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学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7
ISBN:9787511716590
作者:【法】安妮•夏莱-德布雷(Anne Charlet-Debray)
页数:200页

内容概要

作者简介
安娜•夏莱-德布雷(Anne Charlet-Debray),儿童及成人临床心理医生、精神治疗专家。她致力于对病人行为的研究。在15年的时间里,她与内克尔医院的儿科心理治疗机构进行合作。同时,她还为儿童社会救助机构工作,并在临时护理协会组织了一些专家与患者的交流活动。除此之外,她还为多家杂志撰写心理专栏。她在高智商活动信息协会专攻儿童早熟方面的研究。
译者简介
张戈,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教师,讲师,法语语言文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法语教学法。曾经出版译著《地理观下全球化》,参与编辑法国拉鲁斯出版社出版的《Le chinois》法汉词典,出版教材《零起点法语》,并发表法语教学法领域的论文若干篇。

书籍目录

前   言
从幼儿到孩子王
“心理学问世前,人们不去照管孩子。”
“孩子生来乖顺”
“孩子是小大人”
“孩子是完整的人”
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
“从幼儿园起学会社交乃是儿童重要发展阶段”
“学习要有趣味性”
“俄狄浦斯情节是不可避免的”
“3岁儿童也会经历青春期叛逆期”
“懂事的年龄不再有”
儿童的几个心理障碍
“所有的孩子都精力旺盛”
“语言障碍源于情感”
“婴儿会得厌食症”
“孩子厌倦时会情绪消沉”
“家庭排行居中儿童会产生心理障碍”
“诵读困难症源于不良的阅读方法”
家长和儿童的心理健康
“不要向孩子隐瞒”
“要懂得惩罚和约束孩子”
“受到激励的孩子成长更快”
“早熟的儿童在学校里是不幸的”
“预防性心理治疗对帮助孩子有利”
结 论

作者简介

本书系“俗见新解译丛”之一
很多观点和想法,且不论其正确与否,随着时间的推移,往往就成了一种定论。
时代的变迁,人和物与环境都在演变,科技的进步更是颠覆着人类的生活方式,那么面对无数的定论,我们是否有勇气去重新审视,做一次智慧追寻之旅呢?
“俗见新解译丛”带您重新审视这些定论。
如今,儿童已经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儿童的教育和发展问题引起了家长们的广泛关注。然而人们对历史传承下来的育儿经验常常抱有成见。本书讨论了儿童的天性、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儿童的心理障碍、家长和儿童的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成见,解释它们存在的理由,揭示隐藏在它们教条主义形式之下的真相,并本着审慎的态度为每一项讨论的主题提供一个以现有认识为基础的分析。


 儿童心理学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人之初,性定善吗?“人之初,性本善”。但本书在“孩子生来乖顺中”却提出了一个不同的看法。作者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得出“儿童原本是单纯无邪的,后来成人的世界使他们具有坏习性的说法是很独特但不确凿的。”孟德尔提出的遗传规律是“先天因素”,巴甫洛夫提出的条件发射学说是“后天因素”,即是基因构成先天基础,环境左右后天拥有。所以,不论孩子表现出怎样的主动对立行为,脾气怎样的任性难以管教,都应该从这两方面入手,尽早地做出诊断,然后利用后天和条件反射过程来阻遏可能的遗传命运。不要自以为是在“孩子是一个完整的人”这一小节中,我非常赞同作者的这个观点:人们不应该过分重视孩子作为幼儿的身份,而走向另一个极端,过分强调他们的权利而忽视了他们的义务。其实孩子除了在大脑方面有所发育外,还在智力与情感(混合后即为人格)这两个方面上逐渐发展。这个时候他们的行为尚未成型,所以可塑性非常强。为此,大人不可一味地附和他们的要求,特别是任性而又无理的过分要求。应该适时阻止他们,并且尽早立下规矩,让他们知道,遵守规矩是他们的义务和责任。我特别不赞同那些三四岁了已经会走路的小孩子还舒舒适适地躺在婴儿车里或者一直要求大人抱的做法。这个时候非常有必要跟他们说明白他们已经长大了,要自己走路,而且明确告诉他们爸爸妈妈抱着他们走路很累,希望他们能够体谅爸爸妈妈的辛苦。有时候大人总是太自以为是,觉得孩子不能理解。其实,正真不理解的一直都是大人自己。请记住,孩子也是一个完整的正在形成自己独立人格的人。游戏中学习?——不?!在寓教于乐的问题上作者持保守意见。她认为:刚开始的时候,游戏可以帮助儿童集中精力。但到了后来,它会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游戏类似于“入门”,但往往绕过或者避开了严谨性和掌控性,如果前景是对一个项目真正深入学习的话,那么其过程不应该是娱乐性的。为此,她分别列举了三个例子:书写、舞蹈、音乐。她强调,在学习过程中的所有的枯燥乏味以及耐心磨练都是值得的,因为学习后获得的成就感与真正的愉悦欢感才是真正的学习动力。这打破了我对未来的设想。作为预备役教师,我希望我的课堂是充满欢乐气息的,最好是每节课都能让小朋友们在游戏中在笑声中学到知识。作者给了我一个警示,任何事都不能是想当然,一定要在充分准备下才好付诸行动。显然,我要在这方面上考虑得更清楚更周到(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可我对作者的看法也持保守态度。因为我认为,如果控制得当的话,小孩子是可以在游戏中获得知识的。死亡是什么在本书中,作者谈到了孩子的死亡意识。我是深有体会的。我很早的时候就意识到死亡是一件怎样的事。我知道人死去就是死去,再也不会留下任何印记在这个世界上。晚上躺在床上的时候会一直思考死亡的这件事情,越想越恐怖,直到手脚冰凉。然后突然意识到,最可怖的是:父母会早于你离开。一夜长大。在半懂不懂中我慢慢开始懂事开始长大。作者说到:儿童形而上思考会涉及永恒、无限大和无限小、人类和宇宙的起源与未来发展,并加重了儿童的条件反射。大概就是那个时候起我就非常迷恋星空,喜欢看各种各样的关于宇宙方面的书籍与纪录片,并且遐想良多。最后作者总结写道:懂事的年龄确实在7岁左右,其表现的明显程度与儿童的个性与敏感性有关,家长应该意识到此点并陪伴孩子度过他们人生中的一个重要建构阶段。由此,家长们在听到孩子提出任何关于死亡的问题的时候不要敷衍了事,也不要单纯地认为小孩子年纪那么小怎么会知道死亡是怎么一回事。正如前面所说的,不要用大人的心去任意揣度孩子的内心世界,请正面而又成熟地与他们对话,不要粗暴或者简单地草草了事。如果未来我的孩子问我死亡是一件怎样的事,我会告诉她/他,死亡就是花儿凋谢了树叶掉落了白云飘过微风吹过,好像了无痕迹可是却又真真实实地在这个世界上存在并且欢欣地留下他们的足迹。因为花叶会留在土壤里长出新的花儿新的树叶,因为飘走的云我们都看过并愉悦过我们的眼,因为吹过的风都抚摸过我们的脸庞并享受过它的温柔。我会告诉我的孩子,死亡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死亡是必然的,所以活着才是珍贵的。我一定会堂堂正正明明白白的告诉他们死亡的意义。我会跟他们一起为死去的花死去的树死去的狗狗死去的娃娃举行庄重的葬礼,让他们知道死亡的庄严。因为我彷徨过迷茫过,所以懂。最后,我想再提一点,根据我本人的经历,其实这种死亡的意识并不会一直伴随孩子,这种意识会随时间消淡。然后在青少年时期又突然爆发。当时我自己是找了很多禅学的书来看的,并且慢慢地培养出感恩的心。当时有点夸张,经常看见一朵花开就满心欢喜,并且感谢上天的恩德。过了那个时间段后,就开始慢慢平静下来。我觉得人的每个时期都会有另一番的对于死的感悟,并且应该会趋于越来越平和。所以老人家的脸上才会呈现那么安详平静的面容。不要强迫我得“厌食症”“婴儿会得厌食症”?在此节中作者首先叙述了年轻女孩子因追求身材苗条而致使了厌食症的情况,然后介绍了厌食的各种形式:反应性厌食症、神经官能性厌食(包括恐怖症厌食、强迫性厌食)、精神病类厌食症。从而引出了让中国多少家庭头疼的小孩子吃饭问题。我对于大人拿着碗围着孩子团团转哭爹求妈地让小孩子吃一口饭的情况实在是见惯不怪了。所以,拒绝吃饭的孩子是得了厌食症?作者给出了否定的答案:对于刚刚学会自己吃饭的儿童来说,厌食的问题是外界的、人为,并不是精神和生理障碍,而是由母亲过分担忧的态度引起的反应性食欲不振。大人总是作茧自缚。对于孩子吃饭的问题,要从最初的时候就立下规矩,不能惯着。要明确地告诉他们吃饭是他们自己的事,吃不吃饿不饿得着要他们自己对自己负责。如果太顽固就饿一顿,他们自己自然就会乖乖地吃饭。当然这个过程一定不能让孩子吃零食。我有个侄女就是这种情况,不肯吃饭,大人就买各种各样的零食给她吃,只要填饱肚子就好。所以,做父母的有时要硬得下心肠。请互相坦诚作者还讲到很多东西。其中关于性方面的,关于亲人生病,关于危险,关于出生,关于秘密这些东西,作者都主张,应该坦诚而又不失机智地选择性坦白。她说:大人要对孩子倾诉,让孩子感到被信任;坦诚额交流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最后,追求真相能促使人们大胆地表达。所以,不要试图向孩子隐瞒。无规矩不成方圆“要懂得惩罚和约束孩子”。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溺爱孩子的现象在中国实在是泛滥。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已经是最低要求了,遑论惩罚与约束。只是家长们有想过后果吗?作者给出了几点建议,她认为应该要对孩子既严厉又温和:首先要拥有某些标准;其次,要认识到约束对孩子而言就像防护栏;最后,要知道约束具有社会作用。她指出,管教孩子的语气应该是坚定而果断的,但不能带有喊叫和冲动;冷漠对待他们的无理取闹,让他们知道这条路子是行不通的。总而言之,家长一定要在惩罚与约束中树立自己的权威。不过,我认为美中不足的是,作者并没有指出惩罚的量与度,没有很好地具体介绍不同程度的惩罚对孩子造成的心理影响。毕竟,没有父母愿意伤害自已的孩子。

精彩短评 (总计12条)

  •     像是给幼儿的年轻父母看的通俗小册子,一是为这些年轻的夫妇们回顾自己幼儿时期的一些经历,来获得某些认同与亲近感,二是后面几章针对幼儿的特殊性,在问题、场景上做出一些话语层次上的建议,有插图或者是完整的事例就更好了~
  •     觉得很没意思,定位比较尴尬
  •     言简意赅
  •     说是心理学的专业书籍,不如说是作者闲散时写的关于儿童心理的二三事。看完收获不多,也不知道作者到底主题思想是什么。哎呀,看书最怕碰到这样的。
  •     对小朋友多了解了一点点,喜欢孩子活在的现在,幼稚的也很可爱
  •     这套小册子作为科普,真是不错。这本也写的言简意赅,且生动可爱
  •     短,浅,零散。但对于从未了解过相关领域的人而言,读起来非常轻松,能够长些知识。
  •     儿童就是儿童,既不是成人的缩影,也不是成人的预备。
  •     有点乱 不过还是值得一看的一本书
  •     讲的比较碎,不系统。翻译的不太通顺
  •     并没有系统的理论,而是针对儿童不同阶段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讲解,不全面,但有很多短小的案例
  •     写得不高明,编得也很差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