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实验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5
ISBN:9787300080062
作者:[美] 劳伦·斯莱特
页数:242页

书籍目录

第1章 打开斯金纳的箱子
老鼠的疯狂世界
第2章 心灵暗室
米尔格兰姆与服从威权
第3章 精神病房里的正常人
精神诊断的实验
第4章 别说你不会遇到
达利与拉丹的助人行为五阶段
第5章 平息众声喧哗
费斯汀格的实验
第6章 猿猴之爱
哈洛的灵长类动物
第7章 老鼠乐园
颠覆成见的成瘾实验
第8章 记忆幻境
虚假记忆的实验
第9章 记忆制药公司
坎德尔的海蜗牛实验
第10章 心灵缺口
20世纪最前卫的心理治疗
结论

作者简介

《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实验》是惊悚有趣的心理学实验,探索人类心灵的十大发现,“普通心理学”课程必读。

  作者重新诠释了20世纪心理学探索人类心灵的非凡成就,以10个设计精巧的天才实验为例,结合小说、传记、采访等多种体裁,让你仿佛与作者、实验当事人共处一室,倾听他们的生命叙事,深刻体会心理实验背后的深邃涵义。
  作者剖析议题深入详尽,呈现清晰实像,让单调冰冷的科学实验,得以展现丰富感性的内涵。对于人性本质的优劣,不仅见解独到,更发人深省。


 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实验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7条)

  •     从编者后记中就可以发现,作者捏造出被访问人没有说过的话.捏造她自己没有做过的实验.她的浪漫主义幻想远超科学严谨.作者饱含感情色彩的夸张描写,和完全无关实验内涵的描述,让我几次想放下这本书不再继续阅读.总之,书中描写的实验很吸引人.但,却是以一种糟糕地方式,被写了出来.
  •     1 斯金纳“奖赏”与“强化”人是否真的存在自由意志间歇强化 轻微奖励 弱化奖励2米尔格兰姆服从权威 服从情景4达利与拉丹助人行为5贾斯汀格认知失调若有两相抵触观念,是衍生出新观念还是改变个体行为或态度改变信念,解释行为7成瘾实验原因 环境与文化
  •     作者有当记者的天赋,其用感性的笔触告诉了我们实验背后那些鲜活的人物,书翻译的也好,就是有些错字。“湛庐文化”所谓设计十分垃圾,黄黄厚厚的毛边纸,翻起来一点也不方便。现实比理论有趣的多,因为现实中总有意想不到的变量,充满了矛盾。研究“爱”的人,自幼缺少“爱”,用非“爱”的手段去探索“爱”的真谛;被世人认为是机械冷酷的人,情况恰恰截然相反。教科书里看似无可辩驳的理论堡垒,只是建立在假设、巧合与主观的沙地之上。实验得到的众多结论,可能只适用于某些人的某些时刻。人性隐藏之深,个体差异之大,研究者无可避免的受自身人性的影响。每个流派都无法完美解释所有问题。最好的例子是本书的作者,其也受情绪的影响无法做到完全客观。对于众多先驱我们应该留一份敬意,正是他们跨越时代的创意,推动了理论的发展。今天的常识,是过去一生的日夜苦思。良方的纸背后是巫医舞蹈的影子,长城的基石下是建造者的累累白骨。

精彩短评 (总计56条)

  •       我现在看了其中关于爱的那章,让我想起来一个事情,大二事有个老师在给我讲完作业拍拍我的少后脑勺,最后还拍了我一下我的屁股。
      这个老师的课程很少就2周,但是我对他记忆很深。
      应该小学以后老师就很少后脑勺,所以这位大学老师让我很是意外。
      
      
      回到这本书,爱是什么?不是欲望满足,是动作,接触
  •     简单易读,趣味性高,但是后续比较不客观
  •     看完这本书你就会明白,心理学在本质意义上就是扯蛋。
  •     十个很有意思的心理实验,奖励,惩罚,顺从权威,冷漠侥幸,记忆的编造与扭曲。这本书的作者也蛮拼的,有时候回去自己做实验,亲身体验等等,或许严谨的科学家都如此?语言很好,虽不算特别风趣,但一定不会让你弃书不看的。多看书,加油!
  •     连记忆都是假的,人真是没意思。
  •     心理学的很多问题要到神经科学中寻找
  •     作者以专业视角去探索回访在人类历史上出现重要影响力的心理学试验。人心总是可怕而脆弱的。
  •     不错的心理学入门书籍。阅读后查阅相关资料受益匪浅。但过于小说化情节,有些失真,不如直接上干货,扔给我一脸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以及实验数据。(看过纪录片后来补:这本书确实太浅了,许多实验方案都没写全,害人误以为是心理学实验不严谨,建议大体读一下,知道有哪些实验,然后自己检索专业书籍查阅)
  •     有细节,有探索感,描绘了实验的全貌,让人感觉到它们是真实发生过的。 不过有的细节不完善,比如说对斯金纳女儿的描述有一定的误导性。
  •     看完后很有感触,大学时候读医学心理学看到的都是冷冰冰的科学家和成就,对于其中的背景、思路、影响并没有过多的描述,以至于对心理学的看法仍停留在弗洛伊德和电视剧的层面。这本书描述了10个饱受争议却影响重大的心理学试验,从行为心理学到社会心理学再到临床心理学还有很多我不懂的学术范围,让我思考很多有关人性的问题,探索心理学与哲学的关系,以及心理治疗的发展。不得不说一门学科的发展离不开一些知识科普,我自己的专业其实也有很多争议,期待有同样的书籍。
  •     初探,有的实验部分描述不够清晰和全面。
  •       作者是一位女性(我没有性别歧视),所以文笔有点过分浪漫主义色彩,本是严谨的实验,却因为这些莫名的感慨而显得不伦不类。不过内容上与其他心理学实验书中不同的是,描写了很多实验设计者的个人生活,并以此来探究实验设计的实质,这种不同的视角对理解实验有所启发。
      
      可能是因为有点强迫症,封面让我看着非常难受。虽然封面的寓意很好,核桃意味着大脑,核桃夹子意味着打开大脑的工具,也即是探索心理学的欲望。
      
      关于实验的心理学书,更喜欢《改变心理学的四十项研究》这本书,这本作为娱乐更好一点。
      
      书中共提到了以下实验:
      1,斯金纳箱-强化理论
      2,米尔格兰姆电击实验-从众行为
      3,罗宾汉伪装精神病人-精神病学的质疑
      4,费斯汀格责任分散-认知失调
      5,哈洛猴子对母亲的依赖-爱的本质
      6,亚历山大老鼠乐园-成瘾行为
      7,洛夫特斯-记忆的模糊性
      8,埃德尔海蜗牛实验-胼胝体的切除、记忆制药
      9,莫尼斯-白质切除
      
      心理学实验的历程不过一个多世纪,艾宾浩斯说过“心理学有一个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这本书中提到的实验在别的心理学书上也常常被提到,这本书中不过是再温习一遍,但是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哈洛关于“爱的本质”的实验。
      哈洛的一生充满神奇色彩。幼年时与父母关系冷淡,第一任妻子为其导师的研究对象——智商150的“资优儿童”克拉拉,后又离婚,不断出轨,第二任妻子同为心理学家,猴子的母爱剥夺实验让他一举成名,同时也不断被指责,一生中经历了多次的抑郁症,去世后他又再次和第一任妻子在一起,最后患了帕金森综合症,在电击治疗的颤抖中去世。
      他的实验中比较经典的有“面具”“铁娘子”“绝望之井”。在代理母猴的实验中,他说“这证明了爱存在三个变量:触摸、运动和玩耍。如果你能提供这三个变量,你就能满足一个灵长类动物的全部需求”但是母爱剥夺的猴子在成年后,不能正常交配,甚至会咬死产下的幼猴。同时他因为虐待动物而获恶名。纵然一生都是在研究爱的本质,但是最后却在是毁誉参半,在个人生活的低落中死去。
      
  •     至少有兴趣读完整本书 实验也安排的妥当 但是作者内心的独白太多 想把读者带入自己创造的意境当中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儿
  •     8成的实验看到过,然而这次是最详尽的,加之作者身体力行的几个经典实验,真的为作者的献身精神佩服。心理学到底是什么,可能就想是管理学一样,科学就是不断的树立、打破、再树立、再打破,没有永恒和定论,不破不立,不断前进。
  •     看到耶稣下凡植物人那段笑死我了
  •       我见过的最烂的有关心理学史的书。推荐序里说批评这书的是“饿汉子嫌鸡肉不入味”,问题是你这鸡肉的确不入味儿,就因为我饿就该被剥夺我说实话的权利么?编造不存在的对话,编造自己没做过的实验,满篇都是自我陶醉式的抒情。
      
      我买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看八卦,但绝不要类似本书中的臆想。书的内封里有写,“她的写作风格受到学术界的批评,但深受普通读者喜爱”——天,难道就不能为普通读者写出些像样的东西了吗!正是这种玩意儿才造成很多胡扯传说:华盛顿砍樱桃树,贝多芬给盲眼兄妹弹月光...真是够了。
      
      
  •     读过,有作者自己的主观想法。算是科普吧。
  •     好吧虽然这本书没提到。可是读完的第一反应是脱敏好残忍。
  •     对哈洛的猴子实验印象很深。从小缺乏母爱的猴子长大后会自残,甚至咬掉自己整个手臂上的肉,无法和别的同类有效互动。真爱不仅仅是物质的付出,是发自内心的爱与互动。
  •     推动心理学进程的心理学实验,值得好好阅读
  •     本来是当科普读物,结果发现文风竟然是猎奇的。。感性和理性的失衡在这本书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       通俗易懂地描写出心理学家对于真实性情和记忆,权威人格,服从,和思想的改变的追寻,这样的描述让人更接近心理学的本意。希望多些这样的书,让心理学更贴近大众,让心理学的实验更贴近生活,更为人们所理解。
      书中的斯金纳,费斯廷格,亚历山大,都变得栩栩如生。在斯金纳的眼里,人是没有自由意志的,一切行为都可以由强化塑造,这样的论点也给希特勒的纳粹统治提供了理论支持。
      我想也可以做这样的实验,就像哈洛做的猴子的爱的专题。爱,意志,人,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
  •     心理学科普。人物传记的味道更甚于实验本身。
  •     科普
  •     访谈式的结构 要用心去思考
  •     刚读,第一章,“他的实验仍受到诺贝尔心理学奖得主的推崇”,不知道是翻译问题,还是原文如此。
  •     实验都很经典,就是有的地方太煽情。
  •     http://t.cn/zOjl74L
  •     妈呀我以这是个专业类入门,没想到这作者居然是散文画风,看着看着还给看进去了。
  •     成瘾的研究很有启示
  •     每个实验都是人类的挣扎,挣扎着说服自己的存在并不荒谬。
  •     10个实验,或宏观行为,或微观分子,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世纪间心理学各分支的实验者们如何从蒙昧到精确。关于情境暗示,服从,权威,记忆,脑外科手术,还是很不错的科学实验故事集合书。
  •     不管新的实验采用多么高深精密的科技,我们都无法逃避人心自有神秘幽暗之处,我们只能带着这些不可知的成分前行,寻找答案,寻遍各种可能性。
  •     八卦的心理学科普书。
  •     有学到蛮多的 读来也不枯燥 心理学还是一门新兴学科吧 很多实验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的
  •     实验本身就比结果更有意义。
  •     写得太像通俗读物了,有点哗众取宠。
  •     我的情感,本能反应都能被研究,能够被理论,被科学。如果我参与了实验,也会按下按钮,我性本恶。不知道这本书哪些是事实,我很害怕。
  •     对于人行为认知的扩展和颠覆。
  •     哈洛的实验如果换成人得话,简直是完美CULT片。
  •        全书看完没有我想像的那么震撼,能让我留下清晰印象的是关于爱的那段,最大的收获是让我清晰的意识到人在成年后在感情上在生活上其实是对童年生活的倒映,就比如我,在感情中不正解的态度是源于童年时期对与爱的缺失,其实我一直在寻找的是一种安全感
  •     有点意思,人类真有趣
  •     20170310 以假乱真的电击测试让人发现大多数人面对权威时多么脆弱卑微,唯有服从
  •     封面的噱头吹得太足,让人担心记录的实验偏于荒诞、猎奇,就像失败的《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好在正式阅读改善了这个想法,每一个实验都的确是心理学界举足轻重的,具有不弱的科普性,但夹带了一些私货,只不过有趣的是,当我判断“私货”存在时,是不是正在用自己的“私货”验证书本?
  •     十个心理学实验,犹如十部好莱坞大片!又基础又清晰的心理学科普,徐徐道来。
  •     可读性较强。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斯金纳、哈洛的恒河猴实验、关于权威的心理学实验。
  •     作者比较感性,中间还让我产生了她已经精神错乱的错觉(就是那个什么人油那段),以及非常圣母。本书与作者本身相关的内容过于鸡汤。但是心理学实验是伟大牛逼的。
  •     不要太当真就好
  •     看了第一章,作者带着太强的个人色彩在这本书中,而她表现出来的这种感觉我不喜欢,先放下吧。相比而言40项研究真是好了不止一点。
  •     果然,不虚此行~
  •     适合为门外汉做科普使用,当做科学或心理学实验小故事,小说色彩浓厚,滥用环境渲染和故作玄虚,心理学专业人士稍作了解即可,因为未对心理学实验进行严格表述与介绍。
  •     剛剛看完序言和第一章,會繼續讀下去,但真心不喜歡作者,並不想看貼著'心理學'標簽的小說呃... /over了,嗯...三星半吧..
  •     这些实验确实重要,但是这本书只是以这些实验为题目的地摊级流行读物,各种错误、夸张、歪曲、编造。
  •     启蒙...不过我看的电子书版本不全
  •     大爱!
  •     Intermittent reinforce 人类对奖赏的反应优于对处罚的反应 斯金纳的观点 兰德说斯金纳不相信人的智慧和道德。中二病的兰德当然不能认同不相信自主意志的斯金纳,但可笑的是斯金纳本人实际上是个认定自己可以决定别人命运的中二病控制狂。Those who fight monsters must be pretty sure they will not be monsters themselves,然而这些心理学家们显然比暴徒们更危险,他们或许并不愿意与monsters斗争。因为他们的思想更接近连环杀手,BT们。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