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兰多》章节试读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4
ISBN:9787532764068
作者:[英] 伍尔夫
页数:267页

《奥兰多》的笔记-第248页

《奥兰多》的笔记-第29页

奥兰多想告诉她,他是如何形容她的。可当他潜心寻觅意向时,那成千上万个意向却都是形容一般女人的陈词滥调,白雪,奶油,大理石,樱桃,雪花石膏,金丝带?都不配形容她。她就像一只狐狸,或一棵橄榄树;就像从高处俯瞰的大海波涛;就像翡翠;就像没有云遮雾绕的青翠山峦上那一轮红日——她与他在英国所见所知的一切都不同。

《奥兰多》的笔记-第248页

这些幻象的出现,另奥兰多大大松了一口气,她点燃一支烟,默默地吸了一两分钟,然后,迟疑不决地喊了一声:“奥兰多?”仿佛被她喊的这个人不一定就在现场。如果七十六个(随便说一个数字)不同的计时器在一个人的脑海里同时运转,那得有多少不同的自我——天哪,幸好不是所有的——同时寓居在这个人的精神世界里?有人说是两千零五十二个。如此说来,倘若这些自我里面正巧有人觉得很孤单,喊出了“奥兰多”(如果这是那人的名字),这不是再寻常不过的事吗?这一声呼唤的意思是,罢了,罢了,我对我的这个自我已经厌烦透了,我想要另一个自我。我们的朋友中经常有人就此脱胎换骨,重新做人去。但这种脱胎换骨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因为,虽然人们可以象奥兰多那样(来到乡间寻找另一个自我),唤一声“奥兰多”,但她想要的那个奥兰多未必肯露面。我们建立起来的这些自我,像侍者手中摞起的盘子那样,层层叠叠,他们都各自另有寄托,有各自的脾性,各自小小的原则和权力,随便你把这些称作什么(这些东西通常并没有什么名称)。于是,有的自我只愿意在下雨的时候光临,有些自我只肯在挂着绿窗帘的房间里露面,有的自我只有琼斯先生不在的时候才肯出现,还有的自我非要你答应给它一杯酒才肯来——不一而足;因为每个人与自我之间达成的不同条件会根据经验成倍地增加——有些条件实在太荒唐,不值在此一提。

《奥兰多》的笔记-第258页

称之为美……心想,我又可以开始生活了。我正在蟒湖水畔,她想,一排排裹挟着成千上万死神的白色巨浪袭来,而那叶小舟正攀上巨浪的巅峰……

《奥兰多》的笔记-第158页 - 第三章

一个能使幻想破灭的人,就既是洪水也是猛兽。幻想之于灵魂,就好比空气之于大地。没有宜人的空气,植物就会消亡,世界也不再五彩缤纷。我们脚下的地球无异于一堆焦枯的碳渣,我们踩着泥灰,烈焰般炙烫的鹅卵石灼伤我们的双脚。真相一旦被揭示,我们就将灭亡。生活就是一场梦。梦醒时分,即是死期。谁夺走我们的梦想,无异于夺走我们的生命。。。这完全是因为,越是看不清的,就越相信。。。他们两人就像两只志趣不同的瞎眼蚂蚁,偶尔撞在一起,在黑暗中摸索着穿越一片荒芜之地。

《奥兰多》的笔记-第72页 - 二

……对他来说,有些时候是度日如年,另一些时候则是光阴似箭。总之,想要估算人类生命的长度,我们是无能为力的。因为只要我们一说人生漫长,就会有人提醒我们人生苦短,比玫瑰花凋零还要短促。短暂与漫长,这两种力量主宰着我们不幸愚钝的头脑,它们能在同一时刻轮番主宰,这一点至今令人困惑不解……

《奥兰多》的笔记-第二章 - 第二章

他整张脸的表情才是最令人不安的。既没有贵族脸上那种让人看了心情愉悦的沉稳和镇定;也没有一个训练有素的家仆脸上那种体面的恭顺。这是一张七拼八凑的脸。虽然身为诗人但似乎他更善于责骂而非赞美;更善于大声吵闹而非柔声细语;更善于跌跌撞撞走路,而不是策马驰骋;更善于奋力争斗而不是悠哉游哉;更善于恨而非爱。他慌里慌张的动作和眼神中流露出的暴躁和猜疑,都暴露出了他的这些些特点。奥兰多有点不知所措了,但还是请他共进晚餐。

《奥兰多》的笔记-第136页

无论她旅行还是历险,无论她怎样深刻地思考,发生这样或那样的转变,都仍然只是自我塑造的过程。将来会怎样,只有天知道。变化将持续不断,而且可能是永无休止的。思想在激烈斗争,如岩石般坚固持久的思维惯性,一碰到另一种思想,就会顷刻崩溃瓦解,只留下一览无余的天空和闪烁的群星。想到这里,她走到窗前,不顾窗外天寒地冻,推开窗户,探出身去,让自己浸润在夜晚潮湿的空气中。她听到树林里传来狐狸的叫声,穿了在树丛中的野鸡发出的察窒声。她听到积雪从房顶滑落到地上的声音。

《奥兰多》的笔记-第77页

这庄园从未显得如此高贵而又温情脉脉。
那么,他何必要把自己凌驾于他们之上呢?想要超越那些无名创造者的作品,超越那些无形双手所付出的劳动是极端虚荣和傲慢无礼的。与其当一颗流星,燃尽璀粲,却留不下一丝灰烬,不如默默一生,在身后留下一座拱门,一方苗圃,一堵缀满果实的墙因为在这座庄园居住过的高贵男女,虽然不为人知,却从未忘记留些东西给子孙后代。厨房里总有一个温暖的角落留给老牧人;总有食物为饥肠辘辘的人预备着;他们即便卧病在床,也把高脚杯擦得铮亮;他们即便奄奄一息,也把灯火点得一片通明。他们虽然贵为爵爷,却甘于寂寞,愿与捕鼠人和石匠一样默默无闻。
这段给我的启示特别多。因为这种默默无闻地去给后代别人奉献的精神其实是很伟大的。少年人可能一时找不到人生的目标和方向,或者会去投身于光辉的事业中去。先人的业绩不仅仅只有那些披上荣耀的光环的那一部分, 更多的是往往被忽视的劳动。正是这些劳动才使得历史的延续。淡泊的情怀也许跟少年人的热情激昂的感情不一致,但只要明白默默无闻的伟大之处,就能培养博大、敬畏的胸怀。这对年轻人来说绝对是有益的。

《奥兰多》的笔记-第87页 - 二

……爱情有两张脸,一张白脸,一张黑脸;有两个身体,一个光滑滑的,一个毛茸茸的;爱情还有两只手,两只脚,两条尾巴,真的,所有部位都是两两成双,且互为对立。可是,它们又紧密相依,不可分隔。以奥兰多的情形而言,爱情向他飞过来时,面向他的是白脸和光洁美妙的身躯。爱情越飞越近,飘送过来欢快宜人的气息。突然,爱情摇身一变,露出了自己的另一幅面目;黑脸、毛茸茸的身躯、野蛮无礼。落在奥兰多肩上的,不是被称为天堂之鸟的爱情,而是被称为诱惑的兀鹫,肮脏污秽,令人恶心。……

《奥兰多》的笔记-第57页

在昏睡中,一只黑色的巨大翅膀,把最痛苦的记忆,即可能让人的生活一蹶不振的记忆,一笔勾销,抹去它们的苦涩,为它们涂上光亮的色彩,甚至对最丑陋、最卑贱的记忆也是如此。会不会是死的愤怒必得时不时地遮蔽生的喧嚣,免得它把我们撕成碎片?会不会我们天生必得每天一小口一小口地品尝死亡的滋味,否则就无法继续存活?

《奥兰多》的笔记-第二章 - 第二章

就这样,这位三十岁上下的年轻贵族不仅饱经世事,而且万念俱灰。爱情与事业女人和诗人,一切皆为为虚空。而文学不过是场闹剧。就在读了格林那篇《乡间贵族访问记》的当晚,他将自己的五十七部诗作全部投入了熊熊烈火,唯独留下了《大橡树》,那那是他童年的梦想,篇幅很短。如今他能信任的只有两样东西:狗和大自然;一条挪威猎犬和一丛玫瑰。这两样东西浓缩了世界的千姿百态,生活的千丝万缕。猎犬和玫瑰包含了一切。拨开迷雾见月明,他豁然开朗,把猎犬带在身边,去花园里信步游逛了。
猎犬和玫瑰。好意像。

《奥兰多》的笔记-第245页

就在我们也差点以为奥兰多真的已经被完全分解为碎纸片时,在车的右侧出现了一道绿色的屏幕,映出了缓缓飘落的小纸片;左侧也出现一道绿色屏幕,在它的映衬下,人们可以看到那些碎纸片在空中旋转飞舞;随着绿色屏幕在两侧不断向前延伸着,她有能看见自己脑海中的幻像了,她看见了一座农舍,一个农家院落,还有四头牛,都与现实生活中的一般大小。

《奥兰多》的笔记-第20页 - 第一章

我们或许都相信,如今的夏天和冬天,其炎热和寒冷冷的感觉也都与当年不一样了。当年,维绚丽的白昼与多情的黑夜,就如同陆地与江海一般,泾渭分明;夕阳更为红艳而炽烈,晨曦的曙她更为纯净;而我们今日昏暗迷蒙的黎明和黄昏,他们当时是无从知晓的。那个年代,时而阴雨连绵,时而干旱无雨。时而烈烈日炎炎时而阴霾密布。诗人们惯于将此诉诸诗情,讴歌玫瑰的枯萎和欐的凋零。讴歌时光短暂,转瞬即逝,继之而来的是沉眠不醒的漫漫长夜那个时代的人不会用温室或暖房来人为地延长或保存花朵的姹紫嫣红。他们不会了解我们如今这个时代不再精致、不再暧昧,越来越按部就班,充满疑虑。对他们来说,激情就是一切。花开花谢,日出日落,心爱之人得而复失。诗人们诉诸诗行的,年轻人就在生活中仿效。少女们仿佛玫瑰花,她们的花容月貌也如花季般短暂必娴在黑夜降临之前将花儿采摘,因为光阴匆匆,时不我待。

《奥兰多》的笔记-第137页

用脑子里固有的观点与一个不在场的对手抗辩,这使她获得了—种新的力量,这力量再次表明她的精神世界在成长。
“这里就是比土耳其强。头发,面饼屑,烟叶,我们就是由这些七零八碎的俗物混合而成的,”她说这番话时,脑子里想的是玛丽女王的祈祷书。“人们的思想是如此变幻莫测,汇聚了各种情感和意象。我们时而不满于自己的出身和现状!苦苦追求在苦行中升华,时而我们又为花园古径散发出的气息而不能自持,为画眉鸟的啁啾而泪流满面。”她仍像过去一样为纷纭的世事而困惑,这些事千头万绪,但其意义究竟为何,却没有任何提示。她把雪茄烟头扔出窗外,上床睡觉了。

《奥兰多》的笔记-第114页 - 二

一些小小的争端会令整个城镇遭到洗劫,成千上万的殉道者宁赴火刑,也不愿在不同观点的争辩中退让半步。人们心中最强烈的愿望就是说服别人信奉自己的理念。最令人伤心、令人义愤填膺的,莫过于感到自己所崇尚的信念被别人贬损。辉格党与保守党,自由党与工党,他们为何争论不休,还不是为了争夺权力?一个地区反对另一个地区,一个教区希望另一个教区倒台,不是出于对真理的热爱,而是为了压倒对方。每个人所追求的都无非是心灵的平静和他人的顺服,而不是真理的胜利和道德的升华……

《奥兰多》的笔记-第12页

这也许是奥兰多的过错。但是,我们怎能指责他呢?那是伊利莎白女王时代,当时的道德标准与我们现在不同,当时的诗人,风土人情,甚至蔬菜,也都与今日不同。一切都今非昔比了。仅就气候而言,我们或许都相信,如今的夏天和冬天,其炎热和寒冷的感觉也都与当年不一样了。当年,绚丽的白昼与多情的黑夜,就如同陆地与江海一般,泾渭分明;夕阳更为红艳而炽烈,晨曦的曙光也更为纯净;而我们今日昏暗迷蒙的黎明和黄昏,他们当时是无从知晓的。那个年代,时而阴雨连绵,时而干旱无雨。时而烈日炎炎,时而阴霾密布。诗人们惯于将此诉诸诗情,讴歌玫瑰和花瓣的凋零。讴歌时光短暂,转瞬即逝,继之而来的是沉眠不醒的漫漫长夜。那个时代的人不会用温室或暖房来认为地延长或保存花朵的姹紫嫣红。他们不会了解我们如今这个时代不再精致、不再暧昧,越来越按部就班,充满疑虑。对他们来说,激情就是一切。花开花谢,日出日落,心爱之人得而复失。诗人们诉诸诗行的,年轻人就在生活中仿效。少女们仿佛玫瑰花,她们的花容月貌也如花季般短暂。必须赶在黑夜降临之前将花儿采摘,因为光阴匆匆,时不我待。所以,如果奥兰多顺应了当日的时尚,追随了诗人的诗句,摘下了窗台上属于他的鲜花,即便那日大地仍覆盖着白雪,警觉的女王目睹了走廊上那一幕,我们也很难对他加以指责。他还那么年轻,充满稚气,只是性情所致罢了。

《奥兰多》的笔记-第12页

仅就气候而言,我们或许相信,如今的夏天和冬天,其炎热和寒冷的感觉也都与当年不一样了。当年,绚丽的白昼与多情的黑夜,就如同陆地与江海一般,泾渭分明;夕阳更为红艳而炽烈,晨曦的曙光也更为纯净;而我们今日昏暗迷蒙的黎明和黄昏,他们当时是无从知晓的。那个时代,时而阴雨连绵,时而干旱无雨。时而烈日炎炎,事儿阴霾密布。诗人们惯于将此诉诸诗情,讴歌玫瑰的枯萎和花瓣的凋零。讴歌时光短暂,转瞬既逝,继而来之的是沉眠不醒的漫漫长夜。那个时代的人不会用温室或暖房来人为地延长或保存花朵的姹紫嫣红。他们不会了解我们如今这个时代的不再精致、不再暧昧,越来越按部就班,充满疑虑。对他们来说,激情就是一切。花开花落,日出日落,心爱之人失而复得。诗人们诉诸诗行的,年轻人就在生活中仿效。

《奥兰多》的笔记-第4页

他踏上了一条长羊齿草的小路,这条路穿过一个隐秘的庄园,一直通往山上,人各种秉性也许是相互关联的,一种秉性必将伴随着另一种秉性。传记作者应留意到,笨手笨脚的人往往喜欢独处,奥兰多既然常常游到那只柜子,他自然也喜欢僻静的地方和开阔的视野,去感受那种永远永远永远的孤独。

《奥兰多》的笔记-第205页 - 第五章

于是,他们会继续交谈,抑或说,是相互理解对方。在语言日益不堪重负的时代,理解是谈话的主要艺术。

《奥兰多》的笔记-第198页

他身上有某种浪漫、侠义、热情忧郁且又坚毅的气质,正配拥有一个如此古怪,仿佛长着黑羽毛一般的名字―这名字令她脑海里浮现出乌鸦翅膀上那铁青色的光芒,它们嘶哑的笑声,以及羽毛从它们身上飘落到银色湖水中时,那蛇一般扭曲旋转的样子。

《奥兰多》的笔记-第51页

奥兰多是位染上文学病的贵族。他那个时代的人,尤其是他个阶层的人,大多幸免于此病,因此可以无拘无束地奔跑,策马驰骋,纵情欢爱。但也有人自幼就染上此疾,据说病源来自于希腊和意大利的百合花粉。此病危害极大,染上此疾的人,打手出拳时,手会颤抖,追寻猎物时,眼会迷离,开口求爱时会张口结舌。这种病的致命本质在于,错把幻影当作现实。因此,虽然命运给了奥兰多如此多的馈赠――衣食丰足,深宅大院,仆从成群,壁挂地毯,寝卧床帷,应有尽有,但他只要翻开本书,所有一切便都烟消云散了:占地力英亩的石彻大宅不见了,一百五十名从从消失了,他的八十匹骏马没了踪影,更无暇去清点那些壁挂地毯、沙发软床、瓷器餐具、瓶瓶罐罐、暖炉火锅,还有其他一些小巧、铂金的玩意儿全都仿佛海面污尔漫的雾气一般蒸腾挥发了。就这样,奥兰多坐在那儿,手捧书卷,形单影只,一无所有。

《奥兰多》的笔记-第190页

但对死亡的渴望依然压倒了她,所以当她说“邦斯洛普”的时候,其实是在说“我死了”。……当奥兰多说“邦斯洛普”时,在邦斯洛普的耳中,它同样也有着神秘的象征意义,它意味着分离和孤独,意味着在幽深莫测的大海上,他幽灵般地漫步于双桅船的甲板上。

《奥兰多》的笔记-第248页 - 六

……我们建立起来的这些自我,像侍者手中摞起的盘子那样,层层叠叠,他们都各自另有寄托,有各自的脾性,各自小小的原则和权力,随便你把这些称作什么(这些东西通常并没有什么名称)。于是,有的自我只愿意在下雨的时候光临,有些自我只肯在挂着绿窗帘的房间里露面,有的自我只有琼斯先生不在的时候才肯出现,还有的自我非要你答应给它一杯酒才肯来——不一而足;因为每个人与自我之间达成的不同条件会根据经验成倍地增加——有些条件实在太荒唐,不值在此一提……


 奥兰多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