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南走来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13-3
ISBN:9787108042224
作者:夏祖丽
页数:386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二女祖丽自澳大利亚来台,抱了一大包为她母亲写的传记的底稿,要我审订。她为搜集资料费了很多夫,整理运用更是繁重。我与海音这一辈子只住在两个城市,前半在北京,后半在台北。一九四八年祖丽来台时还是抱在手上的婴儿,她对北京没有印象,为此她特地去了几次北京,访问南城夏、林两家故居与亲友。到时才知房子被分配给多家居住,我们结婚时住的三间小楼已因年久失修,自行倒塌失踪。我们走动多年的永光寺街和南柳巷街道还在,听说不久那一带也要拆房盖楼,如工作完成,“城南旧事’’将成陈迹了。 祖丽今日为母亲写传,使我感到惊喜。因为回想到她五岁的时候,有一天忽然发烧泻肚,昏迷不醒。急请住所附近的谢医师诊治、他说是“自家中毒症”,嘱留在诊所楼上病房里,说过了当夜,才能脱离危险。我与海音在病榻旁坐了一夜,看着昏迷的祖丽,相对无言。次晨谢医师来诊治后,说四十八小时的危险期已度过,我们才放下心来。谢医师说这种病在台湾常见,从前死亡率高到百分之四十,在链霉素、盘尼西林等药来台后情况就好多了。现在祖丽能为病中的老母作传,人生多变,时间决定一切,感慨最多的自然是我了。本来女儿写妈妈可能较难客观,不过,因为她们两人共同生活与作数十年,相知甚深,笔下自会亲切真实,与其他速成传记或有不同。 我与海音自一九三四年在北平《世界日报》结识,到现在已经共处六十六年。我们最长的分离时间是四个月(一九六五年她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访问美国)。我们的工作互相配合,彼此依赖,例如她编副刊或月刊,我为她写专栏或其他译作;我编月刊,请她做助手;她办出版社,我无版税出书。两人总是一天忙到晚。我出国开会她常偕行,真是忙里偷闲,增加生活情趣。看电影是我们的共同嗜好,从相识起到她腿疾时止,我们进出影院已超过六十年。后来有电视可看,更省了换衣坐车的麻烦了。 家务事我通常不管,因为我下班同家还要写作。海音喜欢当家做主,我乐得省心。遇到大事时,她会征求我的同意。例如到现在我们在台北已经住了五十二年,其间搬家四次,都是她先去找房子,再由我决定取舍。海音做事干净利落,并富创造精神。她十三岁丧父,母亲无力出外谋生,她就带着一弟三妹把家扛起来。她编《联副》十年后离职,不久即创办纯文学出版社,二十余年间出版几百本书,营业情形良好。后来海音自觉已到退休年龄该歇歇了,就在开业的第二十七年宣告结束,符合所谓的“见好就收”的工作精神。 在海音主编《联副》及主持纯文学出版社期间,我们家中常有文友聚会。吃饭谈天兼拉稿子,文艺与休闲合而为一,可谓公私两便。我于夜间九时赶完稿子,放进楼下信箱,等报社信差来取,才从书房解放出来,参加舌战。

前言

回顾母亲的一生,是个动人难忘的经历。    为母亲写传,意外地成为我省视生命的寻根之旅。    踏遍台北城南和北京城南,母亲度过八十个岁月的人生,我像重活一次《城南旧事》里的英子,也重活一次自己。    上百卷的访谈录音,大批书籍、信函、资料及日记,两年多来,我浸淫在母亲说的话、写的文章、做的事中,她的性格、她的生活、她的为人……我的童年、我的回忆交错在母亲丰厚的一生里。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的女儿,玛丽·索玛丝(Mary Soames),写她的母亲传记《克莱梦汀·丘吉尔》(Clementine Churchill)时曾说:“当我写时,我虽是个旁观者,有时自己也会进入故事里,成为目击者,甚至参与了这些影响我们四十年的生活事件。”这样的感受,也正是我为母亲作传的写作心情。本书中所排不同的仿宋体字就是我以第一人称写的部分。愿读者和我一起走入时光隧道,进入英子/林海音的世界。    写完《从城南走来——林海音传》,我有一种脱胎换骨的喜悦。我仿佛回到台北“纯文学出版社”,回到我与母亲面对面工作十年的小办公室里,母亲兴致勃勃地进门来对我说:“来,咱们可以好好地把这件事做起来!”内向的我,在书写的过程中学到开放自己,学到母亲的人生态度,那就是,有些事是不必害怕的。    二○○○年九月于墨尔本

名人推荐

上海是张爱玲的,北京是林海音的。 ——余光中 她的北京话没变,也没少,原样儿,整个儿一个原汤原汁,和四十一年前的老北京话一模一样,让人惊讶万分,还有在惊讶之中的久违之后的狂喜。……她一会儿蹦出一个老词,感动得老北京们一会儿叫好,把她当成最大知己。林海音先生写北京,是在台湾写,带着儿时的追忆,带着浓浓的乡情,极其自然,极其亲切,而自然和亲切能产生伟大的作品。林海音自然把她的北京话带进她的小说、散文里,所以,林海音先生是台湾“京味儿”作品的代表人物。 ——舒乙  我和海音这一代颠沛流离的人很多,前几年故去的张爱玲在海外各处漂流几十年,最近终于“回”到上海,算是“回”到她的祖籍。而我们第一度漂流被挖根从大陆来到台湾;在未来几十年作家及作品会不会经历二度漂流,也就是我们不属于任何地方?我不敢想。可是,海音在每一个地方都是她的故乡,她永远不会漂流。我真羡慕海音,真以有这样一个朋友为荣。真想不到她在这样小的格局里,有这样大的气派。 ——齐邦媛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上海是张爱玲的,北京是林海音的。    ——余光中        她的北京话没变,也没少,原样儿,整个儿一个原汤原汁,和四十一年前的老北京话一模一样,让人惊讶万分,还有在惊讶之中的久违之后的狂喜。……她一会儿蹦出一个老词,感动得老北京们一会儿叫好,把她当成最大知己。林海音先生写北京,是在台湾写,带着儿时的追忆,带着浓浓的乡情,极其自然,极其亲切,而自然和亲切能产生伟大的作品。林海音自然把她的北京话带进她的小说、散文里,所以,林海音先生是台湾“京味儿”作品的代表人物。    ——舒乙        我和海音这一代颠沛流离的人很多,前几年故去的张爱玲在海外各处漂流几十年,最近终于“回”到上海,算是“回”到她的祖籍。而我们第一度漂流被挖根从大陆来到台湾;在未来几十年作家及作品会不会经历二度漂流,也就是我们不属于任何地方?我不敢想。可是,海音在每一个地方都是她的故乡,她永远不会漂流。我真羡慕海音,真以有这样一个朋友为荣。真想不到她在这样小的格局里,有这样大的气派。    ——齐邦媛

后记

岁月如流,人生已无忧    夏承楹(何凡)    二女祖丽自澳大利亚来台,抱了一大包为她母亲写的传记的底稿,要我审订。她为搜集资料费了很多工夫,整理运用更是繁重。我与海音这一辈子只住在两个城市,前半在北京,后半在台北。一九四八年祖丽来台时还是抱在手上的婴儿,她对北京没有印象,为此她特地去了几次北京,访问南城夏、林两家故居与亲友。到时才知房子被分配给多家居住,我们结婚时住的三间小楼已因年久失修,自行倒塌失踪。我们走动多年的永光寺街和南柳巷街道还在,听说不久那一带也要拆房盖楼,如工作完成,“城南旧事”将成陈迹了。    祖丽今日为母亲写传,使我感到惊喜。因为回想到她五岁的时候,有一天忽然发烧泻肚,昏迷不醒。急请住所附近的谢医师诊治,他说是“自家中毒症”,嘱留在诊所楼上病房里,说过了当夜,才能脱离危险。我与海音在病榻旁坐了一夜,看着昏迷的祖丽,相对无言。次晨谢医师来诊治后,说四十八小时的危险期已度过,我们才放下心来。谢医师说这种病在台湾常见,从前死亡率高到百分之四十,在链霉素、盘尼西林等药来台后情况就好多了。现在祖丽能为病中的老母作传,人生多变,时间决定一切,感慨最多的自然是我了。本来女儿写妈妈可能较难客观,不过,因为她们两人共同生活与T作数十年,相知甚深,笔下自会亲切真实,与其他速成传记或有不同。    我与海音自一九三四年在北平《世界日报》结识,到现在已经共处六十六年。我们最长的分离时间是四个月(一九六五年她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访问美国)。我们的T作互相配合,彼此依赖,例如她编副刊或月刊,我为她写专栏或其他译作;我编月刊,请她做助手;她办出版社,我无版税出书。两人总是一天忙到晚。我出国开会她常偕行,真是忙里偷闲,增加生活情趣。看电影是我们的共同嗜好,从相识起到她腿疾时止,我们进出影院已超过六十年。后来有电视可看,更省了换衣坐车的麻烦了。    家务事我通常不管,因为我下班回家还要写作。海音喜欢当家做主,我乐得省心。遇到大事时,她会征求我的同意。例如到现在我们在台北已经住了五十二年,其间搬家四次,都是她先去找房子,再由我决定取舍。海音做事干净利落,并富创造精神。她十三岁丧父,母亲无力出外谋生,她就带着一弟三妹把家扛起来。她编《联副》十年后离职,不久即创办纯文学出版社,二十余年间出版几百本书,营业情形良好。后来海音自觉已到退休年龄该歇歇了,就在开业的第二十七年宣告结束,符合所谓的“见好就收”的工作精神。    在海音主编《联副》及主持纯文学出版社期间,我们家中常有文友聚会。吃饭谈天兼拉稿子,文艺与休闲合而为一,可谓公私两便。我于夜间九时赶完稿子,放进楼下信箱,等报社信差来取,才从书房解放出来,参加舌战。    家中子女四人读书做事都能正常发展,我们并未严加管教,因为我们不是那样的父母,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与精力。我们生活谨饬,无不良嗜好,可能对他们有示范作用。我们这一辈子没有为子女烦过心,因为他们皆知自爱互助。子女不惹麻烦,父母才能专心工作,使家庭生活宽裕。现在他们的下一代已有六人,最小的暑假后也念大学了。岁月如流,我们这个家族即将进入新的世纪。人生到此,除了照顾健康以外,可以无忧矣!    二○○○年八月于台北

内容概要

夏祖丽,原籍南京,生于北京,长于台湾。从事写作编辑工作多年,曾在母亲林海音创办的台湾“纯文学出版社”担任总编辑,与社长林海音面对面工作十年,母女相知甚深。一九八六年迁居澳大利亚墨尔本,专事写作。写作范围很广,包括散文、报告文学、儿童文学、传记、翻译及微型小说。作品多次获文学奖及最佳图书奖,并被译成英文作为大学教材。《从城南走来:林海音传》是夏祖丽的第十六本书,历时两年完成。该书不仅是本作家传记,且被誉为近代文坛的重要文献。
林海音(1918年-2001年),林海音,出生于日本大阪,台湾苗栗县头份镇人,祖籍广东蕉岭,作家。曾担任“世界日报”实习记者,主持《联合报》副刊10年。一生创作了多篇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产量十分可观。其中小说《城南旧事》(1960年)最为著名。她所创立的纯文学出版社(1968-1995)堪称中国第一个文学专业出版社,曾出版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好书。

书籍目录

回向的拥抱——给祖丽/席慕蓉
生命的寻根之旅/郁风
另一段城南旧事/余光中
自序/夏祖丽
妈妈的花儿落了!——再版新序/夏祖丽
楔子追寻母亲的足迹
第一章 一位乡下老师1888—1922
第二章 由日本大阪扬帆1922—1931
第三章 爸爸的花儿落了之后1932—1939
第四章 从小妇人到红楼梦1939—1948
第五章 英子转来喽! 1948——2001
第六章 得吃得喝1948—1953
第七章 《联副》十年1953—1963
第八章 美利坚大旅行
第九章 冷眼看人生,热笔写世相1955~1967
第十章 城南旧事1960—2001
第十一章 我一定要好好写篇稿子给您!1967~1972
第十二章 实践纯文学1968—1995
第十三章 永不熄灯的客厅1948—2001
第十四章 喝豆汁儿的岁月回忆1990—1994
第十五章 打开英子奶奶记忆的盒子1965~1996
第十六章 文格与风格1918—2001
第十七章 一个观察的人生1918~2001
后记
岁月如流,人生已无忧/夏承楹(何凡)
颂永恒,念海音——两岸追思林海音先生
附录
附录一 林海音大事年表
附录二 林海音著作书目

编辑推荐

《从城南走来:林海音传》也成为作者——传主的女儿省视生命的寻根之旅。

作者简介

北京,是林海音幼年成长、度过花样年华、结婚生子、直到将近三十岁才离开的地方,也是她毕生怀着切肤之亲的地方。而这本《从城南走来——林海音传》也成为作者——传主的女儿省视生命的寻根之旅。
这本传记的最大特点是:全书以两种口吻来叙述,一种是以评论家的眼光、文学和历史的尺度,来论述传主的作品、作为、性格、环境,并引用文坛其他资料,说得头头是道;而穿插在每一章中,却有另一种:以女儿第一人称的口吻和心情,娓娓而谈,天真、亲切,从最细微的小动作,用从母亲学来的漂亮京片子语言,活生生地勾画出一个热爱生活、珍视生命、勇于奉献的母亲林海音。


 从城南走来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5条)

  •     格局不错。
  •     原来可以四星的,不过很不喜欢里面照片的装帧,一张照片非要铺在两页上,而且对缝处对的还不齐,看着很别扭。封面不如台湾版的有质感。不说内容,装帧上让人没有想好好收藏的感觉。书拿在手里怎么看怎么有种又厚又窄的感觉,不大气!
  •     看到一位美丽温柔乐观的女性。作者是海音的女儿,写得全是温暖正面的东西,故而难免有唯尊者晦之嫌,但这只要读者认识到这一点也妨,全当欣赏一幅安格尔或拉婓尔的画像。噢,原来美的是这样的,向她学习吧!
  •     很好,非常好,喜欢读
  •     城南旧事的续集,感动。这本书里有城南旧事的往事,有从父辈那里流淌的血液,有乡愁有乡音。还有林先生与作品的故事。这本书是传记也是史料。
  •     林海音是个令人敬佩的女性。编辑,作家,女主人,好友,妻子,母亲,她知道自己的每一个角色。小英子青春美丽,随着大英子的脚步去追梦。她的关切,她的鼓舞,我感动得有落泪的心情。只是我不能如她一般有魅力
  •     一直记得某一版的《城南旧事》的侧封上写着的,林海音,原籍苗栗,生于日本,长于北京,成就于台湾。可与张至璋写的《镜中爹》相映。离散的背后,永远是追寻。
  •     从这本书中可以了解到很多关于林海音的故事,受益匪浅。也对她更加欣赏和尊敬。
  •     安静的时候一个人慢慢读
  •     很好,但是不如英子妈妈的文笔好!
  •     林海音用笔构造了一个纯粹的美的世界,希望通过阅读来了解她。
  •     林海音先生是台湾文坛的瑰宝,更是华人文坛的骄傲。她的作品对于断片的北京甚至大陆来讲,格外令人珍惜。而她的人格魅力定是温暖了无数纯粹文学创作者的心。这样美好的时代不知道未来是否还会有,真正难得!以上是她作为作家、编辑以及出版人,同样她作为妻子、母亲,更令人喜爱,爽朗的个性就像夏日的清风,可亲可敬。这部传记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伟大的人平凡的可爱。或许是女儿著作,所以没有任何负面,尽管人无完人有失客观,可是我还是被这样美好的生命深刻感染了!
  •     第十二章“纯文学”之前大部分还可以看到以时间线讲述,后半多数为主题性展开。因作者资料收集较翔实,其中少数几处关于林海音作品评论处,可值得借鉴。然而,读来总有一种大而化之的感觉,毕竟是传主的女儿,对林海音的评价颇有一种仰视的味道。国共战争时期逃往台湾的内幕,《联副》离职等,原本或可以展开,却三言两语带过,颇为可惜。夏祖丽笔下,林海音简直是一个女巨人。读的是大陆版,有机会想看一看台版。
  •     从黄鸟叼签算命那最初的语言走来。
  •     我有听过这本书的内容还不错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