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味在人间

出版日期:2016-1
ISBN:9787549573735
作者:陈晓卿
页数:308页

内容概要

陈晓卿
纪录片制作者,美食专栏作家。
1965年生于安徽灵璧,1989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现名中国传媒大学)后,入职中央电视台工作至今。1991年开始拍摄和制作纪录片,作品有《远在北京的家》《龙脊》《百年中国》《一个时代的侧影》《甲子》等。
2012年,领衔制作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央视首播后引起广泛关注,后陆续在台湾、香港以及新加坡等地播出,影响遍及海内外,成为年度话题。
因对各种食物不加挑剔的热爱,且热衷搜寻平民美食,朋友戏称为“扫街嘴”,十余年前开始在报刊写作美食文章,《至味在人间》一书即此前文章的首度精选结集。

书籍目录

代序 舌尖上的假想敌/沈宏非
辑一 每个人的珍珠翡翠白玉汤
一坛酱,四十年
荤腥的妄念
一切不能拌饭的菜都是耍流氓
魔蛋
一碗汤的乡愁
父母大人的饮食偏好
豆腐干文章
年夜饭之味
每个人的珍珠翡翠白玉汤
荠菜花
弯腰青
最好的早餐
辑二 一个人的面馆
寒夜觅食
一个人的面馆
大隐于市
文艺下酒菜
风生水起
面瓜
白塔寺涮肉群落
京西无日餐
潜伏菜
一道菜主义
面的街
周瑜小馆黄盖客
白菜苔红菜苔
辑三 至味在江湖
面,不能承受之小
特色菜口味菜
不足为外人道也
红唇添香
油然而生的幸福
贴一身五湖四海的膘
数来堡
至味在江湖
犹抱琵琶虾遮面
螺蛳壳里的道场
看得见飞机的餐馆
花生的豆蔻年华
于勒叔叔的生蚝
辑四 吃口热乎的
儿行千里
卤煮的细节
吃口热乎的
睹食物思人
相濡以火锅
慢慢地陪着你吃
那些笑脸
除了蛋,我们来认识一下母鸡
辑五 留住手艺
不时尚饮食
留住手艺
三里河东三里河西
年代标志菜
台北一条街
不一样的怀旧
干瘪味蕾记忆
田螺往事
那条愤世嫉俗的鱼
他乡滋味
最后的吴江路
辑六 吮指之欢
一人分饰两角
挑剔的幸福与烦恼
人间烟火
和哪位明星吃饭?
平民食物的背影
从此站起来了
吮指之欢
请杜拉拉吃点什么?
菜系话语权
买菜单
食物的分贝
后记

作者简介

大隐于市的美食,散落江湖的佳肴,东奔西走,只为吃口热乎的;
一个人的饭馆,每个人的珍珠翡翠白玉汤,南来北往,至味只在人与人之间。
《至味在人间》是一个美食爱好者的十年饮啜笔记,陈晓卿将文字化作原料,以散文为碗钵,佐以故事人情之盐,把关于食物的独家记忆蒸炒煎炸而成此书。从千里之外的江湖至味到灵魂深处的家乡味道,从四面八方觅食的扫街嘴到饮食变迁的沧海桑田,从食客厨子店小二谈到饭菜与共那一人,拂袖笑破饭桌上的假面具,平民食物也看得人口水四溅之时,归根结底直抵人心:吃什么、在哪里吃这些问题远不如“和谁吃”来得重要,人间至味往往酝酿于人与人之间,最好吃的永远是人。


 至味在人间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5条)

  •     因舌尖上的中国初识陈导,瞬间被中华丰富的美食所俘获,也因此创造了相应美食销量的大喷涌,为吃货们着实提供了美轮美奂的味蕾冲击。想到读这本书,一部分因为陈导的影响力,更多的是想了解安徽的美食文化、风土人情。陈导和我的父辈经历过贫寒、饥饿,对美食当然更多的期盼和怀念。接着,进入北京入学后,能够品尝到全国各地的美食,比如延吉冷面,对朋友们来说是那么难吃的,但终于成为自己的最爱。在外地工作后,家乡美食已成为记忆里的一条线,我还记得笔者带着儿子去喝sa汤的片段,后成功父子俩的最爱。ps:家乡是每个人身上无形中的纽带。
  •     原本对陈晓卿的书不感冒的。《舌尖2》完全走偏了。沈宏非的序中说陈“不管我身在何方,胃总指向家乡的方向”,一语道破了一直盘旋却始终未明的情愫。在推荐文字中得知,陈出于宿州,挨着我的家乡徐州,饮食和方言上,这个区域自成一体,在各自省份中也是与南部地区各自不待见的所在。因为自己的胃也指着家乡,对《至味在人间》充满期待。自己要读的书,已有近10年没有在书店买过,为了在书里看到豆酱、五毒鱼、烙馍、羊汤、狗肉,还有荠菜、槐花、地角皮……流着口水奔去了书店,结果没货。立即当当下单,12小时后送到手中,咽着口水飞快过了一遍目录才细看。沈宏非自己文章花俏玄弄,序言到说了句实在话:“吃喝有道,写字有气……陈晓卿的气,是地气”,比起沈的玄妙讥诮幽默、殳的灵气清新,《至味在人间》就是一淮北大汉,简单粗暴直接。倒也爽利。全书我觉得有两句话最好,一句是“不管我身在何方,胃总指向家乡的方向”,是沈宏非说的;另一句是“为什么他的嘴里常含口水,因为他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也是沈宏非说的。
  •     《至味在人间》陈晓卿在世界读书日,抢购了理想国出版的陈晓卿签名版,一直放着没看,觉得是本谈吃谈喝的书,没什么内涵,但真正看完后,彻底打了自己的脸。之前对陈晓卿的印象就是《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美食评论家,这方面貌似香港的蔡澜,浙大的陈立教授都很厉害,而是名声也比陈晓卿大。沈宏非的序里有这么一段话:我发现,凡是写一手好文章的,字里行间总是潜伏着一个假想敌,或隐或现的。比如,曹雪芹的敌人是男人,金庸的敌人是女人;鲁迅的敌人是他人,托尔斯泰的敌人是他本人,张爱玲的敌人不分男女,只要是她的亲朋好友就行——陈晓卿的敌人,不是人,是城市,人造的城市。敌意之深浅,与城市体量及其距离乡村之远近,成正比。这段写的十分漂亮,于是我对陈晓卿的文字兴趣颇大,看后才发现真的是这样,陈晓卿热爱一切乡村美食,越是平常的食物,他越能找到最好。越是孤僻的食物,他品尝的兴趣越大。我看到了我与陈晓卿热爱同一种食材,在这一瞬间,我和陈晓卿简直是“酒肉朋友”。这种吃喝文章最重要的就是与读者找到共鸣,陈晓卿作为一个在北京的安徽人,他更热爱北方美食,更了解北方美食,我觉得他的舌头更能代表北方美食家。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味觉是最初和最后的乡愁。
  •     好看,有趣。
  •     一口气读完,拍案惊奇!果真是导演执笔,镜头感十足!专治厌食症,减肥者慎用。每次读完,必须来份鱼蛋或者关东煮方可镇压体内的馋虫。
  •     有意思,馋了
  •     食物其实挺难写的,纯文字很难传达食物的色香味和温度,加上图片难免成了菜单和广告。陈导这本“食谱”是专栏的整理,趣味轻松的文字和极具画面感的细致生动描述,倒恰好调和了两者的矛盾。书里的一些观点我很认同,特别是跑了多一些地方后越发能理解对食物的评价更多来自于自己的饮食习惯及当天的心情,很多美食其实并没有那么美。但这仍不能阻止想要去多一点地方品尝地道味道的向往,也许就像字里行间讲述的,食物里往往有跌落凡间的“大”道理,等待每个人用味蕾和思绪的细细咀嚼,然后形成你与这份食物的“独家记忆”。
  •     我觉得还行,起码我看的时候有点饿了
  •     一个很会吃的胖子在你耳边嘚吧嘚吧这么多年他是怎么吃过来的,并透过食物与吃这个行为上感受人间五味。插科打诨,娓娓道来,有趣,却也仅此而已。
  •     美食不可辜负
  •     坦白说没有一字一句看完,挑着看的,因为写的大都是老北京的美食,天远地远所以可望不可即。用岩松男神的话来作结“我一直觉得陈晓卿的美食文章比他导演的美食纪录片更好看,因为一个纪录片由于各种原因很难让他完全按自己的意愿来,但文章却可以由他任性的掌控,虽然信马由缰,却原汁原味原生态。”
  •     一本需要和大众点评一起看的书
  •     馆子推荐的不错,可惜文笔写的如同咀嚼蜡烛。还我18块钱!
  •     前半段挺有趣的,后半段,感觉没前半段有趣了,后劲不足?但是作者真的是一个极其有趣的人
  •     每天看几篇,不舍得看完,mark了几十家回北京想吃的餐馆。
  •     在网易云音乐听的,之后入坑看完,感觉良好。
  •     90后评价美食的参考类别:店铺装潢、服务态度……最后才是美食。作者抛开这一切,直奔美食,甭管你馆子装潢破烂,甚至只能站着吃,美食就是美食。作者笔下的美食,不至于让你口水三千尺,但是你能感受到食物的美味,更重要的是一份真实。文字间,你还能感受到作者对事物的那份热爱。如果说这本书能改我带来什么,那就是生活情趣吧。没有这个东西,这辈子真有点难捱呀!
  •     好久没有看到这么让人开心的书了
  •     文笔简直不可言说,没意思
  •     有文化的吃货随笔大抵如此吧,食物、爱以及情怀
  •     胃口太大了,文笔又不够,字里行间的小聪明倒是不少,所以老老实实写吃东西不好么?
  •     心细嘴贫的吃货,有时候还挺深刻。
  •     挺有意思的一本小书,满满的人生经历和乡愁。老实说,现在看起来感触不大,过些年年纪大了再看应该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     听完了
  •     不管我身在何方,胃总指向家的方向
  •     怎麼講,民以食為天
  •     kindle记录
  •     一个吃货的自我修养。我哪里是爱吃,我只是想家了。
  •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能吃是福,会吃是命。我觉得吃是一件很重要、高级的事情。陈晓卿不是一个纯粹的美食家,所以文章,也不是像蔡澜那种美食文章。
  •     整本都透漏出浓厚的人间烟火气
  •     可以当做北京饮食指南
  •     很喜欢作者的生活方式,所爱不过是市井的平凡小吃,体会的却是一方水土、一家子的悲欢喜乐。
  •     文字三分,因为内容都是写吃加一分。可以看出来作者受到蔡澜先生的影响还是蛮深的。各种北京的食物餐厅,慢慢随着时间的流逝也变化着。算是一个主观性比较强的纪录片。
  •     遠不如紀錄片靈動。
  •     比不过蔡澜
  •     一个美食爱好者的十年饮啜笔记, 一个饕餮客的江湖人生,从儿时的记忆到年长的岁月,从南方的细腻,到北方的粗犷,将食物散落于百万文字中,刀光俎影,江湖人生......
  •     不是每个导演都适合写书。
  •     毕竟根据指导找到了几家好店
  •     以前我不知道,爱好有这么大的能量。别提爱好吃了。看完明白了,没有这个喜爱和几十年的身体力行,陈老师大概拍不出《舌尖上的中国》,就是拍了,也不是现在的样子。 住在西边,书中好多地方是上班路上的必经之地,看着特熟悉。唯一只吃过一家,甘家口的柴氏牛肉面。寒夜一碗面和汤下去,温暖极了。肉嘛,有点点腻。
  •     如同舌尖中国,关注点都在以往、古旧的食物上,也是,还有什么现代美食让我们向往呢?
  •     挺有趣的人,挺有趣的文字。作为一个不会玩不懂吃的人,涨见识了。
  •     网易云音乐上听完的,适合做饭时候听,开胃。
  •     美食固然美,更美好的恐怕是每一次与美食相拥背后的那份情感。
  •     《至味在人间》是舌尖导演陈晓卿个人的美食记录集锦,比起纪录片的一板一眼,书中要随意很多,也可以不避嫌地推荐好吃的地方。初读不能完全理解,隔了一年后才懂了对城市的敌意,懂了至味本在田间地头寻常巷陌人间烟火。说到底任何一种算作文化的东西都在于情。
  •     文笔挺有意思
  •     丁酉年第4本,可读性强。一本值得读的闲书……
  •     一本非常接地气的实用美食指南。
  •     虽然都差不多,但听起来还挺有意思的,那些很饿的晚上……
  •     看得又哭又笑,用平板看的,差点没把平板给吃了…
  •     城市是如何发展,我们不太懂,但地球上不缺的是钢筋水泥的都市,缺的是人间烟火。
  •     想去北京把书里提到的馆子都吃一遍文笔真的很幽默 是本有趣的书
  •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