拇指铐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1
ISBN:9787539918341
作者:莫言
页数:299页

书籍目录

1 透明的红萝卜
2 狗道
3 欢乐
4 三十年前的一次长跑比赛
5 师傅越来越幽默
6 枯河
7 飞鸟
8 姑妈的宝刀
9 祖母的门牙
10 拇指铐
11 莫言与中国精神
12 作者主要著作目录

作者简介

本书的内容包括透明的红萝卜、狗道、欢乐、三十年前的一次长跑比赛、师傅越来越幽默、枯河、飞鸟、姑妈的宝刀、祖母的门牙、拇指拷、莫言与中国精神、作者主要著作目录。书中第一个故事是这样开始的。秋天的一个早晨,潮气很重,杂草上、瓦片上都凝结着一层透明的露水。槐树上已经有了浅黄色的叶片,挂在槐树上的红锈斑斑的铁种钟也被露水打得湿漉漉的。队长披着夹袄,一手里卡丰一块高梁面饼子,一手时捏着一棵剥皮的大葱,慢吞吞地朝着钟下走。走到钟下时,手里的东西全没了,只有两个腮帮子像秋田里搬运粮草的老田鼠一样饮满地鼓着……


 拇指铐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一部读来沉痛的小说。《拇指铐》里的阿义,是个过早承受生活重负的孩子。他在本该天真无邪的年龄里,提早遭受世俗社会的摧残。在充满冷漠和变形的社会中,在被挤压到沉默、无助、绝望的环境里,痛苦,无助,压抑,仇恨,最终走向死亡。莫言从关注孩子的角度来解剖社会,解剖人性,无疑充满智慧。这让我想到了鲁迅的那句“救救孩子”的呼唤,也看到了莫言与鲁迅相似的梦想,即放幼者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莫言从孩子的视角看社会的病态,沉痛备至。莫言讲故事,多带点奇幻及象征色彩,它或许没有特别完整的情节,所以不以跌宕起伏的情节取胜,但是描绘刻画细腻,更适合读者慢慢咀嚼,细细品味。其内涵丰富,意旨深刻。无疑,在那些极富悲怆的画面里,我们都会极度憎恶起那把烤着自由和希望的凶器,悲惜那生命火苗熄灭前的几下明暗跳动的挣扎。
  •     第一次接触莫言的作品是在《中国现当代作品选》上。一篇《透明的胡萝卜》让我印象很深,当时却说不出好在哪里。后来接触到的《三十年前的一次长跑比赛》。完完全全被作者调侃的笔调逗乐,笑得乐不可支。莫言的作品总是有种很奇怪的魅力。《白狗架秋千》里的惊心动魄,《怀抱鲜花的女人》里的神秘诡异,抑或是《拇指拷》中的残酷无情……读他的作品,每每都会产生不一样的新感觉。或者说是,他创作中的一种陌生化的效果吧。“陌生化”(defamiliarize)是由什克洛夫斯基代表的俄国形式主义提出的核心概念。所谓陌生化,就是将对象从其正常的感觉领域移出,通过施展创造性手段,重新构造对对象的感觉,从而扩大认知的难度和广度,不断给读者以新鲜感的创作方式。通俗地说,就是将文章写“新”,把故事讲“奇”。“陌生化就是给我们提供一个观照生活的新的视点,并使我们在文学中不是印证熟识的生活而是发现新奇的生活,改善和改变我们世俗的、常态的生活感觉进而改善和改变我们的生命活动方式,与我们面对的生活建立一种新的关系。”阿城在《闲话闲说》里面谈到莫言,说他写神神怪怪西写得特别好。“文言小说中山东的蒲松龄写《聊斋志异》把鬼写活了,当代作家中莫言也能把这种神怪的东西写活。”我们在此要讨论的,并非是莫言作品中关于鬼神的描写。陌生化并非是脱离现实生活情况,作者运用联想想像式的叙述方式,而是对一个故事以另外一种视角进行重述,使其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爱因斯坦有句名言,“你能发现什么,关键在于你以什么方式去发现。”苏东坡的诗句“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些都形象地告诉我们,视角不同,察看到的映像也不同。因此小说在叙事角度上的千变万化,在很大的程度上造成了作品陌生化的效果。纵观莫言作品的叙事角度,不乏普通的农民、城市贫民、被遗弃的女性和懵里懵懂的孩子,甚至是被毁灭的动物。在此,让我们主要探讨莫言对于儿童视角的选择。第一个明确指出莫言创作中的童年视角是一位上海的评论家,程德培。他说,“读莫言的小说,我原以为会更多地看到一个成年人的世界,结果却是看到一个植根于农村的童年记忆中的世界,一个儿童所独有的看待世界的全新眼光。”儿童对事物的评价总是与成年人的感受大相径庭的。比如《三十年前的一次长跑比赛》一文,这种写右派在农村的经历的文章是很多的,但大多都写得很悲戚、哀怨,而莫言笔下的则全然不同。一个农村孩子,第一次见到那么多大右派、知名人士。最不可思议的是,他们竟然还要和自己的老师进行体育比赛,决一高下。“我”一直处于亢奋的状态之中,这群右派的生活居然是伴随着“我”的欢快情绪而叙述的。这其中甚至还有些“狂欢”的意味。这种独特的视角和调侃的笔调造形成了文本的陌生化。无论是过了多久再回头去思考这部作品,我都会欣然一笑。莫言早已达到俄国形式主义所谓的“拉长审美的长度,加深审美的深度”的陌生化效果了。残忍在儿童的记忆中变成了美好。或许这本身也是一种残忍吧。复旦大学的陈思和在《莫言近年小说的民间叙述》一文中提到,“复调型的民间叙事结构是莫言小说的最基本的叙事形态。”复调型叙述,造成了“未成熟的叙述形态与小说所根据现实生活内容而表达的真实意象之间形成的一种张力”。例如《透明的胡萝卜》里的黑孩,“拙于人事而敏感于自然和本性,对世界充满了感性的认知,由于对人事的一知半解,所以他总是歪曲地理解成人世界的复杂纠葛,错误地并充满了谐趣地解释各种事物。”儿童对于“生死”这个问题也充满了其主观色彩。比如《枯河》中的小虎在面对那个死去的年轻的媳妇时的感觉,“小媳妇脸上突然展开了明媚的微笑。眉毛如同燕尾一样剪动着”。这种奇妙的感觉的背后应该蕴含着某种心理学依据。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对于儿童,一切都是新鲜的,因此他有许多艺术形象。什克洛夫斯基也推崇过“新的、童稚的、生气盎然的前景。”孩子眼中的生死其实并无多大差别。因为他们认识事物的能力还不够强,理解得越差,主观的感知成分就越多。因此莫言通过孩子的视角所呈现给读者的文字便是充满诱惑力的。而《球状闪电》中的刺猬、奶牛,《草鞋窨子》中经过人们转述的狐狸、话皮子的视角,《白狗秋千架》中狗的视角;还乡人的视角:《爆炸》、《弃婴》、《白狗秋千架》等;《老枪》中的第一次打猎,《苍蝇·门牙》的第一次偷瓜、第一次投弹……“这些外来人和动物的视角、第一次和一次性体验,都可以看作是童年视角的不同变体,其感觉的物质是相同的。”无论是人的视角还是动物的视角,莫言破除了人/物的二元对立,把人物讲“活”了,把故事讲“神”了。陌生化的效果便是让读者从文本中源源不断地得到不同的感受。《八十年代访谈录》里,当阿城给陈丹青推荐莫言《透明的胡萝卜》时,陈丹青说他“一个字都看不下去”。阿城就说,“以后再也不给你推荐小说了。”陈丹青不喜欢这样的小说或许是因为他不习惯“我爷爷”“我奶奶”这样的叙述方式。八十年代的中国理论笼罩着浓厚的西方情节。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也好,意识流也罢。莫言的写作是种回归。回归中国,回归本土。他独特的农民观,历史观和生命感觉是构成文学的陌生化的基因。或许我们根本就可以说,陌生化的来源其实并不陌生。民族情结,故土情结本身就是孕育文学作品的最佳土壤。莫言在谈到自己的创作观念的时候说道,“一个作家能不能走得更远,能不能源源不断地写出富有新意的作品来,就要看他‘超越’故乡的能力。”《百年孤独》的作者马尔克斯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国人发现原来本土的文化艺术也是可以揭示现代性的,于是便发起了“寻根”这个口号。当众多作家开始倾向于民间写作时,莫言已经对此进行了自觉的探索。参考资料:《莫言论》,张志忠,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3月《莫言研究资料》,杨扬主编,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中国当代文学关键词十讲》,陈思和,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被记忆缠绕的世界》,程德培,载《上海文学》1986年第四期
  •     意象模糊的短篇,作者想表达什么呢,看不懂情节控伤不起http://book.douban.com/people/neuxxm/annotation/1213495/拇指铐一个为母求医的小孩,抓完中药回家的路上被神秘男子用拇指铐铐到了树上...

精彩短评 (总计49条)

  •     语言文字很有表现力,但是情节太牵强。。。
  •     我也忘了讲的啥事情
  •     看完以后觉得这是多么变态的一个玩意啊
  •     不理解
  •     可能读过,也可能没看完。总之这是一本当年学校的图书馆还是高大的木头书架时,我在N个逃课的下午靠在墙角的废桌椅上,百无聊赖半睡半醒看过的东西。
  •     黑孩那篇好~~~~ 不过写的都是阴暗面~对于那个红星闪闪的时代突然有种被欺骗了的落魄感=..=
  •     我纠结了很久到底能不能在抱着一棵大树的情况下咬到自己的手。
  •     太凄惨了 这又体现了莫言的宿命论 突出地写出了阿义对母亲的关爱 侧面也体现出母爱的神情 很可怜这对母子 可是周围的人又做了什么呢 他们什么也没做 他们冷淡 无情 最后他们都遭到了报应 语言生动形象 活泼灵动
  •     残忍的审美
  •     五年前,在半价书区买的。或许这辈子再没有这样的机会了。死在河道上的孩子读了很多遍,因为就那篇最短@@后来也没看完,太压抑了。我这娇嫩的小胃口估计几年内是没办法受得了他的。
  •     20世纪作家文库实在是非常好的一套书。
  •     拇指铐,像童年梦境,怎么都寻不到厕所的窘迫,最终尿床惊醒。
  •     太残忍的 心里绞着难受 看完一身冷汗
  •     本科
  •     与众不同的口感得益于作者独特的感受与表达方式。
  •     我只看懂故事,必须细细品味才能得知其内涵~
  •     读过《拇指铐》,冷漠的世界,为了挣脱拇指铐咬断手指。
  •     后面的解读很好
  •     他得奖了
  •     初中在同仁书店买来看的,还配着《狼》的音乐,大家挤在一间教室里各看各的。当时压根不知道好在哪里。老师就说,看多了就知道了。于是就买好多书回家看。看得多了就忘记去寻找书中的含义,但对生命的含义却渐渐深刻。
  •     2010-05-13~~2010-05-13
  •     这是一篇描述历史的小说。母亲很可能象征“中国”,小孩象征欲解救中国的知识分子。小孩手里拿着药方,却被“一个老人”限制了自由,这个老人是谁?不必多说。红卫兵、自然灾害等等意象也交替而出。 用这个视角去看再试试。
  •       寻根文学使我回想起了当初的美好与遗忘。我觉得,每一个人,都应该记住自己从小成长的地方发生了什么故事。
  •     很不能理解的一个时代,很不能理解的一代人,很不能理解的一批文学作品
  •     拇指铐这篇不敢细看,太惨了。
  •     289页李敬泽《莫言与中国精神》
  •     2012.10.21
  •     莫言,你真够狠的。
  •     真让人纠结……
  •     峨眉紫英,看完的感觉不可描述,埋得够深,更惊叹解析的人对此的理解,困得不行了,不过解读太精彩,困死也要看完,天哪,unbelievable
  •     正在琢磨这位来自乡土的大作家。。
  •     原来读过莫言的蛙和檀香刑。到处都他丫有高密,这次我本着找高密的心态看了看(当然还有小姑丈的故事推荐)。果不其然,还真有。。去他丫的高密。。。。这书跟严歌苓的天浴很契合。赢在了时代。看着很有感触(我可是个男孩子啊)。
  •     长跑那篇我最喜欢= =我果然还是喜欢直白有逻辑的语言啊……
  •     手疼
  •     当代作家中,我觉得莫言才艺最高,艺术感觉最好。这本集子里集中了他精华时代的作品。
  •     从某本文集中看得。那本短篇小说集收录了:倒立,儿子的敌人,蝗虫奇谈,拇指铐,难忘那带着口罩的爱,牛,三十年前的一次长跑比赛,师傅越来越幽默,我的朋友王树增。【没有看得是】:透明的红萝卜,狗道,欢乐,枯河,飞鸟,姑母的宝刀,祖母的门牙。【简评】拇指铐那篇太有意思了,红高粱也是这样么?前两天刚结束《金瓶梅》,过几天看莫言的长篇吧。
  •     和《欢乐》一样,读完让我有撕心裂肺的痛,那种想要挣脱,挣脱不了的痛,哪种命运无力改变的痛。。。。。 文学性,批判性也非常强。隐喻深刻! 需要使劲读,使劲啃。
  •     咪了个喵的,莫言的东东果然比苏童更变态
  •     莫言的小说没看完就毕业了
  •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5630252/
  •     从希望到一点点失望,绝望,然后死亡的讯息残酷中绝望逢生。。。毕竟那只是一个小孩子啊,为了救母亲的一个孩子。。心里滴血的疼痛
  •     看着整篇文章那个揪心啊,最后拇指咬下来的那个疼啊,莫言要表达什么呢?
  •     借回来翻了一下而已
  •     原本只是出门银簪换药几贴。谁知道拇指拷是拷命的。
  •     还是有点意思
  •     莫名的祸端 心痛的感觉 离魂出窍的体验
  •     好气愤啊。。。
  •     看不懂,荒诞主义
  •     看的莫言的第一本作品 其实还是不错的 文笔、意境、故事情节和叙述都很不错 而且很善于刻画残忍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