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王家庄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05
ISBN:9787800057373
作者:毕飞宇
页数:394页

内容概要

毕飞字,男。汉族。1964年1月生于江苏省兴化县大营乡陆王村。1979年返城。1983年考入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1987年毕业,同年赴南京,任教于南京特殊师范学校。1992年入《南京日报》社,从事新闻采访、编辑工作。1998年调入江苏作协《雨花》编辑部。
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先诗歌,后小说。1991年在《花城》发表小说处女作《孤岛》,后相继发表《叙事》、《雨天的棉花糖》、《是谁在深夜说话》、《哺乳期的女人》、《睁大眼睛睡觉》、《青衣》、《王米》《玉秀》等,共两百万字左右。出版有长篇小说《上海往事》、《那个夏季、那个秋天》,小说集《慌乱的指头》、《祖宗》、《睁大眼睛睡觉》、《款款而行》、《情衣》、《男人还剩下什么》、《是谁在深夜说话》等多部。

书籍目录

总序
群星闪耀的天空
2000年后新作
唱西皮二簧的一朵
蛐蛐蛐蛐
地球上的王家庄
玉秀
处女作
孤岛
成名作
哺乳期的女人
代表作
青衣
代表作
叙事


 地球上的王家庄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父亲对着漆黑的四周看了几眼,用手掸了掸身边的萤火虫,犹豫了半天,说:“我们不说地球上的事。”这是毕飞宇的《地球上的王家庄》,寒假在家我读了中国作家档案丛书中的几本,毕飞宇是个很不错的作家。我知道这篇小说是还好几年前,听说叶大鹰拍了个电影的时候。记者们的介绍是“在荒诞剧情和诙谐表演背后,该片提出了一个非常深刻的哲学命题,即一群农民第一次意识到地球、自我觉醒和冲动”云云。这造成我的印象是本故事是一个有点傻乎乎的,可爱的,轻度荒诞的作品,直至我读到了原小说,才发现根本不可以这样描述。要么,我只能说记者们只是一贯地不负责任。毕竟发新闻是他们的工作,他们不一定有时间有能力去读懂一部电影。要么,可能是叶大鹰改变了原作品,将其中某些我以为本质的东西抽离。电影我没看到,不能评价。叶大鹰说“本片2003年摄制完成,因投资方中影集团与世纪英雄分家内讧未能发行”,我想我只能在网上找找或者这种片子能有碟么。然后我大致读了剧本。小说是太短,肯定要填充内容才能凑够一个多小时,比较有保证一点的是毕飞宇也参加了改编,也许毕飞宇能够把自己写字的时候没有放上的一些想法和经历,在这里有另外一次机会进行展示。而小说,小说几乎是完满的。请相信我,这是一篇非常好的小说,跟许多其它作品一样,在中国,跟苏童一样(这两人还是好友),跟余华的《活着》一样,跟刘恒的《伏羲伏羲》一样。。。它以简短,就达到了深刻的感动,和美。而它那主要的两个人物,两条线索,一个是八岁的孩子的我,一个是我沉默寡言的父亲。我还是个孩子,小说中说,我们这里的孩子在十岁以前是不能上学的,我属于公社,鸭子属于我。孩子什么也不懂,只有懵懂的意识,对于这个过于广阔的世界,对于“我”这个自我主体以及主体在世界上的位置,充满了迷惑。没有清晰而正常的教育给他这方面的启示,甚至,那个时代所给予一个小村庄的,就是这样一种不见行迹而深刻入骨的失落感,使得那人、那事、那村庄、那时代,仿佛一个过于遥远的生物,像几亿光年那么遥远,又像几亿光年那么被人遗忘。孩子在他懵懂的意识里,在他不能自知的悲哀里,开始不了解世界,不了解村庄,不了解自我,他开始与伙伴谈论,开始在乌金荡的水面上畅想。他的父亲出现了。父亲的着墨很少,这篇短短的小说很大的篇幅,都在肆意地陈述着孩子的意识。但父亲,无疑是个深刻而感动的角色,我的父亲在晚上和他的手电还有星星在一起,父亲属于黑夜,父亲不应该活在白天。在黑色的夜里,他拥有他自己和他的宇宙,他像个曾经年轻的人一样,像个曾经活过的人一样。谁能够明白他呢?他的孩子走去问他关于存在的问题的时候,他良久,只是突兀地说出,来,我们来看天上的星座。这是大熊星座。。。他说,我们不说地球上的事,甚至说时仍带着迟疑的恐惧。他的孩子离开了很远之后,对着他的方向大骂了一句,都说你是神经病!我们都会了解父亲。父亲,他那卑微沉默的模样,他那蹉跎枉费的一生,他的身前生后,他的爱恨恐惧。。。小说从未用一个字来说明父亲,我们对于父亲一无所知,但当多年以后我们猛然记起那个男人错微怔仲的表情,他那谨小慎微的模样,他许多的不能言说不敢言说,许多的生生埋没吞咽无语,以及那在黑夜里才敢声张的遥远寄托,都会突然了解他那深切的、不能被弥补的哀愁。父亲是一个活在了农村的知青吧,他究竟遭遇过什么样的事?他爱恋过什么女子?他最后的妻子又是谁人?他为何没有还乡?他从前,是个什么模样?没有人再能为我们解答这些问题,8岁的孩子如我,再也不能记得父亲,这个男人在深重的寂寞背后,已如当时的历史一般消去。如果有人有兴趣,可以去看这篇小说,但是网上的版本不能保证,至少我在这里看到的,不仅连段落排版有问题,而且文字有好多缺失。所以请看,小说是一个多么沉痛,多么悲哀,而又多么恣肆,多么美感的作品,毕飞宇的语言层层叠叠,饶为迷人。而电影,让我再引用叶大叔的原话,至少是新闻上报导的他的原话“我这部片子不好定义,总的来说,是给城里人看的农村片,给大人看的儿童片。。。每个人在看这部影片时都会含笑回忆自己童年时脑子里的‘为什么’”。而根据我看剧本的感觉,也是发现原来沉重的东西没有了,父亲身上的那种动人的千钧般的东西,也被过多的言语和幽默感消除。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导演刻意的处理,或者毕飞宇也认为这样比较合适,但是。。。请去看原小说吧。改编有改编存在的理由,原作有原作存在的道理,两者之间谁好谁坏,自从有电影以来,有电影改编以来,从来都是一个争夺不休的话题。很多时候,这实在是一个观众接受度的比拼,假如它们是由观众来评价的话。有些文学作品寂寂无名,倒是被改拍的电影耳熟能详,观众不会去计较与原作的符合度,点披“哪里哪里与原来的不对什么什么没有被传达出来”。有些文学作品太有名,拍摄它的人可要小心,因为如果不能让大多数人满意,会背上很严重的骂名。而有一些,它是有名?还是无名?好像也不算,在有些人中有名,在有些人中无名?有些人喜欢,有些人看不上?谁在改拍?拍得怎样?。。。所以大多数时候,做为观众的我们实在是十分辛苦,亦且稍显滑稽,然而如同收藏者数典家珍,这正是爱好者们自娱且不疲的游戏。什么?为什么都是文字to电影,难道没有反过来的?你说的是剧本吗。。。这是一个严重的话题,艺术作品从古到今,后面的学习前面的,早期的电影多么手足无措,看看它们俨然脱胎自舞台的样子就晓得。文字很基本,文字很根本,它最少条件,也最强大,于是也相对来说较为输于直观多彩。它需要接受过基本的教育,需要阅读能力和素质,在阅读的时候,需要我们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思维过程将眼球上的映象通过神经怎么就奇妙地转化为了思想。它功能强大,可以描述上天入地,但那景象是通过我们微妙的想象达成,它只是我们美感和意识的触发器。但一切更加直接的艺术则不相同。它们依靠眼睛,依靠耳朵,依靠嗅觉和触感,美术愉悦我们的眼睛,音乐美化我们的耳朵,食物、行为艺术、建筑、设计都是我们丰富而敏感的人体所能够承担。它们足够直接,直接通过我们的感观,予以巨大而通行性的刺激,只要你有感觉就可能弄懂---它们本身就是它们的通行证。我信仰文字,因为我对它最为熟悉。同时我也热爱电影,它使我去过不曾去过的地方,了解了我不曾了解的人类的感情。然后再让我回来,说一说毕飞宇。文集中还有两篇《玉秀》和《青衣》,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玉秀,她终究是个悲惨的女孩,有一天我总会说到她这样的女孩子。若干年前我假期在家时瞄到电视上放一部电视剧叫《青衣》,现在想来就是这个了,可惜我一贯对于电视剧有些不耐烦,没有看下去。毕飞宇写了很好的女人,有一天人们都应该来看看这些女人的命运,看看她们是多么地悲惨,多么的无奈。所有伟大的、人性的作家都写女人,因为你们知道,那是,女人。原文载于http://jessiestone.blogbus.com/logs/16509546.html

精彩短评 (总计24条)

  •     很不错的小说,喜欢的风格
  •     尤其喜欢《青衣》这篇小说,最后的结局好像电影《黑天鹅》的结局,这种人是可悲的还是可喜的?另毕飞宇的小说画面感强烈,像《青衣》和《蛐蛐》适合拍成电影。另好像他很喜欢用地图说事,嘿嘿,我可是地图专业的呀!
  •     玉米的类似小说,无奈的农村,无奈的女性~~~
  •     好嘛,这也是我大学时看过的
  •     那个与世隔绝的村子
  •     哈哈哈哈
  •     地球上的王家庄,很有趣的王家庄。
  •     这篇算是奇幻么?
  •     我的心像夏夜里的宇宙,一颗星就是一个窟窿。
  •     被王家庄和叙事震了之后成为了脑残粉。
  •     好
  •     08年寒假在家。写得很不错。尤其是对女性命运的关怀。
  •     太萌你了老毕
  •     毕飞宇的短篇也写的很赞,哺乳期的女人啊,之类的都写好,我觉得他的作品不做作,很自然,不管长篇还是短篇都很见功力。
  •     才发现《玉秀》是《玉米》的续篇,也是第一次读到《孤岛》和《哺乳期的女人》。
  •     这部短篇说所有毕飞宇中最好看的一段。
  •     莫名喜欢这篇
  •     《地球上的王家庄》这篇可以说是农村封闭世界观下的科幻浪漫了,当然也离不开时代背景的荒诞感
  •     他笔下的农村确实让人作呕
  •     笑而不语……
  •     难以置信某次月考曾经拿这出题。。。
  •     写散文用过《叙事》里的比喻句 总之毕先生我是您脑残粉。
  •     “语言观就是文学观”,就像汪曾祺先生的“揉面”一样,毕飞宇也在极力释放语言的韧性与可能:“在不伤害创作初衷的前提下,哪里能‘出’语言,我就把小说往哪里赶”。——这个“赶”的姿态与汪曾祺的“揉”遥相呼应,串联起阿城的“语言文化说”与何立伟的“语言风格说”,共同构成内省式的而非工具论的语言美学追求。相较于中长篇,更值得关注的是毕飞宇所说的“短篇的语言”。那是一种带有诗性的“模糊的精确”、“开阔的精微”、“飞动的静穆”与“斑斓的单纯”。毫无疑问,毕飞宇已尽力将他的生命人格“注入语言”,进而极大地“丰富了普通话,丰富了普通话的功能,增强了普通话的感染力”。他为这个世界所提供的语言,不仅仅是一种杂语的有意移位,更是一种节制的并附有节奏的言说方式,甚至是一种基于语言的思索,即在语言移位中展现人的“关系”
  •     忘记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