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与小时代

出版日期:2014-6
ISBN:9787301243731
作者:黄平
页数:361页

内容概要

黄平,1981年出生于辽宁,中国人民大学文学博士,现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兼任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现代中文学刊》责任编辑和“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提名评委。著有《贾平凹小说论稿》《80后写作与中国梦》等。曾获《当代作家评论》2008年度优秀论文奖和《南方文坛》2011年度、2013年度优秀论文奖等,2011年度当选上海市“晨光学者”。

书籍目录

丛书总序
自序
第一辑 新时期文学之发生
反讽、共同体与参与性危机
――重读王朔《顽主》
从“劳动”到“奋斗”
――“励志型”读法、改革文学与《平凡的世界》
“人”与“鬼”的纠葛
――《废都》与1980年代“人的文学”
新时期文学之发生
――以《今天》杂志为中心
再造新人
――新时期“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之调整及影响
鲁迅的道路
――重述鲁迅与1980年代的“现代文学”
“文本”与“人”的歧途
――“新批评”与1980年代“文学本体论”
第二辑 革命之后
革命之后:重读《受活》
从“传奇”到“故事”
――《繁花》与上海叙述
无字的墓碑:乡土叙事的“形式”与“历史”
――重读《秦腔》
破碎如瓷:《古炉》与“文革”,或文学与历史
“苦恼的叙述者”与当下历史叙述
――细读《赤脚医生万泉和》
从“黑铁公寓”到“全景敞视建筑”
――王小波小说中的“福柯场景”
《香火》:历史禅
第三辑 大时代与小时代
大时代与小时代
――韩寒、郭敬明与“80后写作”
《蜗居》、新人与中国梦
巨象在上海:甫跃辉论
“中国故事”的讲法
――以2011年春晚为例
反讽的江湖:青年文化对于武侠的重构
个体化与共同体危机
――以“80后”作家上海想象为中心
代后记:反讽者说
――我看《80后,怎么办》

作者简介

《大时代与小时代》是理解“80后”文学批评乃至理解“80后”一代人精神世界的一个窗口。所收作品为作者2006年来具有代表性的文学研究论文,主要集中于三个领域:对于1980年代文学作品与文学史事件的重新理解;对于当代重要作家作品的学院派细读;对于作为作者同代人的“80后”作家的文学世界和精神处境的分析与反省。作者所采用的“形式一历史”分析方法,贯穿于对历史、典范和同代人的研究之中,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形式分析,讨论了文本所封存的历史内容以及当代中国的精神历程。


 大时代与小时代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重返80年代文学是当代文学研究的热点问题,黄平作为一个出生80年代研究1980年代文学与80后写作的研究者,总是与80年代着有千丝万缕的生命感触。文学是人学,同样,文学研究的深入依然与生命体验密切相关。《大时代与小时代》(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即是黄平生命感触之集。《大时代与小时代》虽然是一部论文的结集,但篇篇论文渗透着作者生命体验的当下理性思考,连缀而成一个80年相关的文学体系。1980年代文学唤作新时期文学,是中国当代文学经历极端文革时期之后的新的时期的文学。新时期文学是一个控诉文革对人性的压抑中张扬人道主义、人的主体性、人性复归的时代文学。新时期文学的发生,与刚刚逝去的历史事件的定义、阐释紧密相关。当卢新华的《伤痕》叙述浩劫岁月带来一场不堪回首的飞来横祸,一场来自“我们”、个人之外恶势力所制造的劫难时,昔日的创伤、和关于创伤的历史记忆,血淋淋地抛到我们眼前。但是历史是当下人视野中的历史,一定意义上说,新的意义生成与新的主体地位确立,源于对历史的阐释。正如《今天》杂志对“伤痕文学”是“一篇全部以社会冲突为其情节的作品,竟然没有涉及这种冲突的任何内在含义”的质疑,看到伤痕背后有一个共同的政治文本的一整套“干预制约,控制”文学的规范。这套文学规范是文学与历史的阐释空间。历史是文学的一个大文本。对历史的阐释,是建构当下文学与人生,文学与现实,文学与政治关系的潜在文本。新时期文学是伴随着非人历史对人伤害的控诉,与非人历史兽类的书写映衬出人、英雄的“人性”与坚贞的需求,和展露“文革”地狱呈现出人间美好的新的时代文学。新文学与全民狂欢在对历史的清算中,新时期产生了对“文革”历史成因的追问与呈现的反思文学,历史的追问是为了建立当下更好的社会需求,呼求具有改革魄力与魅力的改革家应运而生的改革文学诞生,寻根文学,方法大讨论,西方思潮纷纭而至,新的文学就在这样的历史清算与文学流派快速更替中开始了新的旅程。当昨日的现实,变成今天的历史时,重返1980年代文学又成为我们当下意义生成的历史文本。黄平的《大时代与小时代》就在这样的历史语境中进入了新时期文学的内部挖掘文学的精神内涵。与其说黄平笔下的1980年代文学具有的新的文学内涵,不如说是黄平具有当下文本意义的眼光挖掘出了新的文学内涵。《大时代与小时代》是对1980年代的文学作品与文学事件的重新理解的再解读。当文学有意识地脱离政治,脱离历史,主人公人物告别高度组织化的“外景”,活动在一个又一个房间里,或颓废的卧室,或是胡侃的客厅,或是暧昧的宾馆等私人空间时,历史的能量变得松懈、疲惫,人物的运动变成一种无日的“耗散”。《大时代与小时代》以对王朔《顽主》的再解读作为触摸1980年代文学精神流变的开始。王朔小说中人物参与社会出现对社会角色戏仿的行为,达成戏谑地反抗,在这种疏离社会的过程中,人物享受一种特别的自由。这种突出主观的自由,掌握着从头到尾的可能性,不受过去事情的牵挂,现实对他失去其有效性,自由居其之上的顽主们,开启了198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反讽”潮流,使当代文学走向了反讽的大局面。在“我”与历史脱离的描写中,王朔以喜剧的形式透露出了他内心深处的悲伤。而路遥在社会转型期执著于他的奋斗励志,让孙少平、孙少安们拥有一份以自己的劳动,改造个人的人生、改造世界的“执拗”仿佛在当下显得不合时宜。而当文学走到90年代,历史语境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市场化的兴起,商品的漫延,知识分子边缘化,当代作家苏童、莫言、林白、王安忆、余华、贾平凹等都曾“搬神弄鬼”,出现了“鬼魅叙事”的向度,集大成者为《废都》。《废都》是一幅百鬼狰狞的画面,在这幅画面中书写的却是现代城市小说中的知识分子之死的故事。贾平凹作为优秀文学家所具备灵敏的嗅觉先在性地嗅到了知识分子历史主体地位丧失的事实。这对于刚刚开启90年代历史序幕的文人知识分子从“巨人”到“病人”的引喻转变似乎过于“刻薄”,但“刻薄”的先明之见体现了贾平凹优秀的文学品质。也许“人”“鬼”纠葛的叙事是对抗、消解“社会主义现实现主义”的历史成规,但是当知识分子大面积撤退,同时与“文学”发生断裂时,文学面对一个欲望与名利诱惑包围圈时,文学是否正在面对价值层的崩溃时能传递出人的价值、尊严与自由?当我们从鲁迅的身上读出他的启蒙思想与“反抗绝望”的“苦痛灵魂”时,我们当下是否处于绝望的反抗或媚俗的现实趋同?或者我们是否在失去历史共同体经验时,处于只有在各自表意的表达过程中理解对方的尴尬中呢?当下正如文中所引赵毅衡先生的话,是处于一个反讽的时代,反讽之后又怎样呢?是作者黄平本人的深邃带着他80年代的生长体验,抚摸着文学与历史纠缠的痕迹中想尽力挖掘表达的内涵。文学是在与历史的擦痕中产生。文学如何表现复杂的历史擦痕呢?这是《大时代与小时代》中第二辑的主要内容。任何文学的分析离不开文本的解读,对于《大时代与小时代》,作者同样是以缜密的细读方法,把握文学的内在精髓,触摸文学文本中处理历史时所采取的叙述学的角度,从处理形式与历史的关系,从苦恼的叙述者与当下历史叙述的张力与“无奈”,读出了小说独到的意义。黄平细读的文本篇篇分量十足。在对《秦腔》、《古炉》的重读,对阎连科的《受活》、范小青的《赤脚医生万泉和》的细读,让读者体味到叙述学作为一种方法的魅力,同时也感受到作者作为一个优秀批评论者的深邃。《大时代与小时代》第三辑是关于80后作家的文学世界与精神的分析与反省。80后登上历史舞台的文学生产规范与1980年代文学范式的规范发生了许多不同的变化。80后作家的写作处于商品经济消费时代的文化语境中。80后作家与当下网络点击率,媒体“年度人物”的宣传与小说改编电影电视剧等大众传媒联系了起来。当郭敬明与2006年成立“上海柯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为80后作家第一位以文化公司的方式运作文学生产、发行与推广的“文化资本家”时,文学生产的规范随着90年代市场化大潮的行进中渗透进一种叫着“资本”的东西影响着文学与文学的叙述。当80年代路遥笔下的孙少安、孙少平们以个人的奋斗脱贫,改造着世界时,此时的海藻们这些高校高材生们面对“资本”庞大的买房压力时,企图通过个人奋斗实现“中产阶级”的梦想破产了。郭敬明以“孩子”指涉对历史责任的拒绝,填充着“忧伤”的青春文学的书写,韩寒以热点新闻事件反讽式地解读,重建历史与个人关联的“大时代”描写,甫跃辉的上海故事,《蜗居》中海藻们的故事,他们的故事与中国城市化进程,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关的故事,是关于中国的故事,是关于“中国梦”叙述的故事。然而当时代共同体经验在社群意识中遭遇到支离破碎时,人们只有在不同的意见、经验中相互阅读对方,当代文化走向了反讽,当代文学同样以言此及彼的方式走向反讽。黄平以锋刃见骨的观点,采用“形式——历史”分析方法,贯穿于文学、历史、同代人的研究中,通过对文本的细读,揭开封存的历史与当代中国的精神历程,穿梭于《大时代与小时代》中。首发于符号学论坛;http://www.semiotics.net.cn/index.php/publications_view/index/4584

精彩短评 (总计5条)

  •     黄平老师越来越“学院派”,一个最典型特征就是爱掉书袋,连篇累牍地引用和注释,反倒破坏了论文的整体流畅度和独创性。
  •     过多的引文淹没了作者自己的观点也让文章没有汪洋恣肆的感觉,学院派也不至于这样吧。每句话好像挺有道理的,但每篇读完不好抓住作者的核心观点 。第三辑主要论“八零后”文学,期待继续写下去。
  •     2016 1 12
  •     80后当代文学学者里我最关注黄平
  •     午后:慵困。反而读出一些滋味。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