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间里的阿尔及尔女人

出版社:99读书人/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1
ISBN:9787532150625
作者:[阿尔及利亚]阿西娅·吉巴尔,Assia Djebar
页数:231页

内容概要

阿西娅•吉巴尔(1936- ),阿尔及利亚法语女作家,出生于濒临地中海的渔港小城舍尔沙勒。她在父亲教法语的小学里读书,在首都阿尔及尔念完中学。她在法国的中学学习一年后,成为女子高等师范学院第一位阿尔及利亚女生。1956年,她参加了学生罢课,为阿尔及利亚独立斗争摇旗呐喊。次年,她发表了首部小说《渴》。1959年开始,吉巴尔到了摩洛哥拉巴特大学研究和教授马格里布当代史,一边为报社和电台工作,还担任过电影副导演。
回到阿尔及尔大学之后,吉巴尔开始教戏剧和电影,继而教了许多年历史。此间,她陆续出版了十余部小说,并于1997年获得尤瑟纳尔文学奖。2005年,吉巴尔成为法兰西学院首位阿尔及利亚裔院士。她的主要小说作品都被翻译成阿拉伯语译本出版,英译本则受到欧洲和北美读者的欢迎,这使她成为近年来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

书籍目录

开篇
法蒂玛述说之夜
今天
房间里的阿尔及尔女人
哭泣的女人
昨天
无所谓放逐
死人说话
斋戒日
思乡
后记
禁止的目光,中断的声音

作者简介

为女性权利而战的北非女作家
阿西娅•吉巴尔(Assia Djebar)
法兰西学院首位阿尔及利亚院士
诺贝尔文学奖近年热门候选作家
她出生于法国殖民时期的阿尔及利亚,在法国著名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她为阿尔及利亚独立摇旗呐喊,又为女性权利笔耕不缀。她用法语写作,用阿拉伯语祈祷,阿西娅•吉巴尔是她的笔名,阿拉伯语中的意思是“安慰”和“不妥协”,这也许就是文学对于这位阿尔及利亚女作家的意义所在。
《房间里的阿尔及尔女人》原是德拉克洛瓦作于1832年的一幅名画,那时阿尔及利亚刚被法国征服不久;而一个半世纪后,阿尔及利亚取得独立已二十年,那些在独立战争中担当重要角色的阿尔及利亚女人,她们的日常生活又是怎样?她们尚需作出哪些努力去扩宽自由度?阿西娅•吉巴尔向我们讲述女性的生存经验和困境,反抗与服从,法律对女性的严苛以及动荡不定的女性地位,这使得此书受到广泛的注目,成为一部经典之作。这部短篇集初版于1980年,现增添了新的篇目。
--------------------------------------------------------------------------------------------------------------
一种精彩绝伦的语言,一位伟大的作家。
——塔哈尔•本•杰伦
阿西娅•吉巴尔占据着我们的母亲、祖母和姐妹们,她将我们放在她们的沉默之墙前加以比照,而此沉默正在成为我们的沉默……阿西娅•吉巴尔在写作中、因而也在历史中触发女人,重新安排女人的位置,她为此而写作。
——《Les Inrockuptibles》
吉巴尔的小说扰乱了对立面的严格逻辑,不是作为抗议文学,而是为了寻求超越宏大叙事的空间。
——《泰晤士报文学副刊》
她的小说刻意将人物与实践混淆,借此强调小说主题的无时代性,尤其是女性需要面对的困境、殖民主义的压迫,以及语言和写作的救赎力量。
——《纽约时报》


 房间里的阿尔及尔女人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一个体面的女人是不在房子以外的地方工作的。———《房间里的阿尔及尔女人》我们都急着想先得到自由,然后后来得到的只是战争! ——— 《房间里的阿尔及尔女人》 《房间里的阿尔及尔女人》系北非女作家阿西娅·吉巴尔力作,属于短篇集,作者系法兰西学院首位外籍阿尔及尔女院士,被评论界预测为诺贝尔文学奖近年热门候选作家!小说名取之法国著名的浪漫派画家欧仁·德拉克罗瓦作于1832年的一幅名画《阿尔及尔的女人》。女作家出生于法国殖民时期的阿尔及利亚,在法国著名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她用法语写作,用阿拉伯语祈祷,阿西娅·吉巴尔是她的笔名,阿拉伯语中的意思是“安慰”和“不妥协”,其毕竟本就意味着女作家给自身设定的人生目的——在西方国家为祖国的争取平等地位以及为阿尔及尔女性争取独立的生命,让她们走出房间,生活充满五彩斑斓,反对倒退和对女性的歧视。当阿尔及利亚刚被法国征服后,不用说,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与信仰的国家,民族的自尊感必然在殖民统治过程中被激发出来了,不得已的屈服只是暂时的妥协,争取独立的斗争成为了整个民族的主题与新的朝圣的神殿。不用说,被迫卷入这一运动的不仅仅是男人,还有女人,因为既然传统的宁静的生活被打破了,家庭也因为男人的出征肯定要破碎化,女人不得不走出房间,参与生活,甚至参与了民族独立运动,被迫放逐,因为“要不是我们被赶出自己的国家,我也不会被迫要像男人那样上街买东西去”。在被迫参与的过程里,女人对自身的认识发生了变化,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与地位。那些在独立战争中担当重要角色的阿尔及利亚女人,她们的日常生活又是怎样?她们尚需作出哪些努力去扩宽自由度?阿西娅·吉巴尔通过文字,通过小说,向我们讲述女性的生存经验和困境,反抗与服从,法律对女性的严苛以及动荡不定的女性地位。在小说里,作者通过描写了被诱拐的少女命运,习惯与顺从男人的祖母对往昔生活的怀念与对交杂的非传统文明的不满和恐惧,带炸弹的女人,公共浴室里年纪已大的搓澡女工,但结果就是她们的眼睛里闪烁着无力的怨恨,因为即使新时代的阿尔及尔女人,更多的虽走出了家门,但还是没挣脱许多世纪以来自己的身体与影子的桎梏,一个世纪以来,争取独立运动带来的风暴,那监视的目光首先针对的就是各个年龄阶层的女性,因为人们可以看出,民族独立运动在各处获得了胜利,但女人的形象并无两样:在父亲、丈夫、兄弟和儿子的眼中看来,还是比较困扰的。女性的身体当然被禁止观看,就算再自由也是在头纱下。头纱将身体和四肢完全包裹住,让戴着它的女人能够出门走动,这么一来女人也成了男性世界里可能的偷窥者,在解放的过程中,“自由主义”宽容的将另一只眼还给她,让她的观看得以完整;两只眼睛,借着面纱的掩蔽,现在睁大了看外面的世界。另一只被解放的了眼,女性的眼光。本可以成为赢得外界光明的信号,幽禁之外的光明,男人们则认为,一个女人在走动,也即是“裸体”的,这对他们男性窥视的特权,岂不是一种新的威胁。于是形成了恶性循环。当一个女人在自己的新婚之夜,为人生的第一次旅途砰砰直跳时,却成了本质上流血之夜,这一夜既非让夫妻彼此了解,更谈不上互相取悦,原因就在于两性初次相遇只有通过婚姻及其仪式方为可能,这意味着在他们的社会和文化存在上烙刻着深深的强迫观念的因子。即使《古兰经》规定父亲必须征得女儿的同意,但由于年轻女子不能毫不遮挡地抛头露面出来大声宣布她的意志,她必须通过一名男性代言人“替她”说话,一句话被可怕地换成了另一句,并且,它让强迫婚姻的非法实行成为可能,这样在风俗的掩护下,“我愿意”被她痛苦的说了出来,出于肢体上的疼痛或被无声的泪水模糊了的双眼。 今天的女孩,牺牲了从前的闺房和女眷们,换取和男人面对面的机会,但在作者看来,这样的机会往往是骗人的,就这样在这个女人的世界,不再传来温柔的窃窃私语,隐隐的抱怨,短暂的喜悦浪漫业已消失,这个世界突然地、冷漠地、变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丝毫不留恋过去,声音真的中断了。本属于阿尔及尔的保护着女人的残余的女性文化也渐渐窒息。而今被现代文明侵蚀了阿尔及尔再也没有后宫,但在新的广袤的土地上,后宫的组织试图建立它的法,那就是:做隐形人,沉默不语。而作者期望,在从前嘈杂的片段里,能重新恢复女人间的谈话,德拉克洛瓦画笔下的场景,但更希望在明媚的阳光下敞开的门里,如毕加索笔下所画的那样,用尽全力,自由舒展,让裸露成为一种“摆脱束缚”的标记,女人能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真正的解放。让自己最为惊讶的是小说里竟然写道在公共浴室里几个女人互相剃阴毛,查看了后才得知穆斯林圣训里有这个教义规定,在我们汉族看来不可思议的修饰羞体的行为属于圣行(模仿先知的行为),是先知穆罕默德认为属于人类赋性的10件大事,即剪髭须、割礼、用牙刷、呛鼻、剪指甲、洗趾节、拔腋毛、剃阴毛、节约用水和漱口中的一种而已。这项功课也包含着一种恩典和慈悯,不但有卫生,保护身体的作用,而且行者才能有真切体会的一种别样快乐。

精彩短评 (总计26条)

  •     女性权利和战争伤痕加在一起会不会过于沉痛了
  •     看不进去
  •     断片式的讲述,变换的叙事声音,从破碎中窥见面纱后面的故事。
  •     隐形-暴烈-再次沉默-真正解放之路。
  •     很难卒读。社会动荡,女人们的悲切生活,祥林嫂似的诉说......好像我国新文学时期的那种小说风格。
  •     后记很重要。
  •     北非。阿尔及利亚。女性。文学。
  •     这是法文的结果吗 还是翻译的锅
  •     无法想象,若是我是一个阿尔及利亚女人。
  •     看完心情很差。可怕。故事情节没有弄清楚,小说不像是个短篇小说集,也不像一部前后连贯的长篇小说。大致内容是当地女性的普遍境况,早婚早育,孩子众多,行动受限制,家庭暴力,年纪轻轻就守寡。后记里的大段分析很有力道。太可怕了。
  •     一部撕裂沉默的沉痛之作。就像杰巴尔在前言中所说的,为了能走到阳光下,挣脱身体与影子的关系,必须经历那一秒在强光中的彻底失明。这本小书就是为了那一秒而写,却也是为了一整个世纪的阿尔及利亚女性而写。
  •     本来就写的乱七八糟的,再被翻译这么一折腾。。
  •     语言好,但是总觉得会有更丰富的东西。为女权而战什么的听起来就觉得非常徒劳。
  •     仍然是在房间里的文字。
  •     后记里作者也提到,自由的改革下带来了新的困扰,在没有改革前,女人们之间流传着怎样的传奇。★★★☆
  •     99的这套“短经典”丛书我读过四本,正好两本是早先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的,另外两本是目前在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的。前两本没发现有明显不足,而后两本……读《绕颈之物》时,我在不对照英文原版的情况下裸眼就能看到人名变来变去、表哥表弟不分的情况;读这本《房间里的阿尔及尔女人》时,此类现象再度出现。读《绕颈之物》时,我开导自己:作为从英文原版中所获取的有效信息量远远不及从中译本中所获取的有效信息量的一般读者,如此斤斤计较恐怕资格不够,走火入魔就成了语言原教旨主义者,何况译者的绝大部分工作还是让我心怀敬意的……但读《房间里的阿尔及尔女人》时,我实在不想留情面了:译者的母语是中文吗?怎么连起码的文学语感都没有?!编辑懂法文吗?要是不懂,那还不认认真真校订校订中文译稿?!
  •     之前在《读库》看过关于一篇加缪的文章,通过这本取名于德拉克罗瓦的一幅油画《《阿尔及尔的女人》的短篇集,对法国殖民时期的阿尔及利亚多了一些了解。
  •     到底是翻译的锅还是原文如此,叙事超越了一般的乱和难懂,人名甚至都不统一
  •     忧伤的痛苦,无以反抗的命运
  •     No.11 读起来太吃力了,但是里面弥漫的情绪到位了。
  •     不是你不相信这世上就不存在这些事。
  •     要向Mia Couto看齐,可别学Jose Luandino Vieira 啊。。。战争诱发的”伤痕文学“总是要么过于浮泛散乱,要么过于苦大仇深,当代作家里,对于这种题材能将情感叙事与构架皆拿捏得恰到好处的,也就只有Mia Couto了,其他人还是要么改行要么写其他要么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罢。
  •     很混乱的叙述。但是很异域风情。女性的压抑。
  •     高考后假期在新华书店读的大概最后一本书
  •     冲着名字读的,对阿尔及尔很想念。
  •     因为时间匆忙,对故事背景了解不够,对与书名同名文反而没有深刻了解。。。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