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女子,我也是女子》书评

出版社:麥田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1994/10
ISBN:9789577082077
作者:黃碧雲
页数:203页

感觉。一种感觉

如果可以来评价,我一定是看完再说。仅凭一眼之见,说不出什么好的东西来,反而会把一些美丽打坏了。谢谢你们,我在这儿看不了书吗?

张爱玲、李碧华、亦舒、黄碧云、安妮宝贝

青春期看过安妮宝贝不少书,后来开始看张爱玲,然后看了李碧华,前段时间看了亦舒的《喜宝》,最近在看黄碧云的《她是女子,我也是女子》,才看了两篇,把这几个女作家的文风对比下吧。安妮宝贝我大学之后再没看过,也不知道现在如何,当时给我的感觉是:一,形式上句号用得很多,多得夸张,很多短句;二,内容上都是各种悲惨的爱情故事,很决绝很惨烈,非常适合青春期多愁善感的少男少女看。但过了青春期可能就没兴趣了。觉得不现实,很假。青春期是容易幻想的年纪,上了大学开始接触社会,更偏向于有社会意义的,偏纪实的。哪怕是看小说,也想看更有现实主义的。但不得不说,安妮宝贝“句号用得多”这点对我有影响,——我发现好多人受她影响动不动就用句号,——我受到的影响不是这个,我是开始学会用短句了。我很少用句号,一般都用逗号。如果对文字的语感、节奏、韵律掌握得好,短句还是很有魅力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杜拉斯的《情人》开头那两段,杜拉斯本来就写得好,王道乾的翻译更美。短句写得就跟诗一样。后来看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王小波谈到国内的文学创作和外国名著翻译,也夸奖过王道乾的《情人》版本,语感很美。据说,安妮宝贝的短语是受到了杜拉斯的影响。但我觉得安妮宝贝只学到了杜拉斯的“形”,没学到杜拉斯的“神”。我当年最先看的张爱玲的小说是《半生缘》,看到曼帧被姐夫强暴,关在房间里软禁直到生下小孩,数年后遇上当年的恋人世钧,说“我们回不去了”。虽然那时候还年轻稚嫩,没谈过恋爱,但心里总有种说不出的感觉,闷闷的,很压抑。过了三五天还缓不过来,还是想着书里的故事。不像看安妮宝贝,看完就直接丢下一句:哇,好惨啊!然后接着看下一篇。纯粹是在看故事了。张爱玲的文笔和故事,不是安妮宝贝那种做作、矫情、纯粹用来消遣娱乐的言情小说所能给予的。张爱玲写的都是很深刻很现实的无奈。后来又看了张爱玲的《倾城之恋》和《金锁记》,可以看出,张爱玲不拘泥写情爱,也写人性,尤其是女性,文笔非常犀利,心理描写很细腻,比喻非常精彩,是那种读了让你背脊发凉,过了很久都还记得的那种,回味无穷。所以张爱玲是很难学的,因为她不是形式问题,而是文笔和内容问题。她很有独特的文字天分,别人学不来。看李碧华的书,是因为电影《霸王别姬》、《胭脂扣》、《青蛇》。李碧华的文笔有一种诡异的感觉,妖妖调调的,很“不正常”,也很犀利。但我看的这几本大多是关于情爱的,就《霸王别姬》加了些人性刻画。主题基调还是浅显了些,不够深刻。李碧华跟张爱玲不同的是,张爱玲几乎都是长段落描写和对话,算严肃文学。李碧华很多短段落,一句话就单独成一段,后面的另起一段。相对来说不那么严谨,有娱乐消遣的短故事意味,没张爱玲那么能上台面。注意,李碧华是短段落,一个段落就一句话,句子还是正常的长句;安妮宝贝是几个字就一句话,一段落好多句,其实就是好多词语和句号。——都有点上不了严肃文学的台面。只能成为畅销的商业品,而不能成为文学上的艺术品。说得不客气些,张爱玲是作家,安妮宝贝和李碧华只是写手。亦舒的形式跟李碧华非常像,也很多短段落,一句话就一段,讲故事非常流畅,适合休闲阅读。但亦舒的故事永远都是言情,虽然写了那么多,写得也挺不错的,很强调女性的独立,比如《喜宝》,推荐一看。但是,只能定位成言情小说,故事的内容也不可能深邃到什么程度。相对李碧华的诡异,亦舒的言情更接地气,但还是比较个人空想主义,用个很现代化的词语就是“玛丽苏”,不能当生活。张爱玲才是刻画生活的大家,不仅生活,连时代感也刻画了进去。黄碧云的书最近在看《她是女子,我也是女子》,小说集。感觉句式形式有点像张爱玲,长段的、冷清的,但没张爱玲那么犀利,文笔还嫩。然后故事的内容(比如《呕吐》一篇)有点像安妮宝贝的言情小说,但比安妮宝贝好一点(介于我才看了两篇,后面不好说),都有点阴郁。我不知道安妮宝贝是不是受到过她的影响。黄碧云是脱俗的,小清新。脱俗就容易不接地气。美是美,但容易走小众。亦舒走言情的路,写出了短段落的风格,部分言辞也比较犀利,有一定的文笔,故事也流畅,虽然不深邃(言情小说要深邃干嘛,浅显易懂就行),但足够畅销了。不过可惜,将来过上几十年,可能她只是个一带而过的言情符号,没什么人想再读她的小说了——到时候肯定有更符合新市场的新派言情作家。李碧华的妖异非常适合用电影的形式表现出来,有张力。不管是《霸王别姬》还是《胭脂扣》和《青蛇》,但还是推荐各位看一下原著小说,尤其是《霸王别姬》。而且目前来看,虽然李碧华不能算严肃文学,她比亦舒有个好的地方是,亦舒容易被替代,她不容易。我几乎没有看到跟李碧华风格近似的作品。张爱玲的小说雅俗共赏,接地气,够深刻,语言犀利流畅。她在文学史上能占有一席之地,是的确有这个实力在的。而且,她的文字是不能替代的。安妮宝贝,就青春畅销作家吧。我不知道她现在如何,但感觉一直青春下去,一直颓废、忧伤、决绝、凛冽,畅销绝对能保证,总有年轻孩子喜欢看。可如果一直不转型,最多成为另一个风格的亦舒。亦舒好歹有个《喜宝》值得推荐,不知道安妮宝贝有没有那本值得推荐给成年人看的。以上。纯属个人感觉。

邂逅一场繁华

蕴力推的黄碧云其实已经很久都不看小说去书店找关于黄碧云的资料,一点点,一些些,一小小不过是阅读之前一个浅显的无关紧要的猜测或许怎样的女子写出怎样的小说,怎样的人生怎样的心态让众多人看穿后却痴迷依旧。其实是冲着好奇去阅读的只是期望值有点高第一遍看过之后却并没有想象中的情感激荡大约自己早就过了激荡的年代用蕴的话说就是已经脱离文艺青年的清高与孤傲以及莫名奇妙的高哭点。阅读的时候总是想着“她”是怎样的一个女子,是妖艳的用罂粟来形容“她”是怎样的女子,用一莫素色的白或者淡雅来白描“我原以为我可以与之行厮守终生的。”两个女子的故事女人之间的感情是很微妙的.给你身体,给你爱却不给你爱情,精神上的占有越想靠近却只能逃离的欲诉还休。其实许之行不过是千万个清楚知晓自己要什么的女子。爱情看似一抹殷红的可有可无,却不经意在彼此心中留下烙印。没什么不对,用年轻的身体去赌自己的事业或许上天给她的真的很多,关乎风月关乎爱情一个聪明的女子,懂得实时的进退爱情,浅尝即止,特别是两个女人间的爱情未曾一生一世,浅显通俗,却也是难得的束缚特别是她那般如风如花朵般的女子,怎能留底委屈求全只为另一个世俗的爱情。“之行,如果有天我们湮没在人潮之中,庸碌一生,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努力要活得丰盛。”其实抛却很多东西,追寻自己要的,世俗的成功爱变可以变得如此的廉价很难评判爱情或许称不上爱的情感,暧昧。或许那天那晚满天硬币飞来。“叶细细,我不过是一个世俗的人。”便已经道出结局以及既定的发展方向野心,罂粟,同时滋生,弥漫...想起之前跟蕴说得友谊第一是你其实当时迷幻的不过是一场贪欢终究是抓不住,不论什么一度以为自己迷恋的女子,终究是不现实的也如同翻版女子一样做了属于自己的抉择大约自己留在原地,品味当时,当初在一起,唱着,吃着,那些拆迁过的房屋一砖一瓦见证的点滴都化为灰烬随风消逝,不着痕迹的姿态,其实都只是千万人中的一个过客。此生此情渐行渐远.以后便是此去今年,各行其是,直至某年在一个空间,某年惊叹这几年的变化以及时过境迁的枉然.终究是没有勇气寻找内心真正所想,如同心里总是留着既定的框框滔滔也成了高不成低不就,剪不断却又不肯继续的两难.没错,我一度是乖乖女,吃快食高脂高蛋白的食物,只抽520的薄荷烟,只喝低度的白酒,未曾把头发剃光,未曾在身上tattoo,未曾随心想要知晓真正所需,住在闹市,却还有着强说愁的可笑...想着书中两段争吵,如果有一天,如果...会么...终究是欲望大于现实还是...不敢去想去猜测,毕竟被家保护的很好,没了解过世俗女子的幸福与世俗的人生蕴却实实在在说着资本主义国家的剥削,或许在慕尼黑,一年一年,我都淡忘她的痛苦,纠结有野心的女子,不管故事,还是现实,其实都以自己的方式或者一样,却又不一样...

如此女子 烟视媚行

黄碧云的书 今日终于寄到 只一本 《她是女子 我也是女子》   紫色的封面 出版自三联书店 也许这一本也是她在大陆出版的唯一一本书      曾经花了很长时间在各个地方 各个网站寻找她的书   最后只在香港台湾的网上看到她出版的书 价格不斐      恨恨的将这些书名尽数抄下   《媚行者》《血卡门》《烈女图》《沉默微小暗哑》《无爱纪》《十二女色》《后殖民志》《突然我记起你的脸》《我们如此很好》   批注 爱而不得的放弃 不一般的郁闷      也曾托同事的老公在他参加的书展上留意   把这份单子抄给他 却一直未果      常常如此不平着 在台湾出版的好书 译本啊 童书啊 这里一本也没有   满大街 都是教辅 参考 等等 垃圾      今日 终于 有了这第一本 捧在手里 有着无法形容的快感   书本给我的感觉 和网上的文字给我的感觉 是有着天壤的差别的   书本上的字 也许 和我的距离 更近 有着那么近的距离 我才感觉真切   又或许 是我一直以为 字落在纸上 才使它们不再飘忽 它们才会安定      打开这本小说集 头一篇就是《她是女子 我也是女子》   不是第一次接触她 很早前 在台港文学选刊上就看过   也许就是从那时起 就对黄碧云惺惺念念      依稀记得那时两个女子的故事 她和她 朦胧的 暧昧的爱   这样的爱 很忧伤 她们不会那么容易找到幸福 即使有 也只会是昙花一现      她的文字是清新的 却也有另一种壮丽在内   她写的人生是觉绝的 无奈的 灰暗的 灰到没有希望的暗   她觉的人生只是无数的姿势而已 爱是姿势 恨是姿势 聚散也是 升华与沉沦都是   到了所有一切都离异了 便只剩得一种空洞的姿势   她写的很悲凉 活生生的日子之上都象有死亡的黒翼在盘旋   可难道不是吗 我说 是 却又不是 正如 夹在这本书里的小纸头上写的   知道有人如此这般的活着 而我们 尽可以各自喜欢的方式去活      我的生活我作主 天地间 多了一个烟视媚行的女子   她是你 她是我   她是女子 我也是女子 20060103

相爱还是相惜?

以前是听过有人谈及这篇文的。况且我爱的作者亦是很爱这篇文,不惜多费笔墨来书写这篇文。而真正看完这篇文还是刚刚。从来没有想过原来它写的是女同性恋的故事。我的身边也有朋友是。不过不是很了解。黄碧云,诚如香港的媒体所说,是很才华的女子。行文和行事都有别于常人。很喜欢里面的女子,名唤——之行。但是这个人本身倒是没让我动容。实在是这个名字我大爱,连带着这个女子本身也有了一定的好感。人活的丰盛确是一件极好的事。在我看来,活的丰盛是对生命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只是要真正活的不让生命留有遗憾,着实是件很困难的事。黄碧云的笔调是我极爱的。朴实无华,但是认真看来又是烟视媚行的有种优雅。这样说来貌似是很矛盾,但事实如此。一直都希望自己能安平度日,过着朴实的生活,可以有小波小浪,但是一定要安平。这样的生活或许在别人的眼里是一潭死水,但对于我来说,是真正的生命之幸。这篇文里,碧云女子,用恰如其分的笔调描述了恰如其分的感情。两个人之间没有亲吻。有的只是亲吻额头。她们是相爱?还是相惜?通篇看来,我只愿理解成为是相惜。之行,我相惜你的丰盛生活,相惜你的蔻丹指甲,相惜你的艳丽旗袍。我只是相惜你而已。生命若只是碌碌而为,便是敷衍生命了。之行,你是知道的。我不愿敷衍任何有关你的事物。包括为你剪指甲,念想你是否吃饭了,亦或者是你和某个男人在床上翻滚。只是这些,我都不愿再提起了。之行,我以为我们是可以厮守终生的。——黄碧云

女子与女子

之前完全没有听说过这个人。很偶然的机会知道了她。其实具体还不是很了解。打算买书可是地点还不是很方便。大陆目前还没有的吧。只好在线看了一些。最先看的就是这个《她是女子,我也是女子》。我原以为这是个简介。没想到是整个全文。却是短之又短。语言总是带着略微的哀伤。甚至诉说感情也是淡淡的。也许。这不能算是一种很深刻的感情。而只能说是一种暧昧。而这种级别的暧昧甚至是若有若无的。犹如风筝一样可近可远。感情啊。就是如此飘荡不定的吗。毫无安全感可言。文笔不错。人物刻画很鲜明。刚看过之后觉得闭上眼睛就是这两个人的影子。呵呵。其实。这样的结局最好了,不是吗?黄碧云其他的文我也看了一些。风格似乎完全不同了。据说有些类似安妮宝贝。好像确实很像。某种程度上很接近。凌乱的情节发展,人物名字的重复使用以及断续跳跃的人物关系,堕落颓废萧条还有对生命对性等等描写角度,都很相近。也许是受到了安妮宝贝的影响吧。但是还是很好的。

盛世的冷眼观察者

很少有人能象她那样。习过舞,然后顺便写文字。很多人喜欢她,但是,总也不红,叫好不叫座了许多年。只是,她的文字到底是非常好的。我已经忘记第一次在哪里看见她文字了。犀利的文字和曲折的故事也许会是吸引你看下去的第一面,读得深了,多了以后,会骇怕起来,骇怕她笔下的暴烈,却又被她的温柔吸引。很多事情在她笔下不过是“合该如此,不过如此”的表达。有人把她比作“余华”,她自己却说:"写作是一种药"我们都是这个城市森林里的岌岌于生存的动物。生存变得是一种本能。我们相爱,但首先我们相互伤害,像被诅咒般。黄碧云对这一切观察得很清楚,她描述,她记录。出版她那本《盛世恋》的编辑曾这样说:“这小说的落寞、无奈、绝望,是纯香港式的,甚至是世纪末香港的。读这小说,便觉人生只是无数的姿势而已:爱是姿势,恨也是,聚散也是,升华与沉沦都是。到了所有一切都离异了,便只剩得一种空洞的姿势。黄碧云写人生写得如此悲凉,活生生的日子之上,都象有死亡的黑翼在盘旋。……而小说本身是好小说,才气横溢的,笔底有魔力,叫人感染一些陌生的凄迷情怀,知道有人如此这般的活着,而我们,尽可以各自喜欢的方式去活。”而我却认为,她到底还是有关怀去表达的。在她那一篇小说:《沉默诅咒》里,明明的就写着关爱。这个世界已经如此疏离。她不过记录下来而已。

与其说话,不如跳舞

那天无聊在淘宝上搜黄碧云的书,发现几年前她贵到飞起的书居然便宜成这个样子,心痒痒的,从不在网上买东西的我只好拜托李亚飞拍下黄碧云的书,李亚飞也喜欢簧碧云,她自己也买了这本《她是女子我也是女子》,我还买了本港版的《媚行者》。这本书是05年看的,是朋友买的,当初看这本书时整个人被文字逼的心里难受极了,想吐却又吐不出来。却又放不下。拿到这本书时以为会很激动,没有,很平静,凌晨的时候我翻开这本书,照例闻了闻书香,没有任何障碍的往下读,中间有停顿的,不是难受,而是疑惑,疑惑两年前看这本书那种逼人的呕吐感去了哪里。后来跟卖家谈起,她说很正常啊因为我们在成长。成长衰老,不过如此。港版的《媚行者》看的如此之慢,还好不是竖体排行,要不然看的更慢,花园的同学爱用繁体字,自以为看他们的繁体字已经阅读没有障碍,哪知道不认识的这么多。有人说她的书不能多看,看多了厌世。觉得挺扯的,里面的人不关心国家大事时事政治,说到底是不相信这些,而希望和失望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些热闹,里面的每一个“我”看都不要看,与“我”无关。还有人说珍爱生命远离黄碧云。哎,这话言重了言重了。如果你看的到表面的失望和不在乎不辩解,那你更应该看到这表象下的对生活对生命的认真和热爱。小组有个帖说你希望是她书中的谁,据说黄碧云选的是叶细细,我惊讶一次。要我选,就陈玉吧,平静妥帖生活不跟自己过份较真,和自己和解,能掌控自己的生活,然后力所能及的时候帮助别人。这样很好。有一天做梦梦到自己采访她的杂志出版,杂志的版面是黑色的,里面有她跳舞的照片,还有文字。醒来觉得不可思议,我都没有见过她跳舞的照片,在梦中她跳舞的姿势是个谢幕动作:与其说话不如跳舞。

她的故事

“我原以为我可以与之行厮守终生的。”故事开始,淡淡的怨。“我”是她,烟视媚行,学哲学,聪明,爱错了一个女子。就像张敬轩那首《她的故事》没有我爱你,没有kiss,只是为她剪指甲扎头发沏参茶细细的心甘情愿,香港的大学里2人间的宿舍,香烟,亦舒,地毯,生蚝,可否老夫老妻?对方却有自己的野心。心甘命抵并不能换回同样的牺牲。商品市场,要求再小,也应为自己贴上漂亮的包装纸,求个好卖价。最终最终,亦只可各行各路,自斟自饮。年少的交集,再是美好,功成利就后,又为何回首?没有殴妻,流血,死亡,人淡如菊,最是忧伤。因此此书中,最爱这篇同名小说。

绝望。

明知买到的是盗版,却还是义无反顾。还好质量尚佳,也算对得起打着的三联名号了。黄碧云,这个在书店门口大跳弗莱明哥的女子,烟视媚行,生活得真实而寂寞。她决绝而疼痛的笔尖,流淌出一幅世纪末香港的绝望风情画。每篇故事的背景都是回归前后的香港,都是一样的人心惶惶。主角们往往有着相同的名字,这个人里有那个人的影子,那个人里又仿佛窥见另一人的命运,命运各不相同,却都一般绝望,生的绝望,死的绝望,鲜血总会陡然出现,惨不忍睹的人生比比皆是。看得胸闷气短,却偏偏停不下来,忍不住一路翻下去,看完心头便也蒙上绝望的底色。人生就是绝望的几十年。还好抬起头来,我又看到了太阳七彩的光芒。

只看过这一篇

还是在翻QQ邮箱订阅的时候看到这一篇《她是女子,我也是女子》。只觉得有些段落描述得很好,很有画面感,尤其是对许之行的那段描写。之后翻评论就看到"年龄渐长,对此类文章犹如《小时代》,不觉感人,只觉太以自我为中心,但是我也是那个年纪过来的,在此不过分打击,只望以后能改变写作习惯。"深以为然。太自我了一点,但是文笔不错,也很带感,要是能多写点正能量的就好了~【不过像这类作家应该不是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目的之一写作的吧,大约也只是想写些自己的东西,而不是鸡汤……

爱,也许早就没了

我们不知道书静去了哪里。或许待她不再年轻……或许她会找一个比方国楚更糟的人,结婚生子。这个年代,看来她只能如此。太平盛世,最惊心动魂的爱情故事也只能如此。八十年代的香港。

凡事都有迹可寻

如果有天我们湮没在人潮之中,庸碌一生,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努力要活得丰盛。不要流泪。不要埋怨。我希望成为一个明白事理的人─凡事都有迹可寻。每人都有自己的难处。

纵是青花瓷,无人欣赏便也平庸

刚看完前面两篇。心冷得触手即冻。又是这样漫不经心的笔调,人世的一切俗常都在这样不经心里成为触目惊心。不适合在这样的阴雨天来读,越读只是越潮湿越暗蔽。人生便已这样。有何出路?看似浓烈的感情,转眼即淡,没有什么是特别的,于我于你于她于他,都不是。转瞬过去了,便可以别头撒手走开,没有丝毫犹豫。那又何苦开始。不过是一段无谓的折磨。磨来磨去,终究也失去光泽,舍弃如路边石子,被人随意踢踩。本身亦麻木不仁。看别人说黄碧云的洁癖。确实。洁癖到不能容下一丝丝不妥。于是,所有的平庸都被描述到可怖。那些心思细密如丝的女子,本身就难存活在俗世。不甘心,仍旧要过下去。一件旧衣而已。初时惊艳,过后舒适,再后来穿成习惯,到最后,也不过就是置于橱内,任其发黄发旧,只不再过问。

小香港,够味

感动于它简洁的文字,一句“何必如此?”倒尽千翻思绪,霓虹般的情感环绕而起。“世味难言”更不是一般煽情所能媲美。“我立在门口,我推着门柄,触手生凉。”还有谁能矫情平淡得如此清瘦而不露痕迹呢?何必如此。很强烈的清雅的气质在他的文字间油然而生,那是一种很小香港的感觉,就像清淡的小点心。够味。

【分享】黄碧云:她是女子,我也是女子

这几天天气一直都很好,太阳摆脱了雾霾的纠缠,懒懒地任阳光撒着欢儿。这种日子,可以做很多事情,洗衣服、晒被子、聚会、唱歌;当然,也可以什么都不做,坐在草地上,听听歌,谈谈恋爱,喝着小酒···而我,就是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午后,邂逅了黄碧云,还有她的《她是女子,我也是女子》。以前只知道黄碧云是一名香港很出名的女作家,也从没有拜读过她的作品,更不理解为什么别人都说他是个令人心疼的女子。读了她的《她是女子,我也是是女子》之后,我才慢慢地认识她,渐渐地走近她营造出的那永远阴郁、畸形的视界。《她是女子,我也是女子》是她的第一部小说集,她在小说里,塑造的都是些漂泊无依的生命,一种生无所望的沉闷压抑感贯穿小说始末,并以这种感情色彩为基调,借用网络上的一句“小小的欢喜,沉重无边的痛苦,生命便是以巨大的痛苦换取微不足道的喜悦”来形容她的作品就再准确不过了。我承认,在读《她是女子,我也是女子》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很痛苦,因为太沉闷、太压抑,但与此同时,我又是快乐的,因为她的文字让我愉悦。就在这种痛并快乐着的纠结复杂的情感下,看完了这本书。我喜欢她的文字,喜欢她的语调,喜欢她叙述的旋律,喜欢她笔下的每一个血肉丰满的人物。喜欢许之行,这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女子,她喜欢浓烈的颜色,却总是与灰暗色的寂寞作伴,她独挡一面,为了更好的未来努力奋斗···我常想,黄碧云,她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女子,她的小说中会有她的身影吗?到底哪一个才是她?但始终得不出结论。也罢,如果她这容易被看透,那她还是黄碧云吗?申明,此文出处:黄石同城指南网网址:hs.znan.cn

『盛筵散后。细嗅蔷薇。』

她说。何必如此。我原以为我会和之行厮守终身的。两个人,一方偏离了轨迹,就再也不会有交汇的结局。剩下的,守望也好,痴妄也罢,终究只是白露霜降的深夜里自己冰凉的指尖。《她是女子 我也是女子》。叶细细说,她是隐晦的烟视媚行。许之行说,何必如此。那些字里行间薄荷烟味的情愫,深潭微澜到波诡云谲。即便是冷战纠葛与挣扎,一笔一画冷冷写来仍是这么不动声色冷静而寂寞。冰山下潜行的温暖到炽烈。所有的故事都不能有结局,结局的出现是为了证明崩坏和毁灭。一个人如何去回护两个人的情感。我爱你60﹪,你爱我却不是40﹪,组成不了100﹪的美满,甚至不是可以维持的平衡,又何来平等。可是过往从未因此而消逝。熟悉的凤仙味。深夜里温暖的糯米汤团。隐晦的烟视媚行与旗袍绣花鞋。红双喜与登喜路。记忆里早已相拥老去。记忆里从此厮守终身。哪怕是各自天涯多辗转。依然,风雨不辜。

她是女子,我也是女子

高中,这本书一度影响了我虽然还不懂得什么是烟视媚行却一直固执认为,和另一个女子,养一只小猫,便是幸福的全部。

永远来不及

这本书是豆瓣推荐给我的,大概是因为我读过的列表里面有几本亦舒的书。于是在网路上搜了一下。没有看完,真的不是很喜欢。这一类的女性写作者,包括亦舒在内,都有点通病。叙事太过简单,故事单薄,人物气氛化动作化,好像永远在赶,永远来不及,怎么看都好像草草落笔的样子。我始终以为小说不应当是这个样子的,小说的细节应该是充分的,起承转合应该完整,事件与事件之间的过渡应该自然。你看张爱玲在《金锁记》里写十年过去了,用的是电影的手法。可是在当代女性作者的笔下,你永远不知道时间,怎么就从一个冬天走到了另一个冬天。连名字都懒得取。我起先以为,可以把这些一样名字的角色联系起来看,结果发现不对劲。《她是女子,我也是女子》里面的许之行和《爱在纽约》里的叶细细性格类似,而前者中的叶细细又可看作后者中的许之行。这就有点粗糙了。写小说的人应该有相当的铺陈能力,就好像阿婆在《长夜》里把一个俗之又俗的故事挖掘的令人动容。而行文,可以简练,但是素材一定要充分。如果元素不够,长篇应该写成短篇,而拉到十年的故事不如缩短到一年。这样的女子有才情是毋庸置疑的,看她写一个女子为另一个女子心痛的那一段:我走了她仍然生活得很好。太阳仍然爬上,夜幕一样垂,夜央三时,一样有人熟睡有人清醒。隔壁有谁,还在敲打字机呢,做着功课做着俗世的荣辱。我忽然流泪如注。我喉里卡卡在响:有人要扼杀我呢,来人是谁:我扼着自己的喉咙,想今夜星落必如雨。之行枉我一番心意了。想今夜星落必如雨。真是妙语。我以为她还是更适合写评论吧,或者散文。这两种文体不太需要故事的逻辑架构,也不一定要很丰满。只需要相当的洞察力和思考能力,当代女性作家最不缺的就是这种素质。

求而不得

黄碧云,是我少女时代的一个另类窥探。隔了7、8年的时间,还能想起,忽觉白驹过隙。当时懵懂看了这篇小说,最后才明白是一个女子爱着一个女子,最后失恋,求而不得的故事。虽然我对这种爱心存疑惑,但也算是为我开了一点这个另类世界的小洞口。这种爱不吸引我。存在我记忆中,可供咀嚼回味的,是短短几句失恋后的生活描述,如:成天在课室与图书馆间跌跌撞撞。开始只穿蓝紫与黑。戒了烟。只喝白开水及素食。心如宋明山水,夜来在暗夜里听昆曲,不要流泪。不要埋怨。皆因向往。我向往,她的黑白生活、宋明山水。哈哈哈,买椟还珠的心态。

黄碧云呀

黄碧云的好处是,她的词汇量比亦舒的大。所以师太还在使用一些诸如清醒,隐忍,骇笑等等词的时候,黄碧云已经可以使用战争,游行,痛苦之类比较丰富的词汇来把小说的眼界稍微扩展开啦。她笔下的人也会闪现出真实的有生命的一面,让你被一段描写突然拉入到她所讲述的生活当中去。这个亦舒做不到。亦舒的小说少一点生命,永远是几个在正确的时候做正确的事情然后得到正确结果的。。高级衣架的故事。黄碧云会让你偶尔以为,哎,好像刚才花了眼读到张爱玲了么。但是她的书又比较难读,文字常常像打了结一样,让你觉得应该拿把梳子来使劲刷一刷,才能理顺当中的意思。

摘录

老实说,我只是觉得之行很妩媚,有点小聪明,性情随和,但我其实不大了解她的为人。这也是我们最像一般男女爱情的地方吧,我们起初的吸引力,都是基于对方的卖相——虽然我不是美女,也没有之行的媚态,但我是很懂得低调地推销自己的,我想之行会喜欢我这类人,这是一种,哎,很隐晦的烟视媚行。她的旗袍绣花鞋何尝不是。 这样,我们的居室是“烟花巷”。我们都吸烟,她吸红双喜,我吸薄荷登喜路,两种都是“扮野”到无可救药的香烟。我们都喜欢TOMWAITS,两人在房中跳舞,她的身体极柔软。我们都是女子。我有时会翻点波芙娃,后来嫌不够身份,读KRISTEVA。之行喜欢看亦舒,后来我抗议,她改看沙岗,我再抗议,她看ANCELACARTER。我们都渐有进境,我拿了奖学金,她也有申请,但她没有。因为她输给了我。

若得真情,哀矜勿喜

黄碧云《她是女子,我也是女子》晚上看完的小故事,是黄碧云集子《她是女子,我也是女子》的同名短篇。关于同性间的爱。早就说过,对于拉拉之间的感情,作为圈外人是无权加以评论也是根本不了解的。毛主席就曾经说过,不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整理豆瓣书籍记录的时候,发现了ZOE的书《蒙马特遗书》。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是ZOE写给她在台湾的情人絮的书信体小说。评论说,她以短短的26岁人生路,来证明她美和爱的誓言。没有通读和思考过,对此当然是不能妄加评论。但是我一直都有个近似偏执的看法,那就是,选择自己结束生命的人,是弱者。人生路有太多的荆棘,而活着的人才是真正勇敢的人。黄碧云,典型的港派作家的手法。接近古中文的语言夹杂着西洋文化的渲染,当然这也是港式文化的特点。这篇字,应该是我看的第一篇她的文字。港派女作家里,以亦舒的文字看得较多。却常常是让我郗嘘不已的,因为这个女子太聪明,世态炎凉寥寥数语,已然尽收眼底。文字过后,只觉脊背发凉。仿佛冬夜寒冷雨巷的离别。人走之后,孤独一人才感觉一阵颤栗。没有利器,却仍然可以将疮疤揭开。所以如若不是内心强大,不适合看她的字。黄碧云具有同样的潜质,只是锋芒较亦舒藏得要深一些。关于之行与“我”的故事。其实手法很平淡,娓娓说来,大多是“我”的心理。在乎之行的一切,她穿什么衣服,描什么颜色的寇丹,喷什么气味的香水,有没有吃好?到后来,因为嫉妒而产生的分歧,所以选择逃避。这大底是在爱中的人受到伤害的惯常手法。因为爱太伤人,于是只有躲得远远的。只是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所有又有了后来的相聚但是世事变换,人还是那个人,只是世界已不是了那个世界。“我们回不到以前了。”我想要说的,不是拉拉之间的感情有多深,而仍然是个体谅和理解的问题。有句话一直记得很深刻,评论比理解要容易得多。哪怕是一件你根本就不了解的事情,你也可以轻易得发表是非好恶的评论。但是理解,却是一个难得多的过程。同性恋,一直都是具有道德争议的一个边缘群体。因为她们不同于常规的男女之爱,所以世俗眼光常常是站在对立面去加以批评和歧视的。可是那样,真的是客观的吗?黄碧云,用很简单的两个大学女生之间的故事,给我们描述了一幅不亚于男女之间爱情的画面。爱,作为世间最神圣和崇高的东西,无论是在异性之间,还是同性之间,其本质都是一样的。如果是真爱,哪怕是同性之间的,我觉得也值得人钦佩不已。黄碧云说得好,每人都有每人的弱点。若得真情,哀矜勿喜。理解,不是为了沾沾自喜,而是站在对方的立场和角度去考虑他们的苦衷和难处。对和自己不一样的人,不是武断的将他们推开,而是敞开怀抱,学着去接受。我想,这一课,不只是对同性群体,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相处,也是至关重要的吧。如果真能做到这样,我们的社会还有什么不和谐的呢? 还有一句很喜欢的话,也贴出来:“如果有天我们湮没在人潮之中,庸碌一生,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努力要活得丰盛。”很勇敢的一句话。所以,每个爱生活的人,都要努力的用力的去生活。

碧云女子。

第一本黄碧云。重量级的温柔文字。"如果有天我们湮没在人潮之中,庸碌一生,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努力要活得丰盛。" 只可惜,你是女子,我也是女子。庆幸,你是女子,我也是女子。

她是女子,我也是女子

咋看,挺喜欢。觉得黄碧云像个脱俗的女子,渐渐的,我不敢读了。他的作品太伤“健康”,没有暖色。欣赏是好事。

俱为女子

我从小就喜欢看美女。其实,在某些方面来说,女人比男人更关注女人。都说女人与女人之间多是一种暗战状态,即使是互不相干的两个女人。还真有些道理在里面。亦舒,李碧华,都是写尽女子的高手,她们笔下的女子,都带着极其浓厚的个人色彩。黄碧云的书,现在还是第一次看。亦舒钟爱的女子永远是那一类型:吃过生活的苦,早早看透了世间真相,天真在她们这里绝对是种耻辱,各个带着精明强干的魄力,独立自主,成熟世故。但凡奉行独立自主的女子,在这里都能找到归属。可是,看多了,也烦了,心理上有微微的不适之感,诚然,他们是总让我觉得亦舒对这世间咬牙切齿的恨多,宽容和悲悯少。所以,这世上,可以有很多个亦舒,而张爱玲永远只有一个。因为张,对这世间所有的事是有原宥的,她原谅人性所有的弱点,因为懂得,于是没有恨,只有慈悲。李碧华笔下的女子,永是酷烈、专情的。因为有泼辣顽强的生命力,眉眼间便是一种横泼的风情。这些女子,善终的少,两败俱伤的多。她的书最好在寂静清醒的半夜三更时分拿出来靠在枕上慢慢看。读来对生命便有了足够的警醒。每每看他们到因爱疯狂,得不到时便力求与对方鱼死网破的狠劲,我总是胆寒。我不能容忍她们的报复,任何一个生命都无权对另一个生命实施破坏,即便是他们负心在前。可是当你侬我侬的甜蜜之时,就不曾想世间所有都是两相相抵的吗?愿赌服输,输了就干干脆脆的放下,也不失一种姿态。《霸王别姬》里教戏的师傅说“人得自个儿成全自个儿”,一语中的。十几岁的时候,我眼里的美女只有一种:冷艳孤傲的,一副拒人与千里之外不食人间烟火超凡又脱俗的遗世独立孤绝飘逸之姿;最不待见的是那种敦敦厚厚,四平八稳的老好人。单纯的长得好看的我也不会觉得美,“重神不重形”在我看来,只有她们这样的美女才配得上灵性、神韵、气质、风骨这些美学词汇。当然,敢这么一副样子独立于世的,容貌身段都绝对的不差,否则就是东施效颦、丑人多作怪,难逃世人的刻毒。至于这冰冷、孤傲姿态后面的底子是什么,我好像并没有想那么多。奇怪的是,我那么喜爱这样的女子,却没有和任何这样一个女子走近过,她们在我的青葱岁月里一直属于被仰视的一圈,因而她们也在我眼里神秘很多年。现在,我反而喜欢的是那种温润平和,大气端庄的,经历过万水千山,眼神依然柔和纯净的。可是同样的,我没有这样的朋友。也许此时我们都经历得太少太少,人生真正的寒刀霜剑还没展开凌厉的杀气,那些灵气有悟性的暂时没有修成正果的机会。回头看看,我最好的朋友一直都只那么两类:一类是娇憨单纯,天真玩闹的。也任性也耍小心眼儿,因为有简单温暖的底色,都是善良心软的,谈不上算计。一起疯一起耍宝搞怪,热闹没负担。当然因为简单,有很多事情她们是不明白的;一类独来独往,单从外表上看还有些大女人的架势,说话干脆直率,做事雷厉风行,可是其实都有着一颗细腻敏感的心和百转千回的婉转心思。平时都是各顾各,见面的少,可是碰在一起既能聊彻底深入,也可以嬉笑怒骂。 但凡人不懂事的时候,总喜欢把自己往自己喜欢的模子里扣,全不顾是否适合自己,是否受世俗的非议,叛逆鲜明的可以;再大一点,自以为明了了世故人情,渐渐往世人喜欢的类型上靠,以为“泯然众人”就会获得世俗的圆满。其实,最终都是一场笑谈。人的禀赋气质是天生的,我们在这个大前提下,塑造修炼者我们自己。我们心心念念想成为的那个自己,并非适合自己的本性,阅历上也难以驾驭。底色温暖的,外表再冰冷,心还是热的;而内心黑暗有阴影的,光再亮,也难逃人后的凄凉。人要接受自己很难,做真实的自己从来都是一个口号,而只有当某一天,我们承认人的种种限制,内心不再纠结,我们平静的接受我们自己,那时我们才敢敞开自己的心,收放自如。于是有了“虽千万人,吾往矣”的不惧不畏,有了在这世上独自立定的坚持与勇气,才有藐视的风情。今天在天涯看到一个帖子,是讲女人如何修炼自己的“气场”的(我真是爱极了“气场”二字),楼主一看就是个历练过的,句句发人深思。一句话,气场还是要靠强大的内心来支撑!

寂寞如身影

写作需要一种特殊心境,而阅读黄碧云更需要特殊心境,才能破译她的文字,她的思想。而每看完一篇小说,总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回到现实中来。《她是女子,我也是女子》讲述两个港大女生,叶细细和许之行的同性恋故事,两个人相识、相恋、相争到最后的相别。黄碧云总能用极短的文字,传达极为丰富的情境、思想。例如“我开始只穿蓝紫与墨,戒了烟,只喝白开水及素食。人家失恋,呼天抢地,我只是觉得再干净没有,心如宋明山水,夜来在暗夜里听昆曲,时常踩着自己的脚步声,寂寞如影。”短短的文字,把她跟许之行分手后的心境、生活表现得那么充盈。冷漠的文字,有时甚至在字面上找不到一丝情愫,而黄碧云总能将这样的文字串联起来,冷漠、暴烈,黑暗中的冷漠,暴烈下的理性。舍开文字不说,黄碧云在字里行间不自觉地就流露出她的人生观。许之行背着叶细细跟一个30多岁的男子偷欢,被叶细细发现后,许之行说,“他可以帮我,上杂志,或许成为一个Isabella Rossellini,你可以吗?”两人分别后,叶细细在一份杂志的封面上看到许之行的照片,“丰满的唇与微笑。我却没有掀开杂志。她不过是千万个美丽女子之一,与我认识的之行不一样。”叶细细希望只忠于自己,不肯向他人屈服,始终坚持她的信念,她对许之行说“之行,如果有天我们湮没在人群中庸碌一生,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努力要活得丰盛。”让我想起现实中的黄碧云。有人说她的作品带有反共色彩。但我更相信那是由于她对政治的冷漠引起的。她不计较那么多外在的东西,她宁可一本书只发行2000本,也不肯为了所谓的开拓大陆市场而删改自己书的内容。那么固执的她,在书卖不动时,便参加一些演出。叶细细说的那句话,“为什么要将你们的道德标准加诸我们身上呢,我们又没有妨碍别人。”黄碧云也如此般地坚持她的信念、她的人生准则,她不想庸碌一生,因而努力使自己活得更丰盛。对于黄碧云,功成名就并非是丰盛的一生,不致于庸碌一生就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做自己想做的人呢而不是随随便便附庸社会而舍弃个人初衷。现在在香港的书店能淘到一本黄碧云的书都是很骄傲的事情,而中国大陆地区现在应该还没有黄碧云的书。知道黄碧云的人越来越少。她最最吸引我的,是书中展现的思想,展现的她的人格魅力。

世无恋事

如今我想告诉你们的这个故事,是叫做《盛世恋》的,没几页就可以翻到,我反反复复发读了三遍,知它是我心爱,却因为这舍不得的心境,才忍不住要多多读几遍,恨不得一头扎进去,拽出更恍然大悟的透彻来。第一次是在通宵后的早晨,要赶工就要补觉,哪晓喝过的普洱茶在我体内反复激荡,我只是觉得眼睛和身体的困顿,一颗心却砰砰跳得兴奋,兴奋,而又不安。于是我拿起这本书来读,程书静要和方国楚结婚,结得这样草率,只为躲避自己看到白骨的心如死灰,我便知这故事的结局不会好,这类在人前做出糊涂举动的人,偏偏源于内心太警醒。第二次是在某个采访结束回家的计程车上,彼此一场发布会让我百无聊奈,我只知人人在演,台上的歌手扮宠儿状,台下的歌迷扮信仰状,我只知他转过身就是厌倦神色,而他们散场后就忘记今日疯狂。我们在这世上,大多数举动是为了填补内心的空虚与无关,而我夹杂在他们中间,我记得拍照,记得提问,记得仔细检查好录音笔的开关,回家再与夜晚斗争,写出一篇篇虚浮的稿子来,我夹杂在他们中间,只不过是为了混一口饭吃,偶尔走神的时候会以为这就是我的信仰。在这样例行公事的计程车上,我又翻出来看,看到程书静的结局——或许她会找一个比方国楚更糟的人,结婚生子。这样的结局让我想起张爱玲的某些故事,那女子倒都是聪明的女子,也懂得爱护自己胜过一切的道理,于是我想程书静该是一早就明白的,走向破败的结局,或者是更加不堪的将来。但是她偏又要这么选,我是说,看起来好似她自己选择的一样。第三次是深夜两点,那之前我看完一部动画的大团圆结局,一个夏天的妖魔鬼怪,我竟然到冬天才看完。我觉得妖魔鬼怪比人类有情,它们有点小魔法小伎俩,却常常为了人类牺牲掉这一切甚至毁灭自己,我记得《青蛇》里小青说:“我来到世间,却被世人所误,都说人间有情,但是情为何物。”妖魔鬼怪都因为人最盛情,人最温暖,便无论如何也想体验这种自己没有的滋味,寻了,才知人也是没有的。可是人和妖毕竟是不同的,妖魔鬼怪知道自己没有,便要去寻,而人知道自己没有,便以为自己有,再三给自己心理暗示,生怕一清醒就轰然倒塌。看完动画的深夜我决心最后看一次这个故事,以至于在梦中的反复听见程书静说:“方先生,你快乐吗?”她好像一个神经病一样,外表冷漠淡静,内心歇斯底里,她不愿表达自己的爱和怨恨,也从来都不会表达,普通人只要把话说出口就能得到安慰,且不管那安慰到底是真是假,只愿稀里糊涂地过日子,人生的轨道反而清晰了。而她不愿,她偏要宁可这世界混沌,自己永远清醒,人人都打麻药,她偏要给自己上强心剂。她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为何要这样活,也从来没有想过要改变,仿佛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属性,理所应当的事情。所以她结婚,又离婚,遇到方国楚前的每一秒,人生都是在硬生生地捱着,哪晓得遇到了,又为猜测他的那些事情捱得更加难受,终于结了婚,才知道人生的意义无非是:下一秒付出比上一秒更大的力气捱下去。哪一个女人,会像她这样,从来不承认自己的爱,却在告别时,最后说了一句:“方先生,你快乐吗?”她不是要知道答案,只是觉得这是一个仪式,她的人生里全部都是仪式。我断定程书静是不懂得痛的,她一生未曾尝过心如刀割的滋味,只是从幼年时期她就被捂在漆黑一片的棉被里,时常她觉得透不过气,但是又不至于断气身亡,她不给自己加点氧,这世界也没有多余的分给她这样微薄一人。这故事我看了三遍,没有带来预料之中的恍然大悟,倒是我知道这本书的阅读计划要搁浅了,一时间我再也无法继续下去。黄碧云写了这样一个缺氧的女子,我像染了风寒一样被这个程书静传染,等我反应过来,只觉得周围都是一片黑暗,喘不过气来。你可知道,我的人生最怕这样的时刻到来,我最怕它提醒我压迫我,每一次我要接受自己的麻木和平庸了,每一次我把人与人之间浓烈的纠结当成是幸福时刻,人生便用各种手段提醒我,当头泼下一盆冷水,我哭也不是,笑也不是,站在湿冷的冬天等着自己被晾干。从前我读张爱玲,只不过十四五岁,是身为一个少女最为尴尬的年龄,又好像一张白色的宣纸,无论泼上什么颜料定是浓墨艳彩。那时候的张爱玲是发黄的旧色,牛皮纸一样的,我最初也最美好的年龄就被她默默的绝望染上这样的旧,竟然一次也没有想过要漂白。在那个年龄里,无数个温书的夜晚,我偷偷摸摸地把她的小说藏在数学书下看,在那个一点也不适合阅读张爱玲的年龄,自是看得十分压抑。每每到了最透不过气来之处,便以买纸买笔的各种接口冲出家门去暴走一统,我周围的世界啊,尽是准备收摊的夜市小车,热气腾腾的各种夜宵,不同身份的人三俩作伴,成群结队的不良少年。这一切都理所当然地热闹非凡,只是每一次我绕一个圈回家,总要经过某个黑漆漆的公园,那公园里失修多年的摩天轮僵硬地矗立在那里,仿佛倍感绝望。你可知道,真正能体会到痛苦和失望的人是不会感到绝望的,不知所措不是绝望,轰然倒塌不是绝望,撕心裂肺不是绝望,全部舍弃不是绝望。真正的绝望,是你看到了一张白纸,它就是一张白纸,你不以为它会被风吹走,你不以为谁要将它撕碎,你就是看到了一张白纸,什么都没有。这张白纸与你无关,全世界都与你无关,因为绝望是:你自己与自己没有一丁点关系。程书静是个绝望的女子,越是无关,她越想牵扯点自己与自己的关系来,最后方知这个世界不容,容不得她。这样的女子,张爱玲的笔下,有一个一式一样的,那一个看起来不是悲剧,我是说,真正的悲剧,常常被人以为是执手相看,大团圆结局。那个女子叫葛薇龙,认识程书静的时候我二十四岁,认识葛薇龙的时候我十四岁。如此你便能知道他们对我的重要性了吧?上帝不让我们轻易遇见重要的人,谁喜欢时时醍醐灌顶,不信你去试试看,简直毁灭专心经营的人生观。张爱玲的故事,我最不喜欢的一个,是最出名的《倾城之恋》。范柳原和白流苏,对着月亮打起电话来,我就反感无比,最后竟然因为一座城成全两个人的爱,在废墟中察觉到你只有我,我只有你的隐秘心事,倒是自此圆满一生了,我真真不能接受,读多少遍都不能接受,这样的两个人之间,缘何能产生爱?而这之外,次不喜欢的那一个,也被改编了好多次电影,叫做《半生缘》的,甚至连名字,我都更喜欢它叫《十八春》。那时候张爱玲心中还有希望,她的期许和对人生的设计统统在这里面,张爱玲和黄碧云的不同在于:张爱玲的故事是冷的,而人却常常发热,她多适合锦衣夜行,而黄碧云不要,她的日子过得淡,什么都是些微就好,用不着朋友,也用不着丰盛,她常常静默一整天,认定这是自己的常态。我不喜欢《半生缘》,是因为人生没有这么多的擦肩而过,没有这么多的跌宕起伏,我太不相信我们的人生是被什么人可以掌控的了,若是真要有,那也只有命运而已。张爱玲的故事,我最喜欢的一个,便是《沉香屑:第一炉香》,葛薇龙便生活在这里。我想我一辈子都记得她,我太清楚了,她第一次遇见乔琪,不过是失了最单纯的一个爱人,那人终于迎来了世间诱惑,该是收尾的时候了。于是葛薇龙怀着这样的恨,遇见乔琪,忍不住多看了他两眼,发现他眼睛像风吹过的早稻田,时而露出稻子下的水的青光,一闪,又暗了下去。她因这个细节而爱他,到了最后,这男人夜夜睡在身旁,她也明白,所有的火光后面,都是黑暗与寒冷。从前读张爱玲,总要叹口气,牵扯出些时代的责任来,仿佛这一切都是它的错。你知道,我这种从小在语文课上踊跃发言的人,自是十分喜欢归纳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和时代背景,我从来善解人意,只揣测老师话里话外的意思,次次考试都拿高分,便以为自己是懂了。好在后来难得地走了段弯路,误入歧途未必是坏事,因为走到这条路的尽头,就走了我人生的转折中,我突然明白了好多道理,明白过来我错怪了这时代好久。这新的时代,抑或是旧的时代,又有什么差别呢?张爱玲是有恨的,但是她恨情恨事,恨人恨心,我却从来不见她真正恨过这世界,哪怕是一次。又关时代什么事?黄碧云没有恨,我打赌她没有,她只是看得透,这世间能看得透的人,必是天才,也必将痛苦,人生好多东西,不得。在我心中,程书静就是现代版的葛薇龙,当然她比葛薇龙更冷静沉着,更隐忍不语,只是闷着,连脾气也是不怎么发的。就算在你看来葛薇龙比她更加幸福,也不能保证她下一个遇到的更糟糕的人,就是乔琪。请你不要说他们不幸,她们从来没有不幸,不爱人不是不幸,不被人爱也不是不幸。她们只是遭遇到了你我所遭遇的一切,可是我们的心不见了,妥协了,慢慢地习惯了,而她们绝不,她们唯一只剩的只有自己的心,她们决不允许自己与自己的心分道扬镳,于是她们好固执。她们心里面也没有完美的世界,她们从来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只是分分秒秒很清楚自己不要的是什么,于是程书静逃跑了,倒好像是终于停住。而葛薇龙留下来了,却一辈子都逃不过人生的你追我赶。我总是觉得,女人是不能太清醒的,身为人类这一种生物,都不能太警觉。可是她们像小兽一样时刻天下大乱,内心杂草疯长,表面上只好波澜不惊,她们惊不得,惊不得。她们的一生会比任何一个人都漫长,终点永远都遥遥无期,而她们是死不得的,她们为何要死?她们只有这样活着,活着的时候腐烂了,死了反倒鲜活起来。我真真好爱她们,从不心疼,爱得深切,爱得直接。我爱她们使我觉得,我也要活下去,不必拼命,不必懒散。我有心要把黄碧云给补全了,却难免害怕,她的故事像风油精一样,我本在这冬天的暖气房里昏昏欲睡了,猛地闻到了,一个激灵,再不情愿也只得清醒过来。我学着程书静问一个人:“先生,你可快乐?”他絮絮叨叨说起来生命之不快,我轰然泄了气,其实任何答案都会让我泄气,因为我不懂得程书静,所以才模仿得不伦不类。葛薇龙,你爱一个男人,与爱一桩木头,有何区别?哦,我忘记了,若是木头,你必可占有。那么葛薇龙,你何不去爱博物馆里,那些高高在上的抽象画?而程书静,你嫁与一个人,反复猜测他的爱是不爱,反复面对他的无动于衷,那你为何要嫁一个人,如果时间一样会让你灰飞烟灭,你又何必定是要离婚?哦,我明白了,你唯有剩下独自一人,才能不抱希望,永远掐死心中那点不知何时会燃烧的小火苗。人生在世,好多东西,不过就是这样。无论乱世盛世,本是没有恋事的,有人想尽快让漫长的一生过去,唯有混混沌沌地制造出好多花枝招展,折腾再折腾,奔波又奔波,竟然没有闲工夫去计较时间流逝的缓慢了。而程书静,她无恋事,她必要与时间抗争,必要拽回自己那不属于自己的心,她必要这样,她才肯活下去。

终于黄碧云

我偶尔抽一根女式薄荷烟;一年前我戒了咖啡和可口可乐改喝茶饮料;我没见过死相恐怖的尸体,和任何刑事案件都不沾边;从小学到大学,我始终都是个成绩中等偏上的乖学生;我的父母很恩爱;我没有兄弟姐妹;我用纯天然的化妆品,上无色的润唇膏,我的长发乌黑微卷;我没喜欢过女人;我爱的男人通常比我大两三岁;我不滥交,不泡夜店,不认识大麻;我喜爱读书、看电影、小动物和一切温暖美好的东西。这是我健康正面的生活方式,我对人类和未来充满了热情和希望。可有一天我见到了她们。除夕的夜晚,除了我其余四个女人都多喝了几杯。A掏出烟盒打亮火机,深吸一口吐出烟圈,说她其实是单亲妈妈抚养长大的;B的男朋友是法国人,可她喝醉了却念念不忘远在中国的初恋恨不能拨个长途问出许多年不敢张口的你到底爱不爱我;C的同屋是个Gay,那夜穿的花枝招展去见“男朋友”了;D长得很漂亮据说有个交往多年的恋人,抽着烟神情却开始恍惚似乎另有所思。。。我目瞪口呆坐在一旁无法相信我看到听到的一切,她们醉了才敢说出深埋心底的秘密,慢慢有人流泪有人沉默不语。我突然心疼,为这些表面坚强看似开朗乐观的女人。然而这都不够。我看见《她是女子,我也是女子》里叶细细眼睁睁看着许之行离开,默默嘲笑自己以为能厮守终生的奢望;我看见《怀乡》里不再跳舞的陈玉漂流在阿姆斯特丹街头,随着不知起点和终点的电车奔向未知的远方;我看见《捕蝶者》里的赵眉爱过一个60岁的老人,爱过一个20岁的少年,最后单身一人参加朋友的婚礼。。。我越来越觉得疲倦,在黄碧云的文字里莫名其妙地想起朋友blog里的一句话:我发现出了国的女生没有一个不会抽烟的。。。这便是我们的一生,不断被人拒绝和抛弃的一生,因为不得不一次次独自熬过他(她)留下的痛,最后连悲哀都变了质。我慢慢恨起黄碧云,为什么她要把本就残破不堪的真相全然揭开,带起纷飞的血肉露出疲惫跳动的心脏;这个世界快要被女人的泪水淹没了,我不要听这末世的哀歌,即使生命如骗局。有时我也感到庆幸,在足够年轻的时候,我的确以为凡事垂手可得,却从未说过:“不要死。”或:“不要离开我。”或:“我一生一世都爱你。”我清清楚楚地知道那都是不可能的。没有期待,便没有失望。我终于心如止水地活了下来,从此以后我再不看黄碧云。

字字如魔

其实感情就是感情,要什么男男女女,说多了都是色相之诱,没多大乐趣。只那一刻情之所动,相互关爱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不是为了占有,不是为了瞬间的极乐,只是相依的片刻温暖。因为不相信永生,于是根本不在乎有多堕落多放纵,只为了一丝小小的欢喜,了不得,就把全部人的希望都丢开了又如何,一步一步走向自己的绝望。可是就连绝望都不能让人痛快,心里就有那么一种撕不开,挣不脱的东西,苦苦的逼着你,陷着你,拖着你。像一手泥泞,甩不干净,要不在乎它,却又真的不能。直到它在太阳底下晒的干干的,和你的肌肤牢牢的纠结在一起,心里才多了一种恶狠狠的快感。竟然不是怒的,而是自虐般的生出一种安慰而赢得心安理得。每每看黄碧云,心里常常会生出一种担忧,这样的女子在现世中要如何活着啊。

两个女子。

如果有天我们湮没在人潮之中,庸碌一生,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努力要活得丰盛。 她。我猜测这个叫许之行的女子有着寂寞的内心。她到底要过着俗世的生活。为了自己的未来而奋不顾身的。那我又有什么好责怪。她喜欢穿旗袍绣花鞋,是一种传统的摸样。花枝招展着又貌似不愿意就此落败。她是特例风行的。她是独当一面的。由此,很多人认识她。知道她的事知道她涂着桃红寇丹。如此高调如此溃败,生活琐事终于还是使得鲜活变得苍白使单一变得复杂了。我想有些事终于不在自己的掌控里。她和很多人有暧昧的关系,为了她的事业,她和不同的人上床。用相同的姿势换取相同的目的。这些她都是有所忍受的。她不得不这样。无论是有知识还是无知识在追求更好的生活上都是没有区别。只不过每个人的界线设置的不同。那一具没有自尊可言的身体对于她来说可以换取她所想要的。未尝不是一件让人快乐的事。兴许是有人不了解。她很寂寞。她喜欢抽男人的香烟。给自己涂指甲油。她也许爱过一个女子。但是她们之间没有任何甜言蜜语或者爱怃。但是那个女子是她为知在乎的。不能不说不在乎。她和她去过日本。她们说好了一起去北京。但是她和另一个不知面目的男人去了。为此,我想她内心应该是伤心的。但是不表露出来。她在她的床上做爱。她依旧欢笑着出门去玩。留着她一个人伤心。却无论如何,她和她还是能与以往一样。那个女子,她以为,她与之行是可以厮守终生的。我一开始也是这样相信。因为只要这样才看起来爱情不那么廉价。也唯有这样,两个人才不寂寞。过圣诞吧。过圣诞吧。再也不是一个人。于是,请你要记得,大多的故事都是以悲伤收场以分离告终。这是我最凄怆的。她。她倒在路边呕吐,男人给的手帕让她内心温暖差一些以身相许。那是一种真实的感觉,人如果置身在孤单绝境里,这个时候出现的任何男子都是世界上最好的。可以要取她的回报要取她的所有之物。她愿意给,那是需要。心甘情愿的。她喜欢在图书馆看书,在没有认识她之前,她是一个人。在认识她后,她便与她一起温书习字。是她先靠近她的。她看到她习惯穿旗袍绣花鞋。她嘲笑过她的俗气。但是反过来想想这些都不过是她和她运用不同的方式去抛眉的小计伎俩。她扑哧的笑。她对她有着喜欢。并且与日俱增。她觉得她的喜欢不用亲吻。不用告知。她明白她懂。同样的,她也知道她懂。她感觉没有安全。她等她回来。迟迟不见。迟迟不见。终于看到她的时候她与一个男人在一起。她内心翻来覆去说不上来的滋味。不可说,也说不出口。我渴望一个缺口。正好把她漏进去。从此与黑暗为生。但是她期许着她的惦记。她是否想念自己,她是否隐约盼望她回来。她忍耐不住深夜返回看她是否同她等她那样的焦躁不安。她看见她睡着了。安静并且熟练。她原来对于她来说,并不是她像对她那样对着自己。她显然失望极了。她的哭没有声音,眼泪滴在她的脸上,惊醒这一方的好梦。她看着她泪流满面。突然抱住她对她说:“你,这是何苦?”我想在以后的日子,四她记得的唯一的清晰的细节。尾声。她与她。离开了她们曾一起住的房间。床。被单。她投像另一个人的怀抱。抢先把这段有违道德,不被认可的爱情扼杀得一点呼吸也没有。她随即开始一个人居住。喜欢上了阴暗的光。和每天享受记忆的光顾。记忆里,最后一次的见面,是她们毕业的时候。彼此或许都看不清楚对方的脸。但是身边早已有了某一个特定的人。不急不慢得开始平庸的日子了。

第一本黄碧云

喜欢一个人 是喜欢上一个时间段那个人的所有,好的坏的都爱着。如果她变了,我们也只是喜欢当时的她。无关性别,无关变心。只是那么简单的,喜欢那个时候的你。看了几篇书评,更加精彩。应该可以看第二遍

不因为追求过多的幸福而感到不幸福

“如果有天我们湮没在人潮之中,庸碌一生,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努力要活得丰盛。”我想这句话是对的,正如秦钟死前对宝玉说的一样。追逐功名利禄,要让自己过得更好,这些历来被清高所不齿的事,你并不能说有什么错,或者说并不是从头到尾都是违背良心的,只是在这条路上,凭着完好的良知是无法通过的,你要得到些什么,必定也要用更多更珍贵的东西作为交换,很多时候是干净的灵魂。这本就不是非黑即白的世界,我们每个人都在暧昧不清当中。那些怀着狼子野心的名利追逐者们背信弃义,你可以说他们是坏人,可你也不能否认他们的确能让自己和家人过得更好;而那些才华横溢的迁客骚人沦落到短褐穿结的生活,你可以说他们高洁正气,可你也没办法不为这样的人才潦倒一生而扼腕。“幸福是不因为追求过多的幸福而感到不幸福”这句话拗口之余,的确在理,只是实践太难。

何必如此

之行,如果有天我们湮没在人潮之中,庸碌一生,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努力要活得丰盛。我对生命的要求很简朴 我只是一个安份的女人,想与一个人,发展一段单纯的感情关系。想起那一个人,因为他在我醉酒的时候有一块手帕,我险些托以终生。 我记得我曾热泪盈眶,卡卡地捏自己的喉咙,她便捉着我的手,说:“何必如此?” 她离开我,是我不够好之故。但我记得的之行....我们是不言好坏的..... 何必如此。我原以为我可以与之行厮守终生的。————————————————————————黄碧云《她是女子,我也是女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生命的内核其实是荒凉而悲哀的。然而即便如此,在穿越这一漫长的曲径时,我们却总是想努力活得欢欣盛大,大到可以去掩盖苍凉嶙峋的本质。欢愉从来都是浅近而盲目的,尽管它轻盈又透彻。悲凉却是亘久而深入骨髓的,尽管你我都不愿去直面。我曾对一男性朋友说:女人的一生其实是悲哀的。女人的悲哀在于想要独立于男性却不得。依赖,是深入骨髓的,物质上,更多的是在感情上。那些看似独立风光的女性,也许是算独立了,自由了,可内心深处却同样是悲凉的——她们无法得到男性的更多的爱。而被爱,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女人的最大肯定。过于依赖呢,却又走向另一个极端,依附于男人,丧失了自我,最终也只能落得个被男人厌弃的结局。这里面大抵有些悲观自怜的成分,不为自己,只为着自己看到的那些女子和对世事的洞察。朋友说:若女人能得到一个懂得自己爱惜自己深爱自己的男人,那也便是很幸福了。不光他如此,很多女人也是如此吧。把幸福单纯地定义成:找到那个对的人并厮守终生。可是,可是,真的有那么个对的人吗,又能够厮守终生吗?原是我不该这么认真,一味地在“真诚”“永恒”这样的字眼上较真。不光是别人,即便是我自己,又岂能保证自己永远真诚不变?除去这一条,也许,即便是女人,也可以有更多、更丰富、更伟大的追求。可是,这些追求又是什么呢?尊严?事业?自我获得?那么,这些之后呢?是否生命就此完满幸福?就像小说中,叶细细原本是瞧不起许之行的,这样的以爱情为生命的人。对于她来说,尊严是重要的。可是黄碧云自己也是持怀疑态度的:如果在爱里还有尊严,是不是我爱自己比爱你更多。叶细细对许之行说,“如果有天我们湮没在人潮之中,庸碌一生,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努力要活得丰盛”。未必如此。就算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努力活得盛大欢欣,就能活得欢欣盛大吗?而且,又要怎样,才算得上欢欣盛大?像叶细细一样自省清高?像许之行一样飞扬尘俗?许之行是世俗的,这样的世俗,也许才是生命真正的状态。在尘埃中开花,还开的那样天真灿烂。努力不被人潮淹没,努力要遗世独立,即便是叶细细,她也未能真正做到,造作和自制是有的。清高的女子对世俗看似不屑,实则有一点点嫉妒的成分。谁又能说,材米油盐七禽六欲不是幸福?真实的幸福,最终恐怕还是要落到尘世生活的具体之处的。那是属人间的温暖——粗俗、琐碎、纯真。清高的女子其实懂得。PS : 虽然黄碧云《她是女子,我也是女子》中的叶细细与许之行是同性之爱,对于我来说,异性之爱并无分别。初次接触黄碧云的小说,这样的故事,这样的表达,内心不能不有些悲伤。也许,眭澔平与三毛这样的感情也许是好的,无光风月只为真心。当然,能有荷西,更加是好的。

我原以为我可以与之行厮守终生的

当我还是个文艺青年的时候,反复读过此文。我记得她的旗袍,绣花鞋,她抄我的笔记时那种不甘不驯之气,她轻轻按自己的胸口时的笑靥,她躺在床上看亦舒的懒相。我记得我冷的时候她给我围巾暖我,我得意的时候她用硬币掷我,我冷漠的时候她拉紧我的手说“赔了夫人又折兵”。我记得我记得,我替她束过发,剪过脚甲,为她买了一束太阳菊。我记得我曾热泪盈眶,卡卡地捏自己的喉咙,她便捉着我的手,说:“何必如此?” 何必如此。我原以为我可以与之行厮守终生的。

给最干净的爱

陆续几本黄碧云的书,意料之中的感觉,又一个聪慧女子,虽然有的想法,不是很赞同,但是还是很喜欢。她是女子,我也是女子。是我,也是她。看起来不同的两个个体,拥有相似的灵魂,只是人的本性,嫉妒,或者争斗,让她们最后陌路。也许,一直会以为自己看透了什么,回过头,才知道,原来自己年轻过,那些轻狂的事,足以证明。如果说,男人都太过冷情,可能比较绝对,又太主观。也许,是千年来的男权带来的天生优越感吧。四十如花的年纪,永远不会有色迟的悲哀。宝玉说,男人是泥做的,女人是水做的。水是那么难以控制,就像女人的情感。连自己,也貌似处于情境之外。男人人人是知己,女人除此别无一家,注定了结局。如此看来,是不是男男女女更合适?避免太多纠葛,现世也不安稳,到了阴曹地府,阎王爷不清净。喜欢她们的方式:只有情,没有欲。干净,透明。只是尘世之中,她们在乎的太多,也可以说是我们。所以“我以为我可以与之行厮守终生的”只是“我以为”。两个孤独的灵魂,是需要出口的,相互依靠不如相互厮杀。但又有谁敢说,她们的爱不干净?

我也是女子

竟然真的是女同,,,开始还不相信,看到最后不得不认输, 唉,,关于同性恋我已经到刚开始的恶心到现在泰然,但内心还是有点小排斥。我相信上帝的规律和安排,跟着自然走吧。

之行之行之行

大概已经看过七八遍了,可那晚上重新看黄碧云的那篇《她是女子,我也是女子》,喉咙又像被人扼住了一般疼痛,那绝望,那幻灭,一如往昔。其实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对这篇文字有感如斯。曾为谁伫立风中,流尽了眼泪,最后却只能硬生生说一句,何必如此,何必。细细,细细,可知之行的心中有更大的梦,可知爱原本不是生命的全部。你让我停止YY我和你。你说那不是爱。我于是听话。只是,为什么,当我看黄碧云的文字的时候,心里,又疼起来,你的影子,过往的时光,还是不断闪烁在我的眼前。你知不知道,我和细细一样,也曾一个人,穿越无人的黑夜,心里,只是不断呼喊着你的名字。一声声,不停歇。可你从不曾听到。和之行一样给了一个细细不能接受的理由,转身就走。可是每次当我看到叶细细坐在窗口,想之行的蔻丹有没有人帮她涂,想之行今天过得好不好,不断叨念着之行的名字,一遍又一遍的时候,就觉得那般贴切。画面熟悉。只是此刻,我的心里已经不是伤痛和难过。甚至没有一点怀恋。那只扼住我喉咙的手,请松开,我要往前走。往前走。

只是读后想到的你

原来我终将离你而去“ 我原以为我可以与之行厮守一生的。“————题记躺在床上的我瞥见了书桌上的一袋凉奶,那包奶已经在桌上放了一个星期,喝掉这包奶的想法不止一次有过,却始终懒得动,除了吃饭这种续命的事我不得不做外,一切都变得毫无意义,我一定是在哪一刻失去了前行的勇气。我费力的从床上爬向书桌,单手去勉强够那一包可怜的牛奶,一分钟的时间,发生的事情却耗费了我过多的体力,我休息了一会儿,咬开了那包牛奶。冰凉的液体温顺的沿着嘴角滑过喉咙,流入胃里,凉透了我的胃,凉透了我的心。果然冰凉的东西会使我受伤,那热烈的呢?我准备把喝了两口的奶轻轻的放回原位的时候,不幸发生了,奶滴溅落,洒在了桌上成摞的书上,我亲眼看着奶渍缓慢的渗入书里,觉得的欣喜,便把整包奶拿着小心翼翼的全部倒在了书上,看着汇成江河的液体占据了我的书桌,流淌到四处,这没有使我平静,反而令我大笑不止,我看着它们渗入我的书,我的电脑,看着它们流向地面,流向我的床,然后拿起一本书开始阅读,然后,沾湿我的手。 既然美好的已经被打破,就破的彻底些吧。我是一个残缺的人,开始便是。我必须抛开我的快乐,才能挖掘我的黑暗,我热衷于我的黑暗,那能令我安心,令我双手合十,虔诚的祈祷,陷入流年。我何时变成这样的一个人了呢?我何时拥有了一个光鲜的外表的同时拥有了一个腐烂的内里,这使我不愿平静,这使我不愿入眠,子夜的钟声响起,又一个黑,又一个我钟爱又惧怕的黑,我离死亡又近了一步,而我又迷茫的挨过了一天,现在深夜里的我连光鲜的外表也不愿向世人展现,此时的我是孤独的,又是丰富的,我渴望的一切正在发生,一切在黑暗中糜烂,我原以为能与你厮守一生,有这种想法的我却是残缺的,我渴望做一个守墓人,我将用尽一生的光阴挖好每个人的坟,然后独活,我将一生没有你,你将一生没有我,这是对我的惩罚,也是对你的。我听不到欢乐,听不到悲伤,听不到晨钟,听不到暮鼓,我也没能看清楚未来,没能看清楚过去,更没能看清楚你。很多年后,我依然可以清楚的回忆起那场梅雨过后的青石板路,那片湿润的砖红色,一地的落叶,以及你的背影。那一年,我被一道并不真实的光灼伤了双眼,多年之后,我才醒悟,那时的我,从未曾看清你的脸,便盲目的在心里种下了思念的种子,灼人。我也终于明白为什么有人说,如果你爱她,就离开她,可是为时已晚。很久没下过覆盖整条街的雪了,那夜,没什么原因,我出门,迎着大雪走到半夜,天空很亮,前方很荒凉,我每隔一会儿便拍打掉衣服上积累的厚厚的一层雪,后来索性不拍了,筋疲力尽之后,我很想栽倒在雪地里,痛哭一场,祭奠我的二十年流走光阴,我知道你一定会在匆忙之中才会看到我,于是我没这么干,我硬撑着回了家,不想让人在意我的狼狈。我曾立下誓言,说永远不会再哭,但生活好像没那么简单,我还不够坚强,没能守住它,就像我没能守住永远保护你这样的誓言一样,当你努力奋不顾身的去紧紧握住一样视如珍宝的东西的同时,另一个以为会拥有一辈子的东西却在消逝,原来,没有谁会理所当然的爱一个人,总会有筋疲力尽的一天。我孤独的来,必将孤独的去。原来似水流年才是一个人的一切,其余的全是片刻的欢娱和不幸,而片刻欢娱换来的终将是巨大的空虚。我不求你能原谅我强行进入你的生命又自顾自的消失,原谅换来的又有什么意义呢,现在的我不再渴求一个明了的眼神,那爱里充满了谦卑,最后低落到尘土里去了,腐烂掉后,被风吹散,显露出伤痕,是一朵绚丽的花的形状。我不会告诉你愈合的过程有多痛,因为这疼痛你也饱尝过了。原来一切的错全在我,我自顾自的播下思念的种子,自顾自的令其生长,最后自顾自的令其凋零。我是在偶然的情况下读到黄碧云的,有人说如果喜欢她的会非常喜欢,不喜欢的绝对不喜欢,看着她的文章,我被她的文风深深的吸引,我激动得去百度,然后大笑,然后大哭,我读的书终归是太少,不然怎会错过她,我恨自己出生的太晚,没能做她的忠实读者,却先读了安妮宝贝,却先读了七堇年,原来她们也是读着她的书边迷惘边成长。“之行,如果有天我们湮没在人潮之中,庸碌一生,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努力要活的丰盛。”这是书中叶细细写给许之行的话,在这里,送给你。黄碧云的故事最吸引我的地方,便是一个故事,一个人物,永远的只有过去,没有未来。我将不辞而别,不会祈求原谅。“我记得她抄我笔记时那种不甘不驯之气,她轻轻按自己的胸口时的笑靥,我记得……我记得我曾热泪盈眶,卡卡地捏自己的喉咙,她便捉着我的手说:何必如此。“我望着窗外的一片漆黑,门外父亲嚷着让我快睡,毕竟已经夜半。黑暗给了我莫大的勇气,我好像经过了漫长的等待,又好像完成了一项伟大的工作,我望着桌上未干的奶渍,合上电脑,沉沉的睡去,我的眼泪将不再为你而流,我将变成你众多朋友中的一个。我的爱本就是卑微的尘埃,大概即使失去了你也不会介意。我想起了朋友的一句警告“在决定喜欢一个人前,一定要看清楚,这个人值不值得。“大概我从未看清你,才会产生与你到老的错觉。但是,我仍记得,清楚的记得,“我曾爱过你,想到就心酸。“这特别的一天,你醉卧在谁的温柔乡。我们到头来,还是成了两条平行线。此生失去你,是我的遗憾。愿你安好。———于二零一四年二月十七日夜

如果有天我们湮没在人潮之中

"我醒来,吃了点面包,突然发觉面包有一个极馊的面粉味,很接近饲料的一种气息。我吃面包十多年了,这时才分晓面包的味道,若得真情,哀矜勿喜,很俗套的话了,但这时我实极哀矜,夹着方才分晓的味道。呵,世味难言。""“之行,如果有天我们湮没在人潮之中,庸碌一生,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努力要活得丰盛。”""小别数星期,她没有瘦,也没有憔悴。我细看,她的脚甲仍旧剪得整齐,寇丹好好的,艳红如常。她床上多了几只布娃娃,此时她手抱小白兔,熟睡如婴。何等安好。我走了她仍然生活得很好。太阳仍然爬上,夜幕一样垂,夜央三时,一样有人熟睡有人清醒。""老实说,要谋一个什么知识分子的职业也不需要什么大智大勇,像我一块无聊的料子包装包装也行了,于是我埋首做西方现代哲学的课,这最容易混,老师不懂我也不懂,我那篇论文大家可以看得相视而笑,好歹做出来了,大家真的如释重负,皆大欢喜。 ""太阳菊在黑暗中静静枯萎,我闭上眼,忽然明白什么叫“身外物”。从今事事都是身外物。"

何必如此,亦如此。

只是我以为的之行。只是我以为的厮守。只是我以为的如此。寞落无人收。相思无人会。亦如此。无相悔。

最是那一刹的扬眉

书静初见方国楚的时候,是一个秋日的下午。不知道是因为微扬的秋色,还是他稍偻的背影,抑或是他办公室书架上过了时的硬皮书,熏出来那种陈旧的气息,她记得那是个秋日的下午,忘不了。我在某个炎热的秋日下午读到这段开首的句子,心里像秋天里黄到璀璨的叶子,在枝头做了黯然的挣扎,咔嚓落到了地上,留下最末时光的新鲜,祭奠它辉煌夏日里的得意。那种流连却无能为力的悲伤,就是黄碧云式生生的绝望。在这光怪陆离的世界里,绝望只是一个含义不明的手势,把情绪拆封的支离破碎却挥之不去。几乎没有任何过分繁复的情节。一个男人,一个女人,都带着知识分子的冷峻气质,满怀着自护的戒备,在一场苍白的爱情中错失了判断爱情的能力。甚至没有激烈的纠缠和挣扎。只是缺乏耐心的等待,战争变成一场徒劳的精力透支。意向上,就像,两个跃上马背覆盖了厚厚盔甲的武士,在扬起的尘土中做无声的厮杀,没有刀光剑影的生死悬于一线,却是撒手后的元气大伤无力恋战的英雄末路。一切仅此而已。书静吸一大口气,仰起脸,迎着阳光。原该如是,太平盛世,个人经历最大的兵荒马乱不外是幻灭。……我们不知道书静去了哪里。或许待她不再年轻……或许她会找一个比方国楚更糟的人,结婚生子。这个年代,看来她只能如此。最大的绝望不是一场惨烈的激战后余留的白骨累累,而是难以预料的未来,我们是否还要守着那深深白骨,荒凉了那废墟的过往,摸平记忆的凹凸的伤痕,做健忘的复兴。自欺欺人的复兴。或者,这个年代,我们只能如此。黄碧云的句子大都是平和婉转的,带着她泰然自若的平铺直叙。真正的华丽理应如此。就像阿莫多瓦。细细的颓废,阳光下细致分明。叙述中平静冷淡,偶或的爆裂,并没有他太多的恶好。就像拽着一团毛躁的线团,私藏了深深浅浅的爱恨。当我们没有能力去爱,只有选择去恨。这就是说故事的至高境界了。收放之间。线团毛躁了我的心。不知道是黄碧云还是阿莫多瓦。一扬眉间的惆怅。

雨夜中等你

等,寂寞到夜深 夜已静荒凉
何故明是痛苦伤心
还幸笑装开心
今宵的你可怜还可悯
目睹她远去
她的脚印心中永印竟然如此细腻,细腻到触动灵魂。文章短小,但场景具体形象,人物性格凸显,感情饱满拿捏到位。爱,是可以脱离肉体无关风月的。
凤仙味,薄荷喜登路,手帕,夜,等待,吻,太阳菊,围巾,随便将就,报复,何必如此,,,每个元素都震撼我心。如果再加入雨夜,更能凸显出粘稠的感情。
最后奉上林夕《约定》还记得当天旅馆的门牌
还留住笑著离开的神态
当天整个城市 那样轻快
沿路一起走半哩长街
还记得街灯照出一脸黄
还燃亮那份微温的便档
剪影的你轮廓太好看
凝住眼泪才敢细看
忘掉天地 彷佛也想不起自己
仍未忘相约看漫天黄叶远飞
就算会与你分离 凄绝的戏
要决心忘记我便记不起
明日天地 只恐怕认不出自己
仍未忘跟你约定假如没有死
就算你壮阔胸膛 不敌天气
两鬓斑白都可认得你

我原以为...

真的很冒昧地来评价这本书,因为我只是看完了第一个短篇.知道黄碧云也是因为这篇文章,很惭愧我只是因为自己是les所以才看的这篇故事.我是真的感受到了何细细的心痛,那种疼痛撕心裂肺.不能责备不能阻止,只因没资格.终究她是要和男人在一起的.只是我和何细细都以为可以和对方厮守一辈子.

很喜欢.可却怎么也买不到它的发行本?

只是淡淡在网上看了一些TXT的文字就爱上了这位清冽冷峻的女子以及她的语言.有谁能告诉我?哪里有买到这书么?网上书店我也去淘过了诶

黄碧云的她和她

第一次读黄碧云的小说,是她的《她是女子,我也是女子》。最初看到这个标题,以为是与某个优秀女子相比之下的不服气,又以为是对某个古典美人的隔世的回应。仔细读了,恍然得知:原来是两个彼此钟情过的女子之间的故事。黄碧云的文字给我一种清洌之感,至少在这篇小说中是这样。这种感觉也许与这个故事的温度有关,那是一种冰水和热水分别慢慢倾入,最后融合在一起之后的温度。文中描写的那种同性之间的情感,也许每个女孩子都经历过吧。尽管程度有深有浅,情节各有千秋,但那种由奇异的感情催生出的整日敏感如尘而脚踩棉花般的感觉是同样的。在与日俱增的欣赏和羡慕中,对方在自己灼热的眼睛里幻化得越来越完美,那种关切和紧张,就像是瞻仰着只会存在于天堂的完美的自己。每一次接触中都隐藏着一种类似朝圣的情感,不经意的某个细节也将转化为被神抚摸后的喜悦。对方偶尔地从幻象光环中抽出的一根现实的小指头,也会引起对偶像将坠下天堂的惶恐,甚至恼羞成怒。总有两只大手在揉搓改变着最原初的情感,一只手是相同的时间,一只手是不同的境遇。像绝大部分的少女情愫终将褪去光彩一样,小说中的这段感情最终也走向了现实,走向了结束。然而结束并不意味着清零,它只是换了一种形式沉睡在记忆之中。它也许会永远沉睡,也许会在某一天被唤醒,比如,当遇到黄碧云的文字时。

太平盛世

从地铁里出来,主路上正逢红绿灯的交替,车水马龙,雨打风落,恍惚间,眼前却又是程书静,不由得四处张望了一番,想,待到绿灯亮起,那个瘦弱的女子便一定会挺着肩,走入人丛里,再也不见形迹。喜欢港台一些作家的笔触,尤其是女人,躲在兵荒马乱的大时代后,一张张细小紫白的脸上,通通都是那样的,“双目伶俐,一黑一白,不染红尘。”比男人们更睿智的,是勘破种种后的,情爱于生活的幻灭,梦想于柴米油盐酱醋茶的陆离,在无望的升华之后,没有悬念,总是沉沦。而这沉沦,虽放在太平盛世中,却难弃末世的凄惶。记起白先勇也写过的,谪仙记的李彤,红衣闪耀的李彤,面纱上爬一只祖母绿蜘蛛的李彤,小时候看过改编的电影,叫最后的贵族,虽然不喜欢潘虹疯癫的摇落,却一直记得这没有底蕴的名字,更俗白些,直指的凄恻叫人猝不及防,连个躲藏起来的地方都没有。都是这样的,这人生,这边歌舞升平,那边忽剌剌大厦倾——更不堪承受的,是谁说过的?那活生生的日子之上,总有死亡的黑翼在盘旋。近日里,网上悼晓旭,太多簇簇拥拥的悲音,而我虽有些坐立不安的伤情,却始终是埋藏心底的闷,直到看追悼会时,那白发及白须皆苍苍的老父,大恸道:孩子啊,你真的走了么,你真的不等老爸了么,你永远是老爸心里最美的一朵花——直立在电视机前,才顿时泪如汹涌,永定河边骨?深闺梦里人?白发人送黑发人呵,人生原本绝望如斯。繁华过,富贵过,声名显赫过,万千宠爱集于一身过,有什么重要呢?我真的一直以为,百国兴隆寺里的拈花微笑就是最好的结局,却不期……佛祖在上呵,一定洞察得到的,我等凡人,即便看得透世间繁华不过转眼皆空,却终究了不断生死忧愁一线相隔。一了之后,是百了,我们偏要紧紧纠缠在一了之上,叹了又叹,哭了又哭——果真万境归空又如何?还是要哭着喊着说,不要这样,不要这样。毕竟是尘世中人,谁又能自始至终,泰然处之?以前看方方写风景,觉得好冷静好剥离,就那样一个人站在红尘外,俯仰人间,冷眼苍生,无论残缺破损,直至死寂逃亡,都能那样从容镇定,然而桃花灿烂时,她还是忍不住了,让星子最终生了一个有着小小的黑亮眼睛的粞一般的孩子。读者如我,苦苦一笑。是俗套么?其实我并不这么想,不过也是个如你我一样的普通女子,装不出满不在乎,再凛冽,心底还是爱喜乐团圆,虽然笔触微显敏锐深邃些,却终不能忘怀生活深处浅浅的悠悠念想。我只是觉得,这样的结局,一斧一凿,雕琢出来,有太多戏剧般的刻意,反而失了生活的本真。那生活的本真是什么呢?是站在此处,不知道下一站在何方?是因果报应,永远无法得知?是,前一秒卢舍那般的低眉浅笑,下一秒却不知所措的仓惶恸哭?不知其然,如何谈及其所以然?所以,我只单纯的喜欢着盛世恋的结局——我们不知道书静去了哪里,或许待她不再年轻……或许她会找一个比方国楚更糟的人,结婚生子。其实,就连这结局都不算最糟糕的,得不到的,平淡的落寞,妥协的消逝而已,而百指柔肠处,真正叫你紧紧哆嗦一下的,是类似于七巧腕上的翠玉镯子,她“徐徐将那镯子顺着骨瘦如柴的手臂往上推,一直推到腋下。她自己也不能相信她年轻的时候有过滚圆的胳膊”——可不是么,只一刹那,竟换了整个人间。不说了,待到所有都看遍,知道有那么多人如此这般的活着,或是狼籍,或是悲戚,而我们还尽可以按照各自喜欢的方式去活,还尽可以在湖光之上,抑或风雨之中,举手抬足,你颦我笑,相望之,温暖之,便足矣。今天不是说过么?那很多很多都会过去的,而那个人却会一直在边上。

说来说去还是自己。

十二月廿二日。《她是女子,我也是女子》。感情来的时候总是会疯狂的细腻敏感起来,看这篇时,不免想起这种状态下的自己。但是女子间的感情会否更加的复杂,情况和同为巨蟹座的男女相处比较哪个会更好些?是现实的那些诱惑和残酷让彼此分开了,还是那些所谓的寄托都太自私了呢。可能是此刻的我太烦燥太不安,我竟然无法在我的生活中搜索到快乐安稳纯粹的精神上的依靠,但是温暖是有的。曾经我也想明白过,对那个要相伴始终的自己是不必太苛刻的,至少不要太极端,终会觉得亏欠的。想看小说也是有趣的,然后不停想到的还是不同状态下的自己和自己。十二月廿三日。《失城》。由于是断断续续的找着空闲的时间看上几眼。一开始对其中的人物关系和叙述角度很是糊涂。 就算是此时此刻,还是想再读一遍的。那段对死者现场的描述是有些惊心动魄的,整篇文章看下来有好几处我都热血沸腾觉得很过瘾。孤独寂寞的人不止你我,是的,他们握手的时候感觉到温暖但是在这之前各自经历了多少崩溃慌乱不知如何发泄的夜晚。杀戮、血腥、对自我的厌恶,可怜兮兮的家庭、无法逃避的衰老、单调却令人毛骨悚然的职业,还有爱,各种各样的爱,这些元素在这文章里都有,我不知现在的我能理解其中的几分,但是读后是痛苦的。绝望曾经如此巨大。结尾处的乐观是讽刺吧。对,一定是。但是也许现实就是这样的。

犹豫挣扎还是看了

“如果有天我们湮没在人潮之中,庸碌一生,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努力要活得丰盛”这是我最近看过最纠结的一本书,反复列入『想看』,反复删除,终于在今天花了一个中午的时间一口气看完。虽然我对雌雄同体兽极其反感,但看完这本书居然没有一丝厌恶,反而有种淡淡的感动。

穿过骨头抚摸你

谨以此文献给我的灵魂导师——黄碧云。黄碧云的文字是一把利刀,于细微之处将你剔得七零八落。时而细致,时而厚重。主题深刻又不轻易显露。同样是谈论生命,别人说着生命多伟大生命多渺小,她隐身于某角落,不带任何表情地告诉你:生命是:你期待莲花,长出的却是肥大而香气扑鼻的芒果。这样的句子只有她才写得出来,并带着浓郁的宿命论色彩。她是弗朗明哥舞者,为艺术甘愿献身。她是香港著名作家,得奖无数,销量惨淡。她是执业律师,静观死亡,无情宣判。她曾和李碧华共同担任香港TVB编剧,也曾风靡一时。日后,李叱咤文坛,左右逢源,此后写作道路如鱼得水。黄坚持自我,不屑媚俗,但求明哲保身,每日早餐三文治奶茶,已然满足,如此简单质朴的生活,写作却并没有支付更高的酬劳让她安然享受。每每念及如此,再看她故事里的那些人那些事,便不再觉得新鲜,那不正是活生生的她自己最真实的写照么?生活迫切追赶着我们,鞭笞着我们的不完美,我们的理想至上无以温柔的反抗世界。听说她的书出版只印两千册,且不发行内地版,这是她自己要求的,换做别人怕是做不到吧,有些人为了出名甘愿道德败坏,有些人为了销量处处寻找噱头,有些人无病呻吟顾影自怜,不过是哗众取宠,有些人不惜代价一掷千金,只为求一篇名人代序。如此看来,实在可笑。只有她黄碧云甘冒天下之大不韪,不谄媚奉承任何人,只专注于自己的小说,专注于西班牙的弗朗明哥,专注于一日三餐,在一日三餐里将文字写成疯魔。她的书不是没人读,而是她自己并不想要那么多人知道她写的书,也并不希望有那么多人喜欢她写的字。也正因为她的过分冷淡,书销得并不怎么好,然而锋芒一露,无人可挡,在业内也是口碑甚高,作品无人能及,如果你看过,至少不会说这是滥竽充数的笔记。她虽则为人淡漠名利,名利也不追逐她,却并不能说黄的文字是没有激情的,实非如此,外面冷酷,内里却有一颗炽热的心,只是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激情和梦想都开始消耗殆尽,如此读来却仍旧痛快淋漓。她说:之行,如果有天我们湮没在人潮之中,庸碌一生,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努力要活得丰盛。 她说:我却要花一生的精力去忘记,去与想念与希望斗争;事情从来都不公平,我在玩一场必输的赌局,赔上一生的情动。多年以后,再读到这样挫骨扬灰的句子,不禁让人泫然泣下。她叫黄碧云,一个以炼字为生为弗朗明哥痴狂的女子,在冷酷的外表下暴烈与温柔并存,她写着世间女子的媚态,也写着慵懒世事的欢梦离情。我爱黄碧云,爱她的爱丁堡午后,爱她的许之行,爱她的血卡门,爱她的后殖民。她是唯一坚持写作不甘妥协的世纪末舞者。用文字的力量强化内心,并坚定内心的渴望,将弗朗明哥发挥到极致,将人生也尽数挥洒在这狂乱不羁的舞蹈里。这让我想起齐豫,另一位我十分尊敬的灵魂歌者。我们这一辈的人几乎很少有喜欢齐豫的。从那个年代里来的歌手,做出来的音乐竟是那么的与众不同。从《橄榄树》到《船歌》,从《飞鸟与鱼》到《九月的高跟鞋》,从《Vincent》到《大悲咒》,你如何界定齐豫?她的音乐如此广泛,海纳百川,信手拈来竟不是赝品而是佳作,这样的好声音,这样的齐豫,无不让人惊艳,在她的音乐中处处充满惊喜。齐豫是集大成者,华语音乐在她这里才得到真正的拓展与圆融。她的音乐不是为了讨好观众,她的音乐是为了吸引好耳朵。齐豫读的是台大人类学系,后去美国加州大学深造取得人类学硕士,接触了较多的西方音乐和文化。齐豫的声音浑然天成,被称为这个时代的天籁之音毫不为过,加之她对中国文学和佛教文化的热爱,又有李泰祥倾情为她制作,使齐豫的音乐从一开始就极具内涵和品质。早前她主要致力于民谣演唱,深得大众喜欢,在流行的道路上也走得颇远,但她不是我们喜闻乐见的Pop Singer,她是真正的Soul Singer。在二零零几年的某一天她宣布说:从今以后我再也不做流行音乐。说这句话是在她出了四张佛经系列专辑之后。要我说,黄和齐的命运是一样的,作品叫好不叫座,性格内敛而坚决,她们就是为艺术而生的。当这个世界已经被票房销量业绩GDP主宰时,她们的出现是来提醒我们,别忘了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别忘了浮华过后来省量一下真实的自己,心底的渴求。她们是从地中海扑面而来的波西米亚风,不以正义之名自居,却以勇者之姿带来无尽的自由气息。无论时隔多少年,我想我都会一直阅读黄碧云的书,让自己不要被浮躁和世相蒙蔽了眼睛。无论在身陷怎样的狂喜和不安,都不会忘记齐豫的歌声,那歌声里泉涌而来的灵感与安定。我们甘愿潜入那个深不见底的世界,以灵魂为伴,即使这个世界只有我自己。我多想闭着眼睛,去感受你,不管太阳倒下还是月亮升起。我多想,去接近你,穿过骨头抚摸你。

她让我想到自己渐渐老了

一口气读了两遍黄碧云的短篇小说《晚蛾》。小说的故事性不强,却如诗歌一般让人读着读着就遇到惊险或者惊讶的句子。最后陷入作者制造的衰老的圈套里。这是一个记叙老人的小说。读的时候,我感觉自己也开始老了,开始懂得老人的沉重,认同他们的无奈,在与其抗争不如承受的前提下,认命老迈从身体侵入内脏。从而发现“灵魂”不是一个词汇(“如果没有灵魂,就不会感觉到痛苦”),而是一个有明确位置的静物(“静物恢复它原来的位置,再无言语”)。小说里许多段落,单独列出也很美丽,也很发人深思。推荐这个小说(见《明日风尚》2009年第10期副刊)。我选摘几个记录老人心态的句子:·你弯下身再也无法剪到自己的脚甲。·都是多余的人,装饰他人的节日。·我怀疑我有病去看医生。·初夜漫游者。·幼细的冰纹在他的鼻上裂开。·有一种生命的本能,像癌症,意识到无爱的时候已经是晚期了。·如果我选择失去自由,我是否在行使我的自由?·她死前忽然记得自己是个小女孩。用她的母语唱儿歌。·如果没有灵魂,就不会感觉痛苦。·秘密已经无须坚守,从此消失。·我之所以有生命,是有一个人跟我开了一个荒唐而恶毒的玩笑。·她说她很快乐,就像电影就要完了。

2011 Dec 精致的 细腻的

我甚至对这篇书评想不出标题,是2011年寒假看的书,具体情节已经记不太清了,没有明显的故事线,可是心理的刻画实在是细腻,女性的角度,那些小小的嫉妒,细细的呵护,都那么层层叠叠地交织在整部书里。作者的笔触有一种复古的矜持,kindle clipping里面句子都是非常典雅的感觉。——“之行,如果有天我们湮没在人潮之中,庸碌一生,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努力要活得丰盛”“我不知道我怎样挣扎回房,那楼梯好长好长的,这是不是雅各的天梯,通往真理之路。我举步艰难,四肢竟像撕碎一般,每一下移动都刺痛我双眼。我掩目,罢了,我自此便盲掉,从今不见得光。”——一些作者对于之行的感情非常非常的细腻,虽说我个人不是特别赞同这样的感情,但是不得不承认,无论对象,人心总是相通的,看书的过程中会有不少共鸣,那些从未表述也很难表述的心理,作者总是可以写得非常生动。能够让人感同身受。只是作者更加敏感。

言情...路过而已

那天瞄了一眼书评,感觉是言情就没什么看的兴趣了,其实我早该看到书名时就该明白的,可我想也许会是一本文艺书什么的,这名字.....真该死...该死该死该死该死该死该死该死该死该死该死该死...我不想伤害谁.......

温柔与暴烈

温柔与暴烈,是黄碧云的小说,也是她的小说留给我的印象---我把它们理解为,以暴烈的方式去索求温柔,或者是貌式温柔的姿态去占有和征服。她的文字,暗,颓,烫,痛。   “其实别人不见得比你痛的少些,不过是你的表演精彩些罢了!”这是黄碧云小说里的话,我拎出来,是因为觉得这话正好可以形容她。对于“痛”的表演,她的确是精彩,到底是学舞蹈的,情节开展到某处,就宛如有聚光灯照着,知道这个时候该激烈了,针一样冷硬的语言一出场,平平静静的,就又死了一个。茨维塔耶娃谈起伤口时,说了一句:“不要去添―――-烧灼它!”,黄碧云是烧灼的姿态,语言里透着焦灼,尖锐。   又把我知道的港台女作家在心里过了一遍,青春期我一直喜欢的三毛和席慕容,现在好久不读,都忘的差不多了,只留下点哀愁的印象......其他的,几乎没有一个不尖酸刻薄,都没有半点温婉可言----不过,知性这个东西,本来就冷酷,锐利,你怎么可以期望它有绸缎的质地?有那么一点绸缎,也是看着它如何被撕裂,被蚕食,被破坏.....而黄碧云不仅有破坏的欲望,也有破坏的能力。她笔下的人物,或多或少,总是残缺的。肉体,或者精神。因为残缺,所以更决绝,更汹涌,更任性......我想我是个庸俗的人,看《盛世恋》,我就在心里为方国楚辩护,他方国楚又能够如何呢,不过是个普通男人,无抵抗的把自己交给卑琐的日常生活-----婚姻不正是这样的吗?程书静的沉默和激烈让我都讨厌了----在爱情里的过分矜持,其实就是说,你更爱你自己,你爱你自己多一点------这个也是对的,但是,既然你爱自己多一点,为什么又要求别人爱你多一些?根本就是过份的自恋导致的自尊,而过份自尊畸形发展变成了自虐-----这种自虐里,隐含着无声的勒索一样的东西,谴责一样的东西,想要征服和占有的阴暗的暴虐心理。书静和方国楚最后一夜,简直是一幕轻喜剧,这样的告别就是表演。所以方国楚讥笑程书静怎么不学文学和哲学----文艺青年,大抵都有点喜欢表演的毛病。   爱情原是飘渺的东西,就象上帝对于光------神说要有光,于是便有了光。你说,要有爱,于是,就有了爱,你大可以消费自己想象出来的,如光、如空气一样无影无形的爱----不过黄碧云笔下的人大多太聪明,而且我相信他们都是无神论者。既然连上帝都是个谎言,那么那里来的什么光,又有什么爱呢?幻灭,是必然的了。在那些女子心中汹涌的,与其说是爱,不如说是爱的野心,要征服,要得到很多很多的爱,很丰盛很丰盛的爱。而爱能是----你可以付出多少?与野心,与征服,甚至于与智慧都无关的事情,她笔下人物的爱,是吞噬性的爱,绞杀性的爱,螳螂式的爱。      在《一个流落巴黎的中国女子》里,主角叶细细也是如此,被自己的感情折磨着----写了无数无数的,无法投递的信,最后自杀——“人死了,还得麻烦别人,到底也太不干净了。细细总不明白,把死想像得太美丽,以致还用着男人的剃刀,…大概有点情杀的意味”。留下一句没有写完的话:“如今始知,生命所得……”。所得是什么?死亡?虚空?叶细的尸体被塞进装30公斤垃圾的黑色塑料袋,拖下楼梯,那头颅被拖动,撞击地板沉重声音,搏击着我的心----黄碧云写这些的时候,想必是吸着烟,嘴角上挑的笑着的吧.她的故事,色调颓废灰暗,读着,感觉是进了百年的古堡,古堡里有幽灵出没―――无边的等待着,焦灼着,怀疑着、期盼着青春和血,并且把和他相遇的人也给同化。不过,在黄碧云看来,每个人所分得的那份生命从根本上说并没有太大的不同,一样沉闷、一样孤独、一样如一张繁复的药方,如是几钱,如是二两。   黄碧云的小说,击中我的有这样一句:“突然想起你的脸,这样,我就老了。”我最喜欢的,也是这篇小说。我老是非常自私的祈祷:“尖锐激烈的情绪,让别人去体验吧;曲折离奇的传奇,让别人去串演吧。”我只希望自己安静,而且缓慢.所有情感的转折不过是在一个不知今夕何夕的时刻里---“突然想起你的脸”----那些展转的,无奈的,已经远去的,面目模糊的情感,在突然的,你没有防备的一瞬间明亮清晰起来的时候,除了老去,还有别的什么选择呢。这一句,我觉得有温柔,有苍凉。   一边读着,一边就想----黄碧云个什么样的女子呢?我知道她有悲惨的童年,妈妈早逝,爸爸酗酒,在家庭暴力的阴影下长大,十几岁出走,又被捉回来,打得在床上躺了一个月......然后学舞蹈,流浪,当律师,有自杀倾向......根本,她的人,她的生活,就是小说式的......那些暗暗的,汹涌的的期待,在驱使着她,焚烧着她。我会想象她一个人,在高楼,吸烟,冷的风吹着,她眺望着街上往来的与她无关的人群,她用力的吸烟,接近那微暗的暖-----这城市何等急速,连一滴泪留在脸上的时间也没有,又哪里有时间如此曲折的去接近一个人,如此缓慢而悠长的去爱一个人。   她写出了人的孤独,绝望……但是,人生不仅仅只有这样的一面,借萧红的话说,还有温暖和可憧憬的一面,所以-----黄碧云是任性的,尖锐的,对立的.她笔下的人物,多是停留在青春期的,那激烈决绝,仿佛是在赌气,因为希望不灭,所以格外的残酷.青春是双刃的剑,自伤,且伤人……所以,我非常之讨厌她小说里的人物,那些暗涌的,生猛的,疯子-----反过来说,也证明了我对黄碧云的佩服,一个小说家,能够写出那么令人讨厌的人,是她的成功。

细 雨 微 行

厮守向来不是一个人说了算,遑论那个人还没这么想。初看此文名,还以为是一个在爱情里被男子背信弃义的女子凄婉的控诉——她是女子,我也是女子,为什么你抛下的是我?全然非也。字斟句酌,看完之后,我合上书轻抚旧黄的封皮,那女子细长的眉眼,嫣红的唇,齐短的发,素白的旗袍。看不见的,还有同样嫣红的蔻丹,秀致的绣花鞋,通通显得那么遥远,在我们触不到的时光里静默消释着生锈的光泽。 在最美好的年华里谈一场恋人未满的爱,一边享受甜蜜的苦涩,一边承受相拥的离别。你是不是没有想过和我厮守终身呢?不。我,只是不敢想。挥手再见,看着那个奔跑的背影,终于这一刻还是来了。我们,是相爱的,对吧?接连多日,脑中总时不时跳出那个穿旗袍绣花鞋的女子。结果,我竟傻傻地跑去买了一双绣花鞋,暗蓝的缎面,殷红的花。我就那么穿着出了门,从旁人停留的注目中,我知道自己矫情了,我知道那个时代过去了。那么,我们,是相爱过的,对吧?细斜的雨打湿了鞋面,我看着那朵花渐渐暗去的红,吃吃地笑了——我们这样爱,很奇怪吧?

随便联想

我曾经有段时间看过不少安妮宝贝,棉棉,卫慧,虹影之类可以算二三流的女作家。越纠结,越堕落的小说,看起来越爽。不可否认,其实是追逐其中不为我熟悉的场景和文句,与男人或者女人纠缠的描写,越离经叛道越让人兴奋。小说本来就是消闲,此类小说,非要把它定义为如何有意义而且高尚,恐怕不能说服人。后来,逐渐觉得德国啤酒女郎一般高大健壮的女性才是美的,希腊雕塑一样修长有力的身躯才是美的。而原来这些书里的美,是一种病态故作呻吟的审美。那些浮夸的意象,残破的口红,一支吸了半截的薄荷烟,苍白瘦弱的脸,厌食抑郁的情绪,这些林林总总都不能作为人追求的目标。却不知为何,此类东西始终存在于中文文学作品中,而且经久不衰,总有人沉迷其中。即使在西方,同样存在这样颓废的审美观。社会的阴暗面,作为猎奇可以,不能模仿。健壮的人生,由爱而生的情爱,有力量保护自己,才可以步履坚定。

她是女子,我也是女子

 黄碧云是我爱的作家。第一次从茫茫书海中打捞她,是在一爿小之又小的网络书店,店主贴出告示,说出售港台原版黄碧云,她的书只适合二十五到三十岁的女子,再小懂不了,男人更不要买,看了会对人生失望。后来我从他那儿买下一本香港麦田出的《十二女色》,竖排繁体,待我一字一句地读完之后,再想上网订购其余几本,已不可得,书店早已关门大吉。      如果要举口碑好而销量差的作家,黄碧云绝对能够位居三甲,号称“票房毒药”。她是各大文学奖的常客,文艺青年心口的朱砂痣,可几乎每出一本书,销量却都卡在两千关口。大陆没有她的单行本,多是合集,要不就是港台文学选刊上那数页薄纸,藏于高校图书馆。可问题是,她是有野心的作家,希望:“出书一卖就卖20万本,然后生活无忧。”如此卖力地写,这样微薄的回报,真是一种讽刺。当年她与李碧华同为TVB的编剧,天地出版公司的宠儿,号称“天地双碧”,如今李碧华早已赚得盆满钵满,过上等物质生活,而她却仍旧“将死未死地写作着”,薪酬“微乎其微,微到不足以吃一顿早餐,英式早餐”——这是黄的原话。      《无爱纪》应是黄碧云赴西班牙学习弗拉明戈舞之后的作品。这部中篇仍旧保留了她一贯的文字洁癖,几近咳珠嗽玉,难怪网路上竟有人整理了一册《黄碧云说》,只可惜,珠玉换不来现实的温饱,真是残酷的事情。之前她一度对写作失望,辗转多个职业,念过法律,修过犯罪学硕士,任职新闻记者,当过议员助理,开过服装店,学过跳舞,举办过一人剧场……最后仍旧掉转头来,像是一种本能。到了不惑无求之年,倒渐渐没去最初纤毫毕露的剑拔弩张,从难民营里暴烈的大历史转向轻如鸿毛的微小生活。绛绿、楚楚、游忧、影影……这一张张面孔,抹去五官,仍旧是生活里默默的哀与伤。一个女子的一生,不过是结婚生子,韶华倏忽逝去,就像一套住旧了的公寓,脏是脏了,可收拾干净,还是能再用个几十年。毕竟,它只是套公寓而已。      同是香港作家,有人拿黄碧云同亦舒作比。相形之下,亦舒到底现实,是凡尘的一剂鸦片,她的哲学是上海弄堂的市井之学,永远的求仁得仁。而黄碧云的撕裂之处则在于永远的不甘于世。《盛世恋》里的书静,《无爱纪》里的楚楚,哪一个不是我们常说的好女子,“冰清玉洁”、“洁身自好”,家事清白为人小心从不行差搭错,但错就错在生在了太平盛世,空有一颗不安于室的心。方国楚和米记不过是两个平凡的男人,大浪淘沙里有比他们更糟的。纵然意难平,最后还不是一样要结婚生子,举案齐眉。说爱,到底有点儿奢侈。      在网上看过黄碧云的黑白照片,长相简单的长发女子,头发中分绑好,瞳孔大而黑,衣裳下隐隐露出的手臂和肩,竟是出乎意料的强健。她不像台湾的朱天文、天心那般文质彬彬,一看便知道出生书香门弟;也不似师太亦舒那般嘲讽而锐利,带着精明能干的气息。她像一种织物,非常非常白,白得近乎洁癖,耀人双目,晒于风与日光中,暴烈而温柔。

难受≥﹏≤………

好久没有读到这么让我不舒服的书了。虽然很多时候都觉得自己有点女同倾向,男朋友又是神经大条感情脑残天天说些瓜话来气我让我对男性非常失望………但是一想到若是像书里的女子一样成天为了一个女人心碎我脑壳都要大了,心里开始发虚,手指开始发抖………不是我不接受同性…而且女人之间的纤细情感让我没有安全感,长期和与我类似的人呆在一起我一定会疯。一想到那种把自己困搅在敏感复杂又各自骄傲的情感里面就觉得好可怕。脑壳都大了。赶快把这本书给忘掉算了…

我的静默赔不起你的年华

礼拜天收到苏北从香港寄来的《她是女子,我也是女子》的港行本,竖体的印刷字迹,感到很亲切。这本我从少女时代一直阅读的书,放在枕边,出门带在身边的故事,如今看到如此的接近碧云女子,心里满是欢喜。她们的故事像是我和苏北的映照。少年时期的苏北,也是与之行一样,桀骜不驯,生命里满是棱角,无法与社会融合,却又不愿委屈自己,为此不免走了许多弯路。我一直是沉默的人,看着她为生命找出路时的艰辛,无能为力的跟在她身后,心疼是在所难免,但只能牵起她的手,给她力量。为给她卖吉他,熬夜写俗气小说卖钱。为了带她出去旅行,自己先一个人上路,熟悉地形以及制定计划,让她舒心。为了值守这份感情,与母亲闹僵关系。现在想来,那个时候真是有无穷的力量,去抵抗,去坚守。把我仅有的力气,维持我们的关系。那个时候,在别人眼里鬼混的苏北,现在已经长成一个淡定的女子。她不再抽烟,不再泡夜店,不再轻浮的搭理酒吧男子,不再让她母亲在众人面前为难。现在的苏北,俨然已经成为她母亲的骄傲。苏北离开武汉时,长久的拥抱后,她低声说,以后在没有人向我一样给你麻烦了。我扭头,把泪水挡回。以后也再不会有人让我对你一样挚爱了。两年以后,我可以很平静的讲出这段时光,可以像普通朋友一样和苏北聊天,可以平静的倾听苏北讲述她和不同男子的邂逅。如此也好。她是精致的女子,我是独立的女子。

之行

《她是女子,我也是女子》,招人喜欢的名字。一个简短但是深入人心的爱情故事。好看。感情是种细腻的事物多半是因为有女人,自然两个女人就可以成就爱情里面许多难得的美好。'之行',我很喜欢这个名字,不包含明显的性别特征。她的个性也随名字,柔软坚硬,注定了悲伤的结果。 我总以为爱是不必去分男女的,性才要分。很多朋友问过对同性恋的看法,我的看法就是没有看法,爱上男人还是女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爱上谁,那个独一无二的个体。 况且感情也是由很多瞬间感觉的积累,可以排除万难去坚定,也可以为一个手帕动摇,既强大也脆弱,所有对错都是值得追究的。

恋上很隐晦的烟视媚行

刚刚草草看了这篇《她》,看的时候一直笑一直笑。首先是女主角的名字,叫叶细细,很搞。叶细细实在是个很矫情的人。你看她说:“我们起初的吸引力,都是基于对方的卖相──虽然我不是美女,也没有之行的媚态,但我是很懂得低调地推销自己的,我想之行会喜欢我这类人,这是一种,哎,很隐晦的烟视媚行。她的旗袍绣花鞋何尝不是。”她让我觉得女的喜欢女的,开始的时候恐怕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自恋罢。后来则是因为恋上自己的恋,甚而恋上自己的不再恋都有可能。“但此刻我知道,我是非常爱恋她的;爱恋到想发掘她有没有性情气质的地步。”这一句着实有趣,笑到不行。说实话,许之行还比较正常。你看她看亦舒,涂蔻丹,谈恋爱,傍大款,还要用心安慰叶细细小朋友,着实很不容易的。通篇都是写叶细细小朋友如何想太多,不过还是很有意思。最后还出现了操一口极重鼻音的广东话台湾舍监,简直是高中班主任类型的。最后叶细细同学感叹道:“人家失恋呼天抢地,我只是觉得再平静没有,心如宋明山水,夜来在暗夜里听昆曲,时常踩着自己细碎的脚步声,寂寞如影。”嗯,认真还是认真的。以上都是瞎说,可能这篇完全是不同的意思,比如“你太天真了。你将来必败在我手下。”这句就完全没看懂。

女子

她略施粉黛只为倾倒河边柳,手中扇挥舞使其间灰飞烟灭。望河岸摇曳柳絮束下,无凡物扰盛世年华。她抿着唇不想说话,低着头看见得只是她的眉。她站在满是樱花的树下,抬头,皱眉。席间裸露得只是轻丝蚕锦,手指柔弱得放在侧颈,指上缠绕的不是那青丝,是她对他的满满思念。她曾经站在悬崖上,俯身轻看。   一江银河从东边长长的串作西边,依稀可以听见越女唱: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他不需要知道,那只是个秘密而已。《长安月下红袖香》中武则天: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她眼中是恐慌,泪流满面。她知道自己不能用这样一首诗来挽回追忆,无数飘落的红叶追溯的只是没有痕迹的回忆。 她写下的每段文字就像一把剪刀把那些思念和痛苦剪成小朵朵艳丽的玫瑰,她爱的尽管是向日葵。她流泪的时候不过是个恃宠若娇的女子。我心里的这个女人,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她只将回眸一笑百魅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绢箧笥中,恩情中道绝。团扇带给的只是我们忘记的过去。她微笑的面对他的每次消失,离开。即使是彻底的失望。流衣涟霓间撑肘笑念: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她染指的不是爱情只是爱情的过程。女人,繁华落尽后蓦然回首,那人是否还在那灯火阑珊处。奈何风住尘香花已尽,怎知当时只道是寻常。终将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绝望的味道

一直在寻找哪里可以买到这本书,可终究还是在网上把它看完了。从一开始读,就没停下来,一篇又一篇,直到读完。我记得在网上找这本书的时候,有人介绍它说,适合25到30岁的女性来看。也许是因为太小看不懂,太大没共鸣吧。也可能是因为我还没有到适合读黄碧云的年龄,所以对于这本,并没有太大的感触,除了绝望的味道。其实我不知道什么是绝望,也没感受过那种感觉。只是在读的过程中,觉得也许这就是一种绝望,那种虚无荒渺的无助感,或者看透世事的凄凉感,又或者是听天由命的麻木感。孤独,沉默,空虚,甚至是安静,或是以一种病态来体现价值。我不知道,是不是这些都是叫做绝望的东西。是柴静说过吧,真实的人性有无尽的可能。人性,无关乎道德,无关于法律。在黄碧云的笔下,我也看到了这句话的含义,虽然我知道这些不过都只是故事。但往往生活要比故事精彩的多得多。黄所塑造的一个一个的形象,如果按正常的观念来评判的话,是不正常的,病态的,但她并没有去批判或以带有偏见的笔调去描述。只是很平静的,一件一件的写,好像写得就是身边的最平常不过的故事一样。也许也正是因为这点,我也才一点一点的读了下来,虽然她的书看起来很累。还是那句话,我也相信着真实的人性有着无尽的可能,无关道德,无关法律。这么大的世界,这么久的时光,我们谁都不知道在一个人身上会发生什么,或者发生过什么。既然没有经历过,又怎么会有资格去随便评判别人的人生呢。就算经历了一样的事情,人和人总是不一样的,大千世界的精彩也尽在于此。所以,倒不如,宽容的接受一切。黄碧云说“人的灵魂的幽暗,沉重婉转至不可说,而且无所谓道德”,但我依然相信着,世界总归是美好的。一切总会过去。

好过些吧

黄碧云说自己是对于生命有严峻而浪漫的要求,因而不能做一个单纯快乐的人。很自知。我喜欢《她是女子,我也是女子》和《其后》更多。现世中以为永远纯净长久的东西,好似水晶球,撕裂开一道道细细的缝隙,是更美的。太平盛世,个人经历最大的兵荒马乱无非是幻灭。各种幻灭,纵然也知道“何必如是”。喜欢一个人得要死,用尽为人所能有的希望和委屈。叶细细说,她离开我,是我不够好之故。但我记得的我们,是不言好坏的。不言好坏啊。内伤。对纯真,对故园的依恋。平岗的一生略过,好像还是一个小学生,到外面转了一圈回来,玩得一生疲惫。这些年的血肉横飞,好像只是一场梦,小身影在田野里追逐嬉闹才是真实。空洞的深坑,永远不平。不甘,怅然,有疼痛的触觉和勇猛。没有绝望。只是不再言语。希望成为一个明白事理的人,凡事有迹可循。其他的篇章,巴黎旋转楼梯上,纽约荒野大桥下,阿姆斯特丹街头,沙漠中,那些女人太壮烈。他们都在默默承担他们的生命,每一个人都活在孤独荒凉中。不然是童年家庭阴影,不然是少年奔波异国,不然是遇到太重的人,背负不起。乖僻,沉默,对已和人的要求残忍,只能破坏。纵情消耗。这些人的生命,更多仪式和送别。死的轻巧。痛感被无止境的放大,真真是“何必如是”。人人生命中都有绝望。天大地大,山水皆冷冽。时常站在窗前看风景,问自己所为何事,冷风一吹,连问题也不会问了。日远天远,事事都是无干的一种情景。不过是期望流下明白的眼泪。或许是我并无大悲喜。私以为,太壮烈太决绝,人还是活得暧昧点好。这些故事似是一地染血的碎片,失了美感,再看不出是一个水晶球。但她说,写作是为了使得这一切,沉静下来。陈玉是这样,没有要求与渴望。哀伤,并且宁静。能够安稳就尽量安稳。那么,你快乐吗,低头忍受着驶向最尖利的角落。我亦是对于生命有严峻而浪漫的要求,但还在努力,做一个单纯快乐的人。记得深刻的两句话,“夏日映在大厦玻璃幕上,辗转相焚,千日万日。”“如果有天我们淹没在人潮之中,庸碌一生,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努力要活得丰盛。”每一篇的结尾都很好,舍不得翻向下一篇。间或也有很锋利的话语直插人心,才气逼人。那样鲜明的活着,那样尖锐的痛着,我还是希望,都好过些。

一只偶然经过了生的蝶

PS:这篇文字并不仅仅只针对《女子》这本书。本来是写与不了解黄的人看的一片浅陋文字。望包涵。一只偶然经过了生的蝶文/莫诺她是弗朗明戈舞者,是记者,是律师,是学者,是讲师,是议员助理,亦是一名作家。她长着一张瘦黑且文艺的脸,轮廓深重隐忍如她的字。望着她的脸,总让我想起《她比烟花寂寞》那部奥斯卡电影里,杰奎琳•杜普蕾的扮演者艾米丽•沃森,她们的神情有十分神似的神经质与阴郁的孤独。她又有东方女子,特别是上世纪香港女子特有的隐而不发的含蓄风情,就像王家卫《花样年华》镜头下穿旗袍的张曼玉,《2046》里倚在门廊上讲电话的章子怡……都有一张文艺得不像话,渴望被爱的脸。但在她骨血里,还多了三分男子的硬朗、直白、血性与疼痛——这是以上那些文艺作品里的女子身上所不具备的特质。她就是这样一个女子,一个叫人心疼得不知如何去爱护的女子。她就是黄碧云,一只偶然经过了生的蝶。【一】黄碧云生于一九六一年的香港。这一年在香港出生的还有张学友、刘德华、吴镇宇、叶倩文、林夕、钟伟民……仿佛是前生约定好了似的,要佐证这一年是人才集中降生的一年,才赶集般的钻到一九六一年的人间香港。——就像一九九四年是世界优秀电影集中爆发的一年一样。而黄碧云在这群人之中,并不明亮刺眼举世瞩目,并不粉黛如墨烟视媚行,她就像躺在文娱圈角落黑得发亮的一块原矿。喜欢的人,可以视其为经得起雕琢的稀世珍宝;不喜欢的人,会觉得她不过是一块又冷又硬的黑石头。黄碧云的幼年生活,世人所知并不周详。仅仅于她的只言片语中,才知在她还是幼童时,家暴时常发生。她对此感到厌倦,唯一一次离家出走,回来后却被父亲打得卧病在床一个月有余。而在她的少年时代,我们仅知的是她的中学是在台湾度过。在台湾,她经历了怎样的青春,其后又遭遇了怎样巨大的非难,才导致她在其后的人生写出了那些如此冷静、剔透、颓靡、无望甚至可以说是绝望的文字,我们不得而知。又或许在她的《桃花红》一文中对赵氏七姊妹的处境的描摹,多多少少是对其自身的一种不完整隐喻。赵氏姊妹,幼时母亲出走,从生命中缺失,而父亲赵得人亦非良人,沉闷暴戾。或许这些都曾在黄碧云身上上演。即便并非如此,她于这文字的隐约之中,为人所展现的也是:她所经遇之事并不比她笔下人物的简洁顺淌多少——从而为她日后精神行为上的孤独与对暴力死亡的热衷埋下伏笔。她生命早年间美好的缺失与温暖的流产,直接导致其对生命的要求更为严苛,而又因着这样的严苛,她时常感到不快乐。正如她在小说集《其后》的后记中写道:“因为对生命种种严峻而浪漫的要求,我不能做一个快乐正常的人。”一样,在人间,她做着一个不快乐,甚至不正常的人。这些不快乐不正常不仅仅只体现在她的小说里,而是被其慎重地复制于她的性格、生活之中。年逾三十的她在香港动荡不安的九十年代,已经具备尚且优越的存活条件,并且那时她的作品已连续获得两届香港中文文学双年奖,但她仍旧感到不快乐。她仍旧写人生的幻灭、命运的动荡、爱情的荒凉、亲情的疏漏,甚至更沉迷于对无望和黑暗的描写……或许可以如此断定:她压根儿就没写过有关美好的事物。又或许她根本连打算都未曾打算过,因她看不到,感受不到。这是性格内部促成的习惯与对命运的妥协。亦可说就是所谓的命,不得不信的。她是顺着命走的女子,命就是她自己。她依靠自身特立独行的处事风格,与一以贯之的文字风格,使得她得以在香港鱼龙混杂的文坛独树一帜,并屡次获奖。但作品的获奖并未给黄碧云带来丰厚的版税收入,很长时间,她的作品在台湾每次初版也就两千本。她的书就像王小帅的电影一般,叫好却并不叫座。一个出版责编说:“你的读者,固定就这么两千人。爱你字的人,就会一直爱,不爱你字的人,就是不会看……”如此,黄碧云的书,在很大程度上,是小众的、孤苦的。而有趣的是,诸多爱她的读者,或许是出于爱护与担忧,竟也都不希望她为世人所知,大众起来。只希望她静静细细的就好,一生只写给他们看。我不知她是否也会于某个莫名伤感的黄昏,或是突如其来的暴雨夜,概叹自己的小众与“怀才不遇”。又或许,打一开始,她就并不为“名利”的浮躁所动。她是出尘的,是干净的,是不为世俗所扰的。【二】在黄碧云的作品中,好些故事的发生地被从香港搬到了异国。这亦是她生命流离的佐证。从《突然我记起你的脸》里灰色沉闷的伦敦,到《怀乡》里破败不堪的阿姆斯特丹,再到《一个流落巴黎的中国女子》里失落抑郁的巴黎,还有《爱在纽约》里无疾而终的纽约,《其后》里压抑令人厌倦的三藩市,《双世女子洛维烈嘉》里不太平的越南……这些跨越大洋界地的城市,并非只是她凭借主观臆想外加翻旅游手册写出来的,这所有的国家与城市,都是她脚踏实地经过的地方,这些地方,她都或多或少或浓或淡地停留过。在她二十六岁时,流浪法国求学,随后浪迹欧美,走到柬埔寨、越南,又到过南斯拉夫与科索沃,最后逼不得已又回港……她的生命从未停止颠簸奔波。而她于这颠簸奔波之中更加加深了她骨骼中的孤独与颓靡,这种性格特征直接折射到她小说人物的命运之上。《失城》里陡然对人生感到倦累而杀了妻儿的陈路远,他给自己的托辞是“无法背爱情的十字架”;《盛世恋》里爱情逐渐陷入淡灭沼泽的程书静与方国楚,最终不得不走向离婚境地;《呕吐》里患上怪病神经质的叶细细,最后烧了与詹克明做爱的那条沙发;《她是女子,我也是女子》中叶细细原以为可以与许之行厮守终生,最后仍不得不对她说:“之行,如果有天我们淹没在人潮中,庸碌一生,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努力活得丰盛。”……她写恋情,诸多写畸恋,要么同性恋、师生恋,要么婚外恋、姐弟恋;她写绝望,写得酣畅淋漓,写得忘乎所以,写得轻而易举,轻而易举得仿佛那些绝望并非绝望;她写命运,就写不堪,就写强硬,就写沉沦,就写耽溺,就写无奈与奢望。——仿佛在生命的沃土之上,并没有开出一朵命叫做希望的花。但她及她笔下的人物依旧活着,抱着满满的绝望,以受伤而又酷似坚强的姿势活着。活得那样丰富而不堪,活得那样温柔而暴烈:以万千触目惊心的姿势,活着。正如出版她《盛世恋》的编辑的那段评论:“读这小说,便觉人生只是无数的姿势而已:爱是姿势,恨也是,聚散也是,升华与沉沦都是。到了所有一切都离异了,便只剩得一种空洞的姿势。黄碧云写人生写得如此悲凉,活生生的日子之上,都象有死亡的黑翼在盘旋。……而小说本身是好小说,才气横溢的,笔底有魔力,叫人感染一些陌生的凄迷情怀,知道有人如此这般的活着,而我们,尽可以各自喜欢的方式去活。”活着的姿势这样多,而她的演绎那么丰盛孤独而精彩。她耽在自我的世界中,灵魂通透得叫人心惊。一场心惊过后,仍旧无人给她拯救。因她无需拯救,无药可救,也拒绝拯救。【三】黄碧云在圈内并无什么好友,甚至可以直接将句中的“什么”两字都删去。为她写书评,写推荐的书评人,大多与她素不相识,全是出于喜爱,才忍不住提笔。而略微有些交道的也不过是那些出版编辑。二十世纪末,黄碧云在香港文坛因连连获奖,而已负盛名。先后出版了小说集《其后》、《温柔与暴烈》、《沉默••暗哑•微小》,散文集《扬眉女子》,杂文集《后殖民志》等作品,其中《她是女子,我也是女子》得以在内地出版。如此,她的书得以进军内陆广阔的图书市场,但仍旧未能为她带来大批读者,她仍旧是小众的,是孤苦的。但在为数不多的读者之中,便传出这样一段佳话:一个西安女子,自遇上她的字后,就心心念念地给她写信,写长长的信,然后通过各种渠道一封封寄给她。长年累月地写,长年累月地寄,最终皇天不负有心人,她收到了黄的一封回信。而这个西安女子最终也成为一名作家,所用笔名就是黄碧云笔下常出现的那个悲凉女子:叶细细。后来,她的文字逐而出现在内地一些花里胡哨的杂志里,被为数不多的人审阅、迷恋或者遗忘。也是在后来的后来,近些年,又出现一个痴恋她的80后女子,总在一本超级畅销的杂志的行文里隐隐绰绰地表达对她的倾羡与爱慕。而这个女子,因其文风的绮丽与绚烂,深情与颓靡,被诸多内地的青春孩子所迷恋。而在此期间,黄碧云就被爱屋及乌地,被这些喜爱这枚女子的年轻读者所熟知与恋慕。从而黄碧云这个名字,在近些年,被广大读者提及的次数也就越来越多。在这件事上,这个八六年出生,名叫七堇年的畅销女作家,功不可没。值得一提的是,在黄碧云刚刚进入内陆读者视野的同时,内陆亦有一个出尘宁谧的女作家走入大众的视野,并因她自身的神秘与静重而得到大批文艺青年疯狂地追捧与热爱。她们的风格有三分相似,七分出入。但显然黄碧云的文字更精致耐读,更粗犷血性,更黑暗孤独。但其宿命却并无以上两个女子的好,还是仅仅只有小部分人知悉她的文字。究其根由,不得不说还是因为香港地域太过狭小,香港的文化更为统一稳定,说不好听些,便是太过单一:纯港式的相似文风太多(即使黄碧云仅仅只有部分作品是被定义为纯港式的)。而常年浸淫在资本主义文化下的香港人的文学鉴赏眼光便会因此出现疲软,如此,书自然卖不动。而相比之下,内陆正处于文化大繁荣时期,青春文学又刚刚兴起,而读者基数又比香港高出不知多少倍。理所当然地,当一种新兴的文风出现时,便会受到热烈的追捧,且不论这文风是否成熟。如此说来,黄碧云在一定程度上,是可悲的。而让我感到新奇的是,就在我以为这两个女子本不会有任何交集时,在2011年,我在书店竟然看到了由这名内地女子主编的杂志上,竟看到了黄碧云的名字赫赫在目。刊于那本杂志的《末日酒店》便是黄碧云最新的作品了。故事依旧荒凉,文字依旧黑暗,但跳脱得更为轻盈,更为灵动。让我见到这已年过半百的女人更为沉静的生命体悟。我知,她还将以向死而生的姿态继续写下去,舞下去,温柔地活下去。直至如今,只要提到她的名字,我心中仍旧有欣喜与动容与疼痛,就像一个甜蜜的伤口。【四】记得更年轻些时——即使当前仍旧年轻得一无是处——彻夜彻夜地读黄碧云,读那些酸涩沉郁又让人无限动情的句子,内心饱满得仿佛要挤出水来。那是一段盛情而颓废的时光,因她的陪伴,我就像吃了鸦片,越发沉迷起来。我记得在一篇文字的开头,她这样写流浪、多余与天空:“流落到街上生活;足以让我明白,这个世界并不需要我。我存活在这个世界,是一个多余的人。 这个世界对我来说也是多余的。 我们在相互的多余之中活着。因此我很大,大如影子,世界也很大,走来走去都走不到尽头。  有时我也会想到死。想到死的时候,会在教堂的钟楼,或加第几哇河上加一抺黄色。我喜欢的天空也是黄色的、最后的天空。”她写沮丧与绝望写得切入肺腑,仿佛世界可以随时说不要就不要。她的笔端总是带着痛感与失望,犹似她的人生遭遇过空前的劫难,她不过是轻轻地挑拣一二加以润色,然后付梓,被读者阅读、经历……又或许这一切的一切不过是她巧妙的杜撰,精心经营的一场有关黑暗与绝望的幻想。只是在我心智尚未健全的唏嘘年少,因为阅她,所以不出其右地学会了轻易的绝望与不经意的伤感。而人间,其实并未到不得不的田地。我们不过是生在太平年代,过于渴望被害,从而达到佐证自己青春的别致与无可比拟,而她毫无疑问地成全了我这可笑的臆想。或许她也成全了她自己。后来,在更成熟一些后,突然能察觉她对生活潦草而深情的眷恋。而不单单只是单调的伤感与绝望。在《其后》的结尾,她以一个失意的日本男人的口吻这样写结局:“我会发现我原来是一只蝴蝶,很偶然的,经过了生。”在《突然我记起你的脸》里,她便是细细娘。她规劝奥加保守自己的心,而最终不得不妥协。她说:“我细细娘也曾经是个用心的女子。但没有用。我始终一无所得。”在所有的结局之中,她并没有给自己一个了结。她对人间仍旧抱有淡灭的希望(且不论这淡灭的希望是否就等同于绝望)。她仍旧选择着生,或惨怛、或浓烈、或明灭、或温柔的生。而在我逐而成长为一个健全的人之后,渐渐能更为理性地判断她的一生与文字。无关耽溺,只关欣赏。【五】记得有网友在网上说,读黄碧云读多了,会有自杀的冲动。我时常在想,如若能死在这一场有关爱与不爱的暴烈与温柔的审判中,此生也算值了。

一个个叫做“幻灭”的真相揭晓后,仍然愿意相信现世的美好

最近开始看黄碧云, 《无爱纪》,《她是女子,我也是女子》,《盛世恋》…… 其实一早便有人推荐我,只是当时没在意,一丝静下心来探究一二的心意也无。 不知是否上天有意延迟我与之相遇的时间。 她的书上海买不到,有心人会跑香港买竖版繁体。或许这也是不少人错失阅读她的原因之一。后来,不期然地,在图书馆借了一本三城卷之香港,自然少不了亦舒、李碧华,还有她,一篇《呕吐》为我打开黄碧云的世界。 初时,排山倒海的不适感袭来,她下笔生猛,冷眼旁观大千世界,及穿梭其间的俗世男女。那些女子,表面不动声色,内心暗流汹涌。琐碎日常,你能窥见丝丝斑驳的真相,某些东西在悄然发生质变,此时,你有隐约的快感却也揣着一触即发的不安,闪烁着不稳定,一路行云流水,高潮处的基调几近歇斯底里,扭曲失控,却也是无声。那些奇异的意象是黄碧云硬生生地撕碎你的想象,支离破碎后,再告诉你,这才是生活的真相,于是你睁大双眼,站在那里承受世情的残破。她不讨好读者。 她的真实酣畅淋漓。时间过去,不适退却,沉淀下的还是苍凉,冷寂,那种感觉会注入体内,艰涩地回味。 很庆幸,现在的年纪,现在的心境,可以抱着平常心阅读黄碧云。 早了未必了然,晚了只怕太疲倦。 “太平盛世,个人经历最大的兵荒马乱不外是幻灭。” 她讲了一个又一个叫做“幻灭”的真相,极尽人性阴暗。 洞悉了然,发现世界苍白底色的我们,却依然愿意相信现世的美好。是的,这是我们内心可以分辨和坚持的。 一如那句“如果有天我们湮没在人潮之中,庸碌一生,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努力要活得丰盛。”

418.16.62 《她是女子,我也是女子-黄碧云精选集》—黄碧云。

开始觉得像张爱玲,媚眼如丝的女子特立独行的衣着,艳而冷的气质,像暗黑背景下的锦衣女子,甫一靠近遍体生寒。读到后来才觉得,张爱玲的女子对抗的是生活,黄碧云的女子对抗的是命运。同为香港女人,亦舒是另一个路数,师太的女子过于接地气,精明的不近人情。李碧华的女子则有鬼气,一脚阴间一脚阳间,痴情的不堕轮回。

你我之间是不言好坏的。

记得在没有换豆瓣的时候,我写过这短篇的书评。后来无数次在文化街找这本书或者这个作者,总是落空,心存遗憾。不用许多年以后,仅仅是一年,我变成了之行那样的女人,只是没有那些男人亦没有那些是非。我所说的一样,是指,我是一个不值得任何人去爱的人。我不知道怎么才能让某些人明白,这样的我,不值得任何人去认真对待,更不要把天荒地老这样的话和情节安排在我的身上,穿插在我的未来。自私卑微如我。我知道了,我能够承诺和信守承诺的人,这世上怕是只有那么一个了。我知道了,有些话真的一辈子只能说给一个人听,再无勇气面对其它人。如果我是初经世事的小孩子,说我这些也许矫情,可如今,我深知年幼无知的时候付出了太多,事到如今收不回来也摒弃不掉。也许最近喝的有点多,一直晕晕的所以不清楚脑子里的东西。我想做一个听故事的人。

黑暗中的一点星火

黄碧云的小说,看着让人揪心但绝没有造作之嫌。平凡的语言却处处透露出力量,她应该是名具有强烈天蝎气质的女子吧。她营造的都是黑暗的甚至是有些颓废的价值观,但这些不是目的,这些是她营造的黑夜,正孕育着朝阳。生命并不美好,“生命是以巨大痛苦交换而来的微小的喜悦。”任何一个活得丰盛的女子都经历过苦难,经历了苦难的人生才会有深度,如果没有深刻体验的人生,我希望我没有来过。

是因为没有努力要活得丰盛

如果有天我们湮没在人潮之中,庸碌一生,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努力要活得丰盛。让人落泪的话。因这句,爱上。至于之行、细细,她与她的故事,其实让我想到安妮最早的乔与安。但无疑,之行与细细现实得多。之行是不甘平凡的女子,所以细细要的,她给不了。或许这样的结局,也好,

贪欢

“为什么要将你们的道德标准加诸我们身上呢,我们又没有妨碍别人。”看到这句时,倍感绝望。我想起了一个人,确切的说,是一个故事。那么在乎一个朋友,在乎的甚至可以为她割腕,在乎的自己形销骨立、执迷不悟。隐秘的感情,灼热又痛苦。这世上有多少说不得的故事,如星陨大海,泯灭了光芒,也散尽了踪迹,永沉在在海之深处。原以为多放不下的人,多放不下的感情,最后,不也是云散高唐,各自东西了吗?人又有多少勇气,在这注定黯淡坎坷的路上,挽手前行?叶细细,许之行,真真是再世俗不过的人了。骄矜,纠缠,所谓的“郎心如铁”,多像可怜可笑的你我,红尘眼中人,终究还是要走回世人所云的礼法正道的。看书时,觉得心酸。结局是必然,我不是妄想者。但有时还是会想,如果有一天,没有了羁绊,孤身一人,我,会不会,说出那些永不可能说出的隐秘,会不会,放下一切可笑可怜的情绪,会不会,痛快的为自己活一次?会的,会的,只是我不能。“叶细细,我只不过是一世俗中人。”犀利,惆怅,切肤之痛。这便是悲剧。罗衾不耐五更寒。有些传奇、故事,便如窗外潺潺的春雨,一饷贪欢。

你就好,你死了,我还活着

现在才知道原来这句话是黄碧云说的.这是本盗版书,所以一直不买盗版的我挣扎了很久,最终仍是抵不住黄碧云的诱惑,还以比标价更贵的价钱买的.呵,我也没想到自己还有此等痴迷潜质.只因她的书没有简体本,而港台原版又实...在是太贵了.很多人说,黄书只适合25-30的女人看,男人免看.确实,男人看了一定厌世...该怎样来形容这个女人呢.有人拿她来跟安妮宝贝比.可我觉得这两人实在是没什么可比性.虽然我也是喜欢安的,可是却不得不承认她跟黄实在不是一个档次上的人.安的书里充斥的是抑郁,颓丧和阴暗,挣扎很明显,她所强调的自省在里面总有显现.可是相对黄而言,她的苦,她的暗有些做了.黄碧云总是喜欢赤裸裸地突然病态,血腥,或者说畸形.她是看透了生活和现实的人,变得像现实一样残酷的她,用残酷的方式去揭示生活,揭示那些在生活里面被扭曲的人们.看黄碧云总让我想起张爱玲.虽然黄很讨厌别人把她们俩放在一起.可是,总是感觉,她们之间是有相通的.那份冷冽,同样伤人,却又同样在低头扬眉的瞬间,让人发现,其实这份冷冽首先伤了她们自己,并且比谁都疼.很可惜,黄碧云已经不写书了.很可惜,我竟如此的后知后觉,到如今才开始看.我想,从此这会成为我常常翻阅的一本书吧.最喜欢"她是女子我也是女子"还有"盛世恋".

愿互相取暖

当我看到这一段的时候:【她走后我也搬出了宿舍,在学校附近租了一个幽暗的小屋。我的生活尤其幽暗,近视益发加深。戴着不合度数的有框眼镜,成天在课室与图书馆间跌跌撞撞。我开始只穿蓝紫与黑。戒了烟。只喝白开水及素食。人家失恋呼天抢地,我只是觉得再平静没有,心如宋明山水,夜来在暗夜里听昆曲,时常踩着自己细碎的脚步声,寂寞如影。抱着我自己,说:“我还有这个。”咬着唇,道:“不要流泪。不要埋怨。”我希望成为一个明白事理的人──凡事都有迹可寻。她也有她的难处。】便看到了我自己。我曾经失恋,哭天抢地,甚至觉得余生茫茫。时间是什么呢?当一切都子午须有,我成了彼人的可有可无,还计较时间是为什么花去的吗?当每次一道别都可能成为最后的,每一次流泪都会是黏稠的,过去的都要尽力对现在隐瞒,可能彼此就会更宽待对方。小说毕竟不如现实鲜活,痛也不够彻骨,我只是在其中找答案,找活着的道理。已经不是可以任意妄为的年纪,计算软弱可以换取多少迁就。不敢随意就松开手里有的,怕这姿态般的失去就是真的失去。书里有句话是对的:如果有天我们湮没在人潮之中,庸碌一生,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努力活得丰盛。因为我想要的就是,每天能和你在阳光里互看微笑,有空的时候喝一杯浓香的酒,为彼此努力出卖劳力。如果会因此幸福,就不必摆世俗规定的姿态。如果最后它们必须没有存在过, 也不必思考怎样擦拭干净。要挽回什么总比要阻止什么更难。再见是客套话,显得生分的词,我们永远不要说。我为什么没有活得丰盛,想你必定知道。

两个女子```

我原以为我可以与之行厮守终生的。 

一种女子,纯白如斯

黄碧云是我爱的作家。第一次从茫茫书海中打捞她,是在一爿小之又小的网络书店,店主贴出告示,说出售港台原版黄碧云,她的书只适合二十五到三十岁的女子,再小懂不了,男人更不要买,看了会对人生失望。后来我从他那儿买下一本香港麦田出的《十二女色》,竖排繁体,待我一字一句地读完之后,再想上网订购其余几本,已不可得,书店早已关门大吉。如果要举口碑好而销量差的作家,黄碧云绝对能够位居三甲,号称“票房毒药”。她是各大文学奖的常客,文艺青年心口的朱砂痣,可几乎每出一本书,销量却都卡在两千关口。大陆没有她的单行本,多是合集,要不就是港台文学选刊上那数页薄纸,藏于高校图书馆。可问题是,她是有野心的作家,希望:“出书一卖就卖20万本,然后生活无忧。”如此卖力地写,这样微薄的回报,真是一种讽刺。当年她与李碧华同为TVB的编剧,天地出版公司的宠儿,号称“天地双碧”,如今李碧华早已赚得盆满钵满,过上等物质生活,而她却仍旧“将死未死地写作着”,薪酬“微乎其微,微到不足以吃一顿早餐,英式早餐”——这是黄的原话。《无爱纪》应是黄碧云赴西班牙学习弗拉明戈舞之后的作品。这部中篇仍旧保留了她一贯的文字洁癖,几近咳珠嗽玉,难怪网路上竟有人整理了一册《黄碧云说》,只可惜,珠玉换不来现实的温饱,真是残酷的事情。之前她一度对写作失望,辗转多个职业,念过法律,修过犯罪学硕士,任职新闻记者,当过议员助理,开过服装店,学过跳舞,举办过一人剧场……最后仍旧掉转头来,像是一种本能。到了不惑无求之年,倒渐渐没去最初纤毫毕露的剑拔弩张,从难民营里暴烈的大历史转向轻如鸿毛的微小生活。绛绿、楚楚、游忧、影影……这一张张面孔,抹去五官,仍旧是生活里默默的哀与伤。一个女子的一生,不过是结婚生子,韶华倏忽逝去,就像一套住旧了的公寓,脏是脏了,可收拾干净,还是能再用个几十年。毕竟,它只是套公寓而已。同是香港作家,有人拿黄碧云同亦舒作比。相形之下,亦舒到底现实,是凡尘的一剂鸦片,她的哲学是上海弄堂的市井之学,永远的求仁得仁。而黄碧云的撕裂之处则在于永远的不甘于世。《盛世恋》里的书静,《无爱纪》里的楚楚,哪一个不是我们常说的好女子,“冰清玉洁”、“洁身自好”,家事清白为人小心从不行差搭错,但错就错在生在了太平盛世,空有一颗不安于室的心。方国楚和米记不过是两个平凡的男人,大浪淘沙里有比他们更糟的。纵然意难平,最后还不是一样要结婚生子,举案齐眉。说爱,到底有点儿奢侈。在网上看过黄碧云的黑白照片,长相简单的长发女子,头发中分绑好,瞳孔大而黑,衣裳下隐隐露出的手臂和肩,竟是出乎意料的强健。她不像台湾的朱天文、天心那般文质彬彬,一看便知道出生书香门弟;也不似师太亦舒那般嘲讽而锐利,带着精明能干的气息。她像一种织物,非常非常白,白得近乎洁癖,耀人双目,晒于风与日光中,暴烈而温柔。

又见黄碧云

总有一些人、事、物是让人欲罢不能的。就比如黄碧云的文字。网上随便找来一篇,开头便是:“伦敦冬日的黄昏,总发生在一刹那之间:还没有认清楚日的隐约,夜就盛大的来临,其间一刻,明与暗,爱与不爱,希望与绝望,一念之间,就是黄昏。”我于是仿佛忆起内心每一次忽然的风起云涌。很多年前读她的《呕吐》,“感情如此强烈,无法用言掌握,只得剧烈的呕吐起来”。或许是未曾领略过这样的情感,彼时想象,呕吐,不过是一个宣泄的字眼。然后过了许久,数年前的某天,朋友在电话里讲到男友的背叛,她说她最恨欺骗,说起那些日子,她只是不停地呕吐。我不禁打个寒颤。天若有情天亦老。所以我喜欢看到黄说“无所谓生离死别,如果伤心,可能只因为寂寞”。然而她的生命中,似乎不是没有过希望。“他见过我,沉默寡言,良久方说:‘你的双手又粗又硬,像松树。’我别过脸去。多年后我们不再见面,各自以各自的方式伤害对方,至终除了伤痕,一无所获”;“只是夜来我梦到他,用火活烧我的一双手。”所以最后,她只得说“如果从来没有希望,就不言绝望”。原来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方法,去抚慰灵魂。学生时代,有很长一段时间,我BBS上的签名档就是黄的句子,“如果有天我们湮没在人潮之中,庸碌一生,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努力要活得丰盛”。如今回想,自己并非不曾努力。只是对于丰盛,早已不如年轻时有着明确的定义和预期。“何尝有战争炮火,只是太平盛世,人一样灰飞烟灭”;“太平盛世,个人经历最大的兵荒马乱不外是幻灭”。真相何其悲苦,然而我们终将面对。“来到这个年纪,身边的人一个一个的死了,而后来我身体内的癌细胞美丽盛放如罂粟花”。“人的灵魂的幽暗,沉重婉转至不可说,而且无所谓道德”。“我会发觉我原来是一只蝴蝶,很偶然的,经过了生”。灰色,或是多彩?温柔,或是暴烈?用艳丽勾画死亡,用死寂描绘生命。黄的笔下是另一个世界,文字于她,已失去边界。喜读黄碧云。就仿佛见到一个烟视媚行的女子,即便风尘,依然眷恋。

筆記

“我们都是女子.我有时会翻点波芙娃,后来嫌不够身份,读KRISTEVA.”女子便一定要讀女學者的書的,很有趣的現象。“我与她从来没有什么接吻爱抚这回事,也没有觉得有这需要——所谓女同性恋哎哎唧唧的互相拥吻,那是男人们想像出来搅奇观,供他们眼目之娱的,”之行用的香水是Opium。印有窈窕淑女的Opium,我猜。“老实说,要谋一个什么知识分子的职业也不需要什么大智大勇,像我一块无聊的料子包装包装也行了,于是我埋首做西方现代哲学的课,这最容易混,老师不懂我也不懂,我那篇论文大家可以看得相视而笑,好歹做出来了,大家真的如释重负,皆大欢喜.”“时间是什么呢,当一切都毁坏殆尽,我们还要计算什么时间.”一切都毀壞殆盡,如同張愛玲的斷壁殘垣。只是張的時代戰爭的陰影是實在盤旋在頭頂的,而黃的香港,在這我這一邊,卻是歡慶“回歸”的神話。何必如此?

碧云女子

这世上,有一种女子,芊芊细致,白衣淡雅,称之 碧云女子。她说:之行,如果有天我们湮没在人潮之中,庸碌一生,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努力要活得丰盛。文尾,唯有那句 何必如此 萦绕脑海。看到那句,怎能不感动。作为一篇写女子之爱的文章,在那个时代,黄碧云的勇气足以令我敬佩。没有一种爱是错的,有的只是世俗的框框套套,只是世俗的短浅眼光。她是女子,我也是女子而情到深处只能叹息一句:何必如此。

她是文青,我也是。。。反文青

以前我还很方便去香港的时候,每次都要带着张L先生交付的书单,而每次都在上面的就是黄碧云的《后殖民志》。途经大小书店,我都直奔柜台递上书单,但从来无功而返。看到L先生这么执著的追寻,让我对黄很有了点好奇。现在我自己做网络书店,当然也要揣摩客人口味。听说黄是很多小资文青的最爱,那我当然要拜读一番。看完只能说,真寒。。。我对同性恋情没有任何偏见,你们知道我讨厌什么?对,就是那种有话不好好说日子不好好过要死又不落气的文青笔调。鉴于本人不巧恰为大口吃肉大碗喝可乐(啊哦,无糖的)中气十足走路有风爱情在面包钻石面前见鬼去吧的真性情奇女子拜金干物女,我最忌妒烦那种MS每天都在并且只在过精神生活动不动就站在熙来攘往的人潮里风中凌乱内牛满面还扯着别人衣角不放手失心疯一般喃喃自语:“你是懂我的,只有你是懂我的,不是吗?”懂你个屁。好想学马教主使劲晃动她上面顶着颗海藻般长发的头颅的肩膀大声嘶吼:“你给我好好说话你给我好好说话你给我好好说话!”好吧我承认我这完全是文青相轻就是了,同为受过高等教育会读书写字的人,我就写不出那种主谓宾时有时无就是偶尔出现也完全不在它们该有的位置上的句子,关键是别人写这种句子还赚到了钱并且拥有无数粉丝的热爱。。。好吧我继续剖析我的灵魂,我是赤果果地忌妒了,才会写出这样一篇语无伦次歇斯底里恶形恶相毫无气质并且同样赚不到钱的东西来,万一要是被黄碧云粉丝看到了一定会被追杀并且流失大量客户群,天灵灵地灵灵,你们就当我食肉者鄙高抬贵手放过我吧= =====================================港台原版书籍代购:http://www.douban.com/group/189119/

我只是一个烈性女子

昨晚站在街灯下,他点起了一支万宝路,一向反感吸烟的我说:“让我试一下吧。”于是他把烟递给我,“为什么吸烟会上瘾?”,他指了指他的肺部“会到这里,入肺”。今天突然想起昨晚的那幕,才醍醐灌顶。爱情为什么会上瘾?因为入心。朋友说:你玩不起,你太认真了。一直以来,都很贪玩,没心没肺,L说我是个野孩子。却煞有其事地以为自己最最最大的优点便是对感情认真,殊不知却是在一次奋不顾身的爱情里,发现那才是自己的最最最大弱点。正如那时在随手拿起一本书上读到的:“女人一辈子只会傻一次,爱过了,受伤了,以后便会更爱自己。”一个女人完全地付出了自己,得到的却是最讽刺的怜悯与同情。只知道好友们把我的事告诉了她们各自的男朋友后,同为男人的他们,一个是冷笑着说“真傻”,另一个则是充满愤怒地斥骂着那个伤害我的人为“人渣”。狼狈出逃之后,我又一次栽在爱情的另外一个沼泽里。直到有一天,他吻了我,我知道自己输了。因为我们从来都不是情侣关系。或者说,我认识他只有三天。好友说我轻浮,我只是笑了笑。谁懂?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起黄碧云写的那段:我便说:“叔琴,小心你的心呀”。反反覆覆地劝她:“保守你的心肝,胜于保守一切。”一心比宝石更珍贵。然而叔琴这样漫不经意,随便将她的红宝石戒指,粉蓝钻手镯四处摆放,我知道我的话多说了。到底心要伤到怎样的痛与深,我们才懂得心的珍贵呢?我按着自己的心——我细细娘也曾经是个用心的女子。但没有用,我始终一无所得。每个女人都是叔琴,每个女人都会是细细娘。在黄碧云的书里,我看到最熟悉的面孔总是我自己。也许也不,只是一部分心态。又或者说每个女人都会不小心地走进黄碧云的书里,因为黄碧云写的总是每个女人,写的总是最真实的女人。以前看的评论总说黄碧云笔下的女人总是带有悲剧色彩,她的文笔都很灰暗抑郁,但是这是最真实的女人,那个为了爱情奋不顾身的女子。无奈的总是落魄得如飞蛾扑火。勇敢得让人心疼。我只是一个烈性女子,有时候也觉得活该,连自己也不爱了,去爱别人。如此不爱惜自己,心疼我的往往总是那群亲爱的朋友。但是痛只能自己承受,泪水流的总是自己。像一只猫一样,伤口总是自己舔,好了就毫无眷恋地跳上墙沿,忘记了过去的痛,逐渐跑远,在不知何时的下个日子,下个路口去邂逅我的新世界。黄碧云有一句话,甚是喜欢,很精辟。“要么离开。要么改变自己”既然我离不开又改变不了自己,那注定只能当爱情的炮灰。

相识黄碧云

人家失恋呼天抢地,我只是觉得再平静没有,心如宋明山水,夜来在暗夜里听昆曲,时常踩着自己细碎的脚步声,寂寞如影.抱着我自己,说:"我还有这个."《她是女子,我也是女子》首尾呼应效果很好,让人想起《小团圆》。细节描写很到位。如同渴望水、睡眠、死。《呕吐》用了插叙的手法,很到位,构思巧妙的自我和他我。故事设置的背景很多样化,可以看出作者本声的阅历并不局限。但是描写的故事比较病态,文风文字手法布局心性让人惊艳,如果是几年前的自己,应该会很沉迷这样的文字,但也许多年以后我感情开窍了再看这些也会有不同的感受。接着就是日子在巴黎,日子很慢,天天差不多、不觉老。巴黎的夜,极蓝极深,那夜还有月亮,极淡极淡,无声无色,苍白如脸。 天色跌下,说着要黑就黑了。细细总不明白,把死想像得太美丽。见得你比别人痛些,只不过你表达得精彩些。《一个流落巴黎的中国女子》流落巴黎,是陈遇或是细细?我想去看看一只光亮光亮的绿灯,先生,我感到黑暗而且寒冷。我想要那一只绿灯。其实她生命的灯,从没有亮过,一切不过是她摸索中的幻觉,我们叫做“希望”的幻觉。《红灯记》渲染得有些悲情。人物关系好复杂...篇幅稍长,没有细看《桃花红》后面还有几篇,这是小说集,由几个小的故事构成,有的人物是有联系的。看的时候觉得女性化视角挺浓厚的,如果是早五年看到,我应该会比较喜欢。曾经看安妮宝贝七堇年饶雪漫郭敬明张爱玲亦舒之类的,内里总有一些神似。但是现在好像离那些煽情的东西比较比较远了...希望后面几篇有时间要陆陆续续看完,不长。

一寸一尺都是暴烈温柔

如果有天我们淹没在人潮之中,庸碌一生,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努力要活得丰盛————黄碧云的文字,似乎就是最具威力的武器,不吵不闹,能够伤人于无形又留着痕迹,这是我与她的初识。世间所有的情爱发生都是无能为力的事,叶细细的痛,只不过也是害怕散落花瓣的一束太阳菊,那样的美感。很多记忆都寂寞又尖利~况且岁月漫长。

怜 女子

很久不会如此动容了,感受到文字的凛冽,内心潮涌。怎样的女子令人心生怜意,执着不可割舍的恋,颤抖的手指触及她的面容,曾日夜相伴每分每秒砌起的梦幻砖墙,竟不可依靠上去。化身为无望的女子,自怜。

她原是一只蝴蝶

总算买到黄碧云的书了。一本意料之中的盗版:打着“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的名号,侧边却没有三联的标志性LOGO。不过这本一眼就能看出是盗版的书,质量却还是不错的。排版不错,错字也不是很多,外观简洁。更重要的是,它是国内目前唯一能买到的黄碧云的书,对于许多喜欢她又买不起港、台版的书迷来说,能买到此书并一睹为快已属惊喜,哪还管它盗不盗版。有几篇都已在网上看过,比如《红灯记》、《其后》、《她是女子,我也是女子》以及《一个流落在巴黎的中国女子》等。但是其中的某些篇章如《桃花红》和《双世女子维洛烈嘉》等却是第一次看到,后者拆掉包裹后站在路边就看完了——因为名字与电影《薇罗尼卡的双重生命》相仿,我主观地认为此篇一定好看,事实亦是。《盛世恋》亦是第一次看。书静与方国楚的爱情,两人静静地识静静地分,不吭不响像猜哑谜一样。书静去办公室偷偷看方国楚,方国楚坐在阅报室偷看来偷看他的书静。后来在宿舍上了床,起身之后又各走各路,一个若无其事,一个甚至怀疑自己到底有没有碰过她。后来结了婚,在新婚之夜,方国楚扯掉书静的睡袍,连她的衣服也没功夫脱,三两下便发泄尽了,书静手脚极痛,恨不得断绝自己的身子,发觉原来婚姻不过是马克思说的制度化卖淫。后来赵眉问:程书静你做什么兼职?书静说:我当太太,不用做家务,只做房间服务。方国楚打牌、看电视、睡觉。书静约会,生病,搬出去独居。离婚的那一晚,书静把方国楚叫至自己的公寓,做完爱后叫他穿上衣服——这房子是我的心,此心不留客——她说。这一篇文章,让人触目惊心,从头到尾,仿似都是一场谎话,与爱无关。唯独在红绿灯前,书静面对已经过去却没有发觉没了她的方国楚,低喃说:“你是我爱的人,我怎么会记不得呢?”只是千人万人,她爱的人已经过去。阳光灼灼,满目火红,连一滴泪留在脸上的时间都没有。她挺着肩,走入了人丛,不见形迹——太平盛世,个人经历最大的兵荒马乱不外是幻灭。黄碧云这样写道。神秘的生,不过是一只黑鸭蛋和一茶匙奶白大头虫...在《无爱纪》中,她如此写道。感情如此强烈,无法用言语掌握,只得剧烈地呕吐...在《呕吐》中,她如此写道。你跪下的时候,还没有起来,你已经不爱我了...在《爱在纽约》中,她如此写道。她只不过是不快乐,像我们年轻时不快乐一样,不快乐不是病...在《桃花红》中,她如此写道。我憎恨生命的重复...在《怀乡》中,她如此写道。希望原来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犹如上帝之于空气与光,说有,便有了...在《失城》的最后,她这样写。像亦舒的“家明”、安妮宝贝的“安”一样,黄碧云的小说会不停地出现这个名字:细细。《她是女子,我也是女子》中的细细,是一个丢了粉红色32B美顿芳的围胸、隐晦的烟视媚行、爱上许之行的女子。《呕吐》中的细细,一个目睹母亲被奸杀,自此之后便会无缘由呕吐的女子。到了《一个流落在巴黎的女子》,仍是细细,一个孤独地爱、捂着胸口对陈玉说:“大姐,痛”的女子。后来在《桃花红》中,细细是个抓着周秋梨的发说爸爸你多么美丽呀的女子。与此同样重复着出现的,还有赵眉、克明、陈玉等。他们的名字都一样,可是此细细非彼细细,此陈玉非彼陈玉,他们每个都是不一样的。呕吐、乱伦,强奸,自残,杀人,死亡,爱和不爱,....看完这本小说简直是再世为人。合上书本的时候,我对自己说,再也不能读黄碧云了,直至有能力与她的文字抗衡为止。否则我将会被她尸骨无存地吞噬。然而安静下来的时候,我会不期然地记起她说:我原来是一只蝴蝶,很偶然的,经过了生。

程书静这个女子

真奇怪都是看过同样书或作品的人凑在一起。在这个叫大音若尘的小小博客里。有一个小圈子的氛围,虽然我无意营造这样的氛围,根据长尾理论,也不奇怪了。网络就是聚集小众的。书静是我印象深刻的女子,这样的女人容易让人爱上,也容易摧毁一个人。她个人意志与其说强大,不如说是自私到极点,也可以说她是一个缺乏安全感到极点的人。方国楚并没有错,错在他是一个男人,她是一个女人。男女之间的战争是永恒的。尤其心灵隔着千山万重水的时候。书静是在学生时代爱上了一个老师,然后老师变成了爱人。老师是在一次偶然机会夺走书静的贞操的,像诱奸。诱奸的结果是老师陷入了情网。进入了婚礼,方国楚与程书静的新婚第一夜,性生活潦草结束,书静无比失望。知性女子对爱情的渴望更多是精神上的,从天堂到地狱只是一步之遥。书静再没让方国楚碰过她,她如此坚硬而冷漠。爱情从此蒙上阴影,万劫不复。方国楚不是不爱她,只是他的爱苍白无力,抵挡不住书静内心的火热,火热的表达就是坚硬的外表。书静搬离方家,日子天天地过,方国楚居然没有发现程书静已经搬了她所有东西。爱情到最后的冷漠与僵硬让人心寒!程书静这样的女子或许就在身边。她想要的也许不过相夫教子,其乐融融。遇上一个有思想无灵魂的爱人,两人都是炼狱。美女并非因为其美就心灵美,而丑女亦不会因为其丑就给心灵加分多少。程书静在盛世之中唯一保持了自己对爱情仅存的一丝理念,但却是在惩罚与自虐的态度上完成的。在这方面,她与方国楚半斤八两。自私的爱情有时让一对人靠近,有时远离。他们不是不爱,而是无法承受内心爱情的幻灭感。现实生活中,这是一对可怜的男女。艺术领域里,他们成就了黄碧云,成就了《盛世恋》。

如何消去黑眼圈

女人要舍得花钱护肤买衣裳,穿在你身上,亮在你老公脸上见过我的人都说我非常阳光乐观,走在哪里都像看到了生命的希望一样。如何消去黑眼圈?可是,只有我自己知道:现在的自信生活,幸福爱情都是欧雅.泊思眼霜给我的,是它帮我找回了一切的不可能。 每个外出打工的女生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在家里多呆些时间,我也不例外。可是,说真的,有一段时间我却非常害怕回去,更不敢面对爱情。说起来是去年回家,本来怀着喜悦之情到家,家里的婶子说给我介绍一个男朋友,让我们聊聊。可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因为我脸上长的黑眼圈,他注视了我的脸好长时间若有所思的,后来,竟然出于礼貌,说他有事,就先离开了。如何消去黑眼圈?这次的相亲给我的打击非常大,我不知道怎样面对自己,就因为脸上的大黑眼圈,我的生活就要这样被摧毁,要被别人嫌弃吗?自从那以后我就发誓一定要祛除脸上的黑眼圈,可是用了好多的祛黑眼圈产品,美容医院也去了,但都没有效果,我对去除黑眼圈快要失去了信心。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网上看到一个人发的帖子,是关于成功去除黑眼圈的,说是她用了欧雅.泊思眼霜把黑眼圈城成功去除了。看到她的帖子,我就很心动,于是在网上搜了一下有关欧雅.泊思眼霜的信息。发现很多网友对这款眼霜评价很好,而且不少人都用这款眼霜把脸上的黑眼圈给去除了。如何消去黑眼圈?这个时候心里有一种强烈的冲动想要购买,但是想着还是跟专家交流下比较好,去黑眼圈就要去的彻底。专家了解了我的黑眼圈之后,分析我的黑眼圈是由于不良生活习惯引起的,属于水肿型黑眼圈,只要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使用三盒的欧雅.泊思眼霜,黑眼圈就会消失。我认真的听了专家的建议,并在欧雅.泊思官网上订购了三盒。 在我用完第二盒的时候,黑眼圈就开始慢慢的淡化了,我是又惊又喜。为了早日甩掉黑眼圈,我更是注意自己的生活习惯,不熬夜,早早睡,睡前不喝水,并且早晚都按时使用欧雅.泊思早晚眼霜,并配上按摩精华液按摩。三盒使用完之后,不仅黑眼圈完全不见了,而且皮肤也变得又光滑又有光泽了。如何消去黑眼圈?自从黑眼圈去除后,我的心情也变得格外的舒畅,忘掉过去的不堪痛苦,重新拥抱未来,相信我会找到真正爱我的人,拥有自己的美好生活!如果你愿意把吃饭的钱省下来变美,一定有人天天请你吃饭如何消去黑眼圈,欧雅.泊思品牌特别推出专业眼部护理肌肤眼霜欧雅.泊思能瞬间抚平细纹,紧致眼周,双眸即刻睛彩。蕴含植物精萃、结合微量元素与维生素构成三重滋养体系,从而有效地促进和改善微循环,令疲惫痕迹一扫而光,同时,原本脆弱的眼周肌肤更获得了强韧的防御机制,能够全面对抗自由基与外界伤害,实现长效活力印象,紧致弹性一触即发。女人要有自己的事业,内在的自信才会有增无减如何消去黑眼圈使用眼霜的年龄:眼霜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都是必须的。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应及早使用眼霜,尤其是肌肤比较干燥的女性,而这种女性的占比还是比较高的。 据了解,18-24岁时中性皮肤占大多数,但中性皮肤容易在某些时候呈现偏干或偏油状态。 其二为季节因素,很多地方越来越干燥,尤其如今的全球暖冬现象,使很长时间空气湿度越来越小,而暖气、空调器的长时间使用,使面部缺水,眼部皮肤首当其冲。 其三是用眼过度者,现代职业女性多数离不开文字和电脑,再加上大量的报刊、影视光盘主宰休闲时光,眼部肌肉的极度疲劳,导致眼周皮肤皱纹过早出现。 现在流行眼霜的趋势,欧雅.泊思眼霜成为当下最红的眼霜。最为瞩目的是英国配方,有效去除眼部细纹、干纹、眼袋、黑眼圈等。轻点于眼睛周围及眼尾等处;用中指及无名指,由内眼角向眼尾方向轻轻抹匀,也可随后轻轻拍打以加快吸收。不过,眼部的肌肤非常细致而脆弱,格外容易受到伤害.因此,选择眼部产品,最好能选择温和、不刺激、低敏感型的眼部产品,以对抗干燥、细纹、黑眼圈等问题。【结束语】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尽管如流往事,每一天都涛声依旧,只要我们消除执念,便可寂静安然。愿每个人在纷呈世相中不会迷失荒径,可以端坐磐石上,醉倒落花前。


 她是女子,我也是女子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