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中书简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04-01
ISBN:9787220038914
作者:(德) 迪特里希·朋霍费尔
页数:207 页页

内容概要

朋霍费尔,或译潘霍华

作者简介

本书是朋霍费尔思考与追求的人生当中留下的最后一部名著。作者不仅面对绞刑架,而且背负十字架;不仅身陷单人囚室,而且置身世俗世界。他对人的生存和本质等问题所作的超乎监狱围墙的思考,决定了这本书不同于其他的“监狱文学”或“死囚文学”,它不仅仅是“监狱文学”,也可以说是“监狱哲学”或“监狱神学 ”。 “这是一位卓越的德国神学家最后的遗著,他正视了在20世纪成为一名基督徒的难题,并且在纳粹手中成了一名烈士。”
在备受折磨和凌辱的牢狱生活中,朋霍费尔早已预料到了自己的死亡,并无比平静地面对死神的到来。他的文字达到了朴实和真实的极致,因为他的心灵也达到了朴实和真实的极致。


 狱中书简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这么优雅的一个人,有这么美的文字,和这么崇高的精神。信仰的力量在他那里真实、神圣。每次读的时候都能受到鼓舞。只是书信体不适合于系统了解他的神学思想,不过在地铁上读的时候经常能看到许多闪光之处,然后折起来,下次再看一遍。这本书绝对是可以给人以启发和在信仰路上重新振作启航的书。不过得集中精力,像他讲政治和公民的那部分我就不太感兴趣,毕竟不在那个时代。
  •     自由在行动中  对于一个热爱自由、珍惜自由的人来说,监狱是自由的坟墓。但正是在绝境中,人才会有对生命本身、人的存在的最内在、最超然的感受和思考,才会有对作为人之为人本质的自由的最真切的渴求和向往。对于即将失去的东西,人常常有更多的眷恋和珍惜,更惨烈的失落之痛惜,何况这说的“东西”,乃是个体生命,自身的存在!海德格尔说:“只有面临虚无,才会想起存在。”在这个意义上说,那些在监狱里,在寂寞的单人牢房里写成的著作,在对人生的本质和存在的揭示上,可以说是最接近极致和本相了。  朋霍费尔,这位反纳粹的德国神学家,参与地下抵抗运动密谋刺杀希特勒的失败者,他当然不会想到,在他囚禁两年多的时间里写下的部分书信和诗歌、杂感断简会在他死后由友人整理出版,并在60年代后期引起神学思想的一次震动,这震动就是所谓“世俗神学”或“上帝之死神学”的出现。《狱中书简》里的这些书信、祈祷词和沉思录,向我们重现了一幅单人囚室里的生活图景,过着这种生活的,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敏感的人,他简直是谦逊、亲切、温和的化身,他在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上(即便在囚禁之中),总散布着一种幸福、感恩的气氛。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种个人生活的隐秘细节,这种生活已融汇入了正在外面世界上发生的悲惨事件之中。他在牢房中阅读,思索,写作,踱步,从来没有如此清楚地认识到圣经和路德所说的精神考验指的是什么。这是一个由沉思中的大脑和敏感的心灵构成的统一体,这些狱中写下的文字,是他(也是那个时代的人们)据以生活并承受苦难的精神的见证。  提到“上帝死了”,一般人就会想到尼采、萨特,他们不知道,把这句话扩展为一套理论甚至多套理论,乃是以这本残缺的小书为起点的。在这本小书里,朋霍费尔首次提出,“世界己经成年”,上帝正越来越被挤出这个世界,大约从13世纪以来的人类自律运动,在他那个时代已得到了某种完成,人类已学会了对付所有重要的问题而不求助于一个假设的上帝,他断言,甚至从康德时代以来,上帝就被放逐到了经验之外的领域。在1944年8月3日的一封长信中,朋霍费尔提到了他想写的一本书,并列出了详细纲要,在这本没有问世的书里,他决计要对基督教进行一次清理,并探讨基督徒信仰的真实意义,揭示现代宗教只为维护教会利益,几乎没有对耶稣基督的个人信仰,不愿为人类承担风险的弊端。最终到来的死亡中止了他不倦的思考。   这幅单人囚室里的生活图景—阅读,写作,思考,和规定了的散步—在1944年7月2 1日的短信和一些心智片语中得到了一种凄凉的总结。在此之前,朋霍费尔一直向往着获释的可能。但从那时起,他已经知道自己在世的日子不多了。他怀着更新了的献身精神和承担一切附加痛苦的坚定决心,写下了一系列对自由和生命的思考的短简。其中最著名的,乃是《通往自由之路上的各站》。在这篇箴言式的短章里,朋霍费尔说,如果你要找到自由,首先要磨炼你的感觉和灵魂,然后要去做,要敢于行动,做正义的事情。自由并不在奇想联翩中,而只是在行动之中。  朋霍费尔曾说,狱中生活,从任何一方面说,都使人回到最简单的事情上去(他因此拒绝在思想上同里尔克同道),他深深感到,他所需要的,不过是秋天的几枝花,阳光下可爱的栗树,微风断续吹送的唱诗声,和偶而想到的施多姆的一节诗:“虽然外面这个世界是疯狂的,然而美丽、美丽的世界,却绝对不可毁灭。”这让人想到卢森堡,这个波兰的革命者,在本世纪初叶寄自茨维考监狱的信中的一句话:“……我觉得全世界,凡是有云、鸟和人的眼泪的地方,都是我的家。”一个基督徒,一个革命家,在对生命的热爱和自由的向往有着惊人的一致。  人生而自由,却又无时不在枷锁之中(这话大概是卢梭说的),人的生命有短有长,但终有一死,五十年与百年在一个人的主观时间里又有何短长?在这个意义上说,奄忽间去留两茫茫,人时时都在绝境之中。这本拷问灵魂的小书,应该说对每个思考着的生命都是一种参照。朋霍费尔临刑前的话是:“这,就是终点;对我来说,是生命的开端。”他的著作在他死后还有这么深远的影响,倒应了他身体停滞灵魂前进的预言。

精彩短评 (总计30条)

  •     从报纸和收音机返回书本,从狂热的活动返回宁静的沉思,从技巧返回艺术……
  •     六年后,总也算是读完了。这并不是场轻松的阅读经历,因为想要抱着理性以跳出的姿态将关于宣讲的部分剔除,品味以上天的角度得来关于人生的思考,所以在亦步亦趋中保持独立。信仰,是对人生状态的选择。又有谁能保证不会在某一天以虔诚的心匍伏?毕竟我们的飘荡需要归属,我们的罪需要被原谅。
  •     正当一切似乎都是最黑暗的时候,这是美好的东西即将来临的神圣征兆和保证。为着未来的一代而思索、而行动,但又毫不畏惧、毫不担忧地承担起每一天──我们不得不以这种精神在实际中生活。/在如今这个不信神的世界里,人应当有分于基督的受难,并学会担当神的苦弱。
  •     时隔多年,仍能感觉书简中传递出来信仰、亲情、友情的力量。
  •     “宗教的行动总是部分的事情,而信仰却总是整体的事情,是包含整个生命的行动。耶稣并不召唤人们走向一种新宗教,而是召唤人们走向生命。” 他的话使我感动,但更重要的是解答了我受洗以来一直存留的一些疑惑。
  •     爱情与婚姻都有了一个应有的可喜的样子~我这种执着于理念的人一定要理念放心中才可以放开脚步
  •     看的我要哭了尤其是在看考研政治的间隙
  •     我居然从他反思马克思,自己都惊诧
  •     殉道者,主的荣光
  •     基督徒的监狱思考。监狱文学一种,监狱是产生文明的一个重要场所,陈独秀所言不虚。这种文明更多的是异见者的投牢的思考。非一般的地点,非一般的苦难,非一般的思索。
  •     潘霍华
  •     : B978/7215
  •     一本好书,值得再读。
  •     始终没有搞懂他的新神学要表达什么.....
  •     很有些感人的地方的。
  •     假如我们通过此世的生活而参与了上帝的受难,成功怎么能使我们骄傲自大,失败又怎能使我们迷失道路呢?
  •     开篇十年对我吸引力很大,后面的书信则寥寥乏味。可能是还没有到那个信仰层面的缘故。但狱中书简与他的其他著作相比,多了一股苍然的味道。
  •     越到后来,越清晰地显示出真诚思考与信仰的力量。无愧为神学家和圣徒,配得上我的全部尊重。
  •     現代人的太陽崇拜是一種浪漫的無聊(−_−;)
  •     一本高中就看起,并在继续影响我的书。
  •     牧师临终的反思集合了哲学、神学并融入生活。愚蠢是一种道德缺陷。里面的许多语句需要记住,不仅是表达敬意。遗憾我没有读出感动,反而看见一个坦然和真诚的身影。
  •     不能拍成电影的哲学书不是好哲学书。鹏霍费尔对自由与信心的思索在他的书信中完全地体现出来——他不避讳自己的麻木与软弱,却以神的话语为鉴不断冷静地思索着这些困顿,在困难中他和保罗是这样相似:“我知道怎样处卑贱,也知道怎样处丰富;或饱足或饥饿,或有余或缺乏,随事随在,我都得了秘诀。”借着鹏霍费尔,我也得了极大的安慰与鼓励,约伯的同胞们,要得着不坏的冠冕。
  •     二十年前,启蒙读物之一。
  •     圣人。
  •     平凡中见真挚和力量!非常喜欢他的诗歌:)
  •     每一句话都值得反复咀嚼回味,久违的好书。
  •     尽管被囚,但他的文字充满着信心。第216人读过。
  •     韧性  一种感动心灵的经历
  •     断断续续读完的,地铁上,等人的时候,床上,书桌前,办公桌前。每次我都读不了很长,就会去想,这是怎样一个人啊?平静,优雅,从容,清晰,坚定。。基督徒都应该是这个样子吧
  •     只看了前三分之一。神学书真是不能忍....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