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戊戌年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9-12
ISBN:9787506318082
作者:张建伟
页数:423页

内容概要

张建伟,中国青年报高级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一九七五年当记者,到处走路,采写报道,有《第五代》、《命运备忘录》、《深呼吸》等新闻作品集问世。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一九八八年开始报告文学创作,已出版《中国院士》(合作)、《白货》、《黑洞》、《危情》、《狱火》等作品,“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
一九九○年开始钻故纸堆,十年间有了《温故戊戌年》、《最后的神话》、《流放紫禁城》、《世纪晚钟》、《老中国之死》五部作品。鲁迅文学奖获得者。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戴着镣铐跳舞
1、光绪皇帝发了一句牢骚
2、慈禧太后发了三道谕旨
3、权欲在心要发芽
4、有压迫就有反抗
第二章 首辅被罢
1、状元.宰相.帝师
2、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3、“鬼子六”抱疾论翁
4、死者与生者擦肩而过
第三章 操刀授柄
1、毛遂自荐
2、秀才遇到兵
3、一支笔横扫千军
第四章 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
1、帝阍沈沈叫不得
2、万木森森一草堂
第五章 为渊驱鱼
1、改革的太阳亮了
2、抓了一个反改革典型


 温故戊戌年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这是一本在海外特别是台湾史界有影响的戊戌变法著作。之前我观念中的戊戌变法都来自大陆的历史教科书,以及比较传统的一些历史著作,包括李敖的《北京法源寺》。这本书揭开被历史尘封的故纸堆,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戊戌变法。康有为并非光绪最看重的变法大臣,而前者在戊戌变法之后伪造了太多的证据来掩饰历史的本来面目。慈禧其实是支持变法的,当时的国家柱石也有许许多多赞同变法的大臣,如张之洞,变法风气所至,善于见风使舵的袁世凯也旗帜鲜明的站在维新派的一边。但是康有为及其弟子出于个人私利,策划了一场惊天政变,试图利用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的新兵和谭嗣同从湖南募集的江湖勇士包围紫禁城,杀掉慈禧,让光绪成为真正的天子,手操大权,如同日本的明治天皇。。。这些书中阐述的历史几乎是对已经盖棺定论的戊戌变法史的全面否定,冲击力之强几令人窒息。这是一本优秀的报告文学式的近代史著作。遗憾的是,作者完成的有些匆忙,有些地方无法自圆其说,而文字方面也不够优美。作者经过考证,还指出梁启超用他一贯的饱蘸感情的如掾大笔更改了谭嗣同的绝命诗,其目的也在于掩盖历史的真相。这让我未免有些不舒服,那首广为流传的绝命诗是多么慷慨豪侠,让人倾心向往啊: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     袁世凯窃国,这点是无可争议的。但关于他出卖维新的千古骂名却多少有点冤枉了。在政变前两天,光绪就下密诏让康有为尽快离开北京,换言之,早在袁世凯高密之前维新派的大佬就已经跑路了。就凭这点,你说戊戌变法的失败能归罪到袁世凯头上?他是袁大头不是冤大头。先撇开这些不谈,咱先来仔细掰扯一下当时袁世凯面对的局势。这个原本在天津小站练兵的武夫显然最开始是不明白北京城内的状况的。作为当时改革的“实践派”其实维新跟他也没多少关系。主要是康有为他们“书生造反”觉得把慈禧干掉就万事大吉,于是乎想找把枪,正好袁世凯是他们认识的为一个丘八,好吧~~就决定是你了。由于康的大力举荐,光绪皇帝破格召见了这个下品的小官。袁世凯对这事是非常高兴的,按大清的惯例,一旦皇帝召见像他这种品级的小官那意味着他离升官不远了。屁颠屁颠的坐火车赶到北京,原本满心欢喜的袁大头立刻嗅到了紫禁城空气不对。也就在这一天,他看到了懦弱的光绪,看到了让他一生害怕的慈禧。傻子都知道,在光绪和慈禧的这盘棋中作老佛爷的马前卒显然更为明智。就在这之前,谭嗣同带了一封据说是光绪密诏的东西给袁世凯,让他带兵秘密进京包围颐和园。我估计袁大头看着谭嗣同郑重其事的拿着密诏一脸严肃的想跟自己从长计议的时候心里肯定在努力憋住笑。秘密进京?包围颐和园?你们脑子秀逗了!我这小站总共七千人,满打满算顶多出去六千多,而且部队的子弹枪械都在天津城内,六千多人去拿枪您老人家倒是教教我怎么才能做到“秘密”?除开这些,这京津地区又不光是只有我这一路人马。不说那些八旗部队,他们虽然战斗力不行但作为这个国家的中央军他们的装备可是一流的,而且人数也有好几万,哪怕是几万头猪我这六千来人抓也得抓半天啊。此外,聂士成董福祥手里人马也不少,而且这两位都是荣禄的人,就我我干掉了荣禄也打不过这两位啊。那可是北京啊,洋老爷能随便进我袁世凯凭什么啊?还秘密~~~开玩笑。当然了,面子上袁世凯也是一脸严肃“兹事体大,容我考虑考虑”。正是这个“密诏”事件,可以说是维新派硬生生把袁世凯推向了慈禧一边。这时候,摆在袁世凯面前有这么几条路:第一,豁出去了,跟着他们干。万一成了自己就是大大的功臣啊,到时候加官进爵荣华富贵。但就连他自己都不怎么相信就凭这计划能成功,甚至可以说毫无胜算啊,有必要拿咱老袁家的脑袋去冒险吗?需要说明一下,康有为跑路的事情袁世凯还不知道。也就是说,就在袁世凯坐在回天津的火车上瞎想的时候,维新派已经毫无胜算了。第二,不干也不往外说,行不行?把这件事烂在肚子里,就当不知道。这显然跟不行了,这样一来,万一维新派胜了,我老袁就是懦夫胆小鬼肯定没好果子吃;一旦他们失败了,严刑逼供起来谁能保证他们中不会有人把我咬出来,到时候就是知情不报罪加一等。想来想去只能告密去了。唉,只是这样一来固然解决了生死问题,但道德的骂名算是背定了~
  •     这里不说大的改革,而仅仅谈谈我能够有些想法的企业内部改革。看过《温故戊戌年》后,就常常想,在一个企业中自然有它的慈禧、光绪、翁同龢、康有为、梁启超、荣禄、袁世凯、伊藤博文等等等等。当一个改革摆到个人面前,每个人都会在桌面上摆出理想、理论、宗法等等堂而皇之的理由,每个人都会在心里琢磨自己乃至自己的派别的利益和权力,每个人也都会平衡桌子上面和心中两方面的东西而展开行动。如果一个像推动改革的人,自己被自己桌面上的理想、理念所蛊惑,而不懂分析没有在桌子上面的东西,那么他要么是幼稚,要么是超级大智慧,要么是超级大权力。光绪是那么的幼稚,以为自己能够疾风暴雨地改革;慈禧是那么的有力,可惜她只关注权力而不少关注发展进步... 在无需年发生的事情,还在以不同的形式相同的内质地发生着。任何想在企业中搞变革的人,卷入改革的人,不管你是慈禧、光绪、康梁、袁世凯,都应当看看《温故戊戌年》,从中找到一些启示。

精彩短评 (总计17条)

  •     准备跟茅海建对读,又到变法的环节了,温故一下历史
  •     还可以
  •     戊戌年事面目难辨,事实与演绎的翻覆之间总令人一声叹息。本书观点:一场或可有所作为的改革为维新派的激进和政治不成熟所误。救国祸国卖国间所差不过微毫。
  •     戊戌或许只是光绪的一张牌而已
  •     作者是袁粉。。。
  •     这是大三下半学期读的书。
  •     一家之言。兼听则明。
  •     一家之言,晚晴七十年再读一遍的考虑
  •     这本书的写作多了一些演义的味道,加之许多颠覆性的观点,饶有趣味,但真实性如何,自当有所甄别,4颗星
  •     好书
  •      年华世事两迷离,敢道中原鹿死谁?
  •     大开眼界,无需多言。。。
  •     张建伟《温故戊戌年》,最大贡献或是介绍了黄彰健(黄曾放豪言,要不是我老黄在台湾,找资料不方便,你们大陆学者做的那点事儿,我一个人就做完啦…… )。虽未读黄先生《戊戌变法史研究》,但戊戌年较重要事实,张无不引黄说,或可目为简写版《研究》。 比较重要的考正有这么几个:其一,罢翁同龢是光绪皇帝的意思;其二,所谓公车上书,实属子虚;其三,政变导火线为伊藤博文。当然,这些考正,都是黄彰健先生的研究,张转述而已。
  •     “作者经过考证”??看了两位的评论,让我对这部书失去了信心。
  •     在大2的时候看到的这本书。
    这是有这些书,这些有悖于我们教科书认识的观点,让我彻彻底底变成了一个历史的虚无主义者,即:什么都不能相信,什么都不是真实的。
    导师劝我,应该追求相对的真实,没有绝对的真实。但是哪一种真实不带有个人色彩,不带有意识形态的影响?
    我也选择继续相信谭嗣同的绝命诗,不论真实与否……
  •     康有为心术可鄙,行止乖僻,且怙势弄权,效王莽当年故事,可谓书生误国之极矣。更何况其人品、学术皆大有可疑之处。其有为乎?其无为也!
  •       这是一本在海外特别是台湾史界有影响的戊戌变法著作。
      
      之前我观念中的戊戌变法都来自大陆的历史教科书,以及比较传统的一些历史著作,包括李敖的《北京法源寺》。这本书揭开被历史尘封的故纸堆,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戊戌变法。
      
      康有为并非光绪最看重的变法大臣,而前者在戊戌变法之后伪造了太多的证据来掩饰历史的本来面目。慈禧其实是支持变法的,当时的国家柱石也有许许多多赞同变法的大臣,如张之洞,变法风气所至,善于见风使舵的袁世凯也旗帜鲜明的站在维新派的一边。但是康有为及其弟子出于个人私利,策划了一场惊天政变,试图利用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的新兵和谭嗣同从湖南募集的江湖勇士包围紫禁城,杀掉慈禧,让光绪成为真正的天子,手操大权,如同日本的明治天皇。。。
      
      这些书中阐述的历史几乎是对已经盖棺定论的戊戌变法史的全面否定,冲击力之强几令人窒息。
      
      这是一本优秀的报告文学式的近代史著作。遗憾的是,作者完成的有些匆忙,有些地方无法自圆其说,而文字方面也不够优美。
      
      作者经过考证,还指出梁启超用他一贯的饱蘸感情的如掾大笔更改了谭嗣同的绝命诗,其目的也在于掩盖历史的真相。这让我未免有些不舒服,那首广为流传的绝命诗是多么慷慨豪侠,让人倾心向往啊: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