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野餐

出版社: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
ISBN:9787536474710
作者:(俄罗斯)阿卡迪·斯特鲁伽茨基,(俄罗斯)鲍里斯·斯特鲁伽茨基
页数:168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到了,先生。” “我们在哪儿?”他左右看了看,“我跟你说去银行呀。” “不可能,兄弟。你说的‘甜菜汤’,这就是‘甜菜汤’。” “好吧,”瑞德里克嘟哝道,“我一定是梦到它了。” 他付完钱从车上下来,一双腿重得快要挪不动了。地上的沥青在太阳底下冒着热气,十分烫脚。瑞德里克发现自己身上有一股馊味,嘴里的气味也很难闻,而且眼泪直流。进去之前他四下打量了一番,跟往常一样,这个时候街上空荡荡的,商铺还没开张,“甜菜汤”大概正准备打烊,欧内斯特正站在他的岗位上,一边擦拭酒杯,一边瞪着角落里那桌正在喝啤酒的三人组。其他桌上的椅子还没有放下来。一个穿白衣服的陌生服务生正在拖地,另一个服务生在欧内斯特身后搬啤酒。瑞德里克走进酒吧,把公文包放在吧台上,打了声招呼。欧内斯特嘀咕了一句,但不像是在欢迎他。 “给我来杯啤酒。”瑞德里克打了个哈欠说。 欧内斯特拿来一个空啤酒杯,“砰”地放在桌子上,又从冰箱里抽出一瓶酒,打开后全部倒进杯子。瑞德里克捂着嘴,眼睛盯着欧内斯特的手。他在手在发抖,瓶子几次碰到酒杯边上。瑞德里克又抬起头观察他的脸,只见他耷拉着沉重的眼皮,浮肿的嘴巴有些扭曲,脸颊直往下垂。拖地的服务生这时候正擦到瑞德里克的脚边,角落里那帮人大声争论着关于种族的话题;搬箱子的服务生不小心退到欧内斯特身上,狠狠地撞了一下,含糊地说了声对不起。欧内斯特声音艰涩地问:“你带来了吗?” “带来什么?”瑞德里克的目光越过他的肩膀。 三人组当中的一位懒洋洋地起身朝大门走去。

前言

阿卡迪·斯特鲁伽茨基,鲍里斯·斯特鲁伽茨基,一母同胞的嫡亲兄弟,是继别里亚耶夫之后俄罗斯最著名和最有影响力的科幻大师,堪称俄罗斯科幻文学泰斗,里程碑式的巨星。    哥哥阿卡迪1925年8月28日生于黑海边上的石油城巴顿(1991年10月12日逝于莫斯科),弟弟鲍里斯1933年4月5日生于列宁格勒(2012年11月19日逝世于圣彼得堡)。兄弟两人均为俄罗斯作家协会会员。    斯特鲁伽茨基兄弟出身于书香门弟,母亲是一名教师,父亲是列宁格勒历史博物馆的艺术史学家。哥哥阿卡迪在二战时入伍,曾被送进一所军事语言学院学习,以翻译日本名著而闻名,复员后,曾先后在莫斯科国际科技情报所、国家文艺出版社、国立儿童读物出版社担任编译工作。1964年,阿卡迪担任俄罗斯读书爱好者协会俱乐部教学研究委员会主席,并分管莫斯科作家协会分会散文部、科幻及历险文学委员会。    弟弟鲍里斯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机械数学系,但却以天文学家的身份,在普尔科夫斯基天文台工作多年。自1973年起,鲍里斯一直担任列宁格勒科幻进修班主席。同时,他也是俄罗斯著名幻想文学奖项“铜蜗牛”奖评审委员会唯一主席。2002年,鲍里斯获俄罗斯国家文学年度奖;2003年,他创办大型科幻文学杂志《21世纪日正中天》并亲自担任主编。    斯特鲁伽茨基兄弟从1957年起开始合作,创作了无数科幻佳作,直到1991年兄长过世为止。他们的长篇处女作《紫云之国》于1959年出版,第二年,随着短篇集《通往阿玛尔切亚去的路》和《六根火柴》的面世,他们科幻作家的地位得以确立。    斯特鲁伽茨基兄弟的创作主题广泛,主要围绕着社会、哲学、人类文明发展、心灵探索等深刻议题,叙事擅用荒诞、讽刺的手法,继承了19世纪果戈理、谢德林的文学路线。他们的作品有别于一般的科幻小说偏重科技或宇宙飞船之类的物质面描写,总是以人与社会为中心,辅以科学幻想。他们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路边野餐》曾被前苏联导演塔科夫斯基改拍成电影《潜行者》,成为20世纪的经典影片。    2001年,俄罗斯一科幻网站在科幻迷票选的基础上评选本国70本最佳科幻小说,斯特鲁伽茨基兄弟的作品独占其中四分之一,而且,前10名中有7本是这两兄弟的作品!    两人代表作有:    短篇集:《外来》(1958)、《自主反应》(1958)    中篇集:《路边野餐》(1972)、《亡人之信》(1979年获俄罗斯国家科幻文学奖)    长篇:《紫云之国》(1959)、《通向木卫五的道路》(1959)    系列长篇:“正午”系列(该系列1990年获“别里亚耶夫”奖),包括《22世纪日正中天》(1961)、《逃走的企图》(1962)、《遥远的彩虹》(1963)、《神仙难为》(1964)、《人烟之岛》(1971)、《小孩》(1971)、《来自地狱的青年》(1974)、《蚁巢里的甲虫》(1979,1981年获“阿厄里塔”奖)    斯特鲁伽茨基兄弟共联合出版了25部长篇及作品集,译介了不少像阿西莫夫这样的世界著名科幻作家的作品。由于对俄罗斯和世界科幻做出的卓越贡献,他们在国内外数十次获奖。截至目前,他们的作品已被译成33个国家的42种语言,全部约500版。值得一提的是,众多名家的科幻作品都有向斯特鲁伽茨基兄弟致敬之意,比如近期的美国科幻大片《阿凡达》。    1987年,他们兄弟二人曾作为嘉宾出席在英格兰不来顿举行的世界科幻大会。1997年,俄罗斯克里木天文台发现的第3054号小行星,根据发现者本人的提议,被命名为斯特鲁伽茨基星。

内容概要

斯特鲁伽茨基兄弟出身于书香门第,哥哥阿卡迪以翻译日本名著而闻名,弟弟鲍里斯为天文学家。兄弟俩从1957年起开始了联袂创作的崭新模式,为世人奉献了无数科幻佳作,在国际上享有极高声誉。
最能体现他们创作思想和价值的作品当属“日正中天”系列,该系列共八部作品,这些作品之间既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又能相对完整地独立成篇。本书即为“日正中天”系列之一。

编辑推荐

《世界科幻大师丛书:路边野餐》由阿卡迪•斯特鲁伽茨基、鲍里斯•斯特鲁伽茨基所著,外星人造访地球而后离开,丢下了“泰迪熊”,一切从此开始。小人物们在造访带附近上演悲欢离合,无论他们怎样挣扎,也逃不脱现实生活的藩篱。

作者简介

外星人造访太阳系,在地球上丢了一堆垃圾之后扬长而去,却给人类留下一个烂摊子。
年轻的瑞德是一名研究助理,他的工作是在外星人的造访带里搜寻外星物品、研究外星科技。这片造访带辐射强烈,污染严重,对人类安全有着极大威胁。为此,联合国封锁了所有的造访带,只有持通行证的研究人员才可以进入。然而,仍有一些人甘冒生命危险私自潜入,他们是赏金猎人,是潜行者,游走在寸草不生、危机重重的造访带里,为人们趋之若鹜的高科技外星垃圾不惜献出生命。
外星人造访地球而后离开,丢下了“泰迪熊”,一切从此开始。小人物们在造访带附近上演悲欢离合,无论他们怎样挣扎,也逃不脱现实生活的藩篱。


 路边野餐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在“猎人”的贴吧看到人谈论此书,说富奸构思“黑暗大陆”时恐怕借鉴了此书。为了了解最有想像力的漫画家需要参考什么样的小说,我立刻拜读了此书。果然,两者之间颇有气息相通。皎然说诗有三偷,“偷势、偷意、偷句”,前者精巧,后二者罪不可恕。一个是漫画,一个是小说,富奸自然不能向《路边野餐》偷句,但他和斯特鲁伽茨基兄弟都各自营造了匪夷所思的秘境(黑暗大陆和造访带),并令其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神秘事物。虽然在细节上并不相同(如果相同,那就是偷意了),但两个环境的“势”绝对神似,这体现在两点:一、秘境的性质和机理全然超出人类的理解范畴,难以研究、难以解释;二、秘境事物都蕴含巨大的能力,或者如瘟疫黑洞,轻易取人性命,或如永动机长生药,价值连城。自然而然地,秘境会被政府和其他强力机构严格控制,既为了避免灾厄,也为了垄断利益。但也会激起部分人类的野心,让他们铤而走险、火中取栗。在黑暗大陆,这就是猎人,而在造访带,这就是潜行者。然而,接下来两个世界的发展就截然不同了。在富奸的设定里,黑暗大陆是包围人类已知世界的广阔天地,那里的事物都巨大无比。在比喻的意义上,猎人们的探寻也同样是向外的,是征服未知、壮大自我的过程。而在斯特鲁伽茨基兄弟的故事中,造访带是外星人在地球经过时擦出的几个小点儿,不过是区区几个镇子的范围(而故事只发生在其中一个小点儿内外)。换言之,造访带被广阔而平凡的人类世界囊括其中。同样在比喻的意义上看,这似乎暗示着潜行者的探寻是内向的,其本质上是对自身的欲望与观念的重新认知。这种暗示在本书的结尾体现得尤其明显。发现被有预谋地当作炮灰的年轻人怀着人人自由幸福的希望死去时,主人公瑞德的整个人都不好了。在他的歇斯底里状态中,故事结束了,但留下了一个开放的问题:内心深处,我们真正的愿望是什么?以上两种关于秘境的构想并无高下之分,富奸也算是漫画家中相当有思想的了。但相比起来,斯特鲁伽茨基兄弟以神秘事物植入普通人生活的做法,似乎让人了想到更多的东西。
  •     主人公瑞德,乖戾,并且暴力,眼中只有钱的经验主义者。唯一的和颜悦色,是给一个异常执着异常专注的书呆子同事。那个书呆子代表着沉重现实里的一丝进取之光,而书呆子的暴毙,代表着瑞德彻底跌进现实深渊——希望之光已陨落。瑞德与唯利是图的同行前辈勾心斗角,同处处逼诱的警察周旋,而原本外星人留给地球的造访带,人类文明飞跃的契机,却由于人类无法越过文明等级的鸿沟,成了名副其实的地狱,它不会给擅于探险的人带来声誉,只会带来周而复始的以命博弈。书里,蚂蚁一样的人类对应着看不到自己存在的高大文明,朝不保夕的潜行者如瑞德,对应着让整个人类一筹莫展的文明阻碍大事件,在大事件里,个人的贫困愁苦犹如一粒沙对应着大海,它不值价,于是瑞德活法是行走的畜生。乖戾,暴力,唯利是图。这是一种变相的报复社会的活法。世道艰难,才显形的妖孽活法。许愿金球这种在太平盛世绝对不会有人追求的东西,却让一干或理智或贪婪或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前赴后继。瑞德带着傻白甜青年寸步移动地前行,傻白甜青年几次坏事,暴躁的瑞德都忍耐了下来,恰恰不是瑞德人到中年变得仁厚,反是瑞德彻底失去自我驱策,终向现实臣服的证明。多么讽刺啊,能实现人愿望的宝物,却要让人丧失最宝贵的东西为代价。让我们来重温细品这一段:...Arthur突然跳了起来,一把拉开夹克上的拉链,脱下来扔在脚底下,扬起一阵白色的灰尘。他不知道喊着什么,做着鬼脸,挥舞着他的双手,接着他把手放到背后,跳了一小段快舞,就直接朝底下冲去了。他也没有再看Redrick一眼,他已经完全忘记了Redrick了,他也已经忘记周围的一切了。他只想跑下去,向它许愿,那属于一个还会脸红的大学生的一丁点秘密的小愿望,这孩子除了零花钱就没见过其他的钱,如果哪天回来有一点酒气,也会被他爸打个半死,这孩子未来有可能会成为一位有名的律师,甚至是内阁大臣,更远一点,也许就是总统。而Redrick,眯着眼面对着那片刺眼的白光,看着他跑了下去。他很冷静,早就知道这一切都会发生,他也知道他不该看,但看看也没什么大碍,所以他看着这个冒失的孩子一路跑下去,而实际上什么感觉都没有,除了内心深处有一只小虫子开始四处爬动,一口咬穿了他的肠子。那个孩子仍在朝下跑着,不停地跳着混乱的舞,身后扬起一阵白色的灰,他还在兴奋地大声喊着什么--或许是在唱歌,也有可能是在念咒--Redrick想,这可能是历史上第一个像去参加一个狂欢派对的人一股脑冲下采石场。起初他并没有留意他的会说话的钥匙在喊些什么,但接着他听到内心深处有什么喀哒一响,只听见Arthur喊道:“每个人都幸福快乐!...自由!...你想要多少就有多少!...所有的人都到这来啊!...每个人都会有的!人人都会实现他自己的愿望!...自由!...幸福!...自由!”但突然他停下了呼喊,就好像有人对着他的喉咙重重打了一拳。Redrick看到那片潜伏在矿工木桶阴影里的半透明的东西抓住了他,将他抛向半空,慢慢他整个人开始旋转起来,就像一个家庭主妇在洗衣服那样。Redrick甚至还看到他的一只鞋掉了下来,飞向采石场的更高空,他转过身来,坐下。脑海里什么想法都没有,有段时间甚至连自我都感觉不到了。在他身后,那条路就躺在那,四周寂静,空气沉重。傻白甜被绞成了碎肉。后面瑞德疯了,他是带着无比明确的目的,给傻白甜设下的周密圈套,以及良心能承受的谴责评估,来到的这儿,结果他万万没料到,这场职业生涯的最危险之行,却是这样毁灭他的计划——将他一朝打回解放前,让他带着罪孽身,回到婴儿心。他走过那个木桶,尽可能小心地将脚抬高避免踩到那些斑点,然后他趴下身,一步步爬过那个碎石堆,来到了那个跳动闪着光芒的‘金球’前。他浑身都汗湿了,炎热也让他不停地喘着气,同时,体内也涌过一阵寒意,他浑身抖个不停,就好像刚经历了一场严重的宿醉,而那些白色的灰尘也在齿间研磨,略带一点甜味。他在‘金球’前停下,想了一会儿,然后开始不停说他的那些祷告词:“我是动物,这您也知道。我没什么冠冕堂皇的话,他们也没教我怎样说那些话,我也不知道该如何去思考,那些混蛋也不让我去学习怎样思考。但如果您真的是...无所不能...无所不知...那您就自然会明白!看看我的心。我知道你要的东西全在里面,肯定在里面。我从没将我的灵魂出卖给过任何人!它是我的,它是人类的灵魂!你把我所想的那个拿走吧...而且它绝对不会是阴暗的东西!去他的,我这时候什么都想不出来,除了他说的这些话...‘每个人都幸福快乐,自由,人人都会实现他自己的愿望!’”作为假刺激兄弟的最高水准之作,《路边野餐》有三个不同层面的贡献,一是造访带和潜行者的设定,延伸出一部探险游戏不在话下,事实上还没真正被拍成电影,也怀疑是这部上世纪70年代的作品设定太先锋,到现在电影技术以及头脑想象力依然拿不下。二是书中对人类遭遇高等文明方式的别开生面的设想,写实程度至今依然让人具有强烈共鸣,同时借由书中科学家之口提炼成一种蚂蚁对大象的哲学观,清醒到宛如入定。三是蚂蚁对大象的哲学观完美的映照到了人类个体对整个人类大事件,最终阐述无论你拥有怎样的个人意识,无论你凭这份意识日天日地横行直撞地挣扎,但你依然是整体的部分,你可能失去支撑你活到今天的意义,随时会为整体而牺牲。也就是你再胡天胡地,胡作非为,做尽下作之事,你也可能会有为理想而牺牲自己的一天。这可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的庸人自扰式唠唠叨叨,看上去是自我开解其实干我们屁事的意淫改编好多了,就像一个高中文科生对哲学巨擘的心血之作抒发了一番理解,辣眼睛。更别说那部连本作品取名立意一丝精妙都没沿袭到的同名中国农村电影。你把老年人给自己初恋的磁带献媚给路边发廊小妞,就问你的浪漫泡妞法是小学体育老师教的吗?这么猥琐。个人问题请不要拿出来当现象,阴阳怪气,这类导演先举报100次再说。想了想,如果瑞德走上傻白甜之路后,我能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面对许愿金球,此刻过去所有许过的愿都在人到中年的我脑海浮现:“考上重点高中。”“家人健康平平安安我便足矣。”“嫁娶一个好人。”那就太便宜金球了,许一个大的,就发现,总归逃不过“成为一个成功的人”,而成为成功的人,终是到了回馈的时候。不如趁早把它实现了,从此放了自己——“愿每个人都快乐,自由,愿所有人都兴致勃勃,满载而归。”这个翻译要好一点。

精彩短评 (总计54条)

  •     小说本身确实时代色彩太重,现在读来乏味。想象一下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在苏联,那样的氛围下,出现这样的小说——这种并没有把登上3D银幕、轰动一时,大把搂钞票作为私底下的目标而致力于成为主流文学的小说,理当感叹。是经典。俄文译著水平是另一个问题,将就吧。
  •     科幻外壳的现实主义
  •     英译,和原文稍有出入,问题不大。70年代苏联科幻小说,外星人接触主题,《一日长于百年》可能受其影响,也把外星文明想象成高等文明。想知而不可知,想得而不可得,生命渺小短暂却永怀热望,这就是人啊。
  •     1971
  •     莫名其妙喜欢,里头有很多有趣设想,对小人物的解析也有独到之处。
  •     “...真见鬼,我脑子里一片空白,只记得他说的那些话...'但愿每个人都快乐、自由,愿所有人都兴致勃勃,满载而归!'”;塔可夫斯基改了好多
  •     主题不明确,但是很有代入感。
  •     瑰丽的想象 而且令人绝望 造访带处处充满奇迹 同时不会给你任何奇迹
  •     俄国人的科幻是不一样
  •     阅读过程不甚舒服。。
  •     科幻氛围营造得很好,又能不落俗套,直接戳破了众多流水线作品的软肋。116页之后的两三面儿,足以超越多数同类题材,最后一章也有极好的拔高效果。不错,很不错。
  •     很少有小说能像这本《路边野餐》这样用如此少的篇幅给我留下如此深刻的感受。
  •     优点是168页挺短的,缺点是对于这么无趣的故事来说,168页实在是太长了。
  •     比起科幻小说更倾向于人性探讨吧,而且是很明显的传统的那种毛子家的人物背景之类。还是想继续看“日正中天”系列₍₍ (̨̡ ‾᷄ᗣ‾᷅ )̧̢ ₎₎
  •     路边野餐,取名到立意之妙,说是千古流芳都不夸张(不是那部奇怪的农村电影)
  •     还没看完,不过发现是俄罗斯人的作品,以前接触不多,感觉还不错
  •     存在主义者的终极迷思
  •     只有颓废的美是一致的。
  •     外星人来访和路边野餐那个比喻真是神来之笔。
  •     核心就在后半部分物理学家的一段发言吧,和《索拉里斯》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这个故事相当注重对潜行者这些人的描写。他们是谁?绳索、先驱还是被“欲望”异化的人?面对“金球”,Aruth和Redrick许下的愿望又意味着什么?【一篇英文书评,造访区、小镇,对外界意味着不确定与可能性,更深一步意味着希望。而“金球”意味着将希望化为明确的现实。但潜行者们生命的意义只依托在那个希望(与不确定性)之上,所以他们会与外界安定的一切(如家庭生活)疏离,所以当面对着“金球”时,他们也不知道该许下什么样的愿望。因为当希望和可能性化为单一确凿的现实时,他们作为潜行者的生命也就终结了(?)。但是这样的不确定性与可能性又为何这样的吸引他们?文章没有明说。难道是代表一种永不枯竭的探索精神所以潜行者就是进步的先驱?】
  •     当大家刷《路边野餐》的时候我总以为是说的这本书……
  •     世界观和人物性格都很丰满,三段不同的时间线可以看到一个男人逐渐体制化世俗化的可悲过程,结尾却又不失希望,含义隽永
  •     不论是面对外星人还是面对人类,首先要面对的还是自己的欲望。
  •     潜行到内心深处,谁知道会是什么……
  •     不明觉厉
  •     1.路边野餐式的与外星文明接触,是个好想法。2.理性的思考、欲望的思考。3.对无聊工作的吐槽
  •     前一半有些无聊,路边野餐论和关于理性的讨论是亮点。因为重力受困于小小地球的人类究竟为什么这么自大,大概这个故事的结局就是答案。
  •     捡垃圾的故事
  •     很神秘,又有点政治意识,挺特别的科幻小说。
  •     2011年9月科幻世界译文版初读。这是第二遍了。
  •     挺绝望的故事。强者漫不经心的恶作剧对弱者来说可能就是灾难,但是又绝对无法避免。越是去探索越是绝望,实际上是无解的。所以人类(弱者)只能寄希望于其最英雄的事迹,“生存至今并且还要继续生存下去”,一直探索,一直生存,并因此而一直绝望下去。
  •     并不是很喜欢,没有硬科幻的味道,对很多科学细节的解释也很模糊,属于那种文艺科幻的范畴,但结构有点散,看得让人有点不知所谓。
  •     很有想法,印象最深的一句话:一次路边野餐,在宇宙里的某条小路上。
  •     准备再看一遍潜行者
  •     奇怪啊 俄国人写的书我为什么就是读不下去 不通的感觉 是我无能啊 唉
  •     还是电影好,
  •     充满想象,十分精彩
  •     我没有针对谁,我是说,毛子的科幻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     很喜欢,这个故事有一种迷人的力量,一种对现实的隐喻。为什么叫“路边野餐”?看到第三部分才明白。造访带和物品的设定会让我想到剧集《失落的房间》。斯特鲁伽茨基兄弟的文笔真不错。
  •     安德烈·塔科夫斯基《潜行者》原作
  •     Haunting, revelatory. 絮絮叨叨地一直在写人心理,却如醍醐灌顶,震惊的是打开了一个视角来展现人类的渺小、丑陋与无知。虽然你塔片子看起来只是借了故事背景,但其实——除了完美还原小说的气质之外——内核中以承受痛苦跟“牺牲”换取爱与奇迹的这一点是殊途同归的。翻译挺不错,喜欢这种风格的,很接地气读起来很舒服,但是封面,太,几,把,丑,了!
  •     算是最难看也没多少新意的科幻小说
  •     新年第一本 散文小说 嘲弄 形式主义和伟大传统的影子 不可知的魅力与未完成的诱惑 很伟大的作品! 我很不解为什么总有人评判科幻小说不以文学性而以所谓硬不硬 天文学家写的因为不够硬太俄国被吐槽…… “但愿每个人都快乐、自由,愿所有人都兴致勃勃,满载而归” 多好呀你们绝不是最坏的坏人
  •     据说和《猎人》里面某些设定相似才去看的,但是期望有点过高了,可能不是很对我胃口吧。
  •     经美国人一转译变了味 但瑕不掩瑜 这对兄弟依然凛冽 男主潜行者们的遭遇让我感同身受 节奏把握得太棒了 不着急吐露设定 让情节随人物内心戏带出来 仿佛我跟着游戏里的潜行者们一步一步去往注定完全绝望的未来 提出的野餐意象也独具一格 也许生就是原因和目的吧
  •     设点很有想象力,可是重点却在描绘众生相
  •     应该算披着科幻皮的苦大仇深的俄国小市民生活史
  •     与其说这是一部科幻,不如说是一份斯拉夫式的乡愁。无论是古朴的小镇还是传奇的潜行者,都将被这个越来越冰冷精确的现代性社会所吞噬,最后的旅程颇有宗教意味,是对俄罗斯民族灵魂中仅存的野性与浪漫的一次祭奠和朝圣。
  •     "人类作为一个整体太凝固了,始终一成不变。”科幻试图鼓起勇气为人之界定抛光,但天堂赐予的答案,只是用来回答那些我们还无法提出的问题。
  •     最大感想——封!面!太!难!看!老塔原来仅仅只是用了本书的设定,之后走的比小说更远,不过小说本身也很有思想性,路边野餐理论见解独到,“跟造访带打交道,有这样一条法则:带战利品回来是奇迹,活着回来是胜利,巡逻的子弹没有打中你是狗屎运,如碰到其他结局是命中注定”,个中指涉和隐喻明显,我们都别无选择,我们都必须纵身跳下
  •     两年前看过啊,基本上和老塔那部电影没有什么关系。
  •     故事平淡
  •     很短的篇幅,几个点和概念很有意思,尤其是“路边野餐”的概念。但是感觉也是浅尝辄止,没有深入,因而看起来不太像科幻小说,更像是一种类似“乌托邦”的反讽,苏俄体制下小人物的悲惨命运。
  •     在情节模式上,很像迪克,都是在一个大的整体变动中叙述小人物的故事,换言之,它的情节重点不在于核心设定,而在于核心设定的影响;而在思想内核上,斯特鲁伽茨基兄弟则继承了莱姆的不可知论,打击了宿主学衍生出的宏大想象,嘲弄了以往的接触理论及其文学模式。通过这样的方式,借由不可知的外星人的一次偶然的野餐,兄弟二人以潜行者为焦点,描摹出了人类“既不能理解也无法否认”、“既理解一切又一无所知”的生存状态或其宇宙位置,而人生断面式的情节构筑又从个人角度丰富了这种状态,而将宇宙的与个人的结合起来,意味无穷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