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科学小历史

出版日期:2015-11
ISBN:9787508655745
作者:[英]威廉·拜伦姆
页数:344页

内容概要

威廉•拜纳姆(William Bynum)是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医学史名誉教授,专攻疟疾史和进化论对医学的影响。他著有《伟大的医学发现》(2011)和《科学史词典》(1981)等多部著作。

书籍目录

第1 章 追根溯源 001
第2 章 指南针和数字 007
第3 章 原子和虚空 017
第4 章 医学之父 希波克拉底 025
第5 章 无所不知的亚里士多德 033
第6 章 御医盖伦 041
第7 章 穆斯林的科学 049
第8 章 走出“黑暗时代”055
第9 章 寻找魔法石 061
第10 章 人体揭秘 069
第11 章 宇宙的中心在哪里? 077
第12 章 斜塔和望远镜 伽利略 085
第13 章 循环、循环 哈维 093
第14 章 知识就是力量 培根和笛卡儿 101
第15 章 化学的新时代 109
第16 章 这是怎么了? 牛顿 117
第17 章 耀眼的电火花 127
第18 章 像钟表一样运转的宇宙 135
第19 章 给世界排序 145
第20 章 气和气体 153
第21 章 物质碎片 161
第22 章 力、场和磁 171
第23 章 挖掘恐龙 179
第24 章 我们星球的历史 187
第25 章 地球上最伟大的表演 195
第26 章 一堆装有生命的小盒子 205
第27 章 咳嗽、打喷嚏和疾病 213
第28 章 发动机和能量 223
第29 章 为元素贴标签 231
第30 章 走进原子 241
第31 章 放射性物质 249
第32 章 打破游戏规则的人 爱因斯坦 259
第33 章 移动的陆地 267
第34 章 遗传带给我们什么 275
第35 章 我们来自何处? 285
第36 章 神奇的药物 295
第37 章 生命的组成 305
第38 章 阅读“生命之书” 人类基因组计划 313
第39 章 宇宙大爆炸 321
第40 章 数字时代的科学 331

作者简介

继E. H. 贡布里希从1935年德文版翻译而来的《世界小历史》一书于2005年出版以来,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系列“小历史”(Little History),涵盖包括这一本科学在内的众多宏大主题。
科学是精妙绝伦的。它向我们讲述空间的无限延展、最细微的生物、人体和我们星球的历史。如何感知这个世界并运用其力量,这是科学永恒的主题。从古希腊哲学家们,到爱因斯坦、沃森和克里克,再到今天受计算机辅助的科学家,人类一直在思索、检验、实验和推算,有时候还会有惊天动地的发现,帮助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理解这个世界和人类本身。
《耶鲁科学小历史》这本引人入胜的书,讲述了一个伟大的冒险故事:科学的历史。它带领读者们透过望远镜观察星空,了解到宇宙的中心是太阳而非地球;深入地球表层,编排出化学元素周期表,介绍了探索电力、地心引力和原子结构的物理学;详细叙述了发现DNA分子并开创探索新前景的科学追求。通过叙述那些著名或者不为人知的科学家们惊奇的私人故事,《耶鲁科学小历史》记述了穿越世纪的科学征程,而清新的插画和温暖通俗的写作风格使之成为一本老少咸宜的科普读物。


 耶鲁科学小历史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中文版装帧不错,每页字间距拉大了,看起来不累,但这样使得中文本体量明显大于英文版,整整多了近100页。若单独从“厚度”(338页)上讲,已经不是小史了。翻看了几篇,整体翻译的还可以,不过也有误解、误译之处,挑出几个如下。中文版整体推荐程度10分满分话给8分吧(这几天细读了别的篇章,打算给7分)!作为一本了解科学发展史的通俗读物,还算不错。1、 P11 Xuanle, who lived in thelater Han Dynasty(AD 25-220), believed that the sun moon and stars floated inempty space, driven by the winds. This was very different to the ancient Greekbelief that these heavenly bodies were fixed in solid spheres, and is much morelike how we understand space today.原译: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认为,太阳、月亮和星星受风力的作用悬浮在空旷的太空,这和古希腊认为天体固定的观点背道而驰,却很接近现代对天体的认识。评论:这里的Xuanle对译者产生了干扰,其实Xuanle应该是Xuanye,即宣夜(说),这里指的是汉代谈天三家中的宣夜说。老外误解或者误抄了,以为Xuanye是一个人。我国东汉阐述此学说的人是郗萌,生卒年不详。“天体固定”这里译得不准确,因为原句是fixed in solid sphere,是指天体固定在固体天球上。这是古希腊地心体系的一种认识,天球是分层的(有不同天球),共同围绕地球在旋转。2、 接上句:Stargazersin China recorded unusual events very carefully, so their records, since they go back so far, are still useful to modern astronomers.原译:中国的古代天文学家详细记录了特殊的天象,现代天文学家从中看到了遥远的过去,受益良多。评论:现代天文学家仅是受益的对象,与go back so far没有关系,后者的主语是“records”,因此应该译作:中国的占星师非常认真地记载了异常天象,由于它们可以追溯到很早,使现代天文学家受益良多。3、 P57 Ancient astronomersthought that there were seven planets: Mercury, Venus, Mars, Jupiter andSaturn, plus the sun and the moon, which they also called planets. They wereobviously closer to the earth than what they called the “fixed stars”, which wecall the Milky Way.原译:古代天文学家认为有七大行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加上太阳和月亮。太阳和月亮比银河更靠近地球,不过那时银河被称作“固定的星群”。评论:这里完全乱译。太阳和月亮在古代也被称作行星。后面的They就是指前面提到的7大行星,他们明显比那些“fixed stars”更靠近地球,而后者被我们叫作银河。这里的fixed stars就是古代指的恒星,它们因为在视运动上不像行星那样游荡(在恒星背景上),所以被称作fixed stars.应译作:七大行星显然比那些他们称之为“恒星”的天体更靠近地球,后者我们(统)称为银河(注:的确如此,我们肉眼到的恒星,几乎都在银河系)。4、 P61 His first two laws were closelyrelated, and his discovery of them was helped by the careful observations ofthe movements of the planet Mars that Tycho had left him.原译:开普勒有感于第谷遗作中详细记录的火星运动,发现了“三大定律”中密切相关的前两条。评论:这里的“有感于”不知所云。Was helped 得益于的意思。因此可译作:(开普勒)三大定律的前两条密切相关,它们的发现得益于第谷留下的(也不是什么遗作)有关火星运动的详实记录。5、P9 A Very learned man called Zhang Heng used a hanging wight that swayed when the earth shook, to record the earth's tremors. This was a very early version of what we call a seismograph, a machine which draw a straight line until the earth moves, when it wiggles.原译:博学的张衡利用地震时重心倾斜的原理记录地球的颤抖,建造了一种平时画直线,地震时画曲线的仪器,这就是今天的测震仪的雏形。评论:最后半个句子是修饰、注解seismograph,指的是现在的地震仪,而不是张衡发明的那种,那时没这么高级。因此译作:博学的张衡利用“悬锤摆”的原理发明了地动仪,地震时悬锤摆会发生晃动以记录下地球的震颤。这是我们称之为地震仪的雏形,这种仪器通常画一条直线,当它发生偏移时,便是地震了。6、P117 胡克发明了一种带摆轮的表。评论:原文是 He invented a watch run by a set of springs. 显然应该是“由一套弹簧驱动的钟表”,而不是什么摆轮。

精彩短评 (总计24条)

  •     半个小时^
  •     人类征服自然之旅
  •     有趣生动,不厚的书却能较好的把人类科学历史讲得到位。
  •     通俗简明的科普作品,轻技术,重历史意义。
  •      #書友集推书# @書友集 对于文科生非常友好的自然科学读本,按照传统的时间轴推进,每个历史阶段重要的理化生人物以传记形式重点介绍,通而不俗。同样适合小学五年级以上开胃。
  •     有点过于清浅了,不过脉络很棒,适合少年们阅读
  •     在信息庞杂的今天,能有一本系统的科普读物,真好!中信棒棒哒!
  •     太浅了。
  •     英文版9分,中文版7分,翻译的有许多错误、误解。
  •     简单,可信的,科学历史微观读本。
  •     有一些文字译得太难懂了。
  •     作为中学读物和文科本科生读物非常好
  •     这套系列书籍共同点一是有清晰的脉络贯穿全书,二是风趣幽默。我所得到的教益是:每一代科学家都在温故知新中受益,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是站在前辈的肩膀上。科学就是这样,当岁月终于拼凑起所有的碎片时,一切才都变得有意义了。文学可不是这样(›´ω`‹ )
  •     作者的选章不是太严谨,逻辑脉络不太清楚,前面写的比较有趣,后面几章就让我比较疲倦了--果然我还是一个崇尚古典的人。
  •     这类书其实可以算是科普也可以算是少儿读物,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介绍了人类历史上西方文明中的重要科学进步和人物。可能是由于作者是个医学史家,所以对于医学进步的部分明显要占有较大的比重,不过这可以理解。如果我只是一个小少年,那么我觉得我会十分喜欢这本书,毕竟国内好的科普读物并不是十分多见。相比而言,对于一般以上知识水准的人,这本书略显浅显。对比耶鲁这套书,我更加喜欢的是牛津出得那个A very short introducrion系列,那本书就一个小小的点破题,基本上提供的内容可以作为这个领域的入门了。可惜,这套丛书国内翻译的一是很慢,二是质量一般。回头去翻翻这本书的英文原版,若是文笔不错,可以留给以后的孩子作为科学启蒙的读物,我得想想是给几岁的他(她)呢?
  •     和《世界小史》很明显是人为凑成一对的,为啥书名不翻译成《科学小史》呢,不开心:(
  •     入门科学普及历史书,不装,不做作,喜欢
  •     梳理了一下
  •     小则不全是一定的,但是却通过一个个简单易懂的小故事让我们看到了科学的发展路径,也透过这些小故事向我们讲述关于“人和科学”的关系,科学是为了使我们的世界更加的美好!
  •     相当通俗的一本科普读物。
  •     关于早期科学家的部分是最迷人的,科学其实就是理性的哲学。
  •     16书104。1、本是借来给女儿看的,但女儿翻了几页不愿看,俺倒一口气看完了。40章,每章4000字,挺不错的。第2章之后,基本没中国什么事了。2、中国人不笨,先人能作周易,是有大智慧的。至于后来,坏就坏在腐儒手里了,尽在文字中打转,虚头八脑的,光想着当官了。而普通工匠在科技上靠经验摸索和代代传承,虽能造出世界罕有的奇迹工程,但抽象力还是差了些,科学在中国被压抑了太久太多。3、俺曾是个理科生,但学理科最大的动因还是不爱背陈词滥调、考高分上好大学,绝非热爱科学而学理科,甚至老师也不是因为热爱而教学。很多同学像俺一样,能解出难题、考出高分,却离热爱科学差得太远了。4、4年半前,俺写了个微博:100个钱钟书抵不上1个钱学森。现在,俺还是这么认为的。
  •     初级入门书。清浅。
  •     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在想少年们还需要这样的书吗?现在什么都可以在网上搜到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