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拉维亚短篇小说选

出版社:外国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83
ISBN:SH10208-119
作者:(意)莫拉维亚
页数:214页

内容概要

阿尔贝托·莫拉维亚(Alberto Moravia,1907—1990) 举世瞩目的意大利二十世纪划时代小说家。他在毕生创作的近十八部长篇小说和十二部短篇小说集中,剖析了人的绝望感和忧虑,探讨了人的社会存在,揭示世界和人生的荒诞,否定理性至上的乐观主义精神,凸现了道德和行为、目的和手段、生存自由和生存条件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人的理想和现实的迥然不同。他认为:“作家的任务就是要揭示现代人怎么变成了被人利用的工具,而不是目的了。”他的小说故事性强,有多部被拍成电影。

书籍目录

前言
橱窗里的幸福
月球特派记者发自地球的第一个报告
(以上选自《瘟疫集》)
抢劫
别了,乡村
红雨衣
小酒窝
结婚礼物
艾丽维拉的眼泪
中国瓷瓶
(以上选自《罗马故事新编》)
不由自主
房间与街道
帐单
梦幻
蜜月旅行
贵妇人
出于嫉妒的玩笑
(以上选自《不由自主》)
流浪者
陷阱
中国盒子
机器
(以上选自《东西就是东西》)
穷汉
阴差阳错
比你更漂亮
想象
(以上选自《天堂》)
梦游症患者
女明星
平衡
(以上选自《另一种生活》)
生活的压迫
生活中最可怕的东西
发现
(以上选自《嘿》)


 莫拉维亚短篇小说选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看看哪些人垂青他的作品:两个女人,1960年, 德西卡导演,索菲亚·罗兰主演 烦闷,1962年,由Damiano Damiani(达米亚诺•达米亚尼)导演 轻蔑,1963年,戈达尔导演 冷漠的人们,1964年,由Francesco Maselli导演 同流者,1970年,由贝纳多·贝托鲁奇导演
  •     看到卡尔维诺在《巴黎隐士》之中对莫拉维亚很赞赏,便迫不及待地读起这本短篇小说选。说实在的,选译的第一篇确实让我感到失望了。把幸福作为橱窗里的商品,让穷人一边望而赞叹,一边因买不起而失望、讽刺,这种表现方式力度太弱了。不过如果继续向后阅读,你会发现跳出了这种虚构圈套,将现实手法和心理剖析运用自如的莫拉维亚,着实令人大吃一惊。选自《罗马故事》中那篇《抢劫》就足够抓住人们的兴奋点与好奇心。一个初次决定学习偷盗的人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他是否会紧张无错或者瞬间变得凶神恶煞?莫拉维亚开篇便直入主题,在同伴的指导和反复练习之后,初出茅庐的时刻到了,这名“未来的盗贼”却不好意思出手,相反,戏剧性的转折出现了,这个让人郁闷的家伙竟然在一瞬间改变了目的,和已经选好的盗窃目标——那位颇有风情的女孩搭讪约会起来。莫拉维亚用紧凑细致的笔触将这一切写的颇有悬念、引人入胜。你在回味之于也会觉得这个转折带着一点同情与嘲讽的意味。不同于卡尔维诺那种天马行空的想象,莫拉维亚就是这样善于选取现实中的一个小点,深入探究人们的心理变化,将之加工放大,加入奇妙的转折,把整个故事营造出戏剧性的张力。看看这些短篇小说,似乎背景都是台伯河地区那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场景,出场人物也全都是那些有着各种现实烦恼的男男女女,然而当你想象着主人公正是你身边的某某时,却回过头来惊奇地发现似乎又有些不同。莫拉维亚用那种“现实感”的表象欺骗了我们,实则是在创造一次又一次的戏剧高潮,通过这些高潮表现人们微妙而繁杂的内心世界。《小酒窝》一篇看似没有一点波澜,却让人印象深刻。一个小伙子的女朋友因为居住问题暂时躲起来不理他,可怜的小伙子日夜思念着女友的形象,突然间遇上长相和女友十分相似的女友母亲时,不禁产生了一种熟悉与亲密的情感。他简直把这位未来的岳母当做了女友本人,于是在浪漫的晚餐上不禁夸耀起那美丽的容颜,可是一句“美丽的小酒窝”暴露了他情感的归属,因为和女儿不同,这位母亲是没有酒窝的。此时,小伙子的心事完全暴露了,略显尴尬的岳母凭着对小伙子的好感劝女儿和他和好如初。这个故事本身让人觉得有点奇怪、戏虐,似乎现实中根本不可能如此。不过,细细想来,每个人的内心又是不可捉摸的,在某一瞬间,这位小伙子似乎是否真的就将岳母当作女友本人,这位岳母是否曾经有过一刹那的恍惚回归了20年前的自己。谁又能说得清?有评论说,莫拉维亚受弗洛伊德影响很大。像这样将人的某些自己都不可捉摸的意识、甚至是潜藏意识表现出来的手法,在莫拉维亚的后期的作品中更是常见。比如,有几篇就有“庄生晓梦迷蝴蝶”之感。在表现不和睦的情侣关系时,莫拉维亚就像掌控着水晶球的魔法师,让那些怀疑对方不忠于自己的人梦和现实难以分清,在恍惚的梦中看到种种类似出轨的情景而以为是现实,或者是现实中看到这样的情景而当做是梦。借助酒精、睡眠、梦游症等等方法,他总是能轻易就将梦与现实叙述的两相难分,直到看完后读者忍不住想这是一个玩笑,一个骗局。不过,莫拉维亚并非是为了玩一场游戏。其实,从这些深入的心理捕捉、心理实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莫拉维亚那种深切的关怀之情。这些短篇小说中的角色多是一些生活贫困的人、流浪者、遭受不顺的倒霉蛋、家庭不幸福者、情感上无依靠的孤独者。他们的苦难与烦恼大概也都是平常人可感受到的。莫拉维亚将这些孤独苦闷全搬上舞台,以旁观者的姿态来分析解构这一切,甚至表现出一种冷静的绝望。在他很喜欢表现的那种不幸少女身上,我们就深深感受到这一点。这些故事通常是作家化身为少女自述,因为家庭贫穷等原因,这些美丽少女要在最美好的年龄嫁给一个有钱的老头子。不过莫拉维亚此刻虽然化身少女,却并不是直接诉说心中寂寞,而是采用很特别的方式来表达少女“自己就像商品”那种绝望之情。其中的一篇《贫穷》虽然最为简短,却令人印象最深。这位少女嫁给一位像审视商品一般审视自己的老头子,却喜欢上了这种被当做商品的感受,甚至于当老头死去,有贫穷的年轻人对他表达真正的爱意时,她却简直无法接受,因为他没有足够多的财富,便不会有那种像审视昂贵商品一样审视自己的眼光。这个故事说不清是一种无奈讽刺还是绝望。伴随着整个动荡的20世纪,莫拉维亚一直没有失去这种关怀。尽管他的故事会有一点出人意料,尽管他有时会给人以冷眼旁观之感,尽管他不能算做一个完全的写实主义者,然而他创造的这些故事却准确而真切地表达了人们最微妙、最孤独的内心。
  •     一家三口在逛街的时候发现熟悉的商业街内开了一家新店,展示橱窗里琳琅满目列满了“幸福”,明码标价,格外诱人。父亲立刻怒斥,这些奢侈品,都是外国人做出来骗钱的。如今大伙都缺衣短食,政府却花钱进口“幸福”这种毫无用处的奢侈品。女儿却表示,想进去看一看,看看什么是“幸福”,看看“幸福”是什么构成的。父亲更生气了,大骂道:幸福这种东西,只有投机商人、百万富翁和金融大亨才买的起,我们只是普通家庭,祖祖辈辈都没有“幸福”,但也过了一辈子的。人,没有幸福也能活的好好的。一家人继续散步,父亲还在嘟囔,这些“幸福”都是商品,都是外国人做出来骗钱的,买的人一定会后悔。女儿却一边哽咽,一边哀伤的想:她需要幸福,纵然它是假的。-------------以上为莫拉维亚《橱窗里的幸福》故事梗概----------------先哲曾有教诲“哲学家应该教导人们理应怎样,而不是强调自己如何。”我和马老师聊天时,根据此条得出结论,纵然我们整天胡扯“存在”和“主义”,但也该努力追寻幸福。人们都应该追寻幸福,哪怕根本不知道何为幸福。即使幸福只是镜花水月海市蜃楼,最后必然化作虚无转瞬成空,但终究有影有形有迹可循,总会有那么一瞬你能抓到触着。如果幸福是商品是货物,陈列市前众口抬价,那也可以去偷去抢去争取,毕竟没什么比幸福更值得拥有。或者幸福是生活点滴心中一隅,依然可以养花种草读书写字,自然而然的培养起来。当然,这篇小说比我诠释的要精彩百倍,仿佛卡夫卡式的隐喻,有多种解释和发挥。一。社会上经常讨论,有钱就幸福吗?结论是“要幸福,光有钱是不行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行的。”这篇小说也适用。不过,追求幸福渴望幸福,并不会因有钱没钱而改变,或许因为没钱,反而更奢望幸福。二。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人渴求幸福?新华词典里有这样的解释,“追求幸福是人们的普遍愿望,但剥削阶级把个人幸福看得高于一切,并把个人幸福建立在被剥削阶级的痛苦之上。无产阶级则把争取广大人民的幸福和实现全人类的解放看作最大的幸福。认为幸福不仅包括物质生活,也包括精神生活;个人幸福依赖集体幸福,集体幸福高于个人幸福;幸福不仅在于享受,而主要在于劳动和创造。 ”好吧,中国人民,全世界劳动人民都生活在水深火热的不能劳动不能创造的万恶的剥削阶级统治下,咱们说啥也幸福不起来呀,还是老老实实劳动,保证少数人民先幸福起来吧。三。幸福是可以被山寨的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多少年来致力于更多更好更快更专的克隆“幸福”如今已经取得卓越成就,每日收看新闻联播中间十分钟,你就能感受到,这种制造的幸福是多纯正多精华。四。所有和幸福一样的概念,都是如此,我们可以将小说里的“幸福”换做“自由”“爱情”一样适用。

精彩短评 (总计19条)

  •     大学读过的
  •     4.16晚完。
  •     新現實主義,意識流,精神分析
  •     反映现代性给人造成的种种精神病症。中国还不具备完足的现代性,却染了一身的现代病。还是希望读更切近自身体验的作品。
  •     生活是个大怪兽
  •     笔力强横。决定买一套他的书
  •     真是太出色,好久没有看过这么精彩的短篇集了。潜意识和意识流且不说,盗梦空间的原型也能找到。所有可见和不可见的都被他看见了。
  •     意大利出了卡尔维诺,出了他,出了翁贝托。暂时够了。
  •     这个版本真不错
  •     时代的心声
  •     人性的荒谬 苦闷和无奈 欧洲的小说家就是TM给力!
  •     早期的新现实主义风格令我极度不喜,但是六十年代的《不由自主》开始标志着莫拉维亚的创作趣味有了一个显著的转变,寓言和象征的意味多了起来,这一时期的作品才堪玩味。但总体而言,莫拉维亚不是一个值得特别重视的作家
  •     电子版
  •     看得乐了。《抢劫》讲失去工作的作者与一个抢劫犯是朋友,作者无奈之下想去抢劫,发现自己无论如何下不了手,于是决定与盗贼这门职业一刀两断,“可怜的家伙,为了把干这一行的本事传授给我,冒着六月的骄阳,在那公路上整整晒了四天,出了一身又一身的臭汗。”他把一个朋友想抢劫的女人叫上了摩托车,“他脑子里在想些什么,我说不上来,因为他沉默不语。不过我能够猜想得出来,他是个严肃的、喜爱自己职业的人,我恰恰在他认为最严肃的问题上惹得他生气了。”
  •     心理活动过分坦诚。每个人似乎都有莫名其妙的冲动,杀掉自己或者丈夫。以及一切可能只是做梦。以及人物荒诞的相似性会让人产生错觉,以为A篇的甲是B篇的配角乙或者C篇的自述者丙。总之,莫名其妙,有点意思。
  •     莫拉維亞無疑是一個寫夢的高手,同樣是人與人之間的隔膜以及人自身的矛盾被他放在了不落痕跡的夢與現實的迷幻中。
  •     对我影响很大
  •     译得好!
  •     肉麻恐怖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