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古论今说圆满-中国文化心理偏失

出版社:程麻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3-01出版)
出版日期:2013-1
ISBN:9787516117309
作者:程麻
页数:252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近代以来,心理研究和民族学界逐渐觉察到,以往国民性研究侧重于道德重心,其实是沿袭封建专制社会的文化传统,无意识形成的理论习惯。从学术科学的角度审视,其存在相当大的片面性。在心理现象、机制与过程对人来说还属于难解“黑箱”之谜的古代,只能依靠道德的准绳来整肃与约束社会,那是不得已的事,因为所谓“道德理想主义”或“道德重心主义”对道德信条的推崇,可以让社会稳定、人心收敛。然而,对道德的极端崇拜,也容易形成对生命的无情戕害,像中世纪的惨无人道,革命时代的恐怖统治均是明证。至于道德纲纪松弛或者转换,则象征着社会和时代的更替。“五四”时期对旧道德的批判不遗余力,便是最近的例证。 近代以来,民族文化研究者逐渐意识到,道德重心的学术思路只排列道德因素,并不能生动、有机地从根本上说清与解释一个民族心理传统特征。静态的道德品格分类,只是对人的意念、需要、追求等各种心理动机的结果的评价。而要改变一种劣性的心理品格,仅从心理活动的结果上品评无济于事,必须从心理过程上校正才有成效。由于所谓道德重心的学术传统既久且深,尽管人类文明的发展突飞猛进,可我们发现并医治心理精神疾患的自觉性和能力与古人相比并没有多大进展。现代民族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已不满足于客观描述人们的心理特点,而自觉地承担起认识心理病态,疗救民族精神偏欠的责任,力求通过剖析国民心理过程来提高一国心态的健全水平。这种新的研究维度被称为文化病态心理学或文化变态心理研究。其中,个人心理病态表现为个体人格畸变,它导致的是个别性行为异常,而精神的疾患蔓延成群体性偏失,就成为社会心理的整体病态了。这种心理病态,是指一个社会或群体中大部分成员共有的非正常心理特征及其总体病态,具有普遍性、流行性和无意识性。所谓“国民性”研究,可以借助民族差异心理和比较心理研究,关注民族群体的“基本人格结构” ( Basic Personality Structure),通过调整“集团性格”(Group Character),达到诊治病态社会心理的目的。

内容概要

程麻,山东省龙口市人。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论著有:《鲁迅留学日本史》、 《鲁迅与日本文学关系发微》、 《文学价值论》、 《悲壮的回归》、 《中国现代散文诗小史》、 《中国风土人情》、 《中国文化视角与世界文明前景:评『历史终结』论和『文明冲突』论》等。主要译著有:《竹内实文集》十卷、 《中国近现代论争年表》、 《毛泽东的诗词、生涯与思想》、 《美国母女中国情——一个传教士家族的山东记忆》等。

书籍目录

开场话 千年之交说“圆满” 绪论 “大团圆”批判与“国民性”改造 一 “大团圆”心理在现代中国的命运 二 道德和心理 三 “大团圆”心理的系统性 上编 中国叙事文学的圆满情趣 一 “大团圆”心理模式探源 (一)“早熟”的中国历史意识 (二)“晚熟”的文学叙事观念 (三)何谓“大团圆”? 二 中国文学“大团圆”模式演变轨迹(上) (一)从“怪”到“奇” (二)唐人“作意好奇” (三)“大团圆”情趣在宋代的普及 三 中国文学“大团圆”模式演变轨迹(下) (一)元杂剧“解颐”说 (二)明代短、长篇小说“圆满”套路 (三)清代对“大团圆”的反拨 四 革命文艺创作中的非“圆满”观念 (一)革命文学会重蹈“大团圆”覆辙吗? (二)新时期非“圆满”观念与作品示例 (三)戏剧、影视创作中的情节意识 五 公案、侦探与推理小说散谈 (一)世事之恶与道德之美 (二)事理之趣和侦探小说 (三)东方推理小说的前景 六 “大团圆”非悲、喜剧论 (一)参照系与开锁钥匙 (二)“大团圆”与悲、喜剧观念比较 (三)“大团圆”模式的出路 七 论文学情节的可驾驭性 (一)故事架构的可能性 (二)人物行动的可行性 (三)“大团圆”结尾的可信性 中编 中国社会心理的终极情结 一 “大同”理想得失谈 (一)审美情趣和社会情结 (二)“大同世界”与“乌托邦” (三)理想境界和理性审视 二 “胜者王侯败者贼”析 (一)源远流长“成败论” (二)“正统论”与史官文化 (三)轻言重行的政治传统 三 “盖棺”实难“定论” (一)“盖棺定论”的人生目的 (二)“盖棺定论”难以尽信 (三)生命重在内容与过程 四 中国人急切实用心理剖析 (一)行为目的:“有用” (二)急切实用:“一步到位” (二)生活理想:“诸事圆满” 下编 中国哲学观念的目的意识 一 论中国目的意识之短长 (一)目的意识的萌生及成熟 (二)过程观念与结果意识的失衡 (三)中国目的意识偏失及其校正 二 禅宗一解 (一)禅宗研究的心理学视角 (二)“顿悟”与中国传统目的意识 (三)禅宗教义精芜辨 三 重提“问题与主义”之争 (一)未必“适时”的胡适之论 (二)“根本解决”之得失 (三)理想动力与可行途径 后记 再说改造“国民性” 

编辑推荐

《谈古论今说"圆满":中国文化心理偏失》写成于20世纪末,初版在新旧世纪之交。当时中国民众和学术理论界“拨乱反正”的气氛尚浓,文学研究者对“文化大革命”登峰造极的极“左”思潮口诛笔伐不遗余力。作者程麻从分析中国叙事文学作品中司空见习惯的“大团圆”结尾模式入手,由浅入深地梳理了中国人的审美情趣、社会心理以及哲学观念中一脉相承的圆满崇拜意识,并将其枧为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的主要偏失与病态。

作者简介

《谈古论今说"圆满":中国文化心理偏失》从分析中国叙事文学作品中司空见习惯的“大团圆”结尾模式入手,由浅入深地梳理了中国人的审美情趣、社会心理以及哲学观念中一脉相承的圆满崇拜意识,并将其枧为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的主要偏失与病态。《谈古论今说"圆满":中国文化心理偏失》作者程麻引导中国人反思种种历史教调,从而决心无情抛弃那种热中目的与理想却轻视手段和过程的思维习惯,真正承担起“改造国民性”的历史使命。


 谈古论今说圆满-中国文化心理偏失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