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念真情

出版社:麥田出版
出版日期:2011-10
ISBN:9789861736907
作者:吳念真,吴念真
页数:316页

内容概要

吳念真
本名吳文欽。一九五二年生於台灣北部著名金礦區──九份。一九七六年考入輔仁大學夜間部,主修會計。曾獲吳濁流文學獎、連續三年獲聯合報小說獎。
一九七八年首次接觸劇本工作,一九八○年進入中影擔任編審;一九八一年開始寫作生涯:著有小說集《抓住一個春天》、《特別的一天》,電影生活札記《尋找太平天國》,電影劇本《兒子的大玩偶》、《戀戀風塵》、《悲情城市》、《無言的山丘》、《戲夢人生》、《多桑》等。曾獲五次金馬獎最佳劇本獎、兩次亞太影展最佳編劇獎。改編父親故事而成的電影處女作《多桑》,獲頒義大利都靈影展最佳影片獎等獎項。
主持TVBS「台灣念真情」節目達三年,導演企畫及代言的廣告數十支。二○○一年,開始舞台劇創作,成功詮釋「國民戲劇」。
現任「吳念真影像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和「大象影片製作有限公司」董事長。

书籍目录

【台北市】
專替台北市擦屁股的未代水肥隊∕天下第一家∕溫暖沿街賣的麵茶老人∕呼喚記憶的米香老人∕殘障兒之家∕永遠的等待∕永不落幕的劇場人
【新北市】
另一個九份∕永遠安靜的「永安村」∕留下買路錢!∕最寂寞的藝術家∕無怨無悔的動物園長∕流浪狗的保母∕以腳代手的口足畫家∕瑞芳大小粗坑集福社∕三峽插角里的礦坑世界∕平溪放天燈
【桃園】
身在斯土,心在何處?∕和泰雅列袓列宗溝通的義大利人∕天山上的空中花園∕自由無邊的殘障技師
【新竹】
坐娃娃車的醫生們∕在天之涯的泰雅部落∕湖口義民廟與神豬
【苗栗】
紅棗村傳奇
【台中】
無言的山丘∕家在山那邊∕臭屁老仙仔∕駕駛大拖車的小飛俠∕大甲鎮的傳說與歷史∕大甲鎮瀾宮媽袓聖誕
【南投】
那天,我們去看雪∕拉靈魂一把的人間情∕開心的綠化人
【彰化】
鑼聲若響∕耕海的人∕員林石佛公與歌劇團∕無處不飛花的田尾
【雲林】
台灣正港荷蘭村∕人人都是神農氏∕路邊夜總會
【嘉義】
高山(魚固)魚的守護人∕八十五高齡的苦行僧
【台南】
南化縣彌猴爺爺∕日落而作,日出而息∕學甲鎮鴿笭大賽
【高雄】
無星飯店的大廚師∕時光止流動的港口∕飽了別人、瘦了自己∕角頭兄弟大車拚∕我是神,我還未成年∕拈花惹草招蜂引蝶∕金花婆婆∕新大港香腸攤
【屏東】
活在田野裡的急智歌后∕後方最前線∕青仔的董事長
【澎湖】
被遺忘的國土∕保生大帝的子孫∕望安鄉東吉人回鄉
【宜蘭】
打造吉慶與歡樂的一家人∕馬賽夜市∕二結王公廟搬家
【花蓮】
天使老矣∕青山依舊在,繁華已成煙∕在大地作畫的人∕會走路的郵局∕黥面工作室
【台東】
悲劇英雄們的故鄉∕藝術家頭目∕綠島海底安安的家∕蘭嶼朗島村

作者简介

時間,醞釀出每一個小人物的酸甜苦辣。
歷久彌新的《台灣念真情》【完整珍藏版】,重新上市!
此版本新增:吳念真新版序
■開啟台灣行腳節目風潮第一人,深入敘說在地故事
■一個首播+重播長達十年依然讓人感動的電視節目
■吳念真透過電視、獨有的口白、文字記錄人間群像
歷久彌新,魅力不減!
「足感心」的台灣歐吉桑吳念真,帶你走訪台灣每一個角落,
深情記錄台灣平凡人物的不平凡故事!
當年的感動,延續至今日仍不減魅力,台灣之美、土地之美、人文之美,再經由吳念真的文字轉化為一篇篇動人的文章。台灣各鄉各鎮的風土人情、庶民故事,都在本書中點滴烙印。


 台灣念真情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 作為我讀吳念真的第三本書, 這本是比較'不好看'的一本.- 它不好看不在於作者的文字能力, 也不完全在於書中的各個故事比較重複相似. 而是在於, 這本書的故事, 是關於九十年代末的台灣. 對於我來說, 這一時期的台灣, 是比較沒有那麼'好看'的.- 因為, 九十年代末的台灣, 經濟已經發展起來了, 不像八十年代初的台灣, 還在思考自己的路向, 在初嚐經濟起飛, 走向大發展的未知歲月中前後猶豫, 那種鄉愁, 反思, 非常動人.- 九十年代末的台灣, 也不像今天的台灣那樣, 充滿文化的自信, 身份議題相對來說已梳理清晰, 對主流發展的反思也多了, 民間力量很強, 真的很愛這片土地, 年青人新世代開始接棒.- 總的來說, 九十年代末是尷尬的, 在我的印象中, 是灰灰濛濛的, 總是覺得自己很悲哀, 但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 矛盾還未解開. 反正就是壓抑.- 這只是我的印象, 沒有理論基礎. 但因為這偏見, 我在看吳老師的這些十多年前的文章, 就像帶了有色眼鏡般, 讀時總覺得不是我最喜歡的台灣.- 雖然如此, 你不能不配服台灣有像吳念真這樣的文化人/媒體人, 真的三年來堅持'台灣走透透' (那時宋礎瑜好像也有做類似的政治秀, 但品位差很遠啦), 介紹自己的風土人情, 讓大家來關心自己的島. - 打一個叉, 台灣有一個叫"一步一腳印'的節目, 很好看的, 其實挺像這書中的那些故事, 但更有正面的能量.- 另一個讓我覺得這本書沒有那麼好看, 是確實是故事很多, 但都挺類同.在電視上看可能不會覺得, 因為畫面不一樣, 但文字就會疲累了.- 不過話說回來, 比起很多地方, 台灣的真情其實是很好看的.

精彩短评 (总计32条)

  •     一則一則故事串起台灣人的回憶,也許是高雄的大香腸,也許是拉拉山的水蜜桃,又或者是蘭嶼人的開懷。
  •     在这个坚强的小岛,有人花费数百万新台币积蓄照顾动物;有人为了百子莲把一生放在山上做赌注;有随处可以吃睡人人言善的大甲镇;有价格与两岸关系紧密相连的红枣村;有人坚持耕海,有人记录鲸面...生活的千万种模式,唯有从心,欢喜无忧。
  •     若是不知道當地的一些歷史背景,總覺得旅遊就像用google map逛一圈
  •     里面写些台湾最普通的人和事,还不错
  •     讲述台湾这片土地上一些不为人知的小角落。因为在台湾呆了半年所以更加亲切。但口语化的书我一向当成厕所读物很难真正热爱。
  •     四月目标~等简体不知要猴年马月了~~
  •     一切都美好得不像话反而容易跳戏,脑子里时常会蹦出,真的有必要为了好看硬弩出善意来吗。事还是看似简单其实宏伟的事,用简单而顺畅的方式表达是讨巧的,至少阅读没障碍,读得下去就赢了第一步。虽然没有这些人那些事好看,但排得上地铁读物的前五名。
  •     吴老先生真是台湾最会讲故事的人啊。
  •     内容不错,只是对台湾已经没有了之前的执念
  •     吴念真一如既往的细腻,想念台湾。
  •     感谢这竖排繁体字的台版,让人放慢速度,细细品味篇篇真情
  •     似乎总有那么一群稚拙的人默默地过着自己的生活,不知道现在的他们是否依旧如此
  •     一场发自肺腑的文字盛宴。有时候读起来鼻子酸酸的,有时候又不由发笑。因着心怀对这片土地,这片土地上生活着的兄弟姐妹的热情与关注,才有这么好,这么真实的文字。
  •     没有吴念真后来写的好
  •     這是一本引子,紀錄著那些曾經在這社會底層中生活著的常民,他們或多或少有些獨到之處而被收錄在影像文字中。影像停止之際,文字的結尾,他們依然存在,就像在週遭汲汲瀯瀯的小人物一般。慚愧是,我們只能目睹凋零,卻不能創造生機。社會成就應不在于對物質心靈的追求,而在於人是否能真心關懷他人
  •     第一本豎體繁體書!本來就是說台灣鄉土文化的,好多不懂的地名風俗和文化,加上繁體,簡直就像是在看外文書orz 文化差異真的好大,這種隨筆紀實文學都能寫的這麼軟orz 總之就是太溫情太軟了orz
  •     吴念真是个会讲故事的人。
  •     第一次看得是简体版,因为很喜欢又在苏州诚品买了本,重读了一遍,特别欢喜
  •     这一本可能是因为和电视节目相关的缘故,写的有点模板化。但是看过之后还是很有感触。台湾的历史和几百年来的命运绝不是一句“自古以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以概括的。风土人情也让我想起了小时候记忆里的气息,富有归属感和亲切感
  •     淡淡的却很有味道
  •     乡土,原住民,宗教。
  •     其实我想说,吴念真这本书不错。。。最喜欢《捡骨人》,在捡骨时按例要伸手去拉一拉逝者的手,这一拉,把多少人从阴间拉到阳世。。。我不是来讲恐怖故事的,自己去读一读吧,吴念真讲的故事其实都很温暖的。同意其他同好的评论,因为是电视节目脱胎来的文字,确实有点程式化,但是瑕不掩瑜。
  •     一位素未谋面的男生在自己的微博里推荐的吴念真,买来当作睡前读物,未曾想篇篇小故事都非常暖人心。别人的故事看的多了,自己的很多事儿就能想得明白看得开了。
  •     这是一本关于台湾风土人情的书。看完我觉得人的生活方式真的有很多种,从心就能很自在。里面很多传统的东西跟我们是完全大同小异,所以我觉得台湾的那种传承之于我们也有一种文化归属感。
  •     最质朴却最煽情
  •     作者是编剧出身,文笔相当了得。
  •     那个时候的台湾太遥远 但是文笔依旧
  •     台湾所见所闻
  •     特别细腻,一个男人能写出来,一定很温柔
  •     好温情的文字,跟着吴大叔游了一圈台岛
  •     这是我读的吴念真的第一本书,也是最打动我的一本,里面的故事是如此的真实,如此的贴近,又如此的遥远,在海的对岸!
  •     很感动。对传统也好对人情也好,我觉得走遍全台包括离岛去记录那些值得珍惜的、可能会消逝的某些傻气的坚持本身就是一种值得激赏的投注。很难不去比较两岸,这时心里就有点五味杂陈。也许幅员辽阔,也许难以去发现和保护美好,但出了问题的,是社会,也是我们。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