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胜局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城
出版日期:2005-11
ISBN:9787800847691
作者:梁慧娴
页数:231页

作者简介

内容描述
纵观中国的优秀企业,在如今的鲜花与掌声、光环与荣耀之外,他们大多几经沉浮、数度辗转,许多同行或大众在看到了他们成功的光环的同时,更应该看到他们成功之前的辗转曲折:他们在创业之初,曾经走过了怎样的艰辛困难?他们又如何从一个只有几个人的小企业,成长为一个极具世界影响力的超大企业集团?他们又有着怎样的方法,从而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这里,我们将用鲜活的事实、精辟的见解、独到的视角、犀利的笔调揭开这些成功企业的神秘面纱,看看他们是如何创业、成长,并逐步壮大的。. 企业成长的历程,凝聚着智慧的结晶。
编辑推荐
继《大败局》之后,又一部极具中国特色的MBA式企业教程。
企业成长的历程,凝聚着智慧的结晶。本书用鲜活的事实、精辟的见解、独到的视角、犀利的笔调揭开联想、盛大、国美等成功企业的神秘面纱,看看他们是如何创业、成长,并逐步壮大的。翻开本书,细细品位,必有一章或一节会引起你的共鸣。


 大胜局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6条)

  •       做成功了一件事情,可能天时地利人和,可能运气好,可能真的有些能耐,就意味自己无所不能,自大、自夸、盲目自信。
      
      这样的历史还在继续上演
      
      主帅无能,累死三军。很多班加的有必要么?尤其大公司
      
      
  •       1,企业产权明晰很重要.
      2,民不与官斗,不与国企抢蛋糕,不要在国资市场投机,不要高估政府官员的智商,不要低估政府官员的胆量.
      3,企业保持良好财务,储备金稳定有助渡过市场波动期.
      4,实业兴邦.
      5,控制企业发展速度,控制欲望,稳中求胜.
      6,坚持走专业化路线,不要被各种"机会"引诱.
      7,不以成败论英雄.
  •        健力宝流行的时候 我们还是小的时候,不知道当时的故事,真的是惊天动地,大败局2里面给我影响深的是企业家和政府的关系,健力宝 汽车 和 铁本 都是政府干预把好好的一个企业败落了,还有一些企业家真的很胆大啊,资本用作,真的和电视剧《局中局》里面情节一样啊!
  •       大败局
      劳德·霍普金斯:我所看到过的很多经营危机大都是因为下面几个原因:做事太过分,在潜在机遇面前不够大胆,看不起保守作风而仓促行事,害怕竞争者可能比自己走得更远或爬得更高,所以自己不惜在一条未曾开辟的小路上贸然领跑。
      大败局的吴晓波说,任何一位企业家在开始自己辉煌生涯的第一天能够读到这些文字并背诵下来,那么他是幸运的。
      大败局讲了20世纪80、90年代,在中国大地上那些灿然升起又急剧坠落的“明星企业和企业家”,试图去分析他们共同的失败基因。
      广告与传媒在企业宣传上的作用、房地产行业伊始、互联网行业启蒙、欺骗虚假性广告宣传、连锁店、空手套白狼理念、合伙人纷争……
      
      秦池--白酒,依赖广告和传媒迅速崛起,也因为广告和传媒快速陨落。公关处理能力非常差。因为被曝光生产量不足以支撑销量,是从川酒勾兑,后就全盘崩溃。
      巨人--保健品,同样是广告和传媒。目标规划太不找边际,巨人大厦,卖楼花,引起信任危机。
      爱多--VCD,抓住了机遇。同样是广告和传媒。管理不错,但是合伙人矛盾,财务核算落后。
      玫瑰园--房地产,在北京想做国外人的房地产盘,定位。。。政府关系不牢靠。。。管理成本及管理人员(从香港过来的高薪管理层,面对市场等都不一样)
      飞龙--保健品,浪漫主义决策者,企业整风运动。。。
      瀛海威--互联网。不了解市场需求
      三株--保健品,广告与传媒,虚假宣传,公关事故处理能力
      太阳神--CI,广告与传媒,虚假宣传
      南德--政治性企业家,空手套白狼,信任危机
      亚细亚--连锁店扩张策略失败,人才培养等等
      
      米有经验和见识去判断和分析,不过,我很同意,给那些给所有的悲剧一点掌声。
      因为他们,才有进步。
  •       看完吴晓波的《大败局》,一阵唏嘘,声声叹息。最让人心生同情的是健力宝的李经纬,最佩服的是顺驰的孙宏斌,最冤的是铁本的戴国芳,最疯狂的是德融的唐万新,最神秘的是中科的吕梁,在那个年代稍不留神就会触碰法律的红线,成功了就是突破旧有制度的典范,失败了就是阶下囚,商业文明的先行者,野心不小的企业家,即使败了依然受人景仰让人尊重。
  •        《大败局》这本书的意义自不必多说,概括了中国的企业家,在过去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命运的跌宕起伏、荣辱兴衰,从书名我们也可以知道,他写得更多的是这些企业家是怎样利用机遇崛起,又是怎样在一夜之间遭遇失败的。光是里面的数据以及照片,就是今后研究中国企业发展历程难得的资料。每章后面他还有相同命运企业的案例分析,这点做得非常详细而周到。
       捧此书在手,看着企业家们在历史的长河中跌宕起伏,从一文不名到家财万贯,再到一无所有,作为一个旁观者,我都不禁为他们的命运扼腕叹息,一切正如《好了歌》所言: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所有的金银富贵仿佛如同过眼云烟,从来都没出现过一样。
       在这里我就不想讲太多赞美的话,我只想说此书的毛病。这本书的毛病可能是国人写书的通病,而非《大败局》一书独有,那就是,文气太重,分析太弱。看完以后你除开一声叹息,感叹命运无常、岁月流转之外,就没有其他所获了,按照道理,一本经济学读物,应该让人有所获才对,为什么会这样呢?
       同样是通俗的经济学读本,像《异类》、《无价》、《引爆点》之类的就没有这样的感触,而是觉得确实有所获。究其原因,我们国内的书,都在注重讲故事,在讲一个故事的同时,顺带着讲一讲理论。这样导致的结果是:虽然书非常有趣,可是却是没什么好学的。因为他的理论讲得很虚、很泛,比如一个企业为什么会倒呢?他列出来一、二、三几条,而另外一个企业为什么会倒呢?他又列出一、二、三几条。
       事实上讲一个问题,只要讲他最本质、最关键的问题就好了,适当的时候应该列数据以及表格,但是此书中都没有,很多时候讲的是泛泛的道理。并且,有很多企业的毛病他其实是在不断的重复,比如“管理混乱”这个词,我就在好几个企业的案例中看到,我觉得光是“管理混乱”这个课题,他就应该将该企业的架构以列表的形式列出来,然后再指出其中的原因所在,最好能画一副正确的管理架构图,但是他没有,很多问题都在泛泛而谈。
       因此看完后给人的感觉是,企业家这样做不对、那样做也不对,但是究竟要怎样做才是对?为什么?均未涉及,他之所以会有这样的错那样的错,我看关键还是因为这个企业失败了,如果这个企业成功了,可能作者还有另外一套说法,这种重结论而轻推理过程的方法论属于国人看问题的通病。
       反观《异类》、《无价》、《引爆点》这类的书则全然不同,他们讲的所有的故事,都是为了证明他的理论,逻辑非常严密,适当的时候,还会列出数据和相关的实验来证明他的论点,看起来就相当过瘾,不仅有所学,并且还觉得很有趣。
       也许对于《大败局》这种书来说,他写出来就是为了服务大多数群体,对于大众读者,他们讲究的是一个故事讲得够不够吸引,够不够有趣,更注重的是作者的文笔,论述故事的方式。而对于我来说,更希望在书中有所获,而不仅仅是消遣而已。
  •       如果说大败局1的案例还只是胆大者胜,那么大败局2的案例就更加贴近现况了。
      之前1中那些靠胆大、猛砸广告发家的企业家算暴发户的话,2中各种靠智力忽悠、靠管理与营销胜出、在金融领域辗转腾挪的企业家就直接到了百花齐放的精英阶层了。
      看这么多案例,会觉得:
      1.政经不分
      在中国,民营企业不懂政治是危险的,铁本的戴国芳就是最可惜的。与政府搞僵,跟是没有好下场的,案例就更多了。
      2.政府官员的需求—— 唯GDP论+不惹祸
      不管企业家什么背景,只要能提升政绩,什么规章流程制度都是假的,尽全力搞GDP就是了。但一旦发现要出事了,就马上翻脸不认人,把事撇清做绝是上策。
      3.老百姓永远是受害者
      老百姓的税收钱包括储蓄到了政府、银行手中就成为官员、企业家的案板上的肉;资本市场成为利益集团、监管者、庄家的提款机,只不过庄家并不一定都能功成身退。
      
      
      
  •       
       《 大败局》到最后启示已经有点读不下去了。几个企业的倒闭历程惊人的相似。依靠浮夸的营销和俗套的产品发家致富,以为登上了一座高峰之后,便开始对于整个市场有了肤浅的漠视,另辟新领域,继续登顶,结果一派涂地。
  •       想读这本书很久了,这本书不同于其他教你如何做企业如何何成功的财经类书籍,这本书专讲失败,并且是曾经辉煌的企业如何失败,一个个曾经叱咤风云的商业巨子如何经历短暂辉煌后又逐渐暗然失色,败走商场。相对于成功,其实我更愿意看失败,因为成功的方法千万种,但失败,可能就那么几种,自负、自大、不理性、失信、不自律,对自身的不认识,包括企业家自己对企业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导致各种决策的盲目化、情绪化。
      
  •       这是一本关于中国企业失败的书。案例不错,深入浅出。
      
      吴晓波在书中表达了这么一个观点:失败并非一个结果,而是一个阶段,一个过程。中国第一代草创型企业家,体内大多都潜伏和滋生着某些“失败”的基因,这些基因促使了他们成功,但同时也是这些基因导致了他们的失败。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失败的第一代企业家,在还没有走向成功的时候就已经为自己的企业埋下了失败的炸弹。那一代的企业家普遍缺乏道德感和人文关怀,普遍缺乏对市场规律和秩序的尊重,普遍缺乏系统的职业精神。正是这些基因,使他们在那个市场还不健全的时代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也是这些基因,使得他们在成功之后,没有使自己的企业得到维持。
      
      因为对规律和秩序的漠视,那一代的企业家通过或打压对手、或恶性竞争、或是从灰色地带牟取暴利的方式获得了大量资本;但一段时间后,这些成长起来的企业,马上又被其他企业以相同的方式所取代。“如果用一句话来描述中国市场环境的现状,那就是:‘对秩序的集体破坏以及秩序对破坏者的报复。’在几乎所有的市场激战中,我们一次次地目睹到这样的现象:惨烈而无序的竞争,往往会出人意料地诞生出一位年轻而狂暴的盟主,而很快,一场接一场的‘以暴易暴’又让市场最终成为一片无法继续生存的焦土。中国的保健品市场、VCD市场、白酒市场,竟无一例外。”
      
      一个个案例读下来,令人感慨唏嘘。以下简单摘录书中的几个案例,做一个简述:
      
      一 亚细亚巨舰的沉没
      
      王遂舟的亚细亚,当时被认为是中国最有文化的商场,其“微笑服务”的理念、将百货划分出儿童和女性、化妆品专场的规划至今依然被中国各大百货沿用,但“这个旧体制最勇敢的摧毁者,却从一个僵化陈腐的极端冲决而出,不由自主地滑向了另一个华而不实的极端。”王遂舟过于沉浸在对企业软件的打造上,忘记了企业家的目的是追求利润,而非荣誉、文化或者是某种先进的理念,那些东西是为利润服务的。
      
      “……王遂舟这一代企业家是十分值得尊敬和纪念的。他们绝大多数是从旧体制的堡垒中冲杀出来的,因此他们最了解、最痛恨旧体制,他们拥有“虽百死而无悔”的不无悲壮的批判和摧毁精神,可是他们缺少职业化、系统化的训练,缺少对国际最新商业趋势的系统了解和清醒认识……他所有的经营知识基本上是靠自己的天赋感悟出来的。而那些决定他及企业命运的重大决策,竟全部依据于报纸零星的新闻、无聊的电视剧对话以及日常的一些比喻和经验。在今天,对他们进行种种的指责和苛求都是不公平的……”
      
      二 标王秦池
      
      央视的首届“标王”秦池,成也造名,败也造名。
      
      “在它君临巅峰的时候,身边站满了弹铗高歌的人们;而当暴风雨来临的时候,甚至找不到一个可以依靠哭泣的肩膀”。“企业长久处在新闻的焦点中心,最终引起了公众的反弹,一旦出现舆论反弹,其新闻波便对企业自身造成了致命的杀伤。”综观‘倒秦运动’的全过程,没有主角,没有预谋,没有策划,只是各种小道新闻和言论如潮水般汹涌而至,一下子就把不知所措的秦池给淹没了,用一种形象的语言,秦池是给‘目杀’的。”
      
      三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爱多VCD
      
      爱多VCD——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从崛起到覆灭的四年时间里,爱多与其说是一个企业,倒不如说是一支战斗突击队。他从南中国冲决而出,一路呼啸英豪,攻城略地,一鸣而为天下知,引得八方诸侯无不侧目噤声。然而,就在一路冲杀、对手纷纷退避的时候,爱多的青年英雄们却合戟四顾,无所适从了。”
      
      “中国民营企业的成长史一再地证明着这样的一个原理:对一家新兴企业来说,在度过了市场的开拓阶段之后,阻碍其成长的,最大威胁便是对财务缺乏适当的关注和没有正有效的财务体系。一家没有稳定而有效财务保障体系的民营企业就好比一辆没有保险带和安全气囊却在高速公路上超速疾驰的汽车,企业发展的越快,其缺乏财务前瞻性的危险就越大。”
      
      四 巨人的倒下
      
      “史玉柱犯了一个很多年轻企业家都容易犯的错误:把预期的利润当成了实际的收益,并以此为基数,来设定自己的规划”。“市场停滞,而巨人大厦则像一张永远张开着的大口每天都要靠大笔的资金填下去才能继续长起来,多线开战的恶果终于显露了出来。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史玉柱只好走出一部下策之棋,他不断地抽调保健品公司的流动资金填补到巨人大厦的建设之中。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最终造成了各个战场的捉襟见肘、顾此失彼。”“在巨人风波的爆发中,国内有些传媒表现出了一种异常的投入和不冷静,扮演了一个很暧昧的唯恐天下不乱的角色。用巨人集团一位高级支援的话说,就是‘以落井下石的火力一夜之间彻底摧毁了被他们吹捧了几年的企业’。史玉柱在危机中曾几度企图恢复生产销售秩序,可是几度被传媒的跟踪报道打乱。”
  •     我读《大败局》也有此感,感觉分析不到位。
    蒙LZ推荐,《异类》、《无价》、《引爆点》找这些书看看。
  •       1.一切伟大的治理都是从学习控制开始的。
      2.战略的错误可以导致公司的失败,但战略的正确却不能保证公司的成功,成功的公司一定是在战略方向和战术执行力上都很到位。何况在战略上完全踏空而失败的公司并不多,更多的公司是在几乎同样的战略方向下在竞争中拉开了距离。战术的执行力在公司的发展中起到了更持久的作用,他不仅可以执行战略,而且可以在过程中巩固,优化战略的方向。
      3.一个人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她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生活的使命。
      4.中国的传媒历来有非理性的一面,在他们的价值判断体系中,最容易得到宽容的是弱者,最受尊重的是思想者。因此,最上乘的策划应该是:把被策划方包装成一个弱者或思想者的形象,因为所谓的强者,在传媒严重时不受宠的。在她如日中天的时候,自然会有无数记者在这位在强者身边团团转,可是,一旦企业出现危机,他们立即会反戈一击,以反思知情的角色来表现自己的职业道德。
      5.我们发现,在中国乃至世界企业中,能够独立门户开疆拓土的一代宗师们,几乎都没有太高的学历背景,因为往往学历越高,越具有理性精神,在机遇稍纵即逝的商海中,瞻前顾后举棋不定,缺乏在大风大浪中豪情一搏的创业激情。而那些学历不高者则顾忌较少,敢想敢为,开创出一天新天地来。
      6.史玉柱犯了一个很多青年企业家都容易犯的错误:把预期的利润当成了实际的收益,并以此为基数,来设定自己的规划。
      7.观察其中的取胜者,大抵有三个特征:一是企业资本实力有明显优势,具有强大的抗消耗能力;二是科技开发能力超前,其降价产品往往是本企业行将淘汰,而同行对手以此为生的成熟类型产品,在降价的同时有新生代产品力及跟进退出,使企业的市场利润依然能够得到保证;三是把握降价的发动时机,有较明确的攻击目的性和配套性市场巩固措施。
      8.中国民营企业的成长是一再的证明着这样的一个原理:对一家新兴企业来说,在度过了市场开拓阶段之后,阻碍其成长的最大威胁便是对财务缺乏适当的关注和没有正确有效的财务体系。一家没有稳定而有效的财务保障体系的民营企业就好比一辆没有保险带和安全气囊却在高速公路上超速行驶的汽车,企业发展的越快,在市场上的成功度越高,其缺乏财务前瞻度的危险就越大。
      9.当企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或面临一个新的巨大的市场机遇的时候,他首先要解决的内部问题,便是如何调整原有的财务和资本结构。西方经济学家曾经提供过的一个公式是,销售量或订单量每增加百分之四十到五十,新企业的增长就会超出其资本结构的增长,这时,企业一般就需要一个新的,不同于以往的资本结构,有专家还建议说,一个成长中的新企业应该切合实际的提前三年规划其资本需求和资本结构,而且这一规划最好是按可能的最大需求来进行。
      10.企业越大越输不起,这是百年教训,但怎么从制度上遏制追逐暴利盲目扩张呢?种种经验表明,关键在于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家制度的创新,一般而言,创业者以实现企业超常规发展为荣,有一种不可遏止的打破规则的天生冲动,他希望企业每一天都有新的增长点,而经营者更习惯在既定的游戏规则下,一板一眼枯燥的管理。经营者和创业者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角色。
      11.一个希望以最快速度扩张的公司,很容易做出灾难性的决策;发展是追求高质量的匀速直线运动,而不是惊心动魄的短期高速;市场营销既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建立在精确数据和分析上的科学;再吃就同意的保持公共形象的大前提下,必须根据市场变化而适时地加以新包装;总裁不能独裁;创业者的个性是热衷数量,管理者的追求是关注质量。
      12.死抱住所谓的技术创新而忽略市场需求,这是工业时代生产方式的通病。
      13.企业不是要高傲的创造或改造市场,而是要千方百计的满足市场。
      14.一个至今仍困扰着中国民营企业的课题挡在瀛海威前行的大道上;创世型企业家应该如何处理企业发展与自身定位的关系。
      15.似乎每一位接触的领导者都遵循着这样的惯例;一旦他们征服了一个难题,他们玩网队已经到手的成功失去兴趣而寻找下一个更大的挑战。而这样的惯例常常被视为一种没得而被人津津乐道。这是他们杰出之所在,可也常常是他们走向滑铁卢的开端。
      16.以垄断性资源为中心,将发生一系列的资本充足活动,拥有这些资源的政府将把大量的垄断机会以市场化方式出售,而在这一过程中,跨国公司以及民营资本的政治博弈技巧便显得非常重要。
      17.观察二十多年来的中国企业败局,可以发现,很多企业的崩塌都不出意外地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违背了基本的商业规律,二是企业家个人欲望的膨胀。
      18.会一会使你感到畏惧的人;到了每年的岁末,闭门总结一年来的得与失;与若干位书生型的经济方面的专家成为朋友;记住副手的生日;生意圈之外有一个真性情的朋友;悄悄做一项是念头才能得到回报的事业;凭本事拿到一本资格证书;注意报纸上每一条大大小小有用的信息,建立剪报本;参加一次竞选活动;尝试一次孤立无援的失败经历。
  •        从调动到经济部门工作后,开始真正的关心企业,以前被我自动忽略掉的信息。每天工作内容是和企业主打交道,看到形形色色的老板,产值几亿元,或者年产值几百万元,但是像大败局里涉及的这样在闻名于全国的很少,基本没有。看这本书的初衷是想了解能让企业风靡一时的企业家身上所具备的的创业者精神是什么。
       诚如作者总结的:一、普遍缺乏道德感和人文关怀意识;二、普遍缺乏对规律和秩序的尊重;三、普遍缺乏系统的职业精神。
       犹如流星,这些企业曾经辉煌在90年代的中国,然后划过夜空之后,只有落寞的痕迹。
       这些过去不远的历史,正好为今天正在前进的中国企业提供教训,从别人的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比自己亲身体验更加高效。市场瞬息万变,把握时机,推动市场,从容不迫的定力、敢于冒险的魄力、善于发现机遇的眼力,是企业家要具备的基本素质。
       书中总结了很多一些曾经辉煌过的企业对于企业兴衰的总结资料,如:“史玉柱论民营企业的“13种死法””、“中国企业家应该尝试的20件事”、“总裁的20大失误”、“资本经营10个偏差”、“企业家离政治多近才安全?”等类似的总结,全文刊登。非常经典的总结,到今天仍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真正要做大做强并具有持续性的企业,企业主应该放大眼界。
       古之能力超强之人,多为战功显赫之将军,驰骋沙场;今之能力超于常人之人,多为企业家,在商海沉浮。成功者,多为历史所铭记和见证。
       本书所搜罗的案例,或许如流星已陨落,但是那些曾经璀璨的光芒不可辜负,他们得出的经验教训,值得今人学习。
       不可多得的好书。
  •        《大败局》里面讲述了上世纪90年代10个中国民营企业从迅速成功到轰然倒下的故事!爱多VCD那个由成龙主演的广告片至今还在头脑中留有印象,三株口服液那刷遍村村寨寨的的标语仿佛此刻依然存在。但是这些曾经缔造财富神话的企业却早已湮没在历史的尘埃当中。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大败局》揭示了在并不健全的市场经济模式下,资本迅速且辉煌的原始积累,企业疯狂而无知的极度扩张,直到一只蝴蝶微微扇动翅膀引发一场吞噬天地的大灾难!
       这样的故事,在今天依然上演着!此刻在我脑海里率先浮现出来的是HTC。
       我的手机是HTC G14,买在2011年。那个时候,HTC的市值刚刚超越诺基亚,王雪红也刚刚成为台湾首付,一个诞生时间不长,靠代工发家的手机厂商俨然有了吞噬寰宇,领衔安卓与苹果一较短长的实力。
       然而,短短两年,当年欲与苹果争天下先的HTC便沉沦到了自身难保的境地。他的轰然倒下亦如此前的诺基亚,摩托罗拉。
       HTC错在哪里? 我想从《大败局》当中多少可以吸收借鉴点经验。
       一、营销之殇。90年代崛起的民营企业,无一例外都是靠着巨大营销投资与天马行空的广告投入换来的。HTC自陈在营销上存在问题,但却鲜见它真正的改变。HTC投放的广告,基本上无特色可言,难以宣传它的产品。拿到了欧冠的比分播放广告,却鲜见有配套的广告予以宣传。HTC,真该好好包装下自己的形象了!
       二、价格之殇。在IT的战国时代,在品牌认知度不高的前提下,价格战是迅速占领市场的有效手段。HTC端着贵族的范,一方面宣称不做低端机,一方面又遮遮掩掩的把低端配置卖出了中端价格,如此何以吸引消费者。
       三、自身的纠结。从命名上看,HTC 此前一直被玩家以G某开头,印象中有从G1到G23的命名。其实,我感觉,HTC大可以把这个坊间已经默认的命名方式发扬广大,冠以G一个完整的单词,一直以此命名下去,就如同三星的S1直到S4!但是HTC显然是混乱的,前一年,他推出了ONE X,然后今年又开始主打NEW ONE,真不知道明年的HTC旗舰叫什么名字。one 2么?
       写《大败局》,最后谈到了HTC,多少有些跳跃。不过失败就像一面镜子,照一照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希望HTC能够重整河山,也希望中国的企业,不要再出现更多的大败局!
  •        作为一个在校大学生,这本书所记叙的故事让我大吃一惊。
       我真的图样。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商界竟然如此兵荒马乱。一如后汉时期群雄割据,道德沦丧,只有胜败,不择手段。
       有牟其中这样的“大骗子”堆起来的南德,有卖“灵丹妙药”的神棍企业——太阳神、三株,有被捧上天又跌入地底的巨人集团、有死在公关的秦池、有叛逃未遂被判死刑的健力宝、科龙....
       太多太多反面案例让人不禁嗟叹。金钱让人疯狂。人们在追逐资本的过程中,往往会忘却最初的梦想,陷入一种疯狂、一种偏执。而这种偏执,最终会将他们引向事业的坟墓。
       这本书,我想我还会再看一遍。到时候再细说我的感触吧。
  •       这本书其实早就读过了,但是一直属于让我记不住人名的类型。
      
      总体的感觉就是这是一个混乱的时代,乱世出英雄,但是这个游戏的规则也很杀戮。我脆弱的小心脏总是颤抖于这种有时甚至是简单粗糙的方式。我总是选择性的忽视太过血腥的东西。
      但是有的时候就是狭路相逢勇者胜。就好像赢德州的未必是智商最高的。
      
      扯远了。
      
      商业形态正在沉淀和规范化,但是这番血流成河的厮杀正式他们走来的地方。
  •        1、
       “恶人”并不指人品之坏,而是说采取不正常的手段异军突起并不知改变的企业家们。
       书中所收败局,有的产品处在发育早期,比如瀛海威、巨人这种电子产品,亚细亚、玫瑰园这种崭新的销品贸、房地产业,其管理和市场尚且不成熟,领导者虽有远见卓识,但终究输给了自己的局限性。在一枝独秀之后,误入歧途并深陷泥潭,眼看后来者居上,却业已无力回天。
       有的则是大肆鼓吹明日黄花,比如爱多的VCD,飞龙、三株、太阳神的保健品,其竞争以广告轰炸和话题炒作为主,不乏质量掺水和技术造假,形势一片大好则高歌猛进乱放卫星,稍有东窗事发就阵脚全乱。用兵一时爽,战后火葬场,其人来者不善,其必不得善终。
       然而,因为他们的敢为人先和壮怀激烈,也因为九十年代中国商界的无序,所以,后人理应给予这些悲剧以同样的掌声。
      
       2、
       竞争的环境中,道德问题悬浮于一个奇怪的区间。
       恰如人事。对手从不会因为尊重你的茂德而出手就轻;若非身居高位,你的诚实与否、真情几许,从来都无人问津。世界不会因为你是个好人,就善待于你。相反,做端正的买卖不但艰难,而且经常亏本。
       我们发现,在商战中存活下来的,后来被传颂为品质优良的企业,他们的“品质”首先都很聪明、很有利可图,只有不择手段地爬到一定的高度,才有资格谈论高尚的问题。这是一种狡猾的仁义和凶险的智慧。最终得到掌声的人,他们的手之所以变得干净,不是因为不再杀生,而是因为懂得了兵不血刃。
       做一个人,如果只满足于做一个善良的、有操守的人,那么不出意外,这就是一个平庸的人。我常想,如果地球生存资源骤减,只能供养小部分的人口,那么这些人就是首先该死的那一批。他们除了本分,再无其他,却组成了世上99%的芸芸众生,左右着历史潮流,他们的愚钝和哀乐,自编自导了人间的悲剧,传达着命运对于人之本性的嘲弄。法不责众,这个“众”,是多么地安全又可恶!
       做一个人,如果不努力成为,在力所能及的最大范围内的一个非常、非常、非常优秀的人,那么,其生命多是毫无意义的。甚至他自我结束生命,也常常是意义寥寥的。作为凡人,看到昔日舍我其谁的那人衰落了,心里平平淡淡的,日子也还安安稳稳地过,趣味倒不是没有,但想着别人可悲的同时,自己其实也可悲得很。
      
       3、
       本书非常鲜明的特点在于其极具感染力的语言。盈亏浮沉本来复杂琐碎,然而在作者感情丰富的大量拟人写法下,也变得血泪相合而动人至深了。
      
       4、
       此番阅读,才惊闻就在迈入新世纪之前,中国的商界即已有如此多的繁花异彩。1999年的《搏击俱乐部》在今看来,仍然摄人心魂;而同时代有关败局的故事,一样依旧值得思考。
  •       在什么阶级考虑什么事!悲哀是一种惋惜,是一种愤怒,是对现实的哀凉!我一直认为中国只有两种商人,一个是吕不韦,一个是胡雪岩!失败只是结果,过程才是最重要的!是一直都在的小企业,还是如烟花的大企业!最顶尖的商人也是出色的政客。没有政治敏锐性的商人决不是一个出色的商人。政治决定经济,经济影响政治!
  •       喜欢吴晓波,是通过阅读《第一财经周刊》开始的,之后阅读了《历代经济变革得失》和《激荡三十年》(是的,你没看错,我是从后向前接触的晓波),《大败局》一书之前只是比较笼统的看过一些节选,这次有幸拜读,酣畅之余,感概尤甚。中国人一向喜欢悲情英雄,看看项羽和刘邦就知道了,在《大败局》系列中,一个个短命的企业如同一颗颗流星划过天际,留下的只是一声声哀叹。
      资本的原始积累总是充满了血腥,在改革开放的前十年,那时的中国市场其实是弱肉强食,毫无规则可言,各种背离道德的事情层出不断,每个企业家嘴上说着“振兴民族工业”,背地里却只是会不断的将成百上千的钞票填进电视和报纸的广告当中,到底是什么造就了中国人如此的着急?是近代社会以来远远落后于西方世界的自卑?还是我们骨子里认为作为东方文明古国的自尊?又或是自大?对这些“悲情”企业家,既扼腕叹息,又恨铁不成钢,不禁扪心自问,到底是什么样的土壤造就了这样一批草莽。
      《大败局(上)》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企业是瀛海威(在下部中当然是当之无愧的健力宝),作为中国大陆第一个指出信息高速公路的企业,瀛海威的倒塌说明了“互联网公司”与传统企业相比,在企业决策和运营上并没有体现出明显的不同,书中吴晓波这句话我印象最深:“由于对财富的膨胀存在着迷幻般的梦想,致使这些高学历、悟性极好而又极为自负的青年们往往轻视企业成长的规律,轻视一些最基本的管理和经营原则”,“事实上,互联网将影响人类生活的深刻度,取决于IT技术与现有经济形态和产业群体的嫁接度,而不仅仅是很多人所以为的普及度上”。吴晓波老师说到了点子上,互联网并不是传媒界或有些人鼓吹的灵丹妙药(互联网思维尤甚),金融和实业作为环境和基础,缺一不可(如果只是想花些投资人的钱,请忽略此条)。不知道吴晓波看到今天的移动互联网与生活的结合后,又会想到什么。在中国,一个长远来看成功的企业,需要的到底是什么。
      继续向下册进发。临行之前,心血来潮,偶遇杨廷和之子明朝才子杨慎的《临江仙》,顿时释然: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       作为一个80后,对健力宝的印象实在是太深了,今年过年家中又屯了好几箱,虽然物是人非,但总要为了忘却而纪念。
      《大败局Ⅱ》很早之前就看过,但当时的印象并不深,现在看来却“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与《大败局Ⅰ》相比,这本书中的企业家能力和境界的确提高了很多,营销手段和融资方法也高明了很多,却显得更加的浮躁,被政治与国有企业所掌控的金融夹在中间,无法自拔。中国企业家的原罪,是这个社会的原罪,也是这个制度环境的原罪。
      开篇即讲“东方魔水”健力宝,中国人一贯喜欢悲情英雄,李经纬的能力和遭遇以及所受到的委屈都毋庸置疑,甚至在健力宝遭遇危机时甚至有供销商凑钱想要帮助健力宝渡过危机,足以见其品牌影响力之大。可惜,李经纬与政府间的矛盾导致健力宝最后易主张海,在经历第五季和爆果汽之后,彻底走向了衰落。书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地方在于李宁公司成功香港上市后其创始人李宁接受记者采访时,吴晓波在最后写道:“当他(指李宁说自己是企业家)说出这番话的时候,16年前在首都机场捧花等候他的老朋友李经纬却正孤单而屈辱的躺在广州一家医院的病房里”,令人唏嘘不已。
      中国的企业家,游走于政商之间,需要的绝不仅仅是头脑,更重要的是宏观形势、距离国企的远近和运气。
      是为为了忘却的纪念。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        上星期在公司和一同事聊天,因为整个行业的问题,目前公司的经营状况实在差到不行,车间现场的设备都厚厚一层积灰,于是那同事突然来了一句“公司目前的状况,不知道什么时候都会突然宣布倒闭了,就像柯达一样”。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我却有灌顶之感,公司效益再差,我也还真从没想过倒闭这个词组,但这却又是实实在在可能的结局。一年前看《激荡三十年》,了解了企业的发家史,于是这几天翻出了《大败局(壹)》,希望从中能获得一些借鉴。
       诚如作者所言,虽然上册介绍的主要还是20世纪90年代的一些企业,但是今时今日看来,他们倒下的因子却仍然在很多企业慢慢发酵。或许企业的成功各有不同,但是失败却又惊人的相似。
       1.对道德遵守和行业秩序的漠视。依赖政策或制度的漏洞从而发家,游走在法律法规的边缘。
       2.缺乏系统的职业素养。不少企业以畸形营销的方式在信息不甚发达的年代吸引眼球从而迅速建立自己的商业帝国,但是仅凭企业家个人的天赋或直觉是远远不够的,缺乏规范管理,尤其是质量、财务、审计几个方面的缺失。
       3.盲目扩张。多元化是很多企业壮大后必然会走的路,但是如何多元化确实一门很深的学问,资源控制、行业领域、细分市场、扩张策略等都需要深思熟虑,创业期创业者的那种狼性或许是成功的一大助因,但是发展期需要的是企业家的审度,一腔热血的蛮干终归是无用功。
       4.与政治的距离太近。一个企业与政治不可能太远,太远是绝对难以走下去的,但是与政治多近却是一个深刻的话题。与虎狼同行,不仅要始终保持可以迅速撤离的距离,而且不要把自己的所有食物都献给虎狼。
       5.环境条件的制约。这一点在瀛海威身上最为明显,如今看来,无论是互联网还是电商都是有巨大的市场的,然而纵然他们预见了整个市场,甚至预见了中国信用体系不健全下电商的种种逆境及广阔未来,却撑不到整个市场环境改善后的春天。
      
       如此看来,目前公司在1、3上面跌了大跟头,和国内竞争对手在整个行业打得天昏地暗,营销手段千奇百怪、奇招迭出,然而产品本身的竞争力和国际巨头比起来,还是有巨大差距。整个行业现在都乌烟瘴气,就像最近的一个项目招标,近2亿的项目,竞争对手报价4千万,如何玩?
       同样的,在优势产品市场份额都无法保证的情况下,又成立了2个新的事业部,这步棋着实走得不妙。
       或许若干年后,公司的案例会进入《大败局(叁)》也说不定。
      
      
      
  •       迅速读完的一本书,印象中最强烈的就是那个年代ms只需要在电视、报纸等媒体最疯狂的轰炸就可以成功了,简而言之就是广告至上。然后紧接着的就是,成也广告败也广告——当销量供不应求时,当钱来得太快时,当感叹成功太容易时,脑袋就膨胀了,就开始疯狂了,广告一掷千金,什么产品、管理、营销都抛到脑后了,于是危机也就一步步来临了。
      在唏嘘不已的同时,其实更重要的是知道这一切发生的原因:
      A、改革伊始,商品短缺
      B、用户接触渠道只有电视、报纸,其中央视独占鳌头
      C、基于前两点,高强度集中式的广告可以迅速获得营销效果,并且有不少“成功案例”摆在眼前,于是胆子大的人孤注一掷
      D、销路打开后,乡镇企业的本质完成不了产品与管理的依托,但成功的膨胀欲继续推动者广告豪赌
      E、产品或负面新闻一旦出现危机,外强中干的躯体兵败如山倒
      理论上说,这些陈年案例现在都失去了意义,毕竟A、B都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基本上都颠倒了:
      AA现在是产品严重过剩的年代
      BB用户接触渠道太广,而且口碑才是最重要的购买驱动力
      因此,电视、报纸的消亡是迟早的事,真正抓产品——供应链——用户体验的公司才能长久制胜。
  •       看完了大败局一和二,最大的感受是很多公司的失败都是国内相关法律制度的欠缺所导致的,产权制度的欠缺、金融制度的不完善等等。
      具体感受如下:
      1. 和政府搞好关系,但不谈政治。
      2. 即使与政府合作,也要弄清产权制度。
      3. 创业初期可以搏,创业后期都是靠稳扎稳打才把公司越做越大的。初期没啥可损失的,大不了从头再来。但公司大了,就得稳扎稳打。业务规模上去了,如果组织架构、管理、渠道这些因素没上去,也会拖垮公司的。
      4.不违法,懂法,不钻法律空子。
      5. 不以规模论英雄。
  •       事后诸葛亮,绝对的!但是我们有需要这种时候诸葛亮,去分析,去反思,以供后来者借鉴,读完之后,以我粗线的认识,当今中国很多企业仍在重复书中提到的错误。
      书中的案例,那十大公司和它们的创始人或者管理者们,都是杰出的、成功的,在20世纪最后二十年里,乘势而为,呼风唤雨,尽管最终的结局在世俗意义上说是失败的。
      内容很精彩,每个案例娓娓道来,像是在讲述故事,读来毫不枯燥,但是少见故事的主观性,很是客观,以旁观者的角度条分缕析。
      我给四星的评价,其中一星是给【案例研究】和【八方说词】及其作者的,这也是吴晓波失去第五颗星的缘故;引用一些资料信息完善书本的血肉无可厚非,我却觉得引述得太多了。
  •       连着一个星期终于把大败局的两本看完了。 昨晚和老妈视频的时候还在说,之前血气方刚总觉得能力和野心是最重要的,还自己定义说幸福就是能力野心,和现实向匹配时,才能感觉的到幸福。 可是在自身能力也野心指数增长的同时,克己就显示出超乎寻常的重要性。记得书里有句话,关于世界上开赛车最快的人,舒马赫,当记者问他汽车什么部件最重要是,他说刹车。
      
      很多成功的企业家,都是高智商和高情商的代表,灵敏的商业嗅觉,超人的大局观念,吃苦耐劳的本性,在资本扩张的路上,却连自己的裤衩都输掉了。一切失败都不是一蹴而就,说句不大合适的话,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很多结局都是自己早早埋下了伏笔。
      
      贪婪和欲望永远是人类最大的敌人。
      
      身在美国,不管是超市,自营店,各种产品的设计,你都可以感觉到其中人性化的设计,可是在中国,企业似乎更看重自身的发展,而忽略了给消费者带来的消费体验,任何东西都没有发挥极致的精神。巨大多数的企业和企业家都将金钱和精力消耗在快速致富的项目上,要知道政府提供的机遇是希望你能更好的帮助人民和国家的发展(虽然每次说这种话都一定会有人喷)但现实就是如此,国家的土地国家的政策,其实都是国家变相和企业家做生意。作为政@府,需要一个人来帮助国家集中财富,所以才会对你有政策上的扶持,否则政%府辛辛苦苦只是为了成就某个人的一世功名吗?可是更多的人却吧一个企业当成了自己展示能力的大舞台,忽略了在历史和社会发展中,一个企业家应当发挥的正面力量,把企业当成聚财敛财成名成功的工具,最终成了跳梁小丑一点也不让人意外。
      
      这个世界上,总是有一些人能力超越旁人,或者单纯运气超越旁人,时代和历史赋予你发展的契机,是为了让你反过来推动时代和历史的发展。记住,无论企业发展到何种地步,要坚守自己的职业操守,企业文化和做人的原则,不能再金钱和名利钱迷失。并且时刻告诉自己,自己的成功更多的是靠运气,永远要将自己的利益回馈社会,用符合历史发展的角度指定自己的企业战略,才能更加长久。
  •        看的是大败局1 ,80年代到2000年的许多企业家的兴衰故事,挺好的!特别有印象的是小时候喝三株 和红桃k 口服液,还有哇哈哈哈的广告,八九十年代中国的企业都是一夜暴富啊,就是靠广告啊!资本的积累时间都不是很长,后面垮台是多方面的,个人 还有环境的因素都有吧!那个vcd 广告也有印象,亚西亚也听过!好多失败是中国的环境吧!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