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丕烈藏书题跋集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7
ISBN:9787532567195
作者:黄丕烈,余鸣鸿,占旭东
页数:1047+36页

作者简介

本书收集了黄丕烈《荛圃藏书题识》《荛圃藏书题识续集》《百宋一廛赋注》等题跋著作,基本囊括了其题跋作品。这些题跋记录他藏书得书之来龙去脉,鉴书之心得体会,校勘结果及版本源流。这些题跋也是其学术成果的具体体现。


 黄丕烈藏书题跋集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簡例竝敍】2015.10.01-10.07,因校過手跋諸篇,與原跋契合高,故用取瞿良士輯《鐵琴銅劍樓藏書題跋集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4月1版2次,校補。簡稱瞿本。凡偁手跋者,皆覈中華再造善本一編影本中黃跋手跡。優先據手跋校補,有手跋校過而瞿本不用的情況。凡在按語中錄瞿本收文,則全文有收,或包含殘文隻言。間有輯補出自某某,則不再別出《輯補》之下,或有未刪之重者。或有未能檢索而不缺者,還請告知。前有零碎三篇據瞿本校補在前作內,此不重錄。因續校補篇幅較長,後學倉促中未能再補入一校文中,還請見諒。因《蕘圃藏書題識》歷時最長,又經多人轉鈔匯編,故多非原貌,改動最多,是情有可原。另,此文匆忙中做出,又因學識未能及,一些結論或有謬誤、或未作論述,還請方家不吝補充指正。---------P45:○讀四書叢說殘本五卷 元刊本第二行【未敢信】,手跋、瞿本在“未”後有“之”。第三行【一齋書目】,加上書名號,明人朱謀瑋齋號所藏書目。第四行末,手跋、瞿本都有“蕘圃黃丕烈”五字署名。按:今藏國圖,經蕘夫鈔補,今爲六冊。此書後從黃氏流入汪閬源,後歸瞿氏。瞿良士收文P18。P51:○汗簡三卷目錄敘略一卷 舊鈔本第八行【率多善本】,瞿本“善”作“異”。第九行【是書何可廢】,瞿本“書”作“本”。按:瞿良士收文P21,題作“汗簡七卷舊鈔本”。P68:○契丹國志十七卷 元刻本第十行【以下皆缺矣】,手跋、瞿本“矣”作“乎”。第十行【存三卷】,手跋、瞿本“三”作“之”。按:瞿良士收文P61。P81:○東家雜記二卷 宋刻本第五行【世文偁本】,手跋“文”下有“已”。第六行【五十三代】,手跋下“代”下有“孫”。第八行-第九行,在手跋中爲一文,分開則誤,故刪第八行文末句號。第九行【其以吾言爲然乎?否。】改作“其以吾言爲然乎否?”。第九行【錢大昕記】,此即竹汀文。原書於黃跋後,文左有鈐“錢印大昕”“竹汀”“北京圖書館藏”“鐵琴銅劍樓”四印。第十行【書見諸】,手跋“書”作“此”。第十一行【□江太】,手跋“□江”作“義門”。末行,原跋題名於此篇首,竝名上有“題宋槧本東家雜記後”文,文末左旁有鈐“鐵琴銅劍樓”印。按:瞿良士收文P67,今藏國圖,宋刻遞修本,四冊。P82:○孔氏祖庭廣記十二卷 元刻本第五行【張左丞行信】,手跋此下有“爲”。第九行【明人刻家語】,“家語”當有書名號。第十二行【此半葉】,手跋“葉”作“頁”。第十二行【二十】,手跋作“廿”。第十二行末,此條跋文右邊尚有孫星衍觀記、文左有吳翌鳳觀記。末行【繕寫】,手跋此下有“遂”。按:今藏國圖,蒙古乃馬真后元年孔氏刻本,五冊。瞿良士收文P68。P83:○孔氏祖庭廣記十二卷 元刻本第六行【三十】,手跋作“卅”。第八行【不著撰人名字】,手跋“字”作“氏”。第九行【元措等金承安】,手跋“等”作“以”。第十行【此書或即元措等所撰】,手跋無“等”。末行【《東家雜記》】,手跋“雜”作“襍”,古今字。P84:○孔氏祖庭廣記十二卷 元刻本第三行【昨同年】,手跋此下有“友”。第五行末,手跋有“又識”。P96:○國朝名臣事略十五卷 張氏景元刻本末二行【方非不知妄作】,瞿本無“方”。按:瞿良士收文P80,瞿氏未收此文張蓉鏡跋,此文較瞿本缺卷二後一條黃跋。P97:○國朝名臣事略十五卷 張氏景元刻本第一行末,瞿本後記“卷十五後”。P136:○桂林風土記一卷 舊鈔校本第十一行-十二行,瞿本爲一篇文,不分段。按:瞿良士收文P99。P137:○桂林風土記一卷 舊鈔校本第一行【此爲善矣】,瞿本“善”作“美”。第五行【家多善本】,瞿本“善”作“秘”。第九行【後云乾隆丙申】,瞿本“後”作“跋”。P148:○麟台故事五卷 舊鈔本 存三卷末二行【是書爲景宋舊鈔】,瞿本“景”作“影”,下同。末二行【蓋不全本也】,瞿本“不”作“未”。末二-末行【才令篇】,瞿本“才令”作“中命”。按:瞿良士收文P104。P149:○麟台故事五卷 舊鈔本 存三卷第一行【謹志數語以拜嘉惠】,瞿本“謹”作“敬”。第四行【勿以不全忽之】,瞿本“勿”作“毋”。P153:○五代會要三十卷 舊鈔本第六行【此處有脫簡錯入】,此句以下瞿本另起一行。第七行【正如右】,瞿本“右”作“左”。第八行末【借】,此字以下瞿本另起一行。第九行【近日頗能行之】,瞿本“近”字上有“弟”。末行【儗借一別本補錄】,瞿本“儗”从扌。按:瞿良士收文P105。P176:○潛夫論十卷 明刻本第二行【馮巳蒼所】,瞿本“巳”作“己”,即明人馮舒。按:瞿良士收文P127。P187:○刑統賦疏一卷末行【文後每條有直解】,瞿本“文”前有“疏”。按:瞿良士收文P138,題“舊鈔本”。P188:○刑統賦疏一卷第八行【止共脫賦文】,“止”當屬上讀。第十一行【四月二十日勘】,瞿本此下有“傅”。末二行【苟非】,瞿本此下有“余”。P189:○刑統賦疏一卷第二行【詐傳制書情類詐僞方接私造】,瞿本“傳”作“傅”,“方接”小字。○刑統賦解□卷第九行【東原都君】,瞿本“都”作“郄”。第十行【則都必元人】,瞿本“都”作“郄”。按:瞿本作“二”卷。瞿良士只收此篇第一條於P137。P203:○史載之方二卷 宋本第三行【妄欲療人】,瞿本此下有“可嘆也”三字。第四行【中經】,瞿本作“經中”。第五-六行小字注,瞿本無。第七行【此見《宋裨類鈔》卷七】,瞿本“此見”作“右”;“裨”作“稗”,下一葉第二行同;“卷”前有“一則此見諸”五字。第八行【錄之以備參考】,瞿本此前有“余遂借歸”四字,此句下有“因其書爲近人所作未儲也”十一字。第十行【久之乃得見】,瞿本“得”作“約”。第十一行【遂市紫苑】,瞿本此句前有“史”,句後有“二十文”。第十三行【北窗炙輠,錄】此句當去中間逗號,五字加上書名號,南宋施德操史料筆記。瞿本此句前有“施彥執編”。第十三行【嘉慶丁卯正月二十有九日書】,瞿本“嘉慶”下有“歲在”,“書”下有“時病後不出戶庭,偶檢之,附錄於此”。按:瞿良士收文P142。P213:○銅壺漏箭制度準齋心製幾漏圖式各一卷 影宋本第二行【式】,瞿本作說。第三行【從其古本】,瞿本無“從”。第四行【俾晦者益新】,瞿本“新”作“彰”。按:此條餘見P769。瞿良士收文P150。P251:○劉子新論十卷 明本末行末【刻】,瞿本作“本”。按:瞿良士收文P167。P252:○劉子新論十卷 明本第一行【寫影】,瞿本作“影寫”。第四行【九月十八,盡】,瞿本“十八”作“大”,逗號當去。大盡即大建,農曆有三十之月,下文可證。第四行【今日月大可】,可字當屬下讀。P274:○續顏氏家訓三卷 殘宋刻本 存六之八三卷末行【并錄其副】此下當有句號。按:瞿良士收文P167。P275:○續顏氏家訓三卷 殘宋刻本 存六之八三卷第二行【八卷與晁同,政公】,“八卷”、“政公”加引號,“晁”下瞿本有“馬”。第三行【云“《經籍志》左朝請大夫李正公撰”】,瞿本“云”作“引”,前引號當移至“左”前。第四行【正字同,晁公字同馬,名殊矣,】據文義改作【“正”字同晁,“公”字同馬,名殊矣。】,瞿本標點不誤。第五行標點可改作【焦三家著錄蓋可信。古人涉筆,類有舛誤,即如此本,今存卷六】。第六行【《記》】,瞿本“記”作“氏”。第九行【《書誼篇》】,瞿本、《顏氏家訓》竝作“書證篇”。第九行標點當作【正文多“《禮樂志》云給太官挏馬酒”云云一條】,瞿本“挏”從木。關於此條引文可參考《鐵琴銅劍樓藏書目錄》卷十六雜家類此條有錄:【其顏書中《書證篇》末,較今本多一條,其文云:“《禮樂志》云,給太官桐馬酒。李奇注以馬乳爲酒也,揰挏乃成。二字竝從手,‘揰’都統反。‘挏’達孔反。此謂撞搗挺挏之,今爲酩酒亦然。向學士又以爲種桐時,太官釀馬酒乃熟,極孤陋之甚也。”按:此已見《勉學篇》,或後人因其復出而刪之。然義各有當,文亦微異,正宜並存爲是耳。桐馬疑挏馬之誤,酩酒疑酪酒之誤。】P280:○夢溪筆談二十六卷補筆談二卷續筆談一卷 明刻本末三行【此外】,瞿本外作後。末二行【余所喜蓄兼收】,瞿本“喜蓄”作“蓄喜”。按:瞿良士收文P182。P299:○續助談五卷 影宋本末行【□】,瞿本作“暇”。按:瞿良士收文P173。P300:○續助談五卷 影宋本第六行【卷二目】,瞿本作“卷首”。P305:○小字錄不分卷 明活字本第十行兩箇【總】,瞿本作揔,義通,但因下文校字,考慮形近而誤故當作“揔”。按:瞿氏收文P197。P352:○續幽怪錄四卷 宋本第七行【與】,瞿本作歟。第八行一條校記,瞿本亦作“二”。第八行末【卷】瞿本無。第十一行【此四卷者】,瞿本此前有“則”。第十二行【百宋一廛書錄】當加書名號。第十三行末【爲】瞿本作方。第十四行【日暮】,瞿本作“日莫”,徐鍇云俗作暮。按:瞿氏收文P205。P373:○蔡中郎集十卷 明活字本第一行【予】瞿本作余。第二行,瞿本作“序文前”,此下較瞿本又失顧跋短文二條。第五行【此活字板】,瞿本“板”作“版”,下同。第六行【鐙下】,瞿本作“燈下”。第七行【匄】瞿本作丐,同。末行【惜舊鈔】瞿本此下有“係”。按:瞿氏收文P217,題作“蔡中郎文集十卷鈔校本”。P374:○蔡中郎集十卷 明活字本第八行【錄校畢復識其緣起。復翁。】,瞿本“復”作“後”,文末下記“以上卷十後”。P376:○陸士衡集十卷 校本第六行【其無《士龍集》而去之也】,瞿本“而”作“故”。按:瞿良士收文P219。P380:○鮑氏集十卷 影宋鈔本第六行末,瞿本記“序文前”。按:瞿良士收文P221。P381:○寒山拾得詩一卷 影宋鈔本第二-三行【詩之次序】,瞿本作“詩文序次”。第三行【洋板】,瞿本“板”作“版”,下同。第七行末【驗】瞿本作諗,義同。按:瞿良士收文P223。P382:○駱賓王文集十卷 北宋本第三行文末,原書第一冊卷端跋。第七行【北宋板】,手跋“北”作“此”,疑標題因此而誤。第十一行末,此條於原書在上一條跋之右。按:今藏國圖,宋刻本,二冊。P390:○五百家注音辨唐柳先生文集十一卷 殘宋本第九行【於其前】,手跋、瞿本“前”作“首”。第十三行【跋】當屬上讀。末行【祇】,與手跋同,而瞿本改作“祗”,通“只”。黃跋“氏”旁下多缺點。按:今藏國圖,四冊。書末四角號碼1010未載。瞿良士收文P228。此文先用瞿本校,後取手跋校據瞿本之校記,皆同,未據手跋校通篇。P391:○五百家注音辨唐柳先生文集十一卷 殘宋本第一行【成】,手跋、瞿本作戒。第二行【五】,手跋、瞿本作四。第三行【安】,手跋、瞿本作要。第四行,此條跋在原書中,於前一條跋文之前。P417:○姚少監文集 殘宋本 存卷一至卷五第八行【孜孜於故紙堆中】,瞿本作“孳孳於古紙堆中”。第九行【皆宋刻殘】,瞿本此下有“宋”字。第十行【板式】,瞿本作版式。按:瞿良士收文P238,餘見此書P793。P418:○姚少監文集 殘宋本 存卷一至卷五第一行【所藏珍祕大半散失】,瞿本此前有“故”。P419:○周賀詩集一卷 宋刻本第十行【略職於上方】,瞿本“職”作“識”。第十二行【間有異字而注云】,瞿本“而”作“又”。按:瞿良士收文P247,題作“舊鈔本”,瞿本宋刊者無黃跋,僅於卷末有何焯跋。P425:○李羣玉集三卷後集五卷 影寫宋刻本第九行【丕烈】,瞿本作“宋廛一翁”。按:瞿氏收文P243,餘跋散見此書P794。P436:○朱慶餘詩集一卷 宋刻本末三行,兩處【口】,手跋此兩“口”作空行,則當同瞿本以□表示。按:今藏國圖,宋臨安府陳宅經濟鋪刻本,一冊。瞿氏收文P240。P437:○朱慶餘詩集一卷 宋刻本第一行【糕】,手跋从飠,同。第二行【耶】,手跋作邪。第三行【余】,手跋作予。第四行【圖】,手跋作啚,同。P451:○小畜集三十卷 補鈔宋本第二行【流傳郡中】,手跋、瞿本“傳”作“轉”。第六行【以沈虞卿後序居前】,手跋“序”作“叙”。第八行【全書四百餘葉】,手跋“百”從亻。第十一行【耶】,手跋作“邪”。末行【蕘翁】,手跋作“蕘夫”。按:今藏國圖,宋紹興十七年黃州刻遞修本,八冊。瞿良士收文P252,題“王黃州小畜集三十卷宋刊鈔補本”。P452:○小畜集三十卷 補鈔宋本第二行【耶】,手跋作“邪”,下第十二行同。第三行【汲古閣】,手跋無“閣”。第三行【附記一笑】,手跋“一”爲一空。第四行【板心】,手跋作版心。第五行末【小照】,手跋、瞿本作“小品”。第七行【不知而人知之】,手跋“而/为”潦艸不可辨,瞿本作“爲(为)”。第十行【吴校所舉鈔本】,手跋“舉”作“拠”,瞿本作“據”,一字。第十行【余友有張君】,手跋“有”作“者”。末二行【我輩鈔書】,手跋作“我輩好書”。P455:○和靖先生詩集不分卷 影宋精鈔本第五行-第六行,此條跋,瞿本收在P255“宋刊殘本”下,此篇餘文不載。P458:○尹河南集九卷附錄一卷 校舊鈔本按:此文三條跋,瞿本收在P256“河南先生文集二十七卷附錄一卷舊鈔本”一文中,抑或是他本轉鈔黃跋?P459:○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八十卷 宋刊本第二行【杭州書友】,手跋此前有“有”。第十行【雍】,手跋小字。末行【耶】,手跋作邪。按:今藏國圖,三十二冊。P460:○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八十卷 宋刊本第五行,兩【雍】,手跋小字。第六行末,此跋於原書錢跋之右,右尚有“國初吳儒徐松雲先生收藏”一識。第十一行【全者缺之】,手跋此前有“則”。第十一行【不幾使此書多】,手跋此下有“遺”。P461:○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八十卷 宋刊本第一行【十年】,手跋作“拾年”。第四行末,此文於原書兩黃跋前。P462:○嘉祐集十五卷 宋本第一行【在宋本書】,手跋書作中。第五行【二字】,手跋“二”爲重文符號,即“月”字。末三行【板刻】,手跋作“版刻”。按:今藏上圖,四冊。P463:○嘉祐集十五卷 宋本第一行【爲非親見宋刻】,手跋“爲”作“苟”。第二行【三行】,今462第二行。第二行【六行】,今462第三行。第二-三行【十二行】,今462第八行。P468:○類編增廣黃先生大全文集五十卷 宋刻本末二行【書凡五十卷,十六冊】,此原跋雙行小字,非後加。按:今藏北大圖書館,宋乾道麻沙鎮水南劉仲吉宅刻本,十六冊。P469:○類編增廣黃先生大全文集五十卷 宋刻本第二行【二十】,手跋作廿。第五行【爲茂塘老友】,手跋“爲”下有“胡”。P470:○參寥子詩集十二卷 宋本第九行【蓋於其中檢點】,手跋“蓋於”作“日坐”。按:今藏國圖,四冊。P475:○梁溪集三十五卷 宋刻殘本一函二十冊第五行【枚】,手跋小字,下同。第六行【大父子佩公諱】,手跋“佩”從玉旁;“諱”小字,下同。第七行【深爲浩歎】,手跋“歎”从口,段注:“古歎與嘆義別,歎與喜樂爲類,嘆與怒哀爲類。”第八行【竟無所聞也。】手跋“也”作“又”,則句號當在“又”前。按:《梁溪先生文集》宋刻本,今藏上圖,二十冊。卷首尚有一條徐康跋文未收。P477:○北山小集四十卷 鈔本末行【幸勿大患】,瞿本“勿”作“無”。按:瞿良士收文P267,缺錢氏一跋、袁氏貞節堂一識。P478:○北山小集四十卷 鈔本第二行【胡友】,瞿本作“胡公”。第三行【謂余爲不欺】,瞿本“謂”作“以”。第四行【無不笑余癡呆】,瞿本“呆”作“獃”,同。P479:○北山小集四十卷 鈔本第一行【吾郡】,瞿本作“吳郡”。第二行【今余自壬戌冬又遷】,瞿本此下有“於”。第八行【海虞月霄張君愛書】,瞿本“書”作“素”。第八行末【讀書】,瞿本作“藏書”。第十行【遂復從余之】,瞿本“之”作“分”。末行【書此以俟月霄問之】,瞿本“問”作“聞”。P485:○放翁先生劍南詩稿十八卷 殘宋刻本第九行,自此行以下五行,於原書爲一篇。此篇無署名、鈐印,從詩看,知是黃所題。此跋識與今第四冊卷端,今書此跋前有李放跋一篇。末四行【舊本絶少】,手跋“本”作“刻”。按:今藏國圖,目錄三冊,詩稿三冊,共分六冊。P486:○放翁先生劍南詩稿十八卷 殘宋刻本第五行【十九至三十三、十一】,覈原書分冊,此處即以六冊順序記錄六段卷數頓號,故當改爲“十九至三十、三十一”。第六行【五十八、五十九】,覈原書分冊,此即一冊,第五冊。第十行,小字爲鈔錄者加,原跋無。第十一行末,此跋於原書卷六十二第十七葉處,補半葉手寫,無任何鈐印。P487:○放翁先生劍南詩稿十八卷 殘宋刻本第四行【毛本一核】,手跋無。第五行【余復遇之】,手跋此後有“于”。第六行【西廂】,手跋作“西箱”。○渭南文集五十卷 宋本末行【即往顧家】,手跋此前有重文符號,當補“去”。按:今藏國圖,宋嘉定十三年陸子遹溧陽學宮刻本,十二冊。P488:○渭南文集五十卷 宋本末行【因追敘】,手跋此下有“得書”。P494:○戴石屏詩集十卷 明刻本第十一行【收諸酉山堂者也。】瞿本此前有“余”。第十一行【避暑西山】,瞿本“山”作“齋”,此句以下當另起一行,別爲一文,於前篇可證、下文可證。按:瞿良士收文P273,題書名無“戴”。P495:○戴石屏詩集十卷 明刻本第一行【談及此詩】,瞿本“詩”作“事”。第四行【避暑西山】,瞿本“山”作“齋”。末三行【唯卷四】,瞿本無“四”。末二行【儗】,瞿本從手。P501:○後村先生詩集大全十一卷 宋刻殘本 一函四冊末三行,此跋在今弟四冊卷末。按:今藏上圖,四冊。P502:○後村先生詩集大全十一卷 宋刻殘本 一函四冊第六行、第九行,姚氏跋於今弟一冊末。末行【邪】,手跋作“耶”。P503:○後村先生詩集大全十一卷 宋刻殘本 一函四冊第一行,此跋於今書弟二冊末。第二行,此跋原書左旁有道光庚寅楊氏識一條未收。第五、六行,此跋於弟四冊卷末。第六行【仲嘉】,原書此爲鈐印。末二行【葠】,手跋此字下有“又”,皆非。當作蓡、薓,從《說文》字形。《說文·艸部》:“葠,喪藉艸也”,“葠”作“人薓”義行,殆《集韵》收字之後。P504:○後村先生詩集大全十一卷 宋刻殘本 一函四冊第三行【板片】,瞿本“板”作“版”。第四行【敘】瞿本作序。末行,此跋於卷末,弟四冊。P505:○後村先生詩集大全十一卷 宋刻殘本 一函四冊第一行,此識於今弟三冊末。弟四冊卷端有跋一條未收。P519:○藏春詩集六卷 校鈔本第一行【板】,瞿本作“版”。第二行【王黃之】,瞿本“黃”作“贊”。第四冊【校對】,瞿本“校”作“較”。第六行,較瞿本缺卷三中,“八月”二條。第六行【鐙下補校】,瞿本“鐙”作“燈”,無“校”。第十一行【□】,瞿本作取。末二行【視其校此書時】,瞿本“視”作“觀”。末行【我輩】,瞿本作“吾輩”。按:瞿氏收文P279。P520:○藏春詩集六卷 校鈔本第四行【王蓮涇家】,瞿本此下有“鈔本”。P528:○周此山詩集四卷 校舊鈔本第一行【予】瞿本作余,下同。第二行【長】瞿本作去。第四行【色】瞿本作氣。第七行【最】瞿本無。第九行【闕】瞿本小字。第十一行【擬收之】,瞿本“收”作“取”。第十一行校記,瞿本同“質”。第十二行【匄】瞿本作丐,同。第十三行【每葉二十】瞿本此下有“行”。第十三行【行二十八字】瞿本無“二”。按:瞿氏收文P284。P529:○周此山詩集四卷 校舊鈔本第一行【秀野堂】,瞿本“野”作“雅”,疑非。第二行【仲秋】,瞿本作仲冬。第二行【朝】瞿本作期。第三行【白隄】以下,瞿本另起一行。第五行【齋】瞿本作亭。P543:○陳衆仲文集七卷 殘元本末三行【耳】手跋作尔。末二行【有同邑】手跋此上有“云”。按:今藏國圖,元至正刻明修本,六冊。瞿氏收文P291。P544:○陳衆仲文集七卷 殘元本第二行,原書,此於前文後。第三行【案】,手跋作“附錄”。第八行【二十】手跋作廿。第十行,此跋於原書當置於諸跋前。第十一行,此跋於今弟四冊卷端,此冊仍有四條黃短識未收,瞿本收一條。末二行【□□】手跋、瞿本作“殷殷”,手跋有重文符號。末行【在卷七後】,今原書弟一冊,卷一末,此跋左有道光十四年錢天樹一跋未收。末行【與《養一齋集》所異】,手跋即如此。P549:○句曲外史貞居先生詩集六卷詞一卷雜文一卷 校舊鈔本第十行【闕】瞿本作闋,通。第十行【間】瞿本作閒。按:瞿氏收文P296。P552:○丁鶴年集四卷 元刻本第四行【己未】瞿本作乙未。第六行【今藏元人諸集】,瞿本“今”下有“余”。第十一行【文燾草】,瞿本此上有“夏”。末行【即】瞿本無。按:瞿氏收文P297,題“影鈔元本”。P553:○丁鶴年集四卷 元刻本第一行【重】瞿本下有“付裝池并”四字。第四行【隗】瞿本作媿。第六行【空】瞿本作寤。第九行【教君五藏寧。】瞿本一下有小字“蕘圃所續訪《大戴禮》,已探得是明版矣”。末二行【旋風葉】瞿本無“葉”。末行【闌】瞿本從木。P554:○丁鶴年集四卷 元刻本第六行【明刻列諸卷】瞿本此下有“二”。第七行,當點斷【而後之偁者,僅據至仁一序,悉以“海巢”名之】。第八行【本之不至淪沒】瞿本無“之”,“至”作“致”。第九行【薶】瞿本作埋。P564:○張光弼詩集二卷 舊鈔本第九行【《丈園謾錄》】,瞿本“丈”作“文”。按:瞿良士收文P303,缺黃識二則。P565:○張光弼詩集二卷 舊鈔本第二行【十】瞿本作廿。第八行【鐙】瞿本作燈。第九行【此本多孫唐卿本】,瞿本“本”作“書”。P588:○弘秀集十卷 宋本第五行【己巳中秋】,手跋此下有“月”。第十一行【而孫校之校】,手跋無後一“校”。按:《唐僧弘秀集》,今藏北大圖書館,宋刻本,二冊。P592:○文苑英華纂要八十四卷 宋刻本第四行【言其分集則】,瞿本此下有“失”。第九行【夏孟】,瞿本作“孟夏”。末二行【而不與】,瞿本“與”作“予”。按:瞿氏收文P308。P593:○文苑英華纂要八十四卷 宋刻本第一行【板】,瞿本作“版”,下同。第二行【北窗】,瞿本此下有“下”。第二行【復翁】,瞿本作“廿止醒人”。第七行【在第三冊後】,瞿氏記“卷三十九後”。第八-九行小字,瞿本非小字。第九行【行款稍】,瞿本此下有“有”。第十行【在第四冊後】,瞿本記“卷三十七後”。第十二行【在第五冊後】,瞿本記“卷五十三後”。末二行【者】,瞿本作“矣”。末行【在第六冊後】,瞿本記“卷六十一後”。P594:○文苑英華纂要八十四卷 宋刻本第一行【在第七冊後】,瞿本記“卷六十七後”。第十一行【在第八冊後】,瞿本記“以上卷六十八前”。第十二行【上闕】,覈之瞿本無缺。末行【閣】,瞿本作居。P595:○文苑英華纂要八十四卷 宋刻本第二行【與前所記悉合】,瞿本無“所”。P612:○增廣聖宋高僧詩選前集一卷後集三卷續集一卷 影宋本第九行,順數第四字,瞿本作“懸”缺末筆。末二行【讀此書一過有懷澄公】,瞿本此爲單獨一行標題,下爲詩。按:瞿氏收文P332。P613:○增廣聖宋高僧詩選前集一卷後集三卷續集一卷 影宋本第二行末,瞿氏記“以上續集後”。P614:○中州集十卷 金本第二行【金板】,瞿本“板”作“版”,下同。第四行【二十】,瞿本作“廿”。第八行末【有模黍+古字】,瞿本“黍+古”作“糊”。末四行【奇異】,瞿本“異”作“累”,則“異”當屬下讀。末二行【一一以】,瞿本此前有“遂”。按:瞿良士收文P334,題“元刊本”。P615:○中州集十卷 金本第六行【兒子玉堂】,瞿本無“玉堂”,或鈔錄者本當作小字注,後經轉鈔誤入正文。第七行【州樂府》在啓】,“在啓”間或當有點斷。第九行【鐙】,瞿本作“燈”,下同。第十二行【本樂府勘之】,“樂府”當加書名號。第十二行【歷朝詩集】,即《列朝詩集》,當加書名號。第十三行【《樂府》】,瞿本無。第十三行【何以所見皆真本】,瞿本無“以”。末行【余所覩毛】,瞿本此下有“氏”。P616:○中州集十卷 金本第六行【殆弘治刻也】,瞿本“殆”下有“明”。第十行【卅】,瞿本作“三十”。第十一行【大兒之歿亦復五】,瞿本此下有“足”。P617:○中州集十卷 金本第一-二行,瞿本爲一文。第六行【佛言】,瞿本作佛書。末三行【二十九葉】,瞿本“二十”作“廿”,此下有“三十葉”。P623:○皇元風雅三十卷 元本第四行【影鈔】,手跋、瞿本此下有“媲”。末二行【刻殘本】,手跋此下有“矣”。末行【赝】手跋、瞿本作“膺”。按:今藏國圖,元建陽張氏梅溪書院刻本。瞿氏收文P340。P624:○玉山倡和集一卷附錄一卷第八行【遺書】,瞿本作“遺物”。第九行【曾以此本】,瞿本“本”作“書”。末二行【傳之後世。】,瞿本“傳之”作“今”,去句號。按:瞿氏收文P346。P625:○玉山倡和集一卷附錄一卷第一行末,瞿本此條識於上文文末。P636:○金石例十卷 元本第五行【畫跋】,瞿本此下有“二書”。末四行【原刻本,板】,瞿本“原刻”作“元刊”,“板”作“版”。末四行【第三刻】,瞿本此下有“也”。末二行【周九松所藏第二刻】,瞿本此句前有“與”,此句後有“本”。末行【蕘翁】,瞿本作“蕘圃黃丕烈識”。按:瞿氏收文P349。P638:○東坡樂府二卷 元本第十行【謫】手跋作讁,同。末二行【宋刻殊不足觀】,手跋“刻”作“本”。按:今藏國圖,元延祐七年葉辰南阜書堂刻本,二冊。P639:○東坡樂府二卷 元本第一行【之友】,手跋“之”作“諸”。第二行【二十四金】,手跋作“廿四”,無“金”。P658:○中州樂府一卷 毛鈔本第三行【祗】,瞿本作祇。第九行【仾】,瞿本作伭,玄上缺第一筆。第十行【葉十行“昬”作“民”】,瞿本“葉”下有“後十行□多,十二葉”。第十行【絃】,瞿本此字缺末筆。按:瞿良士收文P338,題“影鈔元本”。P662:○陽春白雪十卷 舊殘鈔本第十行【第八行止】,瞿本“行”作“葉”,瞿良士小字有按語:“葉係行之誤”。P756:○歷代紀年十卷 宋刻本第三行【然殘缺汙損】,瞿本作“損污”。按:瞿良士收文P58。此篇改正則前文P65可刪。P762:○刑統賦解二卷刑統賦二卷 士禮居寫刻樣本末二行,小字【乾隆】,瞿本“□□”作“乾隆”。此跋識,瞿本收文P137,小字者,鈔錄者加。末二行,小字【多一查字】,瞿本無。P763:○刑統賦解二卷刑統賦二卷 士禮居寫刻樣本末四行【只用】,瞿本作“止同”。末三行【特敕】,瞿本“特”作“持”。末二行,瞿本此下別有“當在雖戲雖失而不從戲失句下”。P764:○刑統賦解二卷刑統賦二卷 士禮居寫刻樣本第一行【脫文】,瞿本作闕文。此下別有“當補在‘親故乞索,不論於挾勢力’句前”。此文與上文均爲瞿本收P137。此文另起一行,脫一條,見瞿良士收文P138。P765:○廣成先生玉函經一卷 宋刻本末行小字,瞿本入正文。按:瞿氏收文P140。P771:○忘憂清樂集不分卷 宋刻殘本末四行【奇且巧無過】,手跋“且”作“与”。末行【枰棊】,手跋枰從手。按:今藏國圖,宋刻本,三冊。瞿氏收文P161,竝收黃鈔錄《敏求記》一則於黃跋前。P772:○忘憂清樂集不分卷 宋刻殘本第五行【晉武子】,手跋作晉武帝。第九行【余不解】,手跋“余”作“予”。P793:○姚少監文集五卷 宋刻殘本第七行【留墨】,瞿本“墨”作“黑”。按:餘見前P417。P794:○姚少監文集五卷 宋刻殘本第三行【生涯】,瞿本作生活。○李羣玉集三卷後集五卷 影寫宋刻本末行【宋刊】,瞿本作宋刻。按:餘見前P425。P795:○李羣玉集三卷後集五卷 影寫宋刻本第一行【予】,瞿本作余,下同。第一行【海虞】,瞿本此前有“適”。P877:○重刊宋朝南渡十將傳十卷 元刻本第七行末,瞿本此下別有收黃跋校識二則。末行,瞿本此下又有收黃跋校識二則,別有二條跋文未收。按:瞿氏收文P77。【輯補】鐵琴銅劍樓藏書題跋集錄P85,黃缺南唐書十八卷校宋本。鐵P80,黃P95,國朝名臣事略十五卷。鐵P217,黃P374缺顧跋二條。鐵P158,黃跋P224少跋識一條。鐵P189,黃P1006,愧剡錄十五卷。鐵P201,黃P1005,重雕改正湘山野錄三卷續錄一卷鈔本。鐵P230,黃P394,缺題識兩條。鐵P232,黃P407,歌詩編四卷金刊本。鐵P311,黃P592,缺兩條跋、兩條識語,文苑英華纂要。鐵P275,黃缺注鶴山先生渠陽詩。 因時間與精力等可推卸理由,無暇再覈查120+篇《藏園羣書經眼錄》中所記有關黃丕烈文,竢後進行弟三次校補。此文陸續校補中依舊是獲得了九畹兄與刀哥的幫助,在此感謝!時2015.10.07凌晨平江後學續校補
  •     堪對再造善本所景原文手跋,校異文句,未能全部檢查再造一編內所有景本,僅就已有幾部校之,竢後翻檢再補。未柬原輯刻本之文。校本爲《黃丕烈藏書題跋集》余鳴鴻、占旭東點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8月1版1次。 四角號碼書名檢索,800頁後,多有一二頁數之差。餘見後附。跋文俗字、古字間雜,按其原文存異。學養未逮,故必有錯譌之處,還請海內方家不吝指正,後學感激不盡。P32:○毛詩傳箋殘本□卷 宋刊本第六行【而監本之名以此識矣】,手跋“以”作“從”。第十行【越月□季望後一日】手跋“□季”作“季冬”。按:此文今附於國圖藏宋本《纂圖重言重意互注毛詩》(此書跋文在33頁)卷末。黃跋曾與《纂圖重言重意互注毛詩》分離,後由北平琉璃廠找到,寄送給當時的天津藏家周叔弢,一共兩則,此當是其中之一。殆兩篇所述大體相近,故兩文一竝寄送,一竝附一書後,故此文於《纂圖重言重意互注毛詩》跋文後一葉。曾據兩文文內年代與內容相似,以爲兩書合爲一書,後據兩書描述再查看,知己誤。P33:○纂圖重言重意互注毛詩二十卷 宋監本按:非監本,取監本名以取信,實非官刻。P41:○公羊解詁十二卷 宋刊本第七行【《左》、《穀》二家

精彩短评 (总计12条)

  •     早上五点醒了之后再也睡不着,于是取出这书,不知不觉便翻完了,也许是大多数篇目都用再造善本后面的原文、以及前几年的那个简体版看过的缘故。然而确实是很久没看过这么不费脑子的书了。
  •     整理者太懶了。1所收黃跋尚有遺漏: 2體例不明,同書非黃跋或收或不收; 3標點錯誤不少。 另外,未參校黃跋真跡,未註明館藏 ,未結合今人成果,指出黃跋版本鑒定結論訛誤處……請參考馬泰來整理的《新辑红雨楼题记 徐氏家藏书目》,看看人家是怎麼整理的。
  •     刻本的整合,未新编
  •     精到。
  •     整理过一遍底本。收录不全。
  •     标点质量不是太理想,有些引文都不核对
  •     如今荛翁手跋大多可以见到,而不参校,何也?所跋各书很多也能查明下落,注明多好。
  •     深夜静读,其乐无穷。
  •     小树苗表示很满意
  •     黄丕烈的文章确实好读,不过错误也不少。
  •     整理得不行
  •     黄氏书跋之中,尚多记其与同时名家钱大昕缘书往还、请益切磋诸事,且由版刻,兼及金石。其《求古精舍金石图序》中还记:“余以求古名其居,为藏宋刻书籍也,因自号佞宋主人。间亦收藏石刻,得蜀石经《毛诗》残碑,持示潜研老人。老人曰 :‘子佞宋,将效予之佞金石乎?’盖潜研嗜金石,著有成书,一时学者多宗之。”今上海图书馆所藏宋拓蜀石经《毛诗》残本,即黄氏当年所获之物,有其嘉庆九年芒种后一日及冬至前一日两次题跋,是为书跋之外更为难得的碑版“黄跋”,尤足珍贵。册中还另附钱大昕致黄氏书札一通,据仲威先生《善本碑帖过眼录》所述,系嘉庆九年春夏间之作,故几可视为钱氏“绝笔”。其内容为钱氏以所著《十驾斋养新录》赠送黄丕烈,同请借蜀石经一阅,并告知该石经中“察”字缺笔,系避后蜀孟知祥祖讳。凡此,皆能窥两人平日交流之情状。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