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中华国粹

出版社:颜培金、 王乐 泰山出版社 (2012-04出版)
ISBN:9787551900850

章节摘录

第二节  石窟艺术的早期代表——云冈石窟    一、艺术概说    云冈石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最大的石窟之一,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依山而凿,东西绵延约1公里,气势恢弘,内容丰富。云冈石窟代表了北魏前期石雕艺术的风格。也是这个时期开凿的最为重要的石窟群之一。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造像5.1万尊。代表了5~6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其中的昙曜五窟,布局设计严谨统一,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    云冈石窟,气魄宏大,外观庄严,雕工细腻,主题突出。整个石窟雕塑的各种宗教人物形象神态各异。在雕造技法上,继承和发展了我国秦汉时期艺术的优良传统。又吸收了犍陀罗艺术的有益成分。创建出云冈独特的艺术风格,对研究雕刻、建筑、音乐及宗教都是极为珍贵的宝贵资料。    二、分窟介绍    云冈石窟分为东区、中区和西区。第一窟、第二窟,位于石窟群的东端,这里风化比较严重,只有第一窟东壁后下部故事浮雕仍保存较完整。    第三窟。是云冈最大的石窟,前面断崖高25米,中上部凿12个长方形石孔。这里分为前后两室,后室内有一佛二菩萨雕像。这些雕像体态自然,衣饰流畅,面容丰满,是隋唐时期的衣冠服饰和造像风格,为北魏以后加刻的作品。    第四窟,窟前有四层木构清代建造的楼阁,顶饰琉璃,颇为华丽。窟内,中央端坐佛像一座,高达17米。是云冈石窟最大的雕像。这尊佛像。膝上可站立120人,一只脚上站立12人。大佛周围。小佛围绕,互相映衬,甚为壮观。    第五窟,云冈几十个洞窟中以昙曜五窟开凿最早,气魄最为宏伟。五窟六窟毗连成一组双窟,此窟规模宏伟,雕饰瑰丽,技法熟练,为云冈艺术之精华。第五窟内中央坐佛高17米,为众佛之最,外貌经唐代泥塑重装。    第六窟,中央是连接窟顶的两层高达15米的塔柱。每层四面雕有塑像。周壁雕满佛、菩萨、罗汉、飞天的造像。窟顶刻有33天神像和各种骑乘。壁上和塔柱四面,雕刻有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佛的故事。    第七窟,窟前建有三层木构窟檐。窟内分为前后两室。后室正壁上层中刻有菩萨坐于狮子座上的雕像。东、西、南三面壁上,布满雕刻的佛龛造像,形象优美逼真。窟顶。浮雕飞天,生动活泼,各以莲花为中心,盘旋飞舞,舞姿轻爽动人,感染力很强。    第八窟,与第七窟相似,窟内西侧刻有五头六臂乘孔雀的鸠摩罗天。东侧刻有三头八臂骑牛的摩首罗天。这在云冈洞窟中是极为罕见的。    第九窟,有前后两室,前室门拱两柱为八角形,室壁上刻有佛龛、乐伎、舞伎,造像生动,飞天、乐舞伎动作优美,造型别致,衣饰流畅,动感强。    第十窟,前室有飞天,体态优美,比例协调。十窟明窗上部,石雕群佛精巧,是游人比较注目的地方。    十一窟,窟中央雕有直达窟顶的方形塔柱,柱四面有佛像。正面菩萨像保存完好,其他壁上也满刻佛龛造像。    十二窟,正壁上端刻有伎乐天人,手执弦、管、打击乐器,神情迥异。形象生动。他们手中的排萧、箜篌等古典乐器十分珍贵,是研究我国音乐史的重要史料。    十三窟,正中端坐交脚弥勒佛,像高12米,右壁与腿之间雕有一托壁力士像。这是云冈石窟中仅有的一例。南壁门拱上部有7佛雕像,姿态飘逸,雕饰俊美,十分吸引人。    十四窟,风化严重,西壁上部,尚存有部分造像及东侧方形佛柱。    十五窟,有1万余尊小佛坐像,人们称之为万佛洞。    十六窟,与第三窟同时开凿,为“昙曜五窟”之一。窟形椭圆,中间巨佛立于莲柱上。周壁雕有千佛、佛龛。    十七窟,正中之交脚弥勒佛倚于须弥座上,东西两壁有佛龛,东西是坐像。    十八窟,正中为释迦立像,高15米,右壁袒露,身披袈裟,刻画细腻,衣纹线条逼真,生动感人。    十九窟,正中是释迦坐像,高16,7米,是云冈石窟第二大佛雕。    二十窟,在云岗石窟中部西隅。窟前立壁在辽代前塌毁,造像露天。主像为释迦坐像,高13.7米,胸以上因石质坚硬,保存完好。两肩宽厚,袈裟右袒,面形丰圆,薄唇高鼻,神情肃穆。背光的大焰纹和坐佛、飞天等浮雕十分华美,把主佛衬托得更加刚健雄浑,为云冈石窟中的代表作品。    第三节  石窟艺术的中期代表——龙门石窟    一、艺术概说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城南12公里。这里有一条伊水,河两岸是香山和龙门山。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和北宋诸朝。其中北魏和唐代兴建规模最大。现存窟龛共2100多个,佛塔40余座,碑刻题记3600多块,全山造像10万余尊。北魏时的古阳洞、宾阳洞、莲花洞是当时代表性的洞窟。    龙门石窟是历代皇室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是皇家意志和行为的体现。龙门全山造像11万余尊,最大的佛像卢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最小的佛像在莲花洞中,每个只有2厘米。    北魏和唐代的造像反映出迥然不同的时代风格。北魏造像在这里失去了云岗石窟造像粗犷、威严、雄健的特征,而生活气息逐渐变浓。趋向活泼、清秀、温和。北魏时期人们崇尚以瘦为美,所以,佛雕造像也追求秀骨清像式的艺术风格,脸部瘦长,双肩瘦削,胸部平直,衣纹的雕刻使用平直刀法,坚劲质朴。而唐代人喜欢以胖为美,所以唐代佛像的脸部浑圆。双肩宽厚,胸部隆起,衣纹的雕刻使用圆刀法,自然流畅。龙门石窟的唐代造像继承了北魏的优秀传统,又汲取了汉民族的文化。创造了雄健生动而又纯朴自然的写实作风,达到佛雕艺术的顶峰。    P116-118

前言

2001年,泰山出版社编纂、出版一部千万言的大书:《中华名人轶事》。当时我应邀撰一序言,认为这部书“为我们提供了开发我国丰富史学资源的经验,使学术资料性与普及可读性很好地结合起来,也可以说是新世纪初对传统文化现代化的一次有意义的探讨”。我觉得,这也可以用来评估这部《阅读中华国粹》,作充分肯定。且这部《阅读中华国粹》,种数100种,字数近2000万字,不仅数量已超过《中华名人轶事》,且囊括古今,泛揽百科,不仅有相当的学术资料含量,而且有吸引人的艺术创作风味,确可以说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即国粹的经典之作。    国粹者,民族文化之精髓也。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依靠勤劳的素质和智慧的力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从文学到艺术,从技艺到科学,创造出数不尽的文明成果。国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显示出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渊源以及技艺发展轨迹,这些都是民族智慧的结晶。    梁启超在1902年写给黄遵宪的信中就直接使用了“国粹”这一概念,其观点在于“养成国民,当以保存国粹为主义,当取旧学磨洗而光大之。”当时国粹派的代表人物黄节在写于1902年的《国粹保存主义》一文中写道:“夫国粹者,国家特别之精神也。”章太炎1906年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演说辞》里,也提出了“用国粹激动种性”的问题。    1905年《国粹学报》在上海的创刊第一次将“国粹”的概念带入了大众的视野。当时国粹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章太炎、刘师培、邓实、黄节、陈去病、黄侃、马叙伦等。为应对西方文化输入的影响,他们高扬起“国学”旗帜:“不自主其国,而奴隶于人之国,谓之国奴;不自主其学,而奴隶于人之学,谓之学奴。奴于外族之专制谓之国奴,奴于东西之学,亦何得而非奴也。同人痛国之不立而学之日亡,于是瞻天与火,类族辨物,创为《国粹学报》,以告海内。”(章太炎:《国粹学报发刊词》)    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艰难跋涉,中华民族经历着一次伟大的历史复兴,中国崛起于世界之林,随着经济的发展强大,文化的影响力日益凸显。    20世纪,特别是80年代以来,国学已是社会和学界关注的热学。特别是当前新世纪,我们社会主义经济、文化更有大的发展,我们就更有需要全面梳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加以宣扬和传播,以便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予以重新认知和用心守护。    因此,这套图书的出版恰逢其时。    我觉得,这套书有四大特色:    第一,这套书是在当下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立足中国传统文化经典,重视学术资料性,约请各领域专家学者撰稿,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煌煌百种全面系统阐释中华国粹。同时,每一种书都有深入探索,在“历史——文化”的综合视野下,又对各时代人们的生活情趣和心理境界作具体探讨。它既是一部记录中华国粹经典、普及中华文明的读物,又是一部兼具严肃性和权威性的中华文化典藏之作,可以说是学术性与普及性结合。这当能使我们现代年轻一代,认识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感受中华国粹之独特魅力,进而弘扬中华文化,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第二,注意对文化作历史性的线索梳理,探索不同时代特色和社会风貌,又沟通古今,着重联系现实,吸收当代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新鲜知识,形成更为独到的研究视野与观念。其中不少书,历史记述,多从先秦两汉开始,直至20世纪,这确为古为今用提供值得思索的文本,可以说是通过对各项国粹的历史发展脉络的梳理总结规律,并提出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发展策略。    第三,既有历史发展梳理,又注意地域文化研索。这套书,好多种都具体描述地方特色,如《木雕》一书,既统述木雕艺术的发展历程(自商周至明清),又分列江浙地区、闽台地区、广东地区,及徽州、湘南、山东曲阜、云南剑川,以及少数民族的木雕艺术特色。又如《饮食文化》,分述中国八大菜系,即鲁菜、川菜、粤菜、闽菜、苏菜、浙菜、湘菜、徽菜。记述中注意与社会风尚、民间习俗相结合,确能引起人们的乡思之情。中华民族的文化是一个整体,但它是由许多各具特色的地区文化所组成和融汇而成。不同地区的文化各具不同的色彩,这就使得我们整个中华文化多姿多彩。展示地区文化的特点,无疑将把我们的文化史研究引向深入。同时,不少书还探讨好几种国粹品种对国外的影响,这也很值得注意。中华文明在国外的传播与影响,已经形成一种异彩纷呈,底蕴丰富的文化形象,现在这套书所述,对中外文化交流提供十分吸引人的佳例。    第四,这套书,每一本都配有图,可以说是图文并茂,极有吸引力。同时文字流畅,饶有情趣,特别是在品赏山水、田园,及领略各种戏曲、说唱等艺术品种时,真是“使笔如画”,使读者徜徉了美不胜收的艺术境地,阅读者当会一身轻松,得到知识增进、审美真切的愉悦。    时代呼唤文化,文化凝聚力量。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提出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建设。我们当遵照十七届六中全会决议精神,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我们希望这套国粹经典阐释,不仅促进青少年阅读,同时还能服务于当前文化的开启奋进新程。铸就辉煌前景。    2011年10月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石雕艺术概述  第一节  石雕的历史起源    一、旧石器时代    二、中石器时代    三、新石器时代  第二节  石雕的发展历程    一、艺术之始    二、商周石雕    三、秦汉石雕    四、魏晋石雕    五、隋唐石雕    六、宋代石雕    七、元代石雕    八、明清石雕  第三节  石雕的石材    一、我国石材特点    二、主要石材介绍  第四节  石雕的基本类型    一、浮雕    二、圆雕    三、沉雕    四、影雕    五、镂雕    六、透雕第二章  石雕的工艺技法  第一节  传统石雕的工艺流程    一、选料布局    二、打坯戳坯    三、放洞镂雕    四、精刻修光    五、配垫装垫    六、打光上蜡  第二节  石雕的基本技法    一、圆雕的要领    二、镂雕的要领    三、浮雕的要领    四、影雕的要领    五、链雕的要领  第三节  石雕的特殊技法    一、微雕    二、钮雕    三、镶嵌    四、薄意    五、篆刻第三章  遍布全国的石雕之乡  第一节  河北曲阳石雕    一、自然资源    二、历史发展    三、工艺特点  第二节  浙江青田石雕    一、自然资源    二、历史发展    三、工艺特点  第三节  浙江温岭石雕    一、自然资源    二、历史发展    三、工艺特点  第四节  山东嘉祥石雕    一、自然资源    二、历史发展    三、工艺特点  第五节  福建惠安石雕    一、自然资源    二、历史发展    三、工艺特点  第六节  福建寿山石雕    一、自然资源    二、历史发展    三、工艺特点  第七节  其他地区石雕    一、云南大理石雕    二、甘肃黄河卵石雕    三、辽宁太子河石雕    四、内蒙巴林石雕    五、山东掖县石雕    六、湖南菊花石雕第四章  探究历史之书——古代岩画  第一节  古代岩画的类型    一、动物图像    二、行猎放牧图    三、车辆出行图    四、征战图    五、舞蹈图    六、生殖岩画  第二节  古代岩画的功能    一、传授知识    二、传达宗教感情    三、寄托生活理想    四、宣泄娱乐情绪  第三节  内蒙古阴山岩画    一、历史发现    二、分布范围    三、文化内涵  第四节  连云港将军崖岩画    一、历史发现    二、内容分布  第五节  甘肃贺兰山岩画    一、历史发现    二、分布范围    三、岩画内容  第六节  嘉峪关黑山岩画    一、历史发现    二、分布范围    三、岩画内容第五章  探究历史之书——汉画像石  第一节  画像石的表现内容    一、丰富多采的现实生活    二、垂教后世的历史故事    三、雄奇瑰丽的神仙世界  第二节  画像石的工艺技法    一、雕刻技法    二、构图方法    三、装饰花纹  第三节  河南南阳画像石    一、历史源流    二、内容题材    三、艺术特色  第四节  山东嘉祥武氏祠画像石    一、历史源流    二、内容题材    三、艺术特色  第五节  江苏徐州画像石    一、历史源流    二、内容题材    三、艺术特色  第六节  四川新津、合江画像石    一、历史源流    二、内容题材    三、艺术特色  第七节  陕北绥德、米脂画像石    一、历史源流    二、内容题材    三、艺术特色第六章  佛的精神永存——石窟艺术  第一节  石窟宗教造像的艺术精髓    一、兼具人、神精神    二、与环境相得益彰    三、追求威严的气势  第二节  石窟艺术的早期代表一云冈石窟    一、艺术概说    二、分窟介绍  第三节  石窟艺术的中期代表一龙门石窟    一、艺术概说    二、重点介绍  第四节  石窟艺术的晚期代表一大足石刻    一、艺术概说    二、重点介绍  第五节  石窟艺术中的其他优秀作品    一、艺术概说    二、重点介绍第七章  彰显尊荣华贵——建筑石雕  第一节  宫廷建筑中的石雕艺术    一、艺术概说    二、经典介绍  第二节  民间建筑中的石雕艺术    一、艺术概说    二、广泛应用    三、潮州丛熙公祠    四、山西王家大院第八章  为了永恒的纪念——陵墓石刻  第一节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与石雕的关系    一、我国古代丧葬习俗    二、石雕用于墓葬的历史演变    三、历代墓前石供规制  第二节  霍去病墓前石雕    一、艺术概说    二、经典介绍  第三节  南朝墓前石刻    一、艺术概说    二、经典介绍  第四节  唐代墓前石刻    一、唐陵概说    二、献陵石刻    三、昭陵石刻    四、乾陵石刻    五、桥陵石刻  第五节  北宋墓前石刻    一、宋陵概说    二、永昌陵与永熙陵石刻    三、永定陵石刻    四、永昭陵与永厚陵石刻    五、永裕陵与永泰陵石刻

编辑推荐

石头任何功能的实现都离不开对其本身的雕刻。作为古代文明的一个缩影,我国的石雕艺术历史悠久,体现了精湛的技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人文价值。由颜培金和王乐编著的这本《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石雕》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带领广大青少年去学习、了解石雕文化。全书共分八章,内容包括:石雕艺术概述,石雕的工艺技法,遍布全国的石雕之乡,古代岩画,汉画像石,石窟艺术,建筑石雕,陵墓石刻等。


 阅读中华国粹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