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达与天鹅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出版日期:1987年
ISBN:9787540700027
作者:叶芝
页数:367页

内容概要

192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丽达与天鹅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对叶芝最深的影响,他说:“每天读一句泰戈尔的诗,让我忘记人世间所有的苦痛。” 其诗吸收神秘主义的精华,他不断地突破自己,并且追求道德上的完善,在美好、道德、信仰、希望、爱上面追求拯救之路。神秘主义其基本含义是指能够使人们获得更高的精神或心灵之力的各种教义和宗教仪式,基本信条就是世上存在着秘密的或隐藏的自然力。能够理解并操作神秘的自然力的人,必须接受过神秘知识的教育。这里,神秘的知识被认为是来自于原始古老的智慧,神秘的自然力被认为可以用来控制环境和预言未来。神秘主义对西方文明产生影响,而且还在继续产生影响。叶芝的神秘主义倾向受印度宗教的影响很显著,他晚年甚至亲自将印度经典《奥义书》译成英文。超自然的冥思是叶芝诗歌创作的灵感来源。
  •     对于历史——来吧,梦见帝国和国王,在火炉架上,把一颗颗栗子烘。一个个帝国兴起,一个个帝国衰落,在火炉架上,把一颗颗栗子烘。对于诗——我花上几个小时写下一行诗,还要显得那不是一刹那思想。对一只小松鼠——你为什么要逃跑,我只是想,搔搔你的头,然后就让你走。对于革命——革命万岁,更多更多的炮声,一个骑马乞丐鞭打蹒跚乞丐。革命万岁,更多更多的炮声!乞丐们换了位置,但鞭打照旧。对于文学——莎士比亚的鱼在海洋里游,远离尘陆;浪漫主义的鱼在快要到手的网中游;这些晾在海滩上喘气的又是些什么鱼?偶尔不知所云——我所要说的,是福尔德罗尔德罗里奥~对于远方——驶向拜占庭,那不是老年人的国度。对生活,对死亡——投上冷冷的一眼,骑士,向前!对于她——1889年1月30日,23岁的诗人与茅德•冈相遇。她22岁,是个漂亮女演员,她看过他的诗,主动与他交谈。她是富二代,却摈弃上流生活投身民族运动,这在诗人心中平添一轮光芒。他描述他们第一次见面:她站在窗口,身旁盛开一大簇苹果花;她光彩夺目,仿佛自身就是洒满阳光的花瓣。诗人一见钟情,1891年7月,第一次向茅德•冈求婚,遭婉拒。诗人一往情深,1900、1901年,再三求婚,均遭拒。1903年,茅德•冈嫁给军官麦克布莱德少校,不久婚姻失败。离异后仍拒绝诗人追求。1917年夏,俩人重逢,诗人转而向她的继女伊莎贝拉•冈求婚,遭拒。9月,向英国女人乔治•海德•里斯求婚,她答应了。是年10月20日完婚。在他生命的最后几个月,他还给她写信,约她出来喝茶,遭拒。她还拒绝参加他的葬礼(这个女人什么星座呐~~)1893年,他为她写下——当你老了,头发白了,壁炉旁犯困,取下这本诗。慢慢读起,怀念从前,你的眼神,潋影重重。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真情或假意,但祇有一人用朝圣者般的心,爱你衰老面容上岁月的痕迹。当你在燃烧的壁炉旁俯首追忆,此情当时已惘然。他还在千山万水千山万水间,在漫天凝视你的繁星后隐匿他的脸
  •     《人和回声》(The Man And the Echo)是叶芝写于晚年的一首诗,在叶芝无数的抒情名诗中或许算不上知名,但这首诗继承了叶芝浓郁的抒情风格,同时又融入了诗人深沉的生命感悟。全诗共五大节,人的声音和回声交替出现,这种安排明显地是根据希腊神话中埃可女神(Echo)的传说而来。第一节,诗人首先将自己置身于一个黑暗而散乱的环境中,然后紧接着点出自己“已经是又老又病”,即诗人将自己晚年的处境比作地底深处的无限黑暗。但是,诗人并没有停止思索,他在不断反思自己的人生,试图得到一个圆满的答案,可结局是“从未找到正确的答案”。诗人随后思考了自己曾对他人造成的不良影响,担心“从此就要倒下,一命归阴。”然后,“回音”像埃可女神一样,重复“人”最后说的几个字词,即“倒下,一命归阴。”接下来,“人”继续言说,但诗人笔锋一转,写到死亡的无意义,在死亡中不可能写出“伟大的作品”,叶芝在这里突出了今生远胜来世的观点。但是,诗人清楚地意识到人最终无法逃脱被死亡所捕获的命运,灵魂也将面临“审判”。“回声”再度出现——“沉入黑夜之中。”最后一段“人”的声音以两个问句开始。但在这里,诗人似乎悄悄地向“黑夜”的意象中注入了“死亡”之外的另一重寓意——人类的未来。诗人先是质疑死亡后(人类未来)欢欣的存在,然后进一步质疑人类的认识极限——“我们又知道什么,除了我们/在这个地方面对着面?”从死亡的寓意来说,这很像孔子“未知生,焉知死?”的驳问。诗人继而使用了另一个隐喻——被袭击的兔子正在尖叫。西默斯•希尼(Seamus Heaney)认为诗最后两行的韵脚并不完美,而且也不应该完美(It is not a perfect rhyme, nor should it be),因为在代表文明的“想法”(thought)和代表暴力与死亡的兔子的“尖叫”(crying out)之间,并不存在完美的和谐。 希尼认为,在这首诗中,回声传递的是“人”自己最为极端和枯竭的标识(And what the echo communicates is the man’s own most extreme and exhausted recognitions)。《人和回声》试图在一个血迹斑斑的自然与冷漠的世界中把握历史性的存在。回声标记出思维活动的极限,正像它召唤思想向前至最大极限(The echo marks the limits of the mind’s operations even as it calls the mind forth to its utmost exertions)。 我的观点是:叶芝在诗中(尤其第一节)向自己的过去发问,反省曾经的所作所为,这实际上体现了涉及回忆的诗歌的一个共同特点,即诗人向过往岁月发出声音,这个声音触到过去的回忆,再返回诗人的耳中,但这个回声已不再尽然是原本的声音,而是加入了回忆中的一些东西,这些东西可能是曾被诗人遗忘的经历,也可能是诗人过去不曾意识到的体验。所以,回声能够使人重新认识自己。发出声音并等待回声是诗人存在的最基本方式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写作就是一种诗人与回声的互动关系。回声,或者说回忆的本质就在于不断地试图界定自我,在动态中努力寻找自我。其实不独是诗歌,凡是涉及回忆的文学作品中似乎都隐藏着一个活跃的埃可女神。普鲁斯特向回忆中索取一切,回忆成为了生命存在的根本方式,有无数的回声飘荡在书页间;萧红的《呼兰河传》中的小女孩和承受悲痛的萧红之间有数不尽的潜对话,过去的萧红匡定了现在的萧红;叶芝站在山谷中央,一遍遍向往事的群山发出呐喊,群山应之,于是叶芝听到来自过去的丰富的声音,这声音又丰富了叶芝自己。其实,关于这一点,表达得最好的还是希尼,他在《自我的赫利孔山》(Personal Helicon: For Michael Longley)一诗的末尾说到,“所以我写诗/是为了凝视自己,为了让黑暗发出回声。” (I rhyme/To see myself,to set the darkness echoing. )这应该是希尼对叶芝《人和回声》的一个精彩呼应吧。附:The Man And the EchoManIn a cleft that's christened AltUnder broken stone I haltAt the bottom of a pitThat broad noon has never lit,And shout a secret to the stone.All that I have said and done,Now that I am old and ill,Turns into a question tillI lie awake night after nightAnd never get the answers right.Did that play of mine send outCertain men the English shot?Did words of mine put too great strainOn that woman's reeling brain?Could my spoken words have checkedThat whereby a house lay wrecked?And all seems evil until ISleepless would lie down and die.EchoLie down and die.ManThat were to shirkThe spiritual intellect's great work,And shirk it in vain. There is no releaseIn a bodkin or disease,Nor can there be work so greatAs that which cleans man's dirty slate.While man can still his body keepWine or love drug him to sleep,Waking he thanks the Lord that heHas body and its stupidity,But body gone he sleeps no more,And till his intellect grows sureThat all's arranged in one clear view,pursues the thoughts that I pursue,Then stands in judgment on his soul,And, all work done, dismisses allOut of intellect and sightAnd sinks at last into the night.EchoInto the night.ManO Rocky Voice,Shall we in that great night rejoice?What do we know but that we faceOne another in this place?But hush, for I have lost the theme,Its joy or night-seem but a dream;Up there some hawk or owl has struck,Dropping out of sky or rock,A stricken rabbit is crying out,And its cry distracts my thought.

精彩短评 (总计21条)

  •     曾经拥有过
  •     翻译得太平了太白了吧。
  •     翻译尚可
  •     看的我真是纠结,,不过幸好最后又关于叶芝墓志铭那首诗的完整版
  •     这个选本其实很不好。
  •     翻译太平庸
  •     为他不可侵犯的玫瑰而来。。。
  •     詩
  •     直到现在也不知道为什么一直不喜欢叶芝和聂鲁达?不管是谁译的。
  •     诗好,译得也好~
  •     87年出版,29年了。
  •     太喜欢了。不仅仅是善良美好吧。一个诗人不凡的一生。
  •     很多伟大的诗人都是个巨大的综合体,他们的诗歌能包容许多因素,也因此而丰富动人,叶芝无疑即是如此。
  •     1923 《当你老了》
  •     2016-11-18
  •     2/3
  •     我写抒情诗的早期教材之一。
  •     你不会老
  •     诗人爱上暴烈明艳的女性,反对她的激进,但热爱她的激情。
  •     不如傅译
  •     叶芝很牛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