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与治疗原理及实践》章节试读

当前位置:首页 > > > 心理咨询与治疗原理及实践章节试读

出版社:医药、卫生
出版日期:2007-7
ISBN:9787811161878
作者:许又新 编
页数:247页

《心理咨询与治疗原理及实践》的笔记-序 - 序

人类对精神障碍的认识是与文明的萌芽同时开始的,换言之,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了。从事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专业人员在工作中每天都要面对各式各样的精神障碍,对此当然耳熟能详。尤其是近三十年来,随着精神药物治疗和流行病学调查的突飞猛进,学术界一致公认的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已经正式确立,对于某一特殊病人,即使专家们诊断见解可以出现分歧,但这位病人患有精神障碍,一致性却是很高的。然而,没有精神障碍并不就是真正的心理(或精神)健康。这个概念的提出迄今还不到一个世纪,人们对它的了解难免肤浅和片面,即使专家们的见解也常有着重点的不同,因此值得心理咨询和治疗者重视。
K.Jaspers说得好:极端是理解常态的钥匙,而不是相反。精神健康和精神障碍恰 好构成了人类精神生活的两极。
所谓真正的心理健康,似乎带有理想的意味,因为一个人一辈子心理上什么毛病都不出现,就像一辈子从来不患任何身体病一样,至少是十分罕见的,如果不说是不可能的话。心理健康与其说是一种状态,毋宁说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永无止境。正因为如此,它才值得我们大家去追求,也才能成为卫生科学奋斗的目标。
现在根据文献,对心理健康这个概念作粗线条的描述。对专家们意见的综述,可以归纳为以下六个方面,也就是考察和衡量心理健康的六个标准。这六个方面有部分重叠之处,正说明概念的复杂性——多维的,多层次的。六个标题并不以重要次要而分先后。
一、对自己的态度
1.在必要的时候能够清楚地觉察到真实的自我;
2.能将自我客观化,即从他人或社会的角度来审视自己;
3.在不同处境和生活工作任务中有恰当相应的自我情感;
4.有牢固的自我身份。
二、成长与发展
通俗地说,成长就是从幼稚走向成熟。我们的父母不可能是完人,因此,成长也就意味着从父母不良教养的阴影中走出来的过程。
每一个人都有无穷的潜力和可能性,发展意味着不断地、充分地发挥个人的潜力。这里,A.H.Maslow关于基本需要的学说和自我实现的讨论,G.Allport关于“投身于生活之中”的极具睿智的建议,对咨询和心理治疗有特殊重要意义。
三、整合
一个人的心理活动是极为复杂而多种多样的。正因为如此,整合被公认为心理健康的一个标准。整合意味着:
1.各种心理力量(欲望、意向、需要等)的平衡;
2.稳定的价值尺度;有序的(或等级制的)价值系统结构,其最高价值是可以与人共享的;
3.对逆境和挫折的承受能力。
四、自律
1.做出决定的过程和性质。强调的是,对行为的调节出自内心,并且与完全内在化了的社会规范符合,此种自我调节功能与其他心理功能也是整合良好的。
一个人的生活总是处于他律与自律的矛盾之中,因此,在社会化和成长过程中,教育的精髓在于,如何循序渐进地和潜移默化地将他律(即社会规范对个人的约束)转化为自律,这对心理咨询很有参考价值。
2.独立自主的能力
自律的人的满足不仅在于符合外在的要求和制约,换言之,外在的满足毋宁说,最重要最有价值的满足取决于个人自身的发展或潜力的发挥。
要使“天人合一”哲学符合卫生科学的宗旨和要求,必要的补充是,个人独立自主性的充分发挥,而不是抹杀个性去被动地适应环境。
除非有充足的相反的理由,健康人不言而喻的行为前提是,他对现实并不采取非此即彼的态度,因为他清楚地知道人类经验的复杂性,现实之正面的和负面的效应不可能分得一清二楚而把它们拆开。
五、对现实的感知
1. 免于受个人动机和需要的歪曲;
2. 对社会的敏感。
这里,敏感意味着对他人反应迅速的和积极的关怀。(即与社区或周围人有共享快乐和分担忧患的情感。)
六、对环境的把握
1.主动爱别人的能力。
2.对“爱情、工作和游戏”三者有恰当的分配。
3.恰当的人际关系。按H.S.Sullivan的理论,心理咨询和治疗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人际关系问题。还可以说,一个人人际关系的质量愈高,他的心理健康水平也就愈高,反之,一个人人际关系问题愈多愈严重,他的心理健康水平就愈低。
4.符合社会处境的要求。例如,社会对不同年龄段(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的要求是不同的。
5.适应与调节。通过行为对社会的适应体现个人的自我调节,达到适应与调节的统一。
6.解决问题。我们时刻都面临着许多现实问题,有待我们去解决。应该强调的是,成功既不是个人人格的属性,也不能归之于环境本身。不以成败论英雄适用于许多历史人物,在心理卫生领域里也是如此。因此,心理卫生重视的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又可区分出若干维度。
第一,由若干阶段构成的时间序列。对问题之觉察,断之以采取什么方法去解决的考虑,从所考虑的诸方法中决定选择哪一种,最后是决定付诸实施;
第二,在各阶段中伴生的情感体验;
第三,解决过程的直接性和非直接性;
第四,问题常常不是个人性的(即私事),这就涉及人我利害的考虑。人我两利是健康行为的一个特征。
上述对心理健康概念的讨论虽然挂一漏万,也只是个轮廓,但对于一篇序言来说,篇幅已经够多了。笔者的希望是,心理咨询和治疗工作者不要完全陷于考虑病态的消除,也要想到心理健康的促进和提高,因为即使一位严重精神障碍者也仍然保留着健康的方面或因素,心理咨询和治疗离不开病人的参与,“上帝只帮助自助者”。病人的自助或积极参与,便是健康因素在发挥作用。

《心理咨询与治疗原理及实践》的笔记-第184页 - 家庭治疗

从结构式家庭治疗师的角度看,健康在家庭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有健全的“家庭结构”,即适当的领导、组织与权威分配,没有散漫或独权的现象。在核心家庭中,父母是主要的搭档和骨干,共同负责全家的事。
2、成员之间的角色清楚而且适当,没有畸形的联盟关系,夫妻各有不同但互相协助,配合工作,特别是对于管教子女,有统一的步调和原则。
3、有良好的沟通和交流的功能,所有成员能轻松表达意见,相互讨论,共同处理问题;又能允许个人各自独立,健康发展。
4、家庭成员之间有感情,相互给予情感上的支持,有共同的“家庭认同感”,能团结一致应付困难,保持家庭的整体性,彼此合作维持家庭运作,全家人能把家庭成员看成一个生活在一起的团体,有明确的家庭观念。
5、能良好地应对“家庭发展”方面的课题,比较顺利地处理恋爱、结婚、生养、教育子女、子女离家和婚嫁、丧偶等发展阶段所对应的发展课题和心理问题,按部就班地成长和适应。尤其在子女成长过程中,父母能帮助他们逐步完成分离,走上自己的生活道路。

《心理咨询与治疗原理及实践》的笔记-第237页 - 督导、枯竭及其应对

枯竭是心理治疗师常常会遇到的问题。Maslach认为枯竭是为他人提供服务的专业人员在一定的情况下出现的一种躯体、情感和精神的综合征,其特点是躯体的耗损和慢性疲劳,有无助感和绝望感,对工作、生命、自我和他人持负性态度。Freudenberger则认为枯竭的产生不仅仅与工作量过大有关,也源于付出与回报之间的差距过大。枯竭通常是慢性进展性过程的结果,日积月累的日常应激、内心冲突和被压抑的情感均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许多助人行业的从业者都可能出现枯竭状态,心理治疗师则更是如此。Meiselman提到;治疗师被与来访者有关的想法所纠缠,出现噩梦,在与其他来访者和家庭成员的关系中表现退缩;还可以出现专业行为偏差或难以恰当地把握治疗界限,希望终止对个案的治疗等。

《心理咨询与治疗原理及实践》的笔记-第128页 - 认知治疗

按照班杜拉的观点,焦虑是对应于负面结果相关的低自我效能的情绪反应,而抑郁是对应于正面结果相关的低自我效能感的情绪反应。因此当人们觉得不能够处理可能有心理或生理伤害的情境时就会焦虑,而觉得不能够应对可能会失去奖赏的情境时就会抑郁。


 心理咨询与治疗原理及实践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