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行

出版社:中国财富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1
ISBN:9787504743794
页数:219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我们常常感觉自己处理过后的每件事总是或多或少地拖着尾巴——总有那么多事处理完了还得再处理,总觉不完美。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总是捉襟见肘,我们总是为了别人与自己的纠结而耿耿于怀,包括亲人、朋友甚至是与自己不大相关的人……我们生活在一个密实的网络之中,需要在每一个层面和每一处“节点”上去对待各种事情,没有宽容,我们只会陷入逃脱不出的烦恼黑洞之中。 天刚破晓,朱友峰居士兴冲冲地抱着一束鲜花及供果,赶到大佛寺想参加寺院的早课,谁知才一踏进大殿,左侧突然跑出一个人,正好与朱友峰撞个满怀,将捧着的水果撞翻在地,朱友峰看到满地的水果忍不住叫道:“你看!你这么粗鲁,把我供佛的水果全部撞翻了,你怎么给我一个交代?” 这个名叫李南山的人,非常不满地说道:“撞翻已经撞翻,顶多说一声对不起就够了,你干吗那么凶?” 朱友峰非常生气,道:“你这是什么态度?自己错了还要怪人!” 接着,彼此咒骂,互相指责的声音此起彼落。 广圄禅师此时正好从此经过,就将两人带到一旁,问明原委,开示道:“莽撞的行走是不应该的,但是不肯接受别人的道歉也是不对的,这都是愚蠢不堪的行为。能坦诚地承认自己过失及接受别人的道歉,才是智者的举止。”广圄禅师随后接着又说道:“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必须协调的生活层面太多了,如在社会上,如何与亲族、朋友取得协调;在教养上,如何与师长们取得沟通;在经济上,如何量人为出;在家庭上,如何培养夫妻、亲子的感情;在健康上如何使身体健全;在精神上,如何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能够如此才不会辜负我们可贵的生命。想想看,为了一点小事,一大早就破坏了一片虔诚的心境,值得吗?” 李南山先说道:“禅师!我错了,实在太冒失了!”说着便转身向朱友峰道:“请接受我至诚的道歉!我实在太愚痴了!” 朱友峰也由衷地说道:“我也有不对的地方,不该为点小事就发脾气,实在太幼稚了!”广圄禅师的一席话,终于感动了这两位争强好斗之人。禅,有高调,也有低调。 生活的每一个点滴都需要去“对付”,用一种宽容的姿态会让你更有一种满足感。不是我们确实做得完美,而是我们可以用宽容去感受到完美。宽容不是一个很好办到的事儿,一方面,着一“宽”字,需要把自己的眼界和修养打开,在一个更广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去考虑问题,在时间上看到长远,在空间上看到人际网络的层层牵连;另一方面,着一“容”字,需要将自己的姿态放低,并开放自己,容纳多元,了知每个人看待不同的事情会从一个与自己完全不同的方向上去考虑,每个人对事情的轻重,对事物的得失都会有不同的衡量标准,因而,宽容指一种达观的态度,在每一个生活层面上用宽容心去经历,那样自己会更轻松,气场也会更强大。

前言

禅宗说“慈悲”二字,不饰,不空,不高,不俗,只平常。    当初丰子恺皈依佛门,弘一法师给他作开示:“世间形形色色,所爱、所憎、所怕、所愤,它们来了,淡然处之;它们错过,了然放下。人生,便是一场即悲即喜的过程,我们要学着包容一切,这样方能养成不分亲疏厚薄的悲心,才能平静地看世界,只有如此,人间才有无限的美丽展开……”丰子恺听完弘一法师的开示,满眼湿润。    佛家讲慈悲,二字不提,一字不落,却字字善心,句句慈悯。佛家的慈悲是骨子里的,如孔子所讲的仁者之于忠恕仁义,孟子所讲的君子之于浩然正气,不必着意落墨,却能由善处始发心,由心处践善行。因而,慈悲之于佛家,可谓其根本,更可谓其妙处。禅宗讲“担水劈柴皆为妙道”,因而一言一行皆系善举,了然通达后的平常事项都能透出那骨子里的善来。    那么,这一妙处该作何解呢?当“慈善”被泛滥地使用,当所谓的“善”不再都有“善报”,当我们的周围不断呈演“浮世绘”的时候,我们要如何去观、去想、去做?有人想要“小才微善”,有人想要“大慈大悲”,有人只求“处世泰然”,然而于己于人,要计较几分,是论得失取舍,或言利害亲疏,皆让人苦从中来,弄得烦累缠身。佛家讲“善”为解苦妙药,这良方妙药到底要向何处求呢?    禅宗讲道是靠“参”的,是要“悟”的,其禅机是嵌在各地的禅师日用的话中的。但若只问这皆苦良方的所求之处,悟透三句偈语足矣:    其一,“佛性无南北”。弘忍初见从岭南来的惠能,想试试他的修行水平,即日:“岭南人无佛性,怎么能成佛呢?”惠能答:“人有南北之分,佛性难道也有南北之别?”惠能一答正中弘忍“人人皆有佛性”之意,弘忍从此明了惠能非等闲之辈。这一则公案中的禅机有二:一是成佛之人无良莠差别,悟则人间成佛,迷则世间沦落;二是大道无门,八方开放,有千方差别的路皆可自由出人。因而,慈悲为善的佛意不在别处,只在有悲有喜、有恨有爱的世间,在离人最近的地方,人处世而佛成。    其二,“即心是佛”。一念一天堂,一念一地狱。禅宗倡导的是“不修之修”。马祖禅师说过“道不用修,但莫污染”。因为自性本自清净,只要不受外物遮障。“无心”,即是于外界一切境上,心不受染。一切声色事物,过而不留,通而不滞,随缘自在,到处成理。向外求只会使自心污染,唯有反求自本心,才能除私去欲,始现本善真我。因而,我们离自己有多远,我们便离善有多远;反之,我们越靠近自己的内心,便越接近真善。心外无物,外尘无善,“佛,不异于我”。    其三,“平常心是道”。赵州和尚问南泉禅师“如何是道”,南泉只答“平常心是道”。道是平常,不言深广,不着繁饰,只在日用。平常心的精义一为平等外缘,二为随顺本心。也就是说,平常心是一种“减法”的处世态度,不是离世、忘世,而是不虑事。善只是心中本有,不用着意,不靠外推,只是将身外之物平等观想,即如印顺法师所言的“如以自己的自爱而推度他人”而已,因而,慈悲也就变得平常自然,不用气力。    悟透三偈便可于无像处作善观,于无声处说善行,于无意处发善心。佛家讲“面由心生”,有善面能结广缘;佛家讲“善舍者善得”,有善导能建慈业。一幅走进内心的唯美画卷即将展开,起步不是为了跋涉远行,而只为了本心近观。

书籍目录

第一讲如一而行 用宽容心协调生活的每一个层面 在每一个角落用一种态度 用禅心在此时此地寻找天堂净土 从大处看世间 找到自己不变的那一处 清算自己所拥有的 做好自己,莫念闲云 修行不是懒惰的借口 以退为进,以谦为尚 以善心修声色 第二讲给别人空间 容纳他人与自己的不同 让别人走自己的路 将别人视为别人,看向自己 给身旁的空间留白 别人的外境便是自己的外境 随他去吧 用来证明的就不是成绩 细品小处生活 诚心换安心 求胜不争胜 第三讲给自己空间 万般神通皆小术 安待河水从混浊变得清澈 把自己的事交给自己 自觉心安,东西南北都好 由善处发心才能求得佛应 魅力的光环由内而外 行事能用方便法 从卑贱作业 各自有悟,禅心自存 无恶心是为行善 第四讲无碍而行 分享是最有温度的善 清空自己便可收获无尽 超越外境去感知快乐 各有所取,与人无碍 紧紧强握,不如放过 要学佛道,先结人缘 从自己成全,给别人解脱 惜才善教 做一个博爱的人 内心强大,无碍劝善 第五讲善待眼前 生活ING 专注当下,即心见性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积极地去种一片庄稼地 在自己的生命中掌握主动权 认真对待每一天 如世界末日般完成今日 看当下,省自我 用自己的姿态立在别人身旁 收回对自我的放逐 第六讲诚意而为 选择做最好的自己 踩下脚步迈出去 洞察而后始悟 自己的事情留给自己 给自己空间与自己对话 多花点时间观察自己 保持自己的本心 要行到表里如一 坚定地走自己的路 诚意,则无处不禅 第七讲即心而行 用自己的心“左右”自己 莫使浮云蔽了日 一切美色皆皮囊 我们可以给别人的是无限的宝藏 对错美丑皆自心现 在乎那些永远不会丢失的拥有 热闹场中作道场 悟境同未悟,无心如有心 外境无牵,内里干净 掩饰无济于事 第八讲惜缘积善 人生必定要学会做减法 当下积善,用方便因缘 把握和权衡与善恶的距离 不妄断因果 不要让欲念左右了自己 缘来惜福,缘散放下 就低得高 张弛有度 心为物累只让自己更卑微 给自己的心“清零” 第九讲了缘而行 珍惜是另一种形式的善待 有想做的事便是机缘的具足 每一步脚下都是盛放的莲花 每个当下便为最好 我们没有时间老去 静听光阴的声音 顺遂本心,去繁就简 认真地生活 明天的药救不了今天的病 跟随心的节拍 第十讲世间修炼 放下,跟世界大和解 欲望将慈悲湮灭 侥幸拦住的是修善的脚步 给自己设一个欲望的尺度 回归一种基本的生活 莫为闲名扰庸人 每一件小事都会慢慢放大 好好找一双鞋也很重要 且行且修行 以修行的心态生活

编辑推荐

《慈悲行:佛家的十堂道德辅导课》旨在一幅走进内心的唯美画卷即将展开,起步不是为了跋涉远行,而只为了本心近观。


 慈悲行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书是正版的,还不错,快递也多快的。态度很好,包装也不错,是一本值得买,值得读的一本书。它教给我很多道理,让我在迷茫的时候找回自己。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