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权威和惩罚的教育?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6
ISBN:9787300065564
作者:阿尔贝·雅卡尔
页数:95页

作者简介

本书是关于世纪之交教育的结构性危机的一场讨论,由三位法国当代不同学科领域的知名学者参与,将教育问题置于与权威运作的关系中来考察,针对教育的目标、教育中的权威和惩罚、教育的未来等问题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提出了“教育关系的重心应放在孩子而不是知识本身上”、“教育是能力的充分发展和提升而不是知识的累积和训练,或是适应能力的养成”、“学习是对定义为优越标准的权威的服从,以及对那些代表和传授这些标准的人所提出的要求的服从”等有意义的观点。


 没有权威和惩罚的教育?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我想,只要教育指向的是未来,指向的是孩子的未来,而未来的社会和社会的未来,人人都没有超凡入圣成仙成佛,那么权威和惩罚就是教育中的应有之义。诚然,人类通过与他者交流进行自我构建,但是在人与他者交流自我构建的过程中,不一定有助于他者的自我构建,甚或有害。由此,尽管阿尔贝•雅卡尔诚挚之心可见,但是回避现实的众多问题,高谈虽然动人,飘在天上,却又那么轻巧不实,太过理想。但是,理想不好吗?我不知道。
  •     阿尔贝.雅卡尔——人类是自然生产的唯一能够进行自我认知的存在,前提是具有自我意识。产生自我意识是一个困难和痛苦的行为,而在我看来这又不是自然发生的。……如果我说“我”(je),它对我来讲是来自外界。……我们也可以说:他者(l'autre)。我遇到了众多他者,是他们教我意识到我是我,他们教会我自我构建。因此,在一个人身上,最本质的东西是将其与他人区别开来的东西。……人类的特质在于与其他人的交往。我们几十万年来发明了一些自然不能做的东西:人类彼此间的相互意识。这个工作恰恰是教育要做的。P9~10 “我是另外一个”…“我是那个是我的人”。存在没有什么重要,重要的是自我意识到存在,但这是要学习的。……“我将教会你是什么,你能够从外界观察你自己,你将构筑起一个了不起的事物——你自己。但你不能自己做到这一点。你必须通过与别人的沟通、交往而做到这一点。” 从那一刻我们集聚在一起,我们的能力是我们之间的任何一个人都不能自认为可以达成的。人类的本质就在于此。……重要的是当我们会聚,有一个超出我们每个以个体方式存在的人的更多的东西——一个“我们”出现了;重要的是属于一个共同体,让自我比单独作为自己更加丰富。 属于一个共同体是要以某种努力为条件的。作为个体与他人相同,这尤其意味着与你所提及的竞争做斗争,这种竞争意味着:我关注你并且我将超越你,我将摧毁你、统驭你。如果只是自我摧毁的话,这毫无益处。在西方社会这个果实中的虫子就是自以为是地教导孩子们作为个人要功成名就的意愿,比别人更成功,动作更快,成为公司总裁,代替梅榭(Messier)等等。这都有些什么意义?简直就是自杀。这点才是我们需要告诉孩子们的。 因此教育系统最后只有一个目标,就是教每个孩子如何与他者交往以便自我建构。与他者交往并不意味着摧毁,进入一种竞争,它意味着向他者开放。这个他者,不管他是谁,是我在自我构建中所需要的一种资源财富。我必须学习珍惜、看重这一点。教育上余下的所有其他事情都是服务于此目标。p13 如果你们不明白,是我没有讲明白。那么,如果需要,我再讲几遍。这样做的目的不在于使学生超人一等,而是使他能够享受到理解某些概念的乐趣。教学一定要有趣味性。 学校的目的在于教会每个人与他人相遇交流。一旦这个相遇交流产生,我们就成功了。相遇交流的目的是给自己丰富自我的机会。 我努力好好学习,我是好学生;我想向所有人证明我是最出色的人之一,这是很荒诞的。可不管怎样,我还是准备考高等综合技术学院并且被录取,这证明些什么?我是一个遵循惯例的人而已。我按教学计划学习,学习它让我学习的东西。没有什么比这种态度更愚蠢的了。说到底,我们20岁时被人在我们不饿的时候依据我们喝汤的能力对我们进行筛选。我的化学很好,可我却什么也不懂。我为考试学习背诵,可考试的第二天就忘光了。我的历史正说明什么应该做而什么不应该做。
  •     这么反动的一本书,怎么会印刷出来,流传人间?不信?你看——“我想说的是,孩子提出的种种问题可以有许许多多十分不同的答案。因此教师的角色在于利用这些问题来传递他认为重要的信息。一种教学计划的存在将捆绑住教师,使他觉得必须讲述这样或那样被规定的事物,而事实上他是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讲些另外的事情。我觉得教师带着他们的学生忙乱地追随—— 一种没人能明白的教学计划是一种可悲的状况。从孩子智力发展的角度讲是令人遗憾的。应该让教师更好地利用机会深入地阐释一两个题目,而不是走马观花地处理另外一些题目。”(P66-67)我的天,这家伙竟然说不需要教学计划!更别提什么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了。这叫我们这些所有力气都用到制定大纲、计划、标准、参考……的人,怎么活?爱理论的专家扳起脸,严肃地指出:“没有一种教学可以没有理论指导!”“作为语文教师,认可学生这样说尚且不可;自己这样说,就更不允许了!”“愚以为本课的教学目的是不清晰的,或者说是‘非语文’的!”——这本白色封面的小小册子,要是落在这专家的手里,怕早已碎尸万段灰飞烟灭了。跟这家伙的对话的人名叫皮埃尔-亨利•达沃尤,他回应得很机智,以请君入瓮的方式:“问题在于要了解:您是怎样接受教育的?您是否必须在学校努力学习,遵循它的各种计划,参与考试竞赛等等?”没想到这家伙竟然过了河就拆了桥:“我努力好好学习,我是好学生;我想向所有人证明我是最出色的人之一,这是很荒诞的。可不管怎样,我还是准备考高等综合技术学院并且被录取,这证明些什么?我是一个遵循惯例的人而已。我按教学计划学习,学习它让我学习的东西。没有什么比这种态度更愚蠢的了。说到底,我们20岁时被人在我们不饿的时候依据我们喝汤的能力对我们进行筛选。我的化学很好,可我却什么也不懂。我为考试学习背诵,可考试的第二天就忘光。我的历史正说明什么应该做而什么不应该做。同样,如何考入国家管理学院(l’ENA)?靠在25岁时奉承60岁年长的人。这不是什么好征兆。他们聪明,但他们同样是因循惯例的人。在写了些十分复杂难懂的书后,我对自己说,如果我想让人们理解我最终要说的东西,我一定要换一种写法。”该死!我们精心设计的,设计得头发都变白的教学计划,竟然被你说成一锅无用的汤!单元导语,课文提示,课后问题,优化设计,一课一练,同步训练……全都凝集着我的心血!竟然把我的计划说成是愚蠢,竟然把我的创造说成是因循,竟然把我的敬业说成是奉承!反动啊,气得我把茶杯往桌子上一顿,茶水都泼出来,溅在了胡子上。这家伙满口胡言,他还胡乱配置教育资源,好老师应当呆在好学校,再明白不过的事实,他却大放厥词:“就教育来讲,最敏感的地区不是亨利四世中学或是路易大帝中学(为法国最著名的两所中学,都有数百年的历史,为法国培养了大批精英人才)。没有任何理由给这两所学校配备好老师,应该将这些好老师分派到我们最需要他们的地方去。这不是一个教师才能的问题,是一个教育经验和自我态度的问题。”阿兰•雷诺毕竟是知名哲学家,巴黎第四大学教授,他反问得一针见血:“那么其他那些老师呢?你让他们做什么?”瞧这家伙不负责任的回答:“这些其他的老师?我将把他们派去亨利四世中学。应该在这样的学校里让那些尚没有教学经验的年轻老师得到锻炼,反正这些学校的学生会学有所成,即使没有老师也一样。”抄到这里,终于忍不住要去认一下这家伙的姓名,以便日后攻击批判——阿尔贝•雅卡尔。再瞄一眼他的职业身份——遗传学家,人口学家,社会活动家,什么?这家伙竟然是法国教育部长?万恶的法国!的确应该派人民解放军去攻占巴黎。我在心底庆幸他没有来中国当教育部长,我紧握住手中的茶杯宛如一个饭碗。同时,我想给这篇文章拟一个结尾,最好能引述某段经典,且又符合此间的场景,让人印象深刻。寻思很久,有两段文字约略契合,斟酌难定,索性都摆出来,献给中国的满心是爱,满口是民主的老师们:结尾一,林译小说中的“那格女士”骂街的一段,曾被钱锺书转引:“那格……始笑而终哭,哭声似带讴歌。曰:‘嗟乎!吾来十五年,楼中咸谓我如名花之鲜妍’——歌时,顿其左足,曰:‘嗟夫天!’又顿其右足,曰:‘嗟夫天!十五年中未被人轻贱。竟有骚狐奔我前,辱我令我肝肠颤!’”结尾二,《威尼斯商人》的结尾,夏洛克的哀叹:“你们拿掉了支撑房子的柱子,就是拆了我的房子;你们夺去了我的养家活命的根本,就是活活要了我的命。”《没有权威和惩罚的教育》[法]阿尔贝•雅卡尔,皮埃尔•玛南,阿兰•雷诺 著,张伦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12.80元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洞穴与光明
  •     1.短短几十页的小书,三位法国人文学者的对话录。2.延续之前对于教育视野中成人与儿童关系性质以及其中权威与惩罚问题的思考,读起这本书来格外有意味。不过正因为是显得“简短”的对话录,文字的小数量和其中所反映和能够指涉的问题线索、思考问题的方式以及时代与社会价值变迁中对于问题的不同解答和新问题的提出等等内容的厚度与复杂性形成鲜明的对比,启发自己思考:如何在社会转型背景下重新思考当下教育危机的内涵(如民主平等理念带来的儿童的解放和新的教育教学挑战与家庭、学校的失序问题等等)以及自由民主观念普及与法律化的今天如何看待教育的正当的约束力(即是权威的性质、限度和运作方式等)问题。3.现在思考的缺陷在于,如何恰当地在一定的思想背景(哲学的、文化的、社会的)中思考问题,并伴随思想背景的概念而追踪问题的变化。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