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莫言

出版社:谭五昌 漓江出版社 (2013-01出版)
出版日期:2012-12
ISBN:9787540761769
作者:谭五昌
页数:234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消息传来,中国互联网上立即展开热烈讨论,有人为之欣喜,有人表示悲观,还有人呼吁不必在意这一奖项。专家认为这条新闻引发的热议反映民众期待中国文学获得世界关注。 文学杂志《收获》副主编程永新认为,中国人对诺贝尔文学奖的关注是很正常的,因为中国文学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巨大进步,他们希望得到认可。 译林出版社综合编辑部主任王理行认为中国当代文学的进步体现为愈加自信。“目前,一批颇具实力的中国作家的主体意识和自信心都已大大增强。” 他表示在改革开放之初,中国作家面对潮水般涌来的外国文坛各种文学作品眼界大开。不少人热衷于模仿自己心仪的外国著名作家,但现在他们在广泛了解外国同行并有意识、有针对性地消化吸收其长处的同时,已不再对其顶礼膜拜。 “现在中国作家能发现中国文化、观念、思维、题材和中国作家独特的个性在世界文学大家庭中应占有的位置。”王理行说。 莫言作品便是如此。作为莫言的朋友,程永新说:“莫言在农村长大,对中国乡村文化非常了解,并且他对中国的历史、社会和人性都有独到见解。” 遗憾的是,目前只有少数中国作家的作品经过翻译与外国读者见面。程永新表示像莫言这样通过出版社和经纪人在西方国家出版作品的作家是极少的。 由于中国的作品很难引入西方国家,中西方的文学交流仍然处于不平等状态。程永新认为中国文学难以被西方接受的原因主要在于翻译困难、意识形态羞异和文化差异。 王理行说,甚至很长时间里西方文学界很多人一直认为中国文学根本不值得关注。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越来越多的人把中国当代文学作为了解中国的窗口。因此,被翻译为外文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数量有所增加。 王理行说:“如果中国作家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必然会提升中国文学的影响力,毕竟这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文学奖。” 但许多学者和微博网友也呼吁要理性看待诺贝尔奖。 “诺贝尔奖不是奥运会。”王理行说。他指出,诺贝尔文学奖是一个奖项而非一场竞赛,是瑞典文学院的评委按照他们自己的标准评定的,选出的不一定是当年最好的作家。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杨扬认为无须过于在意是否得奖。“文学欣赏与个人审美情趣有关,不同人有不同的口味和偏好。”他还指出诺贝尔文学奖的平台有限,可文学的天地无边,因此呼唤广大读者更多关注中国的作家和他们的作品,而不是声名和奖项。 今年57岁的莫言是中国当代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代表作包括《红高粱家族》、《天堂蒜薹之歌》、《丰乳肥臀》等。 对于媒体的热烈报道和外界的广泛关注,莫言以“我没看法”低调回应。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将于北京时间本周四晚七点揭晓。

前言

时间是有重量与色彩的。历史必将证明而且目下已经证明,2012年对于中国当代文学界、文化界乃至普通的中国民众而言,将成为一个充满着民族情感的狂喜、自豪同时又交织着喧嚣与骚动的国人心态的特殊年份,这一切,皆缘于2012年10月11日中国当代作家莫言获颁诺贝尔文学奖这一历史性事件。作为一位为人们所公认的享誉世界文坛的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莫言获颁诺贝尔文学奖无疑深刻的抚慰了百年来中国作家及国人身上普遍潜藏的“诺贝尔情结”,一时间,人们奔走相告,互传喜讯,反响强烈,可谓举国欢庆,群情振奋。尽管在莫言获诺奖之后,围绕着奠言的获奖及其创作本身,文学圈内圈外的广大人士纷纷发表高论,各抒己见,在对莫言的好评如潮与巨大褒奖的后面,也不乏不少尖锐的质疑与批评之声,对于一位作家(无论他是多么杰出与伟大)的正常争议置于当下中国的文化语境中来看,并回溯近百年来中国作家与知识分子在西方中心主义笼罩下的边缘化历史境遇(总与诺贝尔文学奖擦肩而过是其最为典型的文化表征之一),则不难窥见新世纪(21世纪)中国作家与知识分子及国人身上颇为复杂、微妙、富有戏剧性的文化心态。这其中的意味是无比深长的。于是,这万众瞩目的莫言,这众说纷纭的莫言,便成为2012年最为光彩夺目的一张中国面孔,成为2012年世人艳羡的中国本土“诺奖梦”最为成功的先行者。    简言之,在生肖属龙的2012年,莫言获取诺贝尔文学奖具有极为典型的文化象征意义,它象征性的表明了当代中国人(龙的传人)的文学艺术创造力已经跻身于世界强国的行列。通过莫言这个2012年的超级文化符号,当代中国人很大程度上重获了一个优秀民族面对西方世界时必要与必需的文化信心。回到文学层面来看,莫言的此次获奖完全是凭借其文学成就与文本的思想艺术价值而打动诺奖评委的,而非此前在中国作家身上经常投射的非文学因素(至于某些人对莫言获奖的政治化解读则属于一种有意的误读,在此略而不论)。因而,莫言获得诺奖很大程度上象征着中国当代文学所取得的成就已经获得了西方文学界的高度认同,由此雄辩性地体现出中国当代文学是当今世界文学有机而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2012年莫言的象征意义我们看到,有着百年历程的中国新文学终于摆脱了长期被西方压抑的边缘化的屈辱境遇,从这个角度而言,怎样高度评价莫言获诺奖的意义也不为过。毕竟,莫言为中国当代文学赢得了一份难得的荣耀,为国人赢得了一份珍贵的文化自信心,更进一步说,在中国的龙年,一位中国作家问鼎世界顶级文学大奖,这无疑给中国当下的文学艺术蓬勃的创造力营造出一种空前喜气的启示性氛围。    从一种宏阔的文化眼光来看,我们在此刻见证莫言,就是见证莫言本人和中国当代文学创作成就的光荣时刻,就是见证中国当代文化创造力的光荣时刻。2012年,在中国的范围内,甚至在世界的范围内,不管人们怎样谈论莫言与诺奖以及莫言与诺奖之间的关系,莫言话题的焦点性与丰富性都将构成我们对于2012年最为深刻难忘的文化记忆之一,甚至构成我们内心最具亮点、最为生动的关于2012年的文化记忆。    缘于此,在莫言即将远赴瑞典斯德哥尔摩参加诺贝尔盛大颁奖晚会前夕,几近同步性的编辑出版由社会各界人士(尤其是评论家们)评说莫言的文集《见证莫言——莫言获诺奖现在进行时》,其切实的见证意味、有效的文化史料价值与文学研究价值,都是不言而喻的。而这本集子,也将构成我们对于中国当代作家莫言以及整个2012年色彩丰富绚丽、滋味浓郁多样的文化记忆之一。    是为前言。    2012年12月1日于北京京师园寓所

后记

2012年10月11日本来是个比较普通的日子,但当它与中国当代作家莫言联系在一起,当它与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结果的公布日联系在一起,尤其是这一天以一种戏剧性与喜剧化的方式圆了中国作家及国人的百年诺奖梦,这个日子就变得极为不平常.变得令许多中国人难以忘怀。    我清楚的记得,2012年10月11日下午4时许,我接到人民网的编辑王攻打来的电话,约好当晚七时左右电话采访我,题目是:“中国作家离诺贝尔文学奖有多远?”这种与诺贝尔文学奖有关的题目及讨论我以前经常在媒体上见到,但我这次感觉有些不同,我的直觉告诉我,诺贝尔文学奖离中国作家已经近在咫尺了。晚上六点,我进入北师大二教一0八教室,给学生们讲授中国当代文学热点研究课程,我当晚重点讲解的就是莫言、余华的小说创作。上课时,我怀着一种兴奋而激动的心情,告诉北师大的学生们(包括外国留学生在内),今晚,我们将见证中国当代文学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在诺贝尔文学奖的两个热门候选人莫言与村上春树之间,我毫无保留的倾向前者.我对学生们说:我预言莫言今晚将极有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上课到七点过后,台下的学生们当中突然起了一阵骚动,我忙问究竟,学生们纷纷回答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了!学生们是通过手机报、手机信息迅速获知这一重大的文学事件的!我闻讯大喜,当即在课堂上对莫言荣获诺奖表示由衷的祝贺与喜悦之情,学生们也欣喜万分,之后师生们在一种无限喜庆的心情中完成了当晚的讲课任务。    当晚的课八点结束,之后人民网的王玫编辑又和我通上电话了,下午的采访题目已经失效了,她让我谈谈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有关话题。当晚八点半左右,我在北师大南门对面的墨迹咖啡馆接受了人民网的电话采访,重点回答人民网的网友就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出的一系列问题,据悉,与我一同接受人民网电话采访的还有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先生。我情绪兴奋地回答着网友们对我的提问,对莫言获诺奖的原因、意义及其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启示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一时间侃侃而谈,也顾不上字斟句酌了。访谈约一个小时。结束采访后,在回家的路上,我回味今天在课堂上我预言莫言获诺奖的情景以及随后莫言获得诺奖的重大新闻,还是有些像在做梦的感觉.尽管我已有心理准各,但这巨大的喜讯来得如此迅捷,我还是有喜出望外之感(很多人都有这种感受),连莫言本人在事后接受媒体采访时都说对获诺奖感觉比较意外。因而,对莫言和他的朋友们以及许多中国民众而言,2012年10月11日之夜是一个非常神奇的夜晚。    此后,莫言成了中国各大媒体乃至世界各大媒体集体关注的焦点人物,在各类媒体上对莫言的各种评论连篇累牍,对莫言的各种研讨会也层出不穷。北师大文学院也于2012年10月16日专门召开了莫言获诺奖的庆贺会与研讨会。文学院的许多老师和在京的一些著名评论家、学者、编辑家、作家(如何震邦、陆建德、林建法、李洱等)应邀与会。会议由北师大文学院书记李国英教授主持,文学院院长过常宝教授致词,现场气氛热烈.大家争相发言,文学院师生的喜悦与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因为莫言是北师大校友作家,莫言的这一身份无疑为北师大文学院赢得了空前的荣誉。也因为这一原因.莫言的恩师、北师大文学院资深教授童庆炳先生对莫言获诺奖备感欣慰,他卧病在床接受了学生记者的采访,精神振奋地对莫言的获奖畅谈了二十八分钟的感想。顺便提一句,作为一个当代文学研究者,我这次及时性的受到人民网、中国教育电视台、作家网等媒体的邀请谈论莫言获奖,恐怕与自己的北师大文学院教师这一身份不无关系,从这个角度讲,我委实沾了莫言北师大文学院校友作家这一身份的光呢。    不过.作为一名当代文学研究者与当代文学专业教师,专业的敏感是我觉得很有必要为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一历史性事件,以及莫言获得诺奖后社会各界对莫言及其创作的各种评说留下一份文字的见证。我在不同场合说过,莫言在2012年获得诺犯尔文学奖是20世纪以来中国新文学发展史上最为重大的文学事件之一,其里程碑式的文化意义是极为重要而深远的。如果不为莫言获得诺奖留下一份见证性的文字资料,不将那些零散的评说莫言及其创作的文字汇集成书,我个人以为是一个巨大的遗憾。何况莫言兄还在2010年一次性的馈赠给了我五本他的大著,并在每本书的扉页上都用心的签上了他的大名,体现出了他对我的慷慨友情.令我非常珍视,于公于私,我都要为获得诺奖后的莫言兄做一点有价值的资料留存工作。    于是就有了这本《见证莫言——莫言获诺奖现在进行时》的诞生。为了立体化的呈现莫言的作家形象与创作风貌,我本人有意向一批评论家、部分媒体记者、部分高校学子及社会各界代表约稿,意图让人们在对莫言见仁见智的众说纷纭中展示莫言作为一位重量级作家其人其文内涵的无限丰富性。在这些专业批评家与普通读者对于莫言的言说与评议中,大家绝不只是对头顶炫目光环的莫言一味高唱大唱赞歌,也有不少人态度冷静地对于“莫言热”现象予以了理性的剖析与反思,甚至萌发了某种忧思。我以为,这种常态化(正常)的学理性言说对于我们更加深入全面的认知莫言与莫言的文学创作,对于进一步深化莫言研究,都是很有裨益的。    《见证莫言——莫言获诺奖现在进行时》一书的问世,凝聚着诸多朋友的心血与劳动。在此首先要非常感谢漓江出版社对此选题的全力支持。同时要非常感谢我的当代文学批评界同行与朋友李敬泽、陈旭光、谢有顺、张志忠、张光芒、何言宏、路文彬、宋剑华、葛红兵、昌切、王春林、陈定家、黄伟林、李云雷、徐妍、刘复生、罗振亚、李润霞、张夏放、师力斌、晏杰雄、吴投文、荣光启、龚奎林、谭畅、董迎春、侯桂新等对我编选工作的积极配合与鼎力支持,这些评论界的重量级人物与新锐力量关于莫言的即兴性文章与学术论文,立场、角度各不相同,但总体见解深刻,行文精彩,为本书奠定了扎实的学术含量。而媒体界、高校学子及其他行业朋友关于莫言的言说文字,也有许多新人眼目的思想锐见与独特看法,进一步丰富了莫言话题的言说空间,在此也要感谢他们的积极参与。    借此机会,我还要对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的领导与同事张健教授、过常宝教授、李国英教授、张清华教授、张柠教授、曹卫东教授、李怡教授、杨联芬教授、刘勇教授、邹红教授、黄开发教授、沈庆利教授、康震教授、王泉根教授、陈晖教授、任翔教授、赵勇教授、王向远教授、李春青教授、董晓萍教授、陈子艾教授、李正荣教授、方维规教授、万建中教授、陈太胜教授、姚建彬l副院长、梁振华副教授、熊修雨副教授、张国龙副教授、张燕玲副教授、岳永逸副教授等表示集体性的谢意,在我本人自2004年起迄今为止任教于北师大文学院的八年时间里,上述领导与同事们在不同的时间段以不同的方式给予过我诸多的关心、帮助、鼓励乃至鞭策,倘若说我今天在包括当代诗歌在内的当代文学批评与研宄领域取得了一点点微不足道的成绩的话,是离不开北师大文学院领导与同事们给我营造的包容性与鼓励性的集体氛围的。因而,我在此要特意对他们表示衷心的谢意!    最后,我对为本书热心组稿的青年批评家晏杰雄、董迎春、周毅博士等人表示感谢。我的研究生刘君君与薛晨同学,以及粱艳华、周瑞琛、尹君、黄至煌、罗法长等同学为本书的文字录入与初步编排工作付出了劳动,在此一并致谢。    (谭五昌谨识2012年12月2日于北京京师圆寓所)

内容概要

谭五昌,2004年获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当代新诗研究中心主任。编著有《中国新诗300首》、《二十世纪中国新诗中的死亡想象》、《21世纪诗歌排行榜》、《中国新诗白皮书》、《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海子诗歌精品》、《可爱的中国——影响几代人的红色经典散文》、《大学语文》等近20种。2006年被中国作家网列为“新锐评论家”。2007年被评为“中国十大新锐诗歌评论家”。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辑媒体眼中的莫言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猜想引发中国人热议 中国作家莫言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文学回归我们的内心 评莫言获奖 融入世界海洋的中国心灵 莫言凭啥获诺奖 冷静看待湘潭“莫言现象”由热到冷 祝贺莫言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打开世界了解中国文学的窗口 莫言在西方 第二辑学子与大众眼中的莫言 被误解的“丰乳肥臀” 我观莫言小说之“恶” 莫言小说的饥饿感 莫言身在自由中 莫言——未过三岁 莫言20世纪80年代成名路 舌头上的莫言 作为“同时代人”的莫言 高密的秘密 从沈从文到莫言 浅谈莫言问鼎诺奖对于中国当代文学史的意义 与莫言无关 作家的胜利 历史灵魂的审襁——《红高梁》漫谈 “功”与“罪”的交织 ——《蛙》中“姑姑”人物形象分析 生命•救赎•信仰 ——对《蛙》中“蛙”的意象解读 乳房就是上帝 ——浅析莫言《丰乳肥臀》中的生命意识 我所认识的莫言 走出国门的“高密东北乡” 文学•莫言•电影 我看莫言作品中的农民形象 莫言小说的中国印象 聆听历史深处的回响 《红高梁》所带来的 对莫言小说的一点认识 关于莫言获奖之后的思考 汪洋恣肆与精雕细琢的结合体 ——略论莫言小说《酒国》的艺术特色 聆听故土的臆语 ——小谈莫言的怀乡情结 《蛙》的文体解析 浅读莫言的《倒立》 诚实而“不规矩” 莫言的意义在于未来 为生命谱写赞歌 土生土长土地情 如此真实如此美妙 ——我眼中的莫伯伯 也谈莫言 读莫言 莫言获奖的一点感想 关于莫言《檀香刑》的一些话 平常心看待莫言获奖 莫言印象 我和莫言的相遇 现代教育体制之痛 浅谈莫言获奖的理由 第三辑评论家眼中的莫言 莫言获奖的意义 时运交移质文代变 ——写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 莫言的国 ——关于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一次演讲 “大我”与“大声” ——《生死疲劳》笔记 张清华:应该在鲁迅与五四以来的文学谱系中认识莫言 莫言的文化意义:生命的劲舞感性的盛宴 ——以《红高梁》的电影改编为例 我们因何对莫言获奖失语 莫言:中国大地的见证者 不要让诺贝尔奖叫走中国文学的魂 躁动后的沉思 莫言获奖的理性思考 莫言小说的世界陛 我看莫言获奖 网评莫言:“含糖量高含金量少” 莫言:一个人的诺奖与一个国家的文学生态 莫言获奖的三重意义 “莫言热”的冷思考 在北师大莫言座谈会上的发言 机缘巧合选莫言——语文版高中选修读本选莫言小说始末 莫言获诺奖我们应该怎么做“ 莫言获诺奖水到渠成门 出乎意料的好结果 中国本土魔幻现实主义的胜利——我看莫言荻奖的原因 莫言:控制不住的语言门 超现实主义的食色图景——读莫言的长篇小说《四十一炮》 莫言文化 莫言:不能说的 文学是超越历史与政治的人性表达——莫言获奖的意义阐释 简论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偶然性与必然性 附录一 东方有鸟卅载不鸣何若“莫言”——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路线图(国外部分) 附录二莫言创作谈 我与《丰乳肥臀》——在哥伦比亚大学的演讲 用耳朵阅读 我的故乡与我的小说 关于《红高粱》的写作情况 附录三 莫言在瑞典学院的演讲:讲故事的人 莫言诺贝尔晚宴答谢词:这一切对我很像个童话 莫言诺奖授奖辞中英文对照完整版 后记

编辑推荐

《见证莫言:莫言获诺奖现在进行时》将构成我们对于中国当代作家莫言以及整个2012年色彩丰富绚丽、滋味浓郁多样的文化记忆之一。

作者简介

《见证莫言:莫言获诺奖现在进行时》对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进行了追踪式的关注,汇集了诸多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界的精英、翘楚与新锐人物对于莫言话题的及时评议,同时还汇集了国内媒体、高校学子及社会各行各业的读者代表对莫言获奖话题的相关言说,见解深刻、丰富、多元,言说者的评价立场、角度各不相同,全面而完整的呈现了莫言及莫言获诺奖的文学价值与文化意义。


 见证莫言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