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二代》书评

出版日期:2016-9
ISBN:9787535490557
作者:王若冲
页数:296页

下一代的体验

一个17岁的孩子,以她的眼光看的社会不是我们能看见的,但是那种真实、现实以及给我们的反思又是那么的具体,。 为人父母以后,一直有种不知道如何教育下一代的感觉,强加、推动甚至绑架?如此种种都是家长经常干的,也许真的应该听听孩子们自己的声音……

飘样小说

“飘二代”,在未看到这本书之前,认知里一直都只有富二代、官二代,我从来没想过竟然还有这么一个概念,而作者另辟蹊径,在众人忽略的视角中挖掘了新的方向进行写作,书中的主人公更是有着作者身上成长的信息,比如作者北京生活的所见所闻,比如作者那身为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毕业生的身份。作者的二十载。“腻歪一切模式化写作”,这是作者介绍中后半段中的一句话,但是却是我对作者的第一印象。也正由这句话将我带回了初、高中时代,写作对于大多数学生都是很痛苦的回忆,这是当时也不只是当时我那个年代才有的,每每因为作文写得不错,被问及有没有作文书可以参考时,我也总说:我从不看作文,看多了别人的,思维就会定式,当时的理所当然,现在想来却高傲的很,而表达的意思不正如作者简介的这句话么?可想而知,热爱写作的人都有其通病。前言与序言的延伸。“天才无处落脚,勤勉无处安放”,前言一开始便让人感到了深深的无奈,而短短的五句话便已道尽,很明显是要告诉读者“我想说的都已在故事中”,接着作为其曾经的班主任张鹏写了几页序言,我却在看到“而我捧着那盏灯/背着光与明/悄悄地/走回/那风和夜——《灯》”便止了,没再听这位班主任感受与分析,原因只有一个——我要亲自体会。引导语的欢乐吐槽。“在北京要是没有肠粉吃,就给我写信,我一定会给你寄过去的”。跳过序言和目录,首先捕捉我视线的就是这句话,就在看到这句话的同时,心中有个声音说:你寄过来还能吃吗?“我是一个爱学习的人,没错,我特别爱学习”。心中的声音再次响起:你都爱学习了,我不是更爱学习了。文风的渐变。文中十一章(包括终章)描述了来自广东的主人公李锦怡随父母来到北京求学生活,从幼儿园时就开始了没有北京户口的“飘二代”生活。正如上一段所说,本文充满了欢乐的吐槽点,但是这份欢乐仅仅只呈现了三章便渐渐消失,很明显从第四章开始感觉到了文风的变化,一点点无奈、一丝丝忍耐慢慢从主人公周身蔓延开来。那些语言风波、师生互整、官二代、富二代、考试黑幕、学霸自杀、早恋怀孕,问题一次次的凸显、一次次的严重,牵引着读者的情绪慢慢转变。全书以长篇小说的形式逐步将社会问题一点点展现在世人面前,那些平时不会注重的、只远观不评论的、以为离自己无限遥远的事就这么呈现在眼前,我们一边看一边欢乐着吐槽,一边看一边无奈着叹息,一边看一边催促着思考。

青春岁月的另一种寻找

北京是一个拒绝安逸的城市。这里“一览众山小”,充满了机遇和挑战,可以最早听到世界的声音。精英的足迹遍及每一寸土地,时刻催发人的斗志。因此,北京吸引了全国各地怀揣着梦想的年轻人,这些来自非北京地区、没有北京户口、却在北京生活和工作的人们,被称为“北漂”。《飘二代》写的就是自小出生在广东的李锦怡,从幼儿园时就开始了“飘二代”的生活,没有北京户口的她随父母来到北京的求学生活。虽然书名叫《飘二代》,但内容着重讲的却不是漂泊,而是青春。在这段青春里,亲情,友情,爱情,来来去去,让人禁不住伸手去触摸自己那已经逝去的岁月。——关于成长关于青春和成长,是每个人始终绕不开的话题。那些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日子里,我们的经历都大同小异。在读小说的过程中,我仿佛重新成长了一遍。我想起小时候,也曾因为闺蜜有了其他朋友而嫉妒,也曾因为妈妈逼着练小提琴而烦恼,也曾因为学习成绩而与同学较劲,也曾对某位老师颇有微词。但那些时光是多么的宝贵,每当我回忆起,都觉得那些日子是泛着七彩光的。其实,每一个成年人,都会不止一次地眯起双眼,回味着童年的欢乐,并想着:要是能够回到那时候该有多好。因为童年是犯傻的时代,是游戏的时代,是受尽宠爱的时代,是无忧无虑的时代。我们无法拒绝成长,却可以将那颗纯真的童心永远保鲜。未来的日子,不管风风雨雨,它都是让我们幸福的秘诀之一。——关于求学李锦怡是个平凡的女孩,相貌中等,成绩也是中等,但她善于用一双是非分明的眼睛去理解周边的一切人和事。在她从幼儿园到高中毕业的这十多年里,形形色色的老师,性格各异的同学,每个人都给她留下的深刻的印象。作为从广州转学到北京的女孩,她先是由于口音被同学嘲笑,称其为“猴子”;上初中得先托关系上占坑班;由于没有北京户口,没有资格参加中高考。期间的上课、考试、军训、班级活动,令我无一不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我想起小学时代为老师画的贺卡,想起初中时代作文被老师当成范文朗读时的那份骄傲,想起高中军训时候请假说肚子疼时年轻的教官涨红的脸,想起高考时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诲和选择纠结的志愿。那时那刻的我,多么渴望能踏上社会从此告别考试,然而十几年过去,我却不止一次地想要重返校园,再过一次那纯真无邪毫无压力的日子。谁能有幸倒着过?——关于梦想现如今,我已经是一个小学生的家长。每天看着爱人辅导孩子做功课,心里都暗暗发誓绝不逼迫孩子做他不喜欢的事情。其实关于孩子的梦想,大多数父母都会不由自主地想为孩子拿主意——也许我们自己有一个物质不够丰富的童年,我们就希望孩子能拥有一个物质丰富的人生;也许我们自己有一个未曾实现的梦想,我们就盼望孩子去实现那个离我们远去的梦;也许我们自己已经习惯了枯燥无味的生活,无形中我们就会为孩子画地为牢。书中的染秋无疑是可怜的,身为一个天才,她应该拥有比任何人都顺畅的人生。然而她的父母却逼她放弃成为钢琴家的梦想而去上北大。最终,染秋因罹患抑郁症而投了未名湖,成为植物人。多可令人扼腕的悲剧。她的父母有错吗?是也不是。哪个父母不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走一条正规且光明的道路?但是,父母的责任不是灌输,而是点亮,是为孩子点亮梦想。染秋的悲剧不是个例,近年来不断地在全国各地重演。这对于我们做父母的无疑是一记敲响的警钟。当今的父母,很容易将自己的观念灌输给孩子,无形中阻碍了孩子无限创造的可能性。殊不知,想要孩子将来睿智而富有,尊重其本质,让孩子尽情发挥,乃第一优先条件。正如序言中所说:这部小说里有悲伤,但并不绝望,相反,它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信心和勇气,而这些能够给我们直面任何困难的力量。就像手中捧着一盏灯,并不是因为要投奔光明,而是要用它来直面黑暗。

折射教育的现实

挺好玩的,看一个18岁未满的孩子写的小说,里面泼面而来的都是这个时代的气质,没有造作,语言有点中二,有时候有点贫,很好笑的气氛,就像是白色衣服上的一抹淡绿,给整个布局调了一下色调。但再怎么调色也改变不了惨淡的白色,孩子们都想在这样的底色里活出自己的精彩,他们努力,他们甚至拼命,他们既迎合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又在心里充满雾霾,迷茫的青春在沉重的课业中挣扎。我们做父母的都是拿着刀子的看护者,每个在台灯下做比他们年龄还要更厚重的课业的时候,是我们的鼓励和关心变成的皮鞭,在抽打和驱赶他们,这种痛,痛着痛着也就麻木了。文中的几个角色基本上算是学霸级别的人物了,学霸的世界我们一般人不太了解,他们也有着普通人难以企及的优秀,有自我要求,会自我督促,不因为自己的聪明而懈怠。但是他们累吗,疲惫吗,迷茫吗?我还能想起我上学的时候的感受,单一的追求,对分数和名次的执着,即使到现在看来,事情不过还是如此。只不过孩子们更累了,除了我们那时候的课业,他们还有更多的内容要做,因为他们是很全面,很有特色的素质教育。挺不幸,也很幸运,我们恰恰是山东的考生,我们面临的时更严峻的情况,文中的很多场景,我们都太熟悉,我家孩子上小学,还有时间阅读和运动,很多小朋友因为父母寄予了很深切的希望,每天在各种乐器,舞蹈,画画,写作班里辗转,我们的课业还要有很多延伸和拓展,有的孩子完成作业和另外开的小灶,就要睡到很晚。对我们来说,睡眠不足对很多孩子来说是常态化,我们也都知道,我们的孩子上了初中会更晚睡觉,作业更多,这就是不能放松的教育,这就是全民都主动贡献GDP的项目,教育产业化,素质教育,没有层次玩国际教育的一般人,就等在这里面适应和争斗。这书里的孩子很多都是超级优秀的,既有高智商也有有背景的,不是一样的在奋斗,在刷题,在做各种尝试吗。大形势就是这样,我们学校也是不公布排名,但是每个家长头顶上都有一把悬着的剑,录取率,你怎么能让你的孩子快乐,就看谁的孩子抗造吧。

《飘二代》,心中藏着“梦想”。

飘,意味着游荡。 1996年,我调到广东工作。来到这里工作,虽然转了户口 ,但是没有房,只能借住在学校提供的廉租室;没有去处,只能在散步时坐在市政府门前的广场 ,看车来车往;没有着落,这是一种感觉,仿佛灵魂在天空飘荡,又恰似水中浮萍,心归何处?这,也许就是“飘一代”。我来广东,是带着梦想,带着追求。那个时候,“孔雀东南飞”,谁不想成为“南飘”。来到这里,就要开始新的生活,结交新的朋友,适应新的环境。在这个过程中,有欢乐,也有痛苦;有满足,也有遗憾;有幸福,也有迷茫;……。有时候,会找一个“高高的山岗”向北方眺望,想念父母,想念兄弟姐妹,想念我所有的亲人。为梦想,为自由,为青春,不得已做了“飘一代”。心灵的深处祈愿自己的孩子在广东“落地生根”;不再像我一样,有“飘”的感觉,最好别来个“飘二代”。我们的孩子,这些90后,不管是“南飘”,还是“北漂”,真的在广东或北京“落地生根”了吗?读了90后作家王若冲的大作《飘二代》,了解到主人公李锦怡,从幼儿园时就开始了“飘二代”的生活,没有北京户口的她,随父母来到北京求学生活。这里的生活,充实丰富,青春激荡;语言风波、师生互整、官二代、富二代、考试黑幕、学霸自杀、早恋怀孕;她或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见证了北京新新一代的青春成长。远离故土,新环境,新同学,新老师,新朋友,因接不暇;这样的生活,青春飘荡,有欢乐、幸福,也有无奈悲伤;同样是为了梦想、青春。如果没有作者的亲身体验,就没有她对人生的缜密思考,就很难产生“有血有肉”的文学大作《飘二代》;阅读这个作品,有“一口气读完”的冲动,作者的文字功底太深啦!细腻又不缺乏热情,写实又不缺乏对社会的审视,很难想像这是一个90后的作品。王若冲,一个年轻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瑞智、前途无量的作家。“手中捧着一盏灯,并不是因为要投奔光明,而是要用它来直面黑暗”;心中藏着一个梦想,并非要等待灿烂辉煌,而是要用它来驱赶无奈悲伤。

内容充实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作者:lily(来自豆瓣)来源:https://book.douban.com/review/8100096/一个90后的视角,描述了孩子北漂的学习,生活。切合实际 ,值得一读。由于父母的原因,不得不成为漂二代。他们也不容易,要理解孩子。成为他们的朋友。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实现自己的理想。这篇文章写得真实可信。视觉独特,栩栩如生。不亏为一篇佳作。小小年纪,就能深刻理解自己心里。看来是有前途无量

青春就是努力飞扬

很难相信这是一个17岁高中生的作品。她以一个孩子的视角在观察,在思索——教育,友情,生活,父母。我没有那种漂泊的经历,但是书中有关的描写生动形象,令人感同身受。关于学校生活的部分不由得令人会心一笑并且感叹——果然是时代不同了!做为一个15岁孩子的妈妈,读到作品中母女父女互动的情节感悟颇多,受益匪浅。总之,作品虽稚嫩,但可读性很强。

遇到相同的时代的困惑 用自己的方式走出来

看到题目就想起自己在北京生活的七年,我没有成为飘一代,也未孕育飘二代,但是我经历过同样的困惑,并用自己的方式走了出来。希望每个遇到困惑的飘二代,都能手持明灯,直面黑暗,尽管道路不同,但前景光明。

这是我们刚刚好的飘时代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你一定会惊讶于这本书的作者,她的文笔或许有些稚嫩,有些地方还显得青涩有余,如同一个尚未走出闺阁之外的大家闺秀,对于外面怀有美好的憧憬和期待,对于生活怀有热忱和希望,但同时你又会喜欢上作者敏感而丰富的内心,哪怕年岁尚未成熟,她的内心早已羽翼丰满,等待腾飞的刹那。我愿意毫不掩饰对作者单纯的文笔和内心而折服,如若文字是干净的,那心思也一定是纯真的,文字是会泄漏你内心真实意图的。就如同清新自然的蓝色封面一样,让人感觉舒适干净,不会造成过多打扰。这本飘二代,究竟是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一对北漂小有成就的夫妻,带着一个从小在广东长大的孩子,在北京安居定家,以及成长和校园的点点滴滴的生活记录。书里的主角便是一个叫李若锦的飘二代,描绘的是从她落地北京的幼儿园,慢慢融入北京这个城市的漫长岁月,这段刚刚好的日子里,包含了亲情,友情和爱情的碰撞,看完后的我们,也许会忍不住去回忆自己的青春年少。关于亲情,毫无疑问,若锦的父母是优秀且坚持的,他们对女儿的爱也是显而易见的。读的时候,有些心疼这个年幼的孩子就要住宿幼儿园的伤心,但也理解做父母的无奈。面对择校和孩子的教育等问题上,父母也是下足了功夫的。关于友情,这便是这本书最大的重头戏,比如安静温柔的安然,拥有音乐天分的染秋,大气豪爽的富二代王尚,固执而友好的卢敏欣,还有那些龙班的朋友们,他们无疑见证了若锦的整个青春年少。会因为安然的远离而感伤;会因为染秋的沉睡而伤心思索;会因为王尚的豪爽而感动;也会和老师有小摩擦,会和同学有小矛盾。虽然是一本回忆录式的小说,但其中却不乏引起读者思考的引子。在若锦读若锦住宿幼儿园这段,做父母的一定会有所触动;在面对若锦和安然的爸妈吵架所触发的不同结果时,你可能也会对婚姻有所感悟;在若锦问出爸妈是否会离婚的时候,可能你也就明白了当孩子看着父母吵架的担忧;在面对豪爽大气的王尚时,你也会开始思考自己看人以前是否过于武断和片面;在染秋的整个经历中,我们可能会震惊于教育和家庭的影响如此之大,可能会反思为人父母的教育方式;在若锦和朋友们相处的点滴中,你有没有对朋友多了一层更多的理解呢?总的来说,这是一本适合给十八岁少年阅读的书,读完可能就对即将远去的年少恋恋不舍。其实看完之后,我在想,其实这个故事并没有什么波澜起伏,或者是壮阔淋漓,那为什么轻易就打动我心坎呢?或许是源于我对漫长日子未曾记录的遗憾,或许是出于见证一个孩子长大的欢喜。王若冲的文笔或许有些少年的青涩,但这不正好是这本书所需要的,就像一个锅配一口盖,飘二代和王若冲便是天生一对了。因为干净,我们才读出许久未曾揭开的记忆又排山倒海而来;因为真实,我们便可以想见这个女孩长大的点滴;因为纯真,正是我们需要偶尔怀念和把握的,你也一定如我一般,会有些怀念老朋友了。李若锦毕业了,她正迈入属于她的刚刚好的飘时代,一如你我身边某些人,同样有属于自己的飘时代。

这是一个大时代而不是小时代

某种程度上,我认为这是一个大时代。而非小时代。中国虽然暂时没有什么根本性改变,但是社会内部却发生着巨大的难以逆转的改变。所以,我立意为“小时代”的东西是嗤之以鼻的。而这名不满18岁的作者的“飘二代”却与之不同,这是一本充满着巨大野心的小说。不仅仅是农民工的飘二代,中产阶级的飘二代已经成人。作者通过几个在好学校上学的同学的描写,折射了这个时代内部的巨大冲突和分歧,也暗示着中国的变化。这些中产阶级的成长,才是中国未来社会转型的真正“维稳”的新力量。我猜这位年轻的小女作者就是这本书的李锦怡,有点半自传性质?第一章里,她的感觉就像是《流星花园》里的杉菜。但是她却有一个价值观正确、难得的母亲。做这个文笔里充满着“甜蜜的嗔怪。这个母亲尽管“只买一件玩具”,让主人公恼火不已。但是却以倾注着爱,让孩子健康成长为主要目标的姿态。而不是一心只盼着孩子“成功”。这是真正健康力量的飘一代和飘二代,未来之希望。而书名飘二代,本身就是一个新的群体定义。所以,这本小说不但是一本青春成长录,而且有潜在的社会学文本价值,而作者可能并不知道。

透视眼

用一个17孙岁孩子的眼睛透视这段中小学生活。孩子们的想法、烦恼、苦闷,用笔锋书写下来。不同老师的性格、教学方法,使得每一个读者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都能都读到自己的心,太真实了。有上学孩子的家长读到自己的苦。孩子已经长大了的家长好像又回到了那段不堪回首的时期。重温是一种承受力的再塑造,也是一种再体验和孩子一起走过的路。中国的孩子苦,家长更苦。苦苦苦

在我们的时代,遇见另一个自己

刚好在听新裤子乐队的《我们的时代》,王尚是个坦诚的惊人的姑娘。老师让坐操场,二话不说就去了。叛逆,但不乖张。青春是柔软的,那些少年时期闪亮的心,在秋风吹过的时候,肆意的盎然。我喜欢真实的人,我们是王尚,王尚也是另外一个我们自己。我们在时光的夹缝里,努力的展开翅膀,幻想可以飞向自由,飞往家的方向。青春就是这样,张扬,明亮,肆意,有种天不怕地不怕的胆大妄为。但是这就是我们的青春,纵使成人世界里的我们幼稚,天真,但所有人都经历过这个阶段。王尚,跟着爸妈一起北漂,来到这个人人艳羡的城市。十多年前,沿海地区第一本讲深飘的青春书是《花季雨季》,但男女主人公的经历在现在看来还是主线太单调。而作者把自己当做一个时代的主轴线,所有故事都是这个时代十几年的社会变迁。这是王尚,这也是时代的背景缩影。愿每个人在这本书里能遇到另外一个自己,我家人也经历过北飘,王尚也是我们,我们也是王尚。也许,这不是故事,每个人都可以在里面看到自己的影子。北京,北京,谁为我打开你的城门。北京北京,我的家就住在这里,归去不归,它都对我不离不弃。

真实

从一个90后的视角,描述了孩子北漂的学习,生活。切合实际 ,值得一读。由于父母的原因,不得不成为漂二代。他们也不容易,要理解孩子。成为他们的朋友。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实现自己的理想。这篇文章写得真实可信。视觉独特,栩栩如生。不亏为一篇佳作。小小年纪,就能深刻理解自己心里。看来是有前途无量。80

一曲没有狗血的青春骊歌 ——读王若冲《飘二代》

从当下流行趋势来看,所谓青春文学无非就是“谁的成长不狗血,一个更比一个血”,再加上诸如《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匆匆那年》、《左耳》、《谁的青春不迷茫》之类情怀电影的热映与热议,很容易让人误以为青春就是一场“早恋+打胎+打架+多角恋+撕×”一类的固定模式。其实,作为20+以上的成年人,大家谁没年轻过,谁不知道青春期是怎么回事儿啊?有人不无调侃地形容,“长得好看的人才有青春才有故事,长得不好看的人只有成长和事故。”可是有一点别忘了,除却以“颜”取人之外,长得好看不好看,很少有人能逃脱高考战车的碾压,在那么大的压力之下怎么会有多余的闲情逸致去制造狗血淋漓的故事与事故?这么一场陪伴大部分人整个青少年期的备考大战怎么就成了陪衬与点缀呢?可能回忆起至少十二年的寒窗苦读,大部分人都是从题海中打滚出来的,直到走进大学回首往事的时候,才会略带愤愤地嘟囔一句,“这样的青春真是被狗吃了”。就是在这“被狗吃了”的青春里,依然有人静静感受默默记录,于平淡无奇中写就一些难忘的片段,一些存活于你我记忆中的鲜活面容,一些彼时刻骨而终将淡忘的伙伴。年方十八的王若冲大概就是这样的人,就是这样一个亲历又记录的生活旅人,写下了不只属于她一个人的《飘二代》。《飘二代》是一本长篇小说,以从全国各地跟随父母飘向帝都北京的二代们的成长为蓝本,以“我”李锦怡从广州到北京的小、初、高三个阶段的学校经历为线索,塑造了几个个性鲜明的孩子,串起了一段平稳成长的青春岁月。开了挂的天才学神染秋,妄想考第一却总难如愿的第二名卢敏欣,浑身洋溢着土豪气息却又成绩极好的富家女王尚,酷爱调皮捣蛋而又聪明伶俐排名靠前的胡绍泽,连任到底忙到极致最后为高考入了柬埔寨籍的班长卫比特,时常提起却终将忘记的儿时闺蜜安然。当然还有不同时期遇到的各种类型的老师,以及一直陪伴他们直到高中时代结束的深得大家喜爱的班主任张城遥。不同的着墨,却渗透着同样的感情,怀念,留恋,以及不舍,和对那段难忘岁月的最终念想。小说的特殊之处就在于这是一群“北漂”二代的经历,但又是有别于一般“北漂”的中产阶级以上家庭的孩子,除却“京籍”、“非京籍”的区别外,个个都拥有相对来说非常优越的成长环境。每个人所要担心的就是能不能在北京高考,为了留在北京为了有更好的选择而拼命努力。要上好学校有好成绩要上直升班要争保送机会等等,这才有了学霸云集的今溪中学“龙班”,也才有了有声有色的“龙班生活”。常言道“龙生九子,各个不同”,更何况出自一个班的同学?所以有了染秋投湖天才陨落的悲剧,王尚寻到失散多年的生母去了英国的喜剧,以及李锦怡放弃高考削尖了脑袋考SAT去了美国读大学,卫比特去了美丽的厦大,胡绍泽、卢敏欣去了北大,吕子明去了清华等等人间正剧。在平淡叙述成长经历的行文中,却渗透着一整个路途的欢笑泪水迷茫与希望,以及对教育问题的思考,让人诧异于这位年轻作者笔触的老到及思想上的少年老成,不由得感叹一句“后生可畏”。虽然这个过程艰难,但经历了生产时的阵痛,才能诞生新的生命不是?作者在后记中写到,“四年断断续续地写”,意味着现在呈到读者面前的文字出自她十三四岁甚至更早时候的构思及谋篇布局,而读完全书会发现,这实在不像一个正处人生花季的少女的处女作,它有着超越年龄的表达与内涵,那些不成熟的稚嫩之处也就极易略去不提了,同时也让人对她未来的发展及写作更抱期待。飘着是当前一种普遍的状态,无论是身体上,还是精神上,是一种缺乏归属感的表现,也是潜藏在每个人心中的终极乡愁。仿佛只有飘着只有行走在路上才能找到一种存在感,可是在此过程中,看到了经历了什么又舍弃了什么恐怕只有走到人生终点的时候才会看得清。所以,珍惜当下,珍惜那些还陪伴在身边的人,珍惜那些你所热爱的一切以及妥善收藏,是谓青春留痕。

年轻的深刻

飘二代,这个角度深刻独到,写出了一个十七岁的才女对生活的独特思考!每个人都有青春,做为一个飘二代,面对北京复杂的社会现象,努力观察,深刻思考,教育、生活、末来……深度和广度令人赞叹!中国的社会现在正处在剧烈转型时期,每个人都想追求更美好的未来。小作者随父母在追求梦想的路途中,在没有户口的京城感受到了诸多的酸甜苦辣,幸福和困惑激荡着每一位读者的心。值得一读,值得思考!

青春没有提纲,但我不用怕

若冲为我们奉献了一部优秀的小说、纪实的社会学文本。在前辈作家熟悉于农村叙事,文革叙事,而新生代作家叙写都市模式尚未成熟,青春文学又泛滥穿越、言情、武侠、二次元等虚幻作品的时候,若冲的严肃写实青春文学,无疑是一股清流。作者以成年作家无法切入的当事人视角,无法还原的青春笔触,纪实地严肃地写下了中国都市化进程的这批少年人,他们在都市化进程中飘摇,在“黑色童年换取钻石人生”的信条中成长。 以飘二代为标签的李锦怡和同学们,虽有遗憾和迷茫,但同时也是幸福和无比努力的。他们为现实而反抗,为自由而挣脱,也因梦想而努力。其实,反观我们自己,我们都是李锦怡,都是中国都市化进程中为梦想而漂泊的一代人,都在社会资源的重新分配和社会剧变中迷惘,却依然勇敢无畏地、永不停息地向前。就像作者在书中所言:手中捧着一盏灯并不是因为要投奔光明而是要用它来直面黑暗。青春从未有过提纲,但我不用怕。


 飘二代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