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治疗概论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南京事业部)
出版日期:2005-1
ISBN:9787561332696
作者:[美] 戈登堡
页数:402页

章节摘录

  第一章 采用家庭关系框架  家庭远不只是一个分享特定物理和心理空间的多个个体的集合体。尽管家庭存在的形式多样,并代表了文化的多样性,但每个家庭依然可看作是一个自然的社会系统:拥有自己的财产,发展了一套规则,成员各有角色分工,组织结构有力,交流方式复杂,或内隐或外显,并且着意形成了保证各种任务有效完成的协商和问题解决方式。处于这种精微文化中的成员之间的关系是深刻而多级的,它主要建立在共同分享的历史、业已内化的观念和关于世界的假定以及共同的目标上面。在这样的一个系统里面,个体与其他成员被强有力的、持久而互惠的情感依恋和忠诚联结在一起。尽管成员之间的这种情感依恋和忠诚某些时候可能在强度和心理距离上有所变化,但仍然将维系到家庭的生命全程。  每一个家庭系统本身主要根植于一个社区或社会中,存在于特定的历史时间和空间中,进而因多种交互影响的现象而塑造成型,这些现象有种族、部落、社会阶层、生命周期阶段、该国的代际数、性取向、宗教信仰、成员的身心健康状况、受教育程度、经济保障以及家庭价值和信念体系。正如我们所看到的,所有这些因素,加上很多其他因素,影响着家庭系统的发展、信念体系、可接受行为的标准以及应对正常发展的挑战和意外危机时的灵活程度,影响着家庭系统因时而异的一般适应性和稳定性。

前言

  近年来,家庭治疗在中国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者和学习者的关注和重视。许多专业工作者相信,来访者心理问题的背后往往有家庭问题的影子;来访者在咨询与治疗过程中获得的成长也需要迁移到家庭,并在家庭中实践,而且还需要家庭做出相应的改变。从这个角度来看,仅仅关注在咨询与治疗过程中的来访者个体也许是不够的。家庭治疗就是一种从家庭视角来审视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并经由任何形式的语言、互动等治疗行动而促使家庭有所改变的治疗体系,其目的在于消除心理疾患,使家庭成员更加分化、更加自由地完成个人及家庭整体发展的阶段性任务。  家庭治疗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美国。当时,战后参战士兵的回家使得大量的家庭突然团聚,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社会、人际关系、文化、环境问题,困惑中的人们希望专家来帮助人们有效处理家庭中出现的问题,如战时和战后的晚婚、草率结婚问题,战后的婴儿潮问题,工作的转换,男女角色的变化问题,等等,此时再倚靠传.统的个别治疗模式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也有负于求助者对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者的厚望。于是一批临床心理学家、精神病社会工作者、婚姻顾问、牧师咨询师等,和那些二战期间以精神病学家为主的专业人士一起,将心理治疗的问题处理范围扩大到婚姻家庭问题及不需要住院处理的情感问题,因而家庭关系与互动就进入了治疗师的视野中。而战后系统论、控制论的兴起,则为家庭治疗提供了理论支持。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家庭治疗的基本观点
第一章 采用家庭关系框架
第二章 家庭发展:连续性和变化性
第三章 家庭功能中的性别、文化和种族因素
第四章 家庭——一个心理社会系统
第二部分 家庭治疗的发展
第五章 家庭治疗的起源和发展
第三部分 家庭治疗的基本模型
第六章 心理动力模型
第七章 经验模型
第八章 代际模型
第九章 结构模型
第十章 策略模型
第十一章 米兰系统模型
第十二章 行为/认知模型
第四部分 发展中的家庭治疗模型
第十三章 后现代主义与社会构建主义者的家庭治疗
第十四章 叙事治疗
第十五章 心理教育的家庭治疗
第五部分 研究、培训及职业问题
第十六章 家庭治疗研究
第十七章 家庭治疗师的成长:训练及督导
第十八章 职业问题和道德实践
第六部分 关于家庭理论与家庭治疗的概要
第十九章 家庭理论和治疗的比较研究
附录
美国婚姻与家庭治疗协会道德规范
条例
参考文献
术语表
人名索引
主题索引

作者简介

家庭治疗走过了哪些历程?家庭与个体分别作为治疗对象,在家庭治疗师和个别治疗师眼里到底有怎样的不同?家庭治疗师和个别治疗师在处理心理问题时有着怎样不同的视角和思路?二者是然不同、相互对立的还是相互借鉴和影响的?家庭治疗领域是与个别治疗领域一样流派纷呈吗?家庭治疗的各种模式在理论基础、问题假设、治疗过程、干预目标和技术等方面有何异同?家庭治疗的效果如何?家庭治疗师的培训及专业成长有何路径?家庭治疗师的专业守则有无特别之处?家庭治疗在世纪之交有没有新的发展和变化?历史上的家庭治疗大师有着怎样的个人特点、魅力及轶事可以供后来者津津乐道呢?这一系列问题可能是每一个家庭治疗理论的学习者和家庭治疗的实践者渴望了解的。I·哥登伯格和H·哥登伯格的这本《家庭治疗概论》为我们解答这些问题,提供了丰富而生动的理论和知识。

图书封面


 家庭治疗概论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6条)

  •     台湾版不仅版本更新了,译文明显流畅许多。只取了鲍温的家庭系统理论作参考,其它的以后待阅。(也是反观自己的得力工具啊
  •     家庭治疗与认知行为疗法,个人认为是心理治疗中最靠谱的两大类,如果希望阅读家庭治疗,推荐阅读 《家庭治疗概论》,很靠谱与很系统的一本教材。全书涉及知识点非常多,以下以书中关于鲍文的介绍为例。 当弗洛伊德的弟子们将婚姻仍然看作个体的事情的时候,鲍文半辈子的努力,将人们的视野慢慢地引向家庭整体感与个人自主性的平衡上,最终导致了今日家庭系统观的盛行。鲍文的众多核心概念中,最吸引我的是,他关于家庭中夫妻的"自我分化"的研究。 什么是"自我分化"?在鲍文看来,未分化程度越高的人,越倾向于牺牲自我,努力取悦他人,最终还可能欺骗自己,觉得这一切都是真的;而高分化程度的人,则拥有较强大的自我,有清晰的价值观与明确的信念。在预测谁跟谁结婚、谁会与谁离婚上,鲍文认为人们倾向于选择与自己的"自我分化"水平相当的
  •     p11~12 功能失调的家庭需要一个生病的成员,并且为了家庭健康的缘故乐意牺牲那个人。“被认定病人”的症状可被看作是有助于减轻家庭压力并且将家庭带回到一般行为的正常轨道上来的一种稳定机制。当一个孩子“感到有义务借威胁或破坏来保存父母及其婚姻”时,家庭忠诚就可能激起症状行为。维持症状以保护其他家庭成员当然不只限于儿童及其父母,也可发生在婚姻伴侣之间。P155-156大量的内疚在这里变成了不可阻挡的动力,影响家庭成员的每一步行动。一方面,我们发现受到他们自己父母伤害和利用的父母,试图通过孩子而延续其生命,而这反过来又伤害了他们的孩子;另一方面,我们发现作为自我牺牲的长期受害的儿童,通过引发深深的内疚而获得毁灭他们父母的力量。被忠诚束缚的受害者的力量也许是治疗精神分裂症中最困难的一个问题。
  •     八错
  •     又翻到了。想当年还是第三版,几百页的内容做了很多笔记。
  •     :R749.055/109
  •     写作业系列
  •     翻译得较差,统稿也存在问题,最为典型的例子是,不同章节对Satir的名字的翻译都不一样。 不知道原文如何,但我看到的是一本絮絮叨叨且重点不突出的书
  •     家庭治疗入门读物之一,先搞清楚框架,再找书读。
  •     封面很EVA,翻开总是先有一阵穿越感!
  •     确实比较概括的介绍了家庭治疗的概念以及各种取向的的治疗流派。不过翻译也有些拗口,让人觉得理解起来很费劲。另外,由于要各种流派都介绍到,所以难免博而不精,作为一本入门书籍,想要更深入的了解家庭治疗的方式,还是得去看讲方法的书籍。
  •     概论,学习家庭治疗的人都应该看看,了解家庭治疗全貌。
  •     看看
  •     全面讲解了家庭治疗的各种理论思想,核心内容。国内不可多得的家庭治疗书籍。
  •     翻译的水平也太差了吧
  •     什么他妈玩意!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