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獅子香爐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1997年09月15日
ISBN:9789573233541
作者:陳舜臣
页数:128页

作者简介

一九二三年紫禁城一場大火,點燃了青玉獅子香爐的生命,嫋嫋縈繞著李同源一生一世的執著。
在詭譎多變的時局裡,獅子香爐成為李同源生命靈魂的寄託與依歸。當烽火連天,神州變色,故宮珍寶輾轉南遷,青玉獅子香爐行蹤成謎時,心靈深處已幻化為青玉獅子香爐的李同源頓失了一切精神的依靠。
尋找獅子香爐,尋找遠颺的靈魂,李同源,能否再一次與青玉獅子香爐重逢!?
第六十屆直木賞得獎作品


 青玉獅子香爐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这只是薄薄的一个小本子,一个并不离奇的中篇故事,与其说是故事,不如说是“故宫文物辗转史”更为贴切,从冯玉祥将废帝溥仪逐出宫去,到部分珍品渡台安置,短短二十多年的历史,作者讲来近乎平铺直叙,从故宫博物院成立,清点文物造册,反复周旋防止军阀觊觎,到东北易帜之后的黄金年代,再到8年抗战中的全国迁移,先到南京又到上海,再兵分几路,辗转汉口、武昌、宝鸡、成都、重庆、乐山数地分批安置,抗战胜利之后又回南京,再到渡海赴台。纸上寥寥数字,地图上几条路线图,一段在大时代背景下几乎无人关注的小事,哦,也不对,当时不少人反对,认为占用了那么多人力物力去做这样的事情,也是政府的不作为,认为带着文物跑,不带人民跑,不是个合格的政府。这里我无意辩驳这些行为的对错,我只是觉得很震撼,震撼于我之前的无知,作为一个中国人,读到日本人写到的这段历史,不知怎地我只觉得汗颜。昨天看到张佳玮的一条说说:“每次去西湖转,看各种景点说明,无论是苏小小墓、武松墓、什么什么塑像,都会来一句“20世纪60年代被毁,之后重塑”的句子。昨去林风眠先生故居,刚跟人感叹说“保存挺好,没被毁过”,立刻就看见“林先生1966年自毁画作、1968年被捕,1972年释放"的字样。”很多人会说,文革嘛是个特例,群体陷入疯狂了嘛,但是现在我们就不拆迁古城和名人故居了么?很多人都认为,我们五千年的历史太长了,东西太多了,所以子孙后辈们也觉得没什么稀罕的,只有像美国那种没历史的,和日本那种皇帝不急太监急的国家,才整天对我们的历史咸吃萝卜淡操心。日本人将切腹的行为美其名曰“玉碎”,之前我觉得他们很有阿Q精神,直到我看到他们对于老舍的始终的关注,在老舍去世的第二年,著名作家水上勉就写了《蟋蟀葫芦》,以寄追悼之情。1970年,才偶从旧报端上得知老舍自杀消息的井上靖,随即写下著名散文《壶》,通过一个故事慨叹老舍一定是那种“宁为玉碎”的文人。1978年,开高健索性以《玉碎》为题,写了短篇小说,并成为川端康成奖获奖作品。有吉佐和子更是写下了报告文学《老舍之死》。1989年,中园英助又有短篇小说《彷徨湖》问世。1991年,冈松和夫写了另一篇小说《太平湖》。2002年,日本老舍研究会会长杉本达夫,连续写出《关于老舍之死的断想》两篇。他们一直没有忘记过老舍,这位在文革中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文人,我只是再度觉得汗颜。也许我们始终是一个韧性很强的民族,我们崇尚强者,关注大历史中的铁血和权谋,我们的忘性很大,因为很多时候只有把什么都忘了才能毫无顾忌地开足马力向前冲,砸碎一个旧世界,才能迎来一个新世界。很多人都相信这个,不是么?不认可不加入到这种主流的价值观里,就是一种落后的近乎于背叛的行为。李同源就是这么一个时代洪流中的孤独者,对于他来说,除了心心念念的青玉狮子香炉以外,“任何事情都没有发生”,相比于今天的我们来说,他所处的时代动荡不按,他见过皇帝,见过几任总统,见过军阀,见过日本人美国人,亲历文物万里迁移辗转,但是,“任何事物都穿不透他的盔甲”,抗战胜利之时,“呼喊胜利的声音不绝地响彻李同源的四周。他想起孙文进入北京和北伐军收复北京的情景。如同当时那样,人们狂热的模样在他眼里,不过是发生在云雾般迷蒙而遥远地世界里的事。”我们可以拿民族大义之类的旗号去批判和抨击他么?那么这样的我们和文革中批判老舍的人有何不同?那么这样的我们和孙海英、吕丽萍这对“恐同症”夫妇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我们常常违心地站在多数人这边,因为我们怕作为少数的那种疏离感,只有和多数人在一起,才会觉得自己安全了,因为少数人永远不掌握话语权。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地理解并尊重个人的选择呢?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做到不强加价值观给别人呢?我们什么时候才能不动用国家、民族、道义等等大帽子去扣死别人呢?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帮那些和我们不同的人争取他们应得的权利呢?我不得不承认,这可能最终又是一个令我汗颜的结果。
  •     很难想像这样的一部作品能摘得直木赏,先不去管陈舜臣究竟算不算是中国人,光凭这样的题材也能获奖这一点就足够说明直木赏的包容性了,而且还并非是绝无仅有的特殊待遇,除此之外还有不少他国题材的小说摘得此奖项,比如说——我接下去会看的《夏姬春秋》。这本书很薄,薄到只有125页,这本书也很好读,好读到只花了回程在车上的时间便宣告结束,但我好像看了一段简洁明快的近代史影像,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主人公李同源的一生只随着青玉狮子香炉而浮沉,而我也感慨于自古留传下来这些宝物能长久存放实属不易,跋山涉水,漫长旅途,辗转反侧,这是看人事,但历经战争的硝烟,仍能保存完好真是要看天意了。陈舜臣的文笔很简练,根本没有什么废话,情节上除了李同源一心想守护的青玉狮子香炉以外,还加入了爱情的元素,除了那女子一开始对李同源所展示的行为稍显突兀以外,其它的我都觉得很好,基本无可挑剔。

精彩短评 (总计16条)

  •     直木奖作品总是要做作点 大概评委才能懂
  •     动荡时代中人的命运和这青玉狮子香炉的命运紧紧联系,血肉不离
  •     虽然拿下了直木奖,出版社又将之划到推理小说的范围来出版,但全文与推理并无太大关系。这部小说可以看成是“一个香炉不平凡的转移史”。李同源将执念放到自己雕刻的香炉之上,陪着这只香炉奔走,竟舍弃了一生的青春。同时,跟随李同源的脚步,通过作者之笔见证了从清末到建国初期那段动乱的历史进程。
  •     这故事,我喜欢……
  •     其实日本人文笔真不咋地!
  •     我才知道台版和大陆版不一样啊我只看到这一篇大陆版的是短篇合集啊,ORZ
  •     85分钟读完。首先我不认为这是一本推理小说。//情节不算复杂,也不是很吸引,因为是译作,也实在不觉得文字有多好。读完大概是因为它很薄,一口气就干掉了。//刚读完的时候觉得有点闷,仔细想想,有点味道:大了说,国事纷扰,百姓惶然。小了说,不敢恋人,恋物,猛觉所求实非物,叹息半生早自误。//我想,不同的人应该品出了不同的东西,这就是味道所在吧。
  •     这压根不是推理吧,直木奖的品位略奇葩。
  •     读得不是推理而是历史
  •     定义为历史小说更合适吧
  •     推理性较弱,读的更多的是历史,作者对几段历史的研究还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虽然人在异国,可对故乡的眷念,由此书可见一斑。
  •     读到中段,莫名其妙地哭了一场。苦也!我们的国宝! 故事非常简单,没什么悬念,背后的历史却极沉重。那些平实地描写故宫文物转移的文字,蜀道上年轻职员念的那首杜诗,心里真是难以承受,几乎喘不过气。 主角李同源本身倒没什么,却是素英的形象十分奇特,这个女人不寻常。
  •     直木獎獲獎作
  •     非常喜欢这本!结合了民国时期故宫文物辗转的史实写出的故事,但是不知道它为什么算“推理小说”?匠人与作品之间的牵绊虽然觉得有些夸大,但非常生动,也重现了民国时期故宫文物辗转时代的状态。据说国内有出简体版了,现在出版标准放宽了嘛。
  •     貌似不算推理,不过作故事来读,还是蛮好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