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新世界 (精装插图典藏版)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1-1
ISBN:9787540233365
作者:阿道司·赫胥黎 (Aldous Huxley)
页数:232页

内容概要

阿道司•赫胥黎(Aldous Huxley,1894—1963),英国著名作家、学者,一生创作了50多部小说、诗歌、哲学著作和游记,其中最富盛名的是长篇小说《美丽新世界》。赫胥黎出生于大名鼎鼎的赫胥黎家族,祖父是《天演论》的作者,父亲是英国小说家,哥哥是著名动物学家,弟弟是诺贝尔奖得主。他先后就读于伊顿公学和牛津大学。青年时的一次眼疾几乎让他视力全失,在学习了盲文后,他开始写作,先后创作了许多胎炙人口的小说,并且在学术领域成绩斐然。在他人生的最后阶段,在一些学术圈他被认为是现代思想的领导者,位列当时最杰出的知识分子行列。
译者介绍:
李黎(1948— ),本名鲍利黎,是出生在内地﹑成长在台湾﹑旅居美国的小说﹑散文﹑剧本及专栏作家。在中国内地﹑台湾﹑香港三地出版小说﹑散文﹑翻译﹑电影剧本等逾三十部;获有多项小说奖﹑电影剧本奖。李黎的唯一译作《美丽新世界》曾给予20世纪80年代的内地读者以巨大影响。
薛人望(1948— ),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教授,生殖生物学部门主任。曾获美国国家卫生署(NIH) 研究事业发展奖等多项奖项。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研究所首席科学家。

书籍目录

回首未来  /  李黎
再版前言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大家读
面对“美丽新世界” /止庵

作者简介

1.
一部永不过时的科幻哲理寓言小说。
对幸福与终极梦想最彻底的解构,撕碎一切虚构和谐、违背人性的制度与秩序的华丽外衣,还原人类最本真的需求与生存境界!
2.
一部饱受争议但畅销半个多世纪的经典之作。
一九三二年,爱尔兰以这本书反家庭、反宗教之名禁止出版;一九六七年,印度禁止出版《美丽新世界》,赫胥黎被指责为“色情文学作家”;美国图书馆协会,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收入《美丽新世界》,甚至在一九九三年,美国加州的一些学校还将这本书从学生必读书目中删除。与此相呼应的是,在欧美销售上2万册就算畅销书的年代——1932—1966,《美丽新世界》出了近60个版本,销量近300万册;1999年,《美丽新世界》在20世纪最佳百大英文小说评选中排名第5;2003年,英国《观察者》和BBC的阅读调查显示,《美丽新世界》居阅读排名前列。
3.
最具品鉴和收藏价值的版本
内地最早、最具影响力的译本,李黎女士以40多年文学创作之功底和30多年英语环境生活、工作之经历,2013年对照原著逐字逐句第三度修订。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教授薛人望先生从专业角度对书中科技术语、名词重新核对、修订。
英国插画大赛获奖插画首次收入,60余幅珍贵图片精彩呈现。
著名书评人止庵深度解读。
公元2532年是个科技高度发达的新世界:没有物质匮乏之忧虑,没有衰老颓废之烦恼,没有工作繁琐之厌倦,没有孕育抚养之压力,没有性道德之约束,没有药物滥用之限制,没有政治高压之窒息……俨然是人类一直以来无限向往和憧憬的“世外桃源”和“乌托邦”。然而,在这个“美丽新世界”里,人们失去了个人情感——爸爸妈妈是令人羞辱的词,失去了爱情——性代替了爱,失去了痛苦、激情和经历危险的感觉。最可怕的是,人们失去了思考的权利,失去了创造的能力……过去、现在、未来,人类关于自身和未来的所有忧思都蕴含其中。


 美丽新世界 (精装插图典藏版)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5条)

  •     @胡洪侠一九八四(精装插图纪念版),北京燕山出版社2003年11月版。很好的一个版本。虽然是引进的台北远流新译本,但因为有插图,有资料图片,有几位名家的解读文章,内容就比远流版丰富多了。向不断推出《一九八四》新版本的出版人致敬。
  •     这版让人特别抓狂就是为了减少人名的讽刺性把很对一看就是有所指的人名变成了音译,以让人减少联想。没看过其他版本的翻译,借助百科,还原人名指代和暗含之意。柏纳德·马克斯,Bernard Marx,这个名字是George Bernard Shaw(乔治·萧伯纳和Karl Marx(卡尔·马克思)。萧伯纳支持共产主义,马克思大家都很熟,主人公前后部分表现差异明显,他首先认为自己是新世界的异端而十分痛苦和孤独,在凭借野人获得了利益之后态度大转弯,开始维护新世界,卑劣人格开始显现。讽刺一目了然。亨利·福斯特(Henry Foster),指美国汽车大王,福特汽车创始人亨利·福特(Henry Ford)。鉴于新世界里福特相当于上帝,Foster代表了新世界最完美的高等级形态,是新世界的“完美”产品。他是卡列宁维持了四个月(相当长时间)的男朋友,最后在野人攻击列宁娜的时候没有帮忙。作者借他也讽刺了一把新世界。列宁娜·克朗(Lenina Crowne),指弗拉基米尔·列宁(Vladimir Lenin)。之前还以为指的是卡列宁娜,还是指列宁比较正确。她不像Foster那样完全没有个人意识,但是那一丁点个人意识也无法使她脱俗。这样看来她和伯纳德的关系就很有意思了。在伯纳德不受瞩目的时候,她为了表示自己和Foster不会有长久的关系而示好伯纳德,之后借着伯纳德出了名,得到了很多好处。最后喜欢的是野人,但是野人骂她是娼妇。总之可以看出来是各种黑了。芬妮·克朗(Fanny Crowne),指Fanny Kaplan,历史上刺杀列宁没成功。书中她是列宁娜的好朋友,还是同姓,现实中指同一个国家吧。作者对芬妮的态度是和蔼的,虽然芬妮也没有什么独立思维,但是在列宁娜出名之后她对列宁娜没有一点嫉妒情绪。野人约翰(John the Savage),来自John Dryden(约翰·德莱顿)的作品《征服格拉纳达》,土著自称Noble savage(高贵野蛮人),之后指代Nature's gentleman(天生绅士)。天生绅士也是John和伯纳德刚见面时候的自称。此外,约翰也是有强烈基督教意义的名字,而野人约翰是信奉旧时宗教的。穆斯塔法·蒙德(Mustapha Mond),来自Mustafa Kemal Atatürk(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蒂尔克,大名鼎鼎的凯木尔啊,土耳其共和国第一任总统)和Alfred Mond(英国工业家,帝国化学公司创始人)。凯木尔主义,世俗国家,重视科学和教育,淡化宗教。穆斯塔法是新世界的十位统帅之一,西欧统帅,他也思维独立过,最终放弃了,转为维持秩序,是一位清醒且甘愿的统治者。汉姆荷兹·沃森(Helmholtz Watson),新世界中真正的独立思维者,甘愿被流放。这个光辉的人物来自德国医学家、物理学家Hermann von Helmholtz(赫尔曼·冯·亥姆霍兹)和美国行为心理学家John B. Watson(约翰·布罗德斯·华生)。虽然在书中条件反射室名字叫巴普洛夫,可是对行为理论作者却不是不赞同。达尔文·邦纳巴提(Darwin Bonaparte),达尔文·波拿巴,显而易见指的是生物学家达尔文和拿破仑·波拿巴,这个讨厌的电影公司摄影师。倒是很疑惑为什么会用这两个名字,特别是用了达尔文的名字。要知道赫胥黎的祖父受达尔文影响很深,很有社会达尔文倾向。莫非作者是个祖父黑?坎特伯雷主乐官(Arch-Community Songster of Canterbury),称号来自英国国教的坎特伯雷大主教。书中也说了坎特伯雷主乐官就相当于旧时的坎特伯雷大主教。形式上的模仿。齐特小姐(Miss Keate),书中伊顿的女教务长,来自John Keate,现实中伊顿公学的女校长。作者曾经是伊顿的学生。班尼托·胡佛(Benito Hoover),伯纳的同事,刚开始劝伯纳吃麻索,被拒绝了。来自Benito Mussolini(贝尼托·墨索里尼)和Herbert Hoover(赫伯特·胡佛),罗斯福的前任总统。胡佛政府推动政府干预经济,崇尚效率,但是比较倒霉没有扭转大萧条,再加上禁酒令让人民不待见他。团结礼拜的一干人莫甘娜·露丝琪(Morgana Rothschild),直译就是摩根娜·罗斯柴尔德。这个讨厌的女人是J. P. Morgan和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合体。作者看来你仇富啊。菲菲·柏莱拉(Fifi Bradlaugh),取自Charles Bradlaugh,英国政治激进者和无神论者。乔安娜·狄索(Joanna Diesel),取自Rudolf Diesel,德国工程师,柴油机的发明者。汤姆·川口(Tom Kawaguchi),来自日本人Ekai Kawaguchi,他没什么黑点,就一个僧人。莎洛吉妮·恩格斯(Sarojini Engels),后面的当然是马克思的好基友Friedrich Engels,在团结礼拜上迟到了。前面指Sarojini Naidu,印度政治家,女权者。吉姆·波卡诺夫斯基(被迫害的美国演员?)赫伯·巴枯宁(Herbert Bakunin),Herbert Spencer(赫伯特·斯宾塞,著名社会达尔文主义者,也是著名的古典政经学家)和Mikhail Bakunin(米哈伊尔·巴枯宁,俄国革命家,无政府主义者)克拉拉·狄特汀(Clara Deterding),来自Henri Deterding,某公司创始人。作者继续仇富。野人波培(Pope),对琳达很好的那个男人,但是约翰恨他。指美国印第安反叛者。
  •     来说说赫胥黎和他快乐的新世界。其实他所谓的新世界也是个威权主义世界,显著特点是,一方面,所有人都整齐划一,遵循完全一致的”社会道德“,变成千人一面;另一方面,存在一个类似于老大哥似的的偶像,所有人都崇拜他,按照他所谓的仆人,或者是传令人的意思而活着,渐渐地,老大哥是谁不重要了,重要的谁是他的传令人,谁就掌握了至高无上的权力,既可以要求某个个人怎么怎么样,也可以要求其他所有人来共同对付那不听话的人。第三个方面,人人沉溺在这个社会中,不会觉得它坏,反而觉得它好,他们像吸毒一样吸食着索麻,然后不再思考。记得以前看波兹曼的《娱乐至死》,就提到这本书,与它同时被提及的还有《一九八四》。在波兹曼看来,这两本书代表着专制社会的两个极端,一个是极端恐怖,充满了国家机器和强制措施;一个是极端快乐,用一种迷幻的形式让大家就范。在这本关于电视娱乐化如何影响受众的著作里,波兹曼认为,由于电视等电子媒介的影响,比起《一九八四》,人类更有可能坠入赫胥黎的”新世界“。也就是说,在电子媒介带来的欢愉中失去思考能力,失去怀疑意识,最后被统治者统治。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联想到现在的一些实际情况,我们看到,许多人进入社会后,在业余时间里就不大看书,不大思考了。说的简单点,是不思进取,说的复杂点,真有可能坠入无知的欢乐中呢。可能我的想法片面吧,但看到女朋友及其他一些同事每天晚上两集两集地看几乎同一类型的家庭电视剧,就真的能学到很多为人处世,怎么和婆婆搞好关系的技巧吗?我也看过一些这类型的剧,总觉得它们虎头蛇尾的情况太多,刚开始几集做得很好,设计了很多意想不到的矛盾冲突和巧合,接下来呢,剧情就是被推着走,或者挤着走,里面的人物或者是蛮不讲理,或者是死要面子,虽说在现实中这种情况也很多,但佌密集地堆在几个人头上,实在是匪夷所思。有人说,电视剧就像集锦,把所有的矛盾冲突都堆在一两个倒霉蛋头上。大概是吧。像电视剧什么的,不是不能看,而是看过后有没有思考,如果思考了,有些心得,大概总归是好的。但我总怀疑,观众们有没有时间思考,或者说仔细思考,因为电视剧都是连续不断的,它不会放到一半停下来让你想一想再继续看,对有些剧情,可能有的人有思考,但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了。当然了,如果只是纯粹娱乐一下,也不见得就不好。毕竟看个电视剧都要东想西想的,实在是太费脑子,太累了。但是,我在想,娱乐本身没错,适度娱乐有助于更好地投入到工作和正经事上来,但是,如果娱乐占据了我们业余时间的大部分,甚至是全部,是不是也太过火了呢。如果大家都如此,是不是太危险了呢?就会坠入赫胥黎所谓的”新世界“呢?也许吧。何时思考,如何思考,思考什么,总归是说不完的话题。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科学进步已经不仅仅是服务于强加于人的意识形态的工具,已经与新的极权主义融为一体,成为了唯一的意识形态。
  •     野人和元首的两章对话谈出了小说的魂,快乐不一定是幸福、追求灵魂的“活着”才是幸福,轻松麻木的满足毫无意义,人生最好的模式还是应该追求自己。寒假已经放成一滩烂泥,一边对自己失望一边却又无力反抗,悲哉
  •     翻完,无感
  •     看不懂
  •     平静地生活在绝望之中。
  •     在一个彻底丧失了主观能动性的社会环境里,每个人跟商品或者物件似乎已经没有区别了,或许,生活也就简单了,一切烦恼都可以通过不等计量的索麻来解决,但是为什么需要索麻呢,这不也就说明还是在逃避么,是不是说明只要还是个人,不管是怎么产生的,都是还要经历喜怒哀乐生死,只不过处理的方式变了,还不能简单地评判是好是坏,也许是社会进度使然。
  •     反乌托邦三部曲之一,非常有想象力,很有趣,当然也引发读者反思人类目前所处的社会状态,与未来人类社会状况。
  •     《1984》的权威是绝对的强力,《美丽新世界》权威是不可逆的文明思维,后者更令人绝望
  •     文字比较晦涩,不过平铺直叙出的美丽新世界,确实很好的体现了那种麻木的舒适的乌托邦。不过因为没看过莎士比亚,后半部引用来表达强烈感情反差的效果在我这就大打折扣了。
  •     情节单薄了点,没那么曲折,但是场景构思很震撼人心,甚至让人怀疑将来是不是有可能真的发生~让人反思的是扪心自问,你愿意要千篇一律的快乐人生,还是自由但苦乐的人生?而美丽新世界中的科学超越人性,快乐凌驾自由,又有多少就是作者源于现实的劣根性和美好愿望的升华~愿自省,并珍惜自由
  •     学心理学之后对行为主义的做法印象非常深刻,当打开这本书之后,发现里面对婴儿们的做法简直和华生那句著名的话不谋而合,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一个由我支配的环境,我可以保证,无论这些儿童的祖先如何,我都可以把他们培养成为任何一种人,或者是政治家、军人、律师,抑或是乞丐、盗贼。 当然华生忽略了基因的重要性而赫胥黎没有,从基因方面入手改变每个人的命运,实在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你被剥夺了一切,而不自知。
  •     开头看得我好累啊,我尽力了,确实没那么好看
  •     美丽新世界是否真的存在,未来是不是真的会出现书里的情景,不得而知。但作者对未来的设想无疑是超前的,方方面面,作者认为效率和安定是未来社会所追求的,但前提的人类已抛弃个人主义、抛弃信仰、抛弃伦理。面对生活的安逸稳定以及个人自我观念,到底会选择那项?就像书里的世界元首,摒弃了科学而选择成为元首,我相信没人会像野人那样坚持,直到忍受不了而自杀。
  •     没有1984好
  •     翻译有些不流畅 但不妨碍原作的精彩
  •     比起《1984》,《美丽新世界》合卷读完寒意更深。在《1984》中,我们还能够看到人性,虽然这种个人情绪被严格管控,但是有自己思考的权利。而《美丽新世界》,人仿佛是动物般的活着,只有交配和精神麻醉。同时描述得这个世界更有可能实现,实际我们似乎已经在美丽新世界的路上了,不是吗?
  •     感觉反乌托邦三部曲,作为小说,都不好看
  •     理所当然、心甘情愿、挣扎于等级冰山/世界和平的另一种形式/非常确定以前读的全是盗版莎士比亚
  •     读来觉得, 此世界尚未完备,个人意识出现越来越多。 设定也不甚完备。如用语“不育女”这个词是以“育”为有的,应改为“完全体”之类;另解释不全,疑惑于动物绝育情况,或有“人类高于有一夫一妻制且生育(应再斟酌,不能说脏话)幼崽的动物”的催眠教学? 看的是粉色的平版。
  •     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
  •     “可是我不要舒服。我要神,我要诗,我要真正的危险,我要自由,我要至善,我要罪愆。” “事实上,你在要求着不快乐的权利。” “我是在要求不快乐的权利!”
  •     反而,很喜欢那个世界。
  •     这不是低配版的当代中国吗……
  •     总体充满探讨性,反而文字显得不够生动。
  •     真实的快乐,比起对悲苦过度的补偿的快乐来,往往显得十分污秽。
  •     后面世界元首和野人的对话部分很精彩。
  •     然而最可悲也最可怕的是,我们生活在一九八四年的美丽新世界。
  •     2016
  •     诗人的《圣经》。
  •     冰冷刻骨
  •     领先了我们一百年。
  •     反乌托邦三部曲的第二本... 明显比《1984》难啃 建立在真与美的快乐 才是人类追求的快乐吧~ (感觉看完了啥都不记得....
  •     细思极恐。一:这样一个非人世界,竟然更像是大多数人包括我发自内心对未来的一种期待。我们都要快乐要舒服要安定。二:制约这东西仿佛无处不在。从小被灌输的道德算不算制约。信仰是不是也算制约。而完全不被制约的人生,又是什么样子。三:科学这东西,到底该如何发展,它同社会规则又该如何协调共进
  •     (别买北京燕山)
  •     感觉写的不如1984,读起来不是那么吸引人。感觉美丽新世界构想的世界很难到来,总会有喜爱思考喜爱学习的人不是吗?而且在胚胎阶段就被决定为底层的人会不快乐吗?不,他们没有体验过思考的快乐,没有体验过求知的快乐,到死都不会因为没有这种能力而感到遗憾。某种意义上说,这个世界其实挺好的。
  •     许多人说奥威尔的《1984》更棒,我以为不然。《1984》里给予我的是一副残忍的病态与混乱,一种压抑的肮脏感挥之不去。《美丽新世界》里我看见的是新奇无限的世界,这里充满了暴戾的秩序性与相对性,这里交织着最合理与最荒诞,我窥见可爱与潜伏着疯狂的乌托邦,一个满是“文明”的乌托邦。
  •     让人向往的新世界也让人想逃避。如果未来世界真的可以依靠科技来了解和决定一个人的一生,那么人生真的有意义么?有点儿类似于基因决定论,从出生到死亡,我们似乎是被预设的人类。 缺陷在于有些地方关于技术的太过于专业化的介绍,让人理解比较费力。
  •     翻译相当蹩脚。在“某先生”“上帝啊”等词出现的同时译者硬是加入“若”“如”“则”等文言感很强的字,一般人都不认识的字乱凑成的词,和各种成语,形容词堆砌到语句不通顺…感谢,我今天终于知道了翻译的重要性。另外一本平实多了,但同样烂。
  •     有的词翻译的挺别扭。
  •     3.5 最近开始有点悲观,或许全人类人性的丧失也没有那么不可能
  •     看完都不知道该怎么生活了。是真的追求花花世界 还是探索没有分别和执着的人生。。。。这个问题可能生生世世、祖祖辈辈都没有答案吧。
  •     最近重读一遍,不出意外的话,这就是人类正在努力的方向。当然,宇宙从不缺少意外,希望还可以有。
  •     真的很多见识放在现在也不过时。
  •     如此超前,严谨到任何人性都变成了自讨苦吃。不同的人是无法共存的,哪个世界都一样。只是译文读起来不是那么顺畅
  •     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有机结合。当人类控制了自己的一切,也许就会无往而不自由了吧,快乐了吧?
  •     早五年读至少得打四星
  •     难过
  •     就阅读方面的畅快感来讲...真的不如1984来的让人欲罢不能╮(╯▽╰)╭
  •     从《娱乐至死》里看到的这本书 确实很不错
  •     不是很喜欢这一本。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