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经济学(第2辑)

出版社: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7-1
ISBN:9787810499637
作者:顾海良,程恩富
页数:200页

章节摘录

书摘    李:张五常教授以私有化的眼光看待中国的工业和国有企业改革。他认为,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革就等于搞私有化。一听说中国批准国有企业发行股票,他认为是我们的失败,他在1997年11月说:“最近北京宣布,国有企业发行和分配股票的时机成熟了。我猜想,‘成熟’一词意味着他们失去的已够多了。”其实,他不了解,我们对匡有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实行公司制改组、股票上市,正是为了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实力,并不会丧失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张五常未免高兴得大早了。他设计的国有企业改革方案,就是大型国有企业的国有净资产分光给个人,中小型国有企业一律卖给私人。这与前苏联的“一大一小”做法是一样的。张五常主张中国的银行业也要私有化。其目的无非是让国外金融资本入主中国金融市场,挤垮中国的国有银行,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因为只有金融业私有化了,才能使中国经济全面私有化。他主张将我国国有银行卖给私人。他说:“人民银行的所有分行和下属机构都转变成商业银行,最好是将它们卖给有能力管理的人。”③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是商业银行的管理机构,直接对国务院负责,担负着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职责。张五常要我们将中国人民银行也卖给私人。谁是最“有能力管理的人”呢?当然是外国金融资本家及其雇员。他的经济自由化意志也太过分了,要取消银行的宏观调控手段。张五常在多次讲演中鼓吹要上海学香港,使金融业全面私有化和自由化,取消中国政府干预。他说,上海要发展金融中心,就必须取消银行管制,银行业就必—须民营化。张五常所说的“民营化”,其含义等于“私有化”。他所说的民营北,就是私有化。    记者:当前我国的腐败问题还相当严重。有人说,腐败是改革的润滑剂。张五常对腐败的态度如何?    李:张五常教授反对我国渐进式改革所使用的论据,就是这个论点。张五常鼓吹“腐败无害论”。他说:“1985年,中国的腐败开始盛行,但我感到的是宽慰而不是担忧。……中国必然要遇到调控和腐败增加问题,出现得这么快并不是什么坏事。”他竭力反对中国搞渐进式改革,理由是渐进式改革会使中国走上印度式体制,陷入泥坑。他警告道:“中国正在走印度之路,如果仍然采取渐进式改革,中国就可能陷入印度体制,伟大的改革就全部结束了。”渐进式改革,是我们国家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经过摸索,不断总结经验而形成的改革方式和路径选择。20多年的改革实践业已证明,这一选择是正确的、有效的,获得了成功。在经济体制改革总目标确定之后,改革实施步骤完全可以用“试错”的办法“摸着石头过河”,积累经验,渐渐地推进。这样做的优点,一是可以避免大的社会震荡;二是可使广大群众对改革措施的心理承受能力逐步提高,最终使改革平稳而有序地推进,经过各个必经阶段,最后达到预定的目标——建立健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对于这个众所公认的事实和道理,张五常视’而不见,却推销“休克疗法”,以图改变中国改革的正确道路和方式,使改革陷进失败的泥潭。    记者:什么是“休克疗法”?张五常教授这一主张会产生何种后果?    李:假如我国的改革当初果真依了张五常的“设计”,搞“休克疗法”,那就上了大当,结果肯定是与前苏联一样的。所谓“休克疗法”,是美国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所倡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改革的一剂“良方”。其基本精神包括放开物价,紧缩银根,货币自由兑换,实行国有企业私有化。实质上是一种短期的宏观经济政策,是一种暂时稳定宏观经济的措施。1985年,在拉丁美洲的玻利维亚试行,用来治疗玻利维亚的通货膨胀、外债危机,结果在较短时期内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制服了恶性通货膨胀。1990年,波兰政府也在萨克斯的帮助下,采用“休克疗法”治理经济,使通货膨胀率从1989年的900%降到1991年8%,当年7月的通货膨胀率只有0.7%,市场和财政状况获得明显好转。但这是一种特殊条件下的激进式改革方式,并不能解决长远的根本性的问题。1992年,俄罗斯实施“休克疗法”后,反而造成大的动荡,经济状况未见好转。“休克疗法”的疗效,只能说是稳定宏观经济的临时措施。    波兰实行“休克疗法”确实抑制住了通货膨胀,却带来了惊人的不良后果。大批企业破产倒闭,大量工人失业,生产下降,团结工会政府也因此而下台。瓦文萨说,“休克疗法”在波兰并不成功。“休克疗法”可以在抑制通货膨胀方面产生明显疗效,却不能在体制转轨中立竿见影。  因为经济结构的形成是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逐步实现的?不可能很快就转换成功。转型经济国家的实践表明,治理经济环境和深化改革往往是交替进行的,不可能同时并举。既想深化改革,转换体制,又想稳定经济环境,治理通货膨胀,事实上是不可能两者兼得的。   克林顿政府的对外经济政策通常被视为90年代的又一个重大胜利。执政伊始,政府就承担着巨大的政治风险:推进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和乌拉圭回合,并用计瞒过国会,对墨西哥经济提供经济援助。但从我们目前的前卫观点来看,这类行为看来为我们的最大失误之一——美国对全球化方法处理不当——拉开了帷幕。这种处置不当使得整个世界增强了经济的不安全感,使得发展中世界不公正感觉极为强烈。    就拿东亚危机来说,这是美国财政部至少应受到指责的一个灾难性事件。财政部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起鼓励激进资本市场“自由化”——即不发达市场向猛攻的高度投机性投资开放。由于东亚国家具有较高的储备率,所以并不存在让东亚国家迅速开放的必要性;换言之,那些国家国内拥有足够的生产性投资资本,这使得外资流入必要性并不显得那样紧迫。但是,原教旨主义者的市场意识形态要求资本的自由流动也应有利于发展中国家。  自由流动的资本有利于投资者,这点是很清楚的,但并没有证据表明自由流动资本会促进经济增长。的确,世界银行的大量研究表明,压倒性的证据是快速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极具风险性。财政部却对这种证据视而不见,并极力加速自由化进程。    在很大程度上引发东亚危机的财政部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然后赶紧制定了解救措施。一千多亿美元被用于帮助支撑亚洲国家剧跌的汇率和帮助提供资金以偿还西方银行。正是这些西方银行和同样数目的国家被解救出来。事实上,东亚并没获得多少好处。高汇率的确使得部分富人以有利的条件将钱从他们的国家拐带出来。解救措施的确使得部分西方银行收回了损失,但是在这些国家,失业率上升,国内生产总值和实际工资猛降,各国政府负债都高达数十亿美元。    那些日子最好过的国家恰恰皇那些并不关心所谓的华盛顿共识的国家。马来西亚不仅没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项目,而且,尽管来自财政部的激烈批评,该国对资金外流施加控制,其所经历的衰退时间最短、程度最浅。中国通过实施扩张性货币与财政政策方式避免了危机——这正好与财政部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该地区其他国家所倡导的政策相反。同时,最听从了美国建议的国家——泰国在危机发生四年之后,其国内生产总值也没恢复危机发生前的水平。    东亚不是个异常现象。在俄罗斯和阿根廷,也出现了极为相似的状况——误导的市场自由化,这是由短视的解救企图所引起的经济危机所导致的。尽管这些危机在经济上造成的创伤很深,但政治上的创伤也许更为严重。我不认为美国以其他国家为代价设计了只对自身有利的政策,但事实是,在短期内,美国与欧洲一些公司的确从这些危机中得到了好处。在进入东亚、俄罗斯和阿根廷时,西方国家银行都赚到了钱,在危机之后,它们被请来帮助重构经济时,它们赚到了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推进这些政策(包括高利率政策),这些政策加深了衰退并导致了在出口价格上的讨价还价。当时的财政部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坚持认为,这些国家以极低价格推销其资产。在宏观层面,美国从进口品低价格和通过为从发生危机国家中逃逸的资本提供安全天堂这两方面都得到了好处。    今天,世界各国以犬儒主义的观点看待我们正在设法输出的经济思想。它们已开始相信我们推动自由化和私有化是以我们自己公司和金融利益为指针的。提供数十亿美元帮助归还银行欠款但却不愿为穷人提供数百万美元的食物和燃料救济,我们的应急计划只是证实了人们的这种印象。而财政部在东亚危机期间成功抵制日本提出的建立亚洲货币基金组织的建议也是如此,这个建议本允许该地区各国提供相互帮助。日本自己提供500亿美元,这个数字与美国在不久前墨西哥发生经济危机时向该国提供的数字相同。    在亚洲危机中,许多经济学家和财政部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些官员指责受到危机影响的国家缺乏金融透明度和那里盛行的裙带资本主义。透明度是重要的,因为会计丑闻表现得如此明显。该问题是我特别协调的一个问题,因为这项工作,我后来被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该工作的中心集中在不完美和非对称性信息上,包括利益,中突所引起的那些问题。但这场危机很大程度上是财政部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推动的过度市场自由化的结果。马来西亚的迅速恢复清楚地阐明了这一点:如果这场危机源于制度失败的话,那么这个国家可能永远不会如此迅速地获得恢复。    事实上,这里采用了两个标准:亚洲银行与公司被告知,即使在美国违反那些要求欧洲和美国银行、海外金融中心以及套头基金同样遵守的管理制度时,它们也要变得更加透明。美国的虚伪在”9.11“之后变得更为明显,当秘密海外银行账户在资助恐怖主义友面的作用变得清楚时,美国对这种秘密账户的立场突然发生了重大变化。    ……

书籍目录

一 专访
1 怎样看待张五常的产权理论与学风?――访经济学家李炳炎
二 论文
1 全球化和反全球化
2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产业组织政策
3 喧嚣的90年代
4 绿色产业与新型工业化
5 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6 分析经济活动的两种方法论比较研究
7 中美GDP增长率增长量比较分析:1980-2080
8 马克思的一般均衡理论
9 福利国家的马克思主义批判
10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对象重新解读
三 争鸣
1 转型期中国理论经济学
2 中国理论经济学的发展与完善――与蔡继明教授商榷
四 人物
1 洪远朋的学术思想与成就
五 综述
1 新兴工业化道路与区域经济发展――海派经济论坛第16次研讨会综述

作者简介

《海派经济学(第2辑)》内设专访、论文、争鸣、人物以及综述等五类专题文章,共计15篇。即《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产业组织政策》、《转型期的中国理论经济学》、《洪远朋的学术思想与成就》等。


 海派经济学(第2辑)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