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的再转型

出版社:沈志华 九州出版社 (2013-01出版)
出版日期:2013-1
ISBN:9787510815003
作者:沈志华
页数:445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丹吉通报说,印度秘书处不同意南布迪里巴德同志与丹吉一起前往莫斯科,因为目前南布迪里巴德的观点还很不成熟,根本无法做出明确的决定,由于思想上动摇不定,他甚至都无法为报纸写文章。这样,他自然不能在出访苏联期间执行党内多数人所确定的路线。丹吉说,如果我与他一起去苏联,那么“他到时候就可能对我的观点提出不同意见。”有鉴于此,印度共产党民族委员会决定,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兄弟党面前,只能有一个人来作为印共的正式代表,他将有权以党的名义讲话。最终,丹吉被任命为党的代表,而南布迪里巴德则由于自己的动摇不定被取消了前往苏联的资格。丹吉明确声称,他个人也反对让南布迪里巴德去莫斯科和北京。 丹吉说,自己与贾·尼赫鲁的会谈进行的很顺利。据丹吉说,贾·尼赫鲁了解国内右翼势力的危险,其中包括反对政府的不结盟政策。贾·尼赫鲁说,他对此并不担心。丹吉建议贾·尼赫鲁加强国大党的活动,对政府的政策和贾·尼赫鲁本身提供支持,并提请贾·尼赫鲁重视国大党在在野党活动不断加强的情况下所表现出的那种优柔寡断的悲观情绪。于是,贾·尼赫鲁问:“我该怎么办呢”,有人建议我在国内5—6个大型中心城市举行国大党和与我关系比较密切的几个组织的大规模政治集会,并在集会上发表演说——明确政府的政策和拒绝右翼和反对派所提出的纲领和论断。据丹吉说,贾·尼赫鲁已经同意在明天举行的印度国有企业职工大会上发表演说,然后他还要组织一个国大党大型集会并在会上发表长篇演说。丹吉说,贾·尼赫鲁很快还要前往孟买和马德拉斯等城市并在那里的集会上发表讲话。 丹吉继续说道,“在与尼赫鲁会谈期间,我没有直接表示希望梅农辞职的意思,但已向他作了相应的暗示。我说,如今印度国内所有针对政府的指责都集中在梅农身上,但我们有可能揭露这些人,因为他们反对的实际上就是尼赫鲁本人。”丹吉认为,当前线第一次失利之后梅农就应当立刻递交辞呈,那样就可能对挽救政府有所帮助。其实那时就应当让他走人,至于现在更不必帮他。由于承担着联合国的工作,梅农实际上对印度军队的状况并不很了解,只是由于他对印度国防工业的发展所做出的重大贡献,才在国家各部门中拥有了显赫的地位。丹吉补充道,梅农在国内树敌颇多,不说各种政治上的原因,仅就他沉闷的性格和尖刻的言语等主观原因而言,便已使许多国大党人和与政府亲密人士非常反感。据丹吉回忆,自己曾与梅农在伦敦共事两年,从到达那里的第二周起他们便绝了交。

前言

编者说明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追寻当下诸多问题的历史根源,是历史研究者的重要使命之一。冷战持续了近半个世纪,不仅主导了战后世界的政治格局,影响到许多国家的发展方向,甚至对当前一系列国际纠纷和冲突还在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正因为如此,在冷战结束后的国际学界掀起了“冷战国际史”研究的热潮。作为中国“冷战国际史”这一新兴学科的创建者之一,沈志华教授为该学科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自费从俄国和美国收集了大量宝贵的第一手档案文献,并无偿地提供给国内外学者使用,从而为该学科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他本人,更是与这些档案朝夕相处,潜心研究,近二十年来主编了多部档案文献集,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和专著。这些成果,在很大程度上改写了中国乃至国际史学界对中苏关系、朝鲜战争等重大历史过程和历史事件的叙述。为此,我社把沈志华教授1994年以来发表的部分论文,根据“冷战的起源”、“冷战的转型”、“冷战在亚洲”、“冷战中的盟友”、“冷战的再转型”五大主题编辑为五册,以飨读者。除了对冷战史这个广泛领域中许多不同事件或过程的描述,这些论文集也收入了沈教授对同一论题在不同年代的研究成果,虽然有些内容显得重复,但更多的是对历史过程表述的细微变化,甚至是完全不同的结论。这恰恰显示出随着档案文献不断解密和公布而反映出来的冷战史研究发展和变化的历程。对于年轻一代的研究者,了解这一历程可能更为重要。同时,在每一册中,作为附录,我们还挑选了沈教授整理、编辑的部分国外档案文献,相信对学者的研究会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九州出版社

内容概要

沈志华,1950年4月出生。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终身教授,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历史系兼职教授,美国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高级研究员,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名誉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冷战史,苏联史,特别是中苏关系史和朝鲜战争。沈志华是中苏分裂、俄国档案解密第一人。

书籍目录

赫鲁晓夫、毛泽东与中苏未实现的军事合作——关于防空协定、长波电台及联合舰队问题的再讨论 一、双方的合作愿望与苏联的领导者心态/2 二、中苏实现军事合作的良好条件和背景/8 三、赫鲁晓夫的一相情愿与毛泽东的过激反应/12 四、中苏两党会谈的表面结果与潜在阴影/17 毛泽东、赫鲁晓夫与一九五七年莫斯科会议/24 1958年炮击金门前中国是否告知苏联?——兼谈冷战史研究中史料的解读与利用 炮击金门:苏联的应对与中苏分歧/74 一、困惑:毛泽东决定炮击金门的目的何在/75 二、恼火:赫鲁晓夫像傻子一样被蒙在鼓里/81 三、尴尬:莫斯科不得不为北京提供核保护/86 四、分歧:中苏关于处理危机的不同方针/93 苏联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反应及其结果——关于中苏分裂缘起的进一步思考 一、竞赛的目标:超英赶美还是赶美超苏/104 二、苏联的态度:从热情支持到谨慎反对/111 三、中共的反应:从耐心期盼到愤怒出击/121 难以弥合的裂痕——苏联对中印冲突的立场及中苏分歧公开化(1959—1960) 一、中印纠葛初起及莫斯科的关注/l31 二、中印冲突升级与苏联的中立态度/140 三、中苏领导人面对面的激烈争吵/l48 四、中印冲突升级与中苏分歧公开化/154 结构失衡:中苏同盟破裂的深层原因/166 一、一个现象和两种解释/l66 二、我们的分析框架和思路/170 三、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结构失衡/l77 附录 中央情报局对中国局势的评估和预测/182 关于中苏两党分歧的俄国档案/219 关于台湾海蛱危机的俄国档案/344 关于中印边界冲突的俄国档案/358 人名译名对照表/440

编辑推荐

《冷战的再转型:中苏同盟的内在分歧及其结局》由九州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冷战国际史研究文库:冷战的再转型•中苏同盟的内在分歧及其结局》的作者利用国内外已解密档案文献,分析中苏同盟的内在分歧及其结局:一是毛泽东、赫鲁晓夫与1957莫斯科会议以及中苏为实现的军事合作;二是炮击金门引发的苏联反应和中苏分歧;三是“大跃进”、人民公社及苏联的反应;四是中印冲突以及中苏分歧公开化;五是中苏同盟破裂的原因、过程和结果分析。《冷战国际史研究文库:冷战的再转型•中苏同盟的内在分歧及其结局》附录四个大档案及外国人名译名对照表。

图书封面


 冷战的再转型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0条)

  •     资料太多了。。。真正看的。。好少
  •     对现代国家观念无反思,对实证方法无警惕,不能算一流。
  •     很有意思的一本书,从解密的前苏联档案中看了很多和中国正史角度完全不同的阐述,试引用一段赫鲁晓夫的话“为什么你们能够批评我,老大哥就不能批评你们;你们口口声声说社会主义阵营以苏联为首,但对苏共中央的观点连起码的尊重都没有”。中苏同盟酝酿过程五年,友好合作时间总共十年,其中蜜月三年,分歧争吵直至破裂经过十年。近代国际政治中同盟体不胜枚举,中苏同盟为何如此短命,社会主义国家间如此脆弱和动荡的同盟关系的深层次原因究竟在哪里?除了意识形态分歧到国家利益冲突之外,沈志华还企图从党际与国际之间的结构性失衡的角度进行了新的阐述。书中还包括大量值得一读的解密档案细节,很值得一读。
  •     25-56重复,57-88缺
  •     高一时候读得,最近又翻了一遍。
  •     这本书的前半部分全是熟悉这段历史均已十分了解的沈志华的论文,后半部分则是编者为了彰显水平插入了一些中苏档案史料,然而事实却是由于编排翻译等原因,利用价值并不高。
  •     解密的档案和沈志华的档案解释极佳,一元真理下的结构性矛盾决定了中苏之间“彼可取而代之,不可并存”的必然分裂格局,并由此推倒为社会主义国家同盟极为不牢固的严重问题,中苏同盟分裂之间的历史梳理其可以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在二十世纪必然失败的国际关系解释。
  •     论文集子 不是很有意思
  •     国家利益,政党利益,个人权力,集体权力,一切都从某本书里找论据比正确,真理真的不辨不明还是欲盖弥彰,公理自在不言而明
  •     比较感兴趣的中印战争说的不多不过这也不是本书关注点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