儿吃辅食,拖地,收衣服,陪女儿玩,给孩子洗澡这些零零碎碎琐事。苏美的这本书内容,我这次已经是第二次看了。最初发表在豆瓣的时候,正是我最兵荒马乱的时候。那时每出一篇,我都要推荐一次,推荐给我同样深陷泥潭的闺蜜们。现在,我同样也要推荐给即将做妈妈或者还在做小小孩的妈妈们,绝望妈妈不止你一个,我们都是这样过来的。当然,我们所经历的痛苦,真真是不希望你也跟着经历一次。只是,当你绝望无助的时候,请记得,我能体会得到你的痛。

养育出来的孩子一定会心理变态的

这种标题散发着为了孩子放弃一切的价值观,母亲没有自己的生活,把一切寄托在孩子身上,给孩子造成强大的心理压力,然后养育出来的孩子一定会心理变态的

不对之书

以下是来自本书的后序《缘起或完结:不对之书》写作本系列(原名《文艺女青年孕产育指南》)的缘起,是剧烈的疼。不知道是不是中了大奖,我在孕、产、育三个阶段都感受到了各种疼痛,好像把前三十年积累的免疼额度一次全消费掉了。疼痛之余不免和朋友们吐槽,一吐之下,才发现,并不是我一个人在疼痛,有人就说:“你写出来吧,否则咱们都白疼了。”曾经有个揶揄的说法,说女作家的罪都不白受,总有一天会凝结成文字流传出来。之所以说揶揄,一方面是说女性的写作动机大多数是自我倾诉,而结果却难免是消费自身;另一方面则解释了为什么会写两笔字的女性都特别“作”,似乎是在为写作积累素材。这两点我虽然不太同意,但落实在本系列上居然非常契合。虽然很难假设一个女作家会为了积累写作素材而去生孩子(投入产出比太差了),但是不管主观意图如何,客观上这些文章确实消费了女性尤其是新妈妈第一年的各种“疼痛”。这些“疼痛”既包含生理上的,比如《会呼吸的疼》《唐筛猛于虎》,也包括心理上的,比如《江湖老》《只有钱从未辜负我》,既涉及个人成长如《一个人去战斗》《你是你,我是我》,也有反映家庭关系如《带着孩子去离婚》《来自星星的儿媳妇》,当然也有十三不靠空降而来的疼痛,即《有一种孤独》《清晨五点的牛肉面馆》。所以整体上来看,文章里充满了令人不舒服的负能量,以至于有编辑语重心长地劝导我:人,还是要散播正能量,生活都这么艰辛了,谁愿意打开书看你一片愁云惨雾?但是我得说,在生孩子这件事情上,还是需要负能量的。首先,是因为没人告诉过我会这么疼,是生理和心理内外夹击的疼,而且这疼痛还不可逆。市面上的书籍要么是具体的实务,比如郑玉巧崔玉涛系列,要么是孩子性格教育大全或是陪读系列,二者的共同点是将焦点始终放在孩子身上。可能我阅读面太窄,没有看到哪本书是把关注点放在新妈妈身上,关注她的疼痛和焦虑、她的孤独和压抑、她的改变和成长。没有人表示关注、理解和支持,也没有人提供相应的辅导和帮助,只能靠新妈妈在身心交困、四面围城之中完成这第一年的蜕变。我不觉得这没问题。我身在其中,有那么几个刹那我觉得自己非常有问题。其次,现代生活提供给女性一种可能性,即自由选择婚姻家庭模式,单身不是问题,丁克不是问题,同性婚姻不成问题,甚至更为小众的婚姻方式也许我们还都因为孤陋寡闻而并不知晓。婚姻和生育并不是强行捆绑销售,生育也并不必须是婚姻的组成要件,生育不应该作为一种责任和义务被强行捆绑进女性自我实现的进程中去。那么面临生还是不生,该如何选择?假如铺天盖地弥漫的都是生孩子如何更丰富、更圆满、更幸福,而丝毫不提到与之相伴的实际困难——在信息不全面的情况下,还在谈自由选择,是不是有点徒劳?退一万步,即便是信息不对等,假如存在代价不大的补救措施那也不错:有的人结婚了才发现婚姻不适合自己,可以选择离婚;有些人工作了发现工作不适合自己,于是辞掉工作当个江湖神仙;有些人出家了发现舍不掉尘缘,于是蓄发又还俗了;有些人投身科学发现不能解决终极问题,于是转回头又信仰上帝了……虽然走了弯路,但至少兜兜转转总能走回头路。可我没看见过哪个女人生完了发现自己不适合当妈妈然后还能塞回去的——当然也有一甩手跑掉的。还是那句话:代价太大。所以我写了十万字,把这一年的体验写出来了,而且将焦点放在新妈妈的成长和蜕变上。最初之所以叫《文艺女青年孕产育指南》系列,那意思完全自我揶揄。因为在我的理解里,作为个体的“文艺女青年”,其基本特征就是百无一用。除了看书、写字,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伤春悲秋外,完全没有现实干预能力:既不适合婚姻,更不适合生育。而作为消费概念的“文艺女青年”,代表的是一种自我虚构的生活范式,其中包含着资本社会的利益指向——不论是消费的,还是被消费的。这里面既包含该如何穿衣、如何选择所谓有“格调”的饮品、如何选择景色自拍以及如何自拍,甚至都已经出现“文艺女青年必读书”这种提法了。当这一个词开始对人强买强卖某种“腔调”,并努力使之成为骄之于他人的时髦时,在我的理解里,它就是在剥夺人的自由,在设定樊笼、在滤镜般的柔美中逐渐掠夺一个活生生的人对现实的敏感和自我的观照,把个体驱赶到一个标签之下。而所谓“指南”,更无从谈起,因为是个人狭隘体验,既没有普遍性,也没什么可操作性。如果说有什么贴合之处,那就是,这组文章写到一半,我的书出版了,而我也被冠以“文艺女青年”的称号了——你说这是不是现世报?最后,这是一本“不对之书”。不知道书籍是不是都应该致力于写下所谓“对”的人和事,我所写的内容在写完不久就有很多被证明是“不对”了:曾经焦虑过的,过了三两个月发现完全没必要焦虑;所担心的,也许在第二天就发现其实是庸人自扰。所以这本书的问题在于,看完之后你会忧心忡忡,经历之后却发现并非如此。另外,不知道一本书是不是应该给人带来身心的愉悦和享受,而不是相反?可是,读我这本书必定是越看越焦虑。这么说吧,它是提前“亮”,是杀威棒,说的都是最糟的情况,你并不一定都会经历,而且我祝愿你都别经历。在这个意义上,我宁可它是一本“不对之书”。以上摘自《文艺女青年这种病,生个孩子就好了》| 苏美---------------------------------------------------------------------------------------------------------------------看到豆瓣上很多人都在误解本书,所以我把缘起贴了上来。生育是很多女人都要迈过的一道坎,相信各中滋味经历过的人应该都懂,再加上生活又不总是都那么如诗如画、浪漫沉醉。文艺可以作为一种爱好,但永远都不是生命的全部。生活是踏实的、接地气的,你所有的纤细、敏感、伤春悲秋在生孩子这件事的面前都会变的微不足道。在某些时候你不是女人,甚至不是人。“从怀孕开始,你的语言使用就身不由己了,你要在众目睽睽之下回答医生提出的各种尴尬问题,你要协调丈夫、婆家和娘家的三角关系,你要经过各种常规产检的历练,还要忍受孩子给你带来的阵痛,这还不提因为怀孕没办法接的活、没办法升的职和没办法加的薪。”你变的很难控制情绪,甚至不能自理;你需要帮助,但作为文艺女青年的傲气又让你羞于启齿。而苏美则辛辣直白地告诉你:这些都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绝对会面临的情况。真是句句躺着都中枪!关于本书,相信苏美的解释肯定比我的更好,所以我也就不再多言,最后感谢大家对苏美的厚爱和支持,对本书的宽容与理解,谢谢。

去哪买??

去哪买?? 亚马逊上没看到预定啊

不是每种人生个娃都会接地气°

——评《文艺女青年这种病,生个孩子就好了》文/蓦烟如雪很多女孩看了《红楼梦》都会对号入座的说自己像谁又像谁,但到目前为止,没有人说自己像赵姨娘。诚然,很多人都喜欢看星座,觉得每个说得好的对应星座都是说自己,可一旦群攻某星座如处女座,那些所谓的喜欢就有了不买账。同理,看到这个书名,第一感觉就是我不能违心地承认自己不是文艺女青年,但承认了,我就得间接讽刺自己有病。不过,全书看下来,似乎文艺女青年就像一个不会接地气的女子,不适合结婚,不适合生孩子,如作者而言是“无用”,“抗击打能力差”“不耐磨损”,无法抵抗烦琐日子的不停消蚀,日久难免不生龃龉,另一方面则是,物力维艰,春花秋月也不当饭钱。所以,综述了这种“无用”之病,作者统归一句,你去生个孩子,这个病就好了。因为,当你变成了母亲,你就被孩子套牢,你无法施展你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你无法伤春悲秋亦或者恃才傲物,更甚是你不能与现实格格不入,如果你觉得这粉碎了你的梦,那你就得清醒地知道这也是一种病,得治!我们常在电视上亦或者书里看见孕妇生产的描述,但大多都是疼痛哼哼几句,可疼痛无法分享,生活亦是。我喜欢这句“人不爱的动物,人是经济的动物,当你明白这个道理,你才算成为一个真正的文艺女青年。她接地气、善理财、爱自己,坚韧不拔地在舒适和省钱之间寻找平衡,而不是一味砸钱或者卖苦力气。永恒的爱情不能洗干净屎孩子,歌咏人类的孤独也敌不过夜夜起三次喂奶。”确实,过日子太需要好心态,谁都不能预料未来会发生什么,想要不失望,就要降低心理预期。如她而言,对于生过孩子的女人来说,悲观的是相貌身材尽皆败落,乐观是内在品性像是淬过一遍火又柔又韧。所以,浪漫总得有人善后,脱下高跟鞋扛起孩子的不仅是真正的文艺女,更是生活中的女王。当然这本书,和那些指手画脚的心灵鸡汤相比,确实满满的负能量,但生活就是一个需要接地气的场所,你越逃避,越会不食人间烟火,越容易被鸡汤洗礼,而当你走下台,会明白,那些烘托的美好,都是用真实的负面做基石。当然,她也告诉你,一个孩子不会改变你任何事。他只会改变你的作息、习惯、知识面和词汇库,甚至是体型、样貌、思维和行为方式,甚至连你的人际关系和职业前景都变得悬乎。所以,别用文艺叫板生活,你若生了孩子,就要懂得跟这个孩子相爱相杀。其实很多时候,我会看不下这本书,可当我到《妈妈的一座城》时,我被一句话惊艳了。“在小桥流水和春风细雨中熏陶出来的一颗心,是没办理理解这样一座在沙漠、戈壁、高原和大雪山之间拔地而起的大城,就像添香的红袖怎能理解一名奔啸的马贼。”作者作为一名定居青岛的新疆人,她写到了乡愁中的故乡,无论是加盐的热奶茶还是斧子砍羊肉亦或者是板车卖甜点,这些细碎的生活细节,满满都是想念。谁说,生了娃不能文艺呢?生了娃的女人一样有太多不足为外人道的心思。或许很多人看到了恐慌,看到了害怕,但是我看见了孤独,甚至是被时光治愈的美好。也许每个正当年的女子都要历经生产,但我想每个历经生产的女人都该懂得生活。我不觉得这是“不对之书”,因为我看到另一层的享受。人应该接地气。筱筱2015年1月6日

生孩子与文艺女青年

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看完了这本书,因为之前零零碎碎的看了作者的日记,当时觉得写得很有意思,像作者这样直面生孩子这件事,并且写得这么痛快淋漓,大概是第一个人。但是,追着追着发现不更新了,然后发现要出书了,说实话,当时我的内心是震惊的。这样一本书出来,还有这样的一个题目,还真是挑战大众的忍耐力。这样的书大概也只有自诩文艺青年的人来读了。感觉生孩子与文艺女青年之间最大的关系就是,会写字的女人大概都有点儿眦睚必报,受得痛一定记得清清楚楚,然后记录下来告诉别人。作者描述的痛真的是入木三分,让我们这些还没有结婚生娃的女青年大概在打算生孩子之前都要三思再三思。当然,大概作者也知道对于绝大多数女生来说,生孩子大概是不可避免的一关,还是很人性得提出了一些很实用的经验。另外还有一些只有为人母之后才会有的体验。在我看来,生孩子是一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作者有一句话我觉得说的非常对,大概意思是无知者无畏。文艺女青年之所以会有这么多的感慨,大概就是因为懂得太多了。暑假回家见到一个发小,初中毕业就没再继续读书,去年结婚,现在身怀5个月的身孕,我问起来检查之类的事情,完全不放在心上。在我的家乡孩子差不多都是这么生下来的。我想等我生孩子的时候大概做不到心这么大,受到的心理以及生理上的折磨大概不会比作者少,但是我与作者最大的区别就是生完孩子这些痛就忘了。

为什么要生?想参与自己没有记忆的那段时光。

一口气看完这本书,因为自己现在正是怀胎九月,所以对相关的内容特别有共鸣,特别有感触。这本书让我看到两类毫不相干的人——文艺女青年和孩子,是怎样的和谐共处,相爱相杀的,但其实对于这个问题,作者并没有太多着墨,只是在后面的一些文字中,可以了解一二,比如后面对于丁克的描写。一个是伤春悲秋,即便悲观落泪却也颇具诗意,幻想多过现实,一个是活生生的现实,需要你的帮助才能完成人生基本需求——吃喝拉撒。文中几乎没有煽情的文字,更没有夸张的成分,问我怎么知道?因为我肚子里就有个快足月的小寄生虫。只是,在字里行间,依然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文艺气质,比如在描写孤独的那段文字,以及对于自己家乡的怀念的篇章,我不是文艺女青年,但多少有些与主流女青年格格不入的特质,但是这段文字我却看的异常艰难,艰难到无法感同身受。

甩不掉负能量了

这本书看完了,简直负能量爆棚。苏美真是吐得一手好嘈,看得痛快极了,可是看完了却沉浸在万劫不复的感觉里好多天都没有出来。对于孩子这种可怕的外星生物,实在是爱不起来。我没有办法否认的是,这些吐槽都太有道理了。而且我找不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经济问题,生娃与工作的冲突,对体力精力的考验,老公不是个家务高手,也不能多么理解我的情绪,夫妻感情,婆媳问题,母女问题,我觉得各个都是实打实的难题。并且在每个问题上,你就是一个人在战斗。生而为人,为何如此艰难。我要做得也不过是简单的事情,生娃而已,世界上有这么多人经历呢,他们到底是怎么坚持下来的,真是令我困惑。

做个文艺的女汉子

很喜欢作者叙事的口吻。也很理解作者“幸福的时候,我一个字也不想写”的心情。写作,可以是一种生活,也可以是一种对无聊生活的排遣。如果前者,当然字里行间洋溢着无限热情,蕴含着无限精彩。可如若是一种排遣,是一种倾泻多余情绪的方式,那么,就不要对文字的感情做太多期望了。书中的有些篇章,让人印象深刻。比如《遗愿清单和拖延症》,其实死亡真的不是一件遥远的事情,如果幸运,我们会遇到一个真心相伴的人,会拥有一个或几个与自己血脉相连的孩子,而后安度晚年与世长辞,可生活中同样也充满了意外,遗憾纵然不可避免,却也可尽力减少。比如《有一种孤独》,恋爱与否、婚否、育否,都不能将人从孤独中解脱出来,直面孤独与其相处,大概会是一生的课题吧。比如《月嫂的人生》,会想着希望自己请保姆的时候也能遇上这么个既明白事又能做事的人。不接地气好像是众人对文艺女青年最大的指责。而生个孩子,可以将文艺女青年从不食人间烟火的小龙女拉回被俗务缠绕的现实世界里变成已经是三个孩子妈的黄蓉。记得之前在网上见过一个段子,说一个新妈妈对所有东西的价格衡量就是将其转换成能买纸尿裤的数量。初听时不以为然,知道上月去探望刚出月子的同事,谈到我为了治脸上的痘痘花了数千大洋的时候,她脱口而出的也是能给她们家丫头买多少纸尿裤。才惊觉,生了孩子的妈妈都一样。那位段子手也是颇具生活经验啊。其实,看了这本书,看到了作者很多现身说法的负面经验,《一个人去战斗》《带着孩子去离婚》等等,会对婚姻抱有怀疑,只是为了有个合法的理由生育下一代么? 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身边好多女朋友陆续生了孩子。就个人而言,我既十分喜欢、喜爱孩子,可又因为自身的成长经历,觉得自己无法做一个称职的妈妈。我非常担心如果真到了那样一天,自己的孩子会成长为一个讨厌我讨厌自己的人。可船到桥头自然直,首先,我自己一个人没法生孩子,总得遇到孩儿他爹这件事儿才能提得上日程;其次,我也不断在成长,曾经经历的所有的事情,都在让我不停改变,纵然内心还有些纠结无法释怀,但谁也不能预知未来会发生啥,我不能轻易否定任何一个可能性。我所能做的就是做好一切的准备,在一切尚未来临之前去奋斗去拼搏去积累。正如作者所言“只有钱从未辜负我”,就获得幸福而言,钱真的是特别的实在特别的好用,钱可以丰富人生、提高品质,可以帮助我们远离孤独、无助,可以让我轻易做出选择摆脱两难境地。只给四星的原因完全是因为我还是个未婚未育的家伙,很多话听起来十分在理却无法感同身受,也不曾有实际经验去做对比。最后,做一个文艺的女汉子吧,文艺小清新的同时也不要被现实吓住,即便有再多的负面经验摆在面前,可我们都已经来到了这个世上,能做的也就是用尽全力去生活而已。

真是句句躺着都中枪

 文艺可以作为一种爱好,但永远都不是生命的全部。生活是踏实的、接地气的,你所有的纤细、敏感、伤春悲秋在生孩子这件事的面前都会变的微不足道。在某些时候你不是女人,甚至不是人。“从怀孕开始,你的语言使用就身不由己了,你要在众目睽睽之下回答医生提出的各种尴尬问题,你要协调丈夫、婆家和娘家的三角关系,你要经过各种常规产检的历练,还要忍受孩子给你带来的阵痛,这还不提因为怀孕没办法接的活、没办法升的职和没办法加的薪。”你变的很难控制情绪,甚至不能自理;你需要帮助,但作为文艺女青年的傲气又让你羞于启齿。而苏美则辛辣直白地告诉你:这些都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绝对会面临的情况。真是句句躺着都中枪!

文艺和生娃都是病啊

我是一个坚定的厌娃者,刚开始看到这书名简直要戳爆我。本来嘛,“生个孩子就好了”是街坊婆妈的万能金句,也是不少别扭女青年的死亡雷区。但是读了几章,发现作者的三观其实很正,而且吐槽犀利,言辞利落,读起来挺爽快。事实上,本书原名叫“文艺女青年孕产指南”,重点是孕产,不是逼谁非生不可,也不是在judge所有文艺女青年。它只是告诉很多人,拥有一颗文艺心的你如果有一天准备当妈了,要做好哪些心理准备。事实上,读完书会发现,生娃此事当真不输铁马金戈,向往刺激挑战的女青年们说不定真的可以尝试一下,一旦赢得胜利,其实还蛮有成就感的。举例说明一些作者深得我心的观点吧,比如说“文艺可以作为一种爱好,但永远都不是生命的全部”。其中的核心,我想就是要把握“度”。俗话说小撸怡情大撸伤身,强撸灰飞烟灭。文艺女青年的极端体现就像《潜伏》里的晚秋,整天唉声叹气多了其实也......挺烦的。当然,晚秋最后经受了革命的洗礼(雾),变成了一个坚定腹黑又不失才华气质的革命战友(大雾),看着就顺眼多了。所以说文艺这件事究竟是好是坏,还是要看人怎么把握。另外,作者对钱的态度也是我一百二十个赞成的。现代社会,经济独立是一切的基础,这是天理,没什么可罗嗦。顺便再说说关于生娃的吐槽当然,这本书的主题其实还是孕产,很可能是作者只写给要当妈的文艺女青年看的,可对于我这种既不文艺也不打算孕产的女青年,显然会起到反作用。作者用幽默泼辣的文字发了不少我们原本就知道的牢骚:生娃前很痛,生时候更痛,生完了不想活;当妈累成狗,老公是傻逼,婆婆是极品。除此之外还要面临金钱的大出血、职场的挫败等等。。。吓!pee!惹!我不禁想问...看到这些……你们还敢生吗????

平凡而真实的活着

有些评论说的对,作者苏美真的是吐得一口好槽。既没有无病呻吟,也没有让人厌烦,相反,看过之后有的还会“忍俊不禁”:多么真实的描述,明明那么无奈,语调却还是那么戏谑。科比那句名言:你看过每天凌晨4点的洛杉矶是什么样的吗?我每天都看见。除此,除了早起赶班车、飞机、火车,失眠症睡不着,很少有人在清晨4、5点醒过来。3点喂完孩子睡不着,楼下5点就开始营业的拉面馆拯救了作者。下楼的时候作者还在恍惚,真的就已经当妈了吗?曾经熬夜看美剧、深度宅的自我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吗?这一切都是真实的吗?当在面馆坐下,看着别人抱着孩子,开始不自觉地比较:我的儿子和他相比,哪个个头大些?几个月了?然后回归现实,儿子不知醒了没,还是回去吧。就在下楼进面馆、坐下、回神返家,短短的几分钟之内,却恍然隔了几个世纪。一面是不相信过去自由日子的一去不复返,一面是已为人母的事实。两种情境迅速切换,最终的落脚点都是回归真实的生活,而每个人,在这真实的生活中,平凡的活着。书的题目是《文艺女青年这种病,生个孩子就好了》,文艺女青年,生个孩子。文艺过了头就是不食人间烟火,矫情;不管为了什么原因生个孩子,一切不药而愈。不管角色是文艺女青年,还是生了孩子的孩儿妈,都得真实平凡的生活。有“一个人去战斗”的“心酸”。生之前幻想丈夫的各种帮忙各种喜欢小孩,实践收获的是打游戏、聚餐、周末出游样样不耽搁就是没空看孩子的父亲。难怪作者写“他不是不能给予,而是不想给予;在人生最脆弱的时候体会到的冷漠没法忘记”,最后直接看开“就当这个孩子是我自己生好带着嫁过来的”。过于理想化、计较的孩儿妈,有的或许直接就翻脸,就闹腾:孩子是我一个人的吗?你凭什么不管?!作者想开了,日子照旧,平淡继续。第二章节叫:过日子这件事实在太需要好心态。的确啊,把清水搅混了是因为水太清丑相就没法隐藏了;当我们努力修复伤痕的时候,给予伤害的那方早就自我原谅了。如果没有好心态,想不开,你还不得自我欧死啊?不要因为研究生活而忘了去生活。不管文艺还是身份升级,最后回归,都是平凡的活在真实中。乐呵着书中作者的吐糟,明白些事理,然后继续生活。

生娃后的生活

不管你是文艺女青年还是普通小百姓,当你遇到生孩子这件事的事情,那都会是摊上大事了。生孩子是不管你什么身份,该有的怀孕程序一样都不会少。且不说孕前准备,但怀孕的状态每个妈妈都是相似不相同。各种检查,腰酸背痛,还有其他的什么妊娠反应,决定的不仅仅是别人口中说说那么简单。生孩子不容易,养娃娃更难,当妈妈的是各种着急,各种操心,还有着遇到事情后的各种吐槽。       不得不说,这么书是看着比较有意思的一本吐槽关于生娃的书。比如几个妈妈在一起聊天会问:为什么要生孩子?答案也很意思。有人说探索未知世界;有人说体验人生,提升自我;有人说有这个功能我想试一下我的基因啥样;还有的表示纯属意外;或者更现实的答案说不得不生,不生估计得离,我试探过贱男人,说不生不行。非常实际的故事,贴近生活的对话,你会发现可能作者的想法有时候会和自己不谋而合,而有的时候你会发现那些你所困扰的事情,别人也在经历着。她的烦恼、郁闷、纠结和大多数的妈妈们一样,唯一不同的是作者从日常生活中多了几分从容,让人在理解妈妈们的想法和郁闷中多了几分共鸣色彩。生活么,也就是这样了。那怕你是气质恬静、多愁善感、恃才傲物、远离烟火灶台的文艺青年,有着多高贵敏感的心,一旦到了孩子面前那就什么都不是了。以前的种种都变得微不足道,你的生活就得踏实的,接地气的过着。       在养孩子的生活里,总有男人比女人少根筋的感觉,你觉得很重要的事情,在他的眼里却是没什么大不了。当看到你家男人什么都很淡定的模样,或者一副茫然不知所措的时候,你也只能自己上前了。当然,在怀孕中最容易让人起冲突的不是丈夫,而是婆媳之前。长辈和自己之间带小孩之间有差异,做法想法也是不同。如果是妈妈和自己生活还好些,可如果是婆婆大驾光临要带孙子的时候,那就会让妈妈们说什么做什么都身不由己。文中例举了几种典型的婆婆,比如,理所当然型婆婆,什么都要管;装点门面型婆婆,高调宣扬不干事;挑刺指点型婆婆,家里耍官威。又或者是身不逢时型婆婆,心有余而力不足。妈妈们已经不是当年的自己了,金钱、人际、家庭生活之间有一张巨大的网,看你去如何选择。


 文艺女青年这种病,生个孩子就好了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