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时代

出版日期:2015-6
ISBN:9787508651758
作者:[美]马丁·福特
页数:352页

内容概要

马丁·福特,机器人革命、人工智能、工作自动化领域的一流专家,在计算机设计和软件开发领域拥有超过25年的实践经验,著有《未来之光:自动化、技术发展和未来的经济》一书。

书籍目录

前 言 //I
第一章.自动化浪潮 //001
多功能的机器人工人 //007
机器人大增长时代即将到来 //008
制造业就业和工厂“回流” //011
服务业:工作机会的来源 //015
云机器人 //023
农业中的机器人 //025
第二章.这一次截然不同吗 //031
七大致命趋势 //038
技术进步的故事 //055
展望未来 //063
第三章.信息技术:前所未有的破坏力量 //067
加速和停滞 //070
为什么信息技术与众不同 //075
比较优势和智能机器 //080
长尾的专横 //082
一个道德问题 //086
第四章.岌岌可危的白领工作 //089
大数据和机器学习 //094
认知计算与IBM沃森 //104
在“云”端建造模块 //112
前沿算法 //115
境外生产和高技能工作 //123
教育与机器结合 //129
第五章.慕课革命 //137
慕课的崛起 //142
大学学分和能力为基础的文凭 //145
濒临崩溃的边缘 //150
第六章.机器人医生 //155
医学领域的人工智能 //159
医院及药房机器人 //165
老年人护理机器人 //167
数据力量的释放 //171
医疗保健费用和功能失调的市场 //172
第七章.技术与产业的未来 //189
3D打印 //193
自动汽车 //198
第八章.技术如何影响经济的增长 //209
一个思想实验 //212
不消费的机器 //214
不平等和消费支出 //217
经济学家的智慧 //221
技术和自动化如何影响经济增长 //225
当不平等扩大,经济增长是否可持续? //231
长期风险:被机器挤压的生存空间 //235
技术和劳动力老龄化 //240
中国和其他新兴经济体的消费需求 //243
第九章.超级智能和奇点 //249
奇点 //255
阴暗的一面 //260
先进的纳米技术 //263
第十章.新经济模式 //273
教育收益的减少 //276
反自动化观点 //279
基本收入保障 //283
激励很重要 //288
市场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 //291
佩兹曼效应和经济风险承担 //294
挑战、缺点和不确定性 //295
花钱成全基本收入 //298
人人都是资本家 //300
近期的政策 //303
结 语 //309
致 谢 //313

作者简介

未来的工作会是什么样的?还有多少工作机会是属于你的?你可能会想象或希望这一场机器人工业革命将像上次那样展开:即使一些工作被淘汰,但会有更多的工作被创造出来以满足新时代新的创新。在《机器人时代》中,硅谷企业家马丁·福特认为,你的想法完全错了,因为情况绝非如此。
随着技术发展的不断加快和机器自动化的发展,对人的需求将会减少。人工智能已经在大步迈进,所谓的“好工作”将会过时:很多律师助理、记者、上班族,甚至电脑程序员将被机器人和智能软件取代。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蓝领和白领工作都将蒸发,使工薪家庭和中产阶级家庭受到进一步挤压。同时,人们的家庭还要经受生活成本上涨的冲击,尤其是教育成本和医疗保健成本的上涨。
全球自动化趋势正加速到来,中国制造业面临的大难题将是机器智能和自动化带来的冲击。在可预见的将来,机器人行业将与大数据、移动通信等进行跨领域技术融合,基于服务创新的机器人产业体系也许很快就要到来。当下一风口来临的时候,你准备好了吗?


 机器人时代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资本主义社会里,收入分配包括资本收入和劳动收入,近些年资本收入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劳动收入,从而造成了社会不平等加剧的问题。事实上,劳动收入在近些年并没有随着生产率的提高而提高。中产阶级消费是经济发展的强大驱动力,劳动收入的停滞也就意味着经济发展缺乏活力。这是关键性问题。然而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使得人越来越可替代,而机器有着不会跳楼、24小时工作、边际成本低的优势,这也就意味着企业主(资本家)随着机器人成本的下降越来越倾向于用机器取代人,其结果就是工人和白领大量失业,收入减少,消费减少,因此经济发展会停滞不前。这个现象已经在发生,富士康正在计划用大量的机器人取代工人,东莞已经出现大面积失业现象;制造业回流美国,但是并没有带来显著的就业增加,这是因为,现在的企业只需要更少的人就能实现相比之前更多的生产。如果照这个趋势发展,中产阶级将逐渐被抽空,整个社会的经济将失去发展动力,人们的生活就会越来越糟糕。如何解决?作者提出的一个简单方案是向每个成年人每年发放 1 万美元,这是可以满足生活所需的最低标准了。我之前的观点也是类似的。虽然这种做法在现在看来太左了,工作的人会不开心:老子交的税都去养活那些不工作的寄生虫了。但是工作的人的财富在机器人的帮助下会远远超过 1 万美元,而且机器人负责了机械重复的工作后,给人类剩下的就是富有创造性,因而也会带来极大成就感和满足感的工作了,这本身也是一种奖赏。工人被机器人取代,从长远来看是一件好事,因为社会的财富总量是大大增加了,当普遍社会福利制度可以覆盖到每个人,贫穷将彻底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人们之间只是生活质量上的区别,但是即使最差的人也可以过上舒适的生活。
  •     引文:据国际机器人协会称,工业机器人在全球的出货量在2000~2012年间增长了60%以上,2012年的总销售额约为280亿美元。迄今为止,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是中国,机器人装置在2005~2012年间以每年大约25%的速度增长。1995~2002年,中国减少了大约15%的制造业员工,即约1 600万个就业岗位。而强有力的证据表明这一趋势有可能还会加速。动力机械公司的联合创始人亚历山德罗斯•瓦尔达克斯塔斯(Alexandros Vardakostas)则很豪爽地说出了该公司的目标:“我们的设备并不是为了让员工更有效率,而是为了完全取代他们。”该公司估计,快餐店每年平均向汉堡制作工人支付约13.5万美元的工资,而美国汉堡生产的总劳动成本每年大约90亿美元。动力机械公司相信,其设备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能收回成本,其计划的目标也不仅局限在餐馆,还有便利店、食品车,甚至自动售货机。19世纪末,近一半的美国工人受雇于农场;到2000年,该比例降至2%以下。——马丁.福特《机器人时代》正文:二十世纪,因机械技术的普及而产生的失业人口可以转向工业,二十一世纪,因自动化技术的普及而产生的失业人口,将远远的超越二十世纪因机械技术的普及而产生的失业人口,这些人将如何就业?二十一世纪,在工业制造岗位大幅减少、低技术含量的服务业岗位也将自动化的情况下,全球范围内,就业岗位将大幅度减少,我们的后代面临的是地球历史最为残酷的全球性的就业竞争。在工业时代,工厂所提供的就业岗位,并无多高的技术含量要求,农村里那些并未受过多少教育的人可以轻易的在工厂找到工作,但是现在,工业时代即将过去,自动化时代已经到来,工业时代所提供的这些低技术含量的技术岗位巨大部分都将消失,被机器人取代。在这种情况下,就业的可能性,只能指向一些高技术含量的产业与部门。如果没有接受过高学历教育,在自动化时代,根本就难以生存下去,或者说,不可能有尊严的活下去。工业时代,三十年内,阶层固化其实已经形成为事实,穷人想要通过在工厂没日没夜的做工,想要通过低廉的薪酬改变命运,概率太小。而自动化时代,穷人多生小孩往往不过是生悲剧,因为后续教育成本根本难以负担。无论工业时代,还是已经开始的自动化时代,现实的残酷,都将极大的压制穷人的生育意愿。以进化生物学的观点看来,人人都有着生育的内在需求,穷人如此,富人更其如此。在一胎化政策的中国,中高收入家因超生而承担着更多的社会抚养费,这种现象是相当的普遍。作为穷人,很多超生户,根本就是肆无忌惮,因为他们一没钱二没值钱的家具供以执法,唯一值钱的房子,一家子要住,要法制也要德治嘛,以人为本嘛,政府执法也不能就将人逼得没地儿住是不?那些有钱有家具的,自然是因忌惮因可供执法而成为遭遇执法的主流群体。政府没法迫使穷人缴纳社会抚养费,只能将矛头指向中高收入家庭。有经济实力的中高收入家庭,也就实际性的成为了社会抚养费的主要征收对象。这一名为“社会抚养费”的收费,其实我们也可以看作为一种公共税收,而且这种税收,就像是美国的遗产税一样,更多的由富人承担着。这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劫富济贫的税收种类中的主要品种。但是,现在这种税收已经被取消。放开二胎其实是对中高收入家庭的“减税行动”。这一特别的“减税行动”,给国家所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减税行动”鼓励了中高收入家庭的生育意愿,尤其是对中等收入家庭,鼓励的效应将更为明显。这种鼓励,对于未来社会的稳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低技术含量从业者的就业难以保障的情况下,穷人多生不过是给未来社会制造更多的不稳定因素。鼓励中高收入家庭多生,则能明显的改变未来的人口比例,使之高素质人口的比例在总体人口比例中上升,这对于未来的社会和谐稳定有着巨大的战略性的意义。其次,“减税行动”将加强中高收入家庭的社会责任感。中高收入家庭的社会责任感,对于一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与良性化,有着决定性的意义。一胎化政策与放开二胎的政策,事实上会对社会的精神生态和物质生态的恶化,有着截然不同的或推动或抑制的作用。这是有学理根据的。从进化生物学的角度看来,基因自身的意愿会影响个体的大脑和意识。被迫而只有一胎后代的个体,其社会责任感趋向于弱化。有着二胎后代的个体,其社会责任感趋向于强化。受控于基因自身的遗传需求,应对各种社会环境和国家政策,个体会在非语言思维的层面中,对此进行分析,也就是一种潜意识的分析。一胎化政策下,无数迫于压力选择一胎的家庭,一个人的基因只能遗传给一个人,那么,这种遗传的链条,随时可能会断裂。分析结果:未来社会,几乎与己无关了。因此而采取的行为模式:极度自私自利,只要自己此生此世快活,真是管他死后洪水滔天了。放开二胎的政策下,一个人的基因能够遗传给两个人,两个人再遗传就是四个人,四个人以后就是八个人,以此类推。分析结果:未来社会,也就是无数携带着自身基因的个体的社会嘛,毁灭未来,也就是毁灭自身了。因此而采取的行为模式:利己的同时考虑必要的利他,顾及后果、着眼未来。这也正是改革开放几十年来社会道德败坏、环境恶化的根源之一,也是未来社会为什么会变得更好的原因之一。博学多才的新一代领导人肯定是考虑到了这些,所以才做出了这一必将影响深远的改变。对于中国无数因此而受影响的家庭而言,今夜要不要戴套?取决于你对自身经济能力的自我认识。
  •     机器人时代 人类还是“有用的”虚拟世界中的机器人令人惊叹。现实中,机器人产业也令人眩目。比如,广东省就提出,至2017年,初步建成10个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建成2个国内领先的机器人制造产业基地,推动195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机器换人”。 技术突飞猛进的本质,就是要替代人类劳动,“它很可能对我们的整个文明都将造成破坏”,硅谷企业家马丁·福特(Martin Ford)在《机器人时代》一书中说道。“回顾历史,随着技术革新,人类一直在失去原有的岗位,却又创造出新的岗位,逐渐进化才是人类的发展进程。”日本“人形机器人”领域顶级科学家大阪机器人时代 <wbr>人类还是“有用的”大学教授石黑浩认为,机器人将改变人类生活模式。2013年6月,Google的安卓高级主管雨果·巴拉即透露,Google已经拥有“近乎完美”的英语和葡萄牙语实时语音翻译。自动写作技术也已被包括《福布斯》在内的顶级新闻媒体所使用,其30秒钟自动生成的文章涵盖各个领域,包括体育、商业和政治等。而且,“未来15年,由程序写出的新闻文章的比例或许真能达到90%以上”,“不少所谓的‘好工作’都将成为‘过去时’。很多律师助理、记者、上班族,甚至电脑程序员都将被机器人和智能软件所取代”(马丁·福特)。现在我们人类就像一群摆弄着一颗危险炸弹的无知孩童。即便是出于好意而创造的人工智能,它仍有犯下种族灭绝罪行的倾向。”牛津大学哲学教授尼克·博斯特伦与詹姆斯·巴拉特警告称,而史蒂芬·霍金也称“未来100年内,人工智能将比人类更为聪明,机器人将控制人类”。不少科学家认为,在越过“奇点”后,人工智能机器将比其制造者——人更加聪明。他们认为,过了这个点,一切都将以现在不可预测、无法想象的速度和形式发展了。以传统角度来看,自人类劳动带动生产力发展以来,生产力就与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形势息息相关。这就不免让人担心,如果机器人取代人类,不但整个劳动交换工资的体系会分崩离析,人类从事工作还有意义(或必要)吗?当人类不再需要工作,双手会不会退化成“猿猴的爪子”?机器人果真能毁灭人类?福特认为,这一“想法完全错了,因为情况绝非如此”。英国计算机先驱阿兰·图灵设计了一个甄别实验:一台计算机和一个人做竞赛,说服一个看不到它们的观察者,使其相信自己才是真正的人类。当机器人至少把半数观察者蒙骗了,才算通过了测试。但是,至今尚无一台计算机接近于通过测试。所以,所有对机器人将抢走人类工作、占领世界的恐惧都是毫无根据的。一如谷歌董事长施密特所言,“对人工智能的担忧,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但机器人与人类先前的任何前沿技术并无二致。历史经验已证明,过去的经济繁荣,大多数是因为采用新技术。”机器人可以替代人类从事某些工作,但是不能代替人本身。“机器人会成为我们的朋友”(施密特),科学进步终将为人类带来更美好的未来。尽管智能机器人在技能上能取代相当部分人类,但人类依旧控制着政治、社会和文化体系,并因此有能力做出最终决定。在机器人时代,人类还将继续扮演“有用的工人”,像感情、创造力、判断力和批判性思维还得靠人类实现。机器人时代到来了,作为科技创新和制造业水准的标志,无论是德国的工业4.0,还是中国的“中国制造2025”,或者是美国的“工业互联网”,都缺不了机器人的身影。根据“中国制造2025”,中国未来十年将以数字化、智能化与工业化、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为主线“让变革发生”,重点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一如诺贝尔奖得主、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家罗伯特·索洛(Robert Solow)所言,“数字化使得几乎任何情形都有海量数据可以利用,而且此类信息可以被无限复制和重复使用。”智能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正预示着一股强劲的市场需求正在萌发,更代表了工业自动化生产的发展方向。不可避免地,它将以压倒性的优势主导着制造业的未来。但是,这其实是一场管理模式的变革。说到底,机器人技术到底是为人类造福,还是为祸,仍取决于我们人类自己的选择。人类创造了技术,人类依旧能决定技术以何种方式塑造人类的未来。2015年7月28日成都晚报第12版http://www.cdwb.com.cn/html/2015-07/28/content_2225621.htmhttp://www.cdwb.com.cn/html/2015-07/28/node_305.htm原创稿件,谢绝任何网站、新闻客户端、微信公号等以任何形式转载,若转载或商用请致函致电商洽索取原创及润色后的完整版。但是,欢迎转发和分享至您的朋友圈。       新浪微博,欢迎互粉:http://weibo.com/1391089223/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描绘了未来的可能性,有时间要写读后感。
  •     推荐一看 - 集成了近年火热的业界语录,不看我就out了。(自己就是所谓离岸经济的打工仔,而且被IBM Watson威胁进行时。而且就是MOOC屡报屡废的渣。)所以这是一本中枪无数脊背发凉的书。罗列了太多细碎的新闻和数据,其实只看论点即可……讨论了生产力和消费力、reward的关系,然而无法讨论任何解决方案 - 分配方式还是和一百年以前一样停滞。北欧模式真的是解药吗?
  •     人工智能到底未来会在人类的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作者给出了种种分析,看的时候觉得危机重重。个人觉得人工智能可能会变成一个新物种,打破这个世界既定的规则也说不定。如果是这样,财富分化会以剧烈的速度进一步加剧,社会也许会面临大的变革。
  •     好玩
  •     奇点在天体物理学中,是指黑洞。而我们这个时代将要面临的奇点是技术奇点,不管别人对未来智能爆炸的前景有着多少的幻想,就我而言还是应该保持谨慎的态度。
  •     不错
  •     “生产效率的提升带来的对低收入工作的不可避免的消失,会提升整个社会失业率和收入不平等矛盾的激化。”作者偏悲观,我更倾向于人类善于达到一种平衡。
  •     技术和经济政治总是有关系的,美貌与这些也有关系,这个社会有好多东西,现在越来越清晰。
  •     我们对于机器的了解仍是太少。技术进步本身并不可怕(也没有令人恐惧的理由),可怕的是这种进步将如何作用于我们生存的世界。最后,作者预言凯恩斯主义在未来的复活。
  •     可怕...
  •     以一种学术的方式阐述机器对人类社会已造成的影响,但受限于奇点之后的盲区,无法对未来如何走向做出合理预测。但有一条我是非常信奉的,就是未来人类的劳动力将毫无兑换价值,唯有投资才会有收益(或损失),实现完全资本主义社会。
  •     从讨论机器开始,以讨论收入结尾
  •     普及了一些基本概念 扫除了一些误区
  •     由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引发的机器人浪潮,势必对未来的工作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狼来了,狼不远了。信息技术发展速度呈指数化特点,让这种变化趋势的影响不仅越来越快,影响面将不局限于就业金字塔的基座,而且可能到达金字塔的顶端。相比过去的工业化浪潮,通过加强教育和职业化培训对冲受技术发展上升的失业率,机器人时代造成的失业局面可能将完全区别过去的状况,造成永久性失业!由此导致疲软的消费市场,可能进一步恶化经济的正常运行。超级智能,自动化技术发展势不可挡,作为政府和个人将何以应对?作者对政府提出几种建议:福利及适当的激励机制让社会不至陷入“懒人社会”,刺激消费;增加和优化税收结构;加强基础设施投入解决当前高失业率问题。对于个人,作者没有提出很好的建议,不过教育和培训提高个人技能似乎是必不可少的。
  •     角度挺好,特别悲观,爽!科技发展对传统的生产分配规则及白领岗位带来大幅度的冲击之后,某些自诩中产精英的人才会停止问出“为什么要给不事劳作的穷人提供低保”这种问题吧
  •     讲述有关人工智能改变人类社会的前沿科技话题。出版于2015年,数据资料基本上也是近几年的,比较新,对人工智能将替代白领初级岗位以及相关行业观察有较敏锐的洞察和思考。但是角度较宏观,只讲危机,基本未提自动化的劣势。比如人需要消耗能量会疲倦,机器就不需要接电不会有损耗吗?机器的损耗维修和更新,就不需要耗费材料和能源吗?机器是为人服务的,即便是很多岗位被取代,难道失业人员就不用吃喝拉撒睡,不需要基本的消费了吗?全书也基本上是围绕人工智能(主要是指弱人工智能的工业和信息自动化)将对人类不同行业和岗位构成冲击,进而替代掉一些工作岗位,造成失业的一种隐忧。作者甚至将失业后人们的社会保障问题也有所涉及和讨论。但是不知道译者出于什么目的,在翻译书名时把书名中原本强烈的危机感改换得荡然无存。书中好几处有错别字
  •     了解未来经济的一把钥匙
  •     大数据将带给我们计划经济,而人工智能将带给我们共产主义。其实每个人都应当反思一下自己的工作是不是能被机器替代,“不可替代性”是一个人价值的根本。
  •     这本书很有前瞻性 全书总结: 1.智能化信息技术带来的是机器与软件的自动化程度的提升。 2.这种提升不同于过去的技术进步,它打破了旧产业被新产业替代,劳动力也随之迁徙,劳动力价值随之提升的循环。 3.循环被打破,引起就业市场的变化。一是普通劳动力被替代的步伐加快,二是白领工作也遭受威胁,部分工作岗位也在遭受侵蚀。 4.主要后果:一是劳动力被资本化,资本收益增加,带来无就业的经济复苏;二是就业市场萎缩,消费能力下降,经济增长受损;三是贫富差距两极化,带来消费和就业的两极化。 5.智能化信息技术还改变了未来的产业结构,未来诸多产业将不再依赖人力,劳动力本身被替代,无就业机会增加。 6.解决的主要手段就是政府介入,提供保障收入。
  •     前瞻性的为我们展开了未来的以及正在发生的经济现象,机器人取代人类的工作已经使人类的失业率增加或者,工作报酬低廉。由此可见,美国的实际就业情况并不好,在美国,即使制造业回归美国,其人们所能得到的工作岗位也不会增加多少。中国呢。
  •     中规中矩的一本书 前面讲技术只是为了引出最后作者自己对经济结构的设计
  •     看看
  •     浅尝辄止
  •     额,这是一本社会经济学读物
  •     非常值得推荐的一本书,整体基调比较悲观。为我们勾勒了一个未来的自动化乃至人工智能的时代,这本书最优秀的地方莫过于通过作者自身在相关行业工作的经历,揭示了未来自动化发展如何对经济、教育等等领域带来巨大影响并改变现有的发展模式,这才是最具有价值的
  •     虽然最初不喜欢译文,但是最终还是因内容而感到兴奋。整本书可以看到作者的悲观态度,似乎已经认定人工智能必将取代人类而占据工作,从而导致一个“jobless”的未来。为此作者花了大量的篇幅拿出已有数据来证明未来的大趋势。整本书与其说是在讲机器人不如说是在讲没有工作的未来,显然英文原书名会更准确地符合内容。 里面有一些很有趣的事例非常有启发性。个人认为是很不错的一本书。
  •     翻阅
  •     看完之后,有点更加迷惑了;有一些是很宏观的改变,涉及到我等渺渺小民时才会恍然明白,不过又很确定的一点是持续学习是不可避免的一种趋势了.
  •     超棒!这就是我一直想象中的未来社会!我一直觉得人类只是一种高级的机器人。被宇宙磁场和电磁波所塑造和影响的生物。看到书中所描述的未来被机器人所“统治”的世界,我竟然非常期待这一天的到来!想想也是激动。虽然我并不确定自己是否会被未来的机器人所淘汰成为无业的一员,我也不知道人类所创造的机器人是否终于会有感情和思维而反噬人类自身,但这样的未来只想想就觉得很amazing。
  •     本以为是说技术的,实际是一本说新技术对经济的影响
  •     描述了一个眼前的世界
  •     英文名称“ Rise of the Robots: Technology and the Threat of a Jobless Future”已经把书的内容表述得很清楚了,感觉到了作者确有几分借助“a Jobless Future”这样可能延续时日的悲观事实来吸引关注的意思;但其实无非就是一句话:高新技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冲击和影响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而且未来还将进一步放大。P.S.没落的中产阶级的的确确在过去的几十年被温水煮了太久,政府对企业家和金融行业放纵和过度宽容,一味地不思进取也真是令人痛心;然而各怀心思的精英团体们是否能够在快速变化的技术和经济形势下做出抉择,改革并制定出有益于大部分群体的制度?——大约是不能吧!
  •     应更名为经济时代,第九章未来
  •     其实,我觉得这是一本参考目录类的书籍,还可以。
  •     新时代“机器吃人”理论,及对自由主义经济造成失业和贫富差距的警戒,即使有危言耸听的嫌疑,但现有行业前景展望非常实际。评分过低,或许是报坏消息的总得不到奖赏。
  •     ”部分劳动力所从事的工作任务在一定程度上是常规和可预见的。……这一切都不需要机器人能像人一样思考。计算机要取代你的工作并不需要复制你所有的智力,它只需要完成你为获得报酬所做的具体事情就好。“——作者。作为科普性的读物刚刚好,以例子和思考为主。自打开始看这本书,一种危机感就没完没了的涌现,因为作者将一种危机意识讲述的淋漓尽致,然而,却也深刻的记得序言之中的观点——过分的悲观和恐慌也许是因为格局太小没有跳出来看。人工智能和人工智慧之间的界限在哪儿?机器人和人的替代性到底多少?的确是很有意思也很值得的思考。
  •     主要的论点就是技术发展,尤其人工智能的发展会导致大量工作消失,而且不会产生很多新的工作类型;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大部分人该何去何从?经济制度会有怎样的变革?人类会有怎样的变异?纳米技术、基因工程、人工智能最终将会促使人类走向何方,更好、变糟或者灭亡?
  •     最近人类简史、未来简史这种机器人即将代替人类的书看了好几本,很有危机感,阶级差距日渐加大并固化,又受到科技高速发展、自动化机器人的威胁,蓝领白领快消失了,信息技术进步对经济影响巨大,生活成本也不断上涨。还没有受到自动化影响的领域是医疗保健和高等教育。在经济大萧条时期,收入反而上涨的人中,95%是收入排前5%的高薪人群。想应对自动化背景下的经济影响,最佳手段就是保证无条件基本收入。
  •     作者思想深刻,但是作者肯定是一个偏技术或者经济学类的学者,对于人文社会漠视的非常厉害。虽然将来很多的工作会被机器人取代,但是人不是冷血动物,机器即使再搞笑也没办法满足人的内心需求。就像现在高端酒店没落,主题酒店崛起一样,未来社会在技术进步的同时一定会伴随着人文的腾飞。
  •     看了之后深受刺激,没看完时就曾跟人说,看得冷汗涔涔。书中介绍了各个领域机器人发展的最新进展,时间大约截止到2013年,很刷新了我的认知:一直以为会被机器取代的只是体力劳动,原来翻译,写作,作曲,医疗,教育,驾驶等等,都已经逐渐可被机器人取代。随之而来的经济困境似乎是个难解之题,人工被代替-失业-没有收入-消费需求降低-生产降低-经济衰退。本书提出的解决方案是最低收入保障,或是资本强制再分配,似乎都不是根本之道。共产主义或许是一条出路,资源不通过劳动而是按需求重分配。但又如何保持人的动力呢?说不定以后高等教育的意义,真的变成“让人更懂得如何打发闲暇时间"。细思恐极。我们或许会成为最后一代未被人工智能严重威胁的。这样想来,现在的工作虽然各种烦恼,仍值得庆幸和珍惜。
  •     还是有些新观点,值得一读
  •     有機會看看原版哈,本來對機器人的印象流俗於變形金剛,原來是講機器對經濟的發展,忽然決得科技發展對未來人類勞動力發展損害好大⋯⋯
  •     可以一读,不过有效内容可以概括成几篇文章,干货有,多余的赘述也有。有些观点还是不错的
  •     又一本关于人工智能以及机器人发展的悲观预言,很不幸的是,那些关于机器替代人的未来恐怕都是真的。数字往往比想象靠谱的多,美国就业率在制造业回流美国后并无起色的事实,证明了普通工人已经在被机器所取代了,至于脑力工作者们的可替代性,也许三月份Google的alphago和李世石对决,就能让普通人看出些端倪来了。奇点将至,比起忧虑被替代,引发人们认真思考下怎样拥抱这必将到来的机器人时代,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     “计算机要取代你的工作并不需要复制你所有的智力,它只需要完成你为获得报酬所做的具体事情就好。”作者关于人工智能和自动化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偏负面,但确实也向从事着常规化、可预期工作的白领和“中产阶级”敲响了警钟。这本书罗列数据虽然有选择性,但推理符合逻辑,读得人冷汗直冒。
  •     可能被改变的一些行业:写作,翻译,教育,自动驾驶,律师,医疗,音乐,绘画,购物,k歌,3d打印建筑业,优步打车,移动支付,餐饮麦当劳做汉堡,共享单车
  •     要想不被机器人抢走饭碗,学习编程适应时代就可以了吗?机器人能够自我进化吗?作者的悲观论调于我心有戚戚焉!
  •     开了眼界~但是写得太悲观了,有些观点感觉经不住推敲
  •     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正在迅速的侵占人类的工作机会,过去的30年,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远高于工资的增长。长此以往消费将持续萎缩。作者在忧虑美国经济的未来,而这不就是中国人幻想的理想社会化吗?工作不再是必须,而成了额外的精神追求。我们到是应该考虑为这个休闲时代提供什么服务。
  •     虽然没有回答到我内心最深处所疑惑的那个“奇点”,但还是不失为一本很好的科学读物,层层深入,简明易懂。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