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人琴音

出版日期:2014-4
ISBN:9787020102379
作者:徐皓峰,徐骏峰
页数:308页

内容概要

徐皓峰,1973年生。导演,作家。
电影作品:《倭寇的踪迹》(编剧、导演)《箭士柳白猿》(编剧、导演)《一代宗师》(编剧)。
最新著作:长篇小说《武士会》武侠短篇集《刀背藏身》。

徐骏峰,自由写作者。曾出版纪实文学作品《高术莫用》。

韩瑜,形意拳火师尚云祥再传弟子,为现在山东形意拳代表人物。其祖父韩伯言为上世纪四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山东形意拳代表人物、尚云祥晚年弟子中的“大师史”,亦为《逝去的武林》讲述者李仲轩的师兄。

书籍目录

前言:中华无跪礼徐皓峰
一、称门
1.泰山师兄
2.身上漂亮
二、为人
1.万事不入
2.离家擒寇夜返还
3.修得门窗接天碧
4.弃家轻易归时痛
5.诚恳即神灵
三、处世
1.古声淡无味不称今人情
2.为我一挥手如临万壑松
3.埋琴三千里弃书五十年
4.绝句吟可唱此身亦可老
5.琴歌不自爱受贬无人听
6.以心洗流水秋云暗几重
7.师友凋零尽一哭守孤城
四、应验
1.正本清源待后生
2.入江湖兵刃冷
3.好把旧书都读过
(尚门韩系形意点睛录)
1)腰长一掌
2)捞是鹰捉
5)扭转成桩
4)崩拳胯打
五、造物

作者简介

《武人琴音》讲述形意拳一门三代——尚云祥、韩伯言、韩瑜在各自时代的遭遇,凸显百年武人命运。首次披露尚门韩传形意拳心法和“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的喜峰口之战刀法。


 武人琴音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我们这一代人从小看金庸、古龙、梁羽生,一路又追着黄易、温瑞安乃至小椴等长大的男孩们,少有不做武侠梦的。至今我还记得大约十一二岁时,曾向母亲提过去“信阳鸡公山少林武术学校”学武,直接被拍死。但贼心不死,小说、拳谱什么的没少买,江湖事也偶尔关注。徐皓峰最早以文学青年出道,后来拍电影、做口述、写小说,逐渐走向武术文化传播一途。徐皓峰的武侠小说和梁羽生很像,开篇气象宏阔,及至后半段常常“塌掉”。真正好看的还是“逝去的武林”三部曲,尤其是开篇之作《逝去的武林》,记录形意拳大家李仲轩眼中的民国武林,及其师祖李存义、尚云祥、薛颠等两辈人的事迹、为人,其经典地位已经确立;第二本《高术莫用》由其弟弟徐骏峰整理,更侧重于李仲轩本人。最近第三本《武人琴音》出来了,讲的依然是民国武林形意一门的旧事种种,不过更侧重于尚云祥的弟子韩伯言一脉。韩伯言是尚云祥晚年最得意的弟子之一,出身大富大贵之家,四九鼎革以后难免大起大落,一生坎坷。1928年至1934年,韩伯言是朝阳大学的学生,一边读书一边师从尚云祥学形意,学成后返家料理家族事务,总想着有一日家事告一段落,就能回来随侍师傅左右。可是等到他三年后回到北京,与尚云祥同住一院的尼姑告诉他:你师傅死了。韩伯言当场昏厥,醒来痛哭不止。由此可见其性情。随即他找到师母和师妹尚芝蓉,打算给他们在北京买一座宅子。不幸碰上战乱,一别再见数十年已经过去了。晚年的尚芝蓉对韩伯言之孙多有指点、提携。书中有几个和我个人经验相关的细节,特别有意思。第一个是韩伯言“文革”时期被批斗,他采用的方法是:你批你的,我站桩就好,一站一两个小时,站完批完,神完气足。这是一个修行者的境界,顺境逆境、不改初心。书里面也讲到另外一些有些上门求教的人,开口就是求绝招、秘传,有一个人甚至还说:工作太忙,连个站桩的小树林都找不到。以我的经验,站桩有合适的地方固然好,否则陋室之内、火车站、飞机场乃至影院何时何处不可站桩?另外,书中说一般站桩三个月能见到成效,但大部分人都站不满三个月,吃不了这个苦,尤其一开始。这让我想到自己站桩的经验。这本书里有一小段,也是韩伯言讲的:功夫深了,身体要求舒展,结构要求改变,此时师傅给掰掰按按,塌腰落胯立刻打到,就这么简单。是坐享其成,不是刻意追求。看到这里明白了,不是双手放松不了,而是站得还不够,基础没打牢。里面还讲到武术秘传的问题,道理就是时候没到,练逾越自己能力的招式,可能拔苗助长反招其害;只有师傅根据徒弟的进度点拨,一步步引导才是正途。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白搭。路得一步步走,饭得一口口吃。不仅仅是江湖武林,人活一世,做事做人,大抵如此。
  •     看这本书,描述老一辈武术界的大师和风范,不由让我联想到了电影《老炮儿》。书里主要讲述清末民初形意拳的几位老师爷的故事。我当初买这本书是冲着作者徐皓峰去的,阿吉说他写的《道士下山》中的人物都是有原型的。所以看到了这本,就买着玩,一看,叫好,这本书不错,有味道。形意拳的祖师爷岳飞,这是我第一个意外的地方。形意拳在清末民初的最响的人是李存义、尚云祥,而这本书采访的是韩瑜,是尚云祥的高足韩伯言的孙子,但二人同时又是师徒关系,也是蛮有意思的地方。而形意拳最后能被立“门”,也足以说明他们的影响力,因为在汉族看来,只有豪族才能称门,武人称门,也是千古未有。书一开始,就谈到了当时武人的礼数,这是最让我觉得津津有味的地方。无他,通过这些礼数你可以看到当时的人的修养、品行、为人与中国哲学的关系,读着古人的风采,看到现代的人无底线,真的让我想回到那个时代,跟这样的人生活,那才叫有味道,有质量的生活。现在都是生存,有人样,但没人形。韩伯言是尚门中的“东邪西毒黄药师”,不仅仅是武林高手,还是律师、企业家、擅长古琴、围棋、易经、书画、诗词、胡琴、京剧老生。。。。。。书中有不少文字用来描绘他的才艺,这里就不一一复赘了。总之,这些玩拳脚的人却是很有文人味道,比现在文人还有修养与内涵。我现在就开始摘录书里的内容吧,特别好玩儿:“晚清京城,小偷已建立了系统,都是世代住户,父子相传,一直延续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每路公共汽车上都有小偷,手艺传统,地界严格。。。。。。1路上车上的小偷不会上52路车。晚清小偷由内城九门提督、外城巡城御史的下级差役暗中管着,到八十年代由顽主们(年轻人打群架的头儿)管着,还是晚清规矩,赃物三日不准出京、不准卖;贵重的十日,甚至一月,以备失主托人找来。归还了也赚钱,失主有酬谢。”怎么样,读到这里,是不是有点老炮中的味道,有规有矩,不能乱。再往下:“护镖路上,镖师要向土匪送礼借路;土匪有交际要入城,就归镖师管,以免生乱。即便是通缉的大土匪,有镖局接待,官府也不会入镖局捉人;若滋生是非,则要连镖局一块惩办。土匪进城,镖局都如临大敌。镖师跟土匪不能有私交,接待是江湖传统,走镖道的代价之一;土匪也知道自己讨厌,不给人添麻烦,尽量早走。但除了买东西、陪女眷看热闹,要寻仇或作案,镖局决不接待。土匪如果要镖局接待进城,却做了别的谋划,就是不道义,被别的土匪轻视,出了城,自己的山头就守不住了。”看到没,道义,江湖规矩。“武人要有义举,保护忠良是武人的传统,忠良是为国捐躯的官员后代、受奸臣迫害的好官、一生廉洁的清官,他们受仇家追杀,或是告老还乡,武人义务护送。常做不露形的好事,得知有人要暗杀、打动忠良之家,(武人)便自己来了,日夜守在墙外,打走刺客或劝退匪人,灾退后也不让忠良家知道。一个官员对一个地方的民生、民风影响太大了,难得出个好官,民间有本领的人都经维护他。。。。一般土匪对忠良之家敬畏,不敢去打劫,因为他造福于民,你祸害他家,会损自家福气,儿女的命运不好。一个小官,承担少,做不到忠良的高度,光有块百姓赠送的‘爱民如子’匾,强盗夜晚潜入,一见此匾,抽自己一耳光,调头便走。这种匾不是某个乡绅巴结你,就可以送的,官员在任时得不到这匾,是任满离职时,一方百姓经过公议表决后送的。”看到没,道义,江湖规矩。是不是有电影《老炮儿》的味道?所谓的江湖规矩,其实就是一种潜规则,一种大家都默认,合情合理,但不合法的一种规则。正因为有这样的规则,三教九流的人相安无事,各走各的道,极大的减少了社会发展的成本,说白了,这种规矩培养了一种社会资本。有了这种社会资本,才有和谐发展的本钱。而道义则更上一层楼,不仅仅讲规矩,还讲道德。有了这种道义与道德,在你能力不足时可以补充或者维护和你的尊严,在你能力尊严都有了时候,这种道义可以提升你的社会地位与影响力,从而可以增加你的社会权力,包括话语权与决策权。这也是我们提到的,以前的乡村治理是乡贤治理,当出现了冲突与矛盾的时候,由大家公认的德高望重的人来主持公道,这种主持公道的机会就是一种权力与地位的体现与运用,巧妙地实现了社会治理与社会风气和道德的完美结合。说白了,类似西方的法庭,只不过这种法庭是非正式的,不是由官府认可,而是民间自发认可。而这种道德治理的模式在中国现代化法治过程中就发生了碰撞,进而发生了法治在农村水土不服的情况。因为现代法治是靠法庭根据现在法律规则来动作,这种现代的法律制度与中国传统的道德治理出发点是有差别的。我理解法律是体现了公共意志,是建立在现在宪政的基础上。但是乡村治理则不是以法制为主,而是道德。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人常说的合法不合理,或者说合理但不合法。所谓的理包括传统的规矩、道义与伦理。有些地方理与法律是相通的,但更多的时候,现代的法治与理是格格不入的。此书中还谈到了儒家与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读来还真有那么回事。这本书叫武人琴音,作者通过琴来谈德,通过谈德,来谈到武人的武德与为人处理,以及,相应延伸出来的江湖道义,继而说明武人的武德与江湖道义的哲学与现实基础,并指出了二者与国家治理的相似性。“音乐对国人生活有何意义?不会演奏,在家里摆一件乐器也好,因为乐器有德,能够影响人生。德,长远的好处。德,是人心真正需要的,所以长远。华夏上古音乐能帮助人找到这个真需要,最好的社会制度也依据此需要而来,乐器含着王道之音,所以值得尊重,其造型对人有天然的影响力。皇帝出殡的传统是不奏乐,抬着乐器默默随行,以乐器造型表达隆重。明清的书房设置是墙面垂挂古琴,悬琴而生静意。武有武德,琴有琴德,两者相通,不但习武,学木匠学屠宰,但凡学艺之人,受的品行教育都近乎琴德。”书中还指出了现代武术中的很多问题,以及从生理学来谈如何学武,从解剖学来分析武术是如何能够让人长气力的地方,分析得头头是道,值得一读。读了这本书才知道,当年抗日战争中,中日双方在喜峰口长城抗击日军的时候,中国士兵用大刀大败日本刺刀,原因就是尚云祥专门设计的刀,以及传授了相应的刀法,才让中国士兵立于不败之地,也反映了在国难当头前,这些武人毫不犹豫站出来维护国家与民族利益的义举。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有一段兼论书法的,很好
  •     传统时代的东西随着时间慢慢远去,江湖险恶当下的我已经不能了解,通过形意拳这艘小船缓缓道来过去的世界,是一个很有仪式感的世界,武术是改变身体结构的方法,行走江湖充满尔虞我诈,违背常理必要加倍小心!
  •     “我们一代遗憾在文化”。让人喟叹、艳羡民国武林轶事以及彼时的骑士精神。
  •     写尚云祥的比写韩伯言的好看,写韩伯言的比写韩瑜的好看。写到韩瑜讲自己闯荡“江湖”,光讲打人,没讲挨揍,感觉就像给他的武馆的软文了。似乎也有意无意地抬高了韩系形意的地位?另,俩人比武,一搭手就飞了出去,这是怎样一种体验,好想试试…#找揍#
  •     总觉得讲的有道理,可总记不得讲了什么……
  •     这书得挑着看。但凡徐皓峰又开始叨叨什么儒学历史宇宙玄理,就赶紧翻页。在这之外,还是有一些实在且实用的内容。不过可惜,我没学过拳,看不懂图文并茂的尚门形意秘笈…
  •     好看
  •     描写了一个理想状态下的为人处世之道,当然让人向往
  •     艺德,琴人说得更好,应该的。琴德是自足、自德、自尊,不取悦他人,也不取悦自己。取悦他人不会真诚,取悦自己不会明智,取悦自己指的是沉迷于个人趣味,便难有提升。所以老琴人有言:“琴弹人,不是人弹琴。”老武人也言:“拳练人,不是人练拳。”
  •     那时候的江湖,飞贼有飞贼的规矩,强盗有强盗的道义。有小官任满离职时,得一块百姓送的“爱民如子”匾。强盗夜晚潜入,一见此匾,抽自己一耳光,调头便走;那个时候的武林,大家还会功夫,尚云祥以四十年不败的战绩守住了形意门的荣誉;那个时候的武林,还有会弹琴的人,明白琴德是不取悦他人也不取悦自己。老舍在战乱时听了一曲,当时的场所虽污秽不堪,但是感到"大家心里却发出了香味“。那时的武林令人感慨。
  •     拉杂散冗,非常徐皓峰。
  •     琴人失德那一段非常有启发。
  •     “我们真的没法给后人留下古典,任其灭绝感觉,就功德无量。我们这一代,对现代化失望对传统隔阂,人生的出口就是做做家史,讲讲爷爷一辈人”
  •     礼崩乐坏的时代一再重演,也不知此生能否见得着大道出。
  •     可惜不是武行中人,很多看不懂
  •     武和琴印证的乱七八糟。
  •     民国武林独有的滋味。后边拳术部分略过了,反正体会不到,也太玄了。就对那些仿佛活在书里的传奇的普通人们感兴趣。
  •     写民国武人逸事,写儒家文化,写乐理拳理,读来像武侠小说一般精彩的情节,想不到也曾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也愈看愈觉得,这么灿烂的文化如今少人问津,真让人心哀。 作者在后记中不甚悲哀地说道,“我们真的没法给后人留下古典,任其灭绝干净,已是功德无量。”
  •     从文字就能感受到当年武人的英姿和气节。
  •     书里有趣的是文化,和对不同文化艺术的解读。传统文化里有太多愚昧陋习。
  •     疑心徐郜峰不过是半真半假的小说家言,幼年有过武侠梦的人拿起就放不下。然而一边读一边生厌,徐的腔调拿的太足,成也腔调,败也腔调。电影也是这样。
  •     一个阶层的消逝,首先在于这个阶层的道德崩坏。
  •     尚韩;历史评论分析私货带的有点多;“逝去”系列终结篇,看下来与刀背里的人物对上了
  •     都是零散的片段。而且里面讲的很多小故事可能非常不靠谱。胡诌乱编谁知道。其实说到武学,这里面只是讲到了武作为一种技艺的修为,一种身的修为,而似乎没有提到其中典籍根基
  •     故事要自己读
  •     开始略显平淡,但是越往后却越在平淡显惊雷。民国武术宗师惊现贵族风范,让人惊叹不已。书中有不少作者自己的私货,有贵族阐述,有琴乐详解,就是有一点对于历史本身似乎有点太以偏概全了,甚至有曲解的成分。 但这些真的不影响这本好书啊! 还有最后一句话:形意拳是杀人技,核心却是上古养生之法。 最喜欢:幸运得来的,容易放弃,苦里熬出来的放不下。 (一天毕)
  •     练功必读
  •      武人是我从未了解过的群体,但喜欢这样的写旧江湖的故事。从武人看世道,百年求新,已不好改口,心里有着被新辜负的苦。身上漂亮;万事不入;弃家轻易归时痛;埋琴三千里,弃书五十年;雁鸣童泣;武德与琴德。 韩伯言和詹澄秋让我想起《笑傲江湖》里的刘正风和曲洋。时代更迭,天翻地覆,许多记忆被一道抛弃,不感慨岁月不复,却惘然他们行云流水般的情怀、对师门对技艺对情对义刻进骨子里的执着,还有那些不能入梦的飞檐亭角吧。
  •     琐碎的片段拼接在一起,草草描绘了武林。不如《逝去的武林》那么好,但境界还在。为此还买了形意拳的书研究,却毫无头绪。
  •     “形是命运,意是人格,一旦错了意,就变成了另一人。” #弹琴有拳#
  •     P295
  •     形意拳三代武人在百年间的人生际遇 既是写武 也是写人 更是写时代 从武中透露人性 从人性中写出时代格局变迁 行文利落 其字简 其意远 逝去的时代 既然无法延续 不如索性让其灭亡 留凭后人缅怀
  •     读得痛快!
  •     尚云祥老爷子看到这书能气活过来后再死一次
  •     侠之一字,于华人而言,是一种文化深处的本能。
  •     质朴真诚,真知灼见间或闪耀于文本之内,韵味悠长,值得一读再读。
  •     书中的武人精神确实令人感动和敬仰,习武之人应该会非常喜欢。
  •     武人有武人的操行,琴音有琴音的志趣,形意一门三代,见不到真人,尚见得到真迹。
  •     这本夹带了最多的私货,讲儒家,讲王权,讲琴,还点了点wg,难得一见,可好好读。至此,可知徐先生是大家。
  •     2016.第23本
  •     读完感觉我不是人,不是东西,充其是个机器。
  •     不出世之才。古典任其灭绝干净,就功德无量。我们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代,带现代化失望对传统隔阂,人生的出口是做做家史,讲讲一辈人。去辩这本书那条不合史实,那几乎是蠢。那个传说中长得和他一样的编辑的走了,竟留不住他的书了,真是可惜呀!徐皓峰的作品应该是看完了,真心是喜欢得紧!
  •     武侠就是个壳,真正吸引我的是作者在诠释传统文化上的融通与见解。书中谈琴与儒家的片段极好。感觉像是循着胡兰成,阿城的路子。
  •     不见套路,满满的真诚,不仅是武林,更是人生。
  •     嘘枯吹生,未敢尽信
  •     跳着看完的,还是很想看看形意顶级高手和拳击顶级高手过招。
  •     轮上这个完犊子的时代,人们还能有个念想就不错了
  •     多些这样讲解传统文化的好书吧
  •     读过他的《道士下山》,再读了这本《武人琴音》,觉得这种纪实的描述着实可贵。结合读书时曾了解到的传闻,隐隐感觉作者书中的描述都不是信口开河,而这些可能转入密传或是直接失传的风骨、技艺和文化才是真正让我神往的。读了一遍之后,现在不想贸然写书评,因为这些书值得一读在读。
  •     以武人切入,带出琴音,核心是对兴亡的解说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