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梦麟自传》章节试读

出版日期:2013-1
ISBN:9787507538984
作者:蒋梦麟
页数:360页

《蒋梦麟自传》的笔记-第69页 - 第八章 西化运动

我开始了解东西方的整体性,同时也更深切地体会到宋儒陆象山所说的“东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此理同。西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此理同”的名言。同时开始体会到紊乱中的同意,因为我发现基本道理原极有限,了解这些基本道理之间的异同矛盾正可以互相发明,互相印证。使我感到头晕眼花的只是细微末节的纷扰而已。孟子和陆象山告诉我们,做学问要抓住要点二舍弃细节,要全凭我们的理智辨别是非。于是我开始发展以理解为基础的判断能力,不再依据传统的信仰。这是思想上的一次大解放,像是脱下一身紧绷绷的衫裤那样舒服而自由。也许我们平时思想上的困扰确实大多是应该抛弃的细枝末节,我觉得越来越有必要学习哲学了,中外都要学。

《蒋梦麟自传》的笔记-第178页 - 第二十二章 社会组织和社会进步

人们因探索新的有效的团结而引起各式各样的纷乱。首先受到新思潮影响的是学生,首先闹事的也是他们;新兴工业的工人们丧失了旧日行业的维系力量,因此也就跟着学生一起滋生事端。军阀之间的内战,宪政的失败,以及败坏风气的陋规制度,既未阻止旧有社会组织的瓦解,亦未阻滞社会的进步。军阀所引起的祸乱只是中国广大的”社会之海“面上的泡沫。不论有没有互相残杀的军阀,或者声誉扫地的国会,或者败坏风气的陋规,海面底下的潜流仍在滚滚而进。军阀、国会、陋规只是浮面上的祸患,那些自治单位本省仍然宁静如恒,在道德方面也洁白无暇。透过热点看出社会发展的本质才是关键

《蒋梦麟自传》的笔记-第167页 - 第二十章 国民党之出掌政权

我有一位朋友当时正搭乘火车从南京到上海,火车驶近苏州时,车中乘客被苏州城内的一片爆竹声弄得莫名其妙。到达车站时他们才得到这个好消息,乘客也想放几个鞭爆以发泄抑积已久的情绪,但是车站上买不到爆竹,于是车上女学生们就放开喉咙高唱起来了。
军阀蹂躏国家达二十五年之久,人民一直渴望能产生一位全国领袖来扫除这些统一的障碍。他们发现蒋介石正是一位这样的领袖。他遭遇到双重的困难,他一方面要把那些作势噬人的“虎狼”从各省的巢穴驱逐出去,一方面又须建立足够的实力抵抗日本的侵略。但是舆论民心却一致支持他达成他的任务。一直觉得蒋介石是因为能力不足才让中共得逞的,但读此发现至少在西安事变之前,蒋介石一直都处理得很好,也一直是民心所向。也许真是张学良的莽撞之举才让蒋没能成功地在抗日和驱逐“虎狼”两者之间平衡好。双十二之前蒋何尝不想抗日,可是他需要考虑全国大局,张弄乱了蒋原来的计划,为国民党在大陆的失败埋下了种子。

《蒋梦麟自传》的笔记-第68页 - 第八章 西化运动

我生来体弱,进了南洋公学以后,开始体会到要有高深的学问,必须先有强健的体魄。除了每日的体操和轻度的运动之外,还给自己定了一套锻炼身体的方法。每天六点钟光景,练习半小时哑铃,晚间就寝前再练一刻钟。继续不断地练了三年,此后身体一直很好,而且心情也总是很愉快。
包括德、智、体三要素的斯宾塞尔教育原则这是已经介绍到中国。为了发展德育,就温习了四书,同时开始研究宋明的哲学家以及历代中外伟人的传记,希望借此机会学习他们的榜样,碰到认为足资借鉴的言行时,就把它们摘录到日记本上。然后仔细加以思考,试着照样去做,同时注意其成绩。这些成绩也记载在日记上,以备进一步的考核。一定要好好学习蒋先生的这个方法

《蒋梦麟自传》的笔记-第55页 - 第六章 继续就学

这种反抗运动可说是新兴的知识分子对一向控制中国的旧士大夫阶级的反抗,不但是知识上的反抗,而且是社会和政治的反抗。自从强调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以及其他科学领域观念输入中国以后,年轻一代的思想已经起了急剧的变化。18世纪的个人观念与19世纪的工业革命同时并临:个人自由表现于对旧制度的反抗;工业革命则表现于使中国旧行业日趋式微的舶来品。中国的旧有制度正在崩溃,新的制度尚待建设。
全国普遍显得扰攘不安。贫穷、饥馑、瘟疫、贪污、国际知识的贫乏以及外国侵略的压力都是因素,青年学生不过是这场战乱的急先锋而已,使全国学府遍燃烽火的,不是一只无足轻重的墨水瓶,不是一个在教会学校里被刮了耳光的学生,也不是一次学生与轿夫之间的龃龉而已。影响近代社会被迫现代化的因素:1、舶来品,主要是用来改善生活的日常必需品如煤油灯,当乡村人对此不以为意只是买来用用之时,却不知这一类的商品越来越多,甚至产生了新职业如买办、直至整个传统手工业被击垮。2、自然灾害产生的贫穷、饥馑政府无力解决,治安不力又导致抢劫、盗窃猖獗,乡村人只有或反抗、或逃离,没有生计、无法生产的他们变得更需要舶来品,逃到租界内寻求安全的则是接触到了整个的西方文明,沉浸在先进之中。3、这个时候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如蒋梦麟开始学习社会进化论,西方的个人主义观念也输入了他们的脑海,和他们青春时的反抗心理交融,使学生群体成为变乱的先锋。所谓变乱,其实就是对旧士大夫阶级(即旧统治阶级)乃至于旧的社会形态的反抗。4、有待补充。

《蒋梦麟自传》的笔记-第65页 - 第七章 参加郡试

至于我自己,简直有点迷惘。两个互相矛盾的势力正在拉着,一个把我往旧世界拖,一个把我往新世界拖。我不知道怎么办。
在乡间住了三个星期,学校重新开学,我又再度全神贯注地开始研究新学问。在浙江高等学堂再逗留了半年光景,到暑假快开始时,又离开了。满脑子矛盾的思想,简直未成熟的心灵无法忍受,新与旧的冲突,立宪与革命的冲突,常常闹得头脑天旋地转,有时觉得坐立不安,有时又静坐出神,出神时,会觉得自己突然上冲霄汉,然后又骤然落地,结果在地上跌得粉碎,立刻被旋风吹散无踪了。我常常想其实当今的中国也正处于交替之际,虽不如近代时的变动之大,但对于努力推动如今之变的众人来说,其间的际遇与挑战也是极多的。(窃以为现代的交替在于:体制放权之变,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自主化、思想上的多元化;以及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崛起;中国互联网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我甚至认为我们这一代恰巧处于这风云际会之时。)读此书也正好学学蒋先生于此际的作为。

《蒋梦麟自传》的笔记-第20页 - 第二章 乡村生活

读者或许要问:什么叫“四勿”呢?那就是《论语》里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四句话。我们玩具店里所看到的三只猴子分别蒙起眼睛、耳朵、嘴巴,就是指这回事。至于为什么没有第四只猴子,因为那三只猴子坐着不动,就可以代表了。但是我们那位御史公却把这四勿改为勿欺心,勿欺主,勿求田,勿问舍,人称之四勿先生。这些自古流传下来的处世格言是很多的。我们利用一切可能的方法,诸如寺庙、戏院、家庭、玩具、格言、学校、历史、故事等等,来灌输道德观念,使这些观念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习惯。以道德规范约束人民生活是中国社会得以稳定的理由之一。即中国社会是一个以道德为最高约束准则的人本社会,蒋梦麟以朴素的语言几笔便大致勾勒出了。以前看钱穆先生的著作,他详细地讲述了中国人本社会和西方法治社会的区别,钱老很明显地表达了对中国社会框架的推崇,虽然当时中国已是满目疮痍。

《蒋梦麟自传》的笔记-第151页 - 第十八章 中山先生之逝世

民国十四年3月12日早晨,行辕顾问马素打电话通知我,孙先生已入弥留状态。我连忙赶到他的临时寓所。我进他卧室时,孙先生已经不能说话。在我到达前不久,他曾经说过:“和平、奋斗、救中国。......“这就是他的最后遗嘱了。大家退到客厅里,面面相觑。”先生还有复原的希望吗?“一个国名党元老轻轻地问。大家都摇摇头,欲言又止。
沉默愈来愈使人感到窒息,几乎彼此的呼吸都清晰可闻。时间一分一秒无声地过去,有些人倚在墙上,茫然望着天花板。有些人躺在沙发上,闭起眼睛沉思。也有几个人蹑手蹑脚跑进孙先生卧室,然后又一声不响地回到客厅。
然后客厅里的的人都尖起耳朵,谛听卧室内隐约传来的一阵啜泣声,隐约的哭声接着转为嚎啕痛哭——这位伟大的领袖已经撒手逝世了。他的公子哲生先生坐在床旁的一张小凳上,呆呆地瞪着两只眼睛,像是个石头人,孙夫人伏身床上,埋头在盖被里饮泣,哭声凄楚,使人心碎。汪精卫站在床头嚎啕痛哭,同时拿着一条手帕擦眼泪。吴稚晖老先生背着双手站在一边,含泪而立。这段看哭了,中国就这样失去了一个高瞻远瞩、一心想着救国的伟人领袖。我一直想说中国建国之初发展时缺少一个像美国国父华盛顿那样淡泊名利、又有智慧能建设的领导者,其实孙先生就是中国的华盛顿,也是中国国父,还应该说比华盛顿更厉害,毕竟中国当时的问题比解放时的美国要复杂的多。唉,真是伤心中国失去了一个正常发展的机会。


 蒋梦麟自传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