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之歌(郑鸿生作品)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13-8
ISBN:9787108043467
作者:郑鸿生
页数:403页

内容概要

台湾台南人,1951年生。1969年台南一中毕业后就读台湾大学,参加台大学生保钓运动、校园民主抗争与民族主义论战。1973年台大哲学系毕业,正值哲学系动荡之秋。1975年退伍后赴美留学,改读计算机硕士.并在计算机网络公司工作。1988年回到台湾,进入资讯工业策进会,负责大型信息系统之网络规划设计。
现从事写作,著有《扬帆吧!雪梨》(联经,1999)、《青春之歌:追忆一九七○年代台湾左翼青年的一段如火年华》(联经,2001)、《踏着李奥帕德的足迹——海外观鸟行踪》(允晨,2002)、《荒岛遗事——一个左翼青年在绿岛的自我追寻》(印刻,2005)、《百年离乱——两岸断裂历史中的一些摸索》(台社,2006)、《母亲的六十年洋裁岁月》(印刻,2010)、《寻找大范男孩》(印刻,2012)等。其他文字散见《思想》、《印刻》、《台湾社会研究》等刊物。

书籍目录

“郑鸿生作品”前言
台湾大学及周边地图
地图解说
楔子
第1章 前夜
大启蒙时代
寻觅殷海光的足迹
聚义全成冰果室
最后的建中青年
第2章 1968南一中与建中的邂逅
红楼传奇
金戈戈的呐喊
火热的南台湾
威权体制的触角
南北串联1968
“志在恢复汉唐雄风”
何处是指路明灯?
第3章 山雨欲来最后的大学论坛
乡愁的夜平快
Innocence Lost
布哈林的命运
费孝通的启示
殷海光的传承
山雨欲来风满楼
何处安身立命?
“等待何时咱的天”
第4章 校园惊蛰保卫钓鱼台运动
等待火种
越洋召唤——海外留学生保钓运动
风云突起——“钓鱼台是我们的”
破茧而出——台大学生保钓热潮
打铁趁热——民主烽火延烧校园
第5章 烽火杜鹃台大学生民主抗争
崩解的开始
夺取学生政权——“党外”学生初结盟
“天听甚迩,人言曷病”——言论自由在台大
再接再厉——从校园民主到国会改造
党国反扑——“一个小市民的心声”
保钓退潮——“又一个悲剧的开始”
龙蛇浮现——各方人物争露锋芒
第6章 另类出路寻找左翼思想资源
一箱经典——越洋而来的新世界
陈映真的召唤——“最牢固的磐石”
越战启示录——站上第三世界的民族解放立场
老而弥坚——罗素出马审判战犯
重新认识中国的渴望
东海因缘——大度山上的探索
杨逵现身——连结台湾的左翼传承
另类典范——几个不同的光环
在纵欲虚无与豪情壮志之间
第7章 斯土斯民开辟左翼另类战场
初试身手——接办《毕联会讯》
“上帝未曾许诺玫瑰园”——郭恒春事件
“打倒特殊阶级”——融融社风波
“拥抱斯土斯民”——学生监票员活动
校门口的草根民主斗士
第8章 变生肘腋民族主义论战突起
静夜暗流——突发的民族问题
引爆现场——失控的民族主义座谈会
来势汹汹——《大学新闻》的突袭
搏命反击——左翼学生总动员
腥风血雨——第二波攻击与反击
第9章 暗潮汹涌历史伏线及其吊诡
分歧伏线——不同的世界观
投石问路——从一篇暧昧的文章谈起
泄露的底线
如何看待义和团——如得其情,哀矜勿喜
如何割断历史脐带——二分对立的冷战观点
台湾意识论述的浮现
传统vs.西化战火未熄
右派大联盟的必然
党国修辞的背后
几个历史的吊诡
第10章 风雨如晦国家机器动手之日
征兆连连——来自各方的监视
党国出手——“道琳进去了”
风声鹤唳——令人惊心的吉普车声
多方株连——扑朔迷离的案情
以血明志——郭誉孚整个生命的抗议
黯然收场
第11章 边缘战斗女性主义初试啼声
余火未熄
女性主义初试啼声
如何不再是弱者——《台大女生的剖析》
下保钓运动的半旗
最后的哲学系——台大哲学系事件
自由精神的命运
历史意识的断裂
第12章 尾声
后记
跋青春歌声里的低调(钱永祥)
《青春之歌》大事记

作者简介

本书描述1970年代台湾的左翼青年,因为追求个人自由与思想解放结合,并豪气十足地冲撞了当时的党国体制,终而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也改变了自己人生的历程。
这群年轻人原本分处各地,一场高中生的南北串联把他们趣味相投、年轻热情的心连到了一起。而后,因为保钓运动的刺激,他们兴起了追求社会正义与民族解放的单纯理想。然而却也牵动了一场思想论战——民族主义论战,并引起安全相关单位的注意而引发台大哲学系事件。
本书记述他们的情谊,和那个在苦闷中仍然充满改革希望的年代


 青春之歌(郑鸿生作品)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1条)

  •      高中时读的,汗
  •     郑先生与台版远邪斗了大半辈子,可敬。对台独观念起源的分析鞭辟入里,果然KMT正是台独最大的推手。
  •     记得好仔细!
  •     70年代初的台湾青年面对的是思想的大断裂,殷海光已逝,陈映真入狱,左右两路都喑哑无声。在保钓运动、台大学生民主运动、民族主义论争、日殖时期左翼思想再发现(杨逵)中,朴素的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国际主义思潮都逐渐发育,却又在威权政治的干预下迅速归于沉寂。这个台湾思想界的短暂春天,孕育了一代热情如火,而又坚韧自省的知识分子。70年代初是在台湾思想史上被忽略的年代,值得我们一再探询。
  •     我所不熟悉的一段台湾青年的经历,既是个人生活的回忆录,同时也是台湾六七十年代思想史的一部分,思想与生活有时候血肉相连。有意思的是,两岸在政治对立,分属冷战不同阵营的年代,当道者的行事方式却那么相似。而反对派的思想资源则截然不同,彼岸青年的汲汲以求的马克思、毛选,在这边却是禁锢的象征。又,郑鸿声和他的朋友告诉我们,台湾戒严时代的抗争历程是的复杂的,不可化约为本土意识与外来政权的对峙。同时,读这本书给我的一个启示是,“左”、“右”、“社会主义”等等名相的划分,有时候会遮蔽掉更为本质的东西,郑的朋友们之所以选择抗争,最初仅仅是感到处境的压抑和苦闷,在威权体制之下对人性的压制和求知的禁锢。假使易地而处,他们可能不会成为“左翼”,但无疑也会是不和谐的音符。
  •     读到郭誉孚在台大门口以血明志要求释放钱永祥、周一回,读到周的寡母自尽身亡,不由想起加缪在阿尔及利亚问题上的回答,母亲高于正义。那时他们还年轻,看不到以后的路其实布满荆棘。现在他们还说得出那样坚强乐观的话吗?我不知道。1926年,帕斯捷尔纳克致茨维塔耶娃,看一眼历史,就会想到,理想主义的存在,更多的是为了让人们去否定它。
  •     了解台湾,必读。
  •     台湾的六七十年代
  •     为了写郭松棻的论文,郑先生的书提供了丰富史料,感谢。钱永祥的后记也写得明白,可加一星。
  •     对台湾思想史研究甚少,台大哲学系事件是否如作者所言意味自由主义、中国自由主义、中国现代革命、“中国意识”的断裂;从朴素的民族主义出发而至“左倾”,和左翼在界定上做否区分。在“围剿”过程中,党国与台独势力的联手,左倾青年与文化民族主义的共命,预演着其后各种势力的衍化。
  •     敘述的是六十年代後期至七十年代初,在那苦悶與躁動的年代知識青年的成長歷程。那是從殷海光、李敖的自由主義與全盤西化論經由保釣運動的洗禮,終於爆發初期校園民主運動的時期。初期台大校園民主運動由於國民黨製造的台大哲學系事件,遭到全面的扼殺。經過大約三、四年的沉寂,社會(不是校園)全面興起鄉土文學熱潮與黨外政治運動,台灣社會整體鬆動。
  •     台大七十年代左翼运动纪事。
  •     2014-2-4读过。
  •     马英九参加过70年代保钓运动,还搞过国民党的反共爱国联盟,啧啧; 台湾的70年代学生状态有点像大陆的80年代末~90年代初:思想很混乱很积极, 什么都想试试和反抗,带点民粹,最后不逼政府出手不痛快; 这种相似性我觉得主要是购买力上升人精神追求必然增加,炮党处理保钓的投降主义确实让留学生 很难和自小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教育不矛盾的接受。
  •     到底是隔了一层。慢慢贴近那个时代,那样特殊的境遇,还是需要人生经历啊。想到80年代末。
  •     钱永祥的那篇《跋》值得人一读再读。可是,风流总是被雨打风吹去,作者赴国外读书前,在郁闷的牌局中听到友人一句:喂,你出去可要为我们哲学系争一口气,令人动容。
  •     韶华不为少年留
  •     青春
  •     钱永祥在跋中提前屠格涅夫在哈姆雷特和堂吉诃德之间的对照,得出反抗的可能性可能在年轻时斗士一般的率真,和面对问题时的游移不定。所以反抗不是目的性行动。
  •     掩卷唯長歎。如今臺灣社會的脈絡、種種問題由此書所寫的70年代便已開始。
  •     第二遍,党国话语比较重要。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