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蹤哥白尼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07-10-1
ISBN:9789573261681
作者:金格瑞契(Owen Gingerich)著
页数:328頁页

内容概要

.

书籍目录

出版緣起
【導讀一】一位哈佛教授與一本「無人讀的書」∕石云里…………………4
【導讀二】千萬別選錯座標∕高涌泉…………………………9
.
前言…………………………15
第一章 法庭一日………………………………21
第二章 追蹤哥白尼的開始………………………………31
第三章 循著哥白尼的腳步………………………………51
第四章 四旬齋節椒鹽餅和本輪之謎………………………………69
第五章 擁有名家手澤而增色不少………………………………85
第六章 第谷之謎真相大白………………………………109
第七章 與威提希有關的人事物………………………………127
第八章 大部頭書比較長命………………………………139
第九章 禁忌遊戲………………………………163
第十章 尋找宇宙的中心………………………………181
第十一章 隱形學院逐漸現形………………………………201
第十二章 行星對命運和性格的影響力………………………………219
第十三章 歷盡滄桑的佳人………………………………235
第十四章 鐵幕時期前後………………………………255
第十五章 調查尾聲………………………………275
後記………………………………295
附錄一 從均等點到小本輪………………………………301
附錄二 《運行論》的收藏地點………………………………304

作者简介

《追蹤哥白尼》
作者:金格瑞契(Owen Gingerich)
★一部徹底改變歷史但沒人讀過的書
「你是否保證自己的證詞句句屬實,無所隱瞞,毫無虛假?」
我之前從來沒到過法庭,更別說證人席了。我出生於保守的宗教家庭,對法庭這樣的地方總覺得很不舒服,尤其是作證前要先起誓這件事。不過,一九八四年八月的某一天,法官勉強應允美國聯邦調查局的要求,不但接受我的怪堅持,還答應所有證人都不必起誓,只要保證在庭上據實以答就好。此案的被告曾經就讀神學院,罪名是持有價值超過五千美元的贓物越過州界。說得更精確一點,所謂「贓物」,就是哥白尼的《運行論》。
偷書的案子很少鬧上法院,大部分嫌犯不是審判前就認罪協商,不然就在檢察官告知開庭的嚴重性後俯首認罪。然而,這件案子的被告曾因工作關係接受身家調查,也通過安全審核,要是認罪協商,馬上就會喪失工作資格,因此只好選擇法庭一途。
那天在華府聯邦地方法院,我看著法庭遴選陪審團成員,不但覺得非常新鮮,而且越看越歎為觀止。遴選過程真是嚴苛到了極點,一位容貌尊貴的退休黑人警官雖然在大陪審團服務多年,還是馬上被排除資格。小學圖書館員的陪審資格也遭質疑,候選人只要對書籍有任何鑑賞知識就會遭到排除。被告的辯護律師葛拉罕(Andrew Graham)顯然認為,陪審團的教育程度越低,就越會對被告投以同情。
接下來發生的事差點沒讓我瘋掉,辯護律師竟然提議隔離證人。我以前只在報紙上讀過這個詞:陪審團如果被隔離,所有成員一離開法庭,就得鎖在旅館房間裡不能外出。開庭這段時間,我可不想被監禁在旅館裡啊。後來我才知道,隔離證人只不過代表法庭要個別質詢證人,證人不能旁聽其他人作證。我鬆了一口氣,卻也覺得很生氣。不過,辯護律師後來自食惡果,因為我們這幾名證人不約而同做出類似的證詞,陪審團知道我們不可能事先串通。
開頭的申辯(我不准旁聽,但後來自己跑去探聽情況)結束之後,我被叫進法庭,擔任第一位專家證人。政府指派的律師馬西(Eric Marcy)問我的第一個問題是:「哥白尼是誰?為什麼他這麼重要?」
我向陪審團解釋,哥白尼是偉大的天文學家,還有人認為他是現代科學之父。一四七三年生於波蘭,在克拉考(Cracow)求學,當時哥倫布正準備啟程尋找新大陸。哥白尼重要的天文學作品完成於一五○○年到一五一○年之間,他的傑作《運行論》提出論據,反駁當時流行的觀點,認為地球並非固定在宇宙中心不動。他指出,居中不動的是太陽,地球則是跟其他行星一樣繞著太陽運轉。換句話說,他心中的太陽系跟我們現在認知的差不多。這本書在他過世那一年(一五四三年)才出版,但卻開啟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因此收藏家才會爭相收藏。
我知道太多哥白尼的事了,如果讓我講下去,陪審團一整個早上就什麼事也甭做了。不過,我還來不及多講什麼,馬西就把一號證物(一本《運行論》)塞到我手裡,問我之前是不是看過這本書?
我告訴陪審團,過去十多年,我都在研究「哥白尼那本書」,翻閱過數百本《運行論》,找尋過去書本擁有者所做的旁註。我隨即補充說明,這本書最早是鬆散不成冊的,擁有者可以按個人喜好裝訂。現在的書就像豆莢裡的豆子,都是同一個模子印出來的,十六世紀的書卻是本本不同,藏書人可以自行裝訂。當時流行用軟面牛皮紙裝幀(尤其是法國和義大利),有點像後來用的「羊皮紙」。德國比較常用橡木板加覆豬皮,並且常在封面壓上個人的圖案標記。英國和歐陸部分地區流行用厚紙板包覆小牛皮裝幀,再加方形之類刻印做標記。我仔細檢查手上這本書、彷彿好幾年不見(其實,聯邦調查局幾小時前才把書拿給我看過,喚醒我的記憶),接著拿出我帶到證人席上一疊訂好的打字稿。
「這本書側面有紙紋圖樣,」我指著書說:「這點很不尋常,看來像是費城富蘭克林學會遺失的那一本。根據我的筆記,學會收藏的那本是從瑞士一家叫『亞松西恩』(Ars Ancienne)的善本書公司買來的,上頭有鉛筆做的記號『AA』,我手上這本也有。我筆記裡還註明,書名頁原本有戳印,後來被擦掉了,你可以在這本書看到痕跡。另外,封面內頁原本有兩個藏書章,似乎也被抹掉了。其中一個是水平的,相當少見。我手邊正好有富蘭克林學會的藏書章樣本。」
我瀟灑地伸手一掏,拿出兩個藏書章,一個垂直一個水平,顯示這兩個藏書章跟書上殘留的膠水印完全吻合,就像鑰匙和鎖一樣。陪審團開始傳閱這本書。
我正打算繼續說下去,馬西已經拿出二號證物,是一張黃色的目錄,店名是「華盛頓古印刷字書店」。他問我之前看過這份目錄嗎?
「很多人知道我在找哥白尼那本書的所有版本。因此,三年前,也就是一九八一年夏天,有朋友寄了這家書店的目錄給我,我馬上就發現上面有《天體運行論》。我會一眼就看到這本書,是因為目錄裡的舊書定價多半只有五十到一百美元,哥白尼那本書卻要價八千七百五十元。」
「那時候你怎麼做?」馬西問。
我回答說,一九七一年我曾到富蘭克林學會,借閱學會收藏的初版和二版《運行論》,做過一些筆記。但四年後再到費城,二版已經不翼而飛了。黃色目錄裡的描述,跟我印象中學會掉的那一本吻合,於是我打電話給學會的圖書館員,建議他跟聯邦調查局聯繫。
接下來發生的事,我沒有全部跟陪審團說。富蘭克林學會的圖書館員希爾克(Emerson Hilker)打電話給聯邦調查局費城支部,告訴他們這件事,但幹員聽到這本書已經遺失七年多,馬上失去興趣,因為已經過了追溯時限,就算逮到偷書賊也沒辦法起訴。希爾克回電通知我這個壞消息,不曉得接下來該怎麼做。「你能百分之百確定,那本書是我們掉的嗎?」他問我。
我跟他說,我可以打電話去書店,問他們願不願意寄書來讓我檢查,等我知道多一點細節,應該更能確定。於是,我馬上連絡古印刷字書店,問他們能不能把書寄來。
「很抱歉,」書店老闆戴羅許(Dean Des Roches)在電話裡跟我說。他說這本書不在店裡,只是代為託賣,沒辦法寄來讓我驗書。
不過我後來得知,那本書其實就在店裡,於是請他仔細形容書名頁的樣子給我聽。他把書找來,跟我說書名頁被蟲蛀了一個小洞,又說上頭好像有一個橢圓形的圖書館戳印被擦掉了。
他的描述跟我冊子裡記錄的蟲蛀小洞和橢圓戳印完全吻合,所以我回電給希爾克,跟他說我現在非常肯定,這本書就是富蘭克林學會遺失的那一本。
事後,我從華府聯邦調查局得知後來發生的事。希爾克先生直接連絡古印刷字書店,跟老闆說那本書是學會的財產,要求書店歸還。戴羅許聽了馬上知道事態嚴重,因為他早就懷疑賣家有問題,不曉得對方當初是從哪裡拿到書的。然而,要是賣家沒有犯法,他把《運行論》寄回費城,不就白白損失好幾千元?因此,戴羅許打了通電話給聯邦調查局,說明事情經過,並表示賣家布雷爾(John Blair)家住馬里蘭州,顯然他家中還有大量類似的古董書。
雖然竊盜罪早就過了追溯期限,但是攜帶贓物越過州界是聯邦重罪,而且這顯然是最近才發生的。如果這樣,要將嫌犯繩之以法就還有時間。
聯邦調查局幹員認定重罪罪名可以成立,便喬裝成買家,上門拜訪布雷爾先生。他們沒收了幾百份小型商品目錄,這些東西過去跟廢紙差不多,現在卻是價值連城,可說是美國早期工業化的浮光掠影。這些目錄不少還蓋著富蘭克林協會的戳印。其中最讓人感興趣的是拉許(Benjamin Rush, 1745-1813)的親筆醫學手稿;拉許是英國殖民時期費城知名的醫生,也是美國獨立宣言的起草人之一。
幹員還發現,布雷爾曾在學會工作過。圖書館界都知道,富蘭克林學會因為時局不佳,營運一落千丈,據說內部一團混亂,收藏品的保護措施也很差,好比商品目錄根本是成捆成捆堆在書庫走道上,有人借書時還得踩過去才能拿書。很多捆的外包裝都破了,幾百份目錄就這麼散落一地。布雷爾辯解說,目錄是學會自己丟掉不要的,要是這樣,學會的面子可就掛不住了。不過話說回來,目錄還在學會圖書館的藏書目錄上,沒有證據顯示被職員當廢棄物處理掉,何況學會再怎麼樣也不會把拉許的手稿扔掉吧。
聯邦調查局認為這很明顯是竊盜案件,只不過還有一個小細節不確定:他們不曉得這本書究竟是什麼時候越過州界,從馬里蘭帶到華府去。然而,被告的辯護律師在開庭申辯時,自己說那是最近的事,幹員在庭外聽了全都高聲歡呼。這下子被告如果要脫罪,非得想出全新的說詞才行了。
(摘錄自《追蹤哥白尼》內文)


 追蹤哥白尼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用30年热情追踪一本书 □书评人 傅月庵(发自台北) 发布时间: 2007-12-10 16:38 新京报   新书可贵,因为天地广阔,知识难得;旧书可爱,因为人间有情,相逢即缘。如今有一本新书,讲的却是旧书之事。一方面告诉你一个科学典范的递嬗过程,另一方面更带着你走遍世界角落,拜访各个图书馆、藏书家,四处 追索可能“没人读的一本书”的下落。这样“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的一本书,既可贵又可爱,我们应该称它为什么呢?称什么都没关系,但,这肯定是一本有趣的书。《追踪哥白尼:一本彻底改变历史但没人读过的书》就是这一本书。妙趣横生,寓意深远。 一本书的缘起   此书出版于2004年,但其缘起,则要回溯到将近60年前的1946年。彼时大战方结束,一名叫做金格瑞契(Owen Gingerich)的16岁美国少年,跟着父亲和一群牛仔,驱赶着一大批牛,搭乘货船远赴波兰,执行基督教会与联合国共同发动的“小母牛援助计划”,为历经战乱,千疮百孔的波兰重建尽一分心力。   10多年后,少年已成为哈佛大学天文学教授。偶然机会里,他读到匈牙利作家柯斯勒(Arthur Koestler)所写的《梦游者》(The Sleepwalker)。这是一本讲述早期天文史的书,作者为了提高克卜勒(Johannes Kepler)的地位,刻意贬低哥白尼跟伽利略的地位,认为哥白尼那本被世人视为“改变历史的书”:《天体运行论》(On the Revolutions of the Heavenly Spheres),根本是一本“没人读的书”。   对于哥白尼故乡的印象,对于柯斯勒说法的疑问,像是两颗种子,深深埋藏在金格瑞契的内心。一直等到1970年左右,也就是哥白尼五百岁冥诞(1973年)前几年,始终困惑不知能为本行祖师爷哥白尼的大日子做点什么的他,在英国爱丁堡的皇家天文台,翻读到一本注记得密密麻麻的《天体运行论》,又一人生的偶然,促成了内心种子的萌发。他于是决心找到所有现存原版的《天体运行论》,仔细看看,哥白尼这本书,到底是否真的是没人读的一本书? 花30年研究《天体运行论》   事情发微如此,相对于“发现新行星”、“观察星云爆炸”,这位哈佛天文学教授似乎很有些小题大作,向后不向前之嫌。然而,他却硬是花费了30年的人生岁月,从丹麦到中国,从葡萄牙到爱尔兰,从澳洲到俄罗斯,从瑞士到美国,竭尽一切可能,把世界上现存的《天体运行论》第一、第二版的下落,一本一本查出来,并且翻读一过。最后在2002年写成了《哥白尼运行论研究与评注(初版与二版)》(An Annotated Census of Copernicu’s De Revolutionibus)这样一本深受学界赞赏的科学史兼书志学的专业著作。《追踪哥白尼》则是该书副产品,类似电影的幕后故事(Inside story),记录了这30年中,整个追寻探索的经过。   因为是“幕后故事”,所以此书充满幕后传奇(或说八卦)。值得一提的一点是,金格瑞契如愿证明《天体运行论》绝非没人要读的一本书。他在全书最后痛快地大声宣告:“(柯斯勒)大错特错!”历史上拥有或读过这本书的,包括圣徒、贵族、藏书狂、地痞流氓、音乐家、电影明星和医界人士。现在残存600多本的分布,则遍及包括亚洲日本、中国、菲律宾在内的四大洲数十余国家。相当程度上,说明了“私人藏书”对于文物保存的贡献,以及天主教会对于知识传播的助力和阻力。   更重要的是,透过天文学家收藏和眉批注记过的版本,金格瑞契追索出了“太阳中心论”从出现到被接受的漫长过程。一个“新典范”是如何先在一个小圈子中扩散蔓延,天文学家的手抄本如何在辗转更迭中,形成一个“隐形学院”,攻防论辩造成危机,也逐渐形成共识,让天主教会充分感受其威胁,最后不得不出面禁绝。而这已是从哥白尼(1473~1543)到克卜勒(1571~1630)、伽利略(1564~1642),整整两代人的事了。就此而言,金格瑞契不愧其专业,隐约呼应了著名科学史家孔恩(Thomas Kuhn)的典范说法,《科学革命的结构》(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的影子微光闪现。 精彩程度不输福尔摩斯探案   只是,就普通读者而言,阅读此书的最大乐趣,恐怕还是其中的侦探推理成分。看着哈佛老教授上法庭作证,侃侃而谈如何判定善本书价,如何以其版本知识折服人,神乎其技地从书名页的一个蠹虫蛀孔中,立即看出古书归属,不免令人兴致勃勃,拍案叫绝。再如跟随很有些疯魔的老教授遍游四大洲图书馆,报出“哈佛”名号,独享尊荣,登门入室,亲手碰触一本又一本常人难得一见的珍本古籍,再从其批注笔迹中,解答出一个又一个的谜题,串连起点滴的线索,最后终于让真相大白于世。其精彩之处,同样不输给福尔摩斯探案,甚至兼具“CSI犯罪现场”的刺激感。   “好书太多,时间太少”,尤其是在一个信息爆炸,新书如潮涌现的时代里,“什么书值得一读”确是一个大问题。“知识性”与“娱乐性”,往往是鱼与熊掌,很难得兼,幸而包举,肯定值得一读———《追踪哥白尼》正是这样一本书,抽出时间读一读,肯定有收获!
  •       本來以為只不過是另一本談科學革命歷史的書,沒想到裡面對於善本書追蹤的歷程意外有趣(果然各個領域都是專業的才知道門路啊),不過可能要對於天體運行論發表前後的歷史有點基本概念,才會比較容易讀。  開頭就是談到真有人會偷圖書館善本書去賣,而研究者在研究善本書時紀錄超詳細,還能去判斷是不是從某圖書館偷出來的贓物,當然用字跡與簽名去推斷到底是不是個大人物寫下的眉批,也不得不讓人感嘆,當年的科學知識真的不是升斗小民有發表評論的餘地。  用這種方式去體會科學理論成形的歷程真有趣。  畢竟能像天體運行論這樣在科學界成為知名經典又被宗教因素給列為禁書的實在不多(另一本應該是伽利略的對話吧,不知道有沒有人去研究,要去看這段時期的歷史,我還有得看呢)。  在讀這本書之前,我是真沒想過追蹤出版科學經典書也是一種科學史研究的歷程,不過能在這些初版書上面看到大人物(像是第谷等)的眉批,還能從這些眉批慢慢去釐清哥白尼日心說的錯誤(當初哥白尼可是認為行星運行軌道是圓形),倒是真的讓人印象深刻,畢竟在天文物理的學習過程中,都是直接跳到克卜勒,中間的理論爭議在這些眉批的字裡行間更加讓人有所感觸,不再只是教材中輕描淡寫的三言兩語。  不過還是再提醒一次,這部書算是科學史的研究過程,如果對哥白尼時期天文學演進過程不太熟悉的讀者,不推薦讀這本書。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我的偶像哥白尼
  •     比起科學史,更吸引人的是追尋善本書的過程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