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文化报告

出版社:汕頭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
ISBN:9787810367943
作者:胡兴荣主编,汕大新闻学子

内容概要

主编简介
胡兴荣 1959年生。1983年台湾大学毕业,1992年台湾东海大学硕士,1997年获北京大学博士学位。现为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开设课程:新闻采访与写作、媒介英语翻译、电脑报刊编辑。2004年获邀任香港“亚洲出版协会”(SOPA)中文报刊杰出报刊编辑奖评委。曾在国内新闻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研究方向为新闻伦理、海内外平面媒体及族群文化。著有《老子四家注研究》(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专著《新闻哲学》2004年9月由北京新华出版社出版。
http://media.stu.edu.cn/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765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目 录:

1. 寻找远去的辉煌——樟林古港见闻
一、引子
二、古港寻踪
三、新兴街
四、樟林古港的历史
五、八卦门的玄机
六、南社妈祖庙的见闻
七、“无可奈何炊甜粿”
八、潮汕地区的四次移民热潮
九、结语
2. 从海外潮商文化到潮汕本土商人文化
——寻找振兴当前潮汕地区经济的文化突破口
一、潮商文化:生机盎然还是走向没落?
二、第一部分:近代海外潮商:以陈黉利家族为代表
三、第二部分:现代海外潮商:以香港潮商为代表
四、第三部分:借一斑而窥全豹
五、后记
六、附录:人物专访
3. 《星华日报》在汕头
一、“万金油大王”与“报业巨子”
二、“最畅销的药品,必定是千千万万人最常见的药。”
三、永安堂主,星系汕头
四、下南洋,汕头是必经之路
五、怕什么挂彩,止血有万金油!
六、办报促进文化进步
七、新闻信息来源广泛
八、沦陷后的《星华日报》
九、星移斗转,历史留痕
十、成也星华,败也星华——访前《星华日报》摄影记者韩志光
十一、结语
4. 在沉默背后——不会说话的潮汕建筑文化
一、绪言
二、为何是“驷马拖车”?
三、宗族祠堂还存在多少人的记忆里呢?
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五、潮汕“鲁班”,皇城“缩影”
六、中国传统也尝尝红酒的味道
七、在冲撞中发展的人文关系
八、我们的思考
5. 古韵无尽——道韵楼
一、引子
二、初识道韵
三、客家土楼,潮汕土楼?
四、风霜道韵
五、楼与人
六、今明道韵
七、土楼保护 刻不容缓
八、后记
6. 那个被人遗忘的角落——存心善堂的历史兴衰
一、引言
二、“里面很恐怖,你不要进去啊!”
三、“大火烧不毁祖师神座!”
四、“积善行善施善你善我善他善众善善有善报”
五、“学生不够分量采访!”
六、“捐款是用来发工资的!”
七、柳暗花明又一村
八、十年生死
九、善款:来自何处,去向何方?
十、“体会穷人的苦处”
十一、永远的存心旧址
7. 苦心圆成菜花香——执着的邓德昌和延寿善堂
一、引子
二、民间信仰下的延寿善堂
三、“蓬莱法界神仙府,延寿善堂道法门”
四、以道教事业为最终归宿的人
五、一个不像“道士”的道士
六、“我会将这第二次创业进行到底”
七、“为天地开太平”
八、结语
8. 依稀南生——汕头百货大楼
一、追忆繁华
二、辉煌背后
三、“特别待遇”
四、风光不再
五、“吃饭都成问题”
六、何去何从
9. 千秋家园何处寻——沟南许地人文现状
一、仕途商海显奇才 沟南门庭耀荣光
二、风俗犹存庆佳节 龙舟竞渡过端午
三、三帝厝内雅风存 古巷深处香墨飘
四、廿四功名化尘土 兰桂何时再芬芳
五、千秋家园梦黯然 桑梓情怀系沟南
10. 潮安访古——陈旭年及丛熙公祠
一、少年离家 勤恳成就大事业
叶落归根 德高望重资政公
二、巨资修第 潮汕匠师显神通
雕刻绝艺 美轮美奂丛煕祠
三、风雨飘摇 百年老祠历沧桑
意欲重塑 却惜精品已难复
四、渐逝的老建筑
11. “功夫”道中道,“凤凰”茶中茶——潮汕功夫茶
一、源远流长的中国茶文化
二、得天独厚的潮汕功夫茶
三、精美细致的功夫茶道
四、亘古烟云缭绕,凤凰茶韵历久弥香
五、凤凰小镇“兼职”茶商
六、走访小镇的“兼职”茶商
七、凤凰山下老茶翁
八、后记
12. 一块牌匾的故事——访澄海传统工艺食品“老山合”猪头粽
一、引子
二、源
三、代代传承古秘方
四、擦拭尘封的牌匾
五、百年留香
六、后记
13. 百年老店,缘何裹足不前?
——从老妈宫粽球看潮汕小吃发展面临的困境
一、引子
二、百年历史,粽香犹存
三、相同产业,发展迥异
四、走进企业,追根溯源
五、解析症结,寻求出路
六、后记
14. 寓生命于愚木之中——潮汕木雕文化报告
一、木之愚乎?
二、斯是愚木,唯吾魂兴
三、愚木与潮汕人
四、愚木老矣,尚能存否?
五、欲语还休
15. 失落的韩江锦绣——潮绣
一、引言
二、元春:潮绣之花在史上绽放
三、迎春:花开花落
四、探春:探“花”者众说纷纭
五、惜春:惜追潮汕奇葩
六、结语
16. 风雨飘摇看潮剧——潮剧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一、引言
二、回首
三、凝眸
四、前瞻
五、对策
17. 英歌舞——似锦繁华何日返
一、引子
二、溯源篇
三、介绍篇
四、发展篇
五、分析篇
六、探索篇
七、人物篇
八、结语
18. 寻找拖出来的文化——澄海盐沼拖神习俗探访
一、前言
二、万人空巷 拖神抢福
三、当年的抬神汉林伯
四、我与“妈祖”对话
五、关于“盐沼神欠拖”传说
六、由偶然走向必然
七、与潮汕远古性崇拜
八、活动的历史概况
九、是封建迷信还是民俗文化
十、后记
19. 汕大后山的迷惑——潮汕风水和祭祖习俗
一、新闻调查的缘由
二、中国风水的起源
三、潮汕风水
四、庄老太的故事
五、庄族祭祖
六、庄家风水及其荫泽
七、后记
20. 渔家文化报告——饶平渔家文化纵横谈
一、渔船悠悠 渔网空空
二、“夫妻船”
三、满载而归——曾经的梦
四、守网待鱼
五、竭泽而渔后患无穷,保护资源刻不容缓
六、望“养”兴叹 路在何方
七、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八、悠悠岁月造船厂
九、倾听阿坞风风雨雨
十、造船人:昨天 今天 明天
十一、后记
十二、民风民俗
http://media.stu.edu.cn/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765


 潮汕文化报告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当初携怀着好奇,来到汕大。妈常提起她年轻时见识过的潮汕刺绣,“很漂亮!”她啧啧称道;爸十分称奇电视上的潮剧表演;而自己则对潮汕绿豆饼充满了期待。一年多过去了,只看过一次潮剧(虽听不懂,幸有字幕,家乡木偶戏就没有);绿豆饼倒吃了不少(有点油腻,家乡的干松些,不过学校周边市面多卖外地产的);潮绣,还停留在“看山是山”的层面,不懂其中门道。对潮汕这一方水土,心中有诸多“未解之谜”。偶然发现了《潮汕文化报告》。在序中,主编胡兴荣教授如是介绍:“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01及02级共108位学生,分为20个小组,于2003年和2004年的春季跨出校园,用他们的视角在潮汕大地上观察潮人的生活方式,并记录此中的乡土情怀。这群恰如梁山伯108条好汉,略带阳刚气质的新闻学子,首次将他们所学的新闻理论,针对潮汕文化的某一主题进行实际演练;在寻找故事的同时,也深入挖掘各种现象的沉疴和究其成因,试图贴近历史的真实。”翻开目录,惊喜发现:原来师兄师姐们也曾遇到同样的困惑,还进行调研,写成了论文。其中既有对潮商精神的探索(《从海外潮商文化到潮汕本土商人文化——寻找振兴当前潮汕地区的文化突破口》),也有对功夫茶的研究(《“功夫”道中道,“凤凰”茶中茶——潮汕功夫茶》),还有对潮绣、潮剧的关注(《失落的韩江锦绣——潮绣》、《风雨飘摇看潮剧——潮剧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等。真正看完,顿觉心中不少疑惑得解。如今年初,半夜朦胧听到后山人声喧哗,惊得出汗,以为是梦魇。读完《汕大后山的迷惑——潮汕风水和祭祖习俗》才知:每年二月初八,庄氏都举行一年一度的祭祖活动。此书一方面解答了不少疑惑,另一方面,更添的却是忧思。很多师兄师姐流露出对潮汕民间文化的担忧。譬如《百年老店,缘何裹足不前?——从老妈宫粽球看潮汕小吃发展面临的困境》,作者就写道:“当我们慢慢了解了这些传统小吃走过的坎坷岁月,以及现在面临的发展困境时,我们的心情格外沉重……而时至今日,生产设施简陋落后,观念陈旧、恪守祖传秘制等传统习惯,已然造成潮汕小吃业的日趋衰落。六十年代汕头‘十大小吃’,至今仍在经营的,仅存一半而已。而这仅存的一半,又由于经营体制、管理思维等各种问题,举步维艰。” 纵观种种担忧,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这么几点。唯物史观说:人是文化的享有者,首先是其创造者。然而,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社会大有一切向“钱”看之势。大伙都想着如何挣钱去了。周围的人粗略可分两种,即有钱和没钱。无可避免:没钱的总想着赚钱,有钱的想着赚更多的钱。诚然,追求财富,本身并无可厚非。眼下情况却是“口袋满满,脑袋空空”,且还较普遍。同时,还有一丁点懂文化和能创造文化的人,常常因为没有足够的钱,心有余力而不足。而人总有精神的需求,文化当属其中。外界强势文化如快餐文化、影视文化等乘虚而入,这时传统文化往往无招架之力。结果,大部分人得到的是一种记不清是喜是忧的慰藉。有时静心想想,生如浮萍。一觉醒来,世纪老人冰心自问:“我的家在哪里?”书中也提到对潮汕文化颇有深究的学者,如隗芾、黄挺、林伦伦等老师,更提到“潮汕文化研究所”。不知它是否还在?要不怎会这般无声无息?后来才知它还在,目前是文学院的“潮汕文化研究中心”。曾经修过林凯龙老师的课程《潮汕民间艺术》。当时选的学生很多,据说是“5选1”(我有幸入选。这也说明学生对潮汕文化还是很感兴趣,但老师都跑到哪里去了?)林老师课上曾提到,现在学校对潮汕民间艺术有研究的老师,已经很少了。前不久看了风靡台港的电影《海角七号》Sample(样本片)。据说该片给低迷的华语电影市场打了强心针。它讲述一个在台湾岛内海滨小镇所发生的故事,里面生活的人与物有一种本土的、令人向往的融洽。片中频频被观众说及的是一位名为茂伯的老人。他不服老,有点要强。电影末尾有一个“海角”乐队登台表演的镜头。在吉他手、贝斯手和鼓手的“轰炸”中,茂伯悠哉游哉而又卖力地弹起了他的古董——月琴。 或许很多人连它名字都没听过,属于遥远的过去。但是这几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别有一番风味,十分悦耳动听。心中不禁感慨:原来老人也可以活得这么开心!月琴于现实中虽难以觅迹,同样可以展现出其独特魅力。或许茂伯给了我一点安慰和启示:老古董自己不要怕老,不要等着进“博物馆”,行动起来,你也可以再次发光!但心中又有些困惑:传统文化,能够像茂伯那样再次闪亮?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