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後記

出版社:牛津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2
ISBN:9780199433629
作者:韓少功
页数:298页

内容概要

韓少功,生於湖南長沙,初中畢業後到汨羅縣下鄉插隊,1985年大學畢業,曾任《海南紀實》主編、《天涯》社長,海南省作家協會主席、海南省文聯主席。現在一半時間生活在汨羅農村,一半時間生活在城市。八十年代首倡尋根文學。作品被翻譯為各種外國文字並曾多次獲得國內外文學獎項。主要作品包括:小說《誘惑》《空城》《謀殺》《爸爸爸》《馬橋詞典》《暗示》《日夜書》,散文《聖戰與遊戲》《山南水北》,譯著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惶然錄》等。

书籍目录

1  前 言
4 冷藏的話題
10 宮廷化
19 道德化
25 訴苦化
32 另一種問題社會
41 道路選擇的大概率資源文化制度傳統
63 烏托邦的有效期
73 地位競升的兩種通道
81 全民聖徒化(上)
87 全民聖徒化(下)
94 全民警察化(上)
101 全民警察化(下)
112 聖徒化×警察化
126 多面人與多面上帝
前造後保或前保後造
內造外保或內保外造
上造下保或上保下造
136 利益理性與博弈規則
官方主導時的「後位淘汰」
民眾主導時的「前位淘汰」
知識分子面臨的雙向淘汰
155 結構性危機(上)
168 結構性危機(下)
179 再等級化之潮
196 需要討論的幾個問題
問題一:民主能否帶來公平?
問題二:革命能否帶來公平?
問題三:平等是否還重要?
233 小綠棒
附錄一
237 關住權力的籠子
換臉還是換血
道德也是個籠子
附錄二
269 「文化大革命」大事記 1966-1976

作者简介

「文革」是一個事實和情緒的巨大總量,交織了數億人太多的紛爭和尷尬,沉浮和恩怨,遺忘和誇張,以至任何判斷都可能掛一漏萬。事情已過去三十多年,但三十多年後的有關爭議不是更少,而是更多;不是更緩,而是更烈……。」
本書作者韓少功,作為在場者之一,他說:我不可能接受一些嘻哈族的「文革」,比如他們覺得紅衛兵步行串聯特有趣,那不就是「驢友」探險嗎?他們覺得知青下鄉也特來勁兒,那不就是真人秀的「魔鬼訓練」嗎?他們甚至覺得子彈橫飛的武鬥夠爽,夠刺激,嘿,那時候「軍迷」玩一把真的耶。我也不可能接受一些洋左派的「文革」,他們曾認定革命樣板戲就是文化領域人民主權的神聖標誌,紅衛兵挎上駁殼槍就是最徹底的解放,工人趕走廠長就是共產主義的夢想成真。當然,我也完全不可接受某些中國官員的振振有詞:「你以為現在還是文革?你們還想踢開黨委鬧革命?」
問題是,這些人的「文革」印象錯在哪裏?憑什麼本書作者就認為自己的「文革」記憶比他們的更可靠?憑什麼他能相信自己的記憶不是另一種瞎子摸象,在這裏的饒舌不是以白詆青、以宮笑角,五十步看百步?


 革命後記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革命似乎已经遥远。在当下这个竞相逐富的市场社会,革命已成为怀旧,是一些老头老太在小院里哼唱的红歌”这是开篇!容易猜出作者在这本书上要表达的是革命不遥远,对,主旨分明。但也确定了作者接下来要说服读者“为什么革命不遥远”。很多人经历了那段被下放,被批斗的岁月,然而会有多少人能回过头来搞清那十年发生了什么,还有什么是民主,法治,道德,理想等等。这本书不仅有其时人所遭,也有深层哲理分析。另,作者墨水很省,进而提高阅读难度。需要细思,细读。

精彩短评 (总计39条)

  •     韩少功脑残粉在此,希望此书被更多的人看到。个人感觉,有些表述词改一改,大陆是可以出版的啊,多么有意义的书。
  •     韩老师一边炒股一边写出来的书,充满八十年代的老年味。
  •     精彩之处在于对历史的重新梳理,后半截开药方的部分略显拖沓。对文革的彻底解析能不能由亲历者完成,这个应该打个问号
  •     学术性较差,深度不足,夹叙夹议的文人味道多了些。
  •     “在今后的日子里,‘革命’这一个词还可能继续脱敏,成为一种消费符号,消散于“IT革命”‘营销革命’‘内衣革命’‘洗浴革命’等商业宣传,在广告制造者们那里花样百出,成为各种夸张字体和阳刚造型,迸发出忘我消费拼死享乐的激情。”读完《革命后记》,真心觉得韩少功看得很透彻很理智,活得太累。
  •     能够体会到作者的焦虑与责任,为建构与回顾复数的cultural revolutions提供了一个版本
  •     经济建设甚至日常生活的全面政治化无疑是万恶之源,然而历史教训连同历史一起,正如婴儿与洗澡水一起,早被倒得干干净净。
  •     读得是2014年《钟山》第二期刊载版,从目录上看主体部分基本上全了,未刊载部分网上也有,就是不知道《钟山》的刊载部分有无删节?这本书大概是新左认识文革的最高水平吧?尽管韩先生从一开始就宣传要超越左右,但兜来兜去还基本是新左那套,但有很大的进步,能正视很多新左故意回避掉的问题,有不少观点我还是很认同的,并不是完全像有的批评者说得那样不堪。但论据却基本回到了新左的一般水平,比张戎等人好不到哪个地方去,比如毛太子的问题,用反问代替证据其实就证明韩在这方面是心虚的,又比如注137,即杨绛骂知识青年是狼崽子那段,我查阅了杨绛的作品,只在《丙午丁未年纪事——乌云与金边》中发现过相应的部分,结合上下文,杨绛的意思与韩少功所叙述的恰恰相反,是怜惜这些被毛利用了的青年。一开始,韩雄心勃勃,到最后却不过如此。
  •     这本书处理的主题,我以为是平等。文革想要实现平等,但失败了,后来的发展纠正了文革的一些错误,逐渐实现多元发展的自由,但却以背弃平等为代价,甚至认为平等根本不重要。韩少功主要是纠这个偏。我理解,只有允许多元发展的自由,并辅以民主与法治,社会才正常、才健康。但多元自由发展本身会带来问题,那就是不平等,一方面是有些人会因为多元自由发展而自甘堕落,另一方面则是从某种意义上看,多元自由发展其实就是丛林法则。那么,为了人类整体能够走向更好的生活,我们需要强调平等。这时候,德与法,都是重要的。
  •     承@新木頭記 兄推薦,大妙!此書的好處,一是作者閱讀量大,針對各種論說都有沉潛體會;二是作者對自己親歷的時代有不斷的反思,盡量不遺忘,也不美化;三是在冷靜的論述與熱情的反思的同時,還有活潑的文人的情感。當然,這也帶來一個閱讀上的問題,那就是各種說法和個人經歷雜然紛呈,於是作者本人的論式便比較難以剝離並看清其推進過程。所以可能還要再讀一遍。
  •     (2013 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
  •     经历过文革的讲文革带着时代的烙印,没经历过的又流于极端和抽象,这个小姑娘怎么打扮都不是办法
  •     前半部分精彩,后半部分无聊
  •     修行30th,韩少功摆脱作家身份,就历史进行了深刻思考,以治学的态度写就了这本书,用力很猛,颇有诚心。短处在于个人修为略逊,逻辑感不足,写的略乱,而且颇有类比失当的错处。本书旨在说明文革之发动毛不能负全责甚至不能承担主要责任,责任是高层共同体的,也是民众自我意愿借势而为所产生的。前面的论点如红色国家均极左;毛多次试图阻遏极左趋势;政治斗争论属妖魔化臆造等说法均显勉强,而后文对民众心态的分析,比如个人观点的多面性和自相矛盾的特点,群众对突出和表现的争取在物质匮乏时转移到政治,以及最关键的毛意图中的文革与群众想做并做出来的文革大大不同这几点都极为精当,论证的也颇为好看,这个写出了马桥辞典、爸爸爸的作家最懂的还是农民,瑕瑜互见之下,此书还是很有阅读价值的,不是韩少功雄心勃勃的结果,而是一个补充
  •     这段历史 不能忘记 需要反思
  •     反对将文革妖魔化,具有一定的反思性,但又总觉得欠深刻,大概和作者所掌握的材料还是偏少、所关注的层面还是较单一有一定的关系。
  •     在WG学被官方屏蔽和西方妄解的大背景下,此书或将成为一本祛魅之作。特别是作者从政治社会学的角度对WG发生必然性的阐释,以及对构建社会公平的本土路径的思考都颇有价值。
  •     透过现象看本质,越过时间观历史。至于解决弊病,有些纸上谈兵。
  •     「這種把對手妖魔化的習慣,哪怕經過後來數十年的淘洗,直到今天仍然余跡尚存,足見頑疾難治。」——《革命之後》「韓少功的文筆真好,也看得出他想要盡力客觀地探討那段混亂的歷史的決心,是一本好書。」
  •     作为个人经验和阅读经验一样丰富,问题意识和思想意识同等关切的过来人,韩少功对WG的思索难能可贵,且价值极高。他文学家的身份,使其能从人性的复杂面向和人格的多样角度来考察大时代的暴动与变迁,他不失悲悯却决然省察的态度,又对还原社会背景、恢复历史细节和体味人物心态多有发见。但他和此书的更大意义,在WG学为西方学者垄断的情境下自我反思与独立探索的努力,和为学术研究及数据分析掩盖的WG与WG中人的样貌,弥补了一份感性的考量。
  •     本不喜欢读史,但面对中国解放后历史知识的缺失,犹觉得内心空洞,读本书一气呵成,内心虽然充满着起伏,但看着作者详实认真地描述,又感到格外平静。
  •     听着Bryan Adams的I Will Always Return,我读完了此书。写得并不尖锐,但足以引起思考。其实,面对人,面对人的群体,任何智慧、伟人都会无力。都在寻找一种相对的好,以为那是“最好”。
  •     插科打诨
  •     老人。
  •     在地铁里拿着这本书,总觉得有一种不合时宜。他对文革印象的诸多矫正之前读过,只是这次写得更加直接(文体上的),但一些观点依然有启发,比如文革资本主义化、资本主义文革化这样的提法,革命尤其是革命之后的艰难,平等还重要吗?以及对晚年毛泽东个人心境的理解和揣测。
  •     跟张春桥狱中家书对比着读,别有一番风味。
  •     学术性不强的另一面是可读性强,算是充满思辨的杂文吧。初读觉得很棒,读到后来有点疲劳。不过还是值得看看的。
  •     读的是2014年《钟山》第二期刊载版。
  •     心裡還是會對這樣的敘述多一份警惕,畢竟是個難討論的話題。之前對韓少功的印象還停留《爸爸爸》,這一本覺得文風上會有點印記,但討論問題的方式還是完全不同的,看到了更多的邏輯思考,比之前看過不多的關於文革的回憶會更加有深入思考的感覺。
  •     讀過錢理群的《毛澤東時代和後毛澤東時代》便知道韓少功的不足。
  •     假装理中客,屁股还是坐在左边。
  •     作家谈社会问题难免各种漏洞,好在韩爷对人性和社会的体认与理解都足够复杂,使得本书在对“文革”的解读上超越目前绝大多数相关书籍。
  •     反思之作,也是一本小小的思想自传。
  •     什么玩意
  •     最近几年来看的最有启发的书。
  •     有點左,宏大敘述有些不靠譜。太多二手材料了。但革命還是應該有種同情
  •     對教科書外歷史的大補課。有文人獨到的對人性的觀察,從個人心理角度的聖徒和警察探究文革的成因,對社會結構問題以及社會轉型的看法也有較大啟發。與此同時個人回憶的過多介入又使得敘述難以客觀,有道德化和訴苦化傾向。其後的後面部分的問題也未能深入展開,解決可能性更無從談起。
  •     糟糕
  •     韩少功说自己非左非右,说简单的黑和白会把人引向弱智状态。前句是伪装,后句暴露了真实的自己。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