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站

出版日期:2015-11
ISBN:978751331926X
作者:[加] 艾米丽·圣约翰·曼德尔
页数:367页

内容概要

(加) 埃米莉·圣约翰·曼德尔Emily St. John Mandel
埃米莉·圣约翰·曼德尔1979年出生于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西海岸的一个小岛,18岁时离家远赴多伦多舞蹈学院学习现代舞,毕业后成为职业舞蹈演员。目前与丈夫生活在纽约。
曼德尔2002年开始文学创作,短篇作品曾被许多选集收录。2009年起,她陆续创作发表了三部长篇小说《蒙特利尔的最后一夜》《歌手的枪》和《洛拉的四重奏》,均列入美国独立书商协会推荐榜单。
曼德尔2014年的作品《第十一站》备受瞩目,不仅被美国亚马逊网站列为当年度最佳科幻图书,而且入围了美国国家图书奖的决选名单,并在2015年夺得了由英国科幻协会颁发的阿瑟·C.克拉克奖。这部作品也将改编成电影登上大银幕。

书籍目录

第一部 剧院
第二部 仲夏夜之梦
第三部 我更喜欢你戴着王冠
第四部 太空船
第五部 多伦多
第六部 飞机
第七部 终点
第八部 先知
第九部 第十一站

作者简介

雪夜,一位男演员猝死在话剧《李尔王》的舞台上。数小时后,人类文明因为一场流行瘟疫而分崩离析。
格鲁吉亚流感爆发后的第二十年,旅行交响乐团在末世废土上巡演,为散布在各定居点的幸存者送去音乐和莎士比亚戏剧。
在水边小镇圣德博拉,一位癫狂的先知将乐团众人逼上了逃亡之路,这段旅途的终点是一座据说保留了旧日遗迹的“文明博物馆”。


 第十一站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第十一站》出版于911十三周年之际。《第十一站》可能看起来很容易被归入年轻人喜欢看的世界末日小说范畴。但其实,它是用横跨三十年的跨度和多重叙事,努力证明即使在绝境中美也是非常必要的。《第十一站》在美国受欢迎,是因为美国人发现黑暗依旧笼罩着这个国家(虽然他们很想从那件事之后的黑暗中脱身)。其实,虽然袭击发生后几个月让人震撼,但是更加无法抵抗的是,走向光明之路上似乎还有更多报复和救赎。这几年的美国似乎是被很多难题缠住了,所以很多人有孤独的无助感,这种感觉散布在人群中。ISIS、埃博拉病毒、枪击事件、种族……《第十一站》让我想到《偷袭珍珠港》,也让我想到《卡萨布兰卡》。
  •     选择书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作为标题。第一眼看见《第十一站》《Eleven Station》,就兴趣盎然。初看,就叙述混乱的感觉,但看得越深越久,只觉得冥冥之中的天道轮回一般。艺术总是能够救赎心灵,无论何时何地交响乐团,尽管一直颠沛流离着,莎士比亚不会离开,李尔王一直在,音乐也始终相随。该是痛苦中最大的慰藉。无用的艺术确实救赎有用的心灵。之前看《模仿游戏》,有一幕二战纳粹轰炸,人们只能躲在防空洞,那矮窄昏暗的小地方,有人在演算填字游戏,有人在拉风琴,有人看着,有人听着,有人哭着。。。外面轰轰烈烈,里面而一片祥和,不燥不扰。大都是艺术的魅力,温饱不求,只愿心安。柯尔斯顿,她的一生自亚瑟倒下的刹那,便是分隔点。经历过先进发达的旧世界,懵懵懂懂地被迫接受那溃败零落的新世界。有一些遗忘,有一些永恒。记得漫画,记得飞机,记得李尔王,记得亚瑟,记得曾经的美好,她在想,我能否让这些重现,克拉克给了她希望 那眼里抑制不住的神采与光芒。遗忘哥哥的死,却纹下每个恶人的生命纹身,柯尔斯顿依旧遵守旧世界的条约,再辛苦艰难,也不滥杀。底海的反叛,先知的疯狂,十一博士,柯尔斯顿,命运的线早已串联。站在第十一站,远眺地球,那颗蓝色的星球,寄予我的爱,我的狠,我的偏执,我的善良,我的奸诈,如今,都不在了已然破碎
  •     《十一太空站》是一部用初学英语者最早掌握的前500个英文单词搭建起来的文艺科幻小说,字里行间填满了对文明兴衰的柔情痛楚。从科幻文学子类型来说《十一太空站》属于典型的末世科幻,因为它是一次被提前叙述的未来文明崩塌事件,频繁出现的超长排比句和用词清淡而造成的疏离空旷感,不断提示读者它是带着浓浓的启示录味道的反思文学。然而在作者笔下,文明崩塌之前和文明崩塌之后的文明病却始终是矛盾的组合体:物质生活富裕的人们在机场里等死时还忙着追星,却在崩溃后最绝望的相互残杀中试图守护最后的尊严。同时,这些曾经的文明国度里的文明人也在末世里学会了相互包容,并且逐渐患上了危难时刻难免的各种唠叨症、燥狂症和强迫症。他们每日为了生存下去而捕猎劳动,但他们也懂得边搬水边给鹿剥皮,一边学习外语、等待旅行交响乐团经过,演奏音乐、上演莎士比亚的戏剧。他们会不停地默念一句话甚至一个词:我的名字叫克拉克。我住在机场,B17登机门。我想念你。我想念你。我想念你。《十一太空站》更是一本带着明亮光线感觉的小说。当文明被病毒攻击打倒时,城市很快就变得黯淡了,无光的大都会就像是一把把卡住的锉刀。光污染的时代已经走到了尽头,天空越来越晴朗说明电网已经不行了,黑暗正在地球上空汇集起来。电力时代的终结让幸存者们不寒而栗,但这或许正是文明新生的一次机遇。说到底,如果城镇再次点亮了路灯,如果荒野之间有了不停行走的交响乐,如果小镇里出现了定期发行的报纸,那么这个正在觉醒的世界还会有什么东西?也许有人现在就出发了,朝向远方的光亮旅行,他们手持地图和星图。走向视野之外某一个虽然看不见、却或许已经恢复了电力供应的新世界。

精彩短评 (总计34条)

  •     末日又怎样?我们还有莎士比亚呢!
  •     仅仅活着是不够的
  •     读这本书,时不时地背后一凉,这是一封写给这个世界的情书,我庆幸这个世界依然存在。
  •     读这本书的两个周都像活在这个故事里。
  •     希望终是最美的东西
  •     花了两天读完了。。。并不是想象中的末日小说,情节的穿插造就了悬念,但其实能猜到的。。。作者的语言比较疏离,很好的描绘了末日的空旷。。。
  •     更像言情
  •     女作者文笔思维细腻,阅读体验很好,可惜故事性较弱,末日小说中的科幻元素也不多。但对人性和生活的细节及人物心理描写很精彩,是一部容易使人发散想象的书。我觉得更多地应该算作纯文学小说吧,只是借了个架空的壳来描写现实的各种问题。
  •     太久没遇到这种温情文青范的科幻小说了,写得诚恳,有一句是一句,没有刻意的渲染和卖弄,没有肆意的滥情,也没有故弄玄虚的惊悚桥段,有的只是平铺直叙的叙事和不断闪回及穿插的故事,有《时间旅行者的妻子》的神韵,也有罗伯特.查尔斯.威尔森的那种情感,当然也充满了雷.布拉德伯里的《火星编年史》的诗意,毫不掩饰地说全书也充满了克利福德.西马克《星际驿站》的平实和朴素,最重要的是这本书及全书故事和富含的情感,让我们认识了一个独一无二的艾米丽.曼德尔。五星推荐,必须五星推荐,不解释,写得非常棒,冷寂但不失温暖,像冬夜旷原的篝火。以上。
  •     作为成名作已足够惊艳,虽说是第三人称视角,但时不时会用第一人称的角度去描写角色内心,这点在小女孩柯尔丝顿身上比较明显,我是推测作者将其作为自己的投射。往往作者在成名前的作品里会使出全部气力和“灵感积蓄”来堆造故事,过犹不及地让小说过于丰满,本来此书读到一半时给我有这种感觉,后来有所改观,特别是到克拉克在机场定居的场景,能让人切切实实体会到那种致郁的空虚寂寞冷。末世体裁的科幻作品并不罕见,很高兴本书没有沦落成一个披着科幻外衣的爱情故事,期待能读到该作者的新作品。对了,玩过ED5 海之槛歌的同学,你们会多一层感动吗?
  •     还行。。。吧。。。
  •     2016//31 这末日实在太温情了,剧团演莎翁似乎也只是一个设定而已,途中也没怎么体现。不过最大的问题还是故事实在平淡,像是为了突出人物的几个片段而硬设定的一个故事而已,哪怕是抱着读这样的故事的心态来读,也觉得太淡了
  •     三月份最忙的时候读的,开场的死亡相当惊艳。不同人物的命运意想不到地交织着的故事不要太多,但末世设定还是有些荡气回肠,对人物的“结局”也就一直吊着胃口。感受到了孤独的清冷,濒死的燥热,希望的温暖。
  •     这是一个巡回莎翁剧团在荒凉世界里散播艺术的温暖故事,作者笔触细腻哀伤,用独特的女性视角探索爱情、成长、艺术、人与人之间的羁绊等诸多命题。 这本书跨越了科幻与文艺的界限,给习惯于现代都市生活的文艺青年们提供了一种陌生的想象,也给沉迷于冷酷废土世界的科幻迷带来一丝暖意。
  •     起初读时总觉得混乱不堪,再读觉得作者的叙述方式可谓让人脑洞大开,读者也必须跳出陈旧的阅读思维才能寻到新的阅读刺激!作为科幻小说,没有看到末日场景的奇幻,看到更多的是人性、生活和生存价值,难得一见
  •     断断续续,几个月,终于完结,思绪延伸,想很多。 活着本来就有风险 地狱就是没有你所爱之人的地方 他人即地狱。 很多句子,触动心灵。大崩溃前的平凡日子,之后的每一个日子都是煎熬。经历过先进发达的以前,看着零落溃败的现在,想着,死了会更好不会痛苦,爱的人已然失去,那就一起消失吧!
  •     应该是4.5,挺喜欢叙述手法的
  •     末日流派科幻小说中的小清新,文艺却不难读,故事性没有那么强烈,却也意外地能够打动人,莎士比亚和世界末日,两个半毛钱关系都没有的事物连接在一起,顺带着还有一个演员的迷离一生,构建了这个独特的未来……偶尔换换口味感觉挺好的
  •     从末日爱国者到末日邮差,再到这本第十一站...没法理解这种末日情怀,还不如生化危机简单粗暴来的好看
  •     精巧的小说
  •     文明博物馆这个创意不错
  •     很文艺
  •     叙述混乱,没想象的那么好
  •     没想象的好。。
  •     未日的原始生活回归
  •     全世界都荒芜又怎样,我们还有音乐和莎士比亚。
  •     这就是我一直想看的一种彻底毁灭的可能性,世界从此清洁美丽,仅存的人类怀念着逝去的无关紧要的一切。在文明化为碎片燃成灰烬前,尽享余生吧
  •     我是在14年年底公布的该年美国亚马逊图书排行榜上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那时候我就对此很感兴趣。小说题材不错,但是被作者写得有些矫情,情节中添加的那点悬疑也没有为书增添亮点。2016.7.28
  •     值得一看,充满着柔情的小说。情节交叉推进,作者驾驭得十分不错!希望新星出版社加油多出一点曼德尔的小说!!!
  •     温情脉脉
  •     有别于男作者的细腻描写,穿插叙述方式后现代化,虽然获克拉克科幻奖,但看不出来科幻创意,在末世类型有何不同,看完即抛型。
  •     天气愈发炎热,酷夏迫在眉睫,而我亦愈发焦躁不安,真的好想看一场话剧版的《仲夏夜之梦》,所有荒诞混乱终将重置,一切快乐幸福都随旭日一起降临。
  •     总以为会有神转折,然而就这样不咸不淡地结束了,可惜了这个创意
  •     难得看到这样柔情的科幻小说。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